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一、什么是政治?1.政治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诺思悖论: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儒家:伦理政治观法家(韩非):“经济人”假设和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现实主义古希腊人:城邦是公民参与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新英格兰:乡镇精神(托克维尔)西方的现实主义政治观:马基雅维利,韦伯,施密特(政治的核心是“划分敌友”)当代观点:政治可以被理解为发生在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公共领域、涉及采取何种集体决策形式来对公共政策做出选择、并以官僚机构和军队警察作为强制力支撑的一系列活动二、政治学:智者如何思考?什么是可欲的政治秩序,什么是可得的政治秩序。

一种政治秩序的构建较少取决于智者的思考,较多取决于政治参与者的行动哲学传统(注重规范研究)、经验传统(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科学传统(科学方法)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当今最重要)、本国政治、国际政治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希罗多德《历史》对政体问题的讨论。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柏拉图理论的基础:1.对人性的基本判断,2.任何事情都需要专门的技艺(“现代极权主义思想的滥觞”—波普尔)。

亚里士多德首创了比较研究方法;区分政体类型:1.统治者数量的多寡,2.统治的目的是否服务于全城邦的利益。

西塞罗:混合政体阿奎纳:把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系统介绍给西方。

马基雅维利:分离政治与道德。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九十五条论纲》。

让·博丹:主权学说,充满内在冲突。

霍布斯:《利维坦》从学理上阐明国家的必要性。

洛克:早期自由主义代表,认为统治应基于被治理者的同意,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捍卫自由,三权分立。

卢梭:完善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学说,被视为系统阐明民主理论的重要源头。

《联邦党人文集》(分权思想的经典作品):自治政府、代议制、三权分立、自由学说、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一方面强调分权制衡,一方面强调政府效能经验研究范式:19世纪政治学的主要特征是整体上向经验研究的转向(发掘政治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幻想的价值----读《乌托邦》有感最早听说乌托邦这个词是在电视剧中,那时只模模糊糊地知道它用来指不切实际的幻想,形容理想中的世界。

直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道这个词出自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才从学术的角度真正了解它。

“乌托邦”一词是拉丁文“Ub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由两个希腊字拼成,“乌”(ou)的意思是没有,“托邦”(topos)意思是“地方”,“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乌有之邦),现在逐渐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莫尔一生光明磊落,是一位具有渊博学识和正直激进的人文主义者,他一生写了200多首诗,而为人们所记忆的主要是他写的《乌托邦》。

他所处时代“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和十六世纪最初几十年演出的”,这正是这一历史巨变的过渡时期。

那个时期,工业生产主要以工场手工业生产为主,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小生产者,在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部分农民是个体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还很缓慢,小生产者的阶级意识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小生产者向往的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理想对莫尔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英国当时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和阶级状况也是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

莫尔生活的年代尽管已开始了“圈地运动”,但农民却认为依靠王权可以阻止大地主的掠夺,其斗争仅局限于自己的工场之内,并未形成统一的阶级联合。

阶级意识尚在萌芽之中,而无产者当时数量少,反抗斗争处于萌芽状态。

资产阶级是刚刚从一部分封建主转化过来。

同王权既有矛盾,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国王对资产者也是采取利用政策。

当时的英国都锋王朝是最为专制的王朝。

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也在慢慢传播并在英国立足,英国文艺复兴的序幕已经揭开,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美好生活与城市中产阶级渴望自由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乌托邦”的思想,这可以说是莫尔“乌托邦”思想产生的丰厚的思想土壤。

莫尔又是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以古希腊作品为武器,反抗封建思想。

政治学通识包刚升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包刚升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包刚升读书笔记政治学是学习历史、分析全局和把握社会变迁的学科,在影响人类未来的方方面面事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包刚升的《政治学通识》,正是学习政治学的优秀读本,以下是我在学习《政治学通识》时所做的学习笔记:第一部分:政治科学术语政治政策——政府采取的政策而形成的全面行动计划。

政治职能——在竞争及监管环境下的政治行政职能,这些职能包括日常事务的处理和立法、执行和司法过程的监控。

政治学——研究政治从而理解政治知识及政治职能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以政治稳定及政策影响政治空间内的经济活动及社会政治发展状况,研究多个领域之高度耦合关系的学科。

