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陈述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叙写

五、教学目标叙写的作用:
1.教学目标的叙写能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 2.教学目标的叙写能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更加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更好的设计出促进学生 学习而展开的一切教学活动。 3.教学目标叙写对检测,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 4.将教学目标叙写为我所用,融入到我们手稿, 教研,课堂中来,尤其是提纲的设计,更细 致的解读考纲,更深入的挖掘教材。
教学目标叙写
-----数学学科
一、教学目标叙写的构成:
教学目标包括: A--行为主体(Au-dience) B--行为动词(Behavior) C--行为条件(Condition) D--表现程度(Degree) 四项要素。
二、教学目标的叙写规范陈述方式:
首先,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 的行为。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 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 比、指明、背诵等,再有,应叙写影响学 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 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 的情景等。最后,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 的最低表现水准。
目标叙写: 1. 学生通过回顾直角坐标系下曲线与方程的 关系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曲线的 极坐标方程的概念,并能描述极坐标方程 在与直角坐标系方程对比之下的方便之处。 2.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建立适当的极 坐标系,并能在极坐标系下,借助作图工 具画出曲线(圆,直线)的图形,并能利 用几何知识解决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的 问题。还能总结出极坐标系下极坐标方程 的求解步骤。 3.熟记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化公式,并能 运用该公式完成两个坐标系下方程的转化。
实例2《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我们自己的) 考纲要求: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表示的 极坐标方程。 能:熟记,推导,运用,计算,归纳总结。 图形:几何画图。 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的定义, 求极坐标方程的步骤, 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的结构, 极坐标方程的运用, 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所谓行为指的是人们能够观察,即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行为和动作;行为术语陈述法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我与学校小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我与家乡社区小学生按照行为观点描述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五项构成要素:行为主体、实际行为、行为结果、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和;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如根据你所阅读的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要素:A:你——行为主体B:比较——行为动词C: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行为条件D:至少举出五个特征——行为标准有些学者倾向于把实际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看作一个构成要素,主张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即用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用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行为主体广义指称为观众和听众audience,用为首的英文字母A表示,同时把实际行为behaviou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分别用B、C、D表示,便可凑巧构成一个编写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了;1.对象A,即Audience,教学对象:学习者:即明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绝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应该或打算做什么;将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各个年级、各种学生表现行为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如上例中的行为要求适合于小学生学生,不一定适合初中学生和高中生;因此,常有必要在教学目标中注明特定的学生对象,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三年级学生”、“经济学知识的初学者”等等;在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学对象也可以省略;2.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人员都主张,应该用严格的、清晰的动作动词actionverbs来分类所要完成的行为;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因为教学目标中的关于学生行为的表述应该具有可观察的特点,所以应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语词;对这些语词的意义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把握,因而会使教学目标不明确,给以后的进行评价带来困难;3.条件C,即Conditions,发生行为的情境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条件或学习行为发生的情境;如“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我与学校小学生等;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标准D,即Degree,做的程度:是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也即学习者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通常用以确定学习成绩或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标准的设立使教师评估学生完成行为好坏有了依据,对学生来说,他能借此知道教师的评判根据,也能对自己做出评判;如根据你所阅读的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5.结果预期教学目标中第五项构成要素是学生的行为结果、行为表现或学生所做的“事情”;我们要确认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必须决定,作为教学的结果,想要学生做些什么,且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表达出来;“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因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所以一般课堂教学目标常写成:“在这堂课完成之后一般省略,学生应该……”;其编写的步骤是:首先以行为动词开始,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在行为动词后面接着描述学习课题的内容;如果目标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则可在可测量的项目内容下加上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作为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底线;为了建立评分的依据,还要加上进行学习的条件和所要达到的行为标准;行为术语陈述法虽然克服了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但是它过分强调行为结果,忽视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于很多心理活动过程难以行为化,尤其是情感目标,更难以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术语进行描述,所以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来弥补行为术语陈述法的这一缺陷;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但内在的心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有人提出了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这样,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正好可以弥补ABCD法的不足;但是,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例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如果我们采用内外结合的陈述方法就应该这样表述:内部心理描述:“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行为1:能列举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具体因素;行为2:能说明各种具体因