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
中医五体学说
中医五体五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的五体为,筋,脉,肉,皮,骨。
而“胃主受纳”是就功能来说的,五脏包括: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肺主气,肺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脾主生血统血,脾主升清;肝主疏泄,肝藏血;肾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
六腑胃,大肠,胆,小肠,三焦,膀胱胆。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标病∶寒热往来,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结核。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
(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斜,鼻痛鼽衄赤。
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栗。
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
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膀胱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
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论肾为胃之关
论肾为胃之关“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
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出自《素问·水热穴论》。
主要论述水肿病的发病机理。
后世医家对该理论进行多方诠释,引申发挥出多种理论应用于临床,尤其胃肾相关理论尤为历代医家所接受。
笔者认为,要想正确理解肾为胃之关的真正含义,必须紧密结合《内经》原文,绝对不能脱离经旨而对其理论内涵进行毫无根据的拓展。
欲正确理解肾为胃之关的汉仪必须首先明确人体津液代谢的过程。
人体内的津液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布散、涵养集体脏腑经络,多余的水液则下行膀胱,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和小肠的秘别清浊作用下,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水液代谢的过程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段文字即使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
肾与水肿的关系胃主运化,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如同水库的上游来水,源源不断的补充流入水库,人体就比作一座水库,肾如同水库的下游水闸,把胃化生的饮食精微留于人体,若满则适度下泄,如不足则减少下泄,从而维持人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化生的精微源源不断补充人体以营养机体,肾就如同水库的水闸,把精微物质留于体内涵养脏腑,把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若肾关门不利则会导致水液的排泄异常,水液潴留体内,则出现“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
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导致水肿疾病的发生。
《素问·逆调论》也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若肾脏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多余的水液排泄不利,聚于体内上下溢于皮肤而生水肿。
同样,若肾关门不利也会导致人体精气、津液过度下泄而虚,所以,人体精气之充足,有赖于后天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同时又必须依赖于肾的藏精功能,使脾胃化生的精气留于体内,胃与肾协同作用,相互为用,方能保持人体的精气充足。
肾者胃之关的解释
肾者胃之关的解释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肾者胃之关”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
咱先从胃说起哈。
胃呢,就像是一个大袋子,咱们吃进去的东西都先到胃里。
胃会把这些食物搅拌啊、消化啊,变成小小的、身体能吸收的东西。
比如说,咱们吃了一碗米饭,胃就会把米饭弄碎,变成糊糊一样的东西。
那胃和肾有啥关系呢?这就说到“肾者胃之关”啦。
肾就像是一个大门,管着胃里的东西能不能好好地出去。
如果肾这个大门关得紧紧的,那胃里的东西就不好出去,就会在胃里堆起来。
要是肾这个大门松松垮垮的,那胃里的东西就会一下子都跑出去,也不行。
咱们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个同学喝了好多水。
这些水到了胃里之后呢,要是肾很健康,就能把多余的水排出去,不让胃里的水太多。
要是肾不好呢,这些水就排不出去,胃里就会觉得胀胀的,不舒服。
那肾是怎么管着胃这个“关”的呢?肾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身体里没用的东西变成尿,排出去。
如果肾不好,就不能好好地把这些没用的东西排出去,那胃里的东西也会受影响。
比如说,身体里的垃圾排不出去,就会反过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而且啊,肾还能管着身体里的水。
要是肾不好,身体里的水就会乱走。
有时候会跑到腿上,腿就会肿起来;有时候会跑到眼睛周围,眼睛就会肿起来。
这些水乱跑,也会影响胃的工作。
再说说咱们平时怎么保护肾和胃吧。
首先呢,不能乱吃东西。
那些辣的、凉的、油大的东西不能吃太多,不然胃会不舒服,时间长了也会影响肾。
还有啊,不能憋尿。
有了尿就要赶紧去厕所,不然对肾不好。
平时也要多喝水,这样肾才能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
另外,咱们还要多运动。
运动能让身体更强壮,肾和胃也会更健康。
但是也不能运动过度哦,不然会累坏身体的。
总之呢,“肾者胃之关”这句话就是说肾和胃的关系很密切。
肾就像一个大门,管着胃里的东西能不能好好地出去。
咱们要保护好肾和胃,这样身体才能棒棒的。
同学们,记住了吗?以后可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哦。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对肾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源。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
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免疫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肾藏精、主水、主骨、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
肾藏精是指肾脏内所藏之精液,精液是男性生殖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基础。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所谓的卵精,也是由肾脏所调节的。
