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盛唐气象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盛唐时期的历史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盛唐气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盛唐气象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
飘逸洒脱,充满想 象力和感染力,具 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诗风淳朴厚重,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诗被誉为“诗史”
直面社会现实,平 易近人,通俗易懂
诗仙 诗圣 诗魔
书法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绘画 阎立本、吴道子 音乐、舞蹈 李龟年、公孙大娘
变式提问: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为什么能和睦相处?
新课讲解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特征 (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 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2.表现 (1)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 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 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曲辕犁 耕作工具
筒车 灌溉工具
唐初至开元年间,兴修水利工程160多项 , 遍及全国 。这些工程多为中小型。小的 可灌田数十顷, 大的可灌田上万顷。
——《新唐书·地理志》
筒车的先进性体现 在什么地方?
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回 转想省一力想,,能曲够辕适犁应相深比耕直和辕浅犁耕好 的在不哪同里需呢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经济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 兴修水利 生产技术和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纺织业、陶瓷器、其他行业
商业:繁华的都城长安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太宗
盛 民族交往与
授官和封王各族首领
唐 民族融合
民族交往方式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三课,名称为“盛唐气象”。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时期,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重点讲解唐朝的盛世气象,包括唐朝的统一、繁荣、开放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
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长河,对于学生对于我国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体验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唐朝的盛世气象;(2) 了解唐朝统一之后的政治制度;(3) 了解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4) 了解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对外交往。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唐朝盛世的主要表现;(2) 能够发现和分析唐朝盛世的因素;(3) 能够带领小组探究唐朝盛世和对外交往的得失。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热爱和珍惜家乡及国家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唐朝的基本情况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 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3) 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的得失。
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2) 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回味一下唐朝盛世的气象,“唐朝盛世”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记忆。
究竟是什么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唐朝盛世的表现有哪些?2. 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由阅读本单元教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在唐朝的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局面?唐朝统一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 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是怎样的?(3) 唐朝的文化繁荣是如何体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小组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探究唐朝盛世及对外交往的得失。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课题《盛唐气象》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知识目标: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及其代表作。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教学过程第 2 页第 3 页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看视频,初步感知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学生看视频,了解新式农具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检查自学情况直观,容易记忆第 4 页的特点学生探讨后回答问题学生读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材料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第 5 页回答问题学生看视频,了解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第 6 页学生找出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培养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课堂小结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国家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广大劳动人第 7 页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内容分析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荣、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
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
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并初步分析其繁盛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准确说出各代表任务的作品特点。
时空观念:展示唐朝地图,了解唐朝边疆巩固与各族交往的情况。
家国情怀:掌握唐蕃和亲及唐朝民族交往、交融的基本史事,领悟对当下增强民族团结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的交往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繁荣。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唐朝皇帝关系图为导入,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经济的繁荣(1)教师活动将本子目的学习,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分类描述。
(2)学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教师活动材料一:浙江沿海的明州和温州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吉州也曾创下过年产1300多艘船的历史记录。
材料二:《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刚健豪迈
认真一四阅、读、隋课多的文彩,统的完一文成学唐艺朝术《文学艺术成就》表格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歌
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书 法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绘 画 阎立本、吴道子
经济的繁荣——农
曲辕犁利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P12“材料研读”:“如纺 车,以细竹为之。车骨 之末,缚以诸(竹)筒 。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
当堂小练
4.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具有多元的历史价值。下列文物既能证明唐朝制瓷 工艺水平高超,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D ) A.筒车 B.文成公主雕像 C.开元通宝 D.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5.唐代有一位著名画家被尊称为“画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
图》,A他是(
)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阎立本 D.李白
思维导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 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经济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 兴修水利 生产技术和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都城长安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太宗
盛 民族交往与
授官和封王各族首领
唐 民族融合