素不能直接改变商品价格;行为3:举例说明具体因素如何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导致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行为4:总结证明,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直接原因;应该注意,用内外结合法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实例;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实例,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解”的一个方面,是表明理解的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而不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避免了ABCD法只考虑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不足,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学习目标的含糊性;三、思想政治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写程序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自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三维目标,要进行整合,协调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使学生通过学习确实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各个维度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的任务是梳理教材内容,提炼知识点;第二步母目标的界定和编写;第二步是依据母目标界定和编写子目标;一梳理教材内容,提炼知识点二界定和编写母目标1.界定和编写母目标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概括、抽象水平母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到足以为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导,但又不能过于琐碎,使之具有足够的包容性,以包涉一定范围的学习结果;母目标的实例如下:1知道基本术语2理解概念和原理3应用原理于新情境4评价问题2.每一陈述中只能包含一个行为目标如母目标“知道和理解……”包含两个行为目标,应改为“知道……”或“理解……”;母目标的界定可以课为单位,也可以框题为单位;每一课框题,所要界定和编写的母目标以6—8个为宜,以便于管理和保持一定的概括水平;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母目标有二:“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认识价值是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三以母目标为依据,界定和编写子目标子目标是衡量母目标达成与否的具体指标;子目标的编写和界定以母目标为依据,列举出了能够表明达到母目标的代表性行为,如母目标“认识价值是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要判定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可通过下列具体的学习行为来判定,这些具体的学习行为或结果就是上述母目标的子目标:A认识价值是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回忆价值的定义,指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说明价值既有质的规定性人类劳动的凝结,又有量的规定性大小举例证明衡量商品的价值量的尺度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细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道理阐释劳动生产率变化引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进而引发商品价值量变化,导致其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为了行文方便,这组教学目标的表述都省略了学生这一主语;其中,A为母目标,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在母目标下的五个子目标,都含有一个行为动词,诸如“回忆”、“说明”、“举例证明”、“细述”、“阐释”等,这些行为动词代表可观察的学生的行为,也是教师判断学生能否完成目标的依据;一般来说,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结果要求的子目标数目相对较少;通常一项母目标之下会界定4—5个子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最下位目标,即最具体的目标;它可分解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多侧重于学习结果,而体验性目标侧重于过程;认知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又称为操作性目标,通常指可以观察的、有形的、易于测量量化的具体学习结果知识、技能和方法,其中的行为动词可参照学科课程标推文件中的内容目标所规定的用词来选用;体验性目标通常涉及情感领域或人际互动领域,往往是最灵活、最具动态性、最具有主观体验性、涵义最丰富的一类目标,是难以直接观察和直接测量的抽象目标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采用有关的心理活动词语或较宽泛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教学目标描述的是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具体行为改变,即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便于教学目标的叙写,现提供教学目标行为动词表,以供参考;表1认知目标行为动词表表2情感领域行为动词表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少数情感目标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术语来描述;虽然有些目标不可能用行为动词描述,但也具有潜在教学成果,亦不可舍弃和遗漏;表3动作目标行为动词表四、思想政治课时目标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以行为动词描述设计教学目标: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二要阐述确定目标的依据确定目标不要脱离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依据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设计要将具体学习内容与各项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将教学目标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新时期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原则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在马杰F.R.Mager提出行为目标三要素1962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实体,用ABCD陈述法,或心理与行为相结合陈述法,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可操作性;在新课改实验中,在实施层面:又出现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不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常使用抽象含糊的非行为动词,如“了解”、“掌握”、“理解”等,以这些词语引导的教学目标,教学之后无法测量是否达到了目标;我们既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教什么”的主要内容,也是形成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所以,“双基”必须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抓紧抓好;2过程和方法游离;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外,从而使过程和方法的价值遗失殆尽;多数目标陈述的主体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而是教师或讲授内容;这是新学科课程标淮与原学科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它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只是流于形式,貌似教学目标订得很全,但教学随意性太大,并没有或末完全付诸实践,结果课堂教学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或只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更多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个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的教师总是沿用一些程式化的语句,缺少个性,因而教学目标显得千篇一律,缺乏生气和活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标签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不对以“独立”和“直接”进行的,它们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旧程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可是有的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空洞说教是白费力、枯燥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渗透的,不是“教”的;。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了解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样陈述目标‎才是规范的。

