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维被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王维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这一评价很好的体现了王维诗的一个特点。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比如在《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以淡淡的笔墨,清醇的意趣,澹泊的韵味,渲染成一幅春山夜景的水墨小品,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境界,在这一境界中,我们既可以体味到诗人心灵的空寂闲静和精神的超然出尘,又能感悟到情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
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
(《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再竹里馆弹琴长啸,景清幽,人超然,一排闲适。
以“弹琴复长啸”来映竹林深处之空寂,以“明月来相照”映悠然独坐之神韵,色籁俱清,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空灵隽永,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
《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艺术,e墙I A rt s c i r d o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与诗的融合●T E X T/王望总论“诗中有l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美学概念,诗与J母I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足语言和时间艺术,I田i是造型和空间艺术。
二者各具特点和短长。
“诗画一体.诗画一律”人们大多是从形象意义卜谈论的。
古希腊西蒙尼底斯最早提出“画是静默的诗,涛是语言的画”。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诗与l田I的联系,提倡诗画结合,取长补短。
所谓I田j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嘲补足,从而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画统一的境界。
历史上关于诗与画之关系的发展情况有两种形式。
第一,因观画而成诗。
屈原四言诗《天问》所吟咏的许多神话传说和故事就是根据壁硒内容描述而成。
第■,囚诗I『|j作』田I。
顾恺之《洛神赋》以曹植的I司名诗篇演绎而成画。
这种情况在唐代更为常见,像王维、皎然、杜牧等诗人兼画家的人物在艺术实践中都注重加强诗与画的融合。
在北宋时期,曾以官方的形式i殳市画院,专门培养绘画人才,考试以写景的诗作为题日,让厕家学会运用诗的情思米塑造画境。
但是小论是因为绘画可以表达诗的情思而受重视。
还是因为官府的大力提倡,人们都末能真正从理论上对绘画与诗的关系作m解释,直到宋代苏尔坡称“味摩诘诗,诗中自.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的话说出后。
在意识形念上才清楚地表明r这一美学命题。
但足诗与画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它们相覃包容而,j己妨碍。
诗与画的相融性1.形式卜的相融性这种相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境界的交融,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画上并无题诗。
却有诗的意境。
所谓“画中诗”。
“画是有形诗”。
另一方面,借助书法这一媒介,在画的空白处补涛,对主题进行补充的和阐发。
从而发挥语言艺术之特长而补造型艺术之不足.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引导观众充分理解作品的象外之意。
比如宋徽宗在《腊梅山禽图》中一株梅花由右向E。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
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
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
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
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
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
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
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
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
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
《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
又说他“画思入神”②。
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
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
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
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 2 —。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
如何理解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述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与探讨影响深远。
在他的诗歌批评中,常常提及王维这位唐代大诗人。
苏轼赞誉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意味着王维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表现力。
在苏轼看来,王维的诗与画相融合,颇具意境,堪称诗画合一的理想典范。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歌赞赏源自于他对诗画的深刻理解。
苏轼自幼酷爱文学,对于诗歌艺术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把握。
他认为,诗与画同源自于意境之美,都是表现生活、描绘景物的艺术形式。
王维的诗歌作品以灵动的笔触、深邃的境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苏轼的青睐,在他看来,王维的诗句仿佛是一幅画,让人感受到画面的明快绝妙。
而王维的画作同样以清新淡雅、意蕴悠远闻名于世,苏轼认为这种诗画相融合、相互映衬的艺术风格正是王维作品的独特之处。
苏轼对于王维的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诗与画一直被认为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两种艺术形式。
苏轼认为,诗歌与绘画均是表现生活美学的手段,二者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内在的审美情感却有着契合之处。
王维的诗歌作品如画,画作如诗,诗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彰显了王维所追求的文学艺术境界。
苏轼认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因为他将诗歌与绘画融为一体,赋予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画联触评价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新意识。
在宋代文人中,苏轼以其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创新的独特见解著称于世。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超越一般的表面形式,力求达到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境界。
王维的诗歌作品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典范,他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艺术模式,为后人树立了文学艺术的新标杆。
苏轼对于王维的赞誉不仅仅是对于一个诗人的赞美,更是对于文学艺术创新的鼓励和呼唤,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苏轼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哎呀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可真是个奇妙无比的说法呢!你想想看,一首诗读起来,那感觉就像是一幅画在你眼前徐徐展开,多神奇呀!就好比王维的那些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这一读,那辽阔的大漠、笔直的孤烟、奔腾的长河还有那圆圆的落日,不就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了吗?这可不就是诗中有画嘛!
