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总结敦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
近年来,学界对敦煌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本报告将对最近的敦煌文化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敦煌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历史、社会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佛经和乐府诗等文献资料的研究,逐渐深入了解了敦煌文学的历史演变、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在艺术方面,敦煌石窟的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研究素材。
此外,敦煌音乐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珍贵机会。
在历史和社会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敦煌文献和历史资料的研究,探讨了敦煌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其次,敦煌文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古文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
敦煌石窟中的石刻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重要遗产,但受到时间和环境的侵蚀,保存状况较差。
因此,如何保护和修复这些石刻和壁画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敦煌文化的研究需要传承和创新,如何在传承中保持其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同时又与现代社会相契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敦煌文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如何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敦煌文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古文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应加强与相关专家合作,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石刻和壁画的保护水平;其次,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可以通过整理和翻译敦煌文献、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后,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方面,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学手段,深入研究敦煌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敦煌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成为全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报告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历史、艺术和宗教领域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由于地处偏远,敦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在东晋时期,敦煌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敦煌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其文化繁荣一直延续到唐朝。
三、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宝库”。
这些石窟是在400年多的时间里由艺术家们挖凿而成的,共有492个洞窟,大约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100多尊彩塑。
这些壁画和彩塑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四、艺术特色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些壁画的题材广泛涵盖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宗教、历史和民俗文化。
色彩鲜艳、构图精巧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独特之处。
五、对艺术史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展现的丰富多彩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
敦煌艺术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对宗教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描绘了佛陀的故事和佛教的教义,帮助人们理解佛教的教义和心法。
此外,敦煌莫高窟也成为佛教信仰者朝圣的重要地点。
七、结语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中国艺术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 陈志刚,敦煌艺术概论2. 李秀华,敦煌文化史3. 刘利宾,世界敦煌文化研究前沿。
21世纪敦煌变文研究综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9年3月第37卷第1期Mar.2019Vol.37No.120世纪初期,敦煌遗书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学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数万卷的遗书当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文学类作品就是变文了。
近年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虽然在日本、欧美等国也有不少学者对变文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国内的研究水平明显高于国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构想的提出,敦煌变文再一次进入世人眼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敦煌变文的研究依旧焕发着耀眼的光辉。
随着对变文研究的深入,出现了相当多综述类文章,为后辈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笔者拟主要概括进入21世纪后(2000—2017)中外学者对敦煌变文的研究状况,由于检索不便等原因,综述重点集中在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上。
一、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在敦煌变文刚被发现的时候,学者对变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校勘、考证以及注释等方面,一系列敦煌变文汇集本相继出现,自学术史上第一部变文集——周绍良先生的《敦煌变文汇录》(1954)出版后,相继出现了王重民等先生编写的《敦煌变文集》(1957)、潘重规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新书》(1984)、黄征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1997),这些都代表着学术界变文整理的最高水平。
在21世纪头十年中,出现了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1],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释非常详尽,而且兼顾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大大地减轻了研究者阅读文本时的障碍,代表了当时变文研究的最新水平。
敦煌变文的整理校注工作,可以说一直是整个敦煌变文研究领域中做得最好的部分之一,很多学者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工作,但由于出土的文献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等问题,整理出来的变文文本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因此,不少学者积极发表学术论文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整体上看,这些校注商补多集中在《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目连变文》《秋胡变文》《庐山远公话》《李陵变文》等作品中的字词方面,还有一些是针对已出版的变文汇集本的校注或者是变文残缺篇名的考证。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为辉煌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底,敦煌莫高窟经历了约1000年的时间,历史的长河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展示艺术成就最为壮观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敦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敦煌研究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一、敦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敦煌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丰富成果的学科领域。
