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心得
教读《先秦诸子选读》的一点体会
教读《先秦诸子选读》的一点体会作者:周运根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9期摘要:高二语文学科选修课的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易度、深浅度不易把握两大难题,专家又不能给予明确答案,在一线教学的我们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教完后总结经验、教训,觉得自己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可以:一.整合教材内容时,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又考虑高考输送人才的需要,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舍弃非重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兴趣、能力、心理需求)和教材内容(课文的难易、侧重等)采取教师讲授、分组讨论、录像展播、情景模拟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整合;适宜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48-01高二下学期,语文学科共有四种教学用书,其中两种是供学生自学用的读本,另两种是选修课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先秦诸子选读》。
我和高二年级其他三位语文老师把《先秦诸子选读》作为教学重点,现把本人教读此课本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高二语文学科选修课的教学面临两大难题:1、课时紧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共有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26篇课文,平均每篇课文不到两个课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冲掉几节课,或者单元测验什么的,每篇课文就只有个把课时,课时的不足很容易导致我们教师为赶进度而蜻蜓点水,或不得已大包大揽,满堂灌。
2、难易度、深浅度不易把握去年参加新教材培训,有幸听了刘真福老师(《先秦诸子选读》的编写者之一)的一堂讲座,他的建议是:浅教材深讲,深教材浅讲。
似乎编者只需把先秦诸子的文章粘贴在一起,汇编成书就行,至于深浅、难易、条理,他们是不考虑的。
听了之后我一头雾水,从事较长时间高中语文教学的我以为,高中选修课具有基础性的一面,它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但应在必修课内容的基础上做适当加深和拓展。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集先秦诸子散文之精华的经典之作,其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品。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本书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教师在使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构建合适的教学框架。
考虑到本书的内容较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
可以根据作者的不同、思想流派的不同或者题材的不同进行分类,再结合散文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解读。
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框架,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助于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散文中的哲学思想。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所收录的文本大多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这些思想既包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也包括了对人生、人性、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文,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探究其内涵、核心及其对当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引导学生去阅读余地十分重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领悟。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外阅读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展现散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的问题,并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教师在使用《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进行教学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仅是思想的交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教法探讨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一本具有丰富内涵的散文选集,其中涵盖了先秦诸子们的许多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本文将对《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先秦诸子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思想,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和领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篇散文的主题和主旨,或者就其中的某一段文字展开深入的剖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先秦诸子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创造力,这需要学生能够有所启发,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悟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表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理解和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黄珏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终于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不禁长舒一口气: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然而,结束并不代表着停止,更不代表着圆满。
当我们转身看这26篇诸子散文仍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学生面对诸子已经头皮发麻、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坦然面对。
难道一句“编者真是脑子进水,弄出一本这么繁杂、艰深而又枯燥的书!”就可以安然?姑且不论设置它的种种必要性与有益之处,既然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先秦诸子选读》要怎么学?怎么学才能改变诸子散文学习过程中平淡无味、浮泛浅表、繁杂细碎、效率低下的现状?以下是就这一问题的浅拙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1、贴近文本,化繁为简。
选修教材中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相关链接”的内容,它是这一专题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和补充延伸,能让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正因为此,学生对专题要义的把握就简单、明确了,但脱离文本、空穴来风的现象又接踵而至,如何让同学们既落回到课本又高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能牵一“问”而动全文,以一当十。
