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原文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释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
穿:穿过。
3.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〇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四、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即事原文及赏析
即事原文及赏析即事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赏析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1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金朝元好问其一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
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其二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其三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
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其四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其五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
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
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2原文: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诗词赏析: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3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翻译一只只黄莺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阳春,一朵朵红花一条条绿柳实实在在迷人。
行为举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风韵,娇嫩多情。
真是体态完美卓绝非凡的佳人。
注释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
后以“真真”代指美女。
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从对这首诗即事王安石 赏析,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即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纵横一川水, 静憩鸡鸣午, 归来向人说, 即事王安石 阅读答案 : 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 》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 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 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 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 “花更繁”与“落 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 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3.运用了世外桃源 (桃花源) 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 (向 往)。
即事王安石 中心思想:山晴花更繁。
高下数家村。
荒寻犬吠昏。
疑是武陵源。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 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事王安石 注音: jìng nuǎn cǎo rú jī , shān qíng huā gèng fán 。
zòng héng yī chuān shuǐ , gāo xià shù jiā cūn 。
jìng qì jī míng wǔ , huāng xún quǎn fèi hūn 。
guī lái xiàng rén shuō , yí shì wǔ líng yuán 。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9)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名学生因与父母赌气,竟离家出走了,最后qīqiāo地失踪了。
专家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着pànnì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
2.(2009·江西)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通过别人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3. (2013·泰州)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按要求完成默写⑴,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戊辰即事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翻译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和:和议。
戎:北方民族,指金人。
缣(jiān):黄绢。
剩:全、都的意思。
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
创作背景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兵伐金大败,不得已向金乞和。
次年十一月,和约成,宋朝对金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完全接受,答应每年向金增纳白银三十万两,细绢三十万匹,这就是令宋人深感耻辱的嘉定和议。
翌年,也就是刘克庄写这首诗的戊辰年,条约正式实行。
赏析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
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青衫是读书人的象征,是与一般平民区别的特征之一,代表了士子们的体面。
诗一开始就抓住这件象征物,说如今我这个诗人连想穿一袭青衫都没办法了!极其愤疾的一句话,劈头而来,不啻在说如今斯文已经扫地。
言外之意,当然扫地的何止是斯文,刘克庄正以此代指整个朝廷国家的体面都丢尽了。
何以会连读书人想一件青衫都得不到?诗第二句立即指出,这是因为做青衫的丝绸都孝敬金虏去了。
这两句是倒装,因了和戎,诗人才没绸做衣服,诗把因果关系调转顺序,就突出了胸中的愤愤不平。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参考答案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试题二(1)简析首联“暖”和“晴”的表达效果。
(2)二三联描绘了一个什么画面?(1)“暖”和“晴”。
“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
这两个字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赏析此诗描绘山村春景。
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
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这两个词,不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气氛。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
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
诗题一名《即事》。
王安石《金陵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王安石《金陵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阅读王安石的《金陵即事①》,完成第6题。
(6分)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 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 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
③并:都。
6、(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2)本诗通篇写景,似乎不见人,却又处处见人。
结合诗句,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的人。
(4分)
答案:
6、(1)C
(2)示例:就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回到自己茅屋的角度来写的,由远及近,直到走进自家庭院之内。
首句写隔水望见茅屋柴门半开半闭,这是“人”看的结果;第二句写由小桥进入居处,穿过小桥,走近屋前,只见满地青苔,这里的“入桥”,“见青苔”也是人所为;第三句写水边柳树与梅花,柳则背人照影,梅则隔屋吹香,似是有意与观赏保持距离,从而赋予了它们以现实生活中有些羞怯的少女形象。
虽未写人,但都给人有人侧的感觉。
这些都反映了主人的高雅情趣。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诗词赏析即事王安石 5王安石翻译、赏析和诗意黄河南苑岸西斜,风有水晶光露有华。
柳树是人们住在凌涛房子里的原因,而荆桐过去常带回家。
嘉招想倒一杯中泛起,美丽唱又添锦上花。
就做武陵宴席客人,川源应不少红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白草黄沙分野色,古今愁恨。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浇薄复何论。
当你知道有桑葚和枯水的时候,你在进入沧月之前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古诗赏析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
②床敷:安置坐具。
③杖屦: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
”请结合尾联分析这一特点。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要向有德能的人学习,并从别人的缺点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才不遇的郁愤,又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
两句阐明了魏征治国施政的根本主张,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15.B (“动静结合”不正确,是静景。
)16.①诗人独步寻幽,闻鸟鸣悦耳,将其视作“送”来好音的知己,心境看似平和愉悦。
②然而一个“唯”字,却流露出举世无人相知的孤寂之感,可见其因变法失败而愤懑失意的情感并未真正释怀。
