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知识点1-3单元

合集下载

必修2知识点第一章到第三章

必修2知识点第一章到第三章

---------------------------------------------------------------最新资料推荐------------------------------------------------------必修2知识点第一章到第三章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 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 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 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3 圆锥的表面积22rrlS+=2rrlS+=4 圆台的表面积22RRlrrlS+++=5 球的表面积24 RS=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 柱体的体积hSV=底 2 锥体的体积 hSV=底31 3 台体的体积 hSSSSV++=)31(下下上上 4 球体的体积 334RV= 第二章1 / 9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 45(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等表示,如平面、平面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AC、平面 ABCD 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 AL BL = L A B 公理 1 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高三必修二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必修二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必修二知识点框架图高三是学生们面临高考的重要一年,必修二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高三必修二的各个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整理和梳理知识,以下是高三必修二知识点的框架图。

第一单元:函数与导数-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图象- 导数的应用- 高阶导数与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第二单元:三角函数- 角度制与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三角方程与三角不等式第三单元:微分- 函数零点和变化率-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 微分的几何应用- 高阶导数与微分的计算第四单元: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与方法 -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定积分的计算与应用-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积分学基本定理与变限积分第五单元:平面解析几何- 点和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 - 向量积与混合积-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方程-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圆的方程与性质第六单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差中项数列 - 等比数列与等比中项数列 - 数列的极限与等价无穷小 -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第七单元: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试验与事件-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数理统计与频率分布- 抽样与统计推断通过以上的框架图,学生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高三必修二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复习与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框架图的指引,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应用,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希望所有高三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高三必修二的学习,做好复习备考的准备工作,相信自己的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必修二第三单元一、语言基础(一)字音\字形激湍tuān 形骸hái 趣舍万殊qǔ属客zhǔ扁舟piān桂棹zhào和之hè幽壑hè嫠妇lí舳舻zhúlú酾酒shī横槊shuò江渚zhǔ麋鹿mí匏樽páo蜉蝣fúyóu无尽藏溯流光zàng sù冯虚御风píng山川相缪liáo肴核既尽yáo hé庐冢zhǒng仆道pū好游者hào萧君圭guī夫夷以近fú舍于其址shè王回深父fǔ无物以相之xiàng有穴窈然yǎo会稽kuài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情殇/流觞癸丑/上阕/揆度禊事/锲而不舍/楔形驰骋/娉婷/伶俜戊戌/壬戌/戍边/戎马愀然/揪住/铁锹/啁啾船舷/管弦/头晕目眩/炫耀倚靠/旖旎/绮丽/畸形掸子/忌惮/俾众周知/裨益谬误/绸缪/杀戮/邮戳(二)词语(1)齐彭殇为妄作:彭,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的人。

(2)修短随化:指人的寿命短。

(3)映带左右: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4)惠风和畅:和风。

(5)俯察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6)所以游目骋怀:这里是“用来”的意思。

(7)夫人之相与:相处、接交。

(8)快然自足:高兴和满足的样子。

(9)暂得于己:暂时。

(10)信可乐也:确实,实在。

(11)及其所之既倦:(对于)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12)不能喻之于怀:)明白于心。

喻,明白。

(1)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

(2)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3)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4)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5)放浪形骸: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高一必修二一到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一到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一到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各学科的学习,从高一开始迈入新的阶段。

在高一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到三单元的知识点,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学领域。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在物理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相关的概念。

同时,还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的物理定律。

2.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研究热量和温度的变化。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了解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传递的方式。

同时,还需要掌握热量的计算方法,以及热容和比热容等相关定义。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化学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以及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性趋势。

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等概念。

同时,还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并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等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还需要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的代谢过程等基本概念。

2. 遗传和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并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还需要了解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据,以及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等重要概念。

综上所述,高一必修二一到三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

必修二第1-3章(名师整理易错点判断)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以下是有关遗传概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

( )②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

( )③杂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 )④后代全为显性,则其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 )⑤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 )⑥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⑦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⑧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该个体就是杂合子。

( )⑨测交可测定个体的基因型,也可测定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 )⑩只有自花传粉的植物才能进行自交。

