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 颈椎4 棘间韧带损伤
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判断标准
![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d072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e.png)
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判断标准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判断标准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判断标准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大关节肌腱及韧带撕裂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术后遗留轻度功能障碍是这类伤病的一个常见问题。
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
![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https://img.taocdn.com/s3/m/61c32f0bd15abe23492f4d12.png)
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发表时间:2012-10-16T10:33:33.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述良[导读] 小针刀操作简单,不需要麻醉,切口小(0.8mm),无疤痕,不需要住院治疗。
陈述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江门 529100)【摘要】小针刀治疗损伤后遗症98例,治愈7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1.8%。
病程最短三周,最长六月。
本文提出了损伤后遗症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损伤后遗症主要是粘连和疤痕引起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
小针刀能够松解粘连,铲除疤痕,使疾病得到根治。
它是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有机结合,是刀,针融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的范例。
【关键词】小针刀松解粘连疤痕【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295-01 由于损伤(运动系统)经过治疗或自我修复遗留下来的功能障碍,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我们称之为损伤后遗症。
作者自2002年2月至2010年10月,用小针刀治疗各种损伤后遗症,共9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27例。
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其中35岁至55岁70例,占71%。
病程最短三周,最长六月。
有29例曾用激素封闭治疗后复发。
98例中治愈7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1.8%。
详见附表。
附表98 例损伤后遗症治疗结果疾病种类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项韧带损伤 4 2 1 1岗上肌劳损 10 8 1 1菱形肌损伤 9腰三横突综合症 7 5 1 1三角肌滑囊炎 15 13 2拇趾滑囊炎 12 11 1弹响指 14 12 1 1网球肘 25 19 4 2头夹肌劳损 2 1 1合计 98 78 12 8 91.8%器械与方法1,器械:用普通克氏针做成4至8cm长,刀刃0.8mm;刀柄用不锈钢或铝板,大小约1X2cm. 2,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器械高压消毒。
韧带损伤属于工伤几级
![韧带损伤属于工伤几级](https://img.taocdn.com/s3/m/255d10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7.png)
韧带损伤属于工伤几级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工伤,根据职工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韧带损伤属于工伤的四级伤残,以下是对韧带损伤属于工伤四级的主要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韧带是连接骨骼的柔软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撑关节。
而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是需要进行运动和力量活动的工作中,韧带受到的负荷和压力常常较大,这就增加了韧带损伤的风险。
工伤四级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者长时间重复劳动引起的。
比如,职业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训练中可能会出现韧带损伤;建筑工人、搬运工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工作姿势不当,也容易导致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和局限。
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能力减弱:韧带损伤会导致患者关节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执行一些需要承受重压或者需要移动关节的任务。
比如,一个曾经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如果发生膝盖韧带损伤,将无法再从事类似的工作。
2. 长期康复和复发风险:韧带损伤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即使康复成功,复发的风险也是存在的,这意味着患者不仅要承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期,还需要保持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再次受伤。
3. 经济损失:韧带损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治疗和康复,这对患者和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将产生不小的压力。
此外,韧带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造成工资收入的减少。
综上所述,韧带损伤属于工伤的四级伤残。
这种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长期反复的重体力劳动引起的。
韧带损伤会对患者的工作能力、康复和经济状况造成不小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同时加强工作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降低韧带损伤的风险。
棘突间韧带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棘突间韧带综合征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3dddf9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e.png)
保持良好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 一姿势,如久坐、 1
久站等
适当进行运动,如瑜 伽、普拉提等,以增 4 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保持正确的坐姿,
2
避免弯腰驼背
保持正确的站姿, 3 避免低头、耸肩
等不良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定期起身活动,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
调整坐姿,保持 正确的坐姿
避免长时间低头 使用手机、电脑