民族交往方式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飘逸洒脱, 天生我材必有用, 想象丰富。 千金散尽还复来
沉郁悲怆, 出师未捷身先死, 语言凝重。 长使英雄泪满襟
讽喻0社会, 野火烧不尽,
0
0 通俗易懂。 春风吹又生
0
李 白
杜 甫
白 居 易
《
( 局 部 )
颜 氏 家 庙 碑
《盛唐气象》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本课涉及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三部分内容。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
唐朝时的文学艺术成就颇高。
从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诠释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成就;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的成就。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唐人街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被人们所熟知。
今天我们就梦回大唐,一起去看看那个辉煌繁荣的时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三课:《盛唐气象》(多媒体展示图片唐人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现代繁华的唐人街景象,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唐人街在世界各地盛行,唐朝是怎样的时代,为什么唐朝如此繁华?有哪些表现?又实行了哪些措施?【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提权有效信息,找出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展示材料和相关图片:材料一: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
材料二: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回转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重点: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了解唐朝经济的繁荣。了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促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加强。理解唐初少数民族有哪些,与唐关系如何。引导七年级的学生全方面了解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全方面了解唐朝的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全面地去分析、了解和评价。
学习目标:
1、能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2、知道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了解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意义;
3、能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4)代表诗人
①诗仙——李白
诗歌主题: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诗歌特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②诗圣——杜甫
生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诗歌主题: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诗王——白居易
(2)入藏: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
(3)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传播: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5.唐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发展概况: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包括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隋唐时期的一些基础知识,如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但学生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2.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白居易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
书法
三位著名书法家颜:真_____柳__公、_____欧__阳___、
__________。卿
权
询
颜体
柳体
欧体
霓裳羽衣曲
思考:唐朝前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盛世局面?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3、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 策 4、人民的辛勤劳动 、、、、、、、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安史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兵收河 南河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第3课
盛唐气象
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2.掌握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3.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了解唐朝著名 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
农业
曲辕犁
筒车
蜀锦(丝织业)
瓷器
越窑青
邢窑白
唐三彩 (陶器)
国际大都会:长安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 气
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风气兼容并包
多彩的 文学艺术
文学 艺术
诗歌创作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 杜甫 其诗为“诗史”,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意义:给文吐成蕃公主粮入库吐打蕃,下促了进坚了吐实蕃的经基济和社 会的发展,密础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从增汉进族了汉地藏区之来间的的友文好成关系公。主,
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 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 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民族融合
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 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 诸多珍贵文物。
1.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经济繁荣。 2.太宗、女皇、玄宗励精图治。 3.人民辛勤劳动。 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5.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永泰公主墓壁 画
她们衣着开放,可 以袒胸露臂、胡装 出行,同男人一样 骑马、射箭、拔河、 打球。
女 着 男 装
齐胸襦裙, 半臂, 唐式大袖衫
齐胸襦裙
胡服
大袖纱罗衫
←唐墓马球壁画 马球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 朗)传入,称“波罗球”。 成为有唐一代具有代表性的 体育运动。
儒生们骏马宝刀,美酒胡姬,拥抱世界,享受生活。 它挟带着民族的精华,也掺杂着异域的野性。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民族融合
请让太宗考考你?“六试婚使”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 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kè)马和一百匹 马驹的母子关系。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 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试: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 和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 第六试:辨认公主。
唐朝画家
。
阎立本
阎立本的画,笔力刚健, 人 物形神兼备。
《历代帝王像》绘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十三个帝王的形象,加上侍
人共四十六人。 作品没有名款,一直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 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气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3)掌握唐朝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培养美感和历史情趣(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赏析唐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3)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色,感受热爱祖国、关心民情的爱国情感。
培养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知道唐朝与吐器的友好关系难点: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明白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色及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何时进入鼎盛时期?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师: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步入鼎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3课一盛唐气象,去感受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
今天,某个历史博物馆要举办盛唐气象展,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二)、讲授新课:一、我们一起进入第一个展馆:繁荣经济馆。