确实,目标陈述的规‎范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辞,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具体地说,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如“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程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依据。

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行为动词。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第一章教学目标的陈述

第一章教学目标的陈述

第一章教学目标的陈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是:力求使三维目标的表述合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观测性、可观察性,以有利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要避免传统的“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此类陈述的教学目标,因为“理解”、“提高”的测量比较困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可以灵活采用以下三种目标陈述法.1.行为目标四要素陈述法行为目标表述模式指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马杰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一书中阐述了行为目标的四要素表示法:①行为主体:学生,通常“学生”两字可以省掉;②行为,行为表述指表述学生可观察的、具体的行为.行为表述力求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因为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 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 这就会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判定”、“解决”、“能”等.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③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通过具体例子……”、“在实际情境中……”等.④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马杰行为目标表述举例说明如表1所示.视具体情况,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有时可以省略.2.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尽管马杰的行为目标避免了传统目标表述的模糊性,但它只注重可观测的外部行为,而忽视反映内心活动的心理过程,这种陈述法还是会回归重认知轻情意,重结论轻过程的老路,所以格伦兰提出了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即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 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 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这里的“理解”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每个人掌握的标准不一,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对教师的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导向,到底在哪里促进“理解”,所以需要用可以证明“理解”水平的行为实例进一步说明,如“.a用自己的话转述指数函数的定义;.b能根据给定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其是否是指数函数;.c能区别指数函数和指数式函数”,有这三个实例的补充,通过显形的外部行为“转述”、“判断”、“区别”,概括性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不可捉摸的了.格伦兰的内外结合观, 不仅避免了用内在心理术语描述目标的抽象性和模糊性, 同时也防止了行为目标可能产生的机械性与局限性, 所以许多心理学家都比较支持格伦兰的观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给出了“了解”、“理解”等数学行为的外显行为水平,如下表2.一般地,我们可以参考上表对概括性目标进行合理的具体化.3.表现性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和内外结合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短期内发生的行为变化,但远期目标和高级认知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活动, 在与师生平等交流的会话、探究和意义建构中发展.对于这类目标而言, 教师很难预期一两节课后学生将会发生的变化, 所以这类目标采用行为目标和结合目标表述方式都不可取.为此, 艾思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教师期望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中,“提高数学化的能力”这个表现性目标可以陈述为:“通过抛硬币实验,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初步提高数学化的能力”. 4.案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人教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①分析一次函数图象和直线的关系;②能说出直线方程的两个特征.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①能说出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②能根据给出的图形,作出直线的倾斜角;③分析得出直线和直线的倾斜角是一对多的映射关系.3.理解直线的斜率公式:①准确说出斜率公式以及角a的取值范围;②指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不是映射关系;③能根据给出的角或图形,求出该直线的斜率.4.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①准确说出该公式极其使用的范围和步骤;②能准确运用公式解题.【过程和方法】5.(1)分析研究直线的方程的意义;(2)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①分析斜坡和倾斜角的关系,②通过联想,找到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从而提高数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在本节每一个概念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初步体会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形成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与传统模式相比,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可能有点复杂,但其理念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的都是外显化和可测评的行为动词,对教师的教学和交流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所以“复杂”是值得的.5.结束语数学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的合理设计和陈述既是必须的也是有益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执行新数学课程的计划,提升新课程数学教学能力,寻求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清楚地把握尺度、掌握方向和注意某些问题.。

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指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教学实践陈述稿案例(3篇)

教学实践陈述稿案例(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XX年级XX班的语文教师,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实践情况。

以下是我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指导。

一、教学背景本学期,我担任了XX年级X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这个班级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

学生的整体语文基础较好,但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实践1. 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我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3)加强写作指导。

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其次,我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2. 作业布置与批改(1)作业布置。

