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5章对流换热的理论基础[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传热学 第5章
x x x dx q x dy q x dxdy
qx qx qx dy qx dx dy dxdy x x 2 t t dxdy 2 dxdy x x x
体积力
Du p Fx 2 u d x
粘性力
19
质量守恒
y
微元体
u v 0 x y
dy
0
dx
x
20
y dy
微元体
0
dx
x
2v 2v v v v p u v 2 Fy y方向: 2 x y y x y
36
5.3 边界层型对流传热
粘性流动的N-S方程很难获得分析解
流体的黏滞作用仅仅局限在靠近壁面的 薄层内 薄层之外,速度梯度很小,黏滞作用可 忽略不计
37
5.3.1 流动边界层
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 薄层。 流体速度从0到主流速度的99%的范围。
u 0.99u
y t 2 dxdy y
2
23
x y
t t 2 dxdy 2 x y
2 2
y dy
y+dy h y+dy
x h x
0 dx
x+dx h x+dx
y h y
2t 2t t t t cp u v 2 2 x y x y
31
定解条件
(1)几何条件
说明对流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壁面与
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壁面的粗糙度等。
《传热学》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PPT演示课件
4个方程,4个未知数(h,u,v,t), 理论上存在唯一解, 可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24
求解结果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或可写成:
其中:
——准则方程
——无量纲流速 ——无量纲物性 ——无量纲换热强度
准则方程的意义——
把微分方程所反映的众多因素间的规律用少数几个准则来概括, 从而减少变量个数,以便于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分析、实验研究 和数据处理。
将上式在x,y两个方向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Navier-Stokes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11
将其代入Navier-Stokes方程,并采用连续方程化简,得到:
对稳态流动:
惯性力
体积力 压强梯度 黏滞力
当只有重力场作用时:
12
四、能量微分方程式
推导依据—— 内能增量=导热热量+对流热量 1.导热热量:
外掠平板全板长平均换热准则方程:
29
第六节 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原理的意义——通过实验寻找现象的规律以及指导推广应用实验。
一、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1.几何相似
LA、LB——几何相似准则
30
2.物理现象相似
以管内流动为例,当两管各r之比满足下列 关系时:
若: 则速度场相似。 以外掠平板为例,当x,y坐标满足下列关系时:
《传热学》
1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研究对象——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研究目的——确定牛顿冷却定律
中的h
对流表面 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x 平均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Isaac Newton(1642-1727)
确定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四种方法
分析法
类比法 数值法 实验法
24
求解结果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或可写成:
其中:
——准则方程
——无量纲流速 ——无量纲物性 ——无量纲换热强度
准则方程的意义——
把微分方程所反映的众多因素间的规律用少数几个准则来概括, 从而减少变量个数,以便于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分析、实验研究 和数据处理。
将上式在x,y两个方向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Navier-Stokes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11
将其代入Navier-Stokes方程,并采用连续方程化简,得到:
对稳态流动:
惯性力
体积力 压强梯度 黏滞力
当只有重力场作用时:
12
四、能量微分方程式
推导依据—— 内能增量=导热热量+对流热量 1.导热热量:
外掠平板全板长平均换热准则方程:
29
第六节 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原理的意义——通过实验寻找现象的规律以及指导推广应用实验。
一、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1.几何相似
LA、LB——几何相似准则
30
2.物理现象相似
以管内流动为例,当两管各r之比满足下列 关系时:
若: 则速度场相似。 以外掠平板为例,当x,y坐标满足下列关系时:
《传热学》
1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研究对象——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研究目的——确定牛顿冷却定律
中的h
对流表面 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x 平均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Isaac Newton(1642-1727)
确定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四种方法
分析法
类比法 数值法 实验法
传热学-5 对流传热原理
电场与温度场:微分方程相同,内容不同。 强制对流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的形式和内容都 有差异。 外掠平板和外掠圆管:控制方程相同,单值性条件不同。
5-4 相似原理简介
1)几何相似 对应的长度量成固定比例,对应的角度相等。
若(1)(2)相似
a' a ''
b' b ''
c' c ''
h' h ''
' ''
P' P ''
CF
5-4 相似原理简介
4)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相似 保证定解条件一致。
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 动力相似是决定流动相似的主要因素(保证); 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现。
y
u
u
tw x
5-1 对流传热概述
特点: (1)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2)必须有流体和壁面的直接接触和宏观运动, 也必须有温差; (3)由于流体的黏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 贴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流动边界层; (4)紧贴壁面处同时形成温度梯度很大的热边界层。
5-1 对流传热概述
偏微分方程+定解条件
速度场和温度场
表面传热系数h
2 实验法
相似原理指导下通过实验获得表面传热系数的 计算式(是目前工程计算的主要依据)。
对流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3 比拟法
通过研究热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的共性或类似特性, 建立起表面传热系数 h 与阻力系数 cf 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较易测定的阻力系数来获得相应的表面传热系数 值。
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 0 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
5-4 相似原理简介
1)几何相似 对应的长度量成固定比例,对应的角度相等。
若(1)(2)相似
a' a ''
b' b ''
c' c ''
h' h ''
' ''
P' P ''
CF
5-4 相似原理简介
4)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相似 保证定解条件一致。
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 动力相似是决定流动相似的主要因素(保证); 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现。
y
u
u
tw x
5-1 对流传热概述
特点: (1)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2)必须有流体和壁面的直接接触和宏观运动, 也必须有温差; (3)由于流体的黏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 贴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流动边界层; (4)紧贴壁面处同时形成温度梯度很大的热边界层。
5-1 对流传热概述
偏微分方程+定解条件
速度场和温度场
表面传热系数h
2 实验法
相似原理指导下通过实验获得表面传热系数的 计算式(是目前工程计算的主要依据)。
对流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3 比拟法
通过研究热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的共性或类似特性, 建立起表面传热系数 h 与阻力系数 cf 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较易测定的阻力系数来获得相应的表面传热系数 值。
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 0 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
传热学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课件
特征数方程中的 几位人物
传热学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课件
(4) 与 t 之间的关系及 Pr
对于外掠平板的层流流动: uco,n st
动量方u程 u x: v u y y 2u 2
d d
p 0 x
此时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的形式完全一致:
u
t x
v
t y
a
2t y2
