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一、启动条件1、目的样出现坏包,若批次相同,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一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若批次不同则分别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出现坏包,必须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二、胀包1、记录批次。
2、及时用72%的酒精对样品的外表进行消毒,尽量不损坏封合待以后检查。
在超净台内以无菌操作剪开包装,再避开横竖封处剪开一个圆形或三角形。
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划线培养。
3.1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的划线培养36±1℃、48小时。
3.2分别吸取10毫升样品到两个无菌的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用营养琼脂分别做芽孢(36±1℃、72小时)和耐热芽孢(55±1℃、72小时)的划线培养。
3.3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快速检测培养基做嗜冷菌/低温菌的划线培养(4—6℃ 10天或21±0.5℃ 25小时)。
3.4 必须用高盐察氏或虎红琼脂培养基做霉菌和酵母菌的划线培养(25—28℃ 5--7天)4、对样品做感官检测。
5、用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
6、将样品倒掉,进行包装密封性检查,并进行记录。
7、记录菌落特征。
8、选区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进行坚定。
8.1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鉴定:8.1.1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或结晶紫染色、镜检、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8.1.2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方法见《微生物检测》8.1.3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3%氢氧化钾,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力搅拌。
7—10秒后,抬起针头,观察针头和玻片之间是否有丝状物,如果15—20 秒后二者之间无丝状物,停止搅拌。
判定:无丝状物阳性;有丝状物阴性。
8.2 过氧化氢酶试验(或过氧化氢酶试纸)(产气试验):试剂:10%过氧化氢溶液步骤: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10%过氧化氢,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内生细菌的鉴定方法

内生细菌的鉴定方法一、传统形态学鉴定。
咱先从最基础的形态看起哦。
内生细菌在显微镜下那可是各有各的模样。
有的是杆状的,就像小细棍一样,直挺挺的;还有的是球状的,圆滚滚的超级可爱。
通过革兰氏染色呢,又能把它们分成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
阳性菌染完色后是紫色的,阴性菌则是红色的。
这就像给细菌们穿上了不同颜色的小衣服,方便咱区分呢。
而且啊,观察细菌的芽孢、荚膜这些特殊结构也很重要。
芽孢就像是细菌的一个小保护壳,有芽孢的细菌在恶劣环境下更容易生存哦。
荚膜呢,就像是给细菌披了一层小披风,有荚膜的细菌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再说说生理生化特性这一块。
这就像是看细菌的生活习性一样。
比如看它们能不能发酵某种糖,像葡萄糖、乳糖之类的。
如果能发酵,就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或者气体,就像细菌在吃糖的时候还会打个小嗝或者排个小酸气呢。
还有看它们对氧气的需求,有些细菌是好氧的,就像我们人类一样需要大量氧气才能活得好;有些是厌氧的,氧气对它们来说就像毒药一样;还有些是兼性厌氧的,有没有氧气它们都能应付得来。
另外,像它们对不同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有些细菌喜欢热乎的环境,有些则偏爱凉飕飕的地方。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
现在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厉害啦。
咱可以提取内生细菌的DNA,这就像是拿到了细菌的基因密码本。
然后用特定的引物对一些保守基因进行扩增,比如说16S rRNA基因。
这个基因在细菌里就像一个身份证一样,很有代表性。
把扩增出来的基因片段拿去测序,再把得到的序列和数据库里已知细菌的序列进行比对。
就像给细菌找亲戚一样,如果和某个已知细菌的序列很相似,那就能大概确定这个内生细菌是什么种类啦。
这方法可比传统方法准确得多呢,就像给细菌做了一个超级精确的基因检测。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在临床检验中,对于细菌鉴定的流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标本采集是首要步骤,只有进行规范标本采集后,才能实施下一步的菌株分离,并借助相应的仪器对细菌类型进行鉴定。
然后才能实施药敏试验,通过试验明确细菌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临床再以此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达到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但若临床治疗忽略了细菌鉴定,仅凭医师的主观判断而使用抗菌药物,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临床疗效,甚至增加耐药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且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延长治疗时间,浪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由于细菌鉴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因此,大部分人对其并不陌生,但对于细菌鉴定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相信多数人并未进行过详细了解,文章就细菌鉴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科普。
