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教材新教法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数学,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和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注重在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要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巧妙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游戏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法的思考1.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下,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思考和提问,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

理解新教材 实施新教法

理解新教材  实施新教法
宽 平 , 专刊 J挚 、
吉赫教 胄
理 舒 崭教 材 雾旎 崭教 法
长春 市朝 阳 区宽平 小 学 苏 亮
在实际的教学 中我发现 , 依据新教材的构想去上课 , 学生活 跃了很 多 , 因为我们减少 了很多复杂 的枯燥的计 算 , 淡化了很 多 不必要 的概念 。 学生的精力可 以转化到解决问题 上。 有人这样说 过一个人 的脑容量是有限的 , 了太多无用的东 西 , 装 那么有用 的 就装不下 了。 我想新教材 的观念可能也是有这样 的作用 。 学生没 有了那 么多枯燥 的概念束缚 , 计算能力并没有明显 的下降 。 而我 们 可以采取更多元的形式来训 练他们 的计算能力 ,比如我经常
现不 错 的几 个 , 然 一 个 平 常 不 及 格 的 学 生 考 了 9 竟 0分 。我 马上 问他 , 你怎么考这 么高分啊 , 说 , 他 昨天爸爸领着 我做 了一遍。 我 马上说 , , 恩 你父亲对你真负责任 , 而且你也不笨 啊 , 一 一2 开始他们用计算器 , 后来 , 算的多了 自然 记住 了, 我在讲课 的时候 , 再有意 的和他们 比一下谁快 , 他们就 更 自然 的记住了 , 这样 的记忆并没有被逼 的感觉 。 你要在夸他们 两句 “ , 哇 你记忆力真好 啊” 那他 们就更来劲 了, 以, 所 我觉得与 其我们硬性的逼他们 去背 , 狠狠的罚 , 真的不如 , 淡淡的引导 , 变 相刺激来的效果好 。 而且 , 在这样 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往往会有意 外 的收 获 , 比如 一 题 多 解 的 时 候 , 能 有 的 学 生就 会 用 一 种 很 费 可 时费事的方法 , 但是和我们已知的方法都不 同。 使得对这个题的 理解就更深了。 在加上适当的鼓励 , 那他的求异的尝试就得到了 保护 , 很可能会更大的发展。 的慢的同学 , 算 可能就是方法 问题 , 以前 , 肯 定 马 上 纠 正 , 在 我 不 会 那 么 做 , 会 给 他 批对 。 批 我 现 我 全 完后 , 把简单方 法与他 的方法都 写上 , 再 让他们 自己 比较总结 。 他 自然就会舍弃 复杂 的方法 。 所以我以为, 教材虽然 降低 了对 新 概念的过分追求 , 对复杂的技 巧的频繁训练 。 但却 给孩子们更大 的思维额度。 对于我们老师来讲 , 也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 的学习 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 学生亲 自动手 , 体验转化成理性思维 。比如 , 我们教平行线

着眼于方法指导 指归于能力提高——对人民版历史高中新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着眼于方法指导 指归于能力提高——对人民版历史高中新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可 以帮 学 生练 口语 ,又 可 以 帮 助 唤 起 记 忆 进 行 复 习 , 从 20 年 秋 季 开 始 ,我 校 全 面 进 入 高 中 新 课 06
改 ,所 使 用 的历 史 新 教 材 是 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5年 第 2
还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听 力 水 平 ,所 以 应 要 求 学 生 养 成
握 的知 识 和 要 求 ,侧 重 基 础 知 识 的 考 查 , 让 多数 学
生 尝 到 成 功 的甜 头 ,增 强 他 们 学 习 高 中 英 语 的信 心 。 然 后 再 逐 渐 地 加 大 对 语 言 能 力 的 考 查 ,而 且 应 有 较 好 的 区 分度 。
其 次 , 对 高 一 新 生 应 加 强 学 法 的 指 导 , 促 使 学
全 新 解 读 新 课 程 , 是 当前 高 中 历 史 教 师 必 须 思 考 和
解 决 的 现 实 问题 。 下 面 就 个 人 的 教 学 实 践 谈 几 点 粗 浅看法 。