再说说画中有诗。
当你看着一幅精美的画作,你难道不会从里面感受到一种诗意吗?比如那幅《富春山居图》,你看着那连绵的山峦、流淌的江水、错落的村舍,是不是心里也会涌起一种诗意的情感呢?就好像画在和你诉说着什么故事一样。
就像我有一次去参观画展,看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炊烟袅袅,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鸡鸣狗叫,能闻到饭菜的香味。
这不就是画中有诗嘛!它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那种田园生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真的是太美妙啦!
其实呀,诗和画不就是我们表达情感和想法的两种不同方式嘛。
诗用文字来描绘画面,画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诗意。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力量。
所以呀,我们在欣赏诗的时候可
以试着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欣赏画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去体会其中的诗意。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领略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魅力啦!
我觉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热爱。
我们真应该好好去体会和感受,让这种美一直陪伴着我们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作和绘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释义:细细品味王维的诗,仿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欣赏王维的画,又有如一首诗一样美好。
)王维不仅是文学上的天才,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好的音乐家。
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长期在森林中的生活经验,使得他对自然美有着敏锐的、独特的、细腻的感知,所以他的诗歌中的景物,充满了意境,颜色的对比鲜明而优美,把景物的动静联系在一起,尤其擅长于把光线和声音的细微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人物生平:1、才华早显: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京城求仕: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
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
春就试礼部,落第。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
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3、半官半隐: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
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
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要点解读】“诗中有画”——艾青诗中的绘画美
生动的画面
意 境
繁而不乱
美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
诗人对劳动人民深沉、 执着的爱。
归纳总结
线条
绘画美
色彩
构图
感受诗中的绘画美。 发现诗歌其他方面的艺术特色。
归纳总结
我有我的颜色与 线条以及构图了吗?
鲜明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 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美
生动的构图美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 晨
看着彩云满布的高空
中国的乡村虽然 到处都贫穷、污秽、灰 暗,但她有着美丽的底 色,为诗人所留恋。
内容解析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诗中有画——艾青诗中的绘画美
要点解读
情境导入
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是有声画, 画是无声诗。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画同源
画
诗人艾青
情境导入
“语言的画师”
以画家身份开始写诗
从小酷爱美术; 就读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去巴黎学习绘画; 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摇曳 美幻 喜悦 静谧 跃动
内容解析
语言必须在诗人脑子里经过调匀, 如色彩必须在画家的调色板上调匀。
——艾青
内容解析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他的画作也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画的描绘和艺术的表现,反之亦然。
这种诗画相通、相互交融的表现形式,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王维诗画并茂的艺术境界。
从王维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对画的描绘和表现。
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里生动描绘了春日里山居的景象,其中“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杨柳婀娜的姿态,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被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诗中对画的描绘,使得王维的诗作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
而在王维的画作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诗的意境和抒情。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擅长用墨线勾勒出山石、树木和水流的形态,烘托出一种意境悠远、空灵超凡的境界。
例如《远山图》中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以空灵超然之感,恍若身临其境。
这种画中有诗的表现方式,使得王维的山水画更加具有超脱尘世、意境深远的韵味,让观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画卷之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王维诗画并茂的艺术特点。
这种诗画相通的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王维卓越的文学和艺术才华,更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有声有色地感受到他笔下的意境,体味到他所追求的诗意境界。
正是这种诗与画相得益彰的表现方式,使得王维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传世佳话。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他在诗歌和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使得他的艺术作品永存人间、流传千古。
无论是在诗中描绘画,还是在画中表现诗,都展现了王维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跨界表现,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成就。