早期的敦煌研究主要是考古学家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整理,他们对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宗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后来的学术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敦煌研究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敦煌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涉及内容也日益丰富。
此后,中国敦煌研究中心、中国敦煌研究院等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加快了国内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外也有一批学者深入敦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壁画中的文字和神话故事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解读。
敦煌研究的现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能够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二、敦煌研究的成果与亮点1. 敦煌壁画与雕塑研究壁画与雕塑是敦煌莫高窟的两大艺术瑰宝,也是敦煌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敦煌研究中,壁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技术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研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敦煌愿文研究作为敦煌研究的重要分支,也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对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等方面。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文书中的愿望文,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心愿、期望和祈祷等内容。
这些愿望文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生活的重要窗口。
在敦煌文书中,愿望文的种类繁多,包括祈福文、祈雨文、祈福祈愿文等。
通过对这些愿望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思维方式。
在敦煌愿文研究中,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
文献学主要通过对敦煌文书的阅读和研究,来了解愿望文的内容和形式。
考古学主要通过对敦煌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来了解愿望文的出土背景和历史地位。
历史学主要通过对敦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来了解愿望文的历史背景和变迁。
这些研究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敦煌愿文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敦煌愿文研究的对象方面,主要包括敦煌文书中的愿望文和相关文物、敦煌墓葬中的愿望文和相关器物等。
这些研究对象的丰富多样性,使得敦煌愿文研究成为一个兼具文献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敦煌愿文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
敦煌愿文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敦煌愿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人们的心愿和期望,从而把握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敦煌愿文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对象的保护和整理、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完善等。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敦煌愿文的研究和保护,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现状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艺术现象。
国内外学界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艺术作品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于敦煌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佛像、壁画等。
在研究手法上,学者们运用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多种方法,如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史等,对敦煌艺术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
二、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敦煌壁画、佛经、音乐、偈颂等均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从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佛教文化等角度,对敦煌文化进行深度剖析与解读。
三、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学者们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围绕文化遗产、壁画保护、数字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对敦煌艺术本身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艺术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敦煌变文百年研究述评
1 . 从 国 内看 ,相 关 的研 究主要 集 中在 以 下几 个方 面 1 . 1 敦煌 变文文 献 的校勘 、整 理和 注释 此 项 工作是 敦煌 变文是 重点 ,成就 十分 显著 。王重 民 《 敦煌 变文集 》 ( 1 9 5 7 ) , 潘重规 《 敦 煌变 文集新 书》( 1 9 8 4 ) , 黄征 、 张涌 泉 《 敦 煌变 文校注 》( 1 9 9 7 ) 分 别代表 了 5 O 年代 、 8 0 年 代和 9 O 年 代敦 煌变 文 校注 的成 就 。尤其 是 《 敦 煌 变
哼
敦煌变文百年研究述评
张智文 天津 外国语 大学 国际传媒学 院
摘 要 :2 0 世 纪初期 ,敦煌 变文 的发现 弥补 了中国文学 史发展 的重要 一环 ,众 多学者从 变文 的名称 、起 源 、体 制 、 影响及 其 与宗教 、 艺术 的关系 等各个 方 面进行 了研 究 。本 文 拟对 敦煌 变文 百年 的研究 做 一简单 的 总结 , 梳 理其脉 络 , 探 讨研 究 中的得失 。 关 键 词 : “ 我认为用 ‘ 变文’统称这类
通俗 文学作 品是 可取 的 ,也 是必要 的 ,… …就 狭义 来说 , ‘ 变 文 ’专指那 种有 说有 唱、逐段 铺 陈的文 体 ,这 是普遍 同意 的 。 不过 , 除此 以外 的其他 说唱文 体 , 也可 以称 为 ‘ 变 文 ’或 者 ‘ 变 ’ …… ”f 4 项 楚在书 中将 变文 分为 了广 义和
狭义之分,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 “ 变文”一词属于广义上 的‘ 变文 ’ 概念 。 然而, 以张鸿 勋为代 表 的学者认 为用 “ 变
文 ”一 词定义所 有敦 煌说 唱文 学的做 法并 不妥 当。 目前学 界对 此 的意见 尚未统 一 。 此 外 ,关于变 文 的起 源 ,学术 界也存 在争 论 ,论争 的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丰富多彩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自20世纪初以来,敦煌研究在中国和国际上一直备受关注,成为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对敦煌壁画和文献的研究中,愿文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不仅对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对佛教文化和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
一、敦煌愿文的发现与特点敦煌愿文是指在敦煌莫高窟中出土的一类特殊文献,其主要形式是写在竹简、帛书和纸张上的经文、佛经等文献。
