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政治学读书笔记,希望你会喜欢。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本书运用调查、实证、比较等方法,在对100多个城邦的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8卷,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讨论:一是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是关于现实政治的讨论。

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和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由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是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是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第四部分是第7和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

这四部分分别论述了:城邦起源、本质、目的、性质;公民的本质、公民教育;理想城邦的原则、框架及实现途径;现实城邦的类型。

[全书评述]《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论及城邦的起源,由于一个国是由若干家组成的,每一家都包括一个家庭,所以讨论政治就应该从家庭开始。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而政治团体的目的是实现善业,而这种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阔的社会团体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篇1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

政治学通识读书笔记一、什么是政治?1.政治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诺思悖论:国家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儒家:伦理政治观法家(韩非):“经济人”假设和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现实主义古希腊人:城邦是公民参与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新英格兰:乡镇精神(托克维尔)西方的现实主义政治观:马基雅维利,韦伯,施密特(政治的核心是“划分敌友”)当代观点:政治可以被理解为发生在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公共领域、涉及采取何种集体决策形式来对公共政策做出选择、并以官僚机构和军队警察作为强制力支撑的一系列活动二、政治学:智者如何思考?什么是可欲的政治秩序,什么是可得的政治秩序。

一种政治秩序的构建较少取决于智者的思考,较多取决于政治参与者的行动哲学传统(注重规范研究)、经验传统(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科学传统(科学方法)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当今最重要)、本国政治、国际政治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希罗多德《历史》对政体问题的讨论。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柏拉图理论的基础:1.对人性的基本判断,2.任何事情都需要专门的技艺(“现代极权主义思想的滥觞”—波普尔)。

亚里士多德首创了比较研究方法;区分政体类型:1.统治者数量的多寡,2.统治的目的是否服务于全城邦的利益。

西塞罗:混合政体阿奎纳:把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系统介绍给西方。

马基雅维利:分离政治与道德。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九十五条论纲》。

让·博丹:主权学说,充满内在冲突。

霍布斯:《利维坦》从学理上阐明国家的必要性。

洛克:早期自由主义代表,认为统治应基于被治理者的同意,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捍卫自由,三权分立。

卢梭:完善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学说,被视为系统阐明民主理论的重要源头。

《联邦党人文集》(分权思想的经典作品):自治政府、代议制、三权分立、自由学说、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一方面强调分权制衡,一方面强调政府效能经验研究范式:19世纪政治学的主要特征是整体上向经验研究的转向(发掘政治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

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

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

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

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③第 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篇一:《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

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

“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

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

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

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

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

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政治学基础》读书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政治学理论分析逻辑:“从利益的二重性即内在矛盾性进展到利益关系,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形成政治权力。

社会利益关系种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主张共同利益的法1定资格,形成政治权利。

”按照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两条逻辑主线对政治关系的衍生物即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

这其中,在政治行为方面,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行为,政治参与是政治权利行为;在政治体系方面,国家是政治权力的典型的组织和制度体现,政治社团则是政治权利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而政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执政党通常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在政治文化方面,特定社会的政治心理通常以社会大众为多数载体,因此,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及其对于政治权力的转化形态的精神反映;而在特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通常是政治权利的思想,因此,特、定社会中的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通常是政治权力的思想。

在社会政治发展方面,社会政治发展是由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政治发展体现为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政治发展过程是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决定和体现为社会其他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不可忽略政治现象之间彼此联系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四:政治关系是政治行为的社会前提;政治体系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政治文化由政治生活决定;政治发展则是全部政治活动内容的历史变化过程。

”从以上几段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本书对于政治科学的展开、延伸、论述的基本脉络。

这个脉络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1、该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

从利益到利益特性,延伸出关键政治要素方面。

这点,也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及理论依据。

2、该书坚持利益作为基础的观点。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摘抄与感悟**摘抄:“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

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感悟:这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要是想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职场中立足,得像狐狸一样狡猾聪明,能识别那些隐藏的“陷阱”,又得像狮子一样有威严,让那些心怀不轨的“豺狼”不敢轻易招惹咱。

比如说小王在公司里,既要能巧妙地应对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又得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就如同君主在治国时要平衡狐狸和狮子的特质一样。

我当时就想,哇,原来政治里的智慧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这么适用呢!**二、摘抄与感悟**摘抄:“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感悟:这真的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就好比小明,他一直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想追求那种奢华的物质享受。

可是他没发现自己原本就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一群真心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啊。

