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5
开展访谈、问卷调查
2015.01.20
全体参研人员
6
统计、分析数据
2015.01.30
全体参研人员
7
总结、提炼调查结果
2015.03.20
封孝江
8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015.05.20
全体参研人员
9
检查、督导研究工作
1次/月
张成梅
10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材料
2015.06.20
全体参研人员
2.撰写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论文;
4.开发一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监测、研究工具。
5.相关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条件分析
十二、条件保障
(一)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
该课题是小学生教育的重点问题,我校多年来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许多班主任、任课教师主要日常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做的基础性研究和正在进行的深层次研究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日—2015年5月20日)
1.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
2.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展开研究。
3.加强过程督导,深化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日—2015年6月20日)
3.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教育,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变量界定
1.自变量
学生主动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包含“教”的主导行为、“学”的主体行为和师生间的融洽关系等因素。利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语文方面存在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写姿坐姿不正确,写字潦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习惯比较随意,学习较为被动。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途径解决存在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一)理论依据1.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原则。
2、发展性教学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学生方面:主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全员性原则。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准备、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认真书写、遵守时间、与人合作、主动完成作业等。
(2)语文特有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自觉预习、喜欢课外阅读、主动识字、正确使用工具书等。
2、研究在课堂中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课前三分钟学生如何进行语文学习(2)小组学习怎样与同学合作,如何分工最有效率(3)小组汇报该怎样组织语言,倾听的同学如何评价同学的发言(4)怎样才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和步骤(一)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6、实践操作法(二)研究措施1、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小学生养成各种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对每一种习惯都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
2、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而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要抓紧训练,并且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然。
3、多进行激励和正强化。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激励和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当前小学生作业习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马虎、拖沓、抄袭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生作业习惯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作业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作业习惯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当前小学生作业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探索,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明确作业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专注力、鼓励独立完成等。
3、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以实践检验培养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综述、实践探索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提出一套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策略和方法,为小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同时也能为相关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六、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1-2个月)、实施阶段(4-6个月)、总结阶段(2-3个月)和撰写报告阶段(1-2个月)。
整个研究计划预计耗时一年。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提升综合素质。
然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或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内容单一等。
【VIP专享】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_课题开题报告.1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邓延红2011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开题报告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当今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好的学习习惯应及早培养。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许多习惯已逐渐形成,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比较困难。
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尽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道理。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目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中作为明显,但整体水平不高;另外,家庭的参与力量过少。
因此本研究中强调日常教学、家庭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同时进行干预。
从目标上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情感。
日常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主要改善学生的行为,把认识和情感转变为行为习惯。
从方法和形式上看,主要以趣味性游戏和活动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计划、学习习惯的认识;日常教育中则要强调学生习惯养成的坚持性、长期性。
从原理来看,多采用认知矫正的原理,日常活动则多使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如契约法、及时强化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调研与可行性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践,也发表过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比如,早在1981年,向贤娟就在《人民教育》(1981年第6期)撰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笔者2010年4月30日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后,在0.057秒内,就搜索到了478000篇与此课题有关的文章。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013年9月,一年级新生入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与同组三位教师主动承担了题为“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研究任务。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特举行本次开题会。
一、课题的提出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因此,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可塑性强,习惯易于养成,通过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
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成就大未来。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原因1、现实的需要。
西小王小学学生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2%。
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___曾说过:“良好的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一句话道出了良好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惯,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探索小学生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较为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惯的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例如瑞士学者___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___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___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早期的___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___和___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我校承担了罗庄区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缺失亲情养成习惯差,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ﻭ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的收获。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可持续和终身的基础.ﻭ2.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的特点.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ﻭ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目前,很多小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拖延、不爱认真听课、不爱做作业等,这些习惯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利于为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学习习惯,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到结论,以便针对性地推出具体措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1.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
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包括学习时间规律、作业完成情况、复习方式等方面。
2.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学氛围等方面。
3.提高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研究。
结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意义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进步。
2.为家长、教师提供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孩子的学习行为。
3.对学校和社会全面认识小学教育中学习习惯建设和培养的重要性,推进小学生学习习惯建设。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收集资料、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采用数据分析和比较某些内容的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平均数、方差、相关系数等,以计算和解释数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成果: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影响因素,形成相关数据和结论。
2.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习惯提高措施。
3.撰写期刊论文和学术报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进行全面阐述,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及发表学术论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以前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读书等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新华第七小学虽然是一所城区学校,但绝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农村和个体企业,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有些甚至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有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我校学生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2、下课没有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3、没有做好笔记的习惯;4、没有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5、没有独立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6、在生活中不爱清洁乱丢乱吐……所以,隔代教育的低效和无人看管而造成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我们老师也注意到,与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甚至有的智商还比不上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但他们的成绩十分优秀,表现也令人满意。