表明:此情况下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规律相似
上述理论解与实验值吻合。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在流体力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传热学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课件
5.3 流体外掠等温平板传热的理论分析
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温度 边界层(热边界层, thermal boundary layer )
厚度t 范围 — 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预期解的形式
传热学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课件
4. 如何指导实验
• 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 • 单值性条件相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
物理条件
实验中只需测量各特征数所包含的物理量,避免了测量的盲 目性——解决了实验中测量哪些物理量的问题 按特征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整理实验数据,得到实用关联式 ——解决了实验中实验数据如何整理的问题 可以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采用模化试验 —— 解决了实物 试验很困难或太昂贵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试验的问题
Nu — 待定特征数 (含有待求的 h)
Re,Pr,Gr — 已定特征数
特征关联式的具体函数形式、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等的确 定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经验性。
传热学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课件
关联式中的待定参数需由实验数据确定,通常由图解法 和最小二乘法确定。如通过相似原理或理论分析,预期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
1.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
如果流体为没有粘性流体,流体流过平板时,流速在截 面上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流体为粘性流体,情况会如何呢?我们用一测速仪 来测量壁面附近的速度分布。测量发现在法向方向上, 即y方向上,壁面上速度为零,随着y方向的增加,流速 急剧增加,到达一薄层后,流速接近或等于来流速度,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L.Prandtl研究了这一现象,并且在 1904年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分类 三、对流换热的机理 四、影响因素 五、研究方法 六、h的物理意义
一.定义
流体流过与其温度不同的固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称为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 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 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对流换热遵循牛顿冷却定律:
qw tw
x
y
t∞
u∞
图5-1 对流换热过程示意
圆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其它形式截面管道内的对流换热 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 外掠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 外掠圆管管束的对流换热 外掠其它截面形状柱体的对流换热 射流冲击换热
外部流动
对 流 换 热
有相变
自然对流(Free convection) 混合对流 沸腾换热 凝结换热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λ ∂t 换热微分方程(描写h的本质,hx = − ∆t ( ∂y ) y =0 dA) 连续性方程(描写流体流动状态,即质量守恒) 动量微分方程(描写流动状态,即动量守恒) 能量微分方程(描写流体中温度场分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以二维坐标系中的微元体为分析对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对于这样一个开口系统,有:
传热学5
7/42
分析 解法
采用数学分析求解的方法。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如何从获得的温度场来计算h 无论是分析解法还是数值法首先获得都是温度场, 如何由T→h? t q 由傅里叶定律 w y
y 0
牛顿冷却公式
q w qc
qc h t w t
y
主流区
u∞
d 5 .0 离开前缘x处的边界层厚度 x Re x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1/ 2 1/ 3 hx 0.332 Re x Pr x hx x 0.332 Re x1/ 2 Pr 1/ 3 Nu x 努塞尔数
(特征数方程,关联式)
u x 雷诺数: Re x 5 Re Re 5 10 关联式适用范围: c
25/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1.数量级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分析比较方程中等号两侧各项的数量级大小,在 同一侧内保留数量级大的项而舍去数量级小的项 2.实施方法 ①列出所研究问题中几何变量及物理变量的数量 级的大小,一般以1表示数量级大的物理量的量级。 以Δ表示小的数量级 ②导数中导数的数量级由自变量及因变量的数量 级代入获得
2t t t 2t c p u x v y x 2 y 2
28/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4流体外掠平板传热层流 分析解及比拟理论
29/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一、外掠等温平板层流流动下对流换热问 题的分析解
u v 0 x y
u u u p 2u 2u (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分析 解法
采用数学分析求解的方法。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如何从获得的温度场来计算h 无论是分析解法还是数值法首先获得都是温度场, 如何由T→h? t q 由傅里叶定律 w y
y 0
牛顿冷却公式
q w qc
qc h t w t
y
主流区
u∞
d 5 .0 离开前缘x处的边界层厚度 x Re x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1/ 2 1/ 3 hx 0.332 Re x Pr x hx x 0.332 Re x1/ 2 Pr 1/ 3 Nu x 努塞尔数
(特征数方程,关联式)
u x 雷诺数: Re x 5 Re Re 5 10 关联式适用范围: c
25/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1.数量级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分析比较方程中等号两侧各项的数量级大小,在 同一侧内保留数量级大的项而舍去数量级小的项 2.实施方法 ①列出所研究问题中几何变量及物理变量的数量 级的大小,一般以1表示数量级大的物理量的量级。 以Δ表示小的数量级 ②导数中导数的数量级由自变量及因变量的数量 级代入获得
2t t t 2t c p u x v y x 2 y 2
28/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4流体外掠平板传热层流 分析解及比拟理论
29/42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一、外掠等温平板层流流动下对流换热问 题的分析解
u v 0 x y
u u u p 2u 2u (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传热学_对流部分
从流场中(x,y)处取出边长为dx、dy、dz=1的微元体,M 为质量流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量[kg/s]。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表面流入微元体的质量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dx表面流出微元体的质量
η↑→ h↓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
α↑→自然对流换热增强。
综上所述,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
h=f(v,tw,tf, λ,cp, ρ, η, α,l,……)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的流速在靠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近壁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 处于无滑移状态,即y=0, u=0。 在这极薄的贴壁流 体层中,热量只能 以导热方式传递。 根据傅里叶定律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圆管、管束)。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λ[W/m.K]、密度ρ[kg/m3]、比热容c[J/kg.K]、动力粘度η
[N.s/m2]、运动粘度ν=η/ρ[m2/s]和体胀系
[1/K]。
λ↑→h↑,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壁面间的导热热阻小;
ρ、c↑→ h↑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的能量;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贴壁面处会形成速
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 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W/(K.m2) 如何确定h及增强换热的措施是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流动起因、流动状态、流 体有无相变、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后面将 详细学习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机制)。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量[kg/s]。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表面流入微元体的质量 单位时间内、沿X轴方向、经x+dx表面流出微元体的质量