在政治里,一个国家如果总是盲目地去追求别的国家的发展模式,而忽略了自己本国的特色和优势,那也会走很多弯路。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得先认清自己已经拥有的,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摘抄与感悟**摘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感悟:这让我想起了一些人,他们总是想控制别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就像我们小区里那个老张,总觉得自己能管着大家,结果呢,大家都讨厌他,他自己也过得不开心,反而被大家孤立,就像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从政治角度看,一个统治者如果不明白权力是来自人民的,一味地独裁专制,那他虽然看似拥有无上权力,实际上却是被权力奴役的可怜虫,国家也会陷入混乱。

这就告诉我们,自由和平等是多么的重要啊。

政治课读书笔记

政治课读书笔记

政治课读书笔记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以下是一份政治课的读书笔记,供您参考。

书名:《政治学》作者:亚里士多德阅读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内容摘要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追求“至善”,即实现人类的优良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政体,并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探讨了公民的品德、政治家的品德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二、感悟与思考1. 政治的本质与目的:通过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我对政治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政治不应仅仅被视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而是应该追求人类的优良生活,实现社会的“至善”。

这一观念提醒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努力。

2. 良好的政体与法治:亚里士多德强调了良好政体对于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政体应该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同时,法治也是实现优良生活的重要保障,它能够限制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这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3. 公民的品德与政治家的品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品德对于良好政体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同样,政治家的品德也至关重要,一个品德高尚的政治家能够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决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观点启示我不仅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还要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政治与道德的密切关系。

政治家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范。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一、一般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

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

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

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

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

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

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

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

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

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

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

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

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

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在大一的政治课上,我们阅读了多本与政治学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政治学的理解。

以下是我从这些书籍中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1.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

在《政治学原理》一书中,作者强调了权力在政治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

2.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和决策过程的透明性。

通过阅读《民主的细节》,我了解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

3. 政治哲学探讨了政治行为的道德基础。

在《政治哲学导论》中,作者讨论了正义、自由和平等等概念,以及它们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

4. 政治制度的设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制度比较》一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分析了制度如何影响国家的治理效率和公民的生活质量。

5.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我学习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以及它们对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

6. 政治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

《政治经济学基础》一书分析了市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和政治稳定。

7.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行为和社会态度的重要因素。

在《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中,作者探讨了文化价值观、信仰和传统如何塑造政治偏好和行为模式。

8. 政治发展是研究政治体系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过程。

《政治发展与变迁》一书通过历史和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体系的变迁路径。

9. 政治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心理过程。

《政治心理学》一书讨论了认知偏差、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政治态度和行为。

10. 政治沟通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在《政治沟通与公共政策》中,我学习了媒体、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政治议程和政策结果。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国家和政府的运作,也关注个体与集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从而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在阅读政治学相关书籍时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够为对政治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特定领土、人民和政府的政治实体。

它通过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国家的存在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它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的中心。

其次,政府是执行国家意志的机构。

政府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主制、君主制、共和制等。

不同的政府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它们在权力分配、决策过程和公民参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再者,政治权力是政治学中另一个关键的概念。

权力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协商性的。

在政治体系中,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是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之一。

此外,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通过选举、公共讨论和抗议等方式参与政治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公民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政策的合法性,还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制度包括法律、规则和程序,它们规定了政治行为的框架和限制。

有效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政治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

在国际政治方面,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构成了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

国际组织、外交政策和国际法等都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

最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政治学研究通常采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政治现象,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1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20XX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耀灿。

本书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践。

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深刻,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及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观创造性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1.导向功能2.保证功能3.激励功能4.纽带功能5.协调功能6.凝聚功能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特点3.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科技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2.现代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3.现代民主与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3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政治读书笔记篇1临沧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了,在主题探究为主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最普遍、最一般的学习反应仍然是记听课笔记。

不同的课堂学习笔记的听记策略,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

现阶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它对于加强学法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笔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记什么、怎么记以及如何使用课堂学习笔记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致使笔记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应有的辅助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呢?一、学生在听记和使用政治学习笔记上存在的误区1.误区之一: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目前,学生学习用书很多,教辅资料齐全,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在课本、教辅中都有,因此,他们觉得,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

他们还认为,在课堂上记笔记会影响听课效率。

2.误区之二: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翻开一些同学的政治笔记本,可以说是本教学实录。

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知识体系、主题探究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等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

但却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3.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的同学笔记记完了就记完了,就是为记而记,记后不翻,或者只在考试时翻一下,有的甚至考试时也不翻,根本不能做到课后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笔记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忽视了学习笔记的本质——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纪录,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通用7篇)政治学读书笔记1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一)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权力的起源、分配和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政治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首先,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权力。

权力是指一种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

政治学家通常对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体系和决策制定过程。

权力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如经济资源、组织能力和群体支持等。

其次,政治学还关注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政体、政府机构和政党等。

政治制度则是指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组织和管理政治行为。

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对于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学中,人们也研究了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包括选举投票、政治组织参与和社会运动等。

