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论壮族文化对壮医卫生保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等 ,显 示 出民族 文化 的特 性 和地域 性 文化 的 特征 。 壮 族 先 民是 水 稻种 植 的最 早 发 明者 ;壮 乡 是 民歌
期 的生 产 、生 活 实践 和同 疾 病 作 斗 争 的 过 程 中形
成 和发 展起 来 的 ,是 壮 族 珍 贵 文 化 遗 产 的重 要 组
的海 洋 ;是 全 世 界 出 土铜 鼓 数量 和种 类 最 多 的地
悠 久 的 、勤 劳 勇敢 的 民族 ,是 一个 有 着极 其 灿 烂 文 化 的 民族 。伟 大 的生 理 学 家 巴甫 洛 夫 指 出 :有 了人类 ,就 有 医 疗 活动 。壮 医 学 是壮 族 人 民在 长
化 。如 稻 作 文 、歌 圩 文 化 、铜 鼓 文 化 、花 山 文 化 、干 栏 文 化 、壮 剧 文 化 、壮 锦 文 化 、麽 教 文 化
关 系 ,只有 继 承 和发 展 壮族 文 化 ,丰 富 和完 善 壮 医 卫 生保 健 内 容 ,才能 大 力 推 进 壮 医卫 生 保 健事 业 的 发展 。 【 关键 词 】 :壮族 文 化 与卫 生保 健 关 系 【 章编 号 】10 — 57 (0 8 7 00 — 3 文 0 7 8 1 20 )0 — 0 10
出 土铜 鼓 上 的典 型 舞 蹈动 作 、气 功 图谱 都 反 映 壮
乡人 民体 育 锻 炼 、养 生防 病 的观 念 ;壮 族 先 民根
据 壮 族地 区的地 理环 境及 气候 条件 ,为 预防 疾 病 ,
避 免 野 兽 伤 害 ,而 发 明 了干栏 建 筑 ;壮 乡 人 民丰 富 的饮 食 文 化 体 现 出药 食 同源 ,药 补 不 如 食 补 的 思 想 ;壮 乡人 民的 药市 、佩 药 、挂 药 习俗 为 防 病 养生创造 了条 件 。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黑衣壮医药知识传承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黑衣壮医药知识传承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黑衣壮医药知识传承调查第一节黑衣壮简介黑衣壮是壮族的一支,主要居住在广西边陲那坡县。

那坡壮族可分为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12 个族群,其中的布壮即为黑衣壮。

黑衣壮居住的地理环境多为大山环绕的石山区,多以牛耕农业为主。

由于受其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使得黑衣壮的文化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形态,故被认为是壮族中保留民族特色最完整的支系,素有壮族“活化石”之称。

无论是在语言、服饰、建筑还是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黑衣壮与其他壮族族群有着共同之处,但又有着其独特的地方。

第二节壮族医药发展概况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壮医壮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远古时期便萌发了壮医壮药,居住在广西地区的壮族先民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便积累了与疾病做斗争的一些有效方法和药物。

壮族地区也曾流传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到秦汉时期壮药种类已相当丰富,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40 余种。

当时的岭南越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瘴气经验。

唐代以后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壮医方剂学也初见雏形。

在唐宋时期的方书中收录了一部分岭南的解毒、治瘴气药方。

在医书分类中出现了“岭南方”,标志着包括壮族医药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

明清时期,是壮医壮药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壮医壮药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并办有一些慈善机构,志在救助孤寡老人及贫病无钱求诊者。

广西隆林、贵县、沂城、靖西等地均开办有规模较大的药市,带动了当地经济和壮医壮药的发展。

纵观古代壮医壮药的发展,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但通过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壮族医药秘方验方,从而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壮瑶药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壮瑶药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壮瑶药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壮瑶药方是指壮族和瑶族传统的药方和治疗方法。

这些药方和治疗方法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传统壮瑶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瑶药方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壮瑶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壮瑶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方,这些方法和药方在壮瑶族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背景下,壮瑶药方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科研机构和学者开始对壮瑶药方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解析其中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机制,以期进一步发展和利用这些传统药方。

壮瑶药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技术手段已经应用于壮瑶药方的研究中,如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壮瑶药方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手段。

壮瑶药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壮瑶药方已经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等。

同时,壮瑶药方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中草药的药物组合和配伍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壮瑶药方系统。

壮瑶药方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的提高,壮瑶药方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壮瑶药方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药物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提取、药物机制的研究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壮瑶药方的潜力,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叙述壮瑶药方面的工作和成就:1. 引言1.1 概述:对壮瑶药方的定义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其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明确本文的整体结构,概述每个章节的内容。