这些文献大多是用梵文、汉文和吐火罗文书写的,内容涉及佛教经典、论著、经传及历史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敦煌愿简,这是指写在竹简上的一类文献,通常是佛经、论著和诵经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佛教在唐代敦煌地区的传播状况、佛教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敦煌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研究敦煌和当时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初以来,敦煌愿文研究一直是中国和国际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究敦煌愿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敦煌愿文的整理与研究敦煌愿文的整理工作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和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他们通过整理、翻译、考证等一系列工作,对敦煌愿文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不仅对敦煌愿文的数量、类型、内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2. 敦煌愿文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研究敦煌愿文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研究主要是指对敦煌愿文所用文字、语言的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梵文和汉文的翻译、注释、对照等工作,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敦煌愿文的内容和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敦煌愿文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主要是指对敦煌愿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通常需要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敦煌愿文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
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敦煌文化调研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本调查旨在了解敦煌文化的现状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观察重点集中在莫高窟和敦煌石窟等文化遗址。
三、调查结果1. 文化保护意识: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8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加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工作。
2. 文化旅游需求:98%的受访者表示对敦煌文化旅游有兴趣,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代表性景点。
3. 旅游设施:有70%的受访者对敦煌的交通和住宿设施表示满意,但对景区的餐饮和导游服务普遍不满意。
4. 周边产业发展:95%的受访者认为敦煌文化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人担忧旅游业过度开发可能对文物保护造成影响。
五、问题与建议1. 加强文化保护力度:为了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需要加强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
2. 提升旅游设施的服务质量:改善景区的餐饮和导游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 促进周边产业发展: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避免对文物保护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渠道,推广敦煌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六、结论敦煌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需要加强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服务质量,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体验敦煌文化。
只有全面推动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才能实现敦煌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敦煌莫高窟则是敦煌研究的重要载体。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以来,无数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本文将就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从历史、文献、符号、语言等多个方面介绍目前敦煌愿文研究的情况,以期能够为敦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
一、历史综述敦煌莫高窟因其丰富的壁画和佛教文献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的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印度文献,另一类是中国文献。
其中的中国文献以愿文为主要内容,愿文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一种特殊文献形式,其内容主要是佛教信仰的表述,如愿望祈求、供养祈愿等内容。
愿文的文字为汉字,并用梵文音译注解。
愿文不仅在佛教研究领域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古代汉语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材料。
愿文的发现为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文献整理敦煌愿文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佛教文献之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佛教信仰、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敦煌愿文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自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文献的发现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愿文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最早对敦煌愿文进行整理研究的是日本学者松本恆一,其在20世纪初为敦煌愿文的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之后,中国学者陆维钧继续对敦煌愿文进行了近乎全面的整理工作,其整理发表了一部分愿文,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为敦煌愿文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的方敏、南京大学的蒋正华等学者也分别对敦煌愿文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实际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敦煌研究的热潮,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愿文的整理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广泛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使得敦煌愿文的研究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三、符号解析敦煌愿文中的符号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的国外背景研究报告
敦煌的国外背景研究报告题目:敦煌的国外背景研究报告摘要:敦煌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然而,敦煌的艺术与文化受到了国外背景的深远影响。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敦煌的国外背景,包括与西域国家的交流、西方文化对敦煌艺术的影响以及国外学者对敦煌的研究与传播等方面。
通过对敦煌的国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敦煌的艺术和文化的独特性。
