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即事即景感怀诗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

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

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

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

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从中也再次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描摹并再现了瞬间的动态情景,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起读者对前后情节的许多美丽想象。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

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如杜甫的七律《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 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鸟落泪。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诗人落泪。

该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诗人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上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我赞成花鸟落泪。

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伤感时世的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以及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题材类别主要手法情感术语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厌恶官场边塞军旅诗对比衬托建功立业从军报国穷兵黩武思乡念亲视死如归苦闷彷徨怀古咏史诗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孤独惆怅借古讽今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失意绝望借古抒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志不得伸壮士暮年说明
手法
(1)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等。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①虚实结合; 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③侧面描写的运用; 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借景抒 情,寓情以景。
[应用体验]
[例6]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近黄昏。
内容情感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 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 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③抒写政治上失意的寂寞和对世事(世态炎凉 )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 怅之情。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 罗地:西汉翟公做延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 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1.抓标志:即事。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②“张罗 地”,暗示世间的冷暖。
即事(景)抒怀诗
教材课文
• 《无题》(李商隐)、 • 《涉江采芙蓉》(佚名)、 • 《一剪梅》(李清照)
内涵

即事即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即景抒怀诗鉴赏

唐诗宋词之即景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即景、即事抒怀诗【学习重难点】: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预习案】:一、即景、即事抒怀诗的概念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

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二、即景、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探究案】:阅读以下诗歌,答复如下问题: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思考】〔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答: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2、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思考:这首诗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中间两句叙事言情,语言质朴、感情强烈诗歌首尾两句写景,暗淡凄凉、,郁结痛惜、悲愤之情。

“惊坐起〞使用细节,表达震惊之巨,如同身受。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二.当堂练习1.比拟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事感怀诗鉴赏

即事感怀诗鉴赏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石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上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作于1176年春,诗人当时在江西任职,一天 登台远望,不由想起筑台者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兴起 “心存魏阙”的旧事,与自己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之心有戚戚焉。
补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 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 写山水的佳作。 表现手法: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 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 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
四、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What——写的是什么事?
(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What——抒的是什么情?
How——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 怎样结合?
(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What——写的是什么事?
这类诗作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对于 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What——抒的是什么情?




1:怀亲 2:送友 3:思乡 4:赠人 5:人生感悟 6:闲情逸趣 ……
这些诗作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 情,所以我们要细加领会。
1:怀亲

二是描写美人,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 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即事即景抒怀诗名篇

即事即景抒怀诗名篇

即事即景抒怀诗名篇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通过即事即景的方式,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诗的前四句,通过孤山寺、贾亭等地理位置的描写,以及水面、云层等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湖早春的景色。

其中,“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等细节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

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即事即景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学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

分析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写了秋夜中的景色,如梧桐叶、砧杵声等,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在客乡的孤独和无助,如“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分析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情节,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和氛围,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象描写,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3读___的《金陵望汉江》回答: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答案诗中运用了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分析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的意象,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把握诗的整体意境和氛围,同时也要注意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篇文章分析了元曲《浪淘沙·北客行》和唐诗《塞下曲》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作者通过秋天夜晚的梧桐叶、明月、___、砧杵声、___和孤雁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客居异乡、孤单悲苦的思乡之愁。

而在《塞下曲》中,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和葡萄酒等意象营造了肃杀严整的意境,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即事即景抒怀诗

即事即景抒怀诗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实。(2分)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
●( 2 ) 这 首 诗 的 叙 述 与 对 比 手 法 特 色 鲜 明 , 试 作 赏 析 。 ( 6 分 )
5
(2017·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地黄:药草名。
2.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3.口食:口粮
4. 易:换取。糇(hóu):干粮。 5.荷:杠 6.插:通“锸”,铁锹。
7.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8.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9.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
●10.啖(dàn):给……吃。
6
(2017·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本诗前八句叙写 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 卖地黄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
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艺术手法 叙事特色
(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 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 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 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即事抒怀诗代表作品
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8、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事即景感怀诗鉴赏
【复习要点】
1、了解即事即景感怀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即事即景感怀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
一、概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二、思想内容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劝勉,游历山水的感悟等。

三、艺术特色
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四、考查重点
分析诗歌即时即景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鉴赏诗作刻画的形象,区辨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赏析炼字炼意所在。

【方法点拨】
1.从关键信息入手把握诗歌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信息包括命题给出的注释,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字词,承载情感的意象,题干中透露的信息等,它们往往成为把握诗意的切入点。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①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陂(bēi):池塘。

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fū):床铺。

结合诗意,简析诗歌借助哪些景或事,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答案】诗歌描摹了半山的春天,有花落后树枝叶茂送来的绿茵,有春鸟飞过留下的悦耳鸣声,

我或小憩,或踏青,表达了诗人闲居半山的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选材与思想感情间的关联。

诗歌标题给出的信息有时间和地点,春天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愉悦欢快,也可能是惜春伤感。

前两句描写了春花虽然凋落,但“红瘦”换来的是“绿肥”。

由此我可以在这样一个春末的季节,或休憩,或踏青,就连春鸟送来的也是悦耳的声音。

经诗人过滤的春景,留给他的感觉是愉悦的,闲适的。

2.揣摩引发作者所思所感的触发点对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即事即景感怀诗往往借助某个场景或某个细节来表情达意。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菩萨蛮①
【南宋】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

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注]①这首词写于南宋初年。

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作本词以志其事。

结合诗意,简析构成本诗情感基调的原因。

【答案】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伤感的情感基调蕴含了不安、离愁和悲凉。

诗人独立江边,遥望妻子乘舟渐渐远去,浓浓的愁绪是因为战乱带来的不安,年老的悲凉,再聚的无望等。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基调是伤感的。

但题面中给出的信息有诗作时代背景,正逢战乱的南宋;诗中还蕴含了两种伤感原因:一是“老来”,二是“无雁回”。

造成伤感的触发点很多,有间接的战乱背景,年老的悲凉,有直接的夫妻离别,有预见的再聚无望等。

3.鉴赏表达技巧对主旨、情感的表达作用。

即事即景感怀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长沙过贾谊①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②,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贾谊谪居长沙时在湘水凭吊屈原,作《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比,借屈原抒怀,在文学上有“曲贾”之称。

②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始终不能重用贾谊。

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颔联。

【答案】本诗融情于景物的描写中。

诗人在贾谊故居所见之景是秋草、寒林、日斜,这些衰微凄清之景引发诗人悲凉孤独之情,抒发英雄相惜之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情景交融。

此诗即事抒怀,引发作者诗情的事是在长沙去拜访贾谊故居。

理解诗意的关键,一在注释,二在诗中所绘之景。

贾谊特殊的身世,所见衰微的夕阳秋景,营造一种悲凉的意境,情感基调是凄凉、悲苦的。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