η↑→ h↓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
α↑→自然对流换热增强。
综上所述,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
h=f(v,tw,tf, λ,cp, ρ, η, α,l,……)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的流速在靠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近壁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 处于无滑移状态,即y=0, u=0。 在这极薄的贴壁流 体层中,热量只能 以导热方式传递。 根据傅里叶定律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圆管、管束)。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λ[W/m.K]、密度ρ[kg/m3]、比热容c[J/kg.K]、动力粘度η
[N.s/m2]、运动粘度ν=η/ρ[m2/s]和体胀系
[1/K]。
λ↑→h↑,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壁面间的导热热阻小;
ρ、c↑→ h↑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的能量;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受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紧贴壁面处会形成速
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 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W/(K.m2) 如何确定h及增强换热的措施是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流动起因、流动状态、流 体有无相变、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后面将 详细学习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机制)。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课件
总结词
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是传热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传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对流换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为实现高效传热提供理论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流体温度场和物体 温度场的分布,进而分析对流换热的规律和特性 。
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重要 工具,可以用于预测和分析各种实际工程中的传 热问题。
03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流体物性参数
01 密度
密度越大,流体质量越大,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 越大,对流传热速率相对较快。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炉的热能回收主要涉及对流 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 传热效率、热损失、设备成本等
因素。
通过对流换热技术回收工业炉的 热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环境污染。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利用对流 换热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布 局、窗户位置和大小等,实现自
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 课件
目录
•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原理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 对流换热的实际应用 •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 对流换热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
总结词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学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当流体与固 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会发生热量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热传导与对流同时存在,共 02 同作用,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热量传递的速
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是传热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传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对流换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为实现高效传热提供理论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流体温度场和物体 温度场的分布,进而分析对流换热的规律和特性 。
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重要 工具,可以用于预测和分析各种实际工程中的传 热问题。
03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流体物性参数
01 密度
密度越大,流体质量越大,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 越大,对流传热速率相对较快。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炉的热能回收主要涉及对流 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 传热效率、热损失、设备成本等
因素。
通过对流换热技术回收工业炉的 热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环境污染。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利用对流 换热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布 局、窗户位置和大小等,实现自
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 课件
目录
•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原理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 对流换热的实际应用 •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 对流换热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
总结词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学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当流体与固 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会发生热量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热传导与对流同时存在,共 02 同作用,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热量传递的速
第五章-传热学
h
' h,x
' h,y
cpuxtvytdxdy
8
单位时间内微元体热力学能的增加为
dU
d
cp
t
dxdy
于是根据微元体的能量守恒
h
dU
d
可得
2t x2
2t y2
dxdy
cpuxtvytdxdy
cp
t
dxdy
cptux tvy ttu xv y
2t x2
2t y2
2
20
cp
uxt
v t y
=
2t x2
2t y2
1
11 1
1
2
1 1
1
2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简化为
h t tw tf y w
u v 0 x y
简化方程组只有4个方
程,但仍含有h、u、v、 p、t 等5个未知量,方
程组不封闭。如何求解?
uuxvuy1ddpxy2u2
u t x
v t y
26
第六节 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仍然是解决复杂对流换 热问题的可靠方法。
相似原理回答三个问题: (1)如何安排实验? (2)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3)如何推广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一、 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
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2.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 3.相似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4.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
三、解的函数形式——特征数关联式
特征数是由一些物理量组成的无量纲数,例如毕 渥数Bi和付里叶数Fo。对流换热的解也可以表示成 特征数函数的形式,称为特征数关联式。
通过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的无量纲化可以导出与对 流换热有关的特征数。
传热学 第五章 对流换热
t qw
n w
第三类边界条件?