加 紧 迫 感 。 另 外 ,要 指 导 学 生 在 阅读 中 尽 量 少 查 词 典 ,遇 到 生 词 时 应 尽 量 通 过 利 用 上 下 文 来 猜 测 单 词
开 口读 、 大 声读 的 习惯 。
4加 强课 外 阅 读 。 要 认 真 为 学 生 选 择 阅读 材 料 , .
如 Ne n e tE gih B口 、 2 s e tr w Co cp n l s 1 tC nuy中 难 度 适
中 、可 读 性 较 强 的 文 章 ,B a tu n l h中 富 含 哲 e ui l E gi f s 理 的 诗歌 和 文章 ,都 是 很 好 的阅 读 材 料 。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2001年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创新、合作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下面我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进行一些思考。

一、教法1、强化实践教学。

在原来从事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太过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减少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情况。

新课标中的数学教学是以问题为主导,以实践为基础,突破教材内容的枯燥、抽象。

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调查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促进。

这种实践性教学将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激发兴趣情趣。

在数学的学习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作业和考试的形式和语言的表述,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新课标下,学习的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探究机会,使用具象化的模型,见微知著。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加强兴趣引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新课标下数学的教学总体上是以"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为主轴,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本质,发现困难、思考问题,并有必要形成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加互动,创造出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能耐心地引导学生,支持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学科的交叉整合。

新课标强调,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其它科目进行适度的交叉整合,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由此,数学点滴的积累,可以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形成了一种科学面对的新方向。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具有广博的世界观、科学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学科背景,去关注学生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

二、学法1、学生要把握数学的本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算法,但是,这些算法是不能单纯地靠死记硬背来学的。

依据新教材探讨新教法

依据新教材探讨新教法

依据新教材探讨新教法新教材要运用新教法,否则,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反而成了提高学生素质的绊脚石。

面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科书,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套运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好教材。

那么,如何依据新教材的特点,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入新课新教材在引人数学内容时,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人手的方式,突出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然后,在现实素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开始上课时,要改变过去所运用的前提测评为创设情境。

即要求教师不仅是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诊断,针对所存在的缺陷给予补偿。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去。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当好“导演”新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观察与思考”、“做一做”、“大家谈谈”等。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实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疑问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向深入,即教师是“引导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适时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功者,即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发现结论、自我修正错误。

要充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和问题,积极动脑和动手,完成教学目标。

如何看待新课改下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如何看待新课改下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2 . 新课程倡导“ 探 究 学 习”

在英 语 教 学 中 展现 了全 新 的 教 学观 念
新教材立足于“ 外语积极学 习理论 ” , 努力 全 方 位地 调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 。 积 极 学 习 则 要求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激励学生主 动学习 , 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问题 、 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 的能力 。尤其是在语言的学 习中, 学习者的情感与 内在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 所以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的有 无 就 成 为 决 定 学 习 成 功 与 否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新 教 材 在 编排 上 注 意 到 初 中学 生 的年 龄 层 次 以 及 身 心 特点 , 努 力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在课 文 的 编 选 上则 力 求 形 式 的多样 , 有对话 、 有独 白、 有短文 、 有歌曲 , 甚至 有游戏。通过 听听 、 说说 、 看看、 写写 、 唱唱、 玩 玩, 实现寓教于乐。 在练习内容 的安排上 , 配套 练 习册 中的练 习, 内容 紧扣教 材 , 同样 配有插 图。练习形式新颖多样 : 有猜词 、 猜谜、 完成对 话等 。 这些练习无一不使学生在愉快 的活动 中 巩 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在课堂教学的 组织上 ,教师教学用书提供 了形式多样 的 、 符 合世界现代语 言教学的标准课堂组 织方法 , 如 分排 练 习 、 两人小组 练 习 、 小 组活 动 、 分行 练 习、 全班齐练 、 个别 学生单练 、 波浪式 的操练 、 连 锁 操 练 等 等 。通 过 从 集 体 到 个 人 的 活 动 , 增 强 了学生的信 心, 促使人人 开 口。从这些我们 可 以看 出新教 材是一套集科学性 、趣味性 、 实 用性为一体的好教材 。

探究新教材实施新教法

探究新教材实施新教法

探究新教材实施新教法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新教材的实施成为了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教材的实施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更新,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因此,实施新教材并探究新教法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教材实施的意义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教材的扮演的角色在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

