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赏析菩萨蛮【宋】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参考译文】依山傍水之处,有几家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茅屋,在草堂前的垂柳下,一个窄衫短帽的老人悠闲地漫步。

一夜春风吹开了仍如去年的红花。

从中午喝酒,一直到月上树梢才醒。

什么事物让我最动情呢?就是那婉转动听的黄鹂的鸣叫声。

【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68):字介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宋神宗时任宰相,立志改革旧政,推行新法,是杰出的政治家。

诗、文皆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作不多,风格高峻。

赏析: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

”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中语⽂古诗阅读及答案1. 阅读下⾯这⾸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青红,⼀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

(1)这⾸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进⾏简要分析。

(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是什么?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雅的神采。

冰天雪地寒⽓纵横的时节,争红⽃绿的各⾊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在,凌寒独放。

“惟有⽼梅标致别,岁寒时节⾃春风”,诗⼈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品质。

(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

“闲花野草” 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青红”,然⽽“⼀着冰霜”即“扫地空” ,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春风”形成鲜明对⽐,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雅风姿,进⽽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2. 阅读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春晚即事王安⽯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鸟,经过遗好⾳。

(1)本诗题为“半⼭春晚即事” ,请简要概括“半⼭春晚” 的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鸟,经过遗好⾳”的表现⼿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树⽊清阴,⽓氛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声)。

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活⽚断写出了半⼭园主⼈安静悠闲的⽣活,在此宁谧的氛围⾥,突然传来清脆悦⽿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 “好⾳”可以看出,诗⼈对半⼭⽣活的喜爱之情。

3. 阅读下⾯⼀⾸宋词,完成1—2 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此处指主⼈公的丈夫。

(1)、作者精⼼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作者精⼼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伤感的氛围。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钟山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前言】《钟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反映的是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字里行间也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注释】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

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⑵涧水:山涧流水⑶竹西:竹林西畔。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⑷茅檐:茅屋檐。

相对,对着山⑸幽:幽静,幽闲【翻译】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

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赏析】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

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①。

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②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③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闲:清幽安静。

单衫短帽:简便的衣帽,即便服。

②度:过。

“今日”二句,或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③梢梢:垂长的样子。

月偃(yan眼):即偃月,半边明月。

【译文】那边有几家茅屋,静静地依傍在水边。

我单衫短帽,悠悠地闲游垂杨间。

试问如今是什么年月?且看我独自走过石桥再向前。

新月弯弯似镰钩,从树梢斜照到地面。

我中午喝醉了酒呵,到夜里才睁开了睡眼。

什么东西最牵动我的感情呵?黄莺儿呼唤了两三声,飞得很远很远……【集评】宋·吴曾:“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

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略)。

其后豫章(黄庭坚)戏效其体云:“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即自知。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宋·胡仔:“鲁直书荆公集句《菩萨蛮》词碑本云(略)。

因阅《临川集》,乃云:‘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余谓不若‘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为胜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茅屋垂杨、石桥流水、新月啼莺,寥寥几笔,美景历历在目,勾勒出一副淡雅素净的山水画。

词人又把自己置身于画图之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真切、生动地反映了恬淡闲适的心情,使人读了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

作者强自压抑,故作旷达以求超脱,但仔细品味,我们仍感觉得到他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渔家傲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元宵节彩灯。

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

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

”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

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

“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

“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

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

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

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

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

”“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

语出于《后汉书。

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后借指驽马。

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

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

“蹇”谓蹇驴。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

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半山春晚即事》①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1]注释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2]译文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半山,在江苏江宁。

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

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

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诗词赏析即事王安石 5王安石翻译、赏析和诗意黄河南苑岸西斜,风有水晶光露有华。

柳树是人们住在凌涛房子里的原因,而荆桐过去常带回家。

嘉招想倒一杯中泛起,美丽唱又添锦上花。

就做武陵宴席客人,川源应不少红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白草黄沙分野色,古今愁恨。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浇薄复何论。

当你知道有桑葚和枯水的时候,你在进入沧月之前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期间。

上片写景,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三句写屋子,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下片写在这片山水中的生活情趣和体验。

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艺术上较为成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渔家傲》王安石词作鉴赏,欢迎阅读。