结语:王维的诗画并茂,传世千古,激发了无数后人的艺术创作灵感,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和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欣赏他的诗作和画作时,我们不妨用心感受其中的诗意和画意,体味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境,让我们与王维的艺术作品在心灵深处相遇,从而获得一场意境非凡的艺术盛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谈中国古代诗画联动的艺术形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谈中国古代诗画联动的艺术形式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领域中,诗歌和绘画是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们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并以独特的方式相互交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诗画联动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诗画联动的艺术形式进行探讨:首先,我们将探究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包括其背景、起源和演变;然后,我们会详细讨论诗中有画的表现形式,包括描写意境和景物的诗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韵律与色彩交融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接着,我们将分析画中有诗的主题表达方式,涵盖以画传情、抒怀和讴歌人生等内容;最后,我们将探讨联动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诗画联动的艺术形式,并揭示其在古代文化中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通过对诗与画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以及对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今后对诗画联动艺术形式的研究和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2. 诗与画的关系:2.1 艺术相互启发的背景:中国古代文化中,诗和画一直被视为高贵的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对于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进行表达时既可以通过诗歌,也可以选择以绘画的方式呈现。
诗与画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多样的审美意境。
2.2 诗画联动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的诗与画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
首先要提到的是《诗经》这一古老而经典的时期性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篇章。
这些篇章就像是绘画一般通过文字描绘出生动而美丽的图像。
随着时间推移,唐宋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为繁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诗歌和绘画之间完成了更加紧密地融合。
在此后历朝历代中,许多文人墨客都深沉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通过与画家的合作和相互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字表达上寻求与绘画相匹配的意象,而且采用了一些类似于绘画技法的写作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也具备了画面效果。
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
意境明快,情思清新,李白的诗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难得的是,在李白的诗作中,甚至出现了“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他的诗中既有言辞的美,也有具体的内容。
譬如《上邪》一诗中,“风流天下尽,情投意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递的是思恋的情怀,表达的是情侣之间绵长的爱情。
而《望庐山瀑布》也是李白诗歌中的一篇佳作,里面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展现这位大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膜拜,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引人入胜,如身临其境。
再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句诗唱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也把我们带到一个月光下醉酒的梦幻般的场景中,诗中充满着写实的想象,画面宏大,同时也充满了静谧的宁静。
显然,李白所作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赋有丰富的画面意象,更浸润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思想,具有艺术的美感与哲理的深刻性。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李白的诗歌更加精彩、出神入化,在世人心中留下厚重的记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名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汉语拼音】shī zhōng yǒu huà,huà zhōng yǒu shī【近义词】:余音绕梁、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绕梁三日、响遏行云、天籁之音、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反义词】:天造地设、道近易从【成语出处】东坡志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摩诘,王维的字号。
【成语解释】作诗时擅长描写景物,作画时又能抒写情意。
比喻诗人善于写诗,又精于作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造句】她的诗不但写得好,绘画造诣也非常高,真可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赞美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成语故事】王维。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
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
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
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
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浅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文教研究浅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彭 艺(辽东学院,118001)摘要:苏轼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其作品风格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本文就诗中有画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诗中有画;写意传神;山水田园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语出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和画总是被相提并论,所谓“诗是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山水画之祖。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画作给以融化。
后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维诗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很有代表性,也得到后世诸多很高的评价。
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1。
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上的。
首先,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在王维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不是以诗出名而是以画出名。
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他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
美感更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这两句诗是王维诗诗中有画最好的代表。
天色已晚,却又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于山石之上,就像一条洁白的布条,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短短两句,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光图,使人身临其境。
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外,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王维诗诗中有画最好的代表。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蒲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展开剩余78%《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送沈子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田园乐七首·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富有禅意,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所谓“诗中有画”。