一、引言二、与西域国家的交流2.1 古代丝绸之路与敦煌的重要地位2.2 敦煌与西域国家的文化交流三、西方文化对敦煌艺术的影响3.1 西方文化与敦煌绘画的交融3.2 西方文学与敦煌文化的互动四、国外学者对敦煌的研究与传播4.1 外国学者的考察与研究4.2 国外研究机构与敦煌文化的传播五、结论5.1 敦煌的国外背景对其艺术与文化的意义5.2 推进敦煌国际研究与合作的建议关键词:敦煌、国外背景、艺术、文化、交流、研究、传播Abstract:Dunhuang is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s and also a renowned artistic treasure trov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art and culture of Dunhuang have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foreign background. This research report aims to explore the foreign background of Dunhuang, including the exchanges with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on Dunhuang art, and the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of Dunhuang by foreign scholars. By delving into the foreign background of Dunhuang,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Dunhuang's art and culture.1. Introduction2. Exchanges with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2.1 Ancient Silk Road and the importance of Dunhuang2.2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Dunhuang and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3.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on Dunhuang art3.1 Fus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Dunhuang painting3.2 Interaction between Western literature and Dunhuang culture4.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of Dunhuang by foreign scholars4.1 Visits and research by foreign scholars4.2 Foreig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Dunhuang culture5. Conclusion5.1 Significance of Dunhuang's foreign background to its art and culture5.2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on DunhuangKeywords: Dunhuang, foreign background, art, culture, exchange, research, dissemination。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范文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范文敦煌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敦煌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报告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敦煌文化起源于公元366年,至公元14世纪末逐渐衰落。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敦煌吸收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三、艺术特点1. 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共有735个石窟,大约有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面积。
敦煌石窟以“出世空间”为主题,表现了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亚文化和西域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音乐舞蹈:敦煌舞蹈以《敦煌舞》最为著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比较古老的舞蹈之一。
敦煌舞以优美的动作、高亢的音乐和华丽的服饰为特点,展现出宗教仪式和人民生活的美感。
3. 文化交流:由于敦煌地处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在历史上与外国文化有广泛的交流。
敦煌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外国人形象,反映了当时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敦煌文化的存在使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地产生了深厚的文化联系。
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文化遗产保护:敦煌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敦煌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度。
2. 文化旅游推动: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敦煌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
3. 艺术交流与创新:敦煌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敦煌艺术中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促进了艺术交流与创新。
敦煌变文述论
敦煌变文述论
近代中国历史学家分析中国古代史料,有一个重要突破是发现了敦煌变文述论。
敦煌变文述论是指古代敦煌文献中描述的文字变化,它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敦煌文献的历史从公元前300年开始。
当时,河西走廊西部的文化极为发达,从此敦煌变文述论也随之产生了。
古代敦煌文献中有许多古代文字变化记载,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汉文,而少部分来源于其他源如秦文和汉藏语。
敦煌变文述论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变化记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历史价值和演变的有价值的资料。
敦煌变文述论有助于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变化以及
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
它们可以帮助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演变和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象。
敦煌变文述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从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敦煌变文述论不仅可以帮助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本质特征。
通过分析敦煌变文述论,学者也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总之,敦煌变文述论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敦煌变文述论是中国史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及中国古代跨文化交流的本质特征都具有重要意
义。
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背景介绍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文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壁画和文学作品。
随着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敦煌文化也逐渐受到了来自域外的影响。
本文将从域外对敦煌文化的影响入手,对敦煌文化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究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域外文化对敦煌文化的影响东亚文化的影响东亚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也是敦煌文化受到域外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中国唐代,唐朝和日本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东亚地区对敦煌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日本。
据研究表明,敦煌文化中的佛教艺术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来源于日本。
例如,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很多日本印经的反映,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敦煌石窟57龛,这一系列龛刻有日本印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东亚文化在敦煌文化中的地位。
中亚文化的影响中亚地区是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区交流的重要桥梁,在敦煌文化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往来和交流,这些交流对敦煌文化的艺术和文学创作造成了重要影响。
例如,敦煌石窟中的一些佛教艺术作品源自于波斯和印度的佛教艺术,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敦煌石窟55龛的“菩萨像”,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造像手法,都直接从波斯和印度的艺术中吸收了不少元素。