我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类型包括阅读作业、写作作业、实践作业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作业批改。

在批改作业时,我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指导;三是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职业教育教学法》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任务名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学习后,要能够给“教学目标的概念”下定义,能够阐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内容,并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改变传统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的含糊性,明确现代职业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学生要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方法,就某一教学任务,能编写出一份清楚、明确、不含糊的具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作用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学生能积极投入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观念,敢于重新探索、学习过去事物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问题(任务)描述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备课、编写教学案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设置和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这同时也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研究侧重教学方法,而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不是研究的很多。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成败。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3.基本知识3.1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

现代职业教育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尤其是关键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核心内容就是职业能力。

现代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如表一所示。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一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一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主体 。
1 了解 词 的结 构及 有 关 知 识 ; . 2把 握 本 词 中所 描述 的景 物特 点及 作者 所 抒 发 的情 感 ; . 3 指 导 学 生 掌 握 鉴 赏 诗 词 的方 法 , 训 练 学 生 的 诗 词 鉴 .
B 行 为 ( e a i r : 指 行 为 主 体 在 学 习 中 的 具 体 行 一 Bhvo)
师也能确 切地知道 自己在课堂 教学中将扮 演何种角色 。所
以 ,课 堂 教 学 目标 陈述 得 越 具 体 , 教 学 实 施 与 教 学 评 价 就 越 容 易 。然 而 令 人 遗 憾 的 是 ,尽 管 新 课 程 改 革 已进 行 了 数 年 ,广 大 教 师 对 教 学 目标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也 有 了 较 为 深 入 的
法 。 此 方 法 尽 管 在 “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 目标 陈 述 的 使 用 上 生 发 展 ” 来 展 开 。 因 此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在 一 些 缺 陷 , 但 它 确 实 能 够 较 好 地 发 挥 教 学 目标 的 导 学 生 的角 度 出发 , 陈 述 的 行 为 主 体 必 须 是 学 生 。然 而 , 当 向 、 聚 合 、激 励 和 评 价 作 用 , 也 是 目前 最 契 合 新 课 标 要 求 前 部 分 教 师 由于 对 教 学 目标 的本 质 和 功 能认 识 不 足 ,又 受
新 课 程 确 立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强 调 学 生 是 语 文 学
习 的 主 人 ,体 现 了 “以人 为 本 ” 的理 念 。 现 代 教 育 和 课 程
M g r 出 版 了 《 备 教 学 目标 》 一 书 , 此 书 的 出 版 被 视 目标 本 质 观 认 为 : 教 学 目标 是 学 生 “ 期 的 学 习过 程 及 其 ae ) 准 预 为 “ 述 教 学 目标 中发 起 的 一 场 革 命 ”。 此 后 不 久 , 阿 姆 结 果 ” , 是 学 生 在 老 师 的指 导 下 ,主 动 获 得 知 识 , 形 成 能 陈

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数学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数学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数的四则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 1 -。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精心整理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了解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样陈述目标才是规范的。

确实,目标陈述的规范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辞,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具体地说,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如“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程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依据。

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行为动词。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

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和“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引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教学目标旨在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来达到特定的认知、技能或态度上的目标。

本文将对教学目标的陈述进行探讨,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它明确了学习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的,并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还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学目标还可以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明确的标准,促进教学的科学评价。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明确和具体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它应该清楚地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并给出可以衡量学习结果的具体标准。

2. 实际可行教学目标应该是实际可行的,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情况。

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来确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实现。

3. 可衡量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即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它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验等方式来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达成情况。

4.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与教学主题和教材一致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主题和教材一致,保持内在的逻辑关系。

它应该与教学内容和学科要求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论教学目标的陈述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格证 面试 技巧类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之教学目标的陈述 李娜 编撰

资格证 面试 技巧类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之教学目标的陈述 李娜 编撰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之教学目标的陈述李娜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在面试说课中,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得当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教师资质的重要标准。

目前来看,教学目标的陈述有以下几种:一、认知观的陈述认知观的陈述方法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往往使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模糊动词。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