1.3 目的:阐明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壮族医学和壮族的巫术、巫师、巫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最初壮族医学起源于壮族巫术,最早的壮族巫医则产生于壮族巫师之中,并由巫医发展为民间医生。

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壮族医学才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族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壮族巫术巫师巫医作者:玉时阶,1950年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历史上,壮族医学和壮族巫术、巫师、巫医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最初的壮族医学就起源于壮族巫术,而最早的壮族巫医则产生于壮族巫师之中,并由巫医发展为民间医生。

直到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壮族医学才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造福于人类。

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注重壮族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但对壮族医学的产生及其与壮族巫医、巫师、巫术的联系研究不够。

事实上,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族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

一、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起源在远古时代,岭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瘴气弥漫,毒蛇猛兽横行,加上卫生条件极差,生活艰苦,人们时常发生疾病,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故史籍上记载说:“自岭以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疠,人尤夭折。

”于是,壮族先民在经受各种疾病的痛苦折磨之后,不得不开始思索人生病的原因,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科学文化极不发达,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很低,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仅对人自身的各种疾病、生理活动和身体构造难以理解;而且对日月星辰的运转,风雨雷电的变化,春夏秋冬的更换等自然现象也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由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在有意识地支配着,这种力量超越于人类社会之上,是一切自然现象的主宰者,从而产生“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有神论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原始宗教的自然祟拜、祖先祟拜和图腾祟拜。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第五节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 渊源于秦汉的士官土吏 , 开始于唐宋的羁麽制度,形成发展于元代 , 全盛于明代 , 没落于清代 , 消亡于民国时期。

土司制度从开始到消亡经历了 1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 , 而这一时期正是壮族医药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 所以 , 我们认为土司制度对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

一、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晌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央王朝册封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有势力的首领为职官 , 划分其疆界 , 使之"世领其土 , 世有其民", 维持他们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 使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 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 , 从而促进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壮族地区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双向交流 , 亦对壮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光大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一书 , 把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独特性、共华性、包容性和二重性四个方面。

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 : ①不少土司头人汉文化水平较高 , 吸收了很多汉文化知识。

②壮族地区的某些士官和土民原本系汉人或其他少数民族 , 后被强大的壮文化所融化。

③土司制度本是封建王朝压迫人民的工具 , 却民情易服 , 故能较长期存在。

结合史实 , 可以肯定土司制度时期的壮汉文化交流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 ,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在壮汉文化双向交流中 , 壮族医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如前所述 , 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 促进了壮族地区政治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 同时 , 土司制度对壮医药也有促进作用 , 具体表现如下 :1. 土司制度下的医药机构在土司制度下 , 官方设有医药机构 , 官方和民间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医药人员 , 地方志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

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本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至今仍然是壮族人民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下面本文对壮医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壮医广西医药【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63-02一、壮医的历史沿革1.壮医的历史考究壮族医学源远流长。

洪荒时代,壮族先民能取火进而烧制陶器,开始熟食,有利卫生,后由采集植物进而识别百药。

考古遗址中的发现的一些尖状器、陶片、骨针则为壮医使用针贬卿、角疗、骨刮的起源。

例如从广西“柳江人”遗址(柳州)、“贝丘”遗址(南宁)、“甄皮岩人类”遗址(桂林)中所发现的褪石器、小状器、兽骨、角针以及陶片等物品看,即是壮医后来常用的“贬针”、“陶针”、“角疗”、“骨刮弓”医疗工具的原型。

近年,考古学者从武鸣县战国墓中挖掘出土的两枚铜针,说明壮医很早就探索和创造了“针术”和“角疗”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南方者,天地所长养……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这里的“南方”应当包括壮族地区在内,这是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

2.壮医的历史成就(1)成熟的毒论学说。

壮医毒论学说是蕴藏于壮医学中较为完整而具有典型壮医特色的学说。

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就记载了广西壮族土著居民用吉利草治疗蛊毒的病例。

(2)壮医的发病机制理论。

壮医理论认为,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畅通,调节有度,则“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协调平衡,同步运行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生生不息。

