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音乐旋律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取快乐,不仅是音乐本身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旋律之美。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份儿童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并学会用语言表述。
2.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唱、跳、舞、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孩子们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自信。
二、教学内容1.旋律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旋律是什么,让他们了解旋律的基本元素,比如高低、长短、强弱等。
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旋律特点。
示范唱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孩子们选一段旋律进行表述;再反过来,让孩子们唱一个旋律,让其他孩子说出这个旋律的特点。
2.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播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独特之处。
比如,让他们听听古典音乐、摇滚、流行歌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感受。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节目,如古典乐会、流行音乐会、音乐剧等。
给他们讲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某些个性化特征,并通过音乐来增加对这些文化的理解。
3.唱、跳、舞、画让孩子们学唱好听的儿歌或英文歌曲并进行多次反复的唱练,以体验不同歌曲的不同感觉。
通过唱、跳、舞、画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并让孩子们培养对旋律的独特表达能力。
可以让孩子们一起谱曲、编舞蹈,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常在编舞蹈时,唱片上播放的音乐要比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要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细致度、反应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心,在音乐中体验到快乐。
《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精选9篇)
《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精选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篇1《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
旋律流畅、一段体四个乐句构成。
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较多,学生不易掌握;音准也有点不易掌握。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活动来进行教学的:1、新课提问导入:同学们喜欢春游吗?2、听范唱《田野在召唤》,抓住速度,节奏,情绪等要素分析歌曲。
3、师唱旋律,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找出乐句间的关系。
4、视唱歌曲旋律时,让学生找出乐句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5、学唱歌曲,找出歌曲难点,师指导。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八分休止符、顿音、重音的运用及演唱)。
6、在歌曲处理中,注意八分休止符地方的演唱、力度的处理,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感受歌曲情绪。
这节唱歌课,我付出了很多,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精彩,太想把每一步每一环节走扎实、到位,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对于歌唱中歌词、情绪、表情、声音的处理都显得有些流于形式,没能让学生更深一步的体验到歌曲的美。
综合以上问题,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强理论的学习,对于教参和课标还应进行深入的理解、思考,对于教学环节的审计还将多学习,多反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信下粗再上这节课,我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我想就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我会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吧!《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篇2《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
旋律流畅、一段体四个乐句构成。
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较多,学生不易掌握;音准也有点不易掌握。
整节课,通过聆听、个人自学、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
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反思渔舟唱晚教学反思1根据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本课我运用的是信息技术情境下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演奏古筝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并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
在分段欣赏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和亲身演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就看出他们已经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配乐沙画表演时,响起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
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大,所以一节课是远远不能够诠释音乐的、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2《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小学音乐第九册的一首欣赏曲目。
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
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
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论文]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谈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形象直观法应用音乐是一门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抽象学科,小学生在思维特点上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应用形象直观法就是针对小学生特点而采用的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乐理知识讲解时,以直观形象法激发兴趣小学生刚刚接触音乐,对于音乐乐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
乐理知识的单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照本宣科”讲解方式的低效性,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还会感到索然无味。
久而久之,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教具的同时还应具备生动有趣的语言。
