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一、CNS感染的识别

1、CNS急性感染最初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全身中毒症状,常见有:

(1)、脑膜炎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尼格征等脑膜刺激征。以及颅内压增高{二慢(呼吸减慢、心跳减慢)一高(血压升高)及视乳头水肿、喷射样呕吐、剧烈头痛}。

(2)、脑炎表现:意识障碍、抽搐发作、瘫痪、记忆力下降、智能障碍、不自主运动和神经定位体征等,可有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2、CNS亚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起病隐袭,进行性发展。表现脑实质受损征象。智能障碍和痴呆等。

二、根据CNS感染的可疑迹象、询问病史

(1)、脑膜炎

1、细菌性脑膜炎: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性脑膜炎。

重点询问:有无“感冒”、咽痛、咳嗽、胸痛、铁锈色痰、皮肤有无破损、发炎,有无婚外性生活史等,期中脑膜炎双球菌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儿童、青少年多发;结核性脑膜炎近年来易漏诊,多见于结核病史询问遗漏或感染隐袭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2、真菌性脑膜炎

包括:念珠菌性、隐球菌性等脑膜炎。询问有无口腔炎、阴道炎、

霉菌性肠炎史,养鸟、养鸽史等。

3、病毒性脑膜炎

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性、腺病毒性、肠道病毒性、麻疹性、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风疹性等脑膜炎。

询问: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皮疹、口角或皮肤疱疹、耳根疼痛、包块等。

4、其他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

包括:非洲钩虫病、查加斯病。

(二)脑炎

1、细菌性脑炎:

包括结核性、肺炎双球菌、梅毒性脑炎。通常形成脓肿,由于抗生素大量广泛使用本病目前已罕见。

2、病毒性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

包括腺病毒性、巨细胞性、肠道病毒性、麻疹性、流感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乙型脑炎、水痘病毒性、风疹病毒性、带状疱疹性等。询问内容:包括病前2-4周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病史。查体可见:精神神志恍惚疲惫、目光呆滞、反映迟钝、头昏、注意力不集中、隐隐头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精神亢奋,烦躁不安,打人毁物,抽搐等。其中乙型脑炎多发于夏季,儿童多发(未行乙型脑炎疫苗接种者);麻疹性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性脑炎好发于冬春季、亦为儿童多发。(三)、脑炎和脊髓炎

包括急性上行性脊髓炎、脑膜脑炎、脊髓脊膜炎、急性播散性脑炎(如:

人工免疫后脑炎)、其他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热带痉挛性截瘫、感染后脑炎和脑脊髓炎。

其中脑膜脑炎史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出现脑膜炎和脑炎的表现。急性播散性脑炎患者之前有人工疫苗接种史。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

三、体检内容

应进行性系统的内科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方面的检查。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腰穿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糖、氯化物)

3、头颅CT/头颅MRI

减少CNS感染诊断的策略

1、注意CNS感染的早期表现

2、初步区分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

3、病原体的临床排查依细菌性、霉菌性、病毒性虫媒性、人工接种等顺序询问病史。

4、认真的系统性内科神经系统检查

5、合理的辅助检查

6、掌握腰椎穿刺适应症、禁忌症适时腰穿。(附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术

一、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时神经内科应用非常普遍的辅助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应正确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1)、适应症

1、留取CNF做各种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等的诊断。

2、测量颅内压或行动力学实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3、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

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5、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

(2)、禁忌症

1、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病变。

2、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

3、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3)、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60~80mmHg以下。患者起坐后头疼加剧,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起床过早。故

应用细针穿刺放液量2~4毫升为宜,不超过10ml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出现上述情况是嘱患者多饮水和卧床休息,严重者可以每日滴注生理盐水1000~1500ml。

2、脑疝形成在颅内压过高时,放水过快过多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发生脑疝,有压力过高时应先使用脱水剂后再做腰穿。如脑脊液压力确实过高,应不放或少放脑脊液,并即刻给予脱水、利尿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二、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

1、形状正常CSF为无色透明。

2、细胞数正常CSF白细胞数为(0~5)×106/L,主要是单核细胞。(2)、生化检查

1、蛋白质正常CSF为0.15~0.45g/L。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

2、糖正常CSF糖2.5~4.4mmol/L,小于2.25mmol/L为异常。常见化脓性脑膜炎,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