政治系统——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关系及权力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政治学的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特点于多方位分析,学者可通过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来指导政治行为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一般有以下几个常见模式:1.政治因果模式:探索因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2.崇尚司法模式:检查司法权力的有效使用,以及其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

3.社会研究模式:通过评估社会结构及社会关系之间的差别,探讨更为复杂的社会行为模式。

4.参数模式:根据现有的先前研究成果,给出有指导性的问题,以改进政治决策和行为结果。

第三部分: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多学科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高度相互关联,其中包括:1.社会学:社会学探索社会结构及文化变迁,而政治学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中政府行政机构的角色及权力等层面,二者有着密切联系。

2.经济学:经济学探索社会上的生产力及资源的利用政策,而政治学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环境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影响,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3.哲学:哲学的研究内容是关于人类的情感和行为的思考,而政治学研究内容则是关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及政府改革等,二者均关系到人类行为。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应更加深入进一步研究与理解,以帮助学者分析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及社会政治发展问题,参与更好的政治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政治理论读书笔记【篇一:政治理论学习笔记】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积累”。

两方面的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它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从哲学对象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的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观,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认知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政治学理论分析逻辑:“从利益的二重性即内在矛盾性进展到利益关系,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形成政治权力。

社会利益关系种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主张共同利益的法1定资格,形成政治权利。

”按照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两条逻辑主线对政治关系的衍生物即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

这其中,在政治行为方面,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行为,政治参与是政治权利行为;在政治体系方面,国家是政治权力的典型的组织和制度体现,政治社团则是政治权利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而政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执政党通常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在政治文化方面,特定社会的政治心理通常以社会大众为多数载体,因此,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及其对于政治权力的转化形态的精神反映;而在特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通常是政治权利的思想,因此,特、定社会中的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通常是政治权力的思想。

在社会政治发展方面,社会政治发展是由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政治发展体现为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政治发展过程是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决定和体现为社会其他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不可忽略政治现象之间彼此联系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四:政治关系是政治行为的社会前提;政治体系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政治文化由政治生活决定;政治发展则是全部政治活动内容的历史变化过程。

”从以上几段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本书对于政治科学的展开、延伸、论述的基本脉络。

这个脉络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1、该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

从利益到利益特性,延伸出关键政治要素方面。

这点,也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及理论依据。

2、该书坚持利益作为基础的观点。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

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

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

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

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

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

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

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

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

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

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

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

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

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1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20XX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耀灿。

本书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践。

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深刻,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及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观创造性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1.导向功能2.保证功能3.激励功能4.纽带功能5.协调功能6.凝聚功能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特点3.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科技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2.现代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3.现代民主与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3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3篇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3篇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3篇学习政治理论是一种常识,通过明确的政治理论的学习,才能更好进行内部整治,这也是一名干部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

年轻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心得到机关单位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中总离不开政治理论学习,无论是单位组织的,或是省市区统一部署要求的,还是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现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几年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年龄经验阅历的增长,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和理解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越发感觉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

政治理论学习是年轻干部认知党的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党的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发展变化,发展成为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实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作为年轻干部,参加工作时间和接受党性教育锻炼有限,对党的理论认知很多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方面的感性认识,容易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就学习而学习,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方式单一,不善于对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意义进行把握,不善于学习认识党的理论发展过程和轨迹,不利于增强自身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个人追求越发多元化,思想冲击对年轻人的影响异常明显。

年轻干部如果缺乏对过去的了解和认识,就缺少了对现实认识的根基,没有对党的强烈认同,容易造成精神信念的弱化,对发展的方向认识不清,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建设。

因此,年轻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做到真学、真信,在学习中不断认知党的发展和党的理论的发展。

政治理论学习是年轻干部加强理论知识储备的客观需要。

党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引和实践的推动。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 政治学习计划三篇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 政治学习计划三篇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政治学习笔记政治学习计划三篇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

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学习与了解党的知识相结合。

二是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避免学习时带着两只耳朵听,无事一身轻现象。

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努力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

