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第八卷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教育的立法规范与教育公平问题
亚里士多德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的立法和教育的公平上。关于教育的立法规范问题,亚里士多德讲到“不论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还是出于道德的上的原因,都应该对教育进行立法规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是立法家主要的并优先考虑的事情。”“假如忽视了教育问题,一个城邦的政体将会遭受损害”;“每一种技能和技术形式的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先行的训练和预先的适应。”教育必须要通过立法规范,只有在规范的框架下才能有序。
今天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立法规范的问题,首先是健全教育法制,比如中小学里的补课问题,教师的师德问题,教师虐待学生问题,教师收礼以安排座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缺乏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章程来规范;其次是已有法律的执行问题,现有的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因此光有立法还不够,立法只是创造了前提条件,关键还是要看执行力,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再好再完备的法律规程都只是摆设。
亚里士多德还特别重视教育的公平问题“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同一的教育制度,而且应该是实行城邦的教育体制”“整个一个城邦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因此,很明显,在同一个城邦之中对所有的公民和来说,应该遵循同一个教育体制”“既然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那么大家就应该采取共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公平的基础是个人与国家是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不能认为每一个公民只是属于他自己,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公民视作属于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是城邦年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亚里士多德推崇斯巴达的教育模式“对此斯巴达人是值得表扬的”
对一个国家而言,其要培养的人是一致的,拿我国来说,我们要培养的人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我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资源、师资配备等也应该是公平的。但是,现实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喊着教育公平的号子下执行不均衡发展和不公平的教育方针,人为的将社会分层,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都有了重点和非中重点,特权和普通学校之别。我们在大谈教育的公平问题,以为只要整天把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公平等问题挂在嘴边就实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切实的措施的话,你把重视教育喊一万遍也是无济于事的。从提出实现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到2012年实现这一目标,曲曲折折用去了十多年。有人说,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其实这些都是借口而已。当年苏联刚建国的时候,面临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难,列宁提出要尽量削减其他部门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当时苏联的困难比起来,我们现阶段面临的这些还算困难么?教育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国家的前途都掌握在孩子们的手里,一个国家对孩子们的学习、对教育都不够重视的话,还有未来吗?这就给某些心术不正的外国所谓民间慈善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以援助教育之名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搞和平演变,搞破坏祖国的勾当,来瓦解我们的祖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现在有的人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祖国,没有了自己的国家,没有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言必称欧美,只想着到欧美发达国家去享受,而鄙视生他养他的祖国,这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我们应当加以重视。这就要从重视教育做起,包括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教育的地区公平、城乡公平,加强爱国主
义教育。对教育的不重视来源于特权和垄断。缺乏一种大的民族情怀和国家观念,就是把国家的前途和未来置身事外。
2、论教育目的和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的目的决定课程的设置,因此首先要探讨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对于生活有用的东西,还是为了德性的获得,仰或是为了促进一切知识的发展?”然而“只要我们观察一下现实的情况,就会发现结果是令人悲伤的混乱”基于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的混乱必然带来了学习内容和培养途径的混乱。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有的事务对于自由人来说,分为适合和不适合两类。”“这些有用的科目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括了所有有用的科目。”“教给孩子们的实用知识不能太多,否则将会使他们的脑子变得‘工匠似的贱俗’”而“对于那些更具自由性质的科目也不要学得太专业了”在这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透露出一种对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学习是为了最求德行的发展,而不能成为受雇以赚取金钱并且劳瘁公民使其意志堕落。这与他对人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密不可分的。在第三章中讲到“我们全部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如何享受闲暇”基于此种认识才有了有用知识和德性发展关系的探讨。
不管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准教师,或者是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思考探索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人的本性、生活的本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课程的设置问题。似乎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教育问题上,都在寻求人的德性的发展,强调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而今天的许多教育者估计很少思考人的本真,教育的本性等问题,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眼光停留在考试上,分数成了教育的目的和最终归宿,似乎分数成了衡量一个人一切的东西。没有了人,只有考试,只有分数。在一些中小学老师和学校眼里,只剩下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其他的都只是工具手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只是做题的工具,没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现在有的地方、有的老师试图把教育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却令他们无赖的是这些学生不知道该干嘛啦!因此,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困难重重,途径和方法还有待于探索。这些都是教师的使命。
3、论体质训练
关于体育训练和音乐训练的问题,平常接触得较少,也没多少思考,所以在此略摘录以学习。亚里士多德将基础教育的科目分为四类。包括读写、体育、音乐和绘画。读写和绘画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作用,“而绘画不仅仅尤其日用功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年轻人对于物体和形象的审美观念和鉴别能力”,“体育则是用来培养勇毅的品质”,“音乐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操持闲暇”
“过分的体育锻炼有巨大的危害;而斯巴达人的教育体制也存在着缺陷;勇毅并不是唯一的品性,而残酷的训练是片面的,缺乏效率的,甚至会阻碍真正勇毅的培养。体育锻炼的正确政策就是要避免过早的锻炼,这将会阻碍身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之前应该采用轻微的锻炼方式;之后的三年里,可以在学习中度过;在下一个发育阶段可以进行剧烈的运动和接受严格的饮食节制,这就是最好的体制。对于青少年来说,同时刻苦的锻炼体质和严格培养思想是不正确的措施。”“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先培养其习惯,然后再启发其理性;先锻炼其身体,然后再开发其智力。因此,我们在开始的时候,要先让孩子们求学于体育老师和竞技老师。前者会在身体方面养成他们的良好习惯;而后者会教会他们所有的竞技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