“三道”、“两路”壅阻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

(3)系统的医药学。

我国历史上一些医学著作,如《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千金方》等方药书籍都收载了不少广西壮族用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了广西壮族地区出产和使用的药物近300种,保留了许多医家对岭南地区壮族医药知识的言论,对研究壮族医药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悠久的历史 古朴的理论 丰富的诊疗技法 和 药方
独特的民族形式 浓厚的地方特色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萌芽于先秦时期:青铜浅刺针(2枚,武鸣西周末年古墓出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现代发展
先秦时期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三气同步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根据壮语“人不得逆天地”或“人必须顺天地”之意而来。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认为: 就人与天地的关系而言,人与天地需同步,人不得逆悖天与地,此即三气同步; 就人体内部而言,其上中下三部,需保持协调平衡,人体才健康无病。
壮医学认为: 1、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 2、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3、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4、人体是个小天地,形体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 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5、人体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 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生理病理观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脏腑气血骨肉 • 谷道水道气道 • 龙路火路
壮医认为:
内脏气血骨,构成人体主要物质基础。
▲ 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成为脏腑;
▲ 骨(壮语称“夺”)和肉(壮语称“诺”)构成人体 的框架和形态,并保护人体脏器在一般情况下不受伤害。 人体内的谷道水道气道以及龙路火路,都往返运行于骨 肉之中。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班、壮医史… 医药文献: 《中国壮医内科学》 《壮医针挑疗法》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

病因病机论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毒虚论 —— 毒虚致百病
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构成伤害及伤害治病的程度为依据的。 有的毒性猛烈,有的缓慢起毒性作用; 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 有的伤皮肉,有的则伤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
举凡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
初具理论雏形,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族医学内容 壮药方剂学 —— 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配药、骨刮、
角疗、灸法、挑针、金针 岭南方 —— 解毒、治疗瘴气的药方
壮医药学的发展
建国后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医疗和科研方面:医院7所、研究所4所、制药企业4所 教育方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靖西壮医药学校、广西中医学院
• 由此,察舌即可测知正之亏盈、毒之轻重,这是壮医望舌诊病的依据。
挑刮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以右手中指指背用力划刮病者背部或胸部肌肤,凡起蛇状紫黑色粗线 者诊为“标蛇痧”;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收集到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名 称具浓厚的岭南民族特色。
• 就内科病来说,概括起来主要为痧、瘴、蛊、毒、风、湿六大类。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岭南致病原因是一种“恶气”,称毒气。 乃由岭南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凛此“恶气”,“日受气毒,元气 不固,发为瘴疾”。 因此临床上以毒命名的病名最多。 如痧毒、瘴毒、蛊毒、风毒、湿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
水道与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后, 谷道排出粪便,水道主要排出汗、尿。水道的调节枢 纽为肾与膀胱。 ▲ 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 口鼻,其交换枢纽脏腑为肺。

最新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

最新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五〕第六节关于壮医药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和藏医、蒙医、维医、傣医、朝鲜医等少数民族医学一样, 壮医是客观存在的。

但有些人以壮医无系统的文献史料为由 , 否认壮医的存在 , 这是必须澄清的问题。

诚然 , 壮医没有中医的?黄帝内经?、藏医的?四部医典?那样的经典著作 , 但是历代古籍不乏关于壮医药的记载 , 而且文献不应单纯理解为文字记载, 正如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野外工作方面所强调的:"有关人种特点的记叙、说明、典型的话语、民俗工程以及巫术仪式的惯用语句 , 都应当作为描述土著居民精神状态的文献内容 , 作为文献整体而记载下来。

"据此 , 壮医药的民间口耳相传 , 亦应属文献范围 , 通过代代相传 , 壮医药得以传播。

曾见有一位善治乳痛的民间壮医 , 患者求治时先问清是左乳还是右乳 , 嘱送药上门时不能与医者说话 , 采好鲜草药后, 径往病家, 病在左乳者, 鲜药放在右边门石缝齐胸高处, 病在右乳者, 鲜药那么放在左边门石缝齐胸高处, 放药时屏气默想, 嘱任何人不能与医者说话, 医者不能索要病家的任何钱物, 放好药后即离去。

这张秘方带有神秘的色彩 , 或许这就是壮医的特色。

该壮医于 1985 年去世前将秘方传给儿子 , 儿子又传给孙子 , 至今仍在使用。

又如广西民族学院一位壮族教师祖传下一条治疗糖尿病伴发皮肤感染溃烂的验方, 由朝天椒、假烟叶、红薯叶各适量组成, 捣烂外敷, 确有奇效。

如病情严重, 上药参加由未开眼的仔鼠、童便、石灰混合浸泡的药液同捣 , 外敷 , 那么去腐生肌的作用更强。

诸如此类的验方在群众中流传得很广泛 , 如现已闻名中外的药线点灸疗法 , 就是根据壮族群众的流传而开掘整理成功的典型。

这就提示我们 , 民间调查是开掘、整理壮医的重要形式。

壮医药虽然元系统的文字记载 , 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 这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壮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壮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壮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传承,下面将从壮族的起源、历史演变、社会制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壮族起源于华夏时代,据考古学家研究,大约在4000年前,壮族先民在广西地区开始繁衍生息。