肾主水是指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肾主骨是指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的掌控,肾主生长发育是指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肾主生殖是指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中医学中,肾有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之分。
先天之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气。
后天之肾是指出生后形成的肾,也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肾脏。
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先天之精是指胚胎时期形成的精液,藏于先天之肾中,是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是指成年后形成的精液,由肾脏和其他脏器共同生成。
肾精的充足与否,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功能、免疫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水液排出,维持人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可以通过调节水液的分布,保持人体各个部位的水分平衡。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代谢有着重要的掌控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骨骼生长激素、钙、磷等物质的代谢,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健康。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非常重要。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肾脏对人体生殖和性功能的主要作用。
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的肾一般指的是整个生命的起源,整个生命的原动力。
中医学的肾区别于西医学中的肾。
西医中肾特指肾脏,而中医中的肾则属于一个系统。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包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指肾中藏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即包括禀收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亦包括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精,肾中精气在胚胎发育、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通过气化作用,维持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等,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固摄(巩固)纳肺所吸入之清气的功能,保持呼吸的深沉、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实际上是肾精促进机体
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
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可养骨,藏于髓腔、颅腔中可滋养大脑。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
肾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朵听觉灵敏与否以及排尿、排便和生殖功能均与肾相关。
其华在发,肾精化血而滋养头发,故头发的荣枯亦受肾精影响。
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中医对肾的认识
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对肾的认识中医认为,肾脏是人“先天之本”,生精、生血、生骨、生髓,肾脏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后代繁衍和寿命的长短,中医所说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解剖单位,而是一个功能系统,它包括肾脏、膀胱与生殖系统。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有赖后天之脾气滋养和培育,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难旺,水失收藏;堤内无水则堤岸崩塌,脾随肾虚,肾降脾殃。
肾与肺·肾为水脏,而肺为金脏,金水相生,则肺为肾水之上源。
肺金不旺难生肾水,肾不纳气则肺气短浅,肾水枯竭必耗水源,二者共为母子,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
肾与肝·肾为水脏,而肝为木脏,水木相生,涵养共勉。
肾水充盈则肝木条达茂盛。
肝木凋零则肾水空泛,二者共为母子,肾为母,肝为子。
二者唇齿相依。
可见肾脏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的一个功能系统。
循五行的生克制化,患病则可相互传变,因此,肾脏患病,心肺肝脾诸脏也都会同病,可见治肾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息调治。
西医认为,肾脏首先是一个代谢过滤器官,人的血液每天约有30%要进入肾脏过滤,将有毒物质通过大便、小便、汗液排泻出去,又将必需的营养物质吸收回去,而肾脏同时又是人体多种激素的降解分泌器官。
肾素、促红素、维生素D3等,是肾脏分泌的重要激素。
促红素是人类造血的必需激素,而肾素则是调整肾脏血流量,调整血压的重要激素,而维生素D3则是保证人体钙质吸收、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每个肾脏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有如一架过滤机器,其结构之微小和精细必须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洞悉。
中医对肾的解释
中医对肾的解释在中医学中,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紧邻脊柱,属于五脏之一,与膀胱相表里。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精气充盈则身体健康,精气亏损则身体虚弱。
肾精化肾气,肾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免疫等各个方面的生理活动。
肾还主水,即调节体液平衡,肾阳能温暖全身,肾阴能滋润全身。
中医认为,肾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志、饮食、劳逸等,肾的疾病也多种多样,如肾虚、肾炎、肾结石等。
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中药、针灸、推拿等,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中医对肾的解释不仅包括肾脏本身的生理功能,还包括了肾与其它脏腑的关系,以及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肾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寿命。
