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时计时法》说课稿
忠信小学黄超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十四时计时法》,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是在学习了认识时钟,知道时分秒和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对计时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时间与时刻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计时法和区分时间与时刻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认识时钟,知道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二十四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训练,经历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时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确定为:能正确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四、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对上一课的年月日进行简单的复习。让学生口头回答一年有多少月,那些月份是大月?那些月份是小月?大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多少天,
二月份闰年多少天,平年多少天?其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学习年月日时分秒是本节课深入研究时间概念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其引入是这样设计,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新闻联播开场曲),你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回答,进行一个全班的交流,从而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的心理使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矛盾的产生又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十分自然的引发了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这一环节首先是体验0时,视频播放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片段,老师提问:“当我们倒数到1的时候,针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向几呢?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回答。
其次是感受一天24小时。请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想一想。并提出问题: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一天一共是多少个小时?你们能在钟面上把24小时数出来吗?说一说,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里圈的数表示什么?老师让学生
互相交流,教师进行巡视,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大家共同交流。然后课件出示总结,什么是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鼓励他们通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办法,再通过课件来验证,培养学生科学验证的精神,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24时计时法,比如商店、银行的经营时间都是采用24时计时法,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试着将24小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同时也出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普通计时法,同样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并总结其转化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通过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和比较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6环节。
(6)、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其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一定层次的例题及练习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完
成。并课件出示问题:比较一下,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合作,对问题加以总结,在班内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总结。
其设计意图是把24小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两种记时法进行正确互化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巩固、应用。通过课件出示比较后,将学到的知识很快运用到生活中去,力图让学生思考练习后自己来体会,教师在学生有一定体会的基础上加以梳理、引导,帮学生理清知识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是巩固新知,例2拓展提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7)、知识拓展,情感教育
这一环节主要是课件出示欣赏《惜时篇》,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面上的一些知识,在我们的三维立体目标中有一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时间的学习,还要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升华!
(8)、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这一环节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谈新课收获。其设计意图是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小结归纳所学内容。而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