1.细菌鉴定方法1.1形态学鉴别法形态学鉴别,顾名思义就是以细菌的形态特点作为依据对其种类进行鉴别。
细菌的形态特征以菌落形态、芽孢形态以及菌体形态为主。
其中芽孢形态的鉴别主要以分布位置、大小及形状为依据;菌落形态的鉴别则以其质地、形状、大小及颜色等特征为依据;菌体形态的鉴别以螺旋菌、杆菌、球菌及弧菌等特征为依据[1]。
形态鉴别法是现阶段进行细菌鉴别的基础手段,在细菌类型的初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生化鉴别法此方法对细菌种类的鉴别依据,主要是细菌的生化反应及其代谢途径。
针对生化反应的处理及检测,能够明确细菌的具体代谢途径及酶活性,随后再对细菌的种类进行准确鉴别。
而常见的细菌代谢途径则主要包含蛋白质分解、氧化还原、有机物转化以及糖代谢等方面。
临床应用中以葡萄糖酸盐试验、酪蛋白水解试验、尿素酶试验及氧化-酵试验等方法的准确度及应用率相对较高[2]。
1.3免疫学鉴别法免疫学方法对于细菌的鉴别依据主要与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细菌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之间会产生特异性反应,这一反应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细菌的细胞壁、表面抗原以及内毒素等组成。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确定细菌菌种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和步骤:
1. 收集样品:从目标环境或感染部位收集细菌样品,如血液、尿液、唾液、食物等,以便后续实验。
2. 培养:将细菌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来促进细菌的生长。
3. 纯化:将单个细菌菌落分离出来,并通过连续的传代培养使其得到纯化,以避免不同细菌种类的混杂。
4. 形态观察: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以及在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如形状、大小、结构等。
5. 染色:将细菌样品进行染色,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以便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征。
6. 生理生化试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如代谢产物的产生、酶活性、氧需求等,以确定细菌的代谢特征。
7. 耐受性检测:测试细菌对温度、pH值、氧气和抗生素等环境因素的耐受性,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8. 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序列分析等,通过对细菌的基因组或特定基因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的物种。
9. 鉴定结果: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和参考文献,将细菌归类到已知的菌属或菌种中,最终得出细菌的鉴定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准备鉴别试剂和设备,以及具备相关实验操作的技术和经验。
细菌鉴定的方法范文

细菌鉴定的方法范文细菌鉴定是一种通过对细菌进行分析和检测,确定其种类和性质的方法。
这项工作对于疾病的防治、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1.宏观形态观察: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等。
例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形状为短杆状。
2.静态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抗酸染色主要用于鉴定结核杆菌等抗酸菌。
3.内容染色法:包括草绿病毒染色、亚甲蓝抗体染色等。
草绿病毒染色主要用于发现弓形虫等内寄生单细胞病毒。
亚甲蓝抗体染色主要用于鉴定豌豆疫霉菌。
4.结构染色法:主要是通过染色剂染色来鉴定细菌细胞的结构,如纤毛、鞭毛、芽孢、囊壳等。
例如,芽孢染色可以用来鉴定芽孢细菌。
5.生理生化特性检测:通过研究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来鉴定细菌。
包括对菌落形态、产生酶类和代谢产物的检测。
例如,通过测定氧化/发酵代谢特点、生长适宜温度和环境pH值等特性,可以鉴定一些肠道细菌。
6.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泳等,通过检测细菌产生的特异抗原或细菌抗原抗体的存在与否,来鉴定细菌种类。
7.分子生物学方法: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细菌鉴定方法。
它利用PCR技术、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细菌种类。
例如,16SrRNA基因测序可以精确鉴定不同细菌的亲缘关系。
8.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生长特性、营养要求等的检测。
例如,黄曲霉菌需要45℃温度下才能生长,这一特征可以用来鉴定黄曲霉菌。
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细菌鉴定中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菌鉴定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细菌鉴定的准确与否对于相关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方法2.3.5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1、形态学观察采用插片法、埋片法, 对该拮抗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作镜检观察。
用革兰氏染色进行油镜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试验步骤:(1) 涂片:取活跃生长期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易过厚)、干燥和固定。
