《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2、体裁: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古代乐府诗的一体。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形式富于变化。

宋代姜夔《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3 、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主要内容1 、叙事、描写(三幅画面)( 1 )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痛惜、焦急)( 2 )群童偷茅,诗人叹息。

(愤懑、无奈)( 3 )秋雨漏屋,彻夜难眠。

(愁苦、忧思)2 、议论、抒情:忧国忧民、济世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整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整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整理1.诗歌背景:这首诗描写了杜甫流寓在茅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困苦潦倒的生活状态。

2.诗歌结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节。

每一节都以"我"作为开头,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困境。

3.第一节描写茅屋的破旧:诗人形容茅屋遭到秋风的摧残,茅盖已经破裂,木屋漏风。

通过描写茅屋的破败,表现了诗人贫困和困苦的生活状况。

4.第二节倾述对贪官污吏的厌恶:诗人抱怨当时的社会腐败和贪污现象。

他认为贪官污吏若被抓住,应该被严惩。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愤懑和不满。

5.第三节描绘寒食节的孤独:诗人提到是寒食节,但他却没有陪伴亲友,而是独自一人在茅屋中。

通过描述自己孤独的寒食节,诗人让人们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寂寥和无助。

6.第四节写出对命运的思考:诗人抱怨自己的命运多舛,身世困苦。

他借着描写生活的艰辛,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悲愤之情。

7.诗歌意义:这首诗歌通过写茅屋为秋风所破,表现了诗人的困苦和无奈。

诗人在困境中通过对社会腐败的抱怨和对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普遍的苦难。

8.诗歌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诗人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为基础,传达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诗中的茅屋是诗人困苦生活的象征,秋风则是无情的社会现实,二者相互呼应,构成了诗歌的主旨。

9.杜甫思想: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关注社会民生,反映时代风貌,多以自己的生活困境为写作的主要素材。

他的诗歌常常揭示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0.杜甫的影响:杜甫以其真实、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对于后世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真实反映困苦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诗歌。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以下
是这首诗的一些知识点:
1. 诗的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目直接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和情境。

茅屋代表
着贫穷和简朴的生活,秋风则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辛酸。

2. 诗的篇幅和结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律诗,共四十二个字,分为十四句,每句三个字。

每句三字的结构增强了整首诗的节奏感。

3. 诗的意象和描写:白居易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和对人生境
遇的思考。

他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写了贫穷的茅屋,冷清的秋风,孤立无助
的人物形象,以及熬煎、惆怅、苦楚等情感。

4. 诗的主题和意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表达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
象的反思。

尽管他处于困境,茅屋被秋风吹破,但他依然坚持乐观对待,表达了积极
面对困难的态度。

5. 诗的艺术特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题简洁明快,情感真切,用意象丰富的语
言描写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氛围,音韵感强,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综上所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表达人生困境和对困境中积极面对的态度的
诗歌。

该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困苦生活的思
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秋高:秋深。

2.怒号(háo):大声吼叫。

3.三重(chóng)茅:多层茅草。

三,泛指多。

4.挂罥(juàn):挂,缠绕。

罥,挂结。

5.长(cháng):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坳,水势低的地方。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

忍,狠心。

能,如此,这样。

对面,当面。

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

11.秋天漠漠向昏黑: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渐渐黑下来。

向,接近。

12.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13.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

14.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15.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1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7.沾湿:潮湿不干。

18.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何由,怎能,如何。

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二、知识点1、主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诗的意思是: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3、赏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的意思是: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读破,受冻致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决心,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4、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境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做铺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归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归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归纳
嘿,咱来聊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知识点呀!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呢,那杜甫可是超级厉害的大诗人呀!比如说他为啥写这首诗,还不是因为他当时过得那叫一个惨呀,这就好像咱有时候遇到倒霉事了,也想吐槽吐槽,发泄一下情绪是不是?
诗中提到“八月秋高风怒号”,这里的“怒号”用得多形象呀!就像有时候我们生气了会大喊大叫一样,这风简直太凶啦!然后就是“卷我屋上三重茅”,哎呀,这风把他屋顶的茅草都给卷跑了,多可怜呀,好比我们精心搭建的小城堡被人一下子弄塌了。

还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这些小孩子也来捣乱,这场景真的好气又好笑呀,就跟有时候我们被小孩子调皮捣蛋给弄得哭笑不得一个样。

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简直太伟大了呀!杜甫自己都这么惨了,还想着天下人呢,他是真的心怀天下呀,这就好像一个人自己没啥吃的,还想着给别人分点食物,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呀!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你是不是对这首诗更了解了呢?。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诗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写茅屋的
残破和秋风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以下是这首诗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体裁:本作品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唐代律诗的形式。

2. 内容: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居住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的情景,茅屋的墙壁已经倒塌,门窗已经破旧不堪;诗人的家园生活困苦,生活凄凉,没有过多的财富和荣华富贵。

