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窗外的风景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了解生活中各种“窗户”的造型特点、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2 学习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3 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窗户的不同的造型特点,并学习用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
教学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主次关系的处理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人生就像一趟旅程,对世界的未知与好奇引领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在生活中,我们经意或不经意间都会透过“窗户”去观察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索“窗外的风景”。
2、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是以窗外的景象为题材,也是非常精彩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或许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或许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
3、现在,我计划着一次未知的旅程,想让你们来帮我设计旅程中我所看到的窗外景象会是些什么。
我们全班的同学分到了旅程中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旅行前、旅途中、未知的目的地。
二、窗1、在此次旅程中,“窗外的风景”,少不了窗的存在,你们觉得在不同的阶段我有可能会在哪里看到哪些不同的窗户?(小组内讨论,请学生来说一说)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地区窗户都有着不一样的设计。
(1)你觉得窗户有什么作用?(遮风挡雨房屋的灵魂窗户就像取景框,为风景增添了不少趣味)(2)欣赏不同造型的窗户,说说感受。
(3)在刚讨论的基础上,想想你希望看到什么样子的窗户呢?试着画一画。
(3分钟)三、景从打开家里的窗户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窗外的风景”的旅途就开始了呢。
1、打开或透过窗户,你能看到什么景象呢?生:打开窗户,我看到了。
(学生回忆见到过哪些窗外的美景或者自己畅想)2、师:旅行前,或许看院子里的四季更换旅途中,看车窗外的美景更迭,用心去体会旅行中的迷人风景。
到达目的地后,透过不一样的窗户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陌生的地点,陌生的人,陌生的方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窗外的风景 |浙美版(2014秋)

《窗外的风景》教案【教材分析】窗既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欣赏窗户和窗外的美景,感受不同的窗户带给人们不同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窗外风景。
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正处在学龄中期。
学生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
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教学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欣赏、讨论、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窗户图片,提问你觉得窗户有什么作用?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窗户是房间的眼睛,透过这么多造型奇特的窗户,我们定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景色3.课题《窗外的风景》(二)新授——联想1.展开想象,播放鸟语花香音效,想象窗户的外面是怎样的情景?2.打开这扇窗,还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3.欣赏这些窗户与窗外的景色,说说有什么特别的美感。
它除了是窗之外,还像一幅?4.移动画面,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外的风景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2.通过观察自然和体验艺术创作,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感3.掌握绘画的基础技巧,如手绘线条、颜色运用等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窗外的风景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描绘它们,并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使其在绘画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窗外风景的定义和意义窗外的风景通常指从室内窗户或门的视角看到的自然环境,通常是一些树木、花草和自然景观,有时也出现建筑物,车辆或人行道等。
窗外的风景对艺术画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启发艺术家创作出富有现实感和生动感的作品,同时也能以平凡日常的视角,将室内的小空间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为生活注入美学情趣。
2. 观察窗外的风景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观察窗外的风景。
学生需要站在窗口前,仔细看窗外的景物,观察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和纹理等。
这些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窗外的风景表达在画布上。
3. 线条和构图在竖直的画布上,学生需要运用画笔使用线条,将窗户内部的框与外部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整个画布的构图上偏于宽大和宽敞的感觉,突出窗户和室外大自然的景色。
4. 色彩运用学生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混合,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窗外景色。
在运用颜色时,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窗外的景色,选择最适合的颜色和比例,使其表现出画作的生动感和现实感。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使用笔刷来进行颜色的塑造和运用,使其表现出更加细致的纹理和色彩效果。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和调查,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加以理解和运用。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雅致简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创意,引导他们用自己画笔创造出更加纯粹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自由创作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画布和素材,让他们自主和自由地进行创作。
窗外的风景-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窗外的风景-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利用线条、色彩等元素描绘风景的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创作一幅窗外的风景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利用线条、色彩等元素描绘风景的技巧。
2.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创作一幅窗外的风景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利用PPT向学生介绍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风景画的意境、技法和表现手法。
2. 线条描绘风景1.讲解线条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
2.在黑板上用直线、曲线和交错等线条描绘树、花、云等自然景观。
3.让学生跟随教师先在纸上模拟描绘。
4.请学生利用班级情境,在课后练习和提高线条描绘的能力。
3. 色彩描绘风景1.讲解颜色的种类、搭配和使用方法。
2.在黑板上用颜色的不同组合描绘风景。
3.让学生跟随教师先在纸上模拟颜色的搭配。
4.请学生利用班级情境,在课后练习和提高色彩描绘的能力。
4. 利用线条和色彩描绘窗外的风景1.讲解窗外景象的构成、特色和风貌。
2.让学生先在纸上绘制窗的框架,再利用所学线条描绘窗外景色。
3.让学生在所绘制的窗外景象中,适当加入自己对风景的想象和感受。
5. 互相欣赏和评价画作1.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所绘制的风景画作。
2.教师给出具体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线条、色彩、构图和意境等要素评阅学生的画作。
3.选取几幅优秀的画作放到班级内展示。
四、课后作业1.在家中或周边画一幅窗口风景画。
2.用不同线条和颜色的组合,尽可能把窗外景象描绘得更加逼真而美丽。
五、教学反思此节课主要通过PPT展示、讲解、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教师在讲解中比较注重“观察+想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师还特别注意了色彩和线条的组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成果显著。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窗外的风景”,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窗外的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窗外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的描绘。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窗外风景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发现和欣赏窗外的美景。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生动地描绘窗外的风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画作。
教学难点:1. 如何观察和发现窗外的美景,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使画作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窗外的风景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窗外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让学生分享自己窗外的美景,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Step 2: 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窗外的风景描绘方法,包括观察角度、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等方面。