如庄子的《尊生》一文,我就抓住课题发问“你是如何理解《尊生》的‘尊’字的?或者说它有什么内涵?结合文章找依据”,此问题一出,同学们竟相回答,在讨论中确定为“尊重、尊贵、尊严”三重内涵,本文的主旨就无须赘解了。
这就是余映潮老师推崇的“主问题”的有效设置。
必须说明的是主问题必须是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能激发学生思索、讨论、品析的重要问题。
2、着眼单元,注重整体。
选修课本编排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部著作的选读,他们分别涉及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位思想巨匠,同一部书的各个专题都隶属于同一个思想巨匠,因而要学会宏观把握,不要人为支解。
如第一单元以“我眼中的孔子”串起7个小专题的内容: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为重点,串起“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重点,串起“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以孔子的人生观为重点,串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学生不仅对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有一个本质而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能避免繁杂细碎地解读。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黄珏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终于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不禁长舒一口气: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然而,结束并不代表着停止,更不代表着圆满。
当我们转身看这26篇诸子散文仍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学生面对诸子已经头皮发麻、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坦然面对。
难道一句“编者真是脑子进水,弄出一本这么繁杂、艰深而又枯燥的书!”就可以安然?姑且不论设置它的种种必要性与有益之处,既然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先秦诸子选读》要怎么学?怎么学才能改变诸子散文学习过程中平淡无味、浮泛浅表、繁杂细碎、效率低下的现状?以下是就这一问题的浅拙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1、贴近文本,化繁为简。
选修教材中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相关链接”的内容,它是这一专题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和补充延伸,能让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正因为此,学生对专题要义的把握就简单、明确了,但脱离文本、空穴来风的现象又接踵而至,如何让同学们既落回到课本又高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能牵一“问”而动全文,以一当十。
如庄子的《尊生》一文,我就抓住课题发问“你是如何理解《尊生》的‘尊’字的?或者说它有什么内涵?结合文章找依据”,此问题一出,同学们竟相回答,在讨论中确定为“尊重、尊贵、尊严”三重内涵,本文的主旨就无须赘解了。
这就是余映潮老师推崇的“主问题”的有效设置。
必须说明的是主问题必须是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能激发学生思索、讨论、品析的重要问题。
2、着眼单元,注重整体。
选修课本编排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部著作的选读,他们分别涉及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位思想巨匠,同一部书的各个专题都隶属于同一个思想巨匠,因而要学会宏观把握,不要人为支解。
如第一单元以“我眼中的孔子”串起7个小专题的内容: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为重点,串起“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重点,串起“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以孔子的人生观为重点,串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学生不仅对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有一个本质而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能避免繁杂细碎地解读。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先秦诸子选读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
《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
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
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
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
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
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这样想着也就能够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所以就使精彩纷呈的诸子百家处于一种不受待见的尴尬低位。
还有一些感悟和设想。
1、的侧重点方面。
先秦诸子散文距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太久远了,有些字词的确切意义很难去考证。
况且学生的积累又有限,很难理解文意。
如果教师再一味地强调字词,类似于古文教学一样太注重文言知识积累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
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会肢解文章的内容。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有感《先秦子》后感当品尝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必定有好多得分享的收,写一份后感,收与付出吧。
你想知道后感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先秦子》后感,迎大家分享。
中民族史悠长,中文化源流,广博精湛。
春秋国期是文章极盛期,出百花放,百争的茂盛场面,“先秦子”的生,在今天启引我陶冶身心,提升我国文化和思想的,通本著作,我益匪浅。
“先秦子”是春秋国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许他的著作,我国留下了一批弥足珍的文化。
西史学家司迁的父司的特别看重先秦子中的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以及道家。
此中,孔子的思想中心是礼,能够必定,他宣的礼是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人关系以及社会次序的一整套范;墨子思想的中心是“兼”或“兼相”,他的主都有一个中心的.考,就是兼相;《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他与人生确定一种根本法⋯⋯学《先秦子》,我感觉到了先秦子平分秋色的地方,他我留下了一大笔非常宝的,儒家有《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非子》等。
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典之作,每一都那独具特点,充着优秀的智慧和魅力。
从先秦子独到的主思想中我豁然的悟到他独到的采。