中医对肾的调理assistant avatar中医对肾的调理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根据不同的肾疾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肾虚证:肾虚证是中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精神疲乏、手脚发凉等症状。
中医常用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来滋养肾阴、温补肾阳,从而改善肾虚症状。
肾炎证:肾炎是西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炎证属于“水肿”范畴,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采用利尿、清热、解毒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五皮散、八正散等。
肾结石证:肾结石是西医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血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结石证属于“石淋”范畴,治疗时需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等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石韦散、木通散等。
中医对肾的调理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也强调了生活中的调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这些对于肾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
中医对于肾的理解肾是人体五脏之一,中医学中对肾的理解非常重要。
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被誉为“先天之本”和“命门之源”。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对肾的理解进行详细阐述。
1. 肾的功能与作用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是生命之根本,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肾主藏精: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要负责产生和储存精气,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到生殖能力、生殖发育和性功能。
- 肾主控水:肾主司水液代谢,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
肾脏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保持体内水液的平衡,同时也能够调节体内的尿量和尿质。
- 肾主生长发育:肾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肾主骨髓:肾脏与骨髓密切相关,骨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肾主骨髓与补充骨髓,保持骨骼健康密切相关。
2. 肾的阴阳之别中医将肾分为肾阴和肾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 肾阴:肾阴是肾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肾脏的阴液、精气等。
肾阴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水液代谢、生殖发育和性功能等方面。
- 肾阳:肾阳是肾脏功能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肾脏的阳气、温热等。
肾阳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体温调节、生理功能和精力等方面。
3. 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肾与其他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以下是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肝肾相交:肝脏和肾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肝主疏泄,肾主排泄,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 肺肾相表里:肺与肾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主气,肾主水,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气体和水液代谢。
- 心肾相互关系:心与肾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主血脉,肾主水液,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水液代谢。
4. 肾的失调与疾病肾脏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肾脏功能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失调和相关疾病:- 肾虚:肾阴或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调、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
中医五行对应脏腑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水木金火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浅议“肾者,胃之关也
浅议“肾者,胃之关也何丽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关键词:胃关;肾;关门不利;关门不禁“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
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原文主要论述了水肿病的发病机理。
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即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
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
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而完成。
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使“清者”上升,布散全身;一方面使“浊者”下降而化为尿液,注入膀胱。
故《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可见,水液的代谢虽与肺脾等脏密切相关,但其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依靠肾来完成。
《景岳全书·肿胀》篇亦说:“风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因此说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宰作用。
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