例如在对渐强和渐弱记号的认识教学时,提问:“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具有渐强或渐弱的规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动小脑筋寻找答案,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具备这些规律的最为常见的声音,将抽象化乐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例如汽车的鸣笛声、风声、雷声等。
从远到近的鸣笛声渐强,雷声从闪电的开始,到雷鸣再到下雨的这一时间段内的雷声则是从弱到强,在从强到弱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无形中了解这一乐理知识,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音乐作品理解时,以直观形象法化解困惑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与年代。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就十分有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
这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虽然这一歌曲唱遍了中华大地,几十年来深受全国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且拍摄于1955年。
因而笔者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基本资料后,具体讲解了当时的创作背景。
幼儿动感有旋律的音乐教案
幼儿动感有旋律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旋律、节奏等。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和表达音乐的情感。
3. 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音乐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概念的介绍,旋律、节奏等。
2. 通过歌曲和舞蹈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利用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幼儿参与音乐演奏。
4. 通过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活动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并教导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出相应的手部动作。
3. 活动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4. 活动三,教师给幼儿分发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乐器。
5. 活动四,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音乐表演。
四、教学方法。
1. 听音乐感知法,通过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唱歌、跳舞法,通过歌曲和舞蹈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3. 乐器演奏法,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让幼儿参与音乐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合作游戏法,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以及参与音乐表演的表现。
2. 评价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2. 教师应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能力和表演能力。
课堂教案:欢乐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
作为老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欢乐颂,用音乐的力量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教学为什么一定要死板严肃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欢乐颂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欢乐颂,就是在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欢乐颂如何应用到教学中呢?以我的一节音乐课为例,我选取了名曲《欢乐颂》作为本课的主题曲,通过欣赏、感受、演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
首先是欣赏,我给学生播放了《欢乐颂》的经典录音,并分析了其中的曲式、节奏、旋律等要素,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首名曲的构成要素,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记忆力。
接着是感受,我让学生分组听歌并画出听后的感受,然后让他们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们对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名曲。
最后是演奏,我带领学生们用口哨、画手势的方式演奏《欢乐颂》,让他们深刻地体验到了音乐的力量。
我们声音交响,手势精彩纷呈,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欢乐颂的愉悦氛围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轻松。
欢乐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应用欢乐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合适的音乐。
不同的课程需要选用不同的音乐,要选择与内容相关、节奏明快、动听的音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让学生积极参与。
欢乐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分组听歌、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感。
3.注意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要让学生掌握节奏感,增强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
欢乐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巧借旋律线渗透音乐情感——小学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案例分析
巧借旋律线渗透音乐情感——小学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让音乐形象化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路径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在直观的形象中进行信息加工,借助音乐学习策略来让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知识才会变得直观而简单,也才能够真正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图示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也能够让小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其认知能力,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借助旋律线来让学生感悟音乐,体会感情,最终在音乐中获得快乐。
所以,本文选择了《跳圆舞曲的小猫》为基本案例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来全面感知音乐内涵,让学生在音舞结合的基础上来进行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案例过程《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
由美国作家安德森作曲。
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优美的圆舞曲音乐的伴奏下欢快起舞。
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