(2) 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1~2min,用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 脱色:在上述涂片上流加95%乙醇溶液(一般20~30s),当脱色至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 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残水晾干。
(6) 镜检:用油镜观察。
②芽孢染色(1) 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2) 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维持5min,加热时应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4)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无色。
(5) 镜检:晾干载玻片后油镜镜检。
③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1) 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置于含洗衣粉或洗涤剂的水中煮沸20min,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净,再置于95%乙醇中浸泡,使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 菌液制备: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边缘菌体,悬浮于1~2mL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不能剧烈震荡。
(3) 制片:取一滴菌悬液滴到载玻片一侧,倾斜玻片,使菌悬液流向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菌悬液,自然干燥。
(4) 染色: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再滴加B液染色约1 min,期间可用微火加热,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病原性和耐药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对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以及抗生素治疗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
一、细菌鉴定方法1.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菌。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形态特征非常典型的细菌。
2.染色法鉴定: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可以根据细菌的细胞壁特性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抗酸染色适用于检测酸忍受性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3.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这是一种常用的鉴定细菌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物质的代谢反应,例如对糖、气体等的发酵、氧要求等,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鉴定组。
4.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或RNA,利用PCR扩增、序列分析、16SrRNA测序等技术,从而精确确定细菌的鉴定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广泛应用于细菌鉴定中。
二、细菌检测方法1.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并根据菌落形态、色素、气体产生等进行初步鉴定。
培养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水源、空气中的细菌等。
然而,一些特殊的细菌可能无法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所以培养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限制。
2.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
这些方法利用细菌表面特异的抗原与特定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检测细菌,并通过检测结果的颜色或荧光信号来判断细菌是否存在。
免疫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检测特定细菌的存在或细菌相关的抗体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检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PCR和实时荧光PCR是常用的检测细菌DNA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定引物和探针分别扩增和检测目标细菌的DNA。
此外,基于DNA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可用于快速鉴定和检测细菌。
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细菌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于适当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和观察细菌的形态、生长特征、代谢产物等来鉴定和检测细菌。
2. PCR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细菌的DNA或RNA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识别和鉴定细菌。
3. 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检测等,通过检测细菌特定抗原或抗体来鉴定和检测细菌。
4.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检测样品中细菌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分析质谱图谱来鉴定和检测细菌。