新教材实施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1.提高教育质量。

新教材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有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2.使教育更贴合现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这对于维系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3.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目标已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教材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跟上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新教法的实施方法新教材的实施必须与新教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

新教法的实施方法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实施必须要配合新教法的实施,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动力。

要实现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方位地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应该布置探究式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在考试时,教师也应该设置探究式试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结果来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

新教法的实施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比如运用互动课堂等,启发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难题。

并且在学习中,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思路。

3.增强自主学习。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到学习的场景中,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新教材反思新教法

探究新教材反思新教法

趟材囝圈探究蔚教村反田111匕11丽教法。

华宁县第五中学李春燕《英语(新目标)》教材突出交际性,它是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促进中学外语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基础上编写的。

其教学内容健康,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同主义情感教育。

听读材料注意,F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英晤同家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只是懂点英语知识。

提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

因此,教材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角色扮演(R ol e—pl ay)、信息沟(Inf orⅡl at ion gap)、解题(Prot)lem s olyi ng)、猜谜游戏(G ues s ing gam es)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

该教材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p10,南浅人深、南易到难、南已知到未知、南简到繁地安排《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的语言项目——功能、语音、i习汇、语法、话题等。

,这些项目的编排足以多年教学实践为依据,旨在符合我周学生学习英语的认识规律和特点。

尤』£足教材中的口语和{5而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承。

通过大量的语苦操练(D r i l l)和练习(Pr act i ce),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吉。

语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完成任务,将苦语技能逐步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J£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教会他们怎样自觉地学习。

,笔者借此契机,在探究新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正如苟子在《劝学篇》中说:“竹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意思足说,好的方法,将nf以使我们顺利达到目的。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力‘法进行有效反思。