思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表明,在边界上垂直于壁面的热量传 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起 什么作用?
hx
tw t
x
t y
y0,x
c
p
t
u t x
v
t y
2t x2
2t y 2
流场决定温度场
小结
我们学习了 影响对流换热的一些因素;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义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A qxdA
A
hx
tw
t
x
dA
h
1 A
A hxdA
对流换热的 核心问题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1)流动的起因:强迫对流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 2) 流动的状态:层流和紊流 3) 流体有无相变 4) 流体的物理性质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v
t y
2t x2
2t y 2
2) 对流换热的单值性条件
(1) 几何条件 (2) 物理条件 (3) 时间条件 (4) 边界条件
1904年,德国科学家普朗特(L. Prandtl)提出著名 的边界层概念后,上述方程的求解才成为可能。
第一类边界条件 t w f x, y, z,
q 第二类边界条件 w f x, y, z,
采用氢冷须注意其密封结构,否则泄露后会发生爆炸。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强迫对流
(1)管内的流动
(2)管外的流动
自然对流
(3)热面朝上
(4)热面朝下
对流换热分类
传热学第五章
h Atw t
以后除非特殊声明外,我们所说的对流换热系数皆指平均对流换
热系数,以 h 表示.
h(x)规律说明
Laminar region
x (x) h (x) 导热
Transition region
扰动
h(x)
Turbulent region
湍流部分的热阻很小,热阻主要集中在
粘性底层中.
2.按有无相变分
单相介质传热:对流换热时只有一种流体.
相变换热:传热过程中有相变发生.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或称三相.
相变换热有分为:
沸腾换热:(boiling heat transfer)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 的换热.
凝结换热:(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物质由气态变为 液态时发生的换热. 熔化换热(melting heat transfer) 凝固换热(solidification heat transfer) 升华换热(sublimation heat transfer) 凝华换热(sublimation heat transfer )
由上述分析可见,边界层控制着传热过程,故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
破坏粘性底层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常物性,无内热源,耗散不计,稳态,
二维,略去重力.
完性分析已知:u,t,l 的量级为0(1) , t 的量级为0()
以此五个量为分析基础。
2.动量方程(momentum equation)
u v 0 x y
u
u
u x
v
u y
Fx
p x
传热学第五章 对流换热计算
R 2 e3 1 00 0 , P 0 1 r0 .5 0 5, 0 Pf0 r0 .0 5 20 P wr
2019/11/19
23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例1 空气以2m/s的速度在内径为10 mm的管内流动, 入口处空气的温度为20℃,管壁温度为120℃,试确 定将空气加热至60℃所需管子的长度。
2019/11/19
20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③短管 当管子的长径比l/d<60时,属于短管内流动换 热,进口段的影响不能忽视。此时亦应在按 照长管计算出结果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修正
系数Cl。 cl 1dl0.7
充分发展区:边界层汇合于管子中心线以后的 区域,即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
2019/11/19
3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充分发展段为层流流动
为什么平均换热系数比局部换热系数高?
入口段的边界层厚度较薄,传热阻力小,表面传热系数 大(即,对流换热强)
为什么气体和液体的修正方式不一样?
2019/11/19
18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② 螺旋管或弯管 弯曲的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在弯曲处由于离 心力的作用会形成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二次流 动,从而加强流体的扰动,带来换热的增强。
2019/11/19
23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例1 空气以2m/s的速度在内径为10 mm的管内流动, 入口处空气的温度为20℃,管壁温度为120℃,试确 定将空气加热至60℃所需管子的长度。
2019/11/19
20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③短管 当管子的长径比l/d<60时,属于短管内流动换 热,进口段的影响不能忽视。此时亦应在按 照长管计算出结果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修正
系数Cl。 cl 1dl0.7
充分发展区:边界层汇合于管子中心线以后的 区域,即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
2019/11/19
3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充分发展段为层流流动
为什么平均换热系数比局部换热系数高?
入口段的边界层厚度较薄,传热阻力小,表面传热系数 大(即,对流换热强)
为什么气体和液体的修正方式不一样?