5. 流式细胞术: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中细菌的细胞形态、大小、表面标记物等特征,通过分析细胞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来鉴定和检测细菌。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细菌的检测和鉴定,具体选择方法通常根据检测的目的和样品的性质来决定。
细菌鉴定方法

细菌鉴定方法作为科研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菌毒种,其收集、保藏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我国正处于整理、整合以及全方面逐步正规化阶段。
2003年7月23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启动。
作为该项8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工作同期启动,在此项工作中,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承担了兽医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工作。
本所在行业内发展了数家加盟单位,在整理、整合菌种资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
经分析调查,多是由于实验室人员结构以及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差别较大等原因,造成实验室间鉴定能力的参差不齐,致使鉴定项目完成情况不尽相同,细菌鉴定结果出现偏差。
细菌鉴定是指将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通过纯化培养使其达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纯培养程度,继而进行系统鉴定。
而菌种保藏机构在收集一些已经冻干的菌种时,应在开启后经过两代的适应性培养方可进行复核性的系统鉴定。
系统鉴定是通过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抗原性、病原性以及目前流行的核酸测定方法等检测,并用已知标准免疫血清确定分离细菌的属、种和型(群)。
目前菌种保藏机构通常使用的细菌鉴定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传统方法常规宏观菌落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菌落在其适合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大孝颜色是否均匀一致,菌落个体表面及边缘的生长状况;在液体培养基上的浑浊状况、沉淀状况、液面菌膜状况;半固体上穿刺接种后,观察细菌是否沿着接种线生长以及其生长状态是呈毛刷样生长还是均匀生长,上下生长是否一致。
在鉴别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是否跟预期结果相同。
细菌的个体形态学观察,即通过显微镜观察。
观察前细菌需要着色,要根据预先确定的观察项目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染色方法,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胞染色法等。
实验二 细菌的鉴定方法

❖ 目前应用较多的自动化鉴定系统主要有:
Vitek—AMS(Automated Microbic System ) 、Biolog、MicroScan、 Enterotube、MIDI、Sensititte、 Autoseeptor、Crystal等鉴定系统。
❖ 法国生物一梅里埃(Bio—Merieux)公司的Vitek—AMS系统 是应用最普遍的细菌自动化鉴定系统之一,可鉴定18 000多 种细菌。全自动鉴定是从接种、培养、读数到报告的全过程 自动完成,利用负压将菌液加入测试卡各孔,封口机封口, 置孵箱孵育,阅读器以665 nm波长每小时将测试卡拉出1次 对各孔底物进行光扫描,动态观察其变化,计算机将判读结 果与标准数据库比较得出鉴定结果。
4.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放射免疫测定(RIA,Radio immuno assay)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 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后通过放射自显影 定性和定量抗原或抗体。
5.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胶体金是继酶、荧 光素和放射同位素后免疫标记技术中令人 瞩目的新标记物。胶体金是氯金酸 (HAuC14)在还原剂如白磷、枸橼酸钠等的 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通过 静电作用与抗体或抗原形成一种稳定的胶 体状态,即为免疫金,免疫金与相应的抗 原抗体结合后,呈现特定的颜色反应。
2. 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EIA,Enzyme immuno assay) 是将酶标记的抗抗体与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抗原一 抗体一酶标记抗抗体复合物,加入酶底物产生有色产物。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Dot—EusA)应用较广泛。
3. 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FIA,Fuorescence immunoassay)是将一抗滴加于待检抗原上,再 加一抗的荧光抗体(二抗),呈现特异性的荧光抗原 抗体复合物以鉴定病原菌。此法比ELISA更直观, 可直接观察到菌体形态。
细菌鉴定的经典方法

细菌鉴定的经典方法
1. 剖析方法:根据细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染色性质、胞内结构等。
2. 培养方法:将细菌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其他生理特性。
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草瓶培养、琼脂平板培养等。
3. 染色方法: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尼氏染色等,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性质、胞内结构等。
4. 酶学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特定酶底物上的代谢反应,如氧化酶、脱氢酶等,来判断细菌的酶活性和代谢能力。