( )2.以下是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①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 )②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③给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 )④孟德尔在实验中采用了正反交的方法。

( )⑤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数量统计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 )⑥“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 )⑦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⑧“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⑨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⑩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 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1.以下是有关分离定律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②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 )③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 )④在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

《必修2》1至4单元复习提纲

《必修2》1至4单元复习提纲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短暂春天: (1912至1919年)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四)迅速萎缩: (1920至1926年)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五)重获发展: (1927至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 (六)遭受重创: (1937至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七)最终萎缩: (1946至1949年) 美国的商品倾销;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垄断。 (八)重获新生,改造为公: (1949至1956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并逐 渐参与国家统治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 国家政权
政治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产品用于自家生活和缴税,极少流入市场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方列强“商品倾销”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并非“男耕女织” 西方列强“原料掠夺” 农副产品大量出口 并非“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 自给自 足
二、手工业
(一)主要部门: 1、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冶炼青铜进入繁荣期; ②汉代掌握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南北朝掌握灌钢法。 2、纺织业: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西汉,丝织技 术已相当成熟,通过丝绸之路,丝织品开始出口; 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织技术,棉织业迅速发展, 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3、制瓷业: 瓷器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艺品;商代,烧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青瓷;北朝,烧出白瓷;唐代,形成南青 北白两大系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开始出口; 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有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 (二)经营方式: 1、官营: 夏商西周,官府完全垄断;春秋战国,官府垄断被打破; 明中叶以前,官营一直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民营: 春秋战国开始出现;明中叶以后,民营开始超过官营, 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 伴随着小农经济的确立而逐渐形成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生和生活1. 社会环境和主观能动性本单元主要是讲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生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通过社交互动来获取信息和经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人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单元:生活与道德3.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道德的概念和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准则和规范,同时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起着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第三单元:理想与现实5. 理想的作用和现实的制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而现实则是人们生活的现状和条件,它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产生着制约。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推动力,而现实则是理想的制约力。

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努力实现理想,同时也要对现实进行正确的认识,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知识与方法7.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人们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第五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9.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和特点,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选择。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取舍,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的文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的认识和选择的影响。

必修二第1—3单元讲义

必修二第1—3单元讲义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①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③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

(2)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自然经济: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4.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2课程是中学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介绍了直线的斜率计算方法,以及斜率与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2. 平行线与垂直线:介绍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以及判定方法。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离和相交等情况,以及如何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

4. 切线与割线:讲解了切线和割线的概念,以及如何求解切线和割线。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介绍了函数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用的函数表示方法。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讲解了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以及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函数的性质。

3. 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等运算方法。

4.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介绍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特点、性质及其图像。

第三章:三角函数1. 弧度与角度:讲解了角度与弧度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及常用的角度制和弧度制。

2. 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及其性质。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介绍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以及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讲解了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以及其推导过程。

第四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数列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数列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方法。

3. 数学归纳法:讲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五章: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的向量运算法则。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讲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涵盖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求解方法以及几何意义。

必修二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鲁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智慧的选择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无论大小,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及如何坚持我们的选择。

这个单元里,我们会阅读《钱锺书的《围城》的内容,体会人生的选择难以避免,思考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讨论团队协作和决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去做出最优的决策。

第二单元:生命的因果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们会学习自然规律和人生规律,深入思考“生死因果”,并通过学习《儒林外史》来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们也会学习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了解道德经常下的人生观念,同时还会学习正念(Mindfulness)和修炼内心平静的方法。

第三单元:力量与责任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力量与责任的主题。

我们会通过《秦始皇》了解强权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认识到历史对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了解能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我们会学习《西游记》的内容,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文化责任。

我们还会学习如何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华文明的发展。

我们将通过学习《庄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同时也会学习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

我们还会学习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了解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责任。

第六单元:美好生活的追求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将通过学习《红楼梦》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生活向往,体味生活的平淡和温馨。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了解如何追寻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必修二第1—3单元讲义

必修二第1—3单元讲义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①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③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