04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0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 站姿,避免长时间
保持同一姿势
02
定期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游泳、
瑜伽等
03
0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和抑
郁等负面情绪
谢谢
棘突间韧带综合 征的健康宣教
x
什么是棘突 间韧带综合 征
棘突间韧带 综合征的康 复治疗
棘突间韧带 综合征的预 防措施
棘突间韧带 综合征的健 康教育
什么是棘突间韧带综合 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外伤、劳 损、退行性改变
等
2
发病机制:棘突 间韧带损伤、炎
症、粘连等
3
4
症状:颈肩部疼 痛、僵硬、活动
受限等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颈部疼痛、僵硬、 活动受限、头晕、头痛等
诊断方法:X光片、CT、 MRI等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与其他颈部疾病 进行鉴别,如颈椎病、肩周 炎等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如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 疗等)、手术治疗(如椎间 盘切除术、椎体融合术等)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2)-医学课件
![《针刀医学原理》解析(2)-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6d6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6.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任何一种外力能够使椎体的结构发生了 旋转、侧方、仰捬等移位。就可造成微孔和 筛孔的对应关系破坏而椎间盘的营养来源丧 失。此后椎间盘的营养只能靠自已储存的时候,那么在磁共振T1成像上密度减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什么力量可以使椎体发生上述的病变呢? 那就是发明人朱汉章教授所提出的软组织损伤 的四大病理基础—粘连、疤痕、挛缩、堵塞。 由此而产生动态平衡失调,使之椎体发生各种 移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腰椎曲度变直称之为 平腰。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此看出发明人朱汉章教授提出的慢性软组 织损伤性疾病发病机理是完全正确的创新的 先进的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 ●致病因子 慢性软组织损伤 脊柱的椎体
产生各种移位 椎间盘营养障碍变性 使 脊柱的稳定性破坏 机体为了维持脊柱的稳 定其软组织必须加强它的工作力度 进一步 使慢性软组织损伤加重 从而使病变的软组 织对脊柱的拉力和拉应力加大 更加重了脊 柱的不稳定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恶性循环的中心环节在哪里呢? 可以肯定的回答慢性软组织的损伤是祸首。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的精细解剖学与临床 ●精细解剖学对于针刀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因为针刀的刀刃很小,必须精确的刺刀 病变的部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例 如:喙突不到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却附着3块 重要的肌肉。其外侧有肱二头肌短头附着, 中间有喙肱肌附着,内侧有胸小肌附着。因 此三条肌肉引起的病变用针刀治疗时必须刺 到相应病变的部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 适得其反。
针刀医学治疗的五大流派
一、原创——正宗派 代表人物:朱汉章 主张: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 械辅助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42708e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1.png)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而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韧带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历经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韧带损伤属于“筋伤”的范畴。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外力损伤、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当韧带受到外力的牵拉、扭转或挤压时,就会导致筋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从而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如果损伤日久不愈,或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则会导致筋脉失养,修复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那么,中医骨伤科学是如何治疗韧带损伤的呢?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韧带损伤的不同阶段和症状,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在损伤的早期,一般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瘀血和肿胀,减轻疼痛。
在损伤的中期,治疗以舒筋活络、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舒筋活血汤、续断紫金丹等。
方剂中的伸筋草、透骨草、杜仲、续断等药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韧带的修复和再生。
在损伤的后期,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补肾壮筋汤、八珍汤等。
通过熟地、山茱萸、黄芪、白术等药物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正气,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中医治疗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损伤的早期,可以使用冷敷法,将中药制成的冷敷剂敷在患处,如大黄、黄柏、侧柏叶等,能够起到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损伤的中后期,可以使用热敷法或中药熏洗法,将中药煎汤后热敷或熏洗患处,如艾叶、红花、威灵仙、牛膝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治疗在韧带损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
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标准
![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569a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8.png)
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膝关节部位。
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对于治疗和康复计划的设计非常重要。
以下是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一级损伤:交叉韧带的形态学上没有改变,但可能存在轻微的挫伤或水肿。
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但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守治疗,如休息、消炎止痛和康复训练等。
二级损伤:交叉韧带出现部分撕裂,但仍然保持连续性。
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进行石膏固定或支具保护,以促进韧带的自我修复。