而《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晚年的力作,整幅画就如同一首山水田园诗,意境悠远,富有哲理,所谓“画中有诗”。
标签:王维《山居秋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隐逸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多才多艺,工绘画,通音律,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是写景的圣手。
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非常准确地揭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的山显得很空荡,空气也很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微凉。
松林间洒下斑驳的月光,清泉缓缓地流淌着。
浣洗衣服的姑娘们唱着歌回来了,小船划动着,莲花也随着不断轻轻颤动。
这里的美景随处可见,美不胜收,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过着闲适的生活。
王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因此,在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中糅进了许多绘画的因素,使得他的诗在山水景物的刻画上,达到了一般诗人难以具备的艺术特色。
色、光、态是绘画的因素,声是音乐的因素,王维却能将这些放入自己的诗中。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既表现出了山的空旷和寂静,也表现出了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非常宁静,“天气晚来秋”介绍了这首诗写作的季节、气候和温度,这样的天气不显得热,也不冷,这个季节万物开始沉寂。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它的“色”表现在“松”上,作者虽然没有赋予它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字眼,但是,提起“松”人们就会联想起“松柏常青”。
它的“声”表现在“清泉”“流”上,提起泉水流动,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潺潺、淙淙、叮咚等象声词,想象出泉水流动的形态和声音。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蒲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展开剩余78%《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送沈子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田园乐七首·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源自心生
读诗、赏诗,领悟诗情,有助于赏画者更 深层地解读画作。
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题画诗为: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 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诗中“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句点活了 王云浦渔庄之景,那“凉”、“悲”之意又 清晰地点出画家漂泊度日之心境。
清代王翚在《山水图轴》中自题诗为: 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 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 画景入诗句,诗句顿觉柔美:清溪过小阁, 昏鸦集秋树,画家十分怀念西窗榻上面对寒 灯细细品茶的那一刻。赏画读诗者仿佛同对 幽幽寒灯,闻到清醇茶香。
清代弘仁题《雨后春深图轴》诗曰: 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 花事既零唫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 诗句的清旷冷逸与画中的干笔淡墨、简疎峻 利、树木落叶、古拙质直相吻合,暮春之意 跃然纸上。
代钱选题《孤山图卷》诗曰: 一童一鹤两相随,闲步梅边赋小诗。 疏影暗香真绝句,至今谁负继新词。
孤山疏影、梅边暗香之景由诗生辉。
元代吴镇题《秋江渔隐图轴》诗曰: 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 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 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 秋光、霜叶、斜阳映去雁,云影、翠微、沙 涯迎归船,好一幅秋江渔隐图!
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评吴道子的画: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1、 借题画发议论
苏轼题画诗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之一: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我是 朱陈旧使臣,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 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此诗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浅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浅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至今,每每提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评论,人人都会想到王维。
这一评论出自大文豪苏东坡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它是指在王维的诗画作品里,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了情景交融。
这一名扬千古的论述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的最高概括。
如我们高中古文课上,老师是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向我们阐释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第一句中读者便可于脑海中形成一幅雨后秋山图,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第二句更是以“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烘托出山中的幽谧之境,在第三句中又描述了洗衣归来的浣女在竹林间嬉笑玩闹,出航打渔的扁舟划破层层莲叶的场面,为这幅清幽静谧的图景增添动态感。
王维在《偶然作六首》中有这么一句对自己的看法,“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维认为自己成为一名诗人是错误了,他其实更应该当一名画师。
在此不难看出这是王维的谦辞,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以唐代著名诗人的身份闻名,然后再通过进一步学习才得知他“杰出山水画家”的另一重身份,这说明他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还是远远高于绘画的。
有古书可考,《旧唐书·王维传》云:“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王维诗歌的意境,更加突出地体现在绘画式的构图美上。
他的边塞诗《使至塞上》里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中国画论》中提到:“天地万物,一横一竖”,线条是平面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竖直的线条和圆的线条形成对比,大漠的地平线以下是平面,孤烟是直线,黄河的横线,落日的圆弧,强化的线条感造成鲜明的视觉想象,使整首诗富有强烈的画面感。
王维还有很多诗句易于入画,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结合《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艺术和审美情趣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丁亚琴
古典诗词,隽永凝练,意境深远,音韵优美。
尤其是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非常适合孩子吟诵。