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从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想象画面;然后由我来进行图示操作,让学生感悟动作;接着和学生一起来编排动作,进行情感体验;最后引导学生一起快乐演奏,进行舞蹈等方面来进行了教学,具体过程如下:(一)聆听音乐,想象画面对于孩子们来说,圆舞曲这种音乐形式他们有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或者说即便是有过接触但是也有可能并不知道和理解,所以,在引导他们学习《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时候,我采用了充分运用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了聆听的环境,逐渐让学生进入到听的状态之中,为此,我在导入的部分播放了音乐《学猫叫》,让学生在熟悉的歌曲中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了课堂之中。
待孩子们都进入到了听的氛围中之后,我再播放关于下一段音乐并提问“小猫们在做什么?”引导孩子们去根据音乐来进行想象,指导他们从音乐中来调动想象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当孩子们完全进入到了音乐学习的氛围中以后,我便开启了《跳圆舞曲的小猫》的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法-模板
音乐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法儿童将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到艺术活动中去学习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这是加德纳和阿恩海姆的观点,代表了当代儿童艺术教育观念的一种新潮流。
怎样让儿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音乐海洋中,让美好的音乐与快乐同在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纵观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现音乐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儿童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欣赏、对于音乐的表现却远远不够,怎样让儿童对音乐感兴趣,使儿童的音乐能力得以发展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音乐变得生动形象,儿童乐于接受。
一、在常规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氛围,为儿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铺平道路。
1、首先,在讲述乐理知识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形象法。
乐理知识往往比较单调复杂,如果靠单纯的讲解,儿童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还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在借助教具的同时,语言要生动明了,譬如说,在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先提问孩子,“自然界中,哪些声音有渐强、渐弱的规律?”,这时孩子会觉得好奇,努力挖掘想象空间,有的会说:“火车进站时,声音会由响慢慢转弱”,学生此时异常活跃,会说出许多生活中有关的一切现象,例如风声、雨声、远处驶来的汽车轰鸣声等等。
在介绍休止符时,教师可拟人化的口气说:“小音符一直唱个不停,她可辛苦了,有时也要休息一下,她很累的时候就会休息好几拍,或者休息一拍,不怎么累,就会轻轻地吸一口气,就是休止半拍”。
在让学生认识时值长短时,教师可出示音符娃娃的教具,边演示边说:“一个空心的圆,好象她蜷成一团慢慢地唱歌,是四拍;当她变成实心的,伸出脚来走路,就快了,是一拍;当她脚上安一块滑板时,就更快了,是半拍。
”这样,儿童觉得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就在寓教于乐中汲取了知识。
儿童由厌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
2、在介绍音乐作品前,可运用形象的谈话法,运用直观的电脑课件,让儿童充分理解作品。
儿童能够深刻地理解音乐,往往要靠美丽的想象,教师怎样让孩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能在心中描绘出饱满的音乐形象呢?当教《金孔雀轻轻跳》时,我找了许多资料,运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先了解傣族风情,观看少数民族—傣族的舞蹈,知道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物,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一个典型代表,把握舞蹈的特点,进行屈掌、压腕、移臀等一系列的动作要领的指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心领神会,学得自如。
试谈图谱在小学音乐课中的作用
试谈图谱在小学音乐课中的作用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激发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运用图谱,即通过静态的或动态的画图,使音响得以外化,让学生对抽象的音响产生直观的感受,加强对音乐的记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的情趣。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不仅给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送来了全新的教材。
翻开人音版课标实验课本,就能发现与传统教材截然不同的是:新教材大量使用了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谱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这些图形谱有的用卡通式的手法绘制,让学生感知五线谱的节奏长短和音的高低,如何让小学生感知,理解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合理的使用图谱,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的图画或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节奏训练、歌曲学唱、音乐欣赏等三个教学环节,来探讨小学音乐课中的图谱运用。
1图谱在节奏训练中的作用单纯的节奏训练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
然而,在一年级的节奏训练中我先采用“跑跑一走一跑跑~走”这样的图谱,再让学生用八分音符来代替“跑跑”,用四分音符来代替“走”。
这样的训练,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很开心的“跑”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把学生的生活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很好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再如,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
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个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可以配上图谱标记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几人一组!”(数字)的口令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
课堂因我而不同——浅谈旋律线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因我而不同——浅谈旋律线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摘要】旋律线是理解乐曲音的高低、力度强弱、时值长短与情绪变化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旋律线,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的认识音乐,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旋律线应用;情感态度在新艺术课程标准下,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更加多样化。
旋律线是音乐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划旋律线方式,辅助音乐课堂,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通过旋律线也能让学生深刻的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一、旋律线的画法旋律线的画法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确定歌曲旋律线的画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根据旋律走向画出旋律线。