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三级损伤: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失去了连续性。
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进行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手术方法包括韧带缝合、韧带移植或人工韧带植入等。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需要患者积极参与,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再次损伤。
四级损伤: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且无法修复。
这种情况下的治疗通常以康复为主,但也需要考虑膝关节置换等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分级标准外,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运动需求、损伤程度和病程等。
在决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出最合适的计划。
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对于评估病情、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康复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更快地恢复健康。
此外,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场地,以及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等措施,都可以降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风险。
总之,交叉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是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了解这一标准,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更快地恢复健康。
同时,预防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针刀操作规范
![小针刀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b12f2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a.png)
小针刀操作规范篇一: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针刀操作规范)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 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
中医筋伤3章资料
![中医筋伤3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2f6e4e02768e9951e7385a.png)
3.理筋整复 医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 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 旋转头部,扳动颈部。
【病因病理】
多因颈部突然扭转或前屈、后伸而受伤。如乘车 时突然减速可使颈部猛然前屈,后伸,造成颈部肌 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合并颈椎骨 折或脱位,引起脊髓损伤。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有明确的扭伤史或暴力直接打击的外伤史。 (二)临床表现
1.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转动不灵,疼痛可向 肩背部放射。
2.挫伤者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等更加严重。 3.严重者甚至出现瘫痪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三)体征检查 1.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侧屈为甚。 2.颈前肌肉、颈后肌肉或斜方肌可触及肌肉痉挛
,患处可见局部肿胀,压痛明显。 3.颈椎小关节错缝时,可在患椎棘突旁有明显压
痛点或触及棘突偏歪。 (四)辅助检查 X线摄片多无异常改变;严重者可见椎体撕脱骨折
(五)交感型颈椎病 1.临床表现 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为主,如
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部酸痛,有沉重 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窝胀痛,心前区痛、心 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肢体发凉、畏寒、多 汗。或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如头晕、眼花、眼睑下垂、 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 。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患者平素喜卧高枕、低枕、硬枕或有过度疲劳感 受风寒的病史。
(二)临床表现 1.常在醒后出现颈部酸楚疼痛。 2.头常歪向患侧,活动不利。 3.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后仰,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
转动。 4.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5.若风寒外束,颈痛项强者,可有恶风怕冷头痛
等表证。
(三)体征检查 颈部肌肉痉挛僵硬,斜方肌、大小菱形肌等
棘间韧带损伤工伤评级
![棘间韧带损伤工伤评级](https://img.taocdn.com/s3/m/3ad154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9.png)
棘间韧带损伤工伤评级棘间韧带是脊椎中重要的结构之一,位于脊椎椎间孔内,起到支撑和稳定脊椎的作用。
棘间韧带损伤是因为外力导致棘间韧带撕裂或拉伤,严重损伤可导致脊椎不稳定,进而影响到脊柱的正常功能。
棘间韧带损伤可以是工伤,如果是在工作中受到外力导致韧带损伤,那么就需要评定工伤等级。
工伤评级是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评定的,评级越高,相应的赔偿金额也会越高。
对于棘间韧带损伤的工伤评级,首先要考虑损伤的程度和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工伤评级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局部疼痛程度:如果棘间韧带损伤导致严重疼痛,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评级就会相应提高。
2.活动受限程度:棘间韧带损伤会导致脊柱的运动功能受限,如果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工伤评级。
3.影响工作能力:如果棘间韧带损伤导致工作能力减少,无法从事原先的工作,需要转岗或者丧失劳动能力,那么评级会进一步提高。
4.治疗情况和康复程度:对于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也是评定工伤等级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病情恶化或者治疗效果不佳,那么评级会相应提高。
根据以上的评估因素,可以将棘间韧带损伤的工伤评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棘间韧带损伤评级,一般会导致轻度疼痛和活动受限,但不会影响工作能力,评级为2级或3级。
中度棘间韧带损伤评级,疼痛和活动受限程度较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治疗和康复,评级为4级或5级。