同时,中亚的文化也为敦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素材来源。
西亚文化的影响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敦煌文化中,也有不少作品受到了西亚文化的影响,最为典型的是敦煌石窟中出现的衣冠塔、摩尼教像等。
其中,衣冠塔是唐朝时期佛教石窟的一种装饰造型,源自西亚地区的传统建筑;而摩尼教是一种源自波斯的宗教思想,由摩尼创立,其教义在中国也曾广泛流传。
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共4篇)
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共4篇)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论文摘要:通过对软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西北武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株奇葩.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现代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特点,也形成了西北武术的独特风格和完整体系.西北地区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有与武术有关的各种活动和各种体现了武术姿态的人物.可从敦煌壁画中的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实证分析.1敦煌现存壁画中的武术敦煌和周围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强悍、勇敢、勤骑、善射、好武的民族风格和习俗,创造了当地特有的物质文化(如箭链、弩)和精神文化(如壁画、经卷等),构成了西北武术独特的风格.西北武术的典型形象多被当时一些开凿石窟的工匠刻画在壁画上,使得敦煌壁画中为后世留存了许多古代的武术形象.1. 1狩猎与武术狩猎是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一,要狩猎就要有弓箭和马匹,训马和制箭技术很早就被西北少数民族所掌握.西北各民族早在周代就有训马善骑的习惯.如莫高窟北周第290窟中心柱西坛沿的马夫训马图,就体现了当地民族训马的场面.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了马就有了交通工具,方便了行走和运输,也方便了人际交往.骑马成为了人们幼时就要了解和熟练的运动项目.马匹为人们插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武术随之也发展起来.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狩猎图就是一幅反映狩猎射箭的武术资料.画面绘制了两个骑马的猎人手持弓箭追赶猎物,一人在马上拉满弓玄,向背后一猛兽射杀;另一人则骑马快速奔跑,追赶黄羊.以上两幅珍贵壁画的资料,不同程度的表现了古代西北民族的训马、射箭、狩猎场面.构成了西北民族马上狩猎的完整过程,体现了西北马上民族的强悍、勇敢、勤骑、善射、好武的民族风格.此外,在西北地区还出土了大小不同的箭锨不计其数.这都证明了武术文化是从西北勤骑善射而来,标明了那时西北独特文化氛围,也可以观察到西北武术形成的深刻痕迹.史书记载:“李波小妹字雍容,寨裙逐马如卷篷,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也有利的证明了西北武术的存在.军事与武术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上部的作战图,莫高窟第332窟争舍利战图,莫高窟第217窟的演习图,莫高窟第12窟南壁的作战图,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都表现了武术被军事所用,在军队中武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述几幅壁画体现了武术在演习、战斗和行军中的形象.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西北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古战场,由于战争的需要武术进人了军事之中,统治者们把军队训练成了武艺超群、战术过硬、纪律严明的杀人“武器”.在战争中成长出来的武术,具有了他独特的风格和技术,渐渐的武术就成为了军队和战争所必备技能.战争成为了武术飞速发展的加速器,由于有了战争这个适合武术“生长的养分”,加上西北民族自身个体的强悍创造出了西北特有的武术风格.所以说战争是哺育武术走向成熟的温床,而在武术中锻铸了搏击与审美的特征.祭祀与武术祭祀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的宗教仪式.敦煌的祭礼活动在壁画和画像砖中可窥见到其踪影,敦煌民间的四时八节祭鬼神的风俗自汉唐一直流传至今.在壁画中的民众化迎神赛社与祭礼活动是敦煌人民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有传承性又有民俗传统互相融化的渗透性.香烟缭绕、牲畜陈列、肃穆虔诚的宗教祭坛,以及祭天礼神时粗犷的呼号、激昂的歌乐、优美的舞姿、精彩的角抵与百戏表演、现实功利性的讲经俗唱、百性聚观的热闹场面等,所形成的广泛而绚丽的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沿袭和变异,娱神的诸般伎艺逐步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化汇合.最后也为武术萌发提供了契机. 2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2. 1传统文化为西北武术的成熟提供了依据传统文化为西北武术的成熟提供了依据,这对西北武术走向完整—自成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真谛.莫高窟428窟中心方柱后壁下部的“对打图”,表现的是两位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武士正在“放对”,这就是西北地区流行的八极拳—“八级对接”.追溯几千年的文化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深刻体现出武术的痕迹,及其不断发展的进化过程,壁画中降妖服魔的天王不但表现出了武术的存在,同时也刻画了武者的智慧、力量、健美的武术风格,从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总体来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包括了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等,几千年来工匠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进行开窟造像.这也成为西北武术可以追究的依据,从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容.2. 2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影响西北武术价值观念系统产生于实用技术(生产劳动与作战)的武术的最初动作素材,是以实用为衡量价值标准的,其动作设计必须符合实用需求,做到既简捷又具有实效.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生产方式和作战方式的改变,武术也逐渐演变成具有“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健身意义的游戏性活动.在武术完成了从功利性向健身性转变之后,其价值观念系统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最初的实用价值观念系统已不再适用于新的健身武术的需要.新的健身武术的价值观必须以健身为宗旨.至此,健身武术便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论的滋养和规范,形成了“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同”、“内外合一”等既要明细事物对立双方,又要强调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转化的技术特色,2. 3西北武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西北武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渗透着西北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击、健身、欣赏、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西北武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结语关于敦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关键词] 异质文化;本土文化;敦煌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异质文化输入有两次,一次是佛教的输入,另一次是19世纪末西方文化的输入”。
变文研究之发现、整理、命名、形态及消亡综述
Key words:Dun Huang Yi Shu: Reorganization;Dun Huang Bian Wen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期:毕3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么髦
指导教师签名:
日
o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jLIJili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己lFra bibliotekJI吉
口
