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形态鉴别

合集下载

厚薄血膜中四种人体疟原虫鉴别

厚薄血膜中四种人体疟原虫鉴别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场所依次为肝细胞内及红细胞内,现以间日疟原虫为例,描述如下: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胞质纤细呈环状,中间为一空泡,核位于一侧,形似戒指状,故称环状体。

红细胞为正常大小。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虫体明显增大,胞质增多,并伸出不规则伪足。

虫体胞质中出现细小杆的疟色素。

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浅,开始出现被染成红色的小点-薛氏点。

3.裂殖体
(1)未成熟的裂殖体
虫体逐渐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细胞质未分裂,疟色素分散。

红细胞胀大色浅,有薛氏点。

(2)成熟裂殖体
核分裂到12~24个时,胞质也随之分裂,一团细胞质包绕一个核,形成12~24个椭圆形的裂殖子,疟色素集中成堆,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胞浆出现红染的薛氏点。

4.配子体
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无空泡,内有均匀散在的疟色素。

雌配子体:核小,较致密,深红色,常位于虫体的一侧,胞质深蓝色。

雄配子体:核大而疏松,淡红色,位于虫体中央,胞质浅蓝略带红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与疾病关系 • 疟原虫镜下形态诊断与治疗 • 疟原虫镜下形态研究进展
01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形态特征
01
02
03
大小
疟原虫在显微镜下的大小 通常在1-30微米之间,具 体大小取决于其种类和发 育阶段。
形态
疟原虫有多种形态,包括 环状、杆状、逗点状和椭 圆形等。
血清学诊断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疟原虫 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疟 原虫。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疟原虫的DNA片段, 以确诊疟疾。
治疗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缓解病
情。
其他抗疟药物治疗
02
如氯喹、奎宁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结构
疟原虫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包括细 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这些结构 对于鉴别疟原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
02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恶性疟原虫
总结词
恶性疟原虫在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 包括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VS
详细描述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阶段,常见 的形态有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这些形态的改变与疟原虫的生长周期和 红细胞内发育阶段有关。在环状和杆状形 态时,疟原虫处于滋养体阶段,是繁殖最 快的时期;双球状和十字状形态则表明疟 原虫正在进行分裂繁殖。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支持性治疗
03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疟原虫形态

疟原虫形态

疟原虫形态四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各期形态不尽相同,是诊断、鉴别各种疟原虫的依据。

瑞氏染色或姬氏染色后疟原虫的细胞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疟色素呈棕褐色。

现将薄血片染色后的间日疟原虫各个时期形态(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介绍如下:1.滋养体(trophozoite):是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取营养和发育的阶段。

当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虫体胞质较少,中间出现大空泡,胞质呈环状,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宝石。

因此,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

环状体继续发育,长大。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约经8~10小时,恶性疟原虫约经10小时,三日疟原虫约经24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为运动细胞器,同时胞质中出现少量疟色素(malarialpigment);随着虫体继续发育,疟色素增多,伪足活动增加,出现多种形态,虫体有 1或2~3个空泡。

受染的红细胞胀大可达1倍,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Schhffner,s dots)。

恶性疟原虫的早期滋养体在外周血液中经十几小时的发育,逐渐隐匿于各种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中,继续发育成滋养体。

四种人体疟原虫滋养体形态比较(薄片,吉氏液染色)小滋养体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粗大,核1或2个;红细胞的多虫感染不多见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6,环纤细,核1~2个,有些贴于红细胞边缘;红细胞的多虫感染比较常见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教粗,核1个;红细胞的多虫感染很少见似三日疟原虫大滋养体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核较大,疟色素细小,黄褐色,短杆状 通常在外周血中看不到;中等大小,很少呈阿米巴样。