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党员干部如何作为才能实现“中国梦”呢首先,要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对外界的辨别能力。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2016/12/4读书笔记迟迟不能下笔,虽脑海中有些许思路,但终不能成形,恐今日之所写,来日之所非。

然玉不琢不成器,成长是个过程。

对于读书笔记的内容如何表达,我将采取主观角度,客观表达的方式。

其一,如果单纯客观写《政治学》的字面理解,我无法深刻体现个人想法,而是局限于解释和注释且未必确准文意。

其二,深入读懂课文是必须的,但对于研究生来说,举一反三和思维拓展是必要的,因此我将大量主观想法体现在读书笔记中。

其三,每一个哲学家都是在自己生活的维度里思考问题,哲学家们极力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制度时,却没有人比他们更爱生活、更爱国。

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

而我就自己的生活维度为背景,主观性的解读《政治学》与现实生活的反思,从中获取感悟并书写于此,其中不乏误解和偏见,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深入思考,我还将继续完善读书笔记。

2016/12/4第一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1第一卷中主要论家庭。

由分析和溯源的研究方法,分别叙述家庭、村坊的依次发展而成为城邦。

政治团体(城邦)存在的根源和目的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实现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理想城邦)。

而我们至今不可能否认的是,社会团体生活能够使人类获得更广泛的经济自给,过上更优良的生活(现实城邦)。

我们可以外观亚里士多德的“善”是凝聚城邦的原始力量,也是城邦人民生活的追求,即是优良道德生活。

又因“善”的天赋存在,按照原始力量推论,“善”也应该是家庭、村坊凝聚的原始力量,又因城邦“善”的最广泛、高尚,所以城邦必先于家庭,先于个人。

如此,人类的存在必然形成社会团体(城邦)是自然意旨,人类在本质上也必为政治动物。

如若不然呢?因此,我认为对于“善”的探讨是理解本书的首要。

前文已经知晓“善”是整本《政治学》的理论源头也是城邦的目的。

如果其论证不准确或错误,将导致城邦存在的目的和发展被质疑,那么也将影响家庭治理、城邦政治和人民生活的论述,至少理想城邦就不成立。

政治科学具有哪些特点

政治科学具有哪些特点

政治科学具有哪些特点
政治科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力量等方面的学科,在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跨学科性
政治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研究对象涵盖广泛。

因此,政治科学在研究时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跨学科性的特点。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科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与社会政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

政治科学研究者不仅关注政治制度、政治力量等理论层面的问题,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解决实际政治问题。

3. 变革与稳定并重
政治科学既关注政治制度、政治变革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也关注政治秩序、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在研究中,政治科学既寻求变革和改革,又关注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维护。

4. 社会性与客观性
政治科学既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又追求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政治科学研究者需要在理论探讨中保持客观性,尊重事实,不受主观情感干扰。

5. 国际化与全球化
政治科学研究已经超越国界,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科学研究越来越关注全球性政治问题,以及各国政治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政治科学具有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革与稳定并重、社会性与客观性、国际化与全球化等多个特点。

这些特点使政治科学成为一门独具魅力和现实意义的学科,对于揭示政治规律、推动社会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政治学习,就是学习先进思想和政治理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

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

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通用7篇)政治学读书笔记1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一)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本人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并自觉坚持自学。

然而,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和____员,我深知必须持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此作为自我提升的目标和行动准则,力求在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素质上实现新的飞跃。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终身学习的决心首先,我强化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通过深入学习____的创新理论,我对____、____和____的精神实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____和各级党委的决策指示及方针政策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进而使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我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日益突出。

为此,我积极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我,确保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在工作中,我力求完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____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我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我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教学方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我勇于摒弃旧有观念,接受新事物,敏锐地捕捉新思想,深入研究新理论,主动学习新知识。

我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通过加强理论调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政治科学 读书笔记

政治科学 读书笔记

《政治科学》读书笔记(20110323—20110410)Chapter 1 关于政治的科学为什么现在的政治不讨人喜欢许多人对政治的兴趣已经消退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体育、房地产等。