3. 感情:诗人通过对茅屋和秋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苦和无奈之情。

以茅屋
为象征,表现出了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状况和社会对于诗人的冷落与遗忘。

4. 主题:诗人通过茅屋和秋风的描写抒发出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意境和感情表达,如对比、拟人、借景
抒情等。

6. 语言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含蓄。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茅屋和秋风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困苦和社会冷漠,表达了
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是一首表现了人生哲理的作品。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大李杜”,诗风“沉郁顿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体裁: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三、大题1、本诗共四节,请简要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茅草被顽童抱去,诗人无奈叹息。

第三节: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四节:直抒感慨,展现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照应?“我”叹息什么?①“倚杖”与“老无力”照应。

②叹息的内容:一叹自己之苦一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儿童幼稚无知,不明自己的痛苦;三叹黎民百姓生活困苦。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秋天”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云墨色”“漠漠”“昏黑”极力渲染大雨将至的景象,渲染了阴暗、凄苦的氛围,二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做铺垫。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6.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

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士人,从而产生了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脍炙人口。

这首诗以描绘茅屋被秋风吹垮的景象为背景,借以表达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社会境况的关注。

以下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一些知识点:
1. 作品背景:杜甫在长安城官宦豪门之中游荡多年未得一官,穷困潦倒至极,居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茅屋中。

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2.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被秋风吹垮的茅屋描绘得破烂不堪。

通过描写茅屋的残垣断壁、风吹草木凋零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况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

3. 壮志豪情: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豪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的内心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他对困境的不屈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4. 批判社会现实:通过描绘自己的贫困与境况,诗人间接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不公和饥寒交迫的现实情况。

诗人用茅屋的破败象征自己的贫穷和失意,抒发了内心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

5. 排比句式: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式,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追求。

例如“功名遂、身有余、名无实、壮心赴。

”等。

以上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挂罥:悬挂。

2、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

3、入竹去:跑进竹林。

4、俄倾:不久,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5、布衾:棉被。

6、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7、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8、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
9、丧乱:指安史之乱
10、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
11、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

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2、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13、秋高:秋深
14、突兀:高耸的样子
15、向:将近。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两首》重要知识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

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注释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

挂罥: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注释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注释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 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课文探究: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的作用:答:①自然环境描写。

②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秋;③渲染暗淡凄凉的氛围;④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⑤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2、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安史之乱)。

3、赏析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升华了主旨,表现了诗人推已及人、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4、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答: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诗的主旨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7.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哀叹时局的边塞诗。

以下是关
于这首诗的一些知识点:
1. 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边塞频繁战乱,人民生活苦难。

2. 诗歌类型:这是一首边塞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通过描绘茅屋破败的景象,表达
了作者对战乱岁月的痛心疾首。

3. 描述对象:诗中主要描绘的是作者所住的茅屋,茅屋因为时间的推移和风雨的侵袭
而破败不堪,显示了边塞战乱所带来的困苦和荒凉。

4. 表达情感:诗的主旨是作者对时局的感叹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通过写茅屋的破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痛和忧伤。

5.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比喻茅屋为秋风所破,抒
发了战乱的艰辛和荒凉之景;通过对比茅屋破败和远近的萧条景象,突出了边塞的战乱,以及岁月对人民的摧残。

6. 语言表达:杜甫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凝练的诗句,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运用细腻的叙述手法,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整个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这些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欣赏这首唐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一首诗,描述了一座荒废了的茅屋,被秋风吹拂,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形式和诗歌的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元稹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这首诗于元稹晚年创作,描绘了一座荒废了的茅屋,喻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短暂。

元稹的创作背景是隋唐之际,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感到浮生若梦,因此他对人生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人生哲理和时光流逝。

通过描绘荒废的茅屋和秋风吹拂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叹之情。

他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歌形式。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观察诗歌的韵脚和押韵,可以发现诗歌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交替押韵。

这种韵律统一的形式为整首诗增加了韵律美,使诗歌更加优雅动人。

最后,让我们来体味一下《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达的意境。

诗歌开头以一座荒废了的茅屋为切入点,茅屋被秋风吹破,形成一幅景色凄凉的图景。

透过这幅图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他写道:“回眸一笑白云鬓,暮去清秋风正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挽回的忧伤之情。

最后两句“明朝散发弄扁舟,浦上楼头风欲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待。

总结起来,《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的诗歌。

通过荒废的茅屋和秋风吹拂的景象,诗人抒发了他对光阴流逝的忧伤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与此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当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茅屋为秋风所破》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诗,表达了他内心痛楚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杜甫(712年-770年),本名杜陵,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二、诗歌内容概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是杜甫一首悲凉真挚的抒情长诗,全篇描绘了作者身世坎坷、困顿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苦痛与坎坷的思考。

三、诗歌主题和意义诗歌主题突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风云。

通过描写自己贫病交加的悲惨遭遇,杜甫借以表达了自己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

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诗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文字感染了无数读者。

诗中采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生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用平实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独特魅力。