连续不断的旋律线能够表明乐曲较连贯、缓慢的速度,同时展现乐曲的舒展宽松的情感。
上下快速波动的旋律线能够表明乐曲节奏跳跃、较快的速度,同时展现乐曲欢快的情感。
二是使用不同的旋律线条表达音乐的不同情感。
例如庄严肃穆的音乐情感要使用平稳的旋律线;欢快、活泼的音乐要使用起伏较大的波浪形旋律线;逐渐紧张的音乐使用连续上行的旋律线;逐渐松弛的音乐使用连续下行的旋律线;最后是软硬旋律线的不同表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体验,将“柔和舒缓”画成弧线状的旋律线,将“坚定有力”画成折线状的旋律线。
二、旋律线的练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也可以让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旋律线。
画旋律线的练习可以从简单的乐曲开始,根据音乐作品中音的高低来画曲线,高音往高处画,低音往低处画。
也可以根据音的长短来画曲线,强音使用粗线条、重线条画,弱音使用细线条、单线条画;根据音乐记号画旋律线,下滑音从高向低,弯曲下滑,重音记号画很粗的顿号点;旋律线的画法并没有明确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来画出旋律线。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欣赏课钢琴曲《春之歌》时,由于低年级,还不怎么会运用旋律线,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边听音乐,根据音乐选择相应的旋律线。
《法国号》教学反思(通用7篇)
《法国号》教学反思(通用7篇)《法国号》教学反思(通用7篇)《法国号》教学反思1《法国号》这一歌曲短小精练,朗朗上口,歌词和音调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国号,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
在这一课中我将重点定为:唱出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并唱出歌曲断与连的特点。
首先我请生为歌曲拍出它的强弱,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准确的拍出强弱弱的规律。
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强弱拍,我引导他们用多种形式去拍弱拍,如:拍腿、拍肩、拍肚子等。
学生掌握的十分好,兴致也很高。
但在那里我忽略了一点,没有恰到好处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带上表情去拍手。
其次,在读歌词的环节,带入强弱朗读歌词,带入难点:“那就是我的法国号”。
提出来单独的读出来请生听我将哪2个字读的长些。
透过听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法”字拖的长些。
当他们找出来后我再请全班同学一齐来读一读,让孩子们重视到这个地方的节奏就应是怎样的。
这样他们很快就将这个难点攻破了。
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用了多种演唱形式,男生唱,女生唱,合唱。
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唱出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在那里我用了示范、比较等方法请生听、看。
感受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再请生单独起来唱,然后再请全班同学一齐来唱这句,透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孩子们很快就将这首歌曲唱好了。
在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孩子们根据这首歌进行即兴表演,从而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歌曲。
《法国号》教学反思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是我这节课的设计宗旨。
《法国号》是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词和音调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国号,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
一、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内容。
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既形象直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同时,让学生针对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利用图形谱,自主参与,学唱歌曲。
图形谱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潜移默化地感受歌曲中的各个要素。
形象直观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 在介 绍音乐作 品 前 , . 可动 用 形 象 的 谈话 法 , 用 直 观 的 电脑 课 听起来徐缓 坚定 , 运 哪段听起来活泼灵巧 , 表现森林早晨的音乐是怎样的 , 表
的含义并能随乐动作。在教唱《 小小雨点》中, 教师让学生通过拟人化 的歌 法自然地贯穿于教学活动之 中, 儿童 的积极性 才能得到激 发, 学习的动 力 词 自编动作 , 学生们兴致很高, 出了许 多有趣的动作 , 编 有小雨点落在花 园 才能不断强化 , 这样 , 儿童就能在音 乐的殿堂里展开想象 , 受到音乐 无处 感 里、 鱼池里的动作 , 还有花儿 乐得张嘴 巴、 鱼儿乐得摇 尾 巴的动 作, 这些都 不在 , 从而找到真正的快乐, 在音乐 中放飞 自己的希望 !
、
在 常 规 的音 乐教 学 中 , 师 善 于创 设 生 动 形 象 的 氛 围 , 儿 童 理 解 表 明了孩子很有 创造性 以及具 有很强 的表演 天赋。课 堂气氛 空前高 涨。 教 为
音乐 、 现 音 乐铺 平 道 路 表
1 首 先 , 讲 述 乐理 知 识 时 , 以巧 妙 地 动 用 形 象 法 。 乐 理 知 识 往 往 . 在 可
比较单调复杂 。 如果靠单纯 的讲解 , 儿童 不但 不容易理 解, 而且 还觉得枯燥 中所 蕴 含 的 音 乐 魅 力 欣赏音乐 , 往往只借助听觉 , 于孩子来 说, 们是好 动的, 对 他 正襟危坐 无 味 , 时教 师在 借 助 教 具 的 同 时 , 言 要 生 动 明 了。 譬 如 说 , 认 识 渐 这 语 在 那怎么办 呢, 先让 孩子仔 细倾听音乐一 强 、 弱记 号 时 , 师可 先 提 问 孩 子 , 自 然 界 中 , 些 声 音 有 渐 强 、 弱 规 不能让他们的思想进入音乐轨道 , 渐 教 “ 哪 渐 然后大胆发挥想象 , 联想音乐主题所表现 的画面 , 接着再运用 电脑制作 律? 这时, ” 孩子会觉得好奇 , 努力挖掘想象空间, 会说 出许 多生活中有关的 遍 , 例如 ,龟兔赛跑》, 时可 以让 孩子观看色彩鲜艳 明快的画面 。 《 这 感受 现象, 如风声 、 远处驶来的汽车轰 鸣声等。这样 , 儿童不知不觉就在寓教 于 课件 ,
直观的画面跳动的音符——谈绘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活化作用
2018·22
画,引导学生用绘画将音乐的形象直观的 展示在画板上,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十二生 肖的形象,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想象 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情 绪,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发展。
三、以画设计游戏,强化学生音乐认知 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 感受与鉴赏能力,陶冶其情操。音乐是一 门创造性艺术学科,绘画艺术介入音乐课 堂,给课堂教学创新带来活力,教师以绘 画为基础,设计多样歌配画游戏,游戏形 式新颖,激趣点更为丰富,学生在游戏参 与和体验中,对音乐感悟更加深刻,自身 音乐认知逐渐得到强化。 小学生具有爱动、爱唱、爱画的特点。 歌曲《小儿垂钓》是一首非常具有生活趣味 的歌曲,也是一首唐诗。学唱这首歌曲时, 教师先让学生有节奏的念这首歌曲,学生 基本记住歌词,能诵读后,播放这首歌的范 唱,让学生唱好三拍子的声势旋律。随后, 教师不再让学生反复学唱歌曲,而是以绘 画为本,设计“画”歌曲的游戏,首先根据每 句歌曲音调高低画出音的起伏,让学生掌 握歌曲的旋律;接着让学生进行添画游戏, 把提前准备好的歌曲场景的一部分,贴到 黑板上,让学生画出小儿“怕得鱼惊不应 人”的神情,由此体会出唱这句歌词的时 候,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 绘画与音乐的融合,尤其是游戏的激 励效果,对学生音乐学习助力作用最为明 显,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观照多种因素,达 成歌入画境的实效。 绘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与素质 教育提倡学科融合的理念相一致,在形象 性、生动性的感染下,不仅能调动学生学 习音乐的欲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 鲜活音乐认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 门类表现形式的特征,还进一步丰富音乐 课堂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 养,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他们爱上音乐,享受音乐。