自敦煌遗书问世后百余年来,无数学者倾注心血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等工作,其成 果颇丰,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势,然而其中很多的争论焦点没有统一的结论。本人从变 文的发现谈起,借前人贡献归纳总结变文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对纷繁复杂的变文研究 做一简单的梳理,概括总结变文发现和整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变文名字的由来和依 据;变文这一文体的文学功能,以及变文缘何如昙花一现湮灭于历史舞台。同时也为变 文文学研究者对变文表面的问题提供便捷的参考使用。
politics,nationality,language,literature,art,science and technology.It’S without doubt a cultural buried treasure.“Dun Huang Yi Shu’’provised precious material for the learn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e Chinese legend: Story—telling script of Song and Yuan dynasty: opera·
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报告
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报告
《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报告》
摘要:
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遗产和研究对象。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敦煌与中外关系的研究,探讨敦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时期敦煌与中外各国的关系发展。
通过对敦煌与中外关系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敦煌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敦煌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不仅是商品和信息的交流中心,更是宗教、艺术等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和文物记录了当时与中亚、印度等地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敦煌与中外各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敦煌成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据点,吸引了大量来自中亚、西域的商人和僧侣。
这些来自外地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与本土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了敦煌文化的繁荣。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敦煌与中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较大的断裂。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敦煌逐渐沦为边陲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减少。
直到20世纪,敦煌才重新被发现并引起了国际关注。
现代敦煌与中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艺术、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
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对敦煌遗址的研究,重新认识了敦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敦煌文化遗产的措施,并与国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和研讨会。
然而,目前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敦煌与亚洲和欧洲各国的关系,拓宽研究范围;同时,加强对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敦煌与中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敦煌、中外关系、文化交流、文化遗产。
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关系研究述论
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关系研究述论
张先堂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作为产生、流传和保存于敦煌这一我国古代多民族聚居地区的边陲重镇和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重要文化集散地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学都曾发生过相当密切的联系.
【总页数】7页(P18-24)
【作者】张先堂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3
【相关文献】
1.“敦煌文学”概念问题述论 [J], 张彦珍
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述论 [J], 罗庆春;杨荣;刘波
3.敦煌文学与儒学关系述论 [J], 周淑萍
4.“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创获——评方长安著《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J], 赵黎明
5.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关系述论 [J], 张先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纵观变文研究逾百年的历史,一方面,在关于变文来源的研究中,域外对变文的影响因素已有较为充分的讨论;另一方面,就变文对域外的影响而言,中日韩三国学者从中日、中韩比较的角度展开了系列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探讨空间,极有可能成为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
关键词: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敦煌遗书以来,国内外专家对其展开了系列研究。
变文是敦煌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文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敦煌变文研究史已逾百年,其成果十分丰硕,但相关跨国、跨民族比较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探讨空间。
针对这一现象,急需对相关域外影响研究进行梳理,从而挖掘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
众多学者对敦煌变文先行研究进行过梳理,其中尤以李小荣的梳理最为细致、全面。
李小荣在《敦煌变文》一书中以时间为主线,对敦煌变文的研究成果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整理。
[1]其整理分期清晰,既对变文研究史进行了整体宏观把握,又对变文的文献整理与个案研究分阶段、地区进行了详述。
以下拟按李小荣的分期方式,对变文的域外影响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从而总结变文域外影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发展空间。
一.变文作品之零星刊布及变文含义、来源之论争阶段(1909-
1949)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变文研究的起步时期,零星刊布了一些变文作品,并围绕变文的含义、来源展开了初步探讨。
其中,涉及域外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变文来源的论争方面。
关于变文的来源,当时学界分为外来说、本土说两派。
其中,外来说又包括讲唱文体影响说、俗讲话本影响说两种主张。
胡适联系佛教转读、梵呗、唱导的传教方式,最早提出变文源于佛经翻译文学的观点。
[2]郑振铎进一步明确指出佛经文学中韵文散文相结合的新文体对;“;变文;”;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关德标则认为转读的方式使得佛教深入民间,并逐渐演化出变文作品。
[4]这些学者都认为佛经文学的新文体是促生敦煌变文的直接要因。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变文源自佛教俗讲话本,并对佛教俗讲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向达的《唐代俗讲考》[5]、孙楷第的《唐代俗讲之轨范与其本之体裁》[6]、傅芸子的《俗讲新考》[7]等,都论及此观点。
日本的山崎宏、那波利贞、小野胜年等佛教史学家围绕俗讲与俗讲僧展开研究,也论及变文源于俗讲的问题。
[8][9][10] 如上所述,敦煌变文研究初期,在对变文作品的内容、文学史价值进行评述的过程中,学者们论及变文来源问题,多主张外来说。
这一时期,尚无学者就变文对域外文学、文化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
二.较大规模的作品之专集整理与研究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1950年之后,敦煌变文研究的研究队伍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与第一期不同,这一时期关于变文来源的论争更倾向于本土说的观点。
虽然关于变文来源的域外影响研究不多,但这一时期出现了关于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