随着历史的演变,壮族逐渐形成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在中国历史上,壮族有自己的独立政权,南越国。

南越国成立于公元前203年,延续了约200年的时间。

南越国的建立对壮族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壮族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宝贵遗产。

南越文化的特点是富有南方特色,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

在社会制度方面,壮族历史上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家族和部落为基础的,部落内部有首领领导,部落之间通过联盟或战争来维持关系。

在家庭结构中,通常是以父系家族为基础,家族集体生产和生活。

壮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壮语属于壮侗语系,有着丰富的方言。

壮族的文字系统有苗字、甲骨文和古壮字,其中,壮字是壮族人民长期创造和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至今仍在使用。

在宗教信仰方面,壮族主要信奉宗教以及民间信仰。

宗教方面,壮族信奉的主要是道教和佛教,对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非常重要。

此外,壮族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包括土地神、山神、河神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壮族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歌舞、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壮族的歌舞以山歌和锣鼓舞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音乐器乐以瑶琴、马头琴、唢呐等为主,传统的器乐曲目有《步望歌》、《广西壮族合奏音乐》等。

壮族绘画多以彩绘作品为主,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体现了壮族对自然的热爱。

总之,壮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

壮族的起源以及南越国的建立对壮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壮族的社会制度、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等方面都有其特色。

壮族人民世代相传,保持着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医之本”,是中国最早的 医学典籍之一。它汇集了古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 预防和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艾灸疗法简介
三、临床应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 以下列举几个实际案例:
1、内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 疗效。
2、妇科:药线点灸疗法对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
3、儿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疾病有显著改善作用。
一、历史与特点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起源于壮族民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壮族地区的 草药、昆虫和矿物等制成的药线,通过独特的点灸方法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 防治疾病的目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 被誉为“壮族神针”。
二、作用原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经络学说和药物作用两个方面。根据 经络学说,人体穴位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线的刺激,可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线中的药物成分在点燃后可 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等,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感谢观看
五、注意事项
虽然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并非万能。患者在使用时应 注意以下事项:
1、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 适用于所有疾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意见,避免病情的延误或私自 用药。
2、注意操作安全:在进行药线点灸疗法时,要注意防火、防烫伤等安全事 项。操作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药烟的刺激。

医学的诗意表达广西壮族医药山歌探源

医学的诗意表达广西壮族医药山歌探源

医学的诗意表达:广西壮族医药山歌探源①李萍②:内容提要]壮族医药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过长期实践,壮族医药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复方、验方、秘方,更形成不少颇具特色的诊疗方法。

壮族医药需要用一定的载体来承载和传承,壮族医药山歌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山歌散见于历代汉文史籍、广西各地的地方史志和民间医师的手抄本中。

这些歌谣被后人传唱,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壮族医药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关键词]广西壮族医药山歌种类壮族医药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过长期的实践,壮族医药不仅形成不少颇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更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复方、验方、秘方,是壮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需要用一定的载体来承载和传承。

壮族人民虽有自己的语言,但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所以很多民族文化只能通过民俗活动、神话传说、礼仪、节庆、巫术、歌谣、饮食等来传承,壮族医药便是如此。

“壮乡山歌天天唱,壮家娃仔唱儿歌。

青年男女唱情歌,唯有医生唱药歌。

样样山歌都好唱,最难就是医药歌。

要懂医药要懂歌,用医用药编山歌。

”为传承壮医药文化,能歌善唱的壮医药学家如靖西市壮医药学校校长赵妙元、柳州老壮医卢金山、已故老壮医潘振香等在行医过程中巧妙地将治疗疾病的验方草药、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日常生活的保健等医学知识编撰成歌诀,用来传授给初学者,以歌代言的壮民更是把这些山歌传承了下来,使它们代代相传。

笔者综合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发现,壮族医药山歌包含壮族医药的理论、方药、配伍、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①本文系桂学研究院“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资料整理与壮医药发展协同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②李萍,女,壮族,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纪念药王的山歌中医药王一般是指神农氏、伏羲、扁鹊或孙思邈,因为他们首创医药或著有医学经典。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的回顾、现状与思路