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

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二、行为观的陈述行为观的陈述方法强调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

一个良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具备四个要素:1.对象(A,即Audience,教学对象:学习者):即明确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绝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应该或打算做什么。

将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的。

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2.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行为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的。

因此,编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首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目标行为动词来描述目标达成时学生应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面附上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

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

对教师来说,采用行为观的目标陈述,比较困难的是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

下面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例来说明各领域层次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①认知领域的目标层次及行为动词举例②情感领域的目标层次及行为动词举例3.条件(C,即Conditions,发生行为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通常是针对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定或范围而言。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题,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

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

泰勒(1950)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

在泰勒的影响下,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在他的那本简短而可读性极强的书中,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1.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

有学者(朱敬先,1987)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1年1 月11日 星期一 3时38 分8秒M onday , January 11, 2021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1. 1.11202 1年1月 11日星 期一3 时38分8 秒21.1. 11
(地理)《中国地形特点》
–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的三大特点及 其影响;
– 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出 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 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 义异同。
Company Logo
(政治)《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犯罪及其三个基 本特征;
学年(学期)
三级
目标或单元 教师
(教学目标) (主题)目
标或课时目

比较具体; 比较关注实 际状态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 标:感情充沛地吟诵; 当堂背诵;说出诗人的 壮志豪情。
三、教学目标的解读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
理解:
– 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 行为
五、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
问题1:主体错位
使学生…… 让学生…… 提高学生……
问题2:主体越位
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
如何安装和设置输入法 设置鼠标和显示 添加删除系统和第三方程序 添加打印机 强化学生使用控制面板调整系统的意识
问题3:主体缺位 目标盲目空泛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 品位含义深刻的语句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电脑拆装)
1. 说出各个零部件的名称,正确率100%; 2. 依次拆卸电脑主机,并按正确的顺序重新安装好; 3. 能正确说明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的功能; 4. 装卸连贯、协调,没有多余动作,在10分钟内完成。
(二)内外结合目标(格伦兰)
内部心理变化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描述方法: 如:掌握圆周角定理(一般性目标:内部)
教学目标陈述的三种形式
➢ 行为目标 ➢ 内外结合目标 ➢ 表述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指标:(四要素) 1. 行为主体:谁(学生) 2. 行为动词:做什么 3. 行为条件:在什么条件下 4. 表现程度:达到什么程度
如:借助词典在10分钟内阅读短文并完成文后5个选择填空, 正确率90%以上。
行为目标 —— 行为主义心理学 内外结合目标 —— 认知主义心理学 表现性目标 —— 人本主义心理学
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圆周角定理; 2.能画出圆心角的同弧圆周角; 3.能自己证明圆周角等于二分之一圆心角。 (具体目标:外显行为)
(三)表现性目标(艾斯纳)
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规定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的 确定性的结果。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如:在一个星期内读完《红与黑》,讨论时列出您印象最深 刻的五件事。

略析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略析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略析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摘要:分析了两则国外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特点,进而指出国内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方式的缺点和不足,并概述了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方式的一般性准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无意间阅读了国外的两篇教学案例,感触良多。

特别是案例的教学目标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内容如下。

《麦克白斯》案例教学目标:1.学生将领会如《麦克白斯》这样的文学作品与自己人生的关系。

2.学生能记住该剧的重要情节。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识别、寻找、选择与撰写一位美国历史名人有关的信息源。

2.选择有关美国历史名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应与学生口头和书面报告的目标相关联。

3.撰写一篇内容丰富的报告,向全班和学校或其他听众进行书面报告。

4.就书面报告的一部分向班级演讲(演讲应包括名人部分生活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是学生选择分享的,并且其组织良好,传递方式有效)。

案例中的评析部分还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分类。

以上两篇案例的教学目标在陈述方式上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为主要内容来陈述教学目标“现代课程论主张以学定教,相应主张课程目标的基本属性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朝着预期方向而发生的变化,或者说是预期的、学生在一定的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结果。

”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角度,很好地体现了现代课程论的这一观点,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成为教学目标表述的核心。

2.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对目标进行更加明晰的表述这种表述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结果的陈述变得直观而具体。