这种去政治化是政治科学家调查研究的主要话题。

或许真的只有恐怖主义和战争才能重新唤起人们对政治的兴趣。

(无休止的、空洞的斗争;个人没有受到关注;有钱人的政治;经济还好,为什么要关心政治;世界问题还很遥远?)政治仍然重要,处处影响我们的生活。

(生物学家研究致病的细菌)不需要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好感,但政治科学家的兴趣在于它是如何产生、发展以及如何区采取措施!以致改善人类生活。

统领科学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学称作“统领科学”,用耶鲁大学哈罗德·拉斯未尔的话来说政治学就是研究“谁得到什么”(许多决定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控制的结果)。

千万不要对事实发火“存在即合理”,事情的发生不适随意和偶然的,而是有着合适和充分理由的。

这意味着我们要用理性去描绘事物的真相,我们研究政治要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不要对我们的所见所闻愤恨不已,而要努力去理解它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像细菌一样,政治当中的有些事情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方式。

政治科学涉及所有其他社会科学1.历史。

(当历史学家比较的去研究历史,它们实际上变成了政治科学家)2.人文地理学(区别于自然地理学)。

政治地理;种族区域;贸易流动;权利的集中及特定区域。

3.经济学。

有些经济学家宣称经济是政治的主题,但是当经济学家陷入政策问题时,他们就成了“政治经济学家”4.社会学。

政治科学按照惯例是从研究社会中“谁思考(政治的)什么”开始的,人们的政治观点随着社会阶层、地区、信仰、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变化。

社会学为政治文化、公共舆论和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基础。

5.人类学。

政治文化这一部分也可以看成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家族、部落)6.心理学。

尤其是社会心理学,有助于政治科学家理解哪种个性对政治有吸引力,人们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服从权威人物。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该书的作者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算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而《政治学》创作于1936年,是美国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一部早期代表性著作。

该书体现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围绕着在政治洪流中。

另外,本书的两个写作特点值得留意。

第一,逻辑严密,体系完整。

全书紧扣题目层层展开,条分缕析,论证严谨,事例丰富。

第二,敢于挑战传统,敢言人所不敢,拉斯韦尔揭示出冠冕堂皇的制度政治背后被有意无意忽视的不一定合法但真实存在的现象,让政治学褪去神圣,还原其本来面目。

本书分四篇共十章第一篇精英第二篇方法第三篇结果第四篇概论。

也就是对政治学的研究客体、行为、时间以及如何行为进行了探寻。

我对第一篇,第二篇的第二、三章和第四篇印象尤为深刻。

其中,第一篇为全书设定了研究对象和方法,可以看作是全书的大纲。

拉斯韦尔开宗明义地提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传统的注重制度研究的政治学不过是政治哲学。

拉斯韦尔认为尊重、安全、收入是可望获取的价值,获取价值最多的就是社会中的权势人物,即精英,其余的则是群众。

精英可以按技能、阶级、人格、态度来分类。

本篇还阐明了全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即“应用法”---从精英主体角度出发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观察发掘精英所采取的手段,和“思考法”---通过时间和比较来辨清精英“自我”的客体位置,点明其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特点。

第二篇“方法”用四章主要论述了精英集团操控社会获取价值的技巧,包括对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的运用(“如何得到?”)。

拉斯韦尔运用在第一章中提出的“应用法”,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深入解读了生活中似乎平淡无奇的现象所隐藏的精英手段。