早期疟色素细小,金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黑褐色 常称带状而非阿米巴样,空泡小,疟色素较粗大,深褐色,常沿虫体边缘分布常呈圆形或不整圆形,疟色素粗大,暗褐色 返回标题2.裂殖体(schizont):约经40小时,间日疟原虫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胞质内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称未成熟裂殖体(immature schizont)。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解析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解析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未 成 熟 裂 殖 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有茂氏小点。
大小: 较小。 胞浆: 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
色。 核: 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 色素: 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
色团块。
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S)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 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T)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数 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 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 分布不均匀。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色或浅红色;疟色素
疟色素散在
围于核周
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
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 胞
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 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
虫体不规则,较大; 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体小,圆形;空泡小; 早期疟色素细小,金 黄色,晚期结成块状, 黑褐色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 浅兰色。
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 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
直径1/5~1/6。 胞浆: 兰色,环状纤细,
有时位于红细胞的 边缘。常见多个同 寄生一红细胞现象。 核: 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色素: 没有。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R)

疟原虫形态鉴别

疟原虫形态鉴别

1. 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缩小,有淡红色细小 的齐氏点(Ziemann’s); 2.环状体中等大小,核较大,胞浆粗厚; 3.滋养体胞浆常呈带状,核呈条状,疟色素深 褐色,粗大常沿边缘分布; 4.裂殖体小于正常红细胞,核6~12个,常排 列成菊花状,疟色素常聚集于中央; 5.雌雄配子体小于正常红细胞,色素呈深褐色; 6.常可查见各阶段的疟原虫。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 布于核周围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 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小杆状, 在核周围较多
厚血膜上四种疟原虫的形态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厚血膜中四种人体疟原虫从主要鉴别要点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环状体
核较大,胞浆粗厚,常 有伪 虫体较大,胞浆呈阿米 巴运动,有薛氏点
核较小,常见2个核, 胞浆纤细 在末稍血不常见,虫体 呈不规整圆形,有黑色 疟色素团块
核粗大,胞浆常缩 成圆形,拥抱于核 周 虫体常呈带状,胞 浆蓝色深,疟色素 较多


⑵大滋养体(big trophozoite)
Pv大滋养体与成熟裂殖体
间日疟裂殖体
2.1
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 体变圆,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裂又称裂殖体前期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 色素聚集成团块

成熟裂殖体约有12-24个 细胞核 胞浆也随之分裂 受染RBC 胀大、颜色苍白、虫体几乎 充满红细胞
卵形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1. 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稍胀大,可呈卵圆形或边 缘呈锯齿(伞矢)状,薛氏点出现较早粗大,量多; 2. 环状体中等大小,核较大,胞浆粗厚; 3. 滋养体胞浆常呈圆形,空泡不明显,疟色素棕 黄色,粗大常沿边缘分布; 4. 裂殖体小于正常红细胞,核6~12个,常排列 不规则,疟色素常散在。 5. 雌雄配子体小于正常红细胞,色素呈深褐色; 6. 常可查见各阶段的疟原虫。

疟原虫血涂片及形态识别课件

疟原虫血涂片及形态识别课件

支持性治疗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 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生命体征。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肺炎、心脏疾病等,进行对
症治疗。
01
疟原虫形态识别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形态
01
02
03
04
05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形态 是疟疾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薄血膜涂片中,可 以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 的疟原虫,包括环状体 、滋养体、裂殖体和配 子体。
环状体是疟原虫在红细 胞内的早期形态,呈环 状或螺旋形,大小约1-2 微米,通过核和胞浆的 特殊染色可以区分出雌 雄配子体。
操作步骤3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中的疟原虫形态和数量。注意观察疟原 虫的胞质、核和染色质颗粒等特征。
操作步骤4
记录与报告。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并给出诊断意见。如发现 疟原虫感染,需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治疗。
01
疟疾防治与展望
疟疾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预防服药
针对高风险人群,定期服用预 防性药物,如氯喹或甲氟喹。
典型病例展示
病例1
患者A,男性,28岁,因高热、 寒战就诊,血涂片检测到恶性疟
原虫。
病例2
患者B,女性,35岁,因长期低热 、乏力就诊,血涂片检测到间日疟 原虫。
病例3
患者C,男性,52岁,因反复高热 、贫血就诊,血涂片检测到卵圆形 疟原虫。
病例讨论与解析
01
病例1讨论
患者A的恶性疟原虫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饱满,胞质丰富,核大而圆
,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繁殖速度快,易
引起高热、寒战等症状。