孔子着礼和仁成立的学,回的是社会的杂乱以及仁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兼相,交相利成立的学,回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人自利”的世;孟子成立的仁,德政学,回的是功利主的甚上以及率食人,好嗜的暴政;庄子安的思想,含着灵魂在迫下的扎,他以无用大用的思想,回着把生命当成工具的价生命尊的害。
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史中,人思虑天和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些圣人的樊。
从里源,反也从里开始,从古到现在,先秦子在很多根本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那是我文化的根,我没有原因不加以珍,没有原因不弘此中精的地方。
品先秦子的,真令人耐的味。
孔子教人“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
”,教人“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
”“思焉,不而内自省也。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课程,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的著作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1. 系统性教学:先秦诸子选读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孔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众多先秦思想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我会将课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思想流派等分类整理,系统地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框架,更好地理解各个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2.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通过展示思想家的形象、展示古代文物、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 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4. 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进行座谈会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精神,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原则的结合,我相信学生们可以在先秦诸子选读课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同时,我也会不断调整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先秦诸子的读后感
先秦诸子的读后感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集合,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先秦诸子的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孔子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孔子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其次,老子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他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过度的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
读完老子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再次,孟子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主张人性本善,但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善。
他强调人的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回归本性。
读完孟子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最后,墨子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关爱,而不是相互攻击。
他强调“兼爱”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非攻”可以避免战争和冲突。
读完墨子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对和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通过阅读先秦诸子的著作,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先秦诸子的思想,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说:“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
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这席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明确指明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百家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品读这杯香茗,确有独到的享受——将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享受,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开启思路,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经典论说可助援引,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一、知人论世,传承思想选修此文,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陶冶他们的身心,涵养他们的德性,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把握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精研文本,知人论世,以便我们达到传承思想的目的。
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应予以理清,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王室权力日渐式微,西周贵族统治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出身下层的士大夫阶层,不满不平等,要求重新分配权力与社会资源,社会变迁加剧,刺激人类心理之惊诧及疑闷,而亟求所以解决慰藉之方,故贤智之士,自能画出种种方案,以应当世之要求,于是百家应运而生。
孔子面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社会秩序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提倡“礼”与“仁”。
孟子诸子面对诸侯好战嗜杀的暴政,发展了“仁”,主张“仁政”;墨子面对亏人自利的世风,主张“兼爱”,尚同、尚贤;道家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主张人性返璞归真、无欲不争,以自然无为作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倚重法制,认为道德无用。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先秦诸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再到老子庄子和韩非子,所有学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全都是风神独具,美不胜收。
它反映了各家学派的思想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是一门高尚的艺术。
既然是百家争鸣,那么他们在观点上必然是不同的,会产生矛盾。
矛盾最尖锐的一对就是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矛盾。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因为孔子生活的时代正值乱世,孔子又想拯救天下混乱无道的局面提出了这一思想。