广西壮族医药发展的回顾、现状与思路

成果 ,阐明 当今广西 医药 产业 中的畅销 品牌 及列 入 国家 中药保 护 的品种 ,主要来 源 于壮 、瑶 等 民族 民问单 方 、 验方加以现代研制而成 。提示进 一步推动和加快 广西 民族 医药学 及 医药产业 的发展 ,为人 类卫生 保健 服务 ,使
之成为振兴广西经济新 的增 长点和支柱产业 。 关键词 壮族 医药 回顾 现状 思路
早在 上世 纪 5 0年 代 毛 泽 东 主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出 “ 中国 医药学 是一 个伟
大的 宝库 ,应 当努力 发 掘 ,加 以
手段 ,对壮 、 瑶等少数 民族医药
进行 发 掘 整 理 、研 究 和 提 高 ” 。
18 9 6年 区 卫 生 厅 根 据 国 务 院 关
广 西是 全 国少 数 民族 人 口最
维普资讯
广 西 壮 族 医药 发 展 的 回顾 、现 状 与 思 路
戴 斌 丘 翠嫦
南宁 500 ) 30 1 ( 广西 民族 医药研究 所 ,广西 摘 要
概述广西壮 医药 的历史及现状 。回顾 近 五十年来 ,发掘 整理及 开发利 用研 究壮 医药所取 得 的重大
多彩
1 发 展 民族 医 药 是 我 国 的既 定 国策 ,是 实 现 广 西 “ 教 兴 桂 ” 科
的战 略措 施之 一
展 。特 别 是 18 95年 5月 经 国家
科 委批 准 创建 了广 西 民族 医药 研
究 所 ,规定 其 主要 研究 方 向和 任
务是 : “ 用 传 统 和 现 代 的 方法 运
要 作用 ,要认 真挖 掘 、整 理 、总 结 、提 高 ,大 力 促 进 。 ”这 一 系
尚 ,这给 壮族 传统 医药 的发展 带

试论壮医药的战略地位

试论壮医药的战略地位
医药在传 统 医药学 、 民族 文化 、 民族 团结 、 村 医疗 甘家 白药 。宋代 周 去非 《 农 岭外 代 答 》 记载 了壮族 民
卫生、 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应有 的 间烧炼水银 的方法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 目》 收载 重视 , 这必将会影响到壮医药 的发展 。因此从其发 了不少岭南地区的壮药 ,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展的历程 、 对人类 的贡献 、 未来 的发展趋势来看 , 要 壮 医药 的发展水平和壮药的开发利用情况。其 中
壮族是我国少数 民族之一。壮族 人民在艰苦 民族特色。现有 的文献 资料 、 广西考古资料、 实地
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所创造 的壮族 医药 既是 民族 医 调查资料都证实壮 医药在历史 上是客观存在 的。 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又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 从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古墓出土的壮 医医疗工 组成部分。自 2 0世纪 8 年代以来 , 0 壮医药开始引 具和特产药物来看 , 壮族先民早在 20 50年前就已
所; 三是成立了广西壮医 自 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外洗 、 治 熏蒸 、 敷贴、 佩药 、 药刮、 角疗 、 灸法 、 挑针 、 陶
研 究基 地—— 广西 民族 学 院壮 学研 究 中 心 ; 四是 中 针及 金针 等具 有 十 多 种 内涵 的 多 层 次壮 医药 治疗
央民族大学正研究试办壮 医药民族班 ; 五是许多壮 方法 , 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与浓厚的地方特色汇 并 医药研究专著出版 ; 六是广西 中医学院已将壮医引 聚到祖 国医学宝库 中来。特别是在壮药的应用方
大力提高壮医药的战略地位 , 而提高人们对壮 医 从 最突出的是主产 于广 西靖 西、 德保、 那坡及 云南文 药的认识 , 最终达到加速壮医药 的发展之 目的。 山一带( 均为壮族聚居地 区) 的道地药材 田七 的开