(2)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自然经济: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4.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地理必修二第一、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一、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发达国家原因: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发展中国家原因: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划分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类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低)发达国家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现代型地区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二、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19世纪以前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类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方向:主要迁出区: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国内人口迁移东部西北和东北方向:沿海内陆20世纪80 特点: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年代以后: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方向:农村城市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三、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高中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 2第一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与X 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k=tan α)α= 0°时k=0、α=90°、k 无意义;直线的倾斜角一定存在、但斜率不一定存在)2.两直线的关系:①平行⇔k 1=k 2②垂直⇔k 1●k 2=-1 ③、异面、相交、重合3.直线的一般方程:Ax+By+C=0(①y=kx+b 、②y -y y -y 121=x -x x -x 121、③a x +by=1) 4.点与点/直线的距离:两点间距离公式:p 2p1=)()(y -y 2x -x 21212+ 点与直线距离公式:点p (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 d=)(y 220B A X CB A +++ 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公式(l 1、l 2)C=)(2221B A CC +-第二章 圆与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a)²+(y-b )²=r ²;x ²+y ²+Dx+Ey+F=0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交、外切、内含、内切)3.直线与圆方程位置的关系:(联立方程解决问题)4.空间直角坐标:(右手法则;四指方向为X 轴、弯曲为Y 轴、大拇指为Z 轴)5.空间两点距离公式:p 1(x 1,y 1,z 1)到点p 2(x 2,y 2,z 2)的距离公式p 2p 1=222z -z y -y x -x 121212)()()(++第三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定义及公理:(a ∈α点属于平面;L ⊂α直线属于平面)平面是无限延伸的(两条不重合的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都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空间中直线位置关系:相交(垂直)、平行、异面(垂直)、重合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l ⊂α、无数点;l ⋂α、一个点;l ∥α、无交点)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相交平面的夹角叫二面角:(βα-AB -)、空间直角坐标系第四章 立体几何与初步1.空间几何体:(三视图;★主视图:正面观察)★俯视图:从上到下观察) ★左视图:从左边观察)2.简单几何体的面积:柱体、椎体、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S 柱体=S 侧面积+S 上底+S 下底S 椎体=S 扇形+S 下底S 球体=r42πV 柱体=h •S 底面积 V 椎体=31h •S 底面积 V 球体= r 343π3.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分割法和微积分计算得出)。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三章知识点前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世界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等手段来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必修二的前三章是基础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和理解物理世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物理高一必修二前三章的知识点。

1. 机械运动1.1 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发生位置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量来进行描述。

位移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大小和方向;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率;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1.2 运动的图像描述机械运动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来进行描述。

位移-时间图像显示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速度-时间图像显示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信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1.3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可以用速度为常数来描述。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无关。

1.4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增量相等的运动,可以用加速度为常数来描述。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是速度-时间图像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斜率。

2. 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方向用箭头来表示。

2.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远距离产生的作用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2.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在高一物理中主要学习前两个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属于自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手工业和商业处于附属地位,共同构成古代经济的结构。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铁犁牛耕:A、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B、推广普及:汉代。

C、牛耕技术发展:西汉耦犁。

D、铁犁技术的发展:唐代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深浅,反映了唐代繁盛的生产力因素。

(3)播种技术:汉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4)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春秋战国);西汉——代田法(5)耕作制度:宋以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6)灌溉:魏晋——翻车;唐——筒车;明清——水车2、【经营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

(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直到近代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2)原因:A、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3)内容:A:结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B:地位:长期处于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C、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分散性,封闭,个体脆弱性和整体稳定性。

(4)影响:A:经济:促进了古代农业发展,但也制约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B、政治:成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总之,成为中国古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第2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总况把握】(1)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管理有严格制度,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

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长期存在,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2)在明清时期,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并通过外贸,对世界产生影响。

1、【手工业经营方式】(1)官营手工业:封建社会前期最重要的手工业经营形式(2)民营手工业(明中叶,超过官营)(3)家庭手工业2、【三大手工业部门】(1)纺织业:棉纺织业: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捍-搅、弹、纺、织),创造新式纺车,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代,蚕桑、棉花中植普遍扩大,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先进的冶金技术:①青铜业:西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②冶铁业:燃料,汉代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到东汉时期,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元代王祯《农书》中有图)。

北宋:有了以煤做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冶铁炉温度提高,加速了冶炼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③炼钢业: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兵器坚韧锋利。