而韩非子却不这么认为,韩非子却反对孔子这一观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一提到“法”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律这个词,但韩非子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商鞅(同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看法,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商鞅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这一点足够能说明问题,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中的“爱”的矛盾最明显。
韩非和商鞅也同处于战乱时期的人物,而这一战乱是儒家学派所带来的恶果,韩非子说,儒家学派的思想是毒药,救不了天下,孔子提出的“爱”是害人的,害社会的。
在现在看来,一些年轻人的做法确实需要用韩非子的观点来实施。
例如,迟到现象,有些人认为迟到是无所谓的事情,也有些人是故意迟到,他们认为反正迟到又不影响。
有些严格一点的单位会扣钱,不太严格的单位,最多也就是让老板批评说两下也就完事了,这确实使得有些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我告诉你,这在秦朝时要杀头的。
也许这些人平时的习惯就很差,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会说他做错的事,这就反映出了孔子“爱”的.思想的危害性,难道有“仁爱”就一定会有“道”吗?这正是社会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在家庭方面来看,有些富人家庭里的孩子最终会学坏。
他在家里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他什么,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他就会产生一种思想,我家有的是钱,我干什么事情不对的话有我父母和钱给我撑着腰呢,这就使得他学坏,会对个人及家庭造成不利影响。
教授《先秦诸子选读》之心得
刻 ,所 以诸 多 的 障碍 给 我们 的教 学提 出 了严 峻 的挑 战 。笔 者 这 样 学 生 一 方 面 能 更好 地 积 极 地 去 理 解 平 时 难 以理 解 的 东
就 自己教授 此 内容 的过 程 谈 一 谈几 点 自己 的感 悟 。
西 , 一 方 面 又 可 锻 炼 自 己动 手 动 脑 积 极 思考 的 能 力 。而 这
我 们 现 行 的 教 育 模 式 , 要 求 学 生 充 分 发挥 主 体 性 ,在
由于 先 秦 诸 子 典 籍 的 不 同特 点 和 本 课 程 的 宗 旨, “ 阅 些要 比我们 自己大 费 口舌 地 讲给 学 生 收到 的效 果好 得 多 。 读 文选 ”部 分 的 材 料 采 自 《 论语》 《 孟子 》 《 荀 子》 《 老 子》 《 庄子 》 《 墨 子》 《 韩非 子 》等 。在 教授 孔子 《 论 课 堂 上 更 应 体 现 出 来 。 记 得 在 讲 到 苟 子 “ 人 定 胜 天 ”思 想 语 》部 分 内容 时 , 因 为此 文 是 语 录 体 的形 式 , 而 且 每 一 篇 时 , 学 习 了 《 大 天 而 思 之 , 孰 与 物 畜 而 制 之 》 后 ,笔 者 开 又 是 由 若 干 小 内容 组 成 的 , 如 果 一 节 一 节 讲 , 势 必 会 造 成 展 了 一 次 课 堂 小 辩 论 。 学 生 举 了很 多新 颖 的例 子 来 论 证 自 “ 师 累 生 乏 ”的 情 形 , 于 是 笔 者 尝 试 采 取 了让 学 生 自行 完 己 的 观 点 ,如 现 在 各个 国 家 的 极 端 天 气 造 成 的 灾 难 ,人 工 成 内容 讲解 的方 法 。 降 雨 、 降 雪 等 。这 样 学 生 不 仅 积 极 地 参 与 了课 堂 活 动 ,而
先秦诸子读后感
先秦诸子读后感先秦诸子读后感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春秋战国时期是文章极盛时期,出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盛局面,“先秦诸子”的诞生,在今日启发引导我们陶冶身心,提高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著作,让我获益匪浅。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这给我国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的谈非常看重先秦诸子中的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以及道家。
其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可以肯定,他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或“兼相爱”,他的主张都有一个核心的考虑,就是兼相爱;《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与给现实人生确立一种根本法则……阅读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我感受到了先秦诸子各有千秋的地方,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无比宝贵的遗产,儒家有《论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韩非子》等。
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每一类都那样独具特色,充满着卓越的智慧和魅力。
从先秦诸子们独特的主张思想中我豁然的领悟到他们独特的风采。
孔子围绕着礼和仁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现实社会的紊乱以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亏人自利”的世风;孟子建立的仁义,仁政学说,回应的是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以及率兽食人,好战嗜杀的暴政;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他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做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的贱害。
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和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樊篱。
传统从这里发源,反传统也从这里开始,从古至今,先秦诸子在很多根本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过,那是我们文化传统的根,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视,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精华的地方。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
《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
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
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
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
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
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1 / 7这样想着也就能够体会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在《论语》这一部分,我致力于把孔子思想中积极、先进的东西渗透给学生,想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品质。
选修课要有选修味——《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及策略
选修课要有选修味——《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及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的教学反思和策略探讨,讨论如何使选修课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学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选修课的意义和目标选修课是高等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知识背景的一种教学方式。