所以,使我们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缺失亲情养成习惯差,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学生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
学生的行为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从小抓起,从现在开始。
然而,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惯养成。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
具体步骤包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学生行为、制定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等。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制定出适合我校的行为惯养成教育方案,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
同时,也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全国小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找到一种最佳途径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时代特征,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然而,目前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不良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选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可行性方案,为小学教育改革和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调查问卷设计本研究将制定一份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将充分考虑问卷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通过专家评审和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问卷的修改和完善。
(2)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完成后,本研究将在目标学校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3)个案分析本研究将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个案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自身特点等方面,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三、预期成果1.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可行的建议;3.为小学教育改革和学生个体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预期成果和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 选题的背景随着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落实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
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了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
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所以,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教育教学者纷纷开展自己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新课程改革来看,我国也十分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然而,在现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学校与教师往往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注严重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情况也并不那么乐观,许多已有的研究结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和修正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对象较广,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二是研究范围较广,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关注不多;三是研究不是在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的,只是就学习习惯论学习习惯,没有联系实际等。
因此,继续深入开展小学生学习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 选题的意义1、改善教与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难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
另一方面,充分研究当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促使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习惯教育越早越好。
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3、语言激励法::在培养低年级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以表扬为主,尤其是学生偶然间表现出来的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四、项目的总体目标及分阶段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对孩子学习习惯教育的足够重视,并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加到孩子学习习惯教育的研究中来。同时探究出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一些好的做法,汇总材料,撰写成果论文,为以后的研究铺平道路。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1、学习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领会精神。
学习是一项有规律的行动。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其学习目的性更明确,更有条理,使学生肯学、乐学、善学。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众多的教育学家中,乌申斯基可以说是对习惯研究最深刻的一位。他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并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古至今关于少年儿童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研究很多。孔子认识到习惯培养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当前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全国各地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学校也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内容
1.对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指导教师:
填 表 日 期: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银川市南部,是一所农村移民小学,在校学生160多人,全为回族。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根本不交,学习不主动,全靠老师的逼迫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上的新:本课题研究的不仅是对低年级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注重促进教师、家长对待学生学习习惯观念的转变,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研究角度上的新:当前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学生,范围比较大,缺少对移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别关注,而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移民学校低年级学生,范围小,目标明确,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能够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以为一线低年级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
(四)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分四个阶段时行。
第一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要工作包括: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向、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包括:观察、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对象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学习习惯的真实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同时了解家长和其他教师对出孩子学习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掌握情况,为本课题研究做好铺垫性和实证性工作,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1月)
(三)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就、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增强培养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孩子生长的特定时期需要学习和发展特定的行为,如果在特定的关键期错过学习机会,以后该行为就不容易建立,甚至无法逆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受学校、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要么在智力方面,要么在道德方面,最终影响学习习惯和行为。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就会反应在学校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不但影响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使学生延误终身,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负责任。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入学时抓起。为此,我们决定开展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因为农村孩子没有进行学前教育,所以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譬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送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期间出现了一批关于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著作、学术论文等,主要有:关鸿宇,他多年来对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得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定型性的行为,属于人的行为层次的最高层次;何家坚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四方面进行研究部,发现遗传、早期的不良教育、管教不当、缺少内驱力、环境恶劣、单亲或其他因素,有可能影响学习习惯的不良后果;教育家孙云晓先生长期研究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他认为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二)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人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其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二)理论研究法。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三)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研究出适合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方面:(1)转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贯穿于教育教学绐终;(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熟练掌握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改变,因此,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农村移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动向而言,理论性很强,而适应性、实用性却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低年级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上的操作性不强。我们这个课题组准备依托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结合调查与教师行动研究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为农村移民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一)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包括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2.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3.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4.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家庭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课题开题前,通过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同时,还要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的理论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