对“新课程,新教法”的一些认识

对“新课程,新教法”的一些认识
—墨 型 范 峰 .
对 “ 新 课 程 ,新 教 法 " 的 一 些 认 识
( 仓市沙溪镇岳王学校 , 太 江苏 太 仓
250 ) 14 0
摘 要 : 实施 新 课 程 , 变观 念 是 关键 。转 变传 统 教 学观 转 念 就 是 要 解放 思 想 , 突破 传 统 的 以教 师传 授 知 识 为 主 , 生 被 学 动 学 习 的教 学 方 式 , 立 以 培 养 学 生创 新 精 神 、 习 能 力 和 实 树 学 践 能 力 为 主 的教 育 新 理 念 。 课 程 、 理 念 的 提 法 并 非 否 定 过 新 新 去 . 是 对 过 去 传 统 教 学 方 法 的 继 承 、 新 和 丰 富 , 求 我 们 而 创 要 根 据 学 生 、 材 、 境 和 教 师 自身 等 实 际 因 素 , 实 际 出发 进 教 环 从
入 。 曾 经 陷 入 茫 然 与 困 惑 之 中 , 尝 了拓 荒 者 探 索 的 艰 辛 。 我 饱
随 后 我 通 过 改 变 教 学 思 维 和 方 式 , 适 应 新 的 要 求 、 的 教 来 新 学 实 际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的 那 些 创 造 力 和 工 作 热 情 一 下 子 我 又 被 调 动 起 来 , 极 地 研 究 新 教 材 、 教 法 , 极 地 与 同 行 交 积 新 积 流 教 学 改 革 心 得 . 这 个 过 程 中 , 总 结 了不 少 经 验 。我 的感 在 我
行 有机 的 “ 合 ” 整 关 键 词 : 年 级 数 学教 学 新 课 程 转 变观 念 七
新 教 法
都 是 新 课 程 中经 常采 用 的 课 堂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这 些 组 织 形 式 能 够 为 学 生 创 设 合 作 交 流 的 空 间 。 同时 教 师 还 必 须 给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提 供 充 足 的 时 间 。 三 、 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 系 要 教 师应 该 注 意 到 自 己 的 态 度 对 学 生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同 时 ,还 应 该 注 意 到 自 己一 些 细 小 的行 为 也 会 对 学 生 产 生 负 面 的影 响 。 因此 ,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尽 量做 到 从 “ 道 尊 严 ” 教 应 师 的 习惯 性 固定 思 维 中走 出来 , 为 学 生 课 堂 学 习 的参 与者 。 成 教 师 可 以通 过 观察 、 听 、 流 参 与 到学 生 学 习 活 动 中来 。 教 师 倾 交 观 察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态 , 以 调 控 教 学 , 顾 差 异 , 现 “ 花 ” 可 照 发 火 , 多鼓 励 学 生 。教 师 倾 听学 生 的心 声 , 尊 重 学 生 的 表 现 。通 过 是 建 立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 在 教 学 中学 到 了许 多 知 识 , 时 缩 短 我 同 了 与学 生之 间 的 距 离 , 生 把 我 当成 了他 们 学 习 的 伙 伴 , 意 学 愿 与 我进 行 探 讨 、 相 交 流 。 互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有理数”教学设计过程为例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有理数”教学设计过程为例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新思路新教法∗以 有理数 教学设计过程为例◉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㊀吴光潮◉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㊀吴和贵㊀㊀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 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 ,一线教师已在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思考㊁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核心素养;新思路;新教法㊀㊀1引言章建跃博士曾就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象 指出:顶层设计理念先进,并已从宏观上提出举措,但落地很难.细究其因,很多无奈,作为新课程改革主角的一线教师,已从教学理念㊁新课程改革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不足㊁不当,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实效.本文中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 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例,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度研究教材,设计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的新思路㊁新教法.本节 有理数 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教材呈现仅一页之多,一个核心概念 有理数 .如何把这1分钟即可读完的寥寥数语,在一课时内,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落实新课改要求㊁突破旧套路地讲授给学生?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与本节相匹配内容)指出[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素养 十个核心词 ,重视 四基 ㊁ 四能 ,重视立德树人 德育的渗透.另外,本节内容 有理数 是概念新授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遵循概念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背景 归纳共性特征 概念形成 关键词辨析 概念同化 概念应用.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从教材分析到教学目标㊁教学过程,均需要领会新教材的实施逻辑,重点思考:在哪个教学环节,如何实施落实㊁渗透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2.1研读新教材及教师用书,深挖教材内在价值新教材是如何表述知识编排逻辑体系?教材如何展示每一个知识点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提供了哪些教学素材(为什么要用这个素材?)学生参与知识发展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现行新教材以及配套教师参考用书编写均已深刻且系统地将教材教法㊁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㊁学科素养等蕴含其中.反复研新读教材及配套教师用书,挖掘«标准»在教材中的诠释,是获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线索的有效途径.2.1.1 有理数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知识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2].本节内容同时为数系进一步扩充到无理数㊁实数做知识储备,本章的知识及其思想∗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学习支架搭建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G D S PG2021GC012)的研究成果.方法是后续数系的进一步扩充学习的基础,研究方法亦基本相同.数及其运算 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前两个学段已经安排了自然数㊁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学习内容.本章作为第三学段教科书的开篇,是在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基础上,继前一节 正数与负数 学习后,对新数 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逐步增加新的 数 而将数的范围进行逐步扩充到 有理数 .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图12.1.2新教材编排逻辑活动1㊀ 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评注:唤醒学生认知经验,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活动2㊀我们学过的数:正整数㊁零㊁负整数㊁正分数㊁负分数.分别列举具体数字.评注:从抽象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为后面从具体的 数集 (教材用 便签 式从 集合 的观点介绍 数集 )中归纳出共性特征,从而完成数的分类,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活动3㊀归纳 整数(正整数㊁负整数㊁零) ㊁ 分数(正分数㊁负分数) 的概念;归纳 有理数(整数㊁分数) 的概念.评注: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形成概念.教材用 便签 说明 这里 (即 有限小数㊁无限循环小数 ,没有展开论述)可以化成 分数 .活动4㊀数系的扩充:正整数 (增加)零㊁正分数 (增加)负整数㊁负分数 (数系扩充到)有理数.评注:通过逐步增加新的数而将数的范围逐步扩充,渗透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活动5㊀练习(2个题).评注:熟悉数的分类和巩固概念,渗透一点现代数学 集合 知识.综上:(1)注重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如图2).图2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呈现教材,认真解决好与学生学习心理的适应问题.