2019/11/19
18
华中科技大学热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HUST Lab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② 螺旋管或弯管 弯曲的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在弯曲处由于离 心力的作用会形成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二次流 动,从而加强流体的扰动,带来换热的增强。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课件
传热学-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工程上流体流过一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界中的种种对流现象 电子器件冷却 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原理 空调蒸发器、冷凝器 动物的身体散热
➢ 热对流(Convection)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 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ρ↑、c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能量)→h↑ 4、动力粘度 µ [N.s/m2]、运动粘度 ν=µ/ ρ [m2/s]
µ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h↓ 5、体膨胀系数 α [1/k]
α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h↑
四、换热壁面的几何尺寸、形状及位置
影响到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 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内部流动对流换热: 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换热: 外掠平板、圆管、 管束
五、 流体有无相变(流体相变):
单相换热 Single phase heat transfer: 相变换热 Phase change:
凝结、沸腾、升华、凝固、融化等
流体相变时吸收或放出汽化潜热比比热容大得多, 且破坏了层流底层强化了传热。
5、层流底层(贴壁流体层)
流体在做湍流运动时,在管壁附近形成一层 流速很低的极薄的层流,称为层流底层。
层流底层的厚度随着流速的增加(即Re增加) 而减薄。
湍流核心
层流底层
二、边界层
(一)速度(流动)边界层
1、速度边界层的形成原因 粘性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
由于流体与壁面之间摩擦阻力 的影响,壁面附近的流体速度 会减小,即从来流速度减小到 壁面的零速度。 2、速度边界层图,见右图。
W/(m2 C)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 1°C时、单位壁面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对流换热:工程上流体流过一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界中的种种对流现象 电子器件冷却 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原理 空调蒸发器、冷凝器 动物的身体散热
➢ 热对流(Convection)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 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ρ↑、c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能量)→h↑ 4、动力粘度 µ [N.s/m2]、运动粘度 ν=µ/ ρ [m2/s]
µ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h↓ 5、体膨胀系数 α [1/k]
α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h↑
四、换热壁面的几何尺寸、形状及位置
影响到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 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内部流动对流换热: 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换热: 外掠平板、圆管、 管束
五、 流体有无相变(流体相变):
单相换热 Single phase heat transfer: 相变换热 Phase change:
凝结、沸腾、升华、凝固、融化等
流体相变时吸收或放出汽化潜热比比热容大得多, 且破坏了层流底层强化了传热。
5、层流底层(贴壁流体层)
流体在做湍流运动时,在管壁附近形成一层 流速很低的极薄的层流,称为层流底层。
层流底层的厚度随着流速的增加(即Re增加) 而减薄。
湍流核心
层流底层
二、边界层
(一)速度(流动)边界层
1、速度边界层的形成原因 粘性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
由于流体与壁面之间摩擦阻力 的影响,壁面附近的流体速度 会减小,即从来流速度减小到 壁面的零速度。 2、速度边界层图,见右图。
W/(m2 C)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 1°C时、单位壁面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原理.
三个准则数分别称为努谢尔特准则,雷诺 准则和普朗特准则,相应地用符号Nu、Re 和Pr表示,代入式(d)中,得
N uARcePer
写成一般形式的无量纲关系式,则为
u=f〔Re,Pr)
上两式称之为准则方程式,式中的系 数和指数,或方程的具体形式由试验确
定。
至于自然对流换热,无论是理论分析还 是试验分析,都觉察正是由于壁面和流 体之间存在的温度差,使流体密度不均 匀所产生的浮升力,导致了自然对流运 动的发生和进展。自然对流换热系数α 与其影响因素的一般关系式为
如下图,流体接触管道后,便从两侧流过, 并在管壁上形成边界层。正对着来流方向 的圆管最前点,即φ=0处,流速为零, 边界层厚度为零。此后,在圆管壁上形成 层流边界层,并随着φ角的增大而增厚。 当厚度增加到肯定程度时,便过渡到紊流 边界层。在圆管壁φ=80°四周处,流体 脱离壁面并在圆管的后半部形成旋涡。
明显,流体温度的分布与流体的流淌有关, 深受速度边界层的影响。流体呈层流状态时, 流体微团沿相互平行的流线进展,没有横向 流淌,不发生物质交换,壁面法线方向上的 热量传递,根本上靠分子的导热进展,层内 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对于 紊流边界层,其中层流底层的热量传递也是 靠导热,而在紊流核心层的热交换,除靠分 子的导热外,主要靠流体涡流扰动的对流混 合,从而使得层流底层的温度梯度最大,而 在紊流核心层温度变化平缓比较均匀全都。
二、
从上节可以知道,在大多数状况下, 影响无相变对流换热过程的换热系数 α的物理因素可归结为流体流态、物 性、换热壁面状况和几何条件、流淌 缘由四个方面。争论说明,对于管内 受迫流淌,假设假定物性是常数,不 随温度而变,争论的是平均对流换热 系数。影响换热系数α的因素有流速V, 管径D,流体密度ρ,动力粘度μ,比 热cp和导热系数λ。
传热学(第四版)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 对流换热
9
层流到湍流的转变:Reynolds数(1880年~1883年)
澄清了当时流体流动实验结果 的混乱。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0
边界层理论(1904年、1908年)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在流体力学 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1
对流传热理论蓬勃发展(1910年以后)
1921年 波尔豪森 热边界层 1930年 Schmit等 竖壁附近空气的自然对流 。。。。。。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4
边界层的特征: (1)薄;(2)沿平板长度层流过渡到湍流。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5
N-S方程
u v 0 x y
u
u
u
x
v
u
y
Fx
p x
(
2u x2
2u y 2
)
v
u
v
x
v
v
y
Fy
p y
(
2v x2
2v y 2
)
由于 u v, y x
u v 0 x y
u
u
x
v
u
y
dp dx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2
5 速度边界层理论(回忆流体力学知识)
研究背景
边界层理论是在研究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阻力特性这一问题
时提出来的。 Fd
A
wdA,
w
u
y w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3
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
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粘性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粘滞性起作用 的区域仅仅局限在靠近壁面的薄层内。 Prandtl’s idea of the boundary layer: a thin region on the surface of a body in which viscous effect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outside of which the fluid behaves essentially as if it were inviscid.