临床上既表现为关门不利,聚水从其类之水肿、便秘;又可出现肾元亏虚,关门不禁之多尿、腹泻,并见胃肾之阴相互影响。
本文就胃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协调与影响,以及“肾关不利”所致机体的相关病症做初步探讨。
肾藏精,内寄真阴真阳,故称先天之本。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为脾胃运化生成之水谷精气,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中医为什么说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中医为什么说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气在我们人体内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如果气的运动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那么,人体的气是如何生成的呢?人体之气,由精化生,并且与肺吸入的自然清气相融合而成。
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人体之气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二是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三是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为人体的一身之气。
所以,从气的来源得知,人体之气的充足与否,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
先天之精是肾经的主要主体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之气的根本。
因而肾精的生理功能,对于气的生成至关重要。
肾封藏肾精,不使其无故流失,精保存体内,则可化为气,精充足则气才能充足。
那么这个肾精从哪来的呢?其来源:一是与生俱来的,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饮食营养物质所化生,为“后天之精',具有滋养全身器官组织的作用。
肾藏精,其功能不得了。
能繁衍生命、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能化神,而且精能化血、精能化生为气。
再看看肾主纳气。
我们人体的正常呼吸是由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呼吸虽为肺所主,但肺吸入之气,须下纳于肾,而为一身之用。
如果有人上不来气,去看中医,大夫一定会问你,是呼困难,还是吸气困难?所以,肾气充足,摄纳正常,则呼吸深长,调匀;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就会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等症状。
所以肾为生气之根。
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
脾气:升转,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生为血和津液。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身心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五脏六腑的了解以及如何调理它们。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基础知识。
一、五脏六腑功能1. 心脏:中医认为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同时与情绪、记忆、激情和睡眠等方面有关。
调理心脏的方法包括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等。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同时也与皮肤和情绪有关。
中医认为肺脏主要功能是呼吸并控制气机。
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保护好呼吸道、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氧气摄入量等。
3. 脾脏:脾脏是中医认为对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的器官。
调理脾脏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减少食用寒凉食物等。
4. 肝脏:肝脏是中医认为掌控情绪与气血畅通的重要器官。
调理肝脏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
5. 肾脏: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掌管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理肾脏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水平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补充水分以及避免熬夜等。
6. 胃和小肠:胃和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分解和吸收食物。
调理胃和小肠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以及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等。
二、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1. 饮食调理: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是调理五脏六腑的重要方面。
适宜的饮食可以增加机体的营养摄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
对于不同的脏腑,需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例如,对于肝脏,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清淡的蔬菜水果。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传统方法之一。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枸杞等。
使用中草药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
五脏六腑的关联和解释
五脏六腑的关联和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所指的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分类。
其中,五脏包括心、肺、肝、肾和脾,而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这些五脏六腑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紧密的关联,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心是五脏之首,被视为司掌整个人体的“君主”。
心主血脉,掌管着人体的心血循环系统。
肺宣布之气,与心血相辅相成,共同参与人体气血的运行。
肝主疏泄调节,是人体的“将军”,对情绪影响较大,同时也与脾一起调节血液的运行。
脾主运化吸纳,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与肺一起控制着水液运行和代谢。
肾藏精纳气,是人体的储藏库,掌管着生殖、生长发育、内分泌以及水液代谢等重要功能。