重度棘间韧带损伤评级,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且可能导致工作能力丧失,评级为6级或7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伤评级还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工伤评定标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工伤等级时还应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总之,对于棘间韧带损伤的工伤评级,需要综合考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程度,以及治疗和康复情况等因素,评估出合理的工伤等级。
颈椎病针刀疗法
![颈椎病针刀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8dd6be804d2b160a4ec082.png)
• 颈上神经节是交感干 上最大的神经节,由 第1~4干神经节合并 而成。
• ①颈外动脉神经,由节下端发 出,分成包绕颈外动脉及其分 支的神经丛。 ②心上神经,循
颈动脉鞘下穿到胸腔,左侧的 经主动脉弓的左面入心浅丛, 右侧的到气管下端前面,连于 心深丛,分布于心肌。③咽支, 有数支,内进到咽壁,和迷走 及咽神经的咽支合成咽丛。此 外有灰质交通支连于第l~4颈神 经,输送节后神经纤维到各颈 神经,随它到所有分布地区的 皮肤汗腺及竖毛肌。亦有交通 支与舌咽、迷走神经的神经节 及舌下神经相连结。
骨连结的形式
•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人体骨连结的 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 结两种形式
• 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 中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如各椎弓 间的韧带连结;胸骨和第一肋骨的软骨连结,以 及骶椎间的骨性连结等都属直接连结。
• 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 腔隙,活动性较大,这种连结称关节
三、颈部的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 (一)颈椎关节
• 1.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系由寰椎的上关节凹与 枕骨髁构成,关节囊环形附着于关节周围骨面。 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 2.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包括2个关节。分别为 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
钩椎关节
• 在颈2~颈6椎体上面 的侧方有嵴样隆起, 称为钩突,与上位椎 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 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 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 周围有关节囊包绕。
网眼理论强调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的自我代偿作用
•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由 于颈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不同,每个个体对刺激、损伤的 反应程度不同,对刺激、损伤的代偿能力不同,对损伤的 自我修复程度不同,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 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也就是说,没有临床表现,不 等于没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表现,如粘连、疤痕、挛缩和 堵塞,只是这种损伤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还没有引起 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故没有临床表现,这 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当损伤超过了自我代偿的范围,造成 了平衡失调,才需要外力干预,才需要治疗。换言之,外 因(粘连、疤痕、挛缩,骨质增生等)是颈椎病的基础, 内因(人体的自我调节)才是是否引发颈椎病临床表现的 决定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针刀医学(小针刀)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
![针刀医学(小针刀)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https://img.taocdn.com/s3/m/2ff40d12a8956bec0975e358.png)
第一行献给度娘第二行献给亲爱的钱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华丽的分割线☆★☆★☆★☆★☆★☆★☆★☆第三行献给至今未睹真颜的叶新苗老师☆★☆★☆★☆★☆★☆★☆★☆★☆★华丽的分割线☆★☆★☆★☆★☆★☆★☆★☆针刀的课,我没上过,所整理的也是根据大纲上来的,但是大纲貌似是老版的大纲,很多内容书上是没有的。
没有的我也就不整理了。
语文水平太差,这么多文字概括,蛋都快碎了时间还有老长老长的。
24个小时。
以下是书上没找到的头夹肌损伤项韧带损伤冈上/下肌腰三横突综合征竖棘肌腰段损伤臀中肌损伤附上美图一张预祝各位考试愉快~成不了学霸,那么就当考霸!针刀医学定义: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人体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当这种生理重建过程影响人体的活动时,粘连、瘢痕就变成了病理因素。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态平衡理论: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称为人体的“动态平衡”。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闸门学说、痹证学说、筋出槽学说、激发中心学说、气滞血瘀学说、肌筋紧张学说、筋膜间室综合征学说、神经卡压综合征学说。
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针刀手术入路方法:针刀入皮法、治疗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方法、按骨突标志的手术入路、按肋骨标志的手术入路、以横突为依据的手术入路、手法推开浅层组织,直接进入深层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针刀常用操作方法: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提插切开剥离法、铲剥法、通透剥离法、注射松解剥离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减弱电流量法、增强电流量法、骨痂凿开法、关节内骨折复位法针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2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等3损伤后遗症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5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5瘢痕挛缩禁忌:1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深部有脓肿以及患者有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在以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施行针刀手术2处于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3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3体质极度虚弱者5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6恶性肿瘤患者针刀作用机理:恢复动态平衡、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流、促进局部微循环肩胛提肌损伤【概述】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
超微针刀疗法绝密!