象征主要是通过灌输意识形态塑造人的行为,控制民众的攻击、内疚、虚弱、喜爱等情绪,形成集体情感氛围,从而为精英操纵社会提供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公共服务的公益性问题
国家的一个基本职能即为公共服务,目标为实现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然而现今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却严重缺位。当然这里边的原因很多,比如财政投资不到位,比如社会管理体制等等。下边以我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感受作简要的分析。
我供职于国家XXX,XXX应当是重要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之一,然而根据本人的了解,公益性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国家XXX广受社会争议和批评不外乎以下几点(这些情况在国内同样类型的公共服务机构中也广泛存在):公益性服务不公益,到处收费且标准远高于社会公允标准(国图普通文献资料复印费0.5元/页,而社会普遍在0.1元以下);对服务对象的歧视(例如不允许青少年入馆等政策);服务质量瑕疵等等。XXX应是读书人的清雅之地,本就不同于如“衙门”的很多政府机构,自然这些不和谐的因素更为人诟病。
当然所谓人治是完全依赖治理中的“人”的个人道德,这在事实上经常是靠不住的,比如毛泽东某种意义上的独裁统治,在建国之初的迅速发展到后来众所周知的文革十年。
而法治要想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实现真正意义的法治,则仍然有赖于很多方面的健全。首先自然是法制的健全,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有了法律的前提下,法制的贯彻、执行和监督如何有效果。现今的某些方面的法律优劣自然不去评论,单论法律的执行情况并不如人意,有法不依的现象颇为普遍。其实监督没有效果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监督机构的地位问题,本级的监督机构是由本级的行政领导任命的,自然难于实现对本级行政领导的真正监督。应当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独立性的优点,建立中央集权的监督体制,例如中纪委、审计署均应实施垂直管理。如此才能保证法律执行之后的监督到位,自然才能使法律执行更为有效,也才能有实现真正法治的可能。
而在另一方面,一个政府的内部也必然存在一个领导核心,人们往往只遵守这个核心做出的决定,这个核心就是所谓的权威。
实际上主权和权威都是关于合法性的不同说法,所有这三个术语的本质都在于:政治权力。
说到政治权力,我们就回到了前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拥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政治权力呢?来自于人们的广泛同意无疑是这种权力的根源,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同意别人?为什么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事实上,中国广袤的国土也难以以一种管理模式来推行许多国家政策,因此也就有了现今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等多种提法,实际是在国家统一的政策层面下中央政府又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地方政府各种“政策礼包”。中国自然存在许多中国的国情,不可能推广如美国的联邦制,但是正因为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更应当借鉴联邦制的一些优点,充分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决策权力,特别是在经济政策上的决策权力。
那么政府如何取得合法性呢?一是长时间的存在;二是良好的政绩;三是恰当的政府组织结构(要点是让人们感到自己被代表了,运行效率则是第二位才需要考虑的);四是树立国家象征(国歌、国旗、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但这针对的仅仅是本国公民。对别国公民又怎么样呢?如果一个国家无论更换了多少政府,始终都不能让别国公民遵守自己的决定,就如同巴勒斯坦人无论如何也不会遵守以色列关于耶路撒冷的决定一样,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个则是涉及到了国家主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先生的《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一文中对于分权政府有如下论述:“适当分权的政府,可以使政府贴近公民的需要,使政府据有比较准确的成本和收益感觉,切实履行为公民服务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效率;适当分权的政府可以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减少寻租和腐败;适当分权的政府,可以培养公民的自力更生精神,自主治理公共事务,不再一旦有事就依靠政府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使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最为迫切需要的问题上。”
现今的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截然分开,这对应于前些年的以文养文的政策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如何养文,只能从服务对象身上下刀)。但在新的政策下,如何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水平,同样是重要的问题。
第二,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有赖于配套职能的健全。许多公共机构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职能,服务的水平自然大受影响。国家XXX承担了过多的普通公共服务职能,而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普通公共XXX的不健全,以造成国家XXX除承担国家总书库职能外,还要同时承担研究型XXX和公共XXX的职责。许多学者经常对比国外的公共XXX服务如何人性化以批评国内的XXX,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比的基础往往并不平等,中国的万人拥有XXX数量只是美国的几十分之一。作为国家XXX的批评则更是有些冤枉,不可以把一般公共XXX的要求强加于国家XXX,美国、日本的国家XXX都是国会的组成机构,根本不会履行普通公共XXX的职责,而中国的国家XXX正是因为承担了太多本不该承担的职能,也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质量。