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适宜的画面,创设了优雅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词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非凡的审美功能。
而以往的教学往往只在解词析句上兜圈子,对诗词中纷繁的意象、深邃的意境、蕴涵的感情反而领悟不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发展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建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落实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深入研究,细读文本,挖掘语言。
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浮想翩翩,用心品味,方知语言的本身就是一幅无声的画面。
展开联想,填补空白,才能充分感悟、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懂
1、学会走近作者:以往听课中往往可见,课前资料收集丰富,但是学生匆匆读过。
让学生对课外背景信息的吸收过程体现得很明显。
学生们的交流中可知他们了解了作者所在朝代、年代、作品数量、写作风格等。
在这里资料就起到了充分的作用。
2、看注释学古诗词:“无赖”一词的教学,现代是贬义的,古代指孩子的天真顽皮;再如相媚好一词。
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自读自悟,思辨谈论的形式,来理解“无赖”。
相比起老师的一味讲解传授的效果而言,这样的自主探究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兴趣盎然,更为记忆犹新。
二、引导学生走入意境
1、读词句想象画面:《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出现在人教版五(下)教材中,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个小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
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老师要努力抓住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特点,把“词”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借助画面来理解词意:
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将这首词还原成一幅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
学生通过初读、自读、同伴谈论中完成了他们的作品:
图1: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
图2:一对幸福的老夫妻感情很好。
图3:大儿田里锄苗。
图4:二儿正织鸡笼。
图5:小儿卧剥莲蓬。
尤其精彩的图画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的无赖,同学们说得活灵活现。
小儿子卧在地上剥莲蓬,两只小脚丫翘起来,随意地摆动着,嘴里还哼唱着歌谣,时而专心致志地剥着莲蓬,时而又笑嘻嘻地,做几个鬼脸,边剥还边把几颗莲子送到嘴里去。
画龙点睛的是老师的引导:小小年纪,正是最顽皮、淘气的时候,却也能帮着父母做点事情,难怪翁媪最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么多的画面都是孩子们自己从词中读懂的,其实是处于同一个意境中,所以老师师引读:溪上是……溪头是……溪东是……所以说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从而让孩子们真正走入了词的意境中。
写的是: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
还有三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
2、给词句补白内容: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重点研究:醉相媚好
(1)、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正如词中所用的一个“醉”字。
那咱们就走进画里,
和这家翁媪来聊聊。
(2)、师:“相媚好”是怎么个好?生:互相逗趣、取乐。
师:是呀,好一个“相媚好”,老爷爷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互相逗趣、说笑,还这么相亲相爱,多么快乐呀!看到翁媪这么恩恩爱爱,连作者辛弃疾都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去问了。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一切,互相逗趣、取乐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几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
他们会聊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和这首词。
同桌之间先聊聊。
(3)、指名说: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 ____________ 。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_____________。
”
他们可能会聊村子里优美的景色,聊勤劳、可爱的儿子,他们互相还会怎么逗趣、取乐呢?比如,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回顾、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愿望等。
请大家写一写。
学生的交流精彩纷呈: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老伴,瞧!咱们的孩子多懂事!。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儿女懂事,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了捋胡子,笑着说:“老伴,你和以前一样美,美得像这风景!”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你还像年轻时那么帅气”
通过想象画面、补白内容深入理解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句词的含义。
课文的插图真是这句词,而巧妙地补白充分地感悟其中的含义。
这就可谓是“画中有词”。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
因此,教师不多做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
)
3、借助音乐走入画面: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词的节奏也与诗是不同的。
在第一次学生读词时,
仔细听孩子们的朗读,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力求做到准确。
而在理解了词意后,学生可以根据词意有节奏来读,孩子们兴致很高,效果也很好。
三、引导学生有所提升:
老师对背景的了解要深入:《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虽有出将入相之才,政绩昭然,却未尽其才,遭人嫉恨。
42岁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浙江20多年,抑郁而死。
他的词以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意境雄奇见长,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这首簇就是他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所写。
全词46个字,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它不同于那些“金戈铁马”
之作,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
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也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
正是基于这样深入的了解,在学文之后,还再次引入作者辛弃疾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写这首词的意义所在,是出于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出“安居乐业”这一主题。
使词的思想含义得到升华。
同时延伸拓展了同一风格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农村夏夜的景象,月白风清,送来了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收景象,它给农民们带来无限喜悦,下片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见。
笔调灵活、轻快。
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给人一种轻松和谐之感。
浅显易懂,无需讲解。
并且推荐了不同风格(豪放的爱国词),让学生去读。
这样对于学生独立鉴赏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