(意思对即可)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或“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徳义 (每空 1 分,共 6 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句展现的萧索景象,与游子的悲凉心境吻合。
B.“夕阳西下”照应首句中的“昏”字,点名了时间。
C.这首小令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远行图。
D.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热爱秋景的情怀。
5.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1)“连雨不知春去”中“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把前两句的景色描绘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分)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往]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8.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4分)答:9.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4分’答:答案:8.(4分)“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9.(4分)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
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答案2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试题】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⑵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王安石《钟山即事》《游钟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王安石《钟山即事》《游钟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游钟山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注:这两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1)在第一首诗的诗眼是“幽”,试做分析。
(2分)答:通过流水无声,花草摇曳,青山一鸟不鸣写出环境的幽静(1分);通过在茅檐下独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1分)。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6分)答:第一首诗以环境的幽静衬托心境的幽静,(1分)流露出诗人宁静、闲适、淡泊的心境。
(1分)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1分)第二首诗中山是诗人人格化的象征。
(1分)变法失败后,出处进退虽然不同,自己的理想情操没有改变。
这种独立不移的精神寄托在诗人对山的喜爱中。
(1分)“山花落尽”和“山水空流”也暗含了对保守派得势的不屑。
(1分)(3)请赏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的“绕”或“弄”字。
(2分)答:“绕”字写出了涧水在竹林间静静流淌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注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字赏析。
)附赏析:《钟山即事》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古诗词阅读理解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
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答案】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①寓情于景。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或景象,然后再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
作答此题时应着重抓能表现“春晚”的特点的词句。
像“花去”“路静”“幽寻”等关键词语。
晚春的风把花吹落了,处处绿荫。
山上的路护着浓荫,半山园的林屋一片鸟声,十分幽静。
有时设椅小坐休息,有时扶杖穿着草鞋探寻美丽的风景。
当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听听鸟儿唱着好听的歌(美妙的叫)。
写了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其中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法。
最后两句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遗下一片“好音”!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这两句极富韵味。
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曾隐居于此。
如今这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音鸟鸣,偶尔来安慰我岑寂。
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钟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钟山即事》阅读材料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钟山即事》阅读题题目一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二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4分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4分’《钟山即事》阅读题答案一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1.答:“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2.答: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
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钟山即事》赏析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使人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是的所见所感。
【名师讲题】王安石《舟夜即事》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舟夜即事王安石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在外漂泊,夜晚之际火炬余光相伴,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B. 颔联描写鱼在清澈的水中吃食、鹭在暖和的沙上不眠的景象,表明诗人乐观闲适的心境。
C. 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迟疑不决,也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
D. 整首诗写景紧扣“夜”字,通过“火炬”“鹭忘眠”“欲晓天”“枕上”写出诗人所见夜景。
16. 诗的尾联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15. B16. ①想象。
诗人想象晚上在床上听到的流水声是山泉送来陪伴自己的,表达了诗人的孤寂。
(或答:拟人。
山泉有情,送来流水声陪伴自己,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回答虚写也可给分)②以景结情,尾联描写了水缓缓流淌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无法入眠的孤寂。
(或答:以有声衬无声。
以流水声衬托夜晚的静谧,突出诗人的孤寂落寞。
回答反衬也可)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明诗人乐观闲适的心境”理解错误,颔联意思是:水清澈明亮,鱼儿在其中觅食,沙滩暖和,白鹭忘却了睡眠。
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生机。
应该是以乐景衬哀情,表明诗人的孤寂难眠。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尾联意思是:山泉仿佛有意,轻轻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如同在枕头上送来一阵阵轻柔的声音。
①以山泉和枕头为象征,运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依赖和渴望。
山泉仿佛有意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为作者送来了宁静和慰藉。
这种温柔的声音,如同在枕头上送来陪伴自己的,表达了诗人的孤寂。
②以景结情,尾联运用“潺湲”描写了山泉水缓缓流淌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以流水声衬托夜晚的静谧,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无法入眠的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
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
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
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
为“盛开的花”。
)
试题二
(1)简析首联“暖”和“晴”的表达效果。
(2)二三联描绘了一个什么画面?
(1)“暖”和“晴”。
“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
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
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
这两个字
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赏析
此诗描绘山村春景。
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
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
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这两个词,不
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
气氛。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
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
诗题一名《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