(2)注重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如图3).图3把独立思考㊁自助探究基础上归纳结论看成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3)注重学习方式的构建过程.以有理数知识的发展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观察㊁(实验)㊁比较㊁归纳㊁(猜想㊁推理)㊁反思的数学思维活动.(4)注重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栏目引导学生的思考㊁探究活动,在领悟有理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㊁概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培养用数学的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习惯.2.1.3七年级学情分析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成分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为主的转折期.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必须注意具体性㊁形象性,同时还要有适当的抽象㊁概括要求[2].从而既适应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向高一阶段发展.从学生知识认知水平看,可以分清楚正数与负数㊁分数与整数的区别;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及将有理数按不同标准分类有一定的认知障碍.有理数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是一个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在它之后还将学习无理数㊁实数概念.多数学生只是单纯机械记忆而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这就会导致他们对有理数以及后续无理数㊁实数这三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混淆不清.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分析3.1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2)体会数的扩充的基本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感受数学分类讨论思想.(3)经历 有理数 数系的扩充过程,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4)通过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评注: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依照课程目标的分类方式表述:知识与技能㊁数学思考㊁问题解决㊁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按照本案例将知识与技能㊁数学能力㊁数学思想方法㊁数学情感㊁德育渗透等条目逐条列出.3.2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体会数系扩充的基本思想,领略数学文化,获得数学学习常用的观察㊁归纳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方法.评注:教学重点不应仅包含学科知识,还应包含积累的经验㊁学科能力㊁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3.3教学难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和分类.评注:教学难点主要取决于教材设计的认知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差距(知识基础㊁经验基础㊁思想方法㊁学科能力等);突破难点,需要以教材要求为标准,改变或加强教材某些方面的设计.3.4课前准备(在学习这节课的前一天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请搜集并整理:负数㊁有理数的相关数学小故事及数学史,并在下一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㊁接触凝聚了中国古人智慧的«九章算术»等典籍,了解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突破当前 有理数 问题情境的启示.另外,为课中的交流分享做准备,让学生梳理前人攻坚克难㊁排除万难的经历,在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概念的历史传承,融入背景起源促概念生成.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形成背景的重要途径,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与生活㊁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分享㊁学会与人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当其时!图43.5教学环节设计思路(如图4)㊀㊀设计意图:基于上述理念内涵㊁课标和教材研读分析,设置教学架构:重点关注渗透新理念㊁基本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的 切入点 ,并具体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及实施方案.3.6教学过程环节1:旧知回顾,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ʌ学生活动ɔ学生会独立思考,作答 小学学过自然数㊁正分数,初中学了 负数 .ʌ教师活动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梳理㊁完善㊁反馈;并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概念㊁例子(含有理数 的各类数各至少3个).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㊁梳理旧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 自然数 正分数 负数(新数) 数系的简单扩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各类 数集 ,一方面学生举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化对 数 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 有理数 概念的形成及分类提供自然生成的素材.问题2:初中所学的 负数 又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ʌ学生活动ɔ学生甲从生活生产方面以及课本上节课的学习经验作答;学生乙 分享 负数 数学小故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明确提出了负数,并提出了区分正数负数的方法;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中还提出了正负数的乘法法则;欧洲最早提到负数的是在著名的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ʌ教师活动ɔ对学生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完善㊁补充.在数的学习中,数系的扩充是核心,而其扩充的动力,一是人类社会生产㊁生活发展的外在需要,二是满足数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后者,我们知道,在自然数集中,2-1没问题,而1G2就不行了!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扩充数的范围,使其既包括原来的自然数,也包括-1,-2,-3,,这样负数就更加不可少了.设计意图:搜集的故事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通过资料查阅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扩大知识面,乐于分享,渗透数学文化㊁数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从数学的封闭性角度对新数的引入进行补充,让学生对数系的扩充有了更丰富㊁更理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无理数㊁实数等数系的进一步扩充打基础,还有助于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环节2:类比归纳,形成概念.问题3:在大家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自然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整数,把所有负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整数集.那么以此类推,大家还有什么发现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从列举的这些数中,在正的分数前面加上 - 得到的结果就叫负分数,把所有的负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负分数集;把所有正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整数集;把所有正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正分数集;把所有整数集中在一起,组成整数集;把所有分数集中在一起,组成分数集.ʌ教师活动ɔ教师引导学生从 以此类推 的不同角度,独立思考㊁自主探究:结合列举的数,类比㊁归纳出各类数集.特别引导:0可以归属于哪一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只能归类于整数集.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类比迁移,注意概念特例的分析,渗透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问题4:从刚才的过程,我们引入了 集合 的说法,它可以将各种数进行归类.