《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学说、思想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反思1. 知识串讲不宜过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倾向于将内容灌输给学生,而缺少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 缺乏互动与实践选修课应该注重互动与实践。
在《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讨,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实践能力。
3. 缺乏案例分析和应用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的讨论是必要的。
通过分析案例和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思想和学说。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学术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先秦诸子的传奇故事、引用他们的经典语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多角度思考先秦诸子的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理解和分析这些学说。
例如,可以从哲学、宗教、政治等不同的领域来解读和探讨。
3. 互动与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与实践的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写作练习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 案例分析与应用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讨论案例,学生可以将先秦诸子的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使所学知识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于高中《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的思考
关 于高 中《 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的思考
圃 张启 新
内容摘要 : 《 先秦 诸子选读》 是人教版 高 中语 文教材 的选修教材 , 该 教材共 七个单元 、 二十 六个 小节 , 涉及 如、 墨、 道、 法 四家的七部 经典 , 具体为《 论语》 《 孟子》 《 荀子》 《 老子》 《 庄子》 《 墨子》 《 韩非子》 。教材选取 了这 些著 作 中的重要篇章 , 组 织成 了一系列专题 。这 些专题包含着深刻 的社会人 生智 慧, 是各 家最重要的思想和智 慧的 结晶, 并且具有 巨大 的现 实启发意义 , 开设这样的选 修课, 无疑是十分必要 的。 关键词 : 高 中 先 秦 诸 子 教 学 思 考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的 东西 少 ;教 师对 学 生 的信 任 不 , 够, 致 使学 生 在学 习上 没有 自主权 , 没 有趣 味 感 。《 先 秦诸 子 选 读 》 属 于 文 化论 著 研读 系列 ,这 一 系列 课程 总 的 目标是 “ 拓宽 文 化 视野 和 思维 空 间 ,培养 科 学精 神 ,提高 文 化修 养 。” 所 以, 上《 先 秦诸 子选 读 》 不必
一
础 性 的关 系 , 惯性 运 作 , 把选 修 课 上 成 了必 修 课 的补 习课 和 高考 应 考 的 辅 导课 ,忽视 了选 修 课 的课 程 目标 特点。 《 关于 <普 通 高 中语 文课 程 标 准( 实验 ) >研 制 工 作 的 说 明 》 解 释 说: “ 学 生 选择 某 一 门选 修课 ,并不 要求 他 们 达到 这一 选 修课 所 属 系列 的全 部 目标 。” “ 选 修课 程 目标 的选 择性 ,不 仅 意 味着 可 以在 不 同 系列 中进 行 选择 ,还 包 含 了 可以 在 同一 系列 的 目标 中进行 选 择 的可能 。 ” 这 说 明选修 课 的 目标 达成 具 有个 体 差 异 。《 课标 》 也 明确 指 出 : “ 普通 高 中 语 文 课程 分 必修 课 和选 修 课两 种 类 型, 它 们 的 目标 既有 联 系又 有 区别 , 共 同 构成 高 中语 文课 程 总 目标 。语 文 课程 评 价既 要 注意 两 者 的相 互 衔 接, 更要 注 意它们 的不 同特点 。 而选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范文
《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先秦诸子选读》读后感范文众所周知,孔孟乃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后,对孔孟之道的认识更为深刻。
我们先来对孔子做一解说,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
对于“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是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它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对于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愈发落后,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反映。
也警示我们现代人思想道德不可丢。
诚然,我们仍需加强对“仁”的理解和践行。
这将提升个人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反映了相对鬼神而言,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这一观点也对我们有不少启示,当今社会,文化形式日益更新,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文化多样性是其本质的体现。
在各种优秀,先进文化充斥我们生活的同时,落后,腐朽文化也样样俱存。
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对于鬼神之说等封建迷信,持摒弃态度。
应以孔子为榜样,注重对实际的.探究,像是人际关系法则,对于矛盾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是一位伟大人物。
认为只有“不嗜杀者才能统一天下”,“法先王”,“行仁政”,性善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一系列的主张。
对于后世的意义成就了其“亚圣”的名号。
同为儒家,孟子给后世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
他的民本思想与当今社会契合,科学发展观是一重大经济指导思想,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
与早在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遥相呼应。
孟子表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要想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民是要发挥着主体地位。
这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密不可分。
要想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稳定民心,为各种形式活动的进行创造合理的空间。
同时孟子主张的浩然之气,也是其思想一大特色。
所谓浩然之气,即是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教《先秦诸子选读》有感
看待的? 学生看法不一 ,有 的说 :我觉得 老子 说得很有道理。 “ 兵强则灭 ,木 强则折” 。俗 话 说 的好 : “ 树 大 招 风”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 哀兵 必胜” 、“ 先让 一步然 后还 手” 、“ 宁 受 胯 下之 辱 ” 、 “ 君 子 报 仇 十 年不
于是 ,老子的很多根本思想就在
这舌头和牙齿的启发下产生 了。 这一节老子重在阐明强与弱的辩 证关系。生 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 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面转化的可