![超微针刀疗法绝密!](https://img.taocdn.com/s3/m/d79b77c0cfc789eb162dc883.png)
《超微针刀疗法》宇文皓月[超微针刀疗法]是在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平安、更加有效的方法。
其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2.不必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平安无副作用。
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平安包管。
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
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
这样大大的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
6.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
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
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呵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
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
总之,超微针刀采取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平安无副作用,是患者接受的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是运用刀口只有0.5mm的极小的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的筋膜,或人体非固有的支持结构系统,直到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的目的,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疗法。
人体的肌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
针刀深度只有1cm或1.5cm。
将这些肌肉或肌腱的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其实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多的伤害。
另外,重要的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
1―1.5cm的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是非常的平安,极大地包管了患者及医生的平安。
刀法中因为刀口小,治疗时无需打麻药。
少了这一环节,也防止了因麻药过敏或麻药误入血管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
刀法起效的核心理论为改变软组织中是力学平衡失调。
通过人体的骨性杠杆作用或肌肉的力学传导或牵引作用,将人体深层的病变提到浅层来治疗。
通过对人体表浅部位进行松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3075e239ec3d5bbfd0a74ed.png)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討針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针刀组30例采用“二点三线法”进行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针灸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分和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针刀组NPRS评分为(2.22±0.45)分,明显低于针灸组[(5.20±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依据《现代颈椎病学》[7]和《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8]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②能够接受并坚持针刀、针灸治疗的患者;③年龄不超过70岁。
排除标准:①颈椎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②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③妊娠期妇女;④严重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脏器功能衰退者;⑤严重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1.3.1 针刀组1.3.1.1 体位俯卧低头位,胸下垫薄枕。
1.3.1.2 体表定位按照浙江中医药大学叶新苗教授“二点三线法”治疗颈椎病经验所选的部位行针刀治疗[9],着重解决颈椎棘突、横突、关节突部位受累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问题。
二点,即双侧肩胛骨内上角;三线分别为:一线,即第2颈椎棘突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即项韧带连线,一般选取1~2点治疗;二线,在第2颈椎至第7颈椎关节突连线(距离后正中线1.5~2.0 cm),即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部位,一般选取1~2点治疗;三线,即第2颈椎横突后结节至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距离后正中线2.5~3.0 cm,其中乳突斜下2 cm为寰椎横突,然后每隔1.5 cm为下一颈椎横突),一般选取1~2点治疗。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df8b219b89680202d82508.png)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的,是从事骨科大夫必须首先准确掌握的基本内容。
对于颈椎病的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和降低医疗风险的最基本保证。
但是,对于一个治疗骨科疾病的针刀大夫来讲,仅仅有上述的内容还是不够,因为上述分类方法,并没有提供针刀治疗的特殊学科性内容,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
要熟练使用针刀,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就必须要明白针刀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以针刀为主的综合治疗,具有以下特点:针、刀结合,优势互补,手法矫正、恢复平衡。
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发病的根本原因。
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组织间的疤痕、粘连以及挛缩,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
另一方面,粘连、挛缩的椎周组织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会发生改变、失衡,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高应力刺激局部骨质的增生;另一方面,病理性的骨关节微小移位和随之而来的软组织痉挛、肥厚、增生会压迫、卡压邻近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病临床症状。
针刀闭合手术一方面可针对椎周软组织病灶内的疤痕、粘连和挛缩进行松解、剥离以重新恢复椎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颈椎X片所提示的骨关节病理改变,用针刀医学手法进行精确矫正,手法干脆简练、节约时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
