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 安徽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安徽卷一、考试说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D级二、知识要点分析:目标重点:1、掌握一些常见句式概念、特点及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掌握各种句式变换的要领。
3、注意句式变换的难点。
4、注意仿用句式的隐含要求。
目标难点:仿写中的联想、想象、创新。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选用句式导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考题形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①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②仿造给定的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③掌握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能根据语境,灵活自如的变换句式,一增强表达效果。
本节课,我们首先谈谈选用句式。
重难点学习及知识达标过程:一选用句式: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如陈述句和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祈使句和疑问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约定俗成的正反句式等。
汉语的句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各有差异。
高考时常采用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即根据语意的需要、根据感情的需要、根据语气连贯的需要来选用相应的句式,二选用句式的依据:文句表达的目的与环境、文体特征、题目要求、上下文的语境制约、表达者与被表达者的身份等。
总之,要使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有变化。
具体在解题时,要能把握语言材料本身的特点和题目的具体要求。
选用连贯句式的规则: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它都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解语句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
1.话题保持一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配套训练 苏教版

考点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2019·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一辈子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一辈子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一辈子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句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明白示例,看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掌握句式。
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关键是选取的角度。
至于自选话题,能够选取熟悉的,以便有话可说。
答案:(示例1)人一辈子如一支笔,应该多一些笔墨的芳香,少一些熏心的铜臭;人一辈子如一束光,应该多一些光明的欢乐,少一些阴暗的泪水;人一辈子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出色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示例2)心灵如一方天空,应该多一些灿烂的阳光,少一些灰暗的阴霾;心灵如一片树林,应该多一些新鲜的翠绿,少一些凋零的枯萎;心灵如一泓湖水,应该多一些相互的包容,少一些汹涌的浪花、2、(2019·山东卷)假如您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依照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 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楚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答:【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和语言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广播稿通俗、口语化、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其次要注意幸免使用文言词语、易引起歧义的词(同音词)、生僻的词或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以及语法关系较为复杂的长句、本题还要注意适合少儿听众的要求。
画线句子中的“潺潺"“卵石清楚可见”“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都不符合广播稿和少儿听众的要求,可改成相应的词语来表达。
2019年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1.(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将“一带一路”比作发动机的“引擎”。
C项,将“网络病毒”比作“洪水猛兽”。
D项,将东道国观念的转变比作“弯道超车”。
答案:B2.(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解析:本题考查仿句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
解答时需先假设人们常提到的某一观点错误,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
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3.(2015·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1.请将下面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语序,可更改个别词语,但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我更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2.将下面这段文字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序合理,文辞简洁,表达流畅,不改变原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活动在青岛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由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另一方面是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时间是9月27日至29日。
3.修改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使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一致,前后语句之间音节对称整齐。
枝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如莺啼;暖日常喧,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4.将下面的长句变为三个连贯的短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5.请以“蒙娜丽莎效应”为表述对象,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
不超过80字。
很久以前就有传闻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的眼睛似乎总在注视着参观者,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她。
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蒙娜丽莎效应”。
6.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
要求不超过75个字。
①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
②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③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7.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
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含解析)

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考前须知: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完毕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语言表达连贯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从所给文段中引用的诗句来看,先是“桂花〞,写出中秋月之味,然后是“捣衣声〞,写出秋月之声,再是直接写月光。
照应这个顺序,“花的清香〞应排在最前面;再按照由有声到无声的顺序,可知应先说“虫的吟唱〞,再说“树影〞“凉风〞,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2. 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人类学家坚决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开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开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开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开展。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针对训练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语言表达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
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暖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继续以“书”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孩子意志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选一个意象仿写一段话,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
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得来的却是人们轻蔑的鄙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拥有友情,就拥有了巨大的关爱和支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非凡的潇洒和风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意仿写。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

