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义-和解剂
方剂学课件4和解剂
03
柴胡桂枝干姜汤
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 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 寒重热轻,神经官能症等。
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 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 热,胸胁苦满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 治伤寒往来寒热等。
调和肝脾
03
四逆散
• 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 方解: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
药效学研究
近年来,对和解剂的药效学研究 不断深入,揭示了其在抗炎、抗 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积累,和解剂 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疗效逐渐得到 验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 的深入,和解剂的应用领域将进一 步拓展,疗效将更加确切。
甘草泻心汤
组成
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功效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
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用于 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肠胃气虚、寒热错杂、胃气不和者;口腔溃疡。
和解剂的现代应用与
05
研究进展
现代应用概述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案例三
感冒治疗中的和解剂应用。通过具体 案例分析,探讨和解剂在感冒治疗中 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肿瘤患者辅助治疗的实践。分享在肿 瘤治疗过程中,如何运用和解剂减轻 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经验。
案例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和解剂治疗。 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和解剂 的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
和解剂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证候分析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使: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去厚朴(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鉴别】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要点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用法】水煎服。
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和解剂
服一升,日三服。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大便不解,或协热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方义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 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 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 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 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目 录 CONTENT
大柴胡汤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 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 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 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 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 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 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 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 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 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 胃,功兼佐使。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 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 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调
和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升
清
苦
降 浊
降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方剂学》讲课稿:和解剂
《方剂学》讲课稿:和解剂和解剂体现八法中的和法的一类方剂。
八法中和法它包含了和解和调和两类治法。
这两类治法第一类和解少阳。
第一节和解少阳我们这章方剂的分类分三部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从这个和法分类方剂,可以说是都没有统一过,所以现在这种分类三类,应该说是从分类角度是最狭义的和法,过去调和气血,调和营卫,分消上下,很多都在和法里。
如果看《医方集解》,这类就是清代的,作为教材用的古籍来看,它和解范围非常宽,表里同治像扩展到,包括像藿香正气散,这很多都是属于表里同治,都在和里面。
它平其亢厉的话,包括像归脾汤,心脾同治,这类它都在和法里边。
所以当时的和的概念,特别像《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这些各自的收载,不完全统一。
当然很多都遵从了《医方集解》的基础,但是都有自己一个出入,我们这个半世纪来的教材,和法方面也有出入,可能编辑者在自己所看的角度方面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
我们在讲到和法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它一个本质,不管病位也好,病性也好,脏腑关系也好,都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双方同病,同病,用戴天章的话来讲,寒热并用之谓和。
对立寒热从属性来讲,表里同治之谓和,那就是从病位来讲。
补泻合剂之谓和,从治法角度来讲。
虚实互见,平其亢厉,泛指脏腑、气血,这些彼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治法上必须是双管齐下。
而这类同病,对立病机的两个方面,又难以找出一个主要矛盾,因为它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没有一个集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方面。
如果有,那就属于以表证为主兼里证,或者某脏为主兼它脏,所以和法和其它个章里面的,相应有单一主要矛盾的,就以此作为区分了。
和解少阳,少阳指的是病位,是六经病机,和六经治法体系里面,用来作为定位涉及的名词,三阴三阳,那少阳的特征,是半表半里。
少阳在人体的生理体系,涉及到手三阳三焦和足少阳胆。
手三阳三焦系统,它是属于一个半表半里的一种概念。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和
概述·定义
解 剂
狭义和解:“其于不内不外,半表
半里,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所 用,是当和解则可矣。”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论析少阳病小柴胡汤)
广义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
者,解化之,使其不争而协其平也。”
和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 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 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 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 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 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 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少
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热
阳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趣味记忆法: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光中大中医方剂讲义02各论-2和解剂
第二章和解剂第二章和解剂〔自学时数〕2学时〔面授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和解剂的含义和适应证。
2.熟悉使用和解剂的注意事项。
3.掌握小柴胡汤、逍遥散的组成与主治,以及二者在治法与主治方面的不同点。
4.掌握小柴胡汤的组方特点及加减变化。
凡是具有和解、解郁、疏泄、调和等作用的方剂,就叫和解剂。
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
”和解剂主要应用于少阳胆经发病。