案例中的目标陈述,大量使用“记住”“寻找”“选择与撰写”等动词,明确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并且通过具体要求的陈述,规定符合要求的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

如,“传递美国历史上名人的人生重要方面,而且要包括学生对该名人的贡献怎样影响社会的看法”。

这样的表述,行为主体明确,易于操作,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导测评”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力》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理解重力。 (属于内部心理描述)
能说出重力产生的原因;能根据质量的大小 算出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重力的方向;能说 出g=9.8牛/千克的意义;能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作重力 的图示。(属于外显行为描述)
教参说明 教学目标陈述
初步知
行为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行为条件表述的四种类型:
①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 如“允许查阅辞典”; ②提供信息或提示:
如“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 “根据组图,能写出300字的短文”等; ③时间的限制:
如“在10 分钟内,能------”、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 ④完成行为时的情景:
要从学生的角度描述结果。这与以 前的教学目标不同。
行为动词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陈述应该把握 准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 怎么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 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 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
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 1、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学习水平
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 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 水平,用以评价学生有学习表现或学习 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
80%学生都能
例: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 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5 %的 句子分得正确。
1)能在地图上标出元谋人、北 京人发现的地点并说出他们 距今的年代。
2)观察图,描述北京人与现代 人的不同。
3)能够说出反映远古人类生活 的有:考古文物、神话传说、 遗址等。
4)想象北京人的一天。
5)收集我国各地远古人类的考 古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 列,能交流学习“中国是人 类的起源地之一”后的感受。
1. 能复述史前生物的种类、生命周期,
道史前动物 的概况;
初步知 道地球上生 物的演变过
环境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 的相互依存,生物随时间而进化;(科学知 识)
2.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
程;
张生物进化表,整理并呈现史前生物种群的
学会运 分布时段及变化;(科学工具) 用理法观等分察科析、学问推方题。“ (生 科3物学.在进交交化流流的)或漫辩长论进活程动”中的,体分验享、自感己悟对。
– 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 的学习过程
有关足球课的目标
原目标: – 概述足球游戏的规则 – 给学生做如何踢球、运球和传球的示范 – 教给学生球场的位置(如前锋、后卫等)以 及每一个位置的作用
着眼于学生的行为,可将上述目标表述为: – 学生将能够描述足球的基本规则 – 学生能以适当的方式踢球、运球和传球 – 学生能找到球场上的十一个位置并能描述在 每一位置上的球员应发挥的作用
学年(学期)
三级
目标或单元 教师
(教学目标) (主题)目
标或课时目

比较具体; 比较关注实 际状态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 标:感情充沛地吟诵; 当堂背诵;说出诗人的 壮志豪情。
三、教学目标的解读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
理解:
– 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目标四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 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 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
围 学习水平: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最低标准
(从准确、速度、质量确定)
行为主体——学生
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 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 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 了教学任务。
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
清楚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
可检测的而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
二、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层级
陈述名称 制定
特点
举例
一级 教育方针或 政府/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国家
抽象;笼统; 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 比较关注“应 发展。 该如何”
二级
九年义务教 学科
(课程标准) 育的课程目 专家

从“抽象”逐 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 步过渡到“具 基本技能和方法。 体”
五、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
问题1:主体错位
使学生…… 让学生…… 提高学生……
Company Logo
一节英语课的目标 原目标:
– 学生将学习英语单词的含义 – 学生将练习英语单词的发音 – 学生将学习怎样活用英语动词
从结果的角度的描述
– 学生将能说出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 – 学生将能正确地读出英语单词 – 学生将能正确地运用英语动词的各种时态变化
Company Logo
教学目标陈述 (含EEPO双目标学习)
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 唐红萍
EEPO模块结构备课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三、教学目标的解读
四、教学目标的规范陈述 五、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 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预设 性)对教师来说是教的标准,对学生来说是 学的标准。教学目标可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 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这些标准 的要求应该是: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应如何描述
原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元谋人、北 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点与 距今年代;北京人与山顶 洞人的生产与生活;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 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 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 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 学生的爱国感情。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