五、诗歌影响《茅屋为秋风所破》是杜甫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这首诗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痛苦的思考与反思。

此外,这首诗还被多次改编成歌曲和曲艺形式,广为流传至今。

六、对读者的启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不能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希望。

它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境,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改善现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茅屋为秋风所破》是一首真挚而充满力量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了杜甫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影响力。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课堂笔记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课堂笔记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其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等。

- 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 体裁。

- 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押韵较自由。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怒号(háo):大声吼叫。

-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 挂罥(juàn):挂着,挂住。

- 长(cháng)林梢:高。

- 沉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

- 布衾(qīn):布被子。

- 恶卧:睡相不好。

- 踏里裂:被里子都蹬破了。

- 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 庇(bì):遮盖,掩护。

-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2. 通假字。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中的“见”通“现”,出现。

三、诗句赏析。

1. 首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手法。

- 运用拟人的手法,“怒号”将秋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

- “卷”字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直接把茅草卷走,为下文写屋破漏雨等情节做铺垫。

- 作用。

- 开篇点题,点明了时间(八月秋高)和事件(风卷屋茅),营造出一种紧张、凄凉的氛围。

2.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描写特点。

- 这几句是对茅草去向的描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

“茅飞渡江”写出了茅草被吹得很远,“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则写出了茅草飘落的不同状态,高的挂在树梢,低的沉到水塘里,细致地描绘出茅草四散飘落的景象。

-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描写茅草的遭遇,流露出自己的无奈和焦急之情。

这些茅草是自己屋上的,被风吹走后,自己的居住条件会变得更差,也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艰难。

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学常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学常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学常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十四行长篇叙事诗,全诗以写景、写人、叙事为主,穿插有小插曲,留下众多感人之处。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诗人曾在战乱中历尽艰辛,偶然间踏上了一个名叫稷下的小村庄,看到这里一片狼藉,房屋受到秋风暴舞的侵袭,悬梁断柱,瓦砾遍地。

故事讲述了受秋风影响的稷下村庄如何渐渐恢复,村民们如何勤劳奋斗,重建乡野繁荣,村子依旧热闹快乐的过程。

张九龄在诗中运用了抒情手法,克服客观困难,以苍凉的背景描写村民们勤劳努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他用抒情思考的手法,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对贫苦却志存高远的农民表达了赞叹与赞颂。

诗人又以“乾坤沉浮”为主题,“五行相叠”为调和色彩,用王佐之才把战争的悲剧、激情的抗争、以及文艺复兴的希望融为一炉,以精美的文字描写出自然风光和人类智慧的胜利,形成了一幅辉煌复杂的图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张九龄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诗歌描绘了稷下村庄在乱世中的兴衰变迁,也凸显出村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劳动人民英雄般的精神追求与理想追求。

它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文学经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卡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卡片

古今对译古今对译注释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①。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②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③。

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④能⑤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⑥,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①三重茅:多层茅草。

②挂罥:挂着。

③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

坳:水势低的地方。

④忍:忍心。

⑤能:如此、这样。

⑥呼不得:喝止不住。

⑦俄顷:一会儿。

⑧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⑨向昏黑:渐渐黑下来。

向,接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卡片俄顷⑦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⑧向昏黑⑨。

布衾⑩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⑪。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⑫未断绝。

自经丧乱⑬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⑭!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⑩衾:被子。

⑪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⑫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⑬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⑭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古今对译古今对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⑮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⑯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知识点一: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创作的一篇散文。

•该篇散文出版于1938年,是丁玲在鄂豫边区创作的作品之一。

•作品以作者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真实反映了鄂豫边区的贫困生活和战争的残酷现实。

知识点二:作品概述
•整篇散文以一幅茅屋倒塌的场景作为开篇,通过对茅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透露出贫困的景象。

•作者通过对茅屋主人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的精神。

•故事情节跳跃,穿插了对战乱的描写,通过揭示贫困人民的苦难,呼唤读者的同情和关注。

知识点三:文学特点
•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反映社会现实。

•散文形式,逼真地再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使用平实的语言,深入人心,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知识点四:社会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真实的描写和语言的力量,呼吁社会对贫困人民的关怀。

•露出社会的弊病和不公,促使人们反思和改进社会现状。

以上就是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详解,希望对你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
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重点字词
⑴秋高:秋深。

怒号(ha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o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a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ang):高。

⑷塘坳(a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5)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6)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7)突兀(wu):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见(xian):通“现”,出现。

课后练习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古体诗)诗。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时人称(诗圣)。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诗史)。

2、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3、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5、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

(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
(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等。

《卖炭翁》知识点
一、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字,号,
曾经倡导“”运动。

二、字音
辗.冰辙.口称敕.回车叱.牛一丈绫.两骑.
三、理解性默写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2.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辛的句子
3.写宫使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句子:
4.写卖炭翁外貌表现他艰辛的句子:
四、课文理解
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3.“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7.“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宫市的霸道不公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