02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02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所寄生的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出现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 (Schüffner’s dots)。 2. 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经 40 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 裂,胞质变得更多且尚未分裂; 2~12 细胞核;受染红细胞变大、颜色苍白、形态 不规则;疟色素呈烟丝状,集中分布在胞质中;红细胞胀大比较明显,而且薛氏小 点也比较明显。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12~24 个,平均 16 个,排列不规则,胞浆也围绕核开始分裂,逐渐 生长成为裂殖子。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呈烟丝状,集中成堆 红细胞胀大明显,有薛氏小点。 配子体:经过几个红内期的周期之后,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再次侵入红细胞内,不 再发育成滋养体,而是发育为雌(雄)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个体很大,几乎充斥着整个红细胞。疟色素呈 颗粒状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 1 个。 雌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 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雄配子体:胞质蓝色,略带红,核大而疏松,常居于虫体的中央。
成熟裂殖体有 12-24 个裂殖子,排 成熟裂殖体有 8-36 个裂殖子,
列不规则
排列不规则
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 小,圆形,核大疏松,核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
大,圆形,核小致密,核偏位
新月形,两端尖细,核小致密, 居中
胀大,褪色,薛氏小点
正常或略小,色泽正常,有茂氏 小点
卵形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似三日疟原虫
(二)恶性疟原虫 1. 滋养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 RBC 直径的 1/5; 核 1 个,但 2 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 2 个以 上原虫。
晚期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 小于正常红细胞,圆 形;核小,致密,深 核小,致密, 红色,偏于一侧, 红色,偏于一侧,胞 浆深蓝色; 浆深蓝色;疟色素散 在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型,两端较尖; 新月型,两端较尖; 核小,致密,深红色, 核小,致密,深红色, 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胞浆深蓝 色;疟色素块围于核 周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12~24个,通 殖子 个 常16个,排列不规 个 则;疟色素常集于一 侧,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较小, 殖子较小,8~36个, 个 排列不规则; 排列不规则;疟色素 成团状, 成团状,黑褐色
薄血膜中大( 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 形态特征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2.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 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 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 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3. 疟色素 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 粒呈短棒状,黄褐色; 粒呈短棒状,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 粒呈细砂状,黑褐色。 粒呈细砂状,黑褐色。
大滋养体
厚血膜裂殖体形态
间日疟原虫、 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 前期及成熟殖体,除虫体略为缩小, 前期及成熟殖体,除虫体略为缩小,着色 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 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
恶性疟裂殖体
厚血间日疟配子体形态
间日疟原虫的配子 体除虫体略缩小且 着色深外, 着色深外,均与薄 血膜相似。 血膜相似。
雌配子体 新月形, 新月形,两端较尖 致密,深红色,常位于边缘 致密,深红色, 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 黑褐色,

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形态的区别

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形态的区别

胞 浆:深蓝色。
核:
一个,较小,深红色常
偏于一边,核周可见
明显不染色带。
色 素:黄褐色,均匀散在,数
目较多。
间日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
胞 浆:浅蓝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色 素:黄褐色,散在分布。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雌)配子体
有18~36个裂殖子
核粗大,胞浆常缩 成圆形,拥抱于核 周
与三日疟相似
虫体常呈带状,胞 浆蓝色深,疟色素 较多
虫体呈边缘锯齿状 的圆形
有6~12个裂殖子, 有6~16个裂殖子 排列呈菊花状
配子体
雌性核偏于一侧,致密, 雌性呈新月形,雄性呈 与间日疟相似 雄性位于中央,疏松 腊肠形
与间日疟相似
疟色素 黄绿色,短杆状
疟 色 素 : 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
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3/4
核:
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
无明显的不染色带
浆:
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
疟 色 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