教师提示:通过上学期对中国古代史的农业学习,我们知道一提到“经济”一词就能想到需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方面入手。
1、第一展区:农业的发展(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一段内容,归纳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多媒体展示:曲辕犁的结构示意图直辕犁和曲辕犁比较图观察图片解说词: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的改进有三处。
①由原来的长直辕变成了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由二牛抬杠变成了一牛牵引,节省了畜力,并且占地面积小,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
②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
③改进了犁壁,可将翻起的土推倒边,以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曲辕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师:观察图片,结合解说词,讨论一下曲辕犁和直辕犁相比有哪些进步之处。
生:直辕犁笨重,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曲辕犁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多媒体展示:翻车、筒车示意图和材料。
翻车筒车材料一:“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材料二:“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解说词: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着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师总结:农业上的灌溉工具,三国时期发明的叫作“翻车”,就是今天有些地方还在使用的“水车”,靠人们用脚来踩动,是比较吃力的。
唐朝发明的叫作“筒车”,它把水流的力量和竹筒的盛水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不再依靠人力了。
结合图片和材料,讨论一下筒车和翻车比较有哪些进步之处?节省人力,昼夜不停、便于灌溉。
2、第二展区:手工业发达唐朝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展示图片:图一花鸟纹锦唐代的丝织品花式繁多,琳琅满目,主要有绢、绫锦、罗、纱、绮等师:上图反映了手工业哪一方面的成就?生:丝织业:唐代丝织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闻名全国。
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请你根据下图,概括这方面的成就。
图二青瓷图三白瓷越窑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润泽。
唐朝诗人陆龟蒙写诗赞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羽赞美青瓷“类玉”“类冰”。
邢窑白瓷,胎质轻薄坚致,釉色洁白。
陆羽赞美白瓷“类雪”“类银”。
图四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师:唐朝除了丝织业和陶瓷业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3、第三展区:商业的繁荣(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的内容道并观察《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归纳一下长安和城的特点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既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二、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边地民族慕风向化,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双方使者往来络绎不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我们一起步入第二展馆:1.第一展区:华戎同轨,爱之如一教师出示材料: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多次发兵反击突厥的侵扰,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据《资治通鉴》记载,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以统辖本族。
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
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很信任,不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
还帮助他们的部属,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他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
又开通通往西域的大通道和通往北方边疆地区的参天可汗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树立了声威。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师:结合上面材料和教材内容,总结唐太宗加强对西域统治及实行民族政策的史实。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第二展区:唐朝时期各民族交融的进步发展教师出示材料:回纥是铁勒的一支。
公元六世纪中叶起,先后依附于突展和薛延陀。
贞观二十年,配合唐军灭薛延陀,并占据其大部分土地。
次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被唐封为瀚海都督兼怀化大将军,吐迷度自称可汗。
唐朝时期,在今云南一带居住着许多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乌蛮和白蛮。
七世纪后期,乌蛮征服洱海一带的白蛮,在那里建立了六个不相统属的政权,史称“六诏”。
其中的蒙舍诏在最南边,又称南诏。
后来南诏吞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
唐朝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
南诏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受唐朝的影响很深,内地的文化及建筑、丝织技术等都传入南诏。
南诏的生金、丹砂、浪剑、白叠布等各种土特产和音乐等也传入内地。
唐代在高丽以北以西,居住着靺、契丹等少数民族。
靺羁是今满族的祖先,分为数十部,其中最著名的是粟末、黑水两部。
元713年,唐玄宗在其地设忽汗州都督府,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安西都护府则管天山以南地区,两大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城的最高统治机构------编自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教师讲述并提问:唐玄宗封德海国首领为渤海都王,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这些说明了什么?师:吐器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怎样呢3.第三展区:唐朝与吐的交往出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图片,松赞干布都有哪些贡献?生:唐太宗时,他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实行民族友好政策,密切了与唐朝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为青藏高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出示《步肇图》师:上图蕴含了什么历史信息?此画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乘坐步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②师: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王室求婚?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化,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朝多次求婚。
③师:唐太宗为什么同意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如果你随文成公主入藏,你能帮她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唐太宗为了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房屋建筑等);可以带去内地的优良品种(茶叶、蔬菜种子等);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④师: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及后来藏族人民的喜欢?文成公主聪明贤惠,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发展藏族文化、经济作出了贡献,所以人民尊敬和怀念她。
⑤师: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意义?促进了吐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
④师: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往来的史实?⑥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蓄与唐“和同为一家”。
策的教育。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教师活动:“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
”师: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三、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中西互通胡汉交融。
我们一起步入第三展馆:开放的社会风气馆。
(1)出示图片一:弈棋仕文图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师:上图反映了在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妇女的社会活动表现有哪些?生: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四、经济的繁荣引发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我们进入最后一个展馆:多彩的文学艺术馆1.我们进入第一展区:唐诗区师: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学生回答: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1)①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土,生活在盛唐时期。
少年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爱文学,关心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