政治行为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行动和表现。

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

此外,政治学还关注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日益增强。

政治学家研究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冲突等问题,以了解各国之间政治互动的规律和趋势。

全球政治的研究则着眼于全球治理和全球问题的处理,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贸易战争等。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门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参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而为现实世界的政治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政治学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篇一:政治类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

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

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

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篇1标题:政治学读书笔记:从理论到实践背景介绍:《政治学》是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CharlesAlexisdeTocqueville)于1835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政治、社会和民主的著作。

这本书对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对政治体制、权力、民主和人权等关键概念的深入探讨。

深入分析:德·托克维尔在《政治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权力的核心观点。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关键因素,而政治权力的分配则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和公民的权利。

在德·托克维尔看来,民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它们容易受到民粹主义和极端的威胁。

然而,他认为民主制度是最能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选择。

个人观点:我认为德·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他强调了政治权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民主制度的限制和风险。

在现代社会,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政治体制是否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制度。

对比与参照:与其他政治学家相比,德·托克维尔的观点更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与此相反,其他一些政治学家可能更注重理论分析和抽象概念。

创作风格:德·托克维尔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复杂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的写作风格使得《政治学》成为一本具有启发性和可读性的著作。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深入的学术探讨,还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德·托克维尔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我们理解政治权力、民主制度和公民权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2《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政治学著作,它不仅是对政治的深刻研究,也是对人类社会本质的深入探索。

红星照耀中国政治课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政治课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政治课读书笔记一、初遇红星读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我原本以为那些关于红军的故事只是干巴巴的历史叙述,嘿,没想到一翻开书,就像被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住了。

这书里的内容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登场。

比如说毛泽东,他在书中的形象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领导者。

他和农民一起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就像邻家大叔一样亲切。

这让我不禁想问,以前我对革命领导者的印象是不是太刻板了?二、深入苏区走进苏区,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世界。

这里的人们,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脸上都洋溢着一种特殊的光彩。

他们对待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

我看到书中描写战士们互相分享仅有的食物,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抱在一起取暖。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得是多么强大的信念,才能让他们如此团结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利益,人们还会争得面红耳赤,和苏区的人们比起来,真的是天壤之别。

三、红军战士红军战士在我眼里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

他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就像一群追逐光明的飞蛾。

书里描写他们长征的情节,那简直是不可思议。

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我就想啊,他们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是对革命的信仰吗?就像我们现在追星一样,他们追的是革命胜利的那颗“星”。

他们坚信这颗“星”能照耀中国,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有个战士在书中说:“只要能让乡亲们不再受苦,我这条命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敲了一下鼓。

四、红色教育苏区的教育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的教育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可有时候我们却不懂得珍惜。

他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革命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

就像一颗小树苗,在正确的引导下,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

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

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

《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在书中,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把教育视为奴隶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要求由国家创办并管理学校教育。

他还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学的讨论中。

他首次提出的教育须依靠并适应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的思想,开启了后代资产阶级遵循自然教育思想之先河。

他最早依据儿童发展顺序作了划分教育年龄阶段的尝试,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

他认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身心具有作人的某种特性。

因而只有遵循这种特性,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从7岁到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

他把课程分为有用和文雅两类的文雅教育思想支配欧美中等和高等教育达两千年之久。

亚里士多德及他的《政治学》,既影响了阿拉伯的文化教育,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他对幼儿教育的专门论述及在道德教育中注重躬行实践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作用。

须指出的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充满了阶级的偏见和反动思想,这些都要需要批判的。

这也正是说明了在该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取之处。

不过这大部分体现在他对政治体制方面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四种:寡头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僭主政体。

例如在谈到奴隶制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信仰平等的人。

纵使承认了奴隶与妇女的服从地位,但所有的公.民.在政治上究竟应该不应该平等,还仍然是个问题。

他说有些人认为这是可以愿望的,根据的理由是一切革命的关键都在於财产的规定。

他反对这种论证说“最大的罪行乃是由於过多而不是由於缺匮;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要躲避冻馁才变成为一个暴君的”。

在我看来,他的诸多观点也是矛盾的!比如:亚里士多德说,选举行政官的办法是寡头制的,而用抽签来任命行政官才是民主的。

在极端的民主制裏公民大会是高於法律之上的,并且独立地决定每一个问题。

雅典的法庭是由抽签选出来的大量公民所组成的,而不需任何法学家来帮忙;这些人当然易於被雄辩或者党派的感情所左右。

所以当他批评民主制的时候,我们必须理解他所指的是这种东西。

他强调要以统治政党的经济地位来区别寡头制与民主制:当富人完全不考虑到穷人而统治的时候便是寡头制,当权力操在贫困者的手裏而他们不顾及富人的利益时便是民主制。

君主制比贵族制更好,贵族制比共和制更好。

但是最好的一腐化就成为最坏的;因此僭主制就比寡头制更坏,寡头制就比民主制更坏。

亚里士多德就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一种有限度的为民主制进行辩护;因为绝大多数的实际政府都是坏的,所以在实际的政府中,民主制倒也许是最好的。