(3)陶瓷业成就: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代:a、唐三彩。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官,钧,汝定哥五大名窑。

明清:彩瓷、青花瓷、珐琅彩(4)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A、起源早,历史悠久。

B、劳动分工细致。

C、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D、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式并存。

E、产品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世界各地。

F、手工业中心受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

G、虽然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没有过渡到成熟的资本主义工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总的认识】:(1)商业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增强了活力。

(2)由于传统偏见,商人社会地位相当低,商业被堪称“末业”,长期受到压抑;又由于统治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长期受到限制。

(3)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1、【商人】(1)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

(2)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商帮,会馆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

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2、【货币】(1)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早期银行:明清时期有经营金融业的票号,以晋商为代表。

明清时期由于新航路开辟,中国进入白银时代。

3、【商业场所“市”的发展】(1)城市:早期管理严格,宋代城市解放,被称为“城市革命”。

①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长安有九市。

②唐代:城市有严格的管理,坊市分开,而且有时间限制。

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但这时期的夜市依然有时间限制。

③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和城市革命,突破原先的空间(市坊无界限)和时间限制(昼夜相连)(2)草市:①唐代: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汴州地区,“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②宋代: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陆游诗中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③明清:特别是江南地区,草市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总的认识】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小农经济和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具有典型的农业文明特色。

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有:专制性、封闭性、内敛性、保守性、落后性。

这些特征,决定了这种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阻碍性。

对古代经济政策不能只抓住缺陷,还要关注其积极的方面,如体现儒家“仁政”思想,如抵制西方侵扰、维护主权的倾向。

1、【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演变:①土地国有制——井田制:A、时间:商周时期。

B、性质: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私人所有。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2)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3)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4)土地兼并:①原因: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私有制和允许自由买卖,加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压迫地位、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现象。

2、【重农抑商】(1)时间:A、起源: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法家的奖励耕战思想)。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B、消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不得不逐渐放弃这一落后的政策。

(2)概念: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影响:①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政局的稳定。

②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3、【海禁政策】(1)时间:明清时期。

(2)原因:①经济原因: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开放性不足。

②政治原因:明清时代,中国开始衰弱,受到外国侵略,海禁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明清时期,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沿海常有反抗力量活动。

③思想原因:天朝上国思想,儒家的夷夏观、朝贡思想。

(3)实质: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体制。

(4)概念: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A、利: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B、弊: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西方。

4、【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开始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部门。

鸦片战争后,一部分资本主义萌芽转变为近代企业,部分则在西方的经济侵略下夭折。

(2)原因: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表现:①机工受机户雇佣。

②实质是雇佣关系。

③记工授值等方式的工资方式。

④手工工场。

⑤包买商。

发展缓慢的原因:①经济原因(根本):小农经济为基础,重农抑商为政策。

②政治:封建专制统治。

③思想:重农抑商的法家思想和重义轻利的儒家传统。

④外交:闭关锁国,使资本主义萌芽失去海外市场。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总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展,世界市场是顺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深化。

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1课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动力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欲望)(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当时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宗教原因: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⑥科技因素: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制造出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罗盘针已在海船上使用;武器装备得到改善。

⑦ 政治因素: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备了组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实力。

(2)过程①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抵达非洲东海岸,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

③1497年,达·伽马直达印度,正式开通了欧亚之间的航路。

④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他在菲律宾因野蛮的侵扰被土著人打死。

(3)影响:最大影响:世界开始联系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对欧洲的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促进生产关系变动----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价格革命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击了西欧的思想领域:开拓人民眼界,刺激人类欲望,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对亚非美:殖民掠夺,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人类生活发生深刻变化。

美洲的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物产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

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和马、牛、驴、骡等动物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注意高产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总之,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而同时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丧失了海洋主动权,中西方差距日益拉大,为近代的被动挨打留下了隐患。

第3课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扩展的主要途径一、荷兰:海上马车夫二、英国:日不落帝国【原因】:①物质基础:为争做世界霸主,对外推行重商主义,国内推行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这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过程】①16世纪,英国没有实力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这时期海上活动的特点是进行一般性海上贸易的同时进行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