5.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与细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对细菌进行鉴定,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 生化方法:通过检测细菌的生物化学特性,如糖利用、氧耗量、产气等,来判断其代谢特征和生理特性。
7.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直接检测
细菌的基因组或特定基因片段,从而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这些经典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确定细菌的鉴定结果。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基因测序和质谱分析等,也为细菌鉴定提供了更准确和快速的手段。
细菌鉴定方法

一淀粉水解试验(一)实验原理细菌对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
胞外酶能分泌扩散到细胞外,将物质分解成小单位如糖、氨基酸、甘油与脂肪酸。
这些小单位的物质能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水解过程可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如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水解明胶可观察到明胶被液化;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改变培养基的pH,其中的中性红指示剂使培养基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
(二)实验方法将淀粉培养基溶化后,冷至45℃左右,以无菌操作制成平板。
取18-24h的纯培养物点于平板上,每皿可点种3-5个菌株,适温培养2-4d,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卢戈氏碘液,以铺满菌落周围为度,平板成蓝色。
如果菌落周围有无色透明圈出现,说明淀粉已经被水解,实验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透明圈的大小一般说明水解淀粉的能力。
(三)实验试剂的配制肉汤蛋白胨琼脂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7g,蒸馏水1000mL,pH7.2。
淀粉培养基制法:在肉汤蛋白胨琼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淀粉,校正pH 值至7.6,分装三角瓶,121℃20min灭菌备用。
卢戈氏(Lugol)碘液: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混匀,定容。
二糖发酵试验(一)实验原理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
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二)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
(三)实验方法1.将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内。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1、首先要获取被鉴菌种的纯培养菌落;
2、其次利用革兰染色或者抗酸染色确定其染色;
3、根据形态及其排列,按照科、属、类次序继续鉴定;
4、最后利用知识、经验等方法做出判断,得出结果,给出鉴定。
细菌鉴定方法:
1、生化鉴定:为细菌鉴定中最重要的一种鉴定手段,主要借助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不同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生化鉴定包括蛋白质分解产物实验、酶触实验、堂分解产物实验等等方法。
2、血清鉴定:一般用于含有较多血清型的细菌,常用玻片凝集试验,也可以用免疫荧光法、协同凝集实验、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灵敏的检测样本中致病菌的特异性抗原。
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待检测的细菌,或者采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细菌抗体的效价,特异性比较高,一般在生化鉴定基础之上给出确定诊断结果。
3、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般适用于人工培养基无法生长或者生长速度过于缓慢以及营养要求高不容易培养的细菌,检测方法含有核酸杂交、生物芯片以及基因测序等等;其中核酸杂交包括斑点杂交等等技术。
4、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5、质谱技术:利用新兴的电力生物质谱对细菌核酸、蛋白质、堕胎等物质进行质谱分析。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方法2.3.5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1、形态学观察采用插片法、埋片法, 对该拮抗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作镜检观察。
用革兰氏染色进行油镜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试验步骤:(1) 涂片:取活跃生长期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易过厚)、干燥和固定。
(2) 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1~2min,用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4) 脱色:在上述涂片上流加95%乙醇溶液(一般20~30s),当脱色至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5) 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残水晾干。
(6) 镜检:用油镜观察。
②芽孢染色(1) 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2) 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维持5min,加热时应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
