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合集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培优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培优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姓名:班级第4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本课重点理解君子、仁、义、礼、恕等核心概念;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赏析写法特点。

本课难点不同程度地感受《论语》《孟子》《礼记》的思想、艺术魅力,思考其现实意义。

多维达标训练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链接高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 B.②④C.①③D.①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道理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7.近日,“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国学新青年”成为此次论坛上的热门话题,请根据以下调查信息图为“国学新青年”下一个定义。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Word版含解析

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智者,仁者——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

成就: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代表作品: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还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亚圣——孟子生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成就: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代表作品: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晏子与孔子晏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子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和离,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和离。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愤图强。

晏子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语文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有一些文字,虽然历经沧桑却美丽如初;有一种文化,虽然跨越千年却 魅力不减;有一种人,站在历史的深处,给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走进 《论语》,做孔子面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千古的沧桑,看一看他那 淡定的容颜。《大学之道》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以德治国的 前提。在儒家文化的长河中,孟子继往开来,高举“仁政”“民本”的大旗, 奔波于各诸侯国间的黄尘古道上,想以自己单薄的力量阻止那些非正 义的战争;他著书立说,阐释着自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仁者无敌” 的政治观念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 历史湮没了黄尘古道,而他的思想凝聚成了光照万世的《孟子》。
(3)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①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③之端也。(① 谦逊推让 。 ②名词, 萌芽,发端 。③名词, 智慧 。)
(4)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①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②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③之 矣,若火之始然.④,泉之始达.⑤。苟能充之,足以保.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①名词, 四肢 。②动词, 伤害 。③动词, 充实 。 ④动词, 同“燃” 。⑤动词, 流通,指泉水涌出 。⑥动词, 安 定 。)
3.一词多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 动词,领悟 )
(1)闻 每闻琴瑟之声( 动词,听见 ) 不求闻达于诸侯( 动词,闻名 ) 就有道而正焉( 名词,才艺或道德 )
(2)道 任重而道远( 名词,道路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动词,取道 )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儒家思想:人性向善,修身以求仁、义、礼——《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文言知识,背诵相关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所选文段主旨,理解思想核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核心思想意蕴,感受语言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儒家文化内涵,认识修身立德。

第一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近代学者辜鸿铭说得更夸张:“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

”《论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任务一:疏通文本意思,理解总结思想要义【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人的修养。

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劝导人们不要只贪图自己安居、饱暖,而要有远大目标、崇高追求;第二层是要勤勉做事,少耍嘴皮子;第三层是要积极向善向上,随时修正自己的缺点。

做到以上三层,这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修身之道。

孔子的好学指学习做人做事。

【联想】第一层:想要饱食安居,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人如果只追求饱食安居,那和动物有什么两样?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总要有个梦想。

孔子是提醒人们,眼里不能只有吃住两件事,只为了谋生而忙碌,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去做一些比自己饱食安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追求:动荡时代追求和平,和平时代追求个人成功。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

文章和句子
三篇文章的议论框架
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
结构
《〈论语〉十二章》
“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
君子好学,应持 为山、
之以恒
平地
进,吾往也。”
比喻论证(将学习比 喻成造山利平地)
对比论证(进和止对 比)
文章和句子
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 结构
《大学之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明明德、亲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重点实词
词语 喻 质 弘
意义或用法 知晓,明白 质朴、朴实 广、大,指志向远大
本课例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
词语 毅 篑
格物 庶人 壹是
意义或用法 坚强
盛土的竹筐 推究事物的原理
平民百姓 一概,一律
本课例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长句
短句
语气
《〈论语〉 都有
都有
多样
十二章》 (不规则)(不规则)
散 整句
句 少多
结论
日常化表达, 平易温和
篇目
长句
《人皆有不 适中
忍人之心》
短句 适中
语气
散 整句

结论
长句多而整齐, 多肯定语气 多 少 否定语气气势强
盛磅礴
《大学之道》 少
语句短促, 多 多肯定语气 多 少
整齐,有气势
鉴古知今,读写结合,儒家思想的当代表达
篇目
语气词 个数
结论
语录体风格接近口语,语气词多,情感丰
《〈论语〉十二章》 12 富,如耳提面命,师者形象近在眼前,文

【语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语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运:运转,转动。 乍:突然。 孺子:小孩子。 怵惕:惊骇,恐惧。
恻隐:哀痛,怜悯。 所以:用来。 内交:结交,“内”通“纳”。 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 恶其声:厌恶孩子的哭声。
文意疏通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 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止于至善 (终极目标)
(内圣) 明明德
内修
★★ ★ 格致 诚 物知 意
★★ 正修 心身
亲民 (外王)
外治
★ ★★ 齐 治平 家 国天
观点概括
《大学之道》
“三纲”与“八目”
明明德(内圣) ↓
亲民(外王) ↓
止于至善(终极目标)