一
处上 ”强调的是不要 过分暴露 自己的
能 ,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
有利于社会人生方 面的因素 ,并付出 必要的努力 , 这是 《 老子》 带给后人 的启示。那么,对于老子 的 “ 强大处
处上” 。
秦诸 子选读》 作为选修教材 ,我教了 两遍 。第一次翻开课本 , 我有两个感 觉 :一 是耳 目一 新 ,惊喜 ,眼 前一 亮 ;二 是教 材 内容有 难度 ,备 课量 大 ,比较费劲。记得第一 轮时 ,我备 课采取 了四步走 的方法 :通读—— 查 字典——疏通句意——挖掘 内涵 。我 知道 ,四轮学习法也不过如此 。但也 只有做到 了这些 ,才敢走上讲 台。第
吐为快 。但 当时备 课 、上 课 、搞 活 动,实在紧张 ,没有抽 出时间 , 很多 想 法也 就 搁浅 了 。到了第 二轮 教学 时 ,由于有第一次备课 垫底,教起来 自然就轻松 多了,也终于有时间梳理 下 自己的所得所感 , 写下一孔之见 。
一
醒理智的态度来求得 生存 的可能 和积 蓄力量 , 用 以夺取最后胜利 ,这也属 于中国的智慧。 我在高度 肯定学生 见解 的同时 , 引 导学生辩证认识 ,凡事都不是绝 对 的 ,老子强调大与小 、难 与易 、有与 无 、长与短 、强与弱 、福与祸之 间会
2024年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
2024年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心得教学心得——先秦诸子选读2024年,我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有幸能够教授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这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于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尝试,积极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对于教授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对于先秦诸子选读这门课程来说尤为重要。
我认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这一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脉络;2)具备对于先秦诸子出现的时代背景、学派特点、代表作品等进行分析与理解的能力;3)能够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思考方式;4)运用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方法解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不断探索与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我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讲授和讨论。
在预习阶段,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料,让学生们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形成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讲授阶段,我通过PPT、讲解和解读文本等方式,将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
在讨论环节,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我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与讨论。
我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思想相关的现实问题,比如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和比较诸子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诸子思想,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心得
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
《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
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
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
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
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
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
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这样想着也就能够体会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在《论语》这一部分,我致力于把孔子思想中积极、先进的东西渗透给学生,想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品质。
《论语》这部分,只言片语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有的真的不好理解,自己都不够透彻,就很难使别人透彻明了。
总想应该有所删减,但却很难取舍,
觉得课本所选的内容似乎都应该给学生说到,要不然心里就不太踏实。
但是这样繁杂的学习,一则一则,学生似乎消化不了多少,就更难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像挨着都读过了,却没有影响深刻的,或者合上书本脑中空空如也,更别说拓展了。
针对这样的状况,少而精或许是一个好的尝试,但是教材所选内容如何取舍、组合、联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学生面对是中国式高考,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顾忌太多,所以很难放开手脚纵横捭阖联系拓展深入渗透。
所以就使精彩纷呈的诸子百家处于一种不受待见的尴尬低位。
还有一些感悟和设想。
1、教学的侧重点方面。
先秦诸子散文距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太久远了,有些字词的确切意义很难去考证。
况且学生的积累又有限,很难理解文意。
如果教师再一味地强调字词,类似于古文教学一样太注重文言知识积累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
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会肢解文章的内容。
所以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解道上,当然理解文意是解道的一个必经途径。
2、教学方法方面:古文的教学方法无外乎诵读、讨论分析之类。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古文教学的万金油,所以变通就显得极其必要。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觉得对于极富哲理的先秦诸子散文比较适合的方法或许是“自学(了解大意)+分析(体悟道理)+联系(指导生活)”。
让学生自己悟出文章中的道理或许对学生的影响会更深远一些,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因为只教过一遍,自己本身也是在熟悉、解读课文,和学生一起学习、摸索,所以还没有太多的尝试,这个方法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
3、对自身的一些思考。
坦白地说,在教这个模块时,有些文章自己还是挺喜欢的,喜欢是因为真的看得懂,能够品出其中味道。
但有些文章自己真不怎么喜欢,不喜欢不是因为文章不好,我不敢妄评经典之作。
只是可能是阅历有限或者思维局限,所以很难理解那么曲折、隐晦、甚至牵强的说理。
自己都不太信服和认可,还要热情昂扬地去给学生阐述其中的道理,自然是隔了一层,到学生这里就隔得更多了。
自己本身就一知半
解,无论如何是底气不足的。
那么,提高自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阅历是需要时间积淀,没办法速成,我现在能做的似乎就是开拓思维,多看多积累,以期能有好的效果。
这话似乎有点空洞,但目前只能如此自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