一.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可以把针刀治疗颈部疾病根据治疗层次分为以下几类操作方法1.颈部软组织松解治疗这类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颈、肩部、胸背部软组织的慢性疼痛疾病治疗。
具体方法为对筋膜的疏通、松解,达到解除肌肉筋膜粘连,以松去痛的目的,具体方法可以垂直于皮肤,在筋膜表面做十字切开或者连续筋膜松解,也可以在侧方做筋膜的透刺。
超微针刀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14055c4693daef5ff73d6b.png)
超微针刀疗法1.刀口只有0。
4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得疼;2、不用麻药与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副作用;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4。
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她得辅助手法;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微针刀疗法就是在小针刀疗法得基础上派生出来得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得方法。
其疗法特点:1。
刀口只有0。
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得疼痛、2。
不用麻药与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安全无副作用。
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她得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
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
这样大大得节省了患者得治疗时间。
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
6、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得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得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
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得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
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
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得措施、总之,超微针刀采用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就是患者接受得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就是运用刀口只有0、5mm得极小得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得筋膜,或人体非固有得支持结构系统,直到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得目得,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得一种疗法。
人体得肌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
针刀深度只有1cm或1、5cm。
将这些肌肉或肌腱得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并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多得伤害。
另外,重要得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1―1。
5cm得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就是非常得安全,极大地保证了患者及医生得安全。
刀法中因为刀口小,治疗时无需打麻药、少了这一环节,也避免了因麻药过敏或麻药误入血管造成病人死亡得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刀治疗
1、体位:俯卧,腰下垫薄枕 2、定点:受损棘突间隙 3、操作:
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当刀下有坚硬感,患 者诉有酸胀时,为达到病变部位,纵行剥离,再 将针体倾斜和脊柱纵轴成30°,在上一椎体下缘 和上一椎体下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剥离。
注意事项
❖ 1.针刀治疗时勿刺入过深,以免损伤正常 组织和黄韧带。
❖ 2.治疗后,应嘱患者半月后循序渐进地加 强腰肌锻炼,以代偿创伤组织的功能,勿 过久弯腰工作。
棘间韧带损伤
是由于脊柱突然过 度扭转牵拉引起的损伤
棘间韧带损伤相当多 见,有人统计占慢性腰痛患 者的10%,因而是导致腰背 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中 宜与棘上韧带损伤相上韧带坚韧,附着于相 邻两棘突间的较深处,主 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杂 以少量弹性纤维构成。一 般认为棘间韧带位于两棘 突之间,从上一棘突的基 底部到下一棘突的尖部。 此韧带为腱性组织,前缘 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 上韧带。
❖ 棘间韧带与棘上韧带的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病因病理
❖ 脊柱的棘上韧带73%止于腰4棘突上,22%止 于 腰 3 棘 突 上 , 只 有 5% 止 于 腰 5 棘 突 , 腰 5 骶1间隙没有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是唯一连 接两棘突的结构。该处又处于活动的腰椎 与固定不移的骶椎之间,所受的牵拉力自 然较大。加之腰5和骶1棘突多发育不良, 甚至有隐裂。因而少有或没有棘上韧带保 护的腰4-5间、腰5骶1间便成为棘间韧带损 伤的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脊柱棘突间深在性胀痛,患者不敢做旋转 动作,卧床时多取脊柱伸直位侧卧。行走时, 脊柱呈僵硬态。
诊断
❖ 1.有脊柱扭转性外伤 ❖ 2.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但压痛不明显 ❖ 3.脊柱微屈被动扭转脊柱,引起疼痛加剧
治疗
❖ 急性损伤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弯腰活动,保证 组织正常修复,疼痛重者可做棘间韧带局部封 闭治疗。
病因病理
❖ 当腰椎前屈超过90度时,维持脊柱姿势的 骶棘肌及多裂肌失去作用,此时棘上、棘 间韧带受牵引以维持脊柱弯曲姿势,过度 或积累牵张也会造成两者的损伤。
病因病理
❖ 脊柱旋转时,棘间韧带离旋转中心轴最远,受 到的扭力也最大,反复旋转腰部是造成损伤的 常见原因之一。此外,腰4-5、腰5 骶1 又是脊 柱负重最大的部位,活动度也大。在腰椎的运 动中可随时做前屈后伸的动作,棘间隙也会随 之分离或靠近,不断牵拉或挤压棘间韧带,加 速了退变过程。腰椎间盘突出也多发于这两个 椎间隙,使椎体失稳,更加剧了韧带的退变。 有人统计,腰5骶1棘间韧带损伤占全部棘间韧 带损伤的92.6%。
局部解剖
❖ 在颈椎和上胸椎处韧带较薄,在腰椎韧带明显增 厚。上3个腰椎间隙可分4层,在下2个腰椎间隙 则分为3层,其纤维交差排列,以保证脊椎屈伸 时椎间稳定,却易造成纤维间的摩擦损伤,以致 在 20 岁 以 后 即 开 始 退 变 , 韧 带 中 出 现 裂 隙 , 占 21%,30--40岁为退变发生的高峰,占75%。退变 纤维呈玻璃样变,肿胀、萎缩、断裂、钙化,以 中层纤维为主,成为棘间韧带易损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