(3) 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4)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无色。
(5) 镜检:晾干载玻片后油镜镜检。
③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1) 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置于含洗衣粉或洗涤剂的水中煮沸20min,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净,再置于95%乙醇中浸泡,使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 菌液制备: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边缘菌体,悬浮于1~2mL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不能剧烈震荡。
(3) 制片:取一滴菌悬液滴到载玻片一侧,倾斜玻片,使菌悬液流向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菌悬液,自然干燥。
(4) 染色:滴加硝酸银染色A液覆盖3~5min,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再滴加B液染色约1 min,期间可用微火加热,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鉴定细菌的方法

鉴定细菌的方法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定。
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大小、胞壁结构、胞内结构等。
通过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
形态学鉴定法简单易行,但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
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法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法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代谢特点来进行鉴定。
包括对细菌的营养需求、氧气需求、产酶能力、代谢产物等进行检测。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有氧耗量法、氧化酶试验、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等。
通过与已知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未知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组DNA序列或特定基因的序列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技术、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比对等。
通过比对未知细菌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与特定抗体的反应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有免疫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通过与已知抗体的反应性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抗原特性。
五、质谱鉴定法质谱鉴定法是通过分析细菌样品中的代谢产物或特定蛋白质的质谱图谱来进行鉴定。
质谱鉴定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可以对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六、综合鉴定法综合鉴定法是将多种鉴定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方面的鉴定结果来进行细菌的鉴定。
这样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先利用形态学鉴定法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等进行进一步确认。
细菌的鉴定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来进行细菌的鉴定,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鉴定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细菌的鉴定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细菌分离鉴定(完整版)

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目的要求: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标本采集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
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脓、痰、咽拭子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涂片、染色、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药敏试验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1.脓拭子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1) 标本:脓拭子(2)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3) 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方法脓汁→革兰染色→镜检↓↑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致病力试验(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鉴定 实验方法

芽孢菌菌种鉴定部分实验1、好氧性-半固体琼脂穿刺半固体琼脂0.5-0.6%,一般培养用培养基伯杰氏手册2、V-P实验(测定培养物终pH)(科大微生物)按培养液一半的量加入6%萘酚酒精液,摇匀,再按培养液1/3量加入40%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摇匀。