如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于肝,而肝经发病也可影响于胆,肝胆发病往往又可影响脾胃,故本类方剂除治热郁少阳、邪留三焦外,还治肝脾不和、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又外客表寒,肠胃不和等病也可应用。
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透解邪热,疏肝理脾,调和肠胃,宣通气机等作用。
凡邪在肌表,或表邪全已入里,就不宜使用本类方剂,因病邪在表,误服和解剂则可引邪入里。
脏腑虚极,气血不足之寒热,不宜使用和解剂,恐延误病情。
七情内伤,肝脾不调,治宜配合心理疗法。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12克) 黄芩三两(6克) 人参三两(6克)甘草(炙) 三两(5克)生姜三两(6克)大枣十二枚(擘)(六枚)半夏半斤(洗) (9克)注:括号内剂量为参考剂量。
〔服法〕以水一斗二升(2500毫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服三次。
〔讲解〕本方为治少阳病的主要方剂,尚能治疟疾、妇人热入血室、劳瘵骨蒸、诸热出血,其应用范围较广。
方中柴胡味苦微寒,透达少阳半表之邪,用以为君。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用以为臣。
半夏辛温,和胃降逆,人参、甘草补正气而和中,用以为佐。
生姜、大枣辛甘,和营卫,通津液,用以为使。
且半夏、生姜相伍尚可降逆止呕。
总之,本方功用以和解少阳为主。
临证应用指征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呕逆,口苦,咽干,目眩,耳鸣,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沉紧者。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和解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少阳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以及表里同病等证。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和解剂作用虽然平和,但也不能滥用。
2.凡邪在肌表,或已完全入里,而不在半表半里,或不属脏腑不和、表里同病者,都不宜使用和解剂。
3.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不足而致寒热往来者,也不能使用和解剂,用之则重伤气血。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邪居少阳半表半里,正邪抗争,枢机不利所致。
伤寒邪犯少阳,正胜欲抗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邪正相争,出入未定,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故胸胁胀满不舒,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邪未入里化热,故舌苔薄白;脉弦为肝胆气郁之征;若妇人感受外邪,又正值经期,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血热瘀滞,则经水不当断而断,并寒热发作有时。
以上诸症均属邪在少阳,适宜应用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散邪透表,又疏利肝胆,使半表之邪外达,重用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泻少阳半里之郁热,为臣药。
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泻,是和解少阳法的基本结构。
半夏、生姜,一降一升,和胃降逆以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并防邪气内传,共为佐药。
甘草助参、枣扶正,又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宣通内外,被古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枳实四枚大黄二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剂学-和解剂_图文
使:炙甘草 —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 — 益气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a. 柴胡 + 当归; b. 配伍薄荷之作用特点。
·逍遥散 ·
运用
·逍遥散 ·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 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2.临证加减: ·肝郁甚者 + 香附、川芎; ·血虚甚者 + 熟地黄、何首乌; ·脾虚甚者 + 黄芪、党参; ·血瘀者 + 桃仁、川芎、丹参。
【病机】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白术
方解
君:柴胡 — 疏肝理气而解郁。
•柴、归、芍:疏肝气而 调肝之用,养阴血而补
臣:当归 —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肝体,体用并治。
白芍 —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白术、茯苓 — 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
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 — 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逍遥散 ·
名医论方-2
清·唐宗海:“此治肝经血虚火旺,郁郁不乐。方用白术、 茯苓助土德以升木,当归、白芍益荣血以养肝,薄荷解热 ,甘草缓中,柴、姜升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 故名之曰逍遥。如火甚血不知者,加丹皮、山栀清理心包 。心包主火与血,为肝之子,为火之母。治心包之血,即 是治肝之血;泻心包之火,即是泻肝之火,以子母同气故 也。”
【病机】·少阳热盛,胃失和降;
·湿热痰浊中阻。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 ·
方解
君:青蒿 — 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 — 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 *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臣
:竹茹 —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方剂学丨和解剂
方剂学丨和解剂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主要适应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病证。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因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
然而,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
因此,肝脾不和病证、肠胃不和病证也是和解剂的适应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
(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
然而,该法毕竞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者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人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第三节,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汤(1)
• [组成]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 黄连,大枣,甘草。
•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
(呕、利、痞)。
• [方解] • 君:半夏——散结开痞,降逆止呕 • 臣:干姜——温中散寒 • 黄芩,黄连——清热开痞 • 佐:人参,大枣——补中益气 • 使:炙甘草——补脾和中,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少阳病误下后,损伤中阳,外
邪乘虚入内,寒热互结于心下成痞证。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
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
• 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泻利,苔微 黄腻,脉弦数。
• 3,配伍特点: • (1)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 • (2)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 (3)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方解]
• 君:柴胡——和解少阳,疏利肝胆,偏于外散
•
散不透表,清不入里,一清一散,
•
恰入少阳,为和解少阳之主药
• 臣:黄芩——入少阳,清热, 偏于内清,
•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防邪内传。
• 使:炙甘草——益气,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 • 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
陈皮——理气化痰
• 佐使: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
• [重点,难点] • 1,病机: 邪热内犯少阳,兼湿热痰浊内
阻中焦,使三焦气机不畅,胆热内炽, 枢机不利。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
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
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
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
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