六腑与五脏合称“腑”,在人体消化、排泄和体内物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胆是贮存胆汁的器官,与肝紧密合作,推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助消化。
胃是接收食物的重要器官,负责储存食物、进行物质的初步消化。
大肠是垢秽排泄的主要通道,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关键部位,将食物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膀胱是体内尿液储存的器官,掌管排尿功能。
三焦(包括上、中、下三焦)是一个整体概念,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水液循环、气机运行等紧密相关。
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形成整体性的调节系统,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中医学强调五脏六腑的协调与平衡,认为疾病往往源于五脏六腑的失调,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以达到调理整体的目的。
中医调理肝胃脾肺肾和谐五脏功能提升免疫力
中医调理肝胃脾肺肾和谐五脏功能提升免疫力在现代社会中,饮食不规律、环境污染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不断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着挑战。
而作为中医传统理论的一部分,调理五脏功能以提升免疫力成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保护方法。
本文将讨论中医调理肝胃脾肺肾五脏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中医方法提升免疫力。
一、胃肠功能的调理中医认为胃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而肠道则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胆湿热、脾胃虚弱等因素都会给胃肠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问题。
为了调理胃肠功能,可以采取以下中医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 远离刺激性食物:辛辣、生冷、油炸等食物都会对胃肠功能造成负担,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
3. 合理配餐:根据中医理论,饮食应遵循“五谷为养,菜果为助,肉蛋为益,荤菜相济”的原则,合理搭配食物以促进消化和吸收。
二、肝脏功能的调养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也是免疫调节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扰等问题,进而引发疲劳、失眠、情绪波动等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肝脏功能:1. 疏肝理气:通过运动、放松疏导情绪、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来缓解肝脏的郁结状态。
2. 饮食调整: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清热解毒的食材,增加含有丰富维生素B的食物,如糙米、花生和绿叶蔬菜等。
3. 定期排毒:适当进行中药或食疗排毒,有助于肝脏的解毒功能,如苦瓜、蒲公英和金银花等。
三、脾胃功能的调和中医将脾胃视为人体的中枢器官,其功能涉及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等重要过程。
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脾胃疲劳、运化失职等问题,就会引发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医方法来调和脾胃功能:1. 注意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依赖外卖和加工食品,增加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的摄入。
2. 合理搭配:中医认为脾胃最喜欢温热、脾胃最不喜欢冷凉,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物的温热性质来改善脾胃功能,如炖汤、蒸菜等。
【转载】什么是“肾”?脾胃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
【转载】什么是“肾”?脾胃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什么是“肾” ?脾胃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精气神的好坏与肾有莫大的关系。
然而你们真的了解什么是“肾”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肾”吧!“肾”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我们今天只谈及医学上的“肾”。
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有所不同的。
西医的肾在西医或者现代医学中“肾”指的是的脊椎动物的一种重要器官——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在人体中,正常成人具备两枚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后方。
肾脏的解剖图肾脏在人体的位置上图就是西医医学上的肾脏。
肾脏是脊柱动物非常重要的器官。
具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控制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等重要功能。
中医的肾与西医不同,中医中的“肾”不单单指的是肾脏这个器官还有者更广泛的含义。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种功能的系统。
人体五脏都是一个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系统,非常奇妙复杂,其它几个内脏还好说,唯独肾脏更难以说清。
因为肾养着五脏六腑,甚至全身,这或许与水的特性有关,因为“水生万物”嘛!中医的肾是分布在人体全身的各处的具体包含哪些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种说法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
就是说中医的肾包含:丹田、脊髓和骨髓、命门、睾丸(卵巢)、前列腺、解剖上看到的肾脏等几部分构成。
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医中说医藏象学说初通人体的奥秘认识脾肝肾
医中说医藏象学说初通人体的奥秘认识脾肝肾医学是一门关于人体健康的学科,医学知识的探索和积累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而在医学的研究中,藏象学说以及脾肝肾三个脏腑的功能研究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初步介绍医中说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的奥秘认识以及脾肝肾三个脏腑的重要性。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以五脏六腑为主要标志和分析单位,通过观察人体某一器官的症状和相关体征来判断整体人体健康状况。