任 务 一
料 , 回 顾







任 务 二
咏 , 疏 通





1.诵读《大学之道》,明确“三纲八目”的具体内容。
本义:提网的总绳。 衍义:引申指“事 物的关键部分”。

本义:本义指眼睛, 目也指从大项分出 来的小项,或按顺 序开列的目录。
三纲: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结合注释,理解“八目”的具体内涵及内在联系。
儒家经典:《孟子》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战国中 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 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共十一篇,现存 七篇十四卷。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 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_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_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0分钟,55分)一、基础达标(21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平安B.小人喻.于利喻:明白,知晓C.在明.明德明:彰明D.无辞让..之心辞让:推让,谦让【解析】选A。

A项“安”应为“舒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任重而.道远惑而.不从师B.质胜文则.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欲修其.身者其.皆出于此乎【解析】选C。

两个“之”均为助词,的。

A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并列;后一个表示转折。

B项中两个“则”,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是动词,表判断。

D项中两个“其”,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义,人之正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解析】选D。

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也是省略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C.知止.而后有定D.不足以事.父母【解析】选B。

A项,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C项,止,动词作名词,目标所在,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D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 子曰:“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 )自 省也。”(《里仁》) 6. 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泰伯》)
5.譬如为山,未成一(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 ) 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 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 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6.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可以( ),可以 ( ),可以( ),(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 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 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论语》十二章
重点实词释义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 ( )于言,就( )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 2.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 何?”(《八佾》) 3.子曰:“朝闻( )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这)有不 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治理)天下可运(运转,转动)之掌上。 所以(之所以,表原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小孩子)将入 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之心;非所以内交 (结交。内,同“纳”)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于乡党 (同乡)朋友也,非恶(厌恶)其声而然(这样)也。由是(从这里)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不是)人也;无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谦逊推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 发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 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扩充)之矣,若火之始然(同 “燃”),泉之始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能充之,足以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论语》十二章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检测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二)(公孙丑)【1】:“敢问夫子恶【2】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曰:“诐【5】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注:【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

【2】恶:同“乌”,疑问词,哪,何。

【3】慊:通“惬”。

快心,满意。

【4】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

【新教材·新课件(2021)】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新教材·新课件(2021)】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习重点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 基础知识。
2.学习先秦儒家经典篇章论述道理时譬喻、对比的论述方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思考先秦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思考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一部书,凝聚儒家思想精华,充满智慧,读之让人获益匪浅;一部书,历经岁月洗 礼,依旧鲜活生动,在现代社会依然能为迷茫的人们指导人生,并让中华民族重新看到 文化复兴的希望。这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论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十二章,品读它的魅力。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 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三、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交流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做到初步疏通文意(翻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瑞鑫点教教研院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等文言基础知识。
2
了解《论语》《礼记》《孟子》的有关知识。学习先秦儒家经典篇章论述道理时譬 喻、对比的论述方法的运用。
3 思考先秦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思考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
二、晓孟子,识背景 1 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孟子、《孟子》及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
2 请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理解的孟子学说。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 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 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
宗旨 彰明 美好的德行 达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
心不妄动 性情平和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处事合适
思虑详细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 百 姓 ,在于达到自己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 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平和,性情平和才能思虑精细,思虑 精 细 才能处事 合 适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 ,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知识储备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礼”,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 礼”。孔子崇尚中庸,认为处理 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 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强调把握 做人与做事的分寸、尺度和火候 等。
知识储备
孔子在教育理念上首次提出 “有教无类”,从为世界上所有 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 实践上提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 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
惊骇,恐惧
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哀痛,怜悯
通“纳”,结交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也。
状语后置句
厌恶
译文
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如 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 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 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同乡朋友 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
目录
CONTENTS

整体感知

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论语》十二章、大道之行人皆有不忍之心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出自《论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释义: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则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第二个则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第一句话的意思“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项,第一个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就;第二个焉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第一句话的意思“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第二句话的意思是“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的样子”;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第一句话的意思“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的人”,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有这四种萌芽却认为自己无法发展它们的人”;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句话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故选C。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论语十二章 / 论语十二则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并积累文言重点知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诵读课文,理解选文各章节的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示范精读教学要点分析鉴赏《〈论语〉十二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部书,凝聚儒家思想精华,充满智慧,读之让人获益匪浅;一部书,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鲜活生动,在现代社会依然能为迷茫的人们指导人生,并让中华民族重新看到文化复兴的希望。

这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一《论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品读它的魅力。

二、晓孔子,识背景1.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孔子、《论语》及孔子生活的时代特点。

作家作品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入。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核心思想是“仁”。