壮族医药卫生习俗述略

壮族医药卫生习俗述略
和灿烂 文化 的 民族 ,勤劳 智 慧的壮 族 人 民在漫 长 的 岁月 中创 造 了独具 特色 的本 民族 医药卫 生 习俗 ,这
盖南 蛮 之别 种 … …依 树 积 木 ,以居 其 上 ,名 日干 栏 ” “ 。 干栏 ”建 筑 不仅 可 避 虎 狼蛇 虫 侵袭 ,而 且 远离地 面 ,还 可 以 防避毒 邪瘴 气 ,同时使得 人畜 分
1 服 饰 尚青 黑 : . 2 壮族 有植 棉纺 纱 的 习惯 ,用 自种 宋 代 《 太平 寰宇 记》 载 ,邕州左 右江 各州 “ 其百 姓 自纺 的棉 纱 织 出来 的布 称为 “ 机 ” 家 ,古 代 、近代 恶是 雕题 、凿 齿 、 画 面 、文 身 ” 。文身 习 俗 的形 成 壮 人多 以蓝靛 作染 料 ,染成 黑 色或 蓝色 ,黑 色 是壮 最 早 是 出 于 氏族 、部 落 的 图腾 标 志或 称 图腾徽 号 ,
壮族 医药卫 生习俗述略 冰
庞字 舟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广 西 南宁 5 0 0 30 1
I 摘 要 】 :壮族 自古 以来 就 流 传着 形 式 多 样 的 医药 卫 生 习 俗 , 作 为 传统 文 化 的 一 个组 成 部 分, 族 医 药卫 生 习 俗既 反 映 壮
了本 民族 的 文 化特 征, 又对 壮 医 药 的 传 承 发 展产 生 了重 要 的影 响 。
维普资讯
学 术 探 讨
Acd mi su y ae c td
中 国民族 民间 医药
C ieejunl fe n m den n tnp a n e hns ra o h o e i eadeh o hn ay o t i ・ ・ 3
. 巫术 11 断 发 :《 子 ・ . 庄 内篇 ・ 遥游 》 载 : “ 人 资章 21 尚巫 术: 是原 始 宗教 的一 项重要 活 动 内容 , 逍 宋 甫 而谪 诸 越 ,越 人 断 发 文 身 ,无 所 用 之 ” ,所 谓 先秦 时期 ,骆 越 人盛行 巫术 ,笃 信鬼神 。壮族 先 民 “ 断发 ”者 , “ 发使 短 ,… … ,而 不 束 发加 冠之 由信仰 鬼神而 产 生 了巫 文化 ,古 时壮巫 分巫 婆 和魔 剪 意也 。 ”根据 《 书 ・ 汉 地理 志》 记载 ,从 吴 越到 岭南 公 ,主家有病 痛 或灾难 ,请巫 婆 和神对 话 ,问明病 九郡 ,所 有的越 人都 存在 “ 断发 ”的 习俗 。从 广 西 灾 的原 由 ,再 择 吉 1 魔 公 举 行 法 事 ,杀 畜 禽 敬 3请 宁明花 山岩 画上 的人 物像 看 ,壮族 先 民骆 越人 的发 祭 ,劝 离神仙 ,禳 解 厄难 ,舞 刀 剑 ,烧 油 锅 ,镇 妖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药疗法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药疗法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药疗法壮族是中国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壮族人民一直秉承着自己的传统医学和使用中药疗法来治疗疾病。

这些古老的医疗传统深深扎根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壮族的传统医学起源于古代的原始崇拜和巫医文化。

根据传统医学的理念,人体与自然环境以及宇宙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因此,壮族的传统医学注重平衡和调和,强调身体与自然元素的和谐。

壮族医药将阴阳理论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疾病可以得到治愈。

壮族的传统医学主要依靠自然草药来治疗疾病。

壮族人民对于植物的了解非常丰富,他们熟知各种草药的特性和功效,并且擅长配制草药方剂。

这些草药方剂具有独特的壮族特色,经过数百年的实践验证,被广泛应用于壮族地区的医疗实践中。

中草药疗法是壮族传统医学的核心。

壮族人民相信植物的自然力量可以调理身体、祛除疾病。

他们选用植物中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部分,制成草药,并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和症状进行组方。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当归、川芎、石斛等,它们在壮族的医药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中草药疗法,壮族的传统医学还包括针灸、拔罐、草药熏蒸等疗法。

针灸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调节气血流通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壮族地区的医疗实践中。

拔罐则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驱寒祛湿、活血化瘀的效果。

草药熏蒸则是将熏药放在特定的容器中,让病人吸入草药的热气,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其便利性使一些壮族人民转向西医,但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疗法仍然是许多壮族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壮族的村寨中,仍有不少老人和巫医传承着古老的医学知识,他们根据传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用中草药和传统疗法帮助当地的居民治疗各种疾病。

壮族的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疗法体现了他们对健康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它不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医药学的学习心得

壮医药学的学习心得

壮医药学的学习心得1、壮医药学的个基本事实是:壮医学是传统的民族医学,但由于历史上社会生产实践背景,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而使壮医没有象其他传统民族医学一样的历史典籍,没有医疗经验和理论升华的典籍文献记录资料,这是这门课的产生的个背景基础和背景缺陷原由。