【原文】渔家傲⑴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⑵。

茅屋数间窗窈窕⑶。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⑷。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⑸。

【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⑵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

萦:萦绕。

《广韵》:萦,绕也。

⑶窈窕:幽深的样子。

⑷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⑸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白话译文】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

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

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

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创作背景】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

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

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

”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

此词即其中之一。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

次韵唐公三首王安石译文

次韵唐公三首王安石译文

次韵唐公三首王安石译文次韵唐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组诗歌,他以宛转婉约的笔触表达了对唐朝宰相王安石的敬仰之情。

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译文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次韵(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乌鸦啼叫,霜已覆满天空。

江边的枫树与渔民点燃的火焰,照亮了忧伤的夜晚。

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午夜时分,寺庙的钟声传到了停泊的客船上。

参考内容: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描绘江边秋夜的寂寥之美。

诗人以寒山寺的钟声为线索,描述了一幅江枫和渔火映衬下的月色景象。

通过描写这幅画面,诗人抒发了自己孤寂的心情,同时也对王安石的景仰之情。

2. 次韵(二)登士龙门望秋色,一天如水复一天。

云开雁断山遥起,层峦俱压岁寒烟。

译文:登上士龙门远望秋色,一天又一天如同流水。

云彩散开,孤雁在遥远的山上飞翔,重重叠叠的山峦压得岁寒的烟雾更浓。

参考内容:这首诗以山峦秋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壮丽山色的赞美之情。

通过士龙门的秋景,诗人感叹时间如流水般的迅速流逝,暗示了人生短暂而无常的特点。

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山峦和烟雾的层次感,表达了岁寒之下的壮丽景色。

3. 次韵(三)一尊酒,对凌云;几点尘,随御轮。

直寻渭水千行泪,不拟故人关白首。

译文:举起一杯酒,对着高高的云彩;飞扬的尘埃,随着御车旋转。

直到渭水的岸边,千行的泪水还在流淌,但我无意与故人产生隔阂。

参考内容:这首诗直接以宴会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宴会中的酒、云彩和尘埃的细节,表达了作者逃避现实与故人的心情。

他对往事的回忆与眼前景象的反差,既揭示出时光流转的无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是对次韵唐公三首的译文和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这组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意境深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王安石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舟夜即事王安石赏析

舟夜即事王安石赏析

王安石《舟夜即事》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
舟夜即事
宋王安石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二、译文:
火炬照亮远方的岸边,微弱的余光照亮客船。

水清澈明亮,鱼儿在其中觅食,沙滩暖和,白鹭忘却了睡眠。

心中感慨万千,思绪纷繁如海,迟迟归来,天将要破晓。

山泉仿佛有意,轻轻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如同在枕头上送来一阵阵轻柔的声音。

三、赏析:
《舟夜即事》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船上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以火炬和余光的形象描绘了岸边和船上的光景,火炬的明亮照亮了远方的岸边,微弱的余光照亮了船上的环境。

水清澈明亮,鱼儿在其中觅食,沙滩温暖,白鹭忘却了睡眠,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绪。

作者感慨万千,思绪纷繁如海,面对无尽的事物和思考,他迟迟归来,意味着他在思索和回顾自己的人生。

天将要破晓,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以山泉和枕头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依赖和渴望。

山泉仿佛有意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为作者送来了宁静和慰藉。

这种温柔的声音,如同在枕头上送来,使作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中传递了对宁静、温暖和安慰的向往。

春晚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5篇)

春晚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5篇)

春晚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晚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5篇)春晚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即事宋代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译文野径温暖铺着柔厚的碧草,山气晴净杂花更显得茂繁。

一川清水曲曲折折无声流淌,数户村居高高低低依山而筑。

午间静憩传来几声鸡鸣,访寻幽境又遇犬吠暮烟。

出游归来向人谈起此事,以为所经本是武陵桃源。

注释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

径:小路。

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

憩:休息。

鸡:一作“鸠”。

荒寻:犹言寻幽。

昏:黄昏。

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鸡犬相闻”之语。

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创作背景王安石晚年离开政坛以后,退居江宁,过着平淡的生活,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此时期所作的诗歌多为淡泊的短章,富有韵味。