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从所给文段中引用的诗句来看,先是“桂花”,写出中秋月之味,然后是“捣衣声”,写出秋月之声,再是直接写月光。
照应这个顺序,“花的清香”应排在最前面;再按照由有声到无声的顺序,可知应先说“虫的吟唱”,再说“树影”“凉风”,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2. 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3分)(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专题四 选用(含修辞)、仿用、变换句式.doc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四选用(含修辞)、仿用、变换句式1.[2017·江西玉山高三月考]将下面句子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
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抬,天就黑了”,有人则会说“想念床”。
________。
A.表达是思想的外衣,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表达又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B.表达是思想的形式,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表达又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C.表达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表达又是思想的外衣,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D.表达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表达又是思想的形式,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答案 A解析整个段落体现出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选项A体现出“表达”与“创新表达”的逻辑关系,“表达”与“创新表达”作用之间的层进关系。
因此,答案选A。
2.[2016·吉林三校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梁启超说:人之生也,与忧思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间后,总能拿出理性镇住它,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A.所以感情不致牵动我,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B.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妨害我的事业,糟蹋我的身子C.所以感情不致牵动我,妨害我的事业,糟蹋我的身子D.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从所给文段中引用的诗句来看,先是“桂花”,写出中秋月之味,然后是“捣衣声”,写出秋月之声,再是直接写月光。
照应这个顺序,“花的清香”应排在最前面;再按照由有声到无声的顺序,可知应先说“虫的吟唱”,再说“树影”“凉风”,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2. 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3分)(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A.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的发展之中。
B.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答案】D【解析】这是一则类比论证。
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
题干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
语段中把“单独的学校”类比为“独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D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
独立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B项排除;具体做法如何题干没有涉及,C项排除。
A项,从反面来说,不如正面表述的D项到位。
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参考答案】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
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4.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生动。
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超40个字。
(6分)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
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
《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论语》以其对“仁”的深入理解,给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描绘希望的图景②《史记》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它所绘就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播洒灵动的种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
本题,要扣紧“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来谈准确揭示所提到的名著的特点;还要注意仿照“《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的句式,以及题目中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超40个字。
5.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6分)示例:(大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前提)我们不是圣贤。
(结论)所以肯定会犯错。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参考答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完人”,所以肯定有缺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大前提,“我们不是圣贤”是小前提,“所以肯定会犯错”是结论。
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6.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鲁迅、莫言或孔子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
(6分)怎么形容苏轼呢?“才子”显得稚嫩和浮夸,“伟人”则略显吹捧,“政治家”又太过庸俗。
【参考答案】怎么形容鲁迅呢?“作家”显得有些庸俗和普通,“革命家”则太过激进与勇猛,“战士”又有着硝烟弥漫的气息。
怎么形容莫言呢?“文学巨匠”有吹捧的嫌疑,“诺奖获得者”则过于功利化,“乡村作家”又显得土里土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
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
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从鲁迅、莫言或孔子中任选一位,结合个人的创作风格及成就仿写即可。
7.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6分)(示例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反驳一: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 ?”(示例二)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反驳说:“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反驳二: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 语文老师反驳说:“② ?”【参考答案】①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②那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句,题干要求“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题干中要求要使用归谬法,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降低了点,在解答时要注意原句所给出的具体例子,结合例子本身进行分析,再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具体表达即可,“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这是假设性的观点,后者“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则是从反推法来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把握这个结构即可得出。
8.根据以下定义和示例,另选话题,仿写两个句子。
(6分)定义:反证法,为了证明原命题成立,首先假设其不成立(否定原命题),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或错误的结果,原命题从而得证。
示例: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
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们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擅闯红灯,就可能会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
示例二:我们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如果狼吞虎咽,就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反证法”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推理出明显的错误结果“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证明原命题“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重视生态平衡”成立。
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反证法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9.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
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6分)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佛系学生: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佛系父母:不比较,不强求,不矫情,子女优秀不炫耀,平庸不苦恼,垫底不沮丧。
佛系粉丝:不掐架,不疯狂,不反黑,偶像人红不激动,贴吧时常逛,帖子从不开。
【解析】题干是“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
题干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
分析例句“佛系买家”,其在内涵上,“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体现了“佛系买家”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