第一、把实施有限政府理解为减少机构和人员。朱镕基总理1998年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通过机构调整、减员增效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然而改革多年以后再看实际成效,根据本人的了解,每个机构中公务员的总的数量在短暂减少后迅速反弹,几乎无人因为机构改革而脱离财政供养人口的范围,形成了上级机关到下级机关、机关到事业单位等循环,财政总供养人口并无丝毫减少的可能。
政治科学 Political Science
第六版
[美]迈克尔·罗斯金
[美]罗伯特·科德
[美]詹姆斯·梅代罗斯
[美]沃尔特·琼斯
华夏出版社
ISBN 7-5080-2183-5
我想这本书才是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全书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惟其如此,才留给每一个读书的人更多思考的空间,不象许多的教科书只顾着一味灌输知识,不给人留一点思考的余地。
简单分析一下公共服务不到位所产生的根源,首先是财政拨付资金的不到位,除去购书经费和其他专项经费外,中央财政拨付国家XXX的运行经费总共6000万元,其中日常公用经费3200万元,而实际支出已达到5700万元左右,缺口2500万元,而剩余的人员经费2800万元中一半以上又需要用于离退休人员,在职的人均只有1万元,为维持人均5万元的工资水平,每人缺口的4万元也要通过自筹,财政拨付资金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自筹收入的压力逐步增大,自筹收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为向普通读者的收费,自然0.5元/页的复印费也是迫于无奈。类似机构中许多也存在同样的公共财政问题,于是近年以来的多届馆领导,都把搞好与财政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第一编 政治基础 来自第一章 关于政治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围绕政府全力进行的斗争和竞争。基本上它集中于这样两个方面:领导者为何能做决定、又如何做决定?为什么公民有时遵守又有时不遵守决定?
先看第二个问题。
遵守与不遵守的问题换一种表述就是关于决定的合法性问题。这里的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如同《独立宣言》里说的“对统治的同意”,失去这一基础,政府就只有依靠高压手段来迫使人们服从。而当高压手段也无法奏效的时候,这个政府就会崩溃,一个新的政府将会取而代之。
中央政府应当保留的职能主要是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外交)、国家长远命脉(例如环保)等,而在经济职能方面则应当能够下方给地方政府的就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所保证的是竞争规则的制定和调控、防止地方政府之间内部的恶性竞争和内耗。经济层面的许多政策应当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自行制定。
纵观近几年以来,我国在改革有限政府,特别是实施机构改革过程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举几个失败的改革案例中的错误观点。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他们出于生存的本能而自动排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序列。但此种解释却很难说明为什么人们会分裂成不同的政治群体,也很难说明人们有时对权威的不服从。所以一种改进的说法是,人是不完美的政治动物,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结成群体、服从权威,但有时却不这样。但这种说法也留下了一个问题:什么情况可以促进政治群体的形成,什么情况下则不会呢?
第二、把实施有限政府理解为通过减少行政层次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另外一个改革是实施省管县,或称扩权县,旨在减少行政层级,增加基层政府权力,提高效率,目前在浙江、河北等多个省份已经开始了试点。应当说这些从提高行政效率而言具有先进意义,但很多人把这些赋予了通过减少层级,即减少市级政府的环节来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实际上倘若减少市级机构很可能带来机构的继续膨胀和财政供养人口的继续增加,首先市级政府的机构不会有任何减少,因为市级政府除了管理下辖县,还要管理所在市区和下辖内设区;而对应的扩权县则很可能需要增加相应的机构和编制,比如对应的海关机构、体育局原来在县级政府是没有的,倘扩权减少市级的对应机构后,则必然增加相应机构和人员。而且,单纯讨论财政供养人口的多少,进行纵比或横比都不具备广泛意义,《政治科学》中引用的一个数字,美国政府雇员总数达到了2200万人,其中中央政府雇员为28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接近10%,我目前了解的数据中国政府财政供养人口为2800万人,从总量而言比美国略多,从比例而言之有2%多一点,简单对比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比美国要小得多。当然中美国情差别巨大,中国的农村人口仍然是绝大比重,二者无法简单对比。
对现今中国国家职能的思考
——《政治科学》读书笔记
因为时间所限,只看完了迈克尔?罗斯金的《政治科学》的一部分。下面只能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现今时代的一些现象,对照书中的一些理论对国家职能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有限政府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问题
现代行政机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打造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即能够用市场的途径解决的问题应交由市场去解决;另外一个重要的有限政府的含义我个人理解在于建立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的体制。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到位,既有财政的问题,也有因为相关配套职能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官员的考评体制问题。
粗浅思考,是为笔记。
[读书笔记]政治科学 0313
作者:丁丁虫 出自:丁丁虫穴居地(已搬家,此处停止更新) 浏览/评论:1,625/4 日期:2005年2月17日 1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