呈现红色者为V-P阳性,不呈现红色为阴性,后者放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4h再观察判定。
3、柠檬酸盐4、D-木糖、D-甘露醇5、葡萄糖产酸产气糖发酵培养基(科大微生物实验):牛肉膏0.5%蛋白胨1%氯化钠0.3%Na2HPO4.12H2O 0.2%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2%(体积分数)蒸馏水配制,pH7.4方法:葡萄糖发酵管按上述成分配好后,加入0.5%葡萄糖,分装于有一个倒置杜氏管的试管内,121℃灭菌15min。
其他糖分别配成10%溶液,无菌吸管吸取0,5mL加入10mL培养基内。
蔗糖不纯,加热时会自行分解,采用过滤除菌法。
乳糖发酵无牛肉膏。
紫色培养基变黄者,利用葡萄糖产酸;培养基变黄,杜氏管中又有气泡,产酸产气,气泡似小米粒,产酸微量产气6、酪素水解及酪氨酸水解酪素水解试验(酪蛋白水解)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
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
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每皿可点接3-5株菌。
适温培养1、3、5天,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
配制该培养基时,切勿将牛奶和琼脂混合灭菌,以防牛奶凝固。
酪氨酸水解将酪氨酸0.5g悬浮于10mL蒸馏水中,115℃,20分钟灭菌,然后于100mL 无菌的营养肉汤琼脂混合,倾倒平板,待凝固后,将测试菌接种于平皿上,培养7到14d,记录酪氨酸结晶是否被水解而变透明。
7、苯丙氨酸脱氨酶8、卵黄卵磷脂酶9、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实验10、0.001%溶菌酶抗性实验滤纸片抑菌圈实验11、吲哚反应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121,15min。
细菌质谱鉴定

细菌质谱鉴定细菌质谱鉴定是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利用质谱技术对细菌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细菌种类的快速识别和鉴定。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细菌质谱鉴定在微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细菌质谱鉴定的原理、方法、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细菌质谱鉴定的原理细菌质谱鉴定的原理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对细菌蛋白质组的分离、纯化和质谱分析,获得细菌特有的蛋白质谱图。
这些谱图包含了细菌的种类、亚种、株系等信息,可用于细菌的准确鉴定。
具体步骤包括:1.蛋白质提取:从细菌样本中提取蛋白质,通常采用破碎细胞、溶解蛋白质等方法。
2.蛋白质分离:利用色谱技术(如液相色谱、凝胶电泳等)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得到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3.蛋白质纯化:通过去除杂质、浓缩蛋白质等步骤,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浓度。
4.质谱分析:将纯化后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获得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5.数据库比对:将获得的蛋白质谱图与已知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和亚种。
二、细菌质谱鉴定的方法细菌质谱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 MS)。
1.MALDI-TOF MS:这种方法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将细菌蛋白质离子化,然后通过飞行时间质谱仪对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MALDI-TOF MS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细菌样本的快速鉴定。
2.ESI MS:电喷雾电离质谱是一种软电离技术,可将细菌蛋白质在温和的条件下离子化,然后进行质谱分析。
ESI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丰度的蛋白质,适用于复杂样本的分析。
三、细菌质谱鉴定的应用1.临床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细菌质谱鉴定可用于病原菌的快速识别和鉴定,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对病原菌的质谱鉴定,可以快速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亚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形态学特征
按照东秀珠和蔡妙英编《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999),中科院微生物所编著《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978)的方法进行鉴定。
芽孢杆菌属鉴定到种,参照了蔡妙英等译《芽孢杆菌属》(1980)的方法。
(1)革兰氏染色:挑选少许菌苔,涂布于干净玻片的蒸馏水中,风干固定,结晶紫染色(结晶紫2g,草酸铵0.8g,95%乙醇20 ml,加水至100 ml)1min,水洗后碘液(碘1g,碘化钾2g,水300 ml)作用1min,水洗,脱色,用番红O 液染3min,水洗,风干,光学显微镜观察。
(2)鞭毛染色:将16~24h菌龄的菌苔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轻蘸几下,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在空气中干燥。
干燥后滴甲液(丹宁酸5g,FeCl3 1.5g,15%福尔马林2ml,1%NaOH 1ml,蒸馏水100 ml)染6~10min,水洗,干燥后,用乙液(2%AgNO3溶液)加热复染30min,蒸馏水冲洗,干燥,镜检,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3)运动性:半固体琼脂穿刺法,将菌种接在可使鉴定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中,其中含0.3~0.6%的琼脂。
