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等级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人等级制度

中国历代职官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

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

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商朝后期,王族的长老有称为父师、

少师的,对王负有辅佐、指导的责任,如箕子、比干。

这一时期的国君还有一些管理家务的奴仆,称为臣、宰等。他们本来

是一些奴隶,由于得到君主的宠信,有时也参与一些政事。

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的最高君主成为王,又称天子、天王。王位一般由嫡长

子(参看宗法)继承,预定的王位继承人称为太子。王的正妻称为后。此外,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叫做邑。他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王室机构

是中央政府,诸侯和大夫的机构是地方政府。军政大权掌握在王室和外戚

的手里,巫史的地位大大降低。

王以下地位和权力最大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在王年幼

或缺位时,可以代行王的权力。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

是最高的政务官,兼掌军事、行政、外交等事,一般由2、3人担任。

卿士以下,开始有明确的职务分工,司徒掌管土地和劳役;司马掌管

军事;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建设;司寇掌管刑罚。太史的地位很高,与三公、

卿士并列,但是其职权范围小了很多,主要掌管历法,起草政府文书,记

载国家大事等。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礼仪和祭祀,乐

师掌管音乐和教育。相是辅导君主礼仪的临时职位,一般由诸侯、太史或

大行人担任。

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掌管王家膳食的称膳夫,掌管王家车马的称太仆,负责王宫警卫和教习武艺的称为师氏,王宫的卫士叫做虎贲。西周开

始王宫使用宦官做杂役,称为寺人。

诸侯的职官设置与王室大致相同。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世代相袭,称为卿,但是不能称为卿士。

战国-清朝末年

这一时期长达2300多年。君主地位非常高,权力高度集中。巫史和

宗族的地位下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的地位上升。秦朝以后,国家机构

的设置日趋复杂,职务分工越来越细,职官的设置非常复杂。

职官的分类

中国的职官系统非常复杂,变化也比较多,下面简要了各种类型的职

官的沿革。

国君

国君是一国之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最大的官。战国以前,国

君称为后或王。王是至尊的意思,代表上天统治人民,又称为天子、天王。春秋之后,诸侯国也开始称王。到了战国,有的诸侯国甚至称帝,但是未

成定制。到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才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呼,并一直沿袭到

清朝的灭亡。受此影响,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国君的称号也不一样,例如:

单于(匈奴)

昆莫(乌孙)

候娄訇勒(高车)

可汗(鲜卑、回纥、柔然、突厥、契丹、蒙古)

赞普(吐蕃)

宰相

宰相是国君之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历代叫法不一,只是一个通称。参看宰相。

中央各部门长官

从西周开始,政府部门开始分化。西周分为六个部门,各设长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到了秦朝统一后,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所谓的九卿。

九卿包括: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历法、医疗)

郎中令(宫廷守卫、议论)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朝贡)

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全国的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

典客(管理少数民族)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管理国家财政)

少府(管理皇帝的财政,以及国家政务)

另外执金吾掌管京城治安,将作大匠掌管土木营建,大长秋管皇后旨

意的传达和后宫事务管理。他们与九卿合称十二卿。

魏晋以后,中央机构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尚书机构迅速开展。秦

朝时的尚书台只是属于少府下面的一个机构。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少府中独

立出来,改名为尚书省,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省下分为各曹。到了隋唐时期,渐渐演化为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朝。即: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财政

礼部掌管祭祀、教育和考试

兵部掌管军事

刑部掌管司法

工部掌管土木建筑和交通

六部形成后,九卿职权大大缩小了。

武官

西周时不设武官,官员文武兼管。到了春秋时期晋国设置中、上、下

三军,国军任命军队统帅,才开始有了武官的设置,但是三军将领仍然兼

管政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

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军队将领

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领兵作战的将帅

西汉时,太尉(后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又改了回来)掌管全国的军事行政,统兵作战的武官有大、车骑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杂号。魏晋以后,大

司马、太尉、大等成为了虚衔,没有实权。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是全

国最高统帅。

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全国分为100个府,每府以郎将统领。隋朝

和唐朝继续实行府兵制。中央禁军设十六卫。都督管数州的军事。唐高宗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中唐以后,府兵制破坏,从募兵中

组成中央禁军,共十个军。其中神策军实力最强,设护军和中护军,为禁

军统帅。唐代战时有元帅、副元帅为最高统帅。元帅一般以皇族担任,副

元帅为大臣担任。中唐以后又以宦官监军,称都监。唐代还有经略使、招

讨使、制置使、团练使等武职,多为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担任。

五代后周设殿前司,以都点检为禁军统帅。宋朝时,正规军称为禁兵。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别统领。教练武艺的军官

称为都教头,教头。禁军调度权归枢密院,由皇帝亲自指挥。南宋时,禁

军已经不存在,收编了诸将所辖部队,称为御前军。出兵时其统兵将领称

为某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