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是否可以将上述数分成2类?3类呢?应该如何分ʌ学生活动ɔ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并汇报.分成2类:整数+分数;分成3类:正数+0+负数.ʌ教师活动ɔ给足时空,引导合作探究.强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分类完成后,教师分别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点出 有理数 的概念,板书㊁完善分3类的表述方法(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正整数㊁0㊁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㊁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㊁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1:按定义分类(如图5).图5㊀㊀方法2:按符号分类(如图6).图6㊀㊀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数的各种归类方法,从中探寻分类的方法,明确分2㊁3类,给学生尝试㊁猜想㊁验证㊁合情推理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5:为什么整数和分数可以 统称 为 有理数 ? 有理数 的由来有谁知道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思考㊁疑惑㊁倾听㊁分享有关有理数的数学史料: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他在翻译«几何原本»时,没有现成的㊁可对照的词,许多译名都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徐光启将 r a t i o (比) 译成了 理 ,即 理 就是比的意思,所以 有理数 应理解为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而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 有道理的数 .ʌ教师活动ɔ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况点评或补充.有人为便于大家理解,把 有理数 改称为 比数 (两个整数之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 1的 比数 ,所以和 分数 一样有着共同的属性,可以与之 统称 为 有理数 .那么,同理自然就有 非比数 无理数 了,这将是我们后期要学习的内容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理数的相关史料,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回顾再现有理数名字的由来,让学生明晰概念的本质,就不难将它与整数及后续无理数概念区分清楚,进而也能在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思维的启发,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记录着概念的形成㊁发展背后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深受前人锲而不舍㊁不断进取精神的震撼,这也将激励学生的学习品质.环节3:知识运用,同化概念.问题6:给出一组数:-1,12,1,-0.5,2,-3,0,23,0.1,0.3˙,-52,2.25,你能试着将它们分类吗?ʌ学生活动ɔ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展示分享或板演,尝试按照两种方式分类(答案略).ʌ教师活动ɔ评价与反馈.指出:由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这些小数看成分数.设计意图:同化概念.通过对数的分类的练习,体验数的分类的思想和原则,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环节4:综合练习,巩固概念.(略)环节5:总结提炼,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数学思想㊁基本活动经验等.4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新思路 的反思4.1重视基于一般观念等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教材研读和单元主题教学㊀㊀章博士所言落地很难 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一线教师备课研究教材不够㊁不充分,当前存在的教材使用现状:对教材简单处理,随意删改;网上下载课件或教案,不用教材;对课本例题不够重视,层次把握㊁拓展㊁再利用意识不强;不注重题后反思㊁规律总结;对章节知识整合不够,条理不清.从本文案例中,不难得出: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方法,首先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内涵要求及本节课可以落实的要求㊁途径,其次要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在的价值.实际上,教师在一般观念㊁大概念㊁深度学习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教材㊁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结构㊁构建整体框架㊁优化教学设计㊁找好教学关注点(数学对象㊁研究内容㊁研究路径㊁研究方法㊁研究结果㊁知识应用)㊁明确 如何教 .基于新课程目标以及核心素养更注重知识的整体构建,积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是有效途径.4.2重视基于新课程理念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㊀㊀基于研究教材内在的逻辑㊁层次关系,思考新课改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渗透的 点 ,并据此设计㊁组织教学活动.不弃教材㊁不惟教材,必须以教材内在逻辑为蓝本㊁依据,合理创设(增加或改编优化)数学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㊁落实 四基 ㊁培养 四能 ㊁发展 两过程 , 对本内容学习和研究具有广泛㊁持久㊁深刻影响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思维策略方法 (一般观念)重点关注.本文教学案例, 有理数 数系扩充发展㊁数学概念形成与辨析㊁应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既遵循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又通过问题串设置系列活动,融入数学文化内容.蕴藏的数学文化背景,使学生在浓厚数学文化气息中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抽象的 有理数概念 形成过程有了深刻认识,起到了对学生情感㊁态度的培养作用,还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习有血有肉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从根源及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㊁应用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数学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进而提升数学素养.4.3重视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多是介绍数学史,通过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文案例,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 课前 课外作业㊁以查阅搜集资料, 课中 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分享㊁补充的形式实施分享㊁经历数系建构,提升学科认知,深刻感悟有理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开发了教学资源,落实了国家 双减 背景下作业的多样化.基于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活动开发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数学与人文相融合,使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机整合,落实核心素养,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追求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理念已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教法, 变 是绝对的, 不变 是相对的,以不变应万变,九九归一,不离其宗 新教材 已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着 新课程 的 新理念 ,我们一线教师只要坚持深度研读教材㊁分析教材和灵活使用教材,基于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 新教法 ,教育的理想才可以真正落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G7,64G65.[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G5,16.Z。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最近,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新教材培训课程,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的教材将开始在课堂上使用,这让我们需要掌握很多新的知识和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教材。