2、把握壮医药学“口传心授”的主要传承方式。

壮医药学是传统民族医学,必须具备一定符合其规律的传承性方式,由于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决定了其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

这些传承内容主要体现在壮医药主要的医疗理论、药物功用认识。

各科疾病诊断经验。

治疗经验,壮医药各种特色疗法的经验传承上,是通过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壮族自治羁縻及土司制度州县和一般州县(中央)并存,决定壮医药也不是正统的官方中医记录,因而壮医药主要流传在壮族聚居地区讲壮族语言的民间。

“口传心授”方式决定了其不可能为繁杂的体系,而多为简洁、实用及经得起考验,这些知识内容是客观的传统壮医药,但多散播在民间,须采集挖掘整理,这是目前壮医药的重要工作。

3、由于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文字记录的原由,使壮医药的基础医药知识不系统、直观,而必须借助于壮医药的壮族文化背景进行内容支助、理解、说明;如社会生产水平较低实际和对鬼神信仰的精神实际是壮医“巫医同源、巫医并存”,即是壮医的深远文化背景;如一些画符、念咒、驱鬼、三道公庙等形式中寓含许多壮医药知识内核,如果舍弃了“巫”的形式,那么壮医就怕一无所在了,就否认其历史价值了。

又如壮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文化反映着壮医药对流行病预防的重要成就。

4、壮医药社会历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壮医药经验和成就保留和保存的重要形式,并且这些反映着壮族人民以普及化形式或民俗形式或民族特质文化形式对实践认识到的最重要的壮医药知识、成就的记录和经历代相传的活生生的客观记录;尤其反映了壮医药的保健和预防医药的历史成就。

如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歌海节,赶圩文化、赶药市习俗,又如抛绣球﹑点天灯、花山石刻等体育锻炼预防保健形式;这些是壮医普及的预防医学的重要成就。

壮医药学教案

壮医药学教案

壮医药学教案教案标题:壮医药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壮族医药学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现状。

2. 掌握壮族传统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壮族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壮族医药学的历史和特点a. 壮族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壮族医药学的特点和独特性c. 壮族医药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壮族传统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a. 壮族医药的基本理论: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b. 壮族医药的基本方法: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c. 壮族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食疗、气功等3. 壮族医药学的现代发展与创新a. 壮族医药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b. 壮族医药学的现代研究与创新成果c. 壮族医药学的保护与传承教学重点:1. 理解壮族医药学的历史和特点。

2. 掌握壮族传统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了解壮族医药学的现代发展与创新。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壮族医药学的历史、特点和基本理论。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壮族医药馆、草药园等,亲身体验壮族医药文化。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壮族医药学的现代发展与创新进行讨论和交流。

4. 个人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壮族医药学的研究课题,进行个人研究和报告。

教学资源:1. 壮族医药学相关的书籍、资料和文献。

2. 壮族医药馆、草药园等实地考察场所。

3.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报告的评估。

2. 课堂问答和作业的评估。

教学时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议为10-12个课时。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壮族医药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2. 可以邀请壮族医药学专家或从业者作为客座讲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壮族医药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针对壮医药学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一)
第一节壮族的来源
壮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今壮族地区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迄今发现的柳江人、麒麟山人、西畴人等近20处人类化石地点,1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横县西津、邕宁长塘、南宁豹子头、扶绥敢造、隆安大龙潭等3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田东、宾阳、武鸣、恭城、平乐等地的大批春秋战国墓葬,以及左江流域和云南麻栗坡发现的一批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原始崖画等,都说明了壮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广西史前人类骨骼和现代壮族活体的调查和研究,也支持壮族是我国南方土著民族的科学论断,研究我国南方发现的大量的史前古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表明,壮族与历史上岭南的古代居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壮族在人种上属蒙古利亚人种华南人类型,其祖先最早应追溯到柳江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己具有鼻孔宽阔等热带人类的一些特征,体骨与股骨显示出其身材矮小,与现代东南亚人比较接近。

专家认为,柳江人与北京山顶洞人比较接近,都是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但其体质特征已出现南北异形的现象,到了新时器时代进一步发展为不同的地方变异类型。

桂林甑皮岩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其体质特征与柳江人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而且与蒙古人种南亚型接近。

这一类居民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很可能是古越人的祖先。

通过颅骨测量项目的比较,罗泊湾人与甑皮岩人和现代壮族比较接近。

其他体质特征与华南人类型最接近,应属华南人类型,而且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本地的土著民族。