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孔子被尊为“圣人”。

相关知识《论语》的体式《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每一篇由若干章组成,每章长短不一。

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②问答体,即先指出问者及其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③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④议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请两名同学谈谈他们理解的孔子学说。

三、诵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自读选文,勾画出自己读不准或者不会读的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小组间交流,解决勾画出的字词,有争议的地方记录下来,待解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随时更正读音和断句。

八佾(yì) 一篑(kuì) 迩(ěr) 怵(chù)惕恻(cè)隐内(nà)交要(yāo)誉羞恶(wù)4.学生齐读选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根
)
⑤若止印三二本.( 书册的计量单位 )
@《创新设计》
27
课前
课堂
(2)诚
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使……诚实 )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实在,的确
)
③帝感其诚.( 真心,诚心
)
④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果真,如果 )
@《创新设计》
28
课前
课堂
(3)则
3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伴读] ②“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尚存疑,但是“一部《论语》修自身”的说法 却是不容置疑的。③出自《论语》的成语很多,如:循循善诱、言不及义、循序渐进、 不耻下问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呢?积累一下吧。
4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孔子生平 孔子④(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开私人办学之风。鲁定 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 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 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伴读] ④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还想知道其他九位名人是谁吗?动手 搜集一下吧。
⑥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 反映人们的仁德。
15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⑦确实如此,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 ⑧孔安国解释说: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
16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⑨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伴读] ⑮程颢为兄,程颐为弟,世称“二程”,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还记得 成语“程门立雪”吗?
24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二、拓知识 大学
“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⑯古代儿 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 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萌芽,发端 )
②东坡右手执卷端.( 边际、末端 )
③席不端.弗坐(
端正
)
④祸集非无端.( 征兆,迹象 )
@《创新设计》
40
课前
课堂
(4)苟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如果 )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且 )
③一丝不苟.(
随便,轻率 )
(5)是
①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正确 ) ②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这 ) 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赞同,认为正确 ) ④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表判断,是 ) ⑤唯利是.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课前
课堂
2.古今异义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古义:___伤__害_______。 今义:偷东西的人。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古义:____安__定______。 今义:保护,保卫。 (3)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古义:____侍__奉______。 今义:事情。
38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
课前
课堂
(4)而
①人而.不仁,如礼何?( 连词,表假设,如果 ) ②任重而.道远( 连词,表并列 ) ③就有道而.正焉( 连词,表顺承 )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却 ) ⑤吾恂恂而.起( 连词,表修饰 )
@《创新设计》
12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5.词类活用
(1)朝闻道,夕死可矣(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伴读] ①孟子说过:“春秋无义战。”确实如此,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 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2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二、拓知识 《论语》简介
《论语》②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 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 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 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 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③,对后 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连词,那么 ) ②年十岁则.诵古文( 连词,就,便 )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却 )
@《创新设计》
29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3.词类活用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动用法,使……整齐 )
(2)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使动用法:正,使……端正;诚,使……诚实 )
[伴读] ⑯朱熹认为,《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25
课前
课堂
三、理基础 1.古今异义
致知在格.物 古义:___推__究______。 今义:规格,格式。
26
@《创新设计》
课前
课堂
2.一词多义 (1)本
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根本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的,原来的 )
③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考察
41
@《创新设计》
课前
课堂
4.文言句式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_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创新设计》
42
课前
课堂
积极意义的。
45
课前
课堂
结构图示
@《创新设计》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43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 “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44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在当下也是具有
课前
课堂
3.一词多义 (1)乍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突然 )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初 ) (2)要
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读yāo,求取 )
②良因要.项伯见沛公( 同“邀”,邀请 )
③要.留清白在人间(
希望
)
④北收要.害之郡( 重要,险要 )
39
@《创新设计》
课前
课堂
(3)端
17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⑩于我们而言,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进 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
18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⑪儒家强调”我命在我不由天”,便是关注人的这种自主性。
19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20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⑫从眼、耳、口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从一些小事入 手逐步去约束自我。
(2)喻
①君子喻.于义( 知晓,明白 )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比喻
)
③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晓谕,开导 )
(3)如
①譬如.为山( 像,如同 )
②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
)
③先生如.其指( 依照,遵从 )
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及,比得上 )
⑤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去 )
11
35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伴读] 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主张“性恶论”,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36
课前
课堂
三、理基础 1.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___内____”,同“___纳____” (2)若火之始然 “___然____”,同“___燃____”,__燃__烧___
37
@《创新设计》
(3)在明.明德( 使动用法,使……明显,彰明
)
4.文言句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_
30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⑰这“三纲”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31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⑱这“八目”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 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创新设计》
第二单元
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论语》十二章 一、知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①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 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越(超越本分)的现象, 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 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32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⑲这“三纲八目”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 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