疟原虫厚血膜镜检的主要形态变异
1. 寄生的红细胞 经染色后,因细胞内血红蛋白溶解,轮 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残骸的“影子”或点彩。
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 浆:深蓝色。
核:
一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中央,
核周可见透明不染
色带。
色 素:黑褐色,密布于核
的周围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 浆: 浅蓝色或淡紫红色。

疟原虫形态

疟原虫形态
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 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 紫红色。
3. 疟色素 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
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小杆状,黄褐色;恶性 疟原虫色素呈块状,黑褐色;三日疟原虫的色素呈 砂粒状,深褐色;卵形疟原虫的色素与间日疟原虫 相似。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
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 观察全血膜有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 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混合感染。
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 典型,则最好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 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恶性疟。 23
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环状体的形态
环状体
24
间日疟原虫厚血膜中环状体的形态
环状体
环状体
pvR 大小:约占RBC的1/3 部位:RBC里少见多个虫同时寄生 核:大、较松、两核少见 胞浆:较粗、不规则
pFR
约占RBC的1/5
RBC的边缘 、常见多个虫同时寄生
小、致密、两核多见
纤细、规则
42
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的形态区别
pvR
pFR
PFR
43
厚血膜中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色素的比较
• 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
8
薄血膜中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PVS)
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 虫体变圆,空泡消失
• 2.1 未成熟裂殖体 ( i核m开m始a分tu裂re又称sc裂h殖iz体o前nt期)
色素聚集成团块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约有12-24个 细胞 核
胞浆也随之分裂 受染RBC 胀大、颜色苍白、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有二个。 色素: 没有。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 红血球:大小正常,颜色较深。 大小: 较小,约为红细胞
直径1/5~1/6。 胞浆: 兰色,环状纤细,
有时位于红细胞的 边缘。常见多个同 寄生一红细胞现象。 核: 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色素: 没有。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 育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
•。
2020/6/18
• 疟原虫在厚血膜中的形态
2020/6/18
厚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
中性球
酸性球
中性球
淋巴球
大单核球 2020/6/18
淋巴球
血小板
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
• 厚血膜由于用血量较多,涂 制的血膜小,红细胞重叠且 干燥慢,致使虫体皱缩,空 泡消失,胞浆变形,其形态 改变的程度与疟原虫运动的 强弱、空泡有无和大小有关 。各期疟原虫在发育中,大 小滋养体明显的阿米巴样运 动,其他期仅有轻微运动; 大、小滋养体含明显空泡, 裂殖前期的空泡不明显或消 失,成熟裂殖体和配子体均 无空泡 。
2020/6/18
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12~24个,通常 16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常集于一侧, 黄褐色
•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较小,8~36个 ,排列不规则;疟色 素成团快状,黑褐色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薄血膜中被疟原虫寄生红血球 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被寄生红 细胞
• 胀大色浅,薛氏点鲜 红色,细小,数多
• 恶性疟原虫被寄生红 细胞
• 大小正常,色稍紫; 茂氏点紫红色,粗大 ,数少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 环状体(R) 红血球:正常。 大小: 较大,约为红
细胞直径1/3。 胞浆: 环状,浅蓝色。 核: 红色,一个,
恶性疟环状体(R)
2020/6/18
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 ;环较粗大;核1个;2 个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 个环状体,不如恶性疟 原虫多见
•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纤 细;核1~2个;
•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2020/6/18
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 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
2020/6/18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 2. 核 •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
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 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 3. 疟色素 • 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 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 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
2020/6/18
厚血膜上可见 到的某些杂质 • 在厚血膜上有时 可见到一些类似 疟原虫的物质, 要根据疟原虫的 三个基本要素仔 细加以鉴别。
2020/6/18
2020/6/18
恶性疟裂殖体
厚血间日疟配子体 形态
• .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呈 圆形或卵圆形,除虫体 略缩小且着色深外,均 与薄血膜相似。间日疟 雄配子体,核大,疏松 ,圆形或呈星状,胞浆 较少,着色淡,疟色素 颗粒大,数量较多,散 在分布。雌配子体与圆 形成熟的大滋养体相似 ,但配子体疟色素颗粒 粗大,多而散在分布。
2020/6/18
间日疟小滋养体 恶性疟小滋养体
厚血膜恶性疟小滋养体
• 恶性疟环状体在 发育不同阶段, 其个体大小有很 大变化。注意粗 环与间日疟环状 体的区别。
2020/6/18
厚血膜间日疟大
滋养体 形态
• . 间日疟大滋养体呈阿米 巴样运动,胞浆常断裂几 块或缩成圆形,核和疟色 素均被包在胞浆之中,着 色深,只隐约可见红色的 核和黄绿色的疟色素。胞 浆可皱缩断裂成几个块状 ,大小不一,似互不连接 。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 。疟色素分布不均匀。有 些仅见胞浆和疟色素而核 看不清楚。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
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 红色茂氏小点。 大小:较小。 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 核:一个,红色。 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
2020/6/18
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浆: 深兰色。
核:
一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中央,
核周可见透明不染
色带。
色素: 黑褐色,密布于核
的周围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浆: 浅兰色或淡紫红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T)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数 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 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 分布不均匀。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
显微镜下疟原虫形态鉴别特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任文锋
2020/6/18
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