3、氯化物正常CSF氯化物为120~130mmol/L。含量降低见于真菌性、结核性、细菌性。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正确采集临床标本病原体检测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 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 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 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 第二节经验用药 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 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 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 第六节预防性用药 第七节联合用药 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 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抗菌谱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前言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 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 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岀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 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2.确定致病原在明确感染部位后,不应急于投用抗菌药,而应致力于尽早确定致病原,特别对于中度及重度感染,这是处理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思路。 确定致病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规范地收集相应的临床标本作病原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根据阳性结果可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的抗菌药,以获满意疗效。涂片.染色检查常在即时获得有价值的病原诊断结果。此途径最可靠,但需花费时间,常在数天后才能获得病原诊断结果,然后再调整用药方案。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

2012-10-09 14:51来源:中国医药作者:杜丽华 字体大小 -|+ 抗感染药物是人类可用来对付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然而我国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由来已久,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日益严重,错误的用药观念,错误的用药行为,错误的用药习惯,使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严重的细菌耐药警示人们抗感染药物的正确使用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如何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又一次让民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审慎面对。随着抗感染药物在医疗、农业、养殖、畜牧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在不断增强,细菌耐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上升,耐药菌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使人类重新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于 2011 年 4 月 18日将《2011 年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下发全国。自觉抵制抗感染药物滥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1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1.1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之经验用药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是临床上最困难的用药决策。抗感染药物的经验治疗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病情不允许耽误,用哪一类哪一种抗感染药物,细菌对所选药物是否敏感,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途径,药物能否达到感染部位,是否要联合用药等一系列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需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首先判断:是单纯病毒感染或单纯真菌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如是单纯病毒感染或单纯真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细菌药物。考虑为细菌感染时立即采取经验治疗。如此之多的抗感染药物,究竟选哪种抗感染药物。 1.1.1选用何种药物根据临床特点尽快判断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确定选取何种抗感染药物。这时要了解患者先前使用过抗感染药物与否,本地区的耐药情况如何(近期当地耐药性监测结果)? 确定药物后对被选抗感染药物的抗菌谱 / 组织穿透性 /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 耐药性 / 安全性 / 经济性等有所了解,结合患者的生理状态(高龄、幼、孕、哺、未成年)和所能了解到的病理生理状态(肝肾功能、免疫缺陷等)、既往用药情况及过敏史等确定选药,进行紧急治疗,特别强调能留取标本的一定在用药前留取!当常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密切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有病原学检查结果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药物是否对病原体敏感,观察感染的局部症状是否好转,如局部功能障碍是否逐渐好转,分泌物是否减少,伤口是否逐渐愈合等。若经验治疗效果不佳,此时病原学结果就可以作为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感染药物的重要参照,转入目标治疗。虽然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经验性治疗治愈,但在不同的时间、地域,致病菌的构成、种类和药物敏感性有着很大差别,临床还需重视病原学的检查,然后根据用药效果,尽快判断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参照细菌学检查结果针对性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感染药物,进行目标治疗。在感染诊断明确,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衰期长的药物。 1.1.2采用何种给药途径这是药物确定后需做的第 2 个选择。对于严重感染采取静脉给药,轻症感染时采用口服给药。 1.1.3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给药剂量、间隔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和药物的 PK/PD 参数,对于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且半衰期短、时间依赖且具抗菌后效应的抗感染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对于β内酰胺类应 2-3 次 /d 给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 B 等属浓度依赖型药物,且前 2 类具有确切的抗菌后效应,可日剂量一次给药(重症感染例外),疗效不变或有所增加而耳、肾毒性明显减少。

(医疗药品管理)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 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 正确采集临床标本 病原体检测 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 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 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 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 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 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 第二节经验用药 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 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 第六节预防性用药 第七节联合用药 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 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抗菌谱 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 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 前言

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 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 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 一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出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2.确定致病原 在明确感染部位后,不应急于投用抗菌药,而应致力于尽早确定致病原,特别对于中度及重度感染,这是处理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思路。