当前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脾肝肾三个脏腑对人体的调节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脾脏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脾虚则会导致人体消化功能受损,表现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泻等症状。
良好的脾功能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其次,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它负责代谢物质的分解和排泄。
肝火旺盛则会导致情绪波动、易怒、口苦等症状,而肝气郁结则会导致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等问题。
肝脏的平衡与调节对身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再次,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调节器官,它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肾虚则会导致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等症状,而肾阴虚则会导致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等问题。
肾脏的功能不仅与繁殖、生长发育有关,也与人体能量的储存和调配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脾肝肾三个脏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它们共同作用于消化、吸收、代谢、排泄、调节等方面,形成了人体健康的“根本”。
因此,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中,保护和调节脾肝肾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维护脾肝肾的健康功能,我们平时应该注重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例如,多摄入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多饮水、少饮酒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适度运动和休息可以缓解肾脏的过度使用。
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医养生的方法,如按摩、艾灸、针灸等,来促进脾肝肾的功能调节,维护人体的整体健康。
医中说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的奥秘认识脾肝肾,通过将人体的器官和系统分析和整合,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胃为肾之关”或“肾为胃之关”
“胃为肾之关”或“肾为胃之关”【肾者胃之关】“关”,可以体会为水液出入的关口。
肾居下为“至阴之脏”,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
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流而归于肾,这是水液由体外摄取以后在体内升降的大概过程。
如肾气不化,往往二便不利;二便不利则中焦燥满,影响水液代谢。
《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内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水液排泄障碍,积聚体内,就形成浮肿,而这种浮肿是由于肾的“聚水“发展而来的。
“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
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原文主要论述了水肿病的发病机理。
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即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高度概括。
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亦为人体气化作用的原动力。
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而完成。
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使“清者”上升,布散全身;一方面使“浊者”下降而化为尿液,注入膀胱。
故《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可见,水液的代谢虽与肺脾等脏密切相关,但其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依靠肾来完成。
《景岳全书·肿胀》篇亦说:“风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因此说肾在津液的输布排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宰作用。
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
临床上既表现为关门不利,聚水从其类之水肿、便秘;又可出现肾元亏虚,关门不禁之多尿、腹泻,并见胃肾之阴相互影响。
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
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2016-03-29五运六气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我们一边学习中药,一边看看人身体上的两个点:肝和心,还剩下有胃和肾,接下来看看胃,看看这个点有哪些问题可以出现。
病人经常会说,“医生啊!我胃疼、胃胀、胃返酸、胃不知道饿……”,那么我们学习中医,如何来理解胃呢?胃就是一个消化的器官,中医称胃为“水谷之海” 指的是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既然是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如果不能受纳了,受纳后腐熟不了,这就是病了,或者腐熟过快,也是有病了。
胃气是下降的,中医称“胃以降为和”,也就是说,胃气下降了,就调和了,就顺了,如果不降,胃气上逆了,就返酸了,就没胃口吃饭了,胃也就病了。
所以胃病的治疗也很简单,我们一边分析,一边学药!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这样的情况很多,大部分胃病患者都存在,胃酸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胃气下降后,在肠道酸碱中和正好,如果胃气上逆,胃中酸水就会腐蚀食道,也就患了食道炎,再向上返流,就是咽炎了,很多顽固性的咽炎,通过降胃气就能治疗好。
西医才取抑制胃酸的办法,这样胃里胃酸少了,但并没有解决胃气上逆的问题。
相反长期抑制胃酸,胃壁分泌胃酸的细胞慢慢较少,萎缩了,病情更重!有的成了癌前病变了!所以降胃气这一招非常重要,常用药有哪些?竹茹、枇杷叶、代赭石、生姜、枳实、沉香、旋复花、半夏等等,凡是能降气的,基本上都可以。
举个例子吧,有个患者长期返酸,早上起床恶心,吃饭没胃口,咽喉不适过来就诊。
患者女性,也不抽烟,但咽炎很重,切脉后发现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也就是胃气上逆的脉象,患者怕吃中药,中药味闻起来就恶心。