酸性球




血小板
2020/6/18
大单核球
淋巴球
红血球
2020/6/18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 • 1.细胞浆 •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
2020/6/18
间日疟与恶性疟鉴别要点
• 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绝大部分疟 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
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 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

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
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
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
16个,排列不规则, 核红色,胞浆浅兰色。 色素: 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 边。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 大小正常,颜色较深,
可见茂氏小点。 大小: 虫体较小。 胞浆和核:裂殖子8~36个平
均18~24个,排列 不规则或呈二重排列, 核红色胞浆兰色。 色素: 黑褐色,集中于中央 或一侧。
2020/6/18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 3. 被寄生的红细胞 • 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
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 (Schuffner's dots)。 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 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 点(Maurer's dots)。
2020/6/1
•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 形;核大,疏松,浅 红色,多位于中央;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疟色素散在
•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 腊肠形,两端钝圆; 核大,疏松,淡红色 ,位于中央;胞浆浅 蓝色或浅红色;疟色 素围于核周
2020/6/18
位于中央,浅红色, 核周可见不染色带。 色素: 黑褐色,疏松地分 布于核周围。
2020/6/18
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 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 小于正常红细胞,圆 形;核小,致密,深 红色,偏于一侧,胞 浆深蓝色;疟色素散 在
•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 新月型,两端较尖; 核小,致密,深红色 ,位于中央;胞浆深 蓝色;疟色素块围于 核周
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S)前期
• 圆形或不规则;核分 裂为2个以上,空泡 消失;疟色素分布不 匀
•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 期
• 圆形,核分裂为2个 以上;疟色素集成团 快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
小点。 大小: 个体较大。 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
2020/6/18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未 成 熟 裂 殖 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有茂氏小点。
大小: 较小。 胞浆: 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
色。 核: 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 色素: 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
色团块。
2020/6/18
• 虫体不规则,较大; 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 体小,圆形;空泡小 ;早期疟色素细小, 金黄色,晚期结成块 状,黑褐色
2020/6/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 ,浅兰色。
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 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
2020/6/18
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
• 因此,在厚血膜中,各 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为 缩小,其中只有大、小 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 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 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
2020/6/18
厚血膜小滋养体 形态
• 小滋养体 胞浆呈环状或 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 ,使环的中间断裂,或 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 环较大,常呈分号“; ”和感叹号“!”状; 而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 ,常呈分号“:”、飞 鸟“⌒.⌒”、V状和断环 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