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
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
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
方剂学和解剂
四逆散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 的基础方。
临床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
加减变化
咳者 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 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 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 加薤白以除下重;
气郁甚者 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小柴胡汤
方解
使君 臣
佐
柴胡 黄芩 生姜 半夏 人参 大枣 炙甘草
透、疏 清泄胆火 和胃降逆
益气扶正
小柴胡汤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小柴胡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
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Ⅰ类
《伤寒论》
和解少阳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伤 寒 证 少 阳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小柴胡汤
病机 邪踞少阳,胆胃不和 功用 和解少阳
和解剂
1、定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 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和解剂
2、适应病证
⑴伤寒少阳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等。
中医方剂学第5讲 和解剂
伤寒邪入少阳,化热较轻,故重用柴胡; 中气虚故用人参。湿热郁遏少阳,热重 于湿,故方中清热之力偏胜,用青蒿清 透少阳之邪(而不用柴胡),青蒿芳香 有化湿作用,清热之力大于柴胡。
湿阻气机,故加枳壳、陈皮理气,又助 祛湿。加竹茹清胆和胃止呕。功用则有 清胆利湿,主治则见少阳之八大证外, 更加湿热而热多湿少之象,如寒轻热重, 呕吐酸苦,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 现杂色,脉数等。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属。
方歌:半夏泻心草枣姜,人参芩连共为汤。 趣味记忆:秦莲婶炒枣拌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四、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二两、枳实 四枚(小承气汤去厚朴),又加白芍三两, 生姜加至五两而成。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 满痛,心下痞急而痛,呕吐不止 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 和解少阳,内泻阳明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五、论述题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
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与黄芩相配,柴胡用量独 重,意以以透为主,主治少阳半表半里偏于表者。且配以人参和 解之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胆寒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 胆汤以青蒿配黄芩,黄芩用量大于青蒿,意以以清为主,主治少 阳半表半里证偏于表者;是配以茯苓、滑石,于和解之中而兼清 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六、分析题 柴胡为君,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 且当归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气行,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肝 体而遂肝用。香附、陈皮助柴胡理气解郁。白术、茯苓、甘草健 脾益气,既助生化之源,又培土抑木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 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养血之功用。主治肝郁脾虚之证, 证见胁肋疼痛,头痛目眩,口苦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 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剂学最新讲义、课件WORD版本(新)---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一、定义:凡是通过和解调和方法,以解除病邪的方剂,称为和解剂。
和解:和里解表也,针对邪在半表半里,《谦斋医学讲稿》:“和解是和其里与解其表,和里不使邪再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的含义,目的还在祛邪”。
调和: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和之意,《广温热论》戴北山(清1722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前两句谓配伍,后二句讲作用。
二、立法依据它不同于汗,吐下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
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其立法依据正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所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即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剂则可矣。
”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
故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之一法焉。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
功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适用范围:常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里同病。
和解剂主要对少阳胆经发病而设,因为少阳伴于半表半里,即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合,然胆腑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又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而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三焦是水道之决渎,若变湿遏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故调畅三焦气机(如蒿芩清胆汤)亦属和解少阳的范畴。
且肝胆发病往往又可影响脾胃,导致肝脾不和。
若中气虚弱,寒热央杂,又可导致肠胃升降失常。
表里同病又需表里双解。
四、故分三类:和解少阳——寒热往夹,邪在少阳,调和肝脾——肝郁脾虚调和肠胃——肠胃不和五、注意事项:1、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禁用。
2、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气虚血虚证见恶寒发热者,皆非和解剂所宜。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的方法。
一、和解少阳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从其部位来说,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开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4、加减: 胁痛加川楝子、玄胡索;纳差 加麦芽、山楂; 谷丙转氨酶升高加蒲公英、败酱草、黄芩、 龙 胆草; 肝脾肿大加鳖甲、牡蛎、丹参、三棱、莪术; 乳腺小叶增生加 橘核、荔子核。
5、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经衰弱、慢性胃炎、 胁间神经痛、视网膜炎、胸膜炎、经前期紧 张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等。
大枣、 人参、甘草 补气健脾,扶正祛邪, 实里防邪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和解表里,
辛开苦降,扶正祛邪。
四、比较:
小柴胡汤
和解之中寓于补益
和解少阳 为治少阳病专方。
大柴胡汤
和解之中寓于攻下
主治少阳阳明病。
五、应用: 1、邪在少阳: 往来寒热之热型;胸胁苦满之胸胁证;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的胃肠证。 2、疟疾、黄疸、产后或月经期受邪则以往来寒 热,口苦,目眩为使用要点。 3、现代用于慢性肝炎,美尼尔氏综合征,胁间 神经痛,产后感染,急慢性胆囊炎,胆汁返流 性胃炎。
2、调和肝脾剂 病位:肝脾 主症:胁肋疼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大便泄泻 药物:柴胡、白芍、白术、甘草 特点:疏肝养血药与健脾药同用。 代表方:逍遥散
3、调和胃肠剂 病位:胃肠 主症:肠鸣下利,心下痞,恶心呕吐。 药物:半夏、干姜、黄芩、人参、黄连 特点:辛热药与苦寒药同用,滋补药与温 清药共施。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三、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
肝 两胁作痛,乳房胀,喜叹息,
郁 月经不调,口燥咽干。
舌质淡
血 头晕目眩 虚 神疲食少
脉弦虚
四、应用:
1、本方为调理肝脾常用方,无论是 内科、妇科属肝郁血虚者均可应用。
以两胁疼痛,月经不调,神疲食少, 脉弦虚为使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