以下是我从培训中学到的几点: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教学相处的角色。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主角,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但随着新教材的到来,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其放入教学的核心。

这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二、巧妙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已渐渐地渗透到教育领域。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方便的获取各种教学视频资料,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

讲台上的PPT、动画和小视频的运用,能让学习更加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同时,适当运用软件工具,也能在课堂外进行学习和讨论,让学习与教育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教育人。

新的教材跨越了文理之间的藩篱,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品德素养的培养。

为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的智慧。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是传递知识,更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全面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坚持跨学科教学新编的教材更注重跨学科的融合,这对于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融合到教学中,打造出更加富有特色的课程。

同时,跨学科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接受各个学科知识,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思考。

总之,此次参加新教材培训,让我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自主化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新教材的到来,将推动我更加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坚持跨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

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

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思维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其中新教材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步。

有了新教材,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本文将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及如何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思维的关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具有以下的特点: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可能会存在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让学生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新教材的编排更加合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教材的编排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教材编排混乱或者内容过于繁琐,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而好的教材则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科的贯通性和综合性。

在以前,学科之间的界限往往比较明显,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现在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中心,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自由地探索和发现问题。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新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有更加灵活的思维。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现在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发现学生的需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新教材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需求,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来支持教学。

新时代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互联网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改下新教材与教法探新

课改下新教材与教法探新

课改下新教材与教法探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新教材与教法的探索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更新、改进教材和教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新教法的尝试与实践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而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课改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本文将围绕新教材与教法展开讨论,探讨其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推动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1.2 研究意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和教法的更新与改革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教材和教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研究新教材与新教法在课改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新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更新内容、形式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新教法的尝试与实践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新教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新教材与新教法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对于教育界和社会而言,研究新教材与新教法的意义重大且迫切。

1.3 研究目的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教材与教法的探索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材和教法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课改下新教材与教法的发展,深入研究其设计与实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以及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并且如何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让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和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并且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责任,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家庭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变化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希望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新教材培训心得

新教材培训心得

新教材培训心得一、培训背景近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新教材培训,旨在匡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新教材的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培训内容1. 新教材理念在培训的第一部份,我们学习了新教材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培训讲师详细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背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原则。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新教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部份,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新教材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讲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同时,讲师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如多媒体教学、教学游戏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的环节,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际教学操作。

讲师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了新教材的教学过程。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并且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培训收获1. 对新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教材的理念和设计思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预度和主动性。