精编【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正确的抗感染思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张永信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正确的抗感染思路1 第一章明确病原诊断 正确采集临床标本 病原体检测 正确分析病原体检测结果 根据临床特点判断致病菌性质 规范药敏实验引导合理用药 第二章主要抗菌药特点 第三章合理使用抗菌药 第一节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针对性用药 第二节经验用药 第三节将主要抗菌特性应用于临床 第四节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特点合理用药第五节临床主要感染的用药方案 第六节预防性用药 第七节联合用药 第八节特殊情况下用药 第九节抗菌药物中易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附表1:抗菌谱 附表2:常用抗菌药物剂量表 附表3:常用抗菌药物名称

前言 抗感染疗法的基本思路 抗感染疗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员的全身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正确的诊断 感染的正确诊断包括定位与定性,即何系统、何器官、何部位发生感染,由何种致病原引起及其对药物的敏感、耐药状况。 1.感染的定位 一般临床医师已具备感染定位的本领,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予以判断。除了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共同表现外,患者出现的系统感染征象能最敏感地提示感染的部位。例如,咳嗽、咳痰、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示呼吸系统感染;伴明显胸痛、胸膜刺激征示胸膜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示有下尿路感染,而伴明显腰痛、发热、畏寒常示上尿路感染;腹痛、腹泻、呕吐示消化道感染,腹泻次数不很多,便量大,稀、脐周阵发痛常示小肠炎症,而腹泻次数多、便量少、带粘液或浓血,甚有里急后重,常为结肠炎症;当患者有高热、畏寒、寒战、血象改变等严重感染的表现,而缺乏系统感染征象,或具有波及多系统病变表现时,应考虑血行感染的可能。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的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此时感染定位较困难,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及相应辅助诊断技术以明确感染部位,例如三大常规、X线、B超检查等。必须强调,认真的病史询问和全面、规范的体检仍是明确诊断最基本的手段。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会诊案例中的思路与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0250655.html,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会诊案例中的思路与策略 作者:李有富高原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30期 [摘要]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医院药学业务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简单地介绍笔者在日常临床会诊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在遇到此类案例如何逐渐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临床工作中药师的切入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临床药学;临床药师会诊;抗感染治疗;思路;策略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64-02 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深入到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历讨论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参与患者合理用药会诊,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1]。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 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2]。 抗感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医生最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3]。现以本院几例典型的抗感染会诊案例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在遇 到此类案例如何迅速地找到治疗矛盾,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融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1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 患者,男性,18岁,因“车祸外伤半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后第2天行“开颅探查+碎骨片取出+颅内清除清创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头孢替安预防术后感染。患者入院后第11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8.6℃,且持续发热成逐渐上升趋势,最高体温达40.0℃,不伴头昏、头痛、咳嗽、咳痰、流涕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创面(烫伤)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遂加强抗感染治疗,停用头孢替安,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奈替米星,并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发热原因。查血常规:WBC 15.4×10-9/L,N% 90.5%;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MRSA)、聚团多源菌R、鲍曼不动杆菌R。术后第15天组织全院会诊并邀请临床药师参与讨论患者发热原因及设计下一步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患者突发高热原因多为感染所致,也不排除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且该患者中枢细菌感染不能排除,建议行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查进一步明确发热源,同时根据实