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
动量方程中的惯性力项和能量方程中的对流项均为非线性项,难以直接求解
简化
流动
普朗特 速度边界层
类比
对流换热
波尔豪森 热边界层
38
传热学
一、流动边界层
1、流动边界层及其厚度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 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体壁面附近存 在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 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实际流动 ≈ 边界层区粘性流动+主流区无粘性理想流动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有相变
凝结换热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14
传热学
六、研究对流传热的方法(确定h的方法)
四种: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
适当介绍
重点介绍 一定介绍
不作介绍
1)分析法
解析:二维、楔形流、平板 边界层积分方程(近似解析)
2)实验法
u∞
y δ
0x xc
粘性底层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湍流核心 缓冲层
41
传热学
层流: 流体做有秩序的分层流动,各层互不干扰,只有分子扩散,
无大微团掺混
湍流: 流体微团掺混,紊乱的不规则脉动
粘性底层 :速度梯度较大、分子扩散—导热
湍流边界层
缓冲层 :导热+对流 湍流核心 :质点脉动强化动量传递,速度变化
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 相对位置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滑或粗糙)
内部流动对流传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传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10
传热学
11
传热学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 [W (m C)] 比热容 c [J (kg C)]
简化
流动
普朗特 速度边界层
类比
对流换热
波尔豪森 热边界层
38
传热学
一、流动边界层
1、流动边界层及其厚度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 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体壁面附近存 在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 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实际流动 ≈ 边界层区粘性流动+主流区无粘性理想流动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有相变
凝结换热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14
传热学
六、研究对流传热的方法(确定h的方法)
四种: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
适当介绍
重点介绍 一定介绍
不作介绍
1)分析法
解析:二维、楔形流、平板 边界层积分方程(近似解析)
2)实验法
u∞
y δ
0x xc
粘性底层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湍流核心 缓冲层
41
传热学
层流: 流体做有秩序的分层流动,各层互不干扰,只有分子扩散,
无大微团掺混
湍流: 流体微团掺混,紊乱的不规则脉动
粘性底层 :速度梯度较大、分子扩散—导热
湍流边界层
缓冲层 :导热+对流 湍流核心 :质点脉动强化动量传递,速度变化
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 相对位置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滑或粗糙)
内部流动对流传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传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10
传热学
11
传热学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 [W (m C)] 比热容 c [J (kg C)]
传热学第56章对流换热
1、概述
要求解对流换热需得到速度场和温度场
假设: a) 流体为连续性介质
b) 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 c) 所有物性参数(、c、、μ)为常量 d) 忽略粘性力作功(即忽略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
对于牛顿流体: u
y
4个未知量:速度 u、v ;温度 t ;压力 p
需要4个方程:连续性方程(1)、动量方程(2)、能量方程(3)
在贴壁处流速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 (即:y=0, u=0),形成一极薄的不 运动的贴壁流体层。
在这一极薄的贴壁流体层中,热量只 能以导热方式传递
根据傅里叶定律:
qw
t
y
y0
W m2
流体的热导率 W (mC)
t y y0 — 在坐标(x,0)处流体的温度梯度
2020/4/28 - 10 -
(V) 0
2020/4/28 - 15 -
第5章 对流换热——§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Euler法(控制体微元):
(1) x、y、z方向流入的净流量:
udydz u u dxdydz u dxdydz
x
x
vdxdz
v
v y
dy
dxdz
v y
dxdydz
wdxdy w w dxdxdy w dxdydz
2020/4/28 - 5 -
第5章 对流换热——§5-1 对流换热概述
(3) 流体有无相变
单相换热 (Single phase heat transfer) :
显热的变化
相变换热(Phase change):凝结(Condensation)、 沸腾(Boiling)、
升华(sublimation)、 凝固(coagulation)、 融化(tha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实验法; 是目前的主要途径。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理论。
3. 数值法:
对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和主要参数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应 用越来越多。
4. 比拟法:
利用流体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相似机理,建立表面传热 系数和阻力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限制多,范围很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 由于粘性的作用,在靠近壁面 处流体的流速逐渐减小;在贴 壁处流体将被滞止而处于无滑 移状态(即:y=0, u=0)—— 无滑移边界条件(流体力学)
tf
对流和导热联合起作用的
u
t
热量传递现象。
平壁表面的 传热机理
tw
Φ
wall
平壁上的对流换热
3. 牛顿冷却公式 (Newton’s law of cooling)
式中:
Ah(twt f ) qh(twtf )ht
流动方向 u∞
tf
u
t
tw
Φ
✓ h —固体表面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wall
平壁上的对流换热
几种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介绍,理解物理机制。 2.具体介绍目前工程计算中较常用的几种类型情况下确定h的
计算公式。