适温培养,运动性可用透射光目测,如生长菌只生长在穿刺线上,边缘十分清晰,则表明鉴定菌无运动性;如生长菌由穿刺线向四周呈云雾状扩散,其边缘呈云雾状,则表示鉴定菌有运动性。
(4)芽孢染色:孔雀绿染色法。
按革兰氏染色涂片后,用饱和的孔雀绿水溶液(约7.6%)染20 min,水冲洗后在用0.5%番红O复染20~30s,水洗,吸干,镜检。
芽孢呈绿色,菌体和芽孢囊呈微红色。
(5)抗酸染色:常规涂片,石碳酸复红(10%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10 ml,5%石碳酸水溶液100 ml)加热染色5 min,倾去染液用酸性乙醇脱色,吕氏美蓝(2%亚甲基蓝乙醇饱和液30 ml,0.01%KOH 100 ml。
)复染2min,水洗,吸干,镜检。
(6)荚膜染色:在载片一端滴一滴无菌水,取少许菌苔在水滴中制成悬液。
取一滴墨汁与菌悬液混合,并用另一载片之一端将此水滴在载片上刮成薄膜风干。
用纯甲醇固定1min,加0.5%番红O液数滴滴于涂片上,冲去残余甲醇,并染30s,然后倾去染液,立即吸干,镜检。
1.2.2 培养及生理特性
(1)菌落形态:用划线法将菌种接在平板培养基上,适温培养1~2d,出现单菌落开始观察,包括形状和大小,边缘,表面,隆起形状,透明度,菌落和培养基的颜色等。
(2)生长温度和耐热性:将菌种转接到几支试管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每处理2管,目测生长情况。
(3)芽孢菌厌氧性测定:将菌种用外径为1.5mm的接种环穿刺接种在厌氧培养基(酪素水解物20g,NaCl 5g,巯基醋酸钠2g,甲基次硫酸钠1g,琼脂15g,蒸馏水1000 ml),30℃培养,3d和7d分别观察,表面生长者为好氧菌,如沿穿刺线或下部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厌氧菌。
(4)碳源利用:将菌种接种在各种碳源斜面培养基(MgSO4•7H2O 0.2 g ,(NH4)H2PO4•H2O 0.5 g ,K2HPO40.5g,CaCl2•2H2O 0.1g,(NH4)2SO4 2.0 g ,蒸馏水1000 ml,碳源分别为蔗糖、乳糖、果糖、木糖、半乳糖、甘露醇等,终浓度为0.1%~0.2%)上,适温培养1d,以菌悬液接种,能生长者即培养基变浑浊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5)氮源利用:将菌种接种在各种氮源斜面培养基(MgSO4•7H2O 0.2 g ,(NH4)H2PO4 1 .36g ,Na2HPO4 2.13g,CaCl2 5.00 ml,FeSO4•7H2O 0.50 ml,葡萄糖10.0 g ,蒸馏水1000 ml),氮源分别为氨态氮如磷酸氢二铵或硝态氮如硝酸钾、乳糖、果糖、木糖、半乳糖等,终浓度为0.2%~0.5%)上,适温培养1d,以菌悬液接种,能生长者即培养基变浑浊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6)柠檬酸盐利用:将菌种接种在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NaCl 5g,MgSO4•7H2O 0.2 g ,(NH4)H2PO4 1 g ,K2HPO4•3H2O 1g,柠檬酸钠2g,0.04%酚红10ml,琼脂12g,蒸馏水1000 ml)上,适温培养3~7d,培养基变为桃红色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7)耐盐性和需盐性:将菌种分别接种在含3%,5%,7%,10% 含NaCl的肉汁胨液体培养基中,适温培养3d、7d,目测生长情况。
(8)丙酸盐利用:将菌种接种在丙酸盐斜面培养基上(丙酸钠2g,NaCl 5g,MgSO4•7H2O 0.2 g ,(NH4)HPO4 1 g ,K2HPO4•3H2O 1g,0.04%酚红10ml,琼脂12g,蒸馏水1000 ml)上,适温培养3~7d,培养基变为桃红色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1.2.3 生化特性测定
(1)氧化酶:将1%的四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滴于干净培养皿的滤纸上,滤纸湿润即可,用牙签取18~24h的菌苔涂抹于湿润滤纸上,在10s内涂抹的菌苔呈蓝色为阳性,60s以上呈蓝色者不计,按阴性处理。
(2)接触酶:将24h培养的斜面菌种,用牙签取菌苔涂抹于已滴有3%过氧化氢的玻片上,如有气泡产生则为阳性,无气泡产生为阴性。
(3)葡萄糖氧化发酵:将24h幼龄菌种穿刺接种于休和利夫森试管培养基(蛋白胨2g,NaCl 5g,葡萄糖10g,琼脂6g,溴百里酚蓝少许,蒸馏水1000ml),每株4支,其中2支上面覆盖凡士林石蜡油,适温培养1d、3d、7d、14d观察,只有开管变黄者为氧化型,开管和闭管均变黄者为发酵型。
(4)甲基红(MR):培养48h的菌种试管培养液(蛋白胨5g ,葡萄糖5g,NaCl 5g,水1000ml,pH 7.0~7.2)中加入一滴甲基红试剂,红色为甲基红阳性反应,黄色为阴性反应。
(5)V-P测定:将培养24h的菌种培养液(培养基成分同甲基红)与40%NaOH 等量相混,加入少许肌酸,10min如培养液出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反应,有时需要放置更长时间才能出现红色。
(6)淀粉水解:将菌种接在淀粉琼脂培养基(在肉汁胨中加入0.2%的可溶性淀粉)上,培养2~5d,形成明显菌落后,将碘液滴在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
菌落周围如有不变色的透明圈,表示淀粉水解阳性;仍蓝色为阴性。
(7)脲酶:将培养3d的斜面菌苔做成菌悬液,加入一滴酚红指示剂,调pH 至7,使液体呈红色,分成2份,其中1份加入0.1g尿素,几分钟后指示剂变红者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8)苯丙氨酸脱氨酶:将菌种接在苯丙氨酸斜面培养基(酵母膏3g,NaCl 5g,Na2HPO4 1g,琼脂12g,L-苯丙氨酸1g,蒸馏水1000ml)上,37℃培养8~24h 测定,将10%的FeCl3溶液滴在生长菌的斜面上,变绿为阳性反应,不变为阴性反应。
(9)明胶液化:将菌株接种在明胶液化培养基(蛋白胨5g,明胶150g,水1000ml,pH 7.0~7.2)上,25~28℃培养,于5、10、20、30d观察液化程度。
(10)牛奶分解:将新鲜菌种接于石蕊牛奶(2.5%石蕊水溶液,脱脂牛奶100 ml)中,25~28℃培养,于3、5、10、20、30d观察,还原-石蕊褪色变白;胨化-牛奶变清;产酸-石蕊变红;产碱-石蕊变蓝;酸凝和酶凝-牛奶结块、凝固。
(11)硝酸盐还原:将菌种接种于硝酸盐液体培养基中(肉汁胨培养基1000ml,KNO3 1g,pH 7.0~7.6)上,适温培养1d、3d、5d。
用滴加A液(对氨基苯磺酸0.5g,稀醋酸150ml)及B液(α−萘胺0.1g,蒸馏水20ml,稀醋酸150ml)溶液变为粉红色、橙色、棕色等为硝酸盐阳性,否则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