抗感染治疗分析思路的探讨

抗感染治疗分析思路的探讨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都是依据致病菌来设计的,但是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都要根据临床经验给予治疗,在结果出来之后给予修正,但是对于危重病人,经验用药的正确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基于感染病人的各方面表现,对病人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思路做进一步探讨。 1 感染的诊断 1.1 确定感染的存在及感染部位:感染的存在性需要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诊断,但是作为专业的临床药师应该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学会对各个系统各组织的感染的表现进行识别和鉴别,如上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就是发热(≧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的表现;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粘稠痰,肺部出现湿罗音,有时伴发热;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或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的感染灶或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感染部位的确定需要影像学,病理学等学科的支持,比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内脏器官的感染,需要照腹部CT,外科手术感染,感染部位伴有脓液的分泌,局部出现红肿等病理表现。 1.2 评价感染的程度:感染的严重程度常用的判断信息为:①X线提示感染病灶的范围,病情的进展和蔓延;②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如有无休克,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呼吸衰竭等;③有无病发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胸膜炎等;④动脉血气的异常程度。 1.3 确定可能的致病菌 1.3.1 感染部位的临床表现及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可以通过感染部位的组织分泌物来大概判断细菌的主要类别,比如.恶臭痰或恶臭脓液提示有厌氧菌感染,脓液较清像组织分泌液一样提示为阴性菌感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会诊案例中的思路与策略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会诊案例中的思路与策略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医院药学业务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简单地介绍笔者在日常临床会诊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在遇到此类案例如何逐渐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临床工作中药师的切入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标签:临床药学;临床药师会诊;抗感染治疗;思路;策略 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深入到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历讨论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参与患者合理用药会诊,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1]。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2]。 抗感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医生最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3]。现以本院几例典型的抗感染会诊案例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在遇到此类案例如何迅速地找到治疗矛盾,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融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1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 患者,男性,18岁,因“车祸外伤半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后第2天行“开颅探查+碎骨片取出+颅内清除清创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头孢替安预防术后感染。患者入院后第11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8.6℃,且持续发热成逐渐上升趋势,最高体温达40.0℃,不伴头昏、头痛、咳嗽、咳痰、流涕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创面(烫伤)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遂加强抗感染治疗,停用头孢替安,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奈替米星,并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发热原因。查血常规:WBC 15.4×10-9/L,N% 90.5%;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MRSA)、聚团多源菌R、鲍曼不动杆菌R。术后第15天组织全院会诊并邀请临床药师参与讨论患者发热原因及设计下一步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患者突发高热原因多为感染所致,也不排除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且该患者中枢细菌感染不能排除,建议行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查进一步明确发热源,同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MRSA 可能为主要致病菌,建议使用针对MRSA的万古霉素,合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头孢他啶联合抗感染治疗,并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G试验和细菌内毒素,进一步明确治疗方向。临床医生采纳建议,当日患者体温降至38.2℃,从术后第16天患者体温逐渐趋于正常,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阴性。 2 抗菌药物的疗程与停药的设计 患者,男性,6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50余天,发热1天伴咳嗽、咳痰”入院,既往病史:曾行气管切开术(已封管)。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已经无明显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但痰培养反复提示: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MRSA。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及是否停用存有异议,遂请临床药师会诊。临床药师认为,此类患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思路 抗感染药物是人类可用来对付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然而我国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由来已久,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日益严重,错误的用药观念,错误的用药行为,错误的用药习惯,使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严重的细菌耐药警示人们抗感染药物的正确使用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如何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又一次让民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审慎面对。随着抗感染药物在医疗、农业、养殖、畜牧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在不断增强,细菌耐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上升,耐药菌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使人类重新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于2011年4月18日将《2011年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下发全国。自觉抵制抗感染药物滥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1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1.1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之经验用药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是临床上最困难的用药决策。抗感染药物的经验治疗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病情不允许耽误,用哪一类哪一种抗感染药物,细菌对所选药物是否敏感,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途径,药物能否达到感染部位,是否要联合用药等一系列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需在短时间做出决策。首先判断:是单纯病毒感染或单纯真菌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如是单纯病毒感染或单纯真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细菌药物。考虑为细菌感染时立即采取经验治疗。如此之多的抗感染药物,究竟选哪种抗感染药物。 1.1.1选用何种药物根据临床特点尽快判断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确定选取何种抗感染药物。这时要了解患者先前使用过抗感染药物与否,本地区的耐药情况如何(近期当地耐药性监测结果)?确定药物后对被选抗感染药物的抗菌谱/组织穿透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耐药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有所了解,结合患者的生理状态(高龄、幼、孕、哺、未成年)和所能了解到的病理生理状态(肝肾功能、免疫缺陷等)、既往用药情况及过敏史等确定选药,进行紧急治疗,特别强调能留取标本的一定在用药前留取!当常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密切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有病原学检查结果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药物是否对病原体敏感,观察感染的局部症状是否好转,如局部功能障碍是否逐渐好转,分泌物是否减少,伤口是否逐渐愈合等。若经验治疗效果不佳,此时病原学结果就可以作为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感染药物的重要参照,转入目标治疗。虽然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经验性治疗治愈,但在不同的时间、地域,致病菌的构成、种类和药物敏感性有着很大差别,临床还需重视病原学的检查,然后根据用药效果,尽快判断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参照细菌学检查结果针对性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感染药物,进行目标治疗。在感染诊断明确,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衰期长的药物。 1.1.2采用何种给药途径这是药物确定后需做的第2个选择。对于严重感染采取静脉给药,轻症感染时采用口服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