2. 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我对如何根据新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同时灵便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实践更加灵便多样通过本次培训的实践环节,我亲身体验了新教材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灵便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总结通过本次新教材培训,我对新教材的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浅析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浅析
调 动 课 堂 气 氛 , 教 师 必 须 “ 下 讲 台 到学 生 中 去 ” 特 别 是 故 走 , 想 一想 、 一试 、 一做时更应如此 , 学生进行情感交 流 。 试 做 与
境 中创 设 一个 有 利 于 张 扬 学 生 个性 的 “ 所 ” 让 学 生 的 个 性 场 ,
建立崭 新的师生关系 . 许学生发表 不同见解 , 许学生 向 允 允 教师质疑 , 许学生有错误 , 实错误也是美丽 , 允 其 只有 在 错 误
和 积 极 思 考 才 能 出真 知 . 因此 ,我 们 不 能 让 学 生 在 课 堂上 做 “ 客 ” “ 客 ” 要 让 学 生 做 课 堂 的主 人 , 口 、 手 、 听 和 看 . 动 动 又动 脑 , 身 参 与 课 堂 和 实 践 , 括 知 识 的 获 取 、 旧知 识 的 联 亲 包 新 系 、知 识 的巩 固和 应 用 的 全过 程 . 强 调 凡 能 由学 生 提 出的 要 问 题 . 要 由教 师提 出 ; 能 由学 生解 的例 题 , 不 凡 不要 由教 师 解 答 : 能 由学 生 表述 的 . 凡 不要 由教 师 写 出. 数学 课 堂 不 再 是 过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教 学 过程 中可 通 过 新 增 设 的 “ 一读 ” 在 读 “ 一想 ”试 一 试 ”做 一 做 ” 栏 目 。 合 教 学 内容 并 辅 以 一 想 “ “ 等 结
些 与 现 实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的知 识 , 炼 学 生 动 手 实 践 、 锻 自主 探 索 、 作 交 流 等能 力 . 合 作 为新 世 纪 的教 育 传 统 的课 堂 纪律 , 对 过 分 强 调课 堂 反
所 想 , 学 生 所 急 . 样 才 能 让 学 生 真正 感 到 老师 既 是 良师 , 急 这 更 是 益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教材新教法的一些思考
在旧教材体系中,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那就是训练。

刻苦的、重复的、机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直到这种训练成为你的本能。

整齐划一的训练虽然是痛
苦的,但成品率极高。

正常情况下,智力中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是可以成材的,令人放心的。

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

而不管何种教学方法,上选之材
是不会埋没尘土的。

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却令人担心。

在新教材中,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
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
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

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有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具体操
作起来,会遇到许多问题,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失误,而矛盾主要集中在智力中等以及中等
以下学生身上。

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代之以亲历数学活动,从而理解数学知识。

这是一件说起来
非常容易,想起来非常美好,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

在具体操作中,我遇到了以下的问题:现行班级人数一般在六十人左右,每六人一组,共有九至十组,且学生参差不齐。

虽然智力
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的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在学生分
组活动中,有些简单问题,好学生一看就会,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这样,其他学生还没来
得及思考,甚至有些还没开始思考,答案就已出来了。

有些复杂一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好学生可能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与此同时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或不知如何思考、动手,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

这些学生或滥竽充数或浑水摸鱼,根本没有亲历数学活动,又没有
相当数量的模仿与训练,如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的坏习惯,甚至不参与
学习活动,极易成为“接受失败者”。

这样,新教材的基本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将成为空谈。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以下几方面的合力:
一、减少班级人数,将人数控制在40--50范围内。

这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精力有时间顾及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

使教师的
指导作用得以充分落实,教师的合作、引导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思维。

绝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当留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在实践中碰壁、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教师应
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及时对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给予关照与帮助,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另外要教
给学生思维策略、记忆策略以及复习策略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同时对他们要恰
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要改变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认为高分才是好学生,相反那
些在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有大胆新颖思路与创新方法的学生往往更有成就。

三、完善课堂活动模式。

新教材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式学习。

这种形式的学习实际上包含了合作、竞争、
单干三种学习成分。

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又由几名学生组成。

这样的小组不应
只在上课需要小组活动时才存在,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

个体通过小组成员
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
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或活动得分累积为小组总分,一周中积分最高的小组
为冠军组。

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

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只有取得群体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就,而个人获得成就的机会也会因
其他学生的存在而增加。

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

这时个
体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群体”的比较。

在面临任务时,学生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我们怎样才
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

学业成就的高相关导致同伴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自觉(当然是在老师的提醒与规范下)限制自己
的行为与言辞,同时可以给后进学生适当提醒与帮助,给后进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课堂与课后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学习。

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可能。

四、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

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否则
学生就会分心,开小差,因为问题对他毫无吸引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较好教学情境与问
题情境。

而这正是我们的一大弱点。

我们应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

另外我们千万不可轻视应
试教育的严格训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人人知晓的道理。

“严格训练”不光是对
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它生产了一种非常难得的附属产品,那就是严肃认真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数学思想与方法固然异常重要,没有良好的运算技巧运算能力与严肃
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的支持,它会是苍白无力而空洞的。

我认为适度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总上所述,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个学生,却要做许许多多锁碎繁杂平凡又具体的事情。


对新的教材和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我只感到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