这首诗也是他晚年之作。

赏析这首诗描写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春末或夏初时分,脚下的小路似乎也感到了节候的温暖,路上绿草如茵,满山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

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一种身临其景,历历在目的印象。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

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数字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

《复斋漫录》卷上说,‘静憩鸡鸣午”是吸取唐人诗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的意思而来,其实未必可信,但指出了二者都是描绘午时鸡鸣的情景却是对的。

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

“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doc》《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80591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七言绝句《江上》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江上》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江上》译文及赏析七言绝句《江上》译文及赏析《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全诗悠远淡雅,情趣横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江上》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译文】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赏析】诗描写诗人泛舟长江所见景物。

起句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天空呈现出晴朗的景象。

次句写黄昏时的云霞,暮云低垂,在空中缓慢地移动。

作者写景,静中有动,幽远淡雅,情趣横生,寥寥几笔便勾勒了一幅朦胧而略显暗淡的秋江暮云图。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两句从写云转写江边的青山。

青山是“缭绕”的,它曲折萦回,像是要挡住诗人前行的去路,然而正当诗人迷茫之时,却看到点点白帆缓缓驶来。

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心中的愉悦之感可以想见。

这两句写江行所见所感,描绘的画面中不仅有山水、白帆,还有人物。

那回环曲折之青山、时隐时现之帆影,都为画面增添了一种闲淡构悠远的意境,与前两句所描绘的秋江暮云图浑然一体。

这首诗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诗人在晦暗的环境中,不断追寻探索,最终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并找到了一种闲淡之美。

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钟山,追求心境的宁静,创作了大量雅丽工致的绝句,以表达自己闲散恬淡的心绪,这首小诗就是一个典型。

【拓展】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

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

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

《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翻译赏析

《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翻译赏析

《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翻译赏析《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翻译赏析《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前言】《北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转战对春光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

【注释】⑴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⑵输绿:输送绿色。

陂(bēi):池塘。

⑶堑:沟渠。

回塘:弯曲的池塘。

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翻译】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赏析】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

在春天到北山游玩,为这雨后落花飘飘点点的美景所陶醉而流连忘返,就写了这首诗。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

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

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

王安石擅长写绿,除“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这类脍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也状出颜色的流动,与此诗创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

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

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

古诗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前言】《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

”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注释】(1)闲:悠闲,闲适。

(2)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3)梢梢:树梢。

(4)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5)偃:息卧。

(6)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翻译】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

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

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鉴赏】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ORg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宋】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创作背景:王安石晚年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正是一种恬静的美,诗中描写景物反映出的,正是诗人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译文: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

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

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

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王安石相关诗词欣赏: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忆江南宋代王安石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前言】《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开头境界阔大,极苍苍茫茫之致,如高山坠石,出人意外,有气势,有魄力。

犹如大海门户的北固山横亘天边,岸边的沙滩上烟雾缭绕,多像吴越古战场──西兴镇,不禁教人浮想联翩。

【注释】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

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

③乘桴:乘小筏。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赏析】这是首描写金山寺夜景的律诗。

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颔联先写笛声,颇有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意韵;再写灯火,颇有张祜“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境界。

其实,这一联是暗写镇江之繁华,“千古江山”的“舞榭歌台”笼罩在朦胧夜幕中,除了“两三星火”,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画面虽然显得孤寂,却也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极富金山寺独特风貌。

颈联先写月色,一个“入”字,将山月写活了,似乎山月钻到了松林间,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倩影,银光点点,令人陶醉。

再写江水,“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是“白浪滔天”,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积雪崩落,很有“江间波涛兼天涌”那种意境。

这两句一静一动,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

“江山如此多娇”,诗人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慨呢?有人说有苏轼游赤壁时“遗世独立”的感受,怕是看走了眼。

这首诗是王安石前期作品,雄心勃勃的他哪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哪有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达观的那种心境呢?“恨未能”才是真的,这符合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羽化而登仙”只是一闪念而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前人评价说:“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高步瀛《唐宋诗举要》)[3]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田园、房屋。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2]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
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原文: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清阴:清凉的树阴。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
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