总之,柳江人、甑瓦皮岩人等,与现代壮族人都有着较多、较明显的相似体质特征,说明他们都有可能是壮族的直系祖先。

据研究,壮族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其族称又多有变化。

周秦时期称骆越、西瓯、南越、濮人等,汉代以后称乌浒、俚人、僚人、蛮夷、百越等,唐宋后有僮人、侬人、侬蛮、侬徭、俍人、沙人等称呼。

各地壮族自称也不同,在布越、布土、布侬、布傣、布曼、布僚等2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后,统一称为壮族。

第二节壮族概况
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600多万人口(1991年统计,下同)。

壮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祖国的南疆,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至北部湾,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从江县,西南与越南接壤。

这一辽阔的地区,聚居着全国壮族人口的99.73%。

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1500多万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3.6%,占全国壮族人口总数的93.75%,主要聚居在百色、河池、南宁、柳州4个地区和南宁、柳州两个地级市,有相当一部分与汉、瑶、苗、伺、低佬、毛南、水等族杂居。

壮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伺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壮、北壮两大方言,12个土语区。

它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构词规律和语法体系。

1000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及其偏旁、部首创造了"方块壮字",50年代初,国家及时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壮文,并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从而使壮族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统一的合法文字。

壮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特点突出。

如神秘壮观的花山崖壁画、制作考究的铜鼓己有2000多
年历史;名目繁多的壮戏,相传唐代就有了;那古代、近代和现代壮族文人数以万计的文艺作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还有壮族民间的神话、童话、故事、传说、歌谣等,以及壮族民间乐器,如琐呐、蜂鼓、铜鼓、铜锣、笙、策、笛、马骨胡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给壮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壮族的舞蹈有"春堂舞"、"绣球舞"、"捞虾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等等,主题鲜明,舞步雄捷,诙谐活泼,感情逼真,充分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倔强和爱憎分明的性格。

壮族还以能歌著称,壮乡常被称为"歌海",壮族地区歌多歌美,到处可听到晾亮悦耳的歌声,其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对话等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随口即出的歌词。

每到好日(各地好日不一),远近几十千米内的青年男女,都盛装汇集于"歌吁"(即集体唱壮歌的特定场所),对唱山歌,以表达爱情,进行社交活动。

农历三月三日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国际民歌节,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使壮族民间艺术得以传播和发展。

壮族人民具有许多独特的爱好和风俗。

如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赛龙舟、抛绣球、踩风车、板凳龙、赛高跷、抢花炮、打陀螺、跳花灯、打毛毽、高台舞狮、扳腰、跳活棋子、跳三六九棋等,无不使人感到民族精神的振奋。

又如传统的住房建筑"干栏"依山傍水,50多种民族服饰有鲜明的特点,图案美丽的"壮锦"、手工精细的"壮绣"遐迩闻名。

壮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嚼槟榔是传统习俗,有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三月三"、"牛魂节"等传统节日有吃五色饭(即有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多为紫、黄、黑、白、蓝五色)的习惯。

壮族的节日除与汉族相同的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的节日,如蚂蜘节、天耕节、牛魂节、三月三歌节、鬼节、糍粑节等。

壮族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龙蛇、鸟类、祖先等。

唐代以后,道教影响较深,近年来,一些外国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了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佛教传入壮族地区至少可追溯至东晋,壮族对佛教有抗衡心理,因此影响也不甚大。

壮族居民的婚姻习俗千奇百怪、意味深长,如背新娘、拦嫁、以歌接亲、洞房抢蛋、抢亲等,一些风俗沿袭至今。

壮族是一个富于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壮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如西颐部族抵抗秦始皇进军岭南,重创秦军,东汉时期反抗王莽统治,唐明期间农民多次起义,宋时打退交趾的入侵及近代的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为维护祖国统一及抵抗外国侵略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壮族的历史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壮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业也较为发达,壮族地区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药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发潜力。

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的是壮医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从柳州、桂林、南宁、百色等处发掘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中,壮族先民们所使用的工具先后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骨器、骨针以及陶器等,并有捕获生物及用火的遗迹。

这些原始工具中就有可供医疗用的眨石、陶针、骨针。

原始时代穴居野外,由能取火进而制作陶旧石器时代砍砸器(广西百色盆地出土)器,渔猎熟食,有利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并减少了胃肠病的发生。

在生产活动中,由采集食物进而识别百药,并制造了简单的医疗用具。

随着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壮医药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总结出朴素的理论,大量行之有效的验方、秘方、单方及独特的、丰富多彰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在继承发展中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