5.1.2 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方式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流体导热和对流 的因素都将对对流换热产生影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流动的流动状态(层流, 紊流) 换热时物体有无相变(沸腾, 凝结) 流体的物性(导热系数, 粘度, 密度, 比热容等)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空气 cp1.2k 1/Jm (3C )
导热系数λ:
水的冷却能力强于空气
➢影响流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过程和温度分布; ➢λ越大,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越强烈。
常温下:水 0 .55 W /1 m (K ) 空气 0 .02 W 5 /m (7 K )
粘度μ:
➢ 影响速度分布与流态(层流,湍流); ➢ μ越大,分子间约束越强,相同流速下不易
发展成湍流状态。 ➢ 高粘度流体(油类)多处于层流状态,h较小。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相对位置, 表面状态(光滑或粗糙)等。
➢ 对对流换热有显著影响; ➢ 影响流态,速度分布,温度分布。 特征长度
热面朝上
d 管内流动
热面朝下
外部绕流
总结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hf(u,l,,,,cp)
湍流边界层 层流底层:导热 湍流核心区:对流
u∞ tf
主流区 对流
u∞
δ
u
q
u∞
u 导热
层流底层
0 层流边界层 过渡区 湍流边界层
x
3. 流体有无相变
有相变 —— 沸腾换热,凝结换热。 流体发生相变时的换热规律及强度和单相流
体不同。
Fluid motion induced by vapour bubbles generated at the bottom of a pan of boiling water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ur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a cold water pipe
4.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对对流换热的强弱有水非的常换大热能的力影远响高。于空气 密度和比热容:
➢体积热容 c p:单位体积流体热容量的大小。
常温下:水 cp41k8/Jm ( 63C )
✓ tw — 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 tf — 流体温度。
tf
• 外部绕流(外掠平板,圆管) tf 为流体的主流温度。
外部绕流
• 内部流动 (各种形状槽道内的流动) tf 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d
管内流动
4.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与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换热时局部热流密度:
qxhx(twtf)x
整个换热物体表面的总对流换热量:
传热学第5章对流换热的理论基 础
5.1 对流传热概说
5.1.1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1. 对流(Convection): 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冷热
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
2. 对流换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流体流过另一个物体表面时,流动方向 u∞
Q A q xd A A h x(tw tf)xdA
tw-tf=Const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u∞ tf
Q 1
h (twtf
)AAAhxdA
tw
qx twx hx
A
0
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
x
x
问题
牛顿冷却公式只是对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h的一个定义式, 它没有揭示出表面传热系数与影响它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 在联系。 对流传热的主要任务: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
定性 用来确定物性参数数值的温度。 温度 例如:流体的平均温度;
流体与壁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等。
代表几何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特征 长度
例如:管内换热以内径为特征长度;
沿平板流动以流动方向的尺寸为特征长度等。
对流换热分类
5.1.3 对流传热的研究方法
1. 分析法:
指对描写某一类对流传热问题的偏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进 行数学求解,从而获得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解。 可得出精 确解或近似解。适用简单问题。采用数学分析求解的方法,有 指导意义。
2. 流动的流动状态 —— 层流流动,湍流流动。 层流 (Laminar flow):
➢ 流速缓慢; ➢ 沿轴线或平行于壁面作规则分层流动; ➢ 热量传递:主要靠导热(垂直于流动方向)
u∞ tf
u∞ uq
导热
0 层流边界层
x
u∞
u
导热
q
管内层流流动
湍流 (Turbulent flow):
➢ 流体内部存在强烈脉动和旋涡运动; ➢ 各部分流体之间迅速混合; ➢ 热量传递:主要靠对流 。
学习内容: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旨在揭示对流传热过程的物理本质、 数学描述方法以及进行试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首先从对流传热物理过程的角度,定性的分析对流传热的影 响因素,然后较深入的讨论对流传热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 上导出边界层类型问题的简化方程,简述其积分解法和比拟 理论的概念。
研究目的:
计算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h 1.介绍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确定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的
1. 流动的起因 —— 强迫对流,自然对流。 流动的起因不同,流体内的速度分布,温度
分布不同,对流换热的规律也不同。 强迫对流:流体在泵,风机或其他外部动力作 用下产生的流动。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的密度差产生的流动。
空气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对流 h52W 5/m (2K) 强迫对流 h1 010 W 0 /m (2K )
3. 数值法:
对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和主要参数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应 用越来越多。
4. 比拟法:
利用流体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相似机理,建立表面传热 系数和阻力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限制多,范围很小。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 由于粘性的作用,在靠近壁面 处流体的流速逐渐减小;在贴 壁处流体将被滞止而处于无滑 移状态(即:y=0, u=0)—— 无滑移边界条件(流体力学)