我思虑一会,给她开了生枇杷叶1公斤,让她长期煮水后当茶饮,过了半个月,碰面时说好的差不多了,咽炎也好了,食道也舒服了,早上也不恶心了,但屁多了。
很神奇吧!其实就是降了降病人上逆的胃气,气向下行了,这就是治本了。
也难怪张锡纯认为代赭石是健胃之妙品,这味药降胃气特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
中医如何理解胃和肾道医“子午流注法”和“刺血疗法”培训班招生启告我们一边学习中药,一边看看人身体上的两个点:肝和心,还剩下有胃和肾,接下来看看胃,看看这个点有哪些问题可以出现。
病人经常会说,“医生啊!我胃疼、胃胀、胃返酸、胃不知道饿……”,那么我们学习中医,如何来理解胃呢?胃就是一个消化的器官,中医称胃为“水谷之海” 指的是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既然是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如果不能受纳了,受纳后腐熟不了,这就是病了,或者腐熟过快,也是有病了。
胃气是下降的,中医称“胃以降为和”,也就是说,胃气下降了,就调和了,就顺了,如果不降,胃气上逆了,就返酸了,就没胃口吃饭了,胃也就病了。
所以胃病的治疗也很简单,我们一边分析,一边学药!1胃气上逆,这样的情况很多,大部分胃病患者都存在,胃酸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胃气下降后,在肠道酸碱中和正好,如果胃气上逆,胃中酸水就会腐蚀食道,也就患了食道炎,再向上返流,就是咽炎了,很多顽固性的咽炎,通过降胃气就能治疗好,西医才取抑制胃酸的办法,这样胃里胃酸少了,但并没有解决胃气上逆的问题。
相反长期抑制胃酸,胃壁分泌胃酸的细胞慢慢较少,萎缩了,病情更重!有的成了癌前病变了!所以降胃气这一招非常重要,常用药有哪些?竹茹、
枇杷叶、代赭石、生姜、枳实、沉香、旋复花、半夏等等,凡是能降气的,基本上都可以。
举个例子吧,有个患者长期返酸,早上起床恶心,吃饭没胃口,咽喉不适过来就诊。
患者女性,也不抽烟,但咽炎很重,切脉后发现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也就是胃气上逆的脉象,患者怕吃中药,中药味闻起来就恶心,我思虑一会,给她开了生枇杷叶1公斤,让她长期煮水后当茶饮,过了半个月,碰面时说好的差不多了,咽炎也好了,食道也舒服了,早上也不恶心了,但屁多了。
很神奇吧!其实就是降了降病人上逆的胃气,气向下行了,这就是治本了。
也难怪张锡纯认为代赭石是健胃之妙品,这味药降胃气特效。
学会了降胃气,胃病可以说掌握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呢?2胃寒。
胃腐熟食物需要热量,如果没有热量,就无法腐熟食物,很多病人朝食暮吐,就是说早上吃的饭,晚上吐出来还未消化,一天到晚不知道饿,为啥?胃中无火!如何补火?看看指南针,五行中火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说,补充心火,心火足,就能让胃火旺了,这也就是五行所说的“虚则补其母”。
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这些温心阳的药物用上,胃火就来了,就能够腐熟水谷了。
3胃热。
既然有胃火不足,出现胃寒,自然就有胃火过亢,出现胃热。
胃热的病人经常有饥饿感,总觉得吃不饱,这也是病啊!俗话称为“慌饭”。
治疗很简单,吃点清胃火的药,比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芦根等。
举个例
子,曾经治疗一例经常“慌饭”的病人,患者要求不吃中药,还要能治病,我说这很好办,吃点下火的食物就可以了!什么食物好呢?让病人吃皮蛋拌豆腐,每天用两个皮蛋,加上4两豆腐,拌匀后加上麻油,少量盐,当菜吃,就这样坚持一周,就差不多了!有人会问,这也是中医治疗?我说这也是!因为运用了中医理论来指导饮食,指导养生,这不就是中医的精髓吗?中医可以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随时随地都可以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妙处!4胃火长期过重,必然会伤及阴分,就好像烧锅炉一样,锅里水也会被烧干,长期胃火重必然会导致胃阴的亏虚。
所以对于久病患者就要养胃阴了。
这些药有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等。
5临床中胃病的情况有时并非上述这么单一,比如胃中有热,肠道有寒,这样容易形成胃的上半部分有热,下半部分有寒,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用药时则需要寒热搭配,效果才好。
如黄芩、黄连配干姜。
6胃病还有一些情况,比如食积,同样影响了胃的和降,可以采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二丑等来攻下,恢复其和降,病情轻的则可以采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来消导。
举个例子:很多小儿停食之后,出现反复发烧,服用退烧药后可以当时缓解,第二天照常发烧,这种情况,将二丑炒香后研成细粉,伴红糖后给小孩吃,每次2克左右,三岁以下的小孩可以适当减量,3岁以上的可以适当加量,一般服用三小
时左右会出现腹泻,患儿将停滞在胃肠道的东西拉出来后,病就好了!此法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神奇!左边这个轮子的最后一个点:肾,让我们通过肾来学习中药!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髓,藏精,肾主水,为水脏,肾中藏有肾阳,能够温化寒水,这样水不至寒……通过肾脏来学习中药,可以从三块来学,即肾阴、肾阳、肾精,这样更加清晰些!对于肾阴亏虚,可以采用熟地、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怀牛膝、制首乌对于肾阳不足,可以采用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故子、巴戟天、肉丛蓉对于肾精不足,可以采用金樱子、桑螵蛸、芡实、莲须,五味子、益智仁来固摄肾精;通过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菟丝子、覆盆子、韭菜子、枸杞子来填补肾精。
对于肾水不足,相火亢盛,可以采用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来泻火。
肝无虚证,肾无实证。
说的是肾脏主封藏,封藏失司才会导致肾脏疾病的产生,这些疾病中,多数属于虚证范围。
举几个例子,这样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些!第一个: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人。
几年前遇到一个右上臂骨折的病人,在医院进行夹板固定,两个月后复查,发现骨折处无骨痂形成。
病人通过熟人介绍,过来就诊,切脉时双尺沉细若绝,询问中得知患者经常腰部酸软无力,性功能明显减退,于是采用填补肾精的办法,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接骨疗伤的药物,服用半个月,一月后复查,骨痂形成,
患者愈后良好。
第二个例子:腿抽筋。
临床上很多老年人,经常腿抽筋,每晚小便多次,服用钙片后抽筋稍稍好转,但停药后又很快反复,切脉会发现右尺沉细而软,对于此类病人,补充钙剂的同时,服用补养肾精的药物,增强肾的封藏能力,减少钙的流逝,病情可以很快治愈。
采用淫羊藿30克、菟丝子20克益智仁15克小伸筋草30克几天就见效了!第三个例子:痛经。
痛经之痛,只有妇人最为刻骨铭心,有些年轻女性,痛经时可以疼痛到晕倒,疼痛有两个病因,其一:不荣则痛,此痛病情轻;另一种:不通则痛,此痛病情重。
不通为瘀,而瘀之形成有气滞、有寒凝。
这里要说的是“寒凝”,此类病例占痛经的八成左右,许多中医治疗痛经,采用桃红四物汤加金楝子散,当时有效,下次月经照样疼痛,其实只要运用附子、肉桂、艾叶、小茴香、紫石英等温补肾阳,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将胞宫寒邪、瘀血化尽,三五剂药就可以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