引导学生关注窗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季节变化等方面的特点。
Step 3: 示范(10分钟)教师进行窗外的风景绘画示范,边画边讲解绘画技巧。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绘画过程,并及时提问。
Step 4: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开始进行窗外的风景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适当的建议。
Step 5: 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大家,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窗外的风景- 观察角度- 线条运用- 色彩搭配- 构图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一幅窗外的风景作品,注意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窗外的风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窗外的风景》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窗外的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窗外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同时也提供了多个创作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图片欣赏,也有文字解析,既有创作提示,也有学生作品展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
但是,学生在表现窗外风景时,往往只能表现出事物的外在形态,而对于事物的内在特征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风景,发现窗外的美,并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窗外的风景,发现窗外的美,并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窗外的风景,发现窗外的美,并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窗外的风景,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观察法、分析法、创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展示窗外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进行创作。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表达,指导学生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窗外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风景,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创作与指导:教师给出创作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进行互评。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包括课题《窗外的风景》和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1. 学习窗外风景的绘画技巧,运用各种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窗外的风景,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突出重点元素。
2. 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2. 窗外风景的图片或实物的窗景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窗外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窗外风景的感受和体验。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观察窗外的风景,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2. 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示范绘画技巧。
三、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观察窗外的风景,进行绘画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突出重点元素。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窗外的风景2. 观察重点3. 线条和颜色表现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窗外的风景,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风景,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座位,自由发挥,创作出富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在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窗外风景的观察不够细致,绘画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

窗外的风景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并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并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视频,激趣导入1.看一看,出示晨起开窗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中。
2.玩一玩,模仿视频“清早起床,打开窗,心情美美哒”学生闭眼回忆家中窗外的风景或者记忆中难忘的窗外风景,并说一说。
教师小结,每天清晨当我们推开小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窗外的美景,是否有过心旷神怡的感受呢?这就是窗子带给我们的奇妙感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窗外的美景。
(二)欣赏图片,直观感知1.生活中的窗户有什么作用?园林中的窗户又有什么作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窗户的园林风景图提出问题:图片中这些窗户在园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窗就是一副美丽风景的取景框,不同的窗户形状带给人们不同的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
提出问题:刚才这些图中的窗户有什么形状?方形、圆形、多边形(板书)3.欣赏漏窗的纹样美(三)尝试练习,形式分析1.在欣赏漏窗的形状和装饰之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手中的风景照画一个窗户。
2.学生绘画,.教师总结:通过窗户所展现的美景是局部的美景,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物,达到引景的效果,像一幅画。
所以在观察取景的时候,要进行取舍,琐碎和难于表现的可舍弃,应强调画面主次的安排。
4.即将离开小学教室的你们,是否有仔细欣赏过我们教室窗外的风景?,有没有那么一个风景让你印象深刻?学生回忆在校园生活中见过哪些窗外的美景?欣赏图片5.提出问题:假如让你来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窗外景色的作品,你打算表现什么样的窗外美景?学生思考并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外的风景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了解生活中各种“窗户”的造型特点、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2 学习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3 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窗户的不同的造型特点,并学习用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
教学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主次关系的处理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人生就像一趟旅程,对世界的未知与好奇引领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在生活中,我们经意或不经意间都会透过“窗户”去观察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索“窗外的风景”。
2、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是以窗外的景象为题材,也是非常精彩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或许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或许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
3、现在,我计划着一次未知的旅程,想让你们来帮我设计旅程中我所看到的窗外景象会是些什么。
我们全班的同学分到了旅程中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旅行前、旅途中、
未知的目的地。
二、窗
1、在此次旅程中,“窗外的风景”,少不了窗的存在,你们觉得在不同的阶段我有可能会在哪里看到哪些不同的窗户?(小组内讨论,请学生来说一说)
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地区窗户都有着不一样的设计。
(1)你觉得窗户有什么作用?(遮风挡雨房屋的灵魂窗户就像取景框,为风景增添了不少趣味)
(2)欣赏不同造型的窗户,说说感受。
(3)在刚讨论的基础上,想想你希望看到什么样子的窗户呢?试着画一画。
(3分钟)
三、景
从打开家里的窗户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窗外的风景”的旅途就开始了呢。
1、打开或透过窗户,你能看到什么景象呢?
生:打开窗户,我看到了。
(学生回忆见到过哪些窗外的美景或者自己畅想)
2、师:旅行前,或许看院子里的四季更换
旅途中,看车窗外的美景更迭,用心去体会旅行中的迷人风景。
到达目的地后,透过不一样的窗户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陌生的地点,陌生的人,陌生的方式。
窗外的风景可以是现实中看到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中想象的景象我们在表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3、我们以现代园林来观察,透过园林的花窗,每一个场景就像一幅画,你们觉得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另外我们在绘画表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主次关系(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有取舍)
四、欣赏作品
五、作业要求
1、时间流逝,万物皆变化。
结合之前的讨论以及你自己所想,完成自己所处阶段的“窗外的风景”。
2、完成后每组选一幅作品,三个阶段的作品连贯起来,让学生试着说说这段神奇的旅程。
六、拓展
静静地看着窗外风景,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了奇妙的旅行,旅行的意义是为了看到更多美好的风景吧,我希望,在这趟旅行中,始终可以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心中,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