tf
对流和导热联合起作用的
u
t
热量传递现象。
平壁表面的 传热机理
tw
Φ
wall
平壁上的对流换热
3. 牛顿冷却公式 (Newton’s law of cooling)
式中:
Ah(twt f ) qh(twtf )ht
流动方向 u∞
tf
u
t
tw
Φ
✓ h —固体表面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wall
平壁上的对流换热
几种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介绍,理解物理机制。 2.具体介绍目前工程计算中较常用的几种类型情况下确定h的
计算公式。
5.1.2 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方式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流体导热和对流 的因素都将对对流换热产生影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流动的流动状态(层流, 紊流) 换热时物体有无相变(沸腾, 凝结) 流体的物性(导热系数, 粘度, 密度, 比热容等)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空气 cp1.2k 1/Jm (3C )
导热系数λ:
水的冷却能力强于空气
➢影响流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过程和温度分布; ➢λ越大,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越强烈。
常温下:水 0 .55 W /1 m (K ) 空气 0 .02 W 5 /m (7 K )
粘度μ:
➢ 影响速度分布与流态(层流,湍流); ➢ μ越大,分子间约束越强,相同流速下不易
发展成湍流状态。 ➢ 高粘度流体(油类)多处于层流状态,h较小。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相对位置, 表面状态(光滑或粗糙)等。
➢ 对对流换热有显著影响; ➢ 影响流态,速度分布,温度分布。 特征长度
热面朝上
d 管内流动
热面朝下
外部绕流
总结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hf(u,l,,,,cp)
湍流边界层 层流底层:导热 湍流核心区:对流
u∞ tf
主流区 对流
u∞
δ
u
q
u∞
u 导热
层流底层
0 层流边界层 过渡区 湍流边界层
x
3. 流体有无相变
有相变 —— 沸腾换热,凝结换热。 流体发生相变时的换热规律及强度和单相流
体不同。
Fluid motion induced by vapour bubbles generated at the bottom of a pan of boiling water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ur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a cold water pipe
4.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对对流换热的强弱有水非的常换大热能的力影远响高。于空气 密度和比热容:
➢体积热容 c p:单位体积流体热容量的大小。
常温下:水 cp41k8/Jm ( 63C )
✓ tw — 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 tf — 流体温度。
tf
• 外部绕流(外掠平板,圆管) tf 为流体的主流温度。
外部绕流
• 内部流动 (各种形状槽道内的流动) tf 为流体的平均温度。
d
管内流动
4.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与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换热时局部热流密度:
qxhx(twtf)x
整个换热物体表面的总对流换热量:
传热学第5章对流换热的理论基 础
5.1 对流传热概说
5.1.1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1. 对流(Convection): 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冷热
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
2. 对流换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流体流过另一个物体表面时,流动方向 u∞
Q A q xd A A h x(tw tf)xdA
tw-tf=Const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u∞ tf
Q 1
h (twtf
)AAAhxdA
tw
qx twx hx
A
0
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
x
x
问题
牛顿冷却公式只是对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h的一个定义式, 它没有揭示出表面传热系数与影响它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 在联系。 对流传热的主要任务: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
定性 用来确定物性参数数值的温度。 温度 例如:流体的平均温度;
流体与壁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等。
代表几何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特征 长度
例如:管内换热以内径为特征长度;
沿平板流动以流动方向的尺寸为特征长度等。
对流换热分类
5.1.3 对流传热的研究方法
1. 分析法:
指对描写某一类对流传热问题的偏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进 行数学求解,从而获得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解。 可得出精 确解或近似解。适用简单问题。采用数学分析求解的方法,有 指导意义。
2. 流动的流动状态 —— 层流流动,湍流流动。 层流 (Laminar flow):
➢ 流速缓慢; ➢ 沿轴线或平行于壁面作规则分层流动; ➢ 热量传递:主要靠导热(垂直于流动方向)
u∞ tf
u∞ uq
导热
0 层流边界层
x
u∞
u
导热
q
管内层流流动
湍流 (Turbulent flow):
➢ 流体内部存在强烈脉动和旋涡运动; ➢ 各部分流体之间迅速混合; ➢ 热量传递:主要靠对流 。
学习内容: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旨在揭示对流传热过程的物理本质、 数学描述方法以及进行试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首先从对流传热物理过程的角度,定性的分析对流传热的影 响因素,然后较深入的讨论对流传热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 上导出边界层类型问题的简化方程,简述其积分解法和比拟 理论的概念。
研究目的:
计算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h 1.介绍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确定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的
1. 流动的起因 —— 强迫对流,自然对流。 流动的起因不同,流体内的速度分布,温度
分布不同,对流换热的规律也不同。 强迫对流:流体在泵,风机或其他外部动力作 用下产生的流动。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的密度差产生的流动。
空气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对流 h52W 5/m (2K) 强迫对流 h1 010 W 0 /m (2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