民主的政府比寡头制更不容易有革命,因为寡头们彼此之间可以起纠纷。

寡头们似乎都是些精力旺盛的家伙们。

他告诉我们说,在有些城邦里寡头们宣誓说:“我要做一个人民之敌,我要竭尽全力设法来对他们加以一切的伤害”。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的整体是建立在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上,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的问题,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认为人按照其本醒必须结合成共同性才能生存,国家也由此产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人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的。

哲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能把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世间万物抽象成具体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体制并非完美无暇的,它有一个致命的硬伤,他在国家的必备条件里说过,一个国家只有广阔的土地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但广阔的土地又是必要的条件,他眼中国土的最大限度是:能让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互相了解,能够在一起召开并便于管理会议。

这不仅让人有点失望,他所提出的政治理论尽限于雅典这么一个小城邦,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不具有一般性,根本不可能进行推广的。

具体后人有没有借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学说付出实施我也不知道的,即便是有我敢肯定也是失败的,因为这一些的理论看似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很是雷同。

但二者存在质的差别,那就是两种看似相同的政治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建立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奴隶制生产方式上,后者建立在高速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

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亚里士多德天才地指出人类与政治的内在相联性 ,并精确地预言了政治的基本主题——公正 ,精辟地指出了社会中法律、正义、智德的作用。

但是 ,他也只是指出了政治研究的方向 ,未能深入剖解古代西方政治生活。

时迁势易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复杂性的充分显示 ,人类的政治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现代政治学以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为借助 ,已能较为清晰地给我们展现人类政治生活画卷。

古人的政治探索为现代化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在《政治学》中我们也受益匪浅,从教育到政治。

不过对我而言,我们从中学习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探索精神。

怀有他一样的执着,我们也定当有所成。

中国需要理性务实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且需采取一种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的改革策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因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这一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讲得十分明确。

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的必由之路。

政治体制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人们有着不同的主张。

一种主张是,应借鉴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实践经验及体制架构,在中国实行普选制和多党制,军队国家化,新闻自由等。

另一种主张是,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政治体制改革只需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即可,无需吸收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

对于前一种主张,赞成的人不多。

据前述环球网的调查,仅有15.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推行西方式民主政治体制。

究其原因,一是人们担心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可能会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二是激烈的变革容易使现行社会秩序和运作陷入混乱,进而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对于后一种主张,人们主要担心的是其改革的力度和成效是否能充分到位,是否能满足中国向现代强国和公民社会转型的民主与正义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围绕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有意识形态化的趋势。

而这种趋势蔓延下去,势必会延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增加未来改革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使政治体制改革在可控、有序的前提下进行,我们主张,遵循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般规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务实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要求我们采取一种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的改革策略。

我们认为,在未来30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内,要使经济在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健康快速成长,中国应实行适当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较为分散的经济体制相搭配的发展模式。

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都曾经实行过这样的模式。

我们的考虑是:第一,实行较为集中的政治体制,是解决二元结构转型时期复杂经济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的保证。

第二,较为集中的政治体制是保证国家平衡发展和加强民族亲和力的制度条件。

第三,较为集中控制而又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四,政治体制的构建,要融于基本国情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文明之中。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在推进执政党自身改革、加强人大政协的地位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顺应社会期待,破解改革难题,我们可以设想,下一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在以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推进执政党自身改革。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适应建立一个适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

在此前提下,党要着力推进自身改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在这方面,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

要确保党的活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党的政策和主张通过合法途径上升为国家意志。

理顺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努力实现科学执政。

其次,要推进党管干部的科学化。

要从对干部个体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多地转向通过政策导向来保证干部队伍的质量。

第三,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的领导。

尊重新闻自身发展的规律,通过法律手段引导和保障新闻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第四,要发展党内民主。

重点是完善党内差额选举制度。

加强人大、政协的地位。

从实际运作看,全国人大如何更充分地行使权力,充分体现其宪法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有许多问题需要破题。

包括:精简代表名额、逐步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政府和检察院、法院代表逐步减少并退出人大、建立人大会议辩论制度、以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代表等。

人民政协制度是体现协商民主的先进制度。

遵循协商政治的一般规律,提升政协组织的地位,需要在以下方面大胆探索:逐步引入竞争选举机制,增强政协委员的民意代表性;调整政协的组织构成,容纳地区、民族的代表,发挥政协解决区域纷争、促进地区和谐稳定的作用;赋予政协一定的立法权,硬化政协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