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地表达,通过音乐和身体的互动,培养出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设置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资源在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资源,比如:鸟叫声、水声、车声、钟声、脚步声等等。
通过听声音、辨认声音,让幼儿感受到这些声音的美妙之处,并从这些声音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音乐练耳幼儿园小班的音乐练耳,主要是让幼儿学会听、辨别、识别和记忆一些熟悉的旋律和歌词。
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唱歌、拍手、敲打物品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不同的音符和节奏,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徐徐进入音乐的世界。
3、乐器演奏在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学中,教授幼儿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比如打鼓、拉小提琴、吹口琴等。
可以上网搜索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乐器演奏,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自己参与音乐中的快乐。
二、音乐教学活动的设置1、听音乐猜画在选择的音乐中,老师可以指定一段旋律,让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听辨和记录,之后让他们将联想到的内容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画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旋律中的情景,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2、音乐运动音乐运动活动是一种较为受欢迎的音乐教学活动,可让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到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转化。
可以让幼儿通过舞蹈、人体模仿、动作表演等方式,将音乐和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发掘身体的潜能,同时享受到音乐体现的美好。
3、歌曲朗诵通过歌曲朗诵的方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和童谣,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歌及朗诵,通过语言中的节奏、韵律和节拍,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同时也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教学内容以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美妙之处,为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论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论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发布时间:2022-12-25T17:45:50.27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3期作者:王艺颖[导读] 图形谱是把与音乐的各大要素相对应的图形、图像、符号等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组织起来,表现音乐作品的一副图。
美术和音乐都是一门感性学科,欣赏过程中的类似“感性体验”把美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使运用图形谱进行音乐教学有了可能性。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更轻松的、更形象的、更生动的、更深刻的理解音乐,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感性”。
本文提出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王艺颖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摘要:图形谱是把与音乐的各大要素相对应的图形、图像、符号等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组织起来,表现音乐作品的一副图。
美术和音乐都是一门感性学科,欣赏过程中的类似“感性体验”把美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使运用图形谱进行音乐教学有了可能性。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更轻松的、更形象的、更生动的、更深刻的理解音乐,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感性”。
本文提出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图形谱审美核心感性体验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055-01所谓图形谱,就是把与音乐中的(节奏、力度、速度、音色、音高、曲式等等)各大要素相对应的图形、图像、符号等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组织起来,来表现音乐的一副图。
图形、图像作为表现和记录音乐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无论是早在公园5世纪的维吾尔族,还是在近现代先锋派音乐中,都被充分证明了它的使用价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图形谱这一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音乐教材中,很多教学曲目中都辅以了乐曲相应的图形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的图形谱和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边看、边画、边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乐曲创作图形谱,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想象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律动、图形、线条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节拍,划分乐句。
实施过程
首先,通过聆听感知歌曲情绪。
第二,在律动中感知节拍,PPT辅助出示每一小节的强弱拍子,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发现开头处的弱起。
第三,通过律动播撒种子(PPT辅助出示旋律线),感受乐句线条,清晰地划分乐句。
第四,通过划旋律线哼唱旋律,唱准弱起乐句。
进阶练习
易:师生接口唱弱起乐句旋律
中:生生接口唱弱起乐句旋律
难:学生完整唱弱起乐句旋律
重难点妙招设计单
妙招名称
形象直观地划分乐句,唱好弱起乐句
妙招针对的重难点问题
学段
学科
教材版本
章节
针对的
重难点问题名称
五年级
音乐
苏少版
牧场上的家
唱好弱起小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介绍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满美国的抒情民歌,音乐朴素深情,悠长气息的乐句描绘了晴朗辽阔的牧场、甜美温馨的家及人们宽广的胸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匀称,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有三个乐句是弱起乐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中枯燥地讲解弱起乐句,学生很难唱好、唱准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