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
中国传统官僚制的弊端解析_以韦伯现代官僚制为比较对象
基金项目 : 2006 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部项目! 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 ( 06X ZZ010) 作者简介 : 巩建华 ( 1969- ) , 男 , 甘肃灵台人 , 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这充分表现在! 天命论∀和! 道统论∀ 中。统治者! 托
[ 5]
之于天, 假手于不可见、 不可知的冥冥主宰∀ 。 ! 天 道∀ 神圣化了! 天子∀ , ! 天子∀ 高居万民之上 , ! 天道观∀ 自然成为历朝历代帝王的统治工具。 6. 差序化的官场生态。为了便于统治, 封建官僚 阶层创设了诸如君臣、 官民、 夫妻、 父子、 老幼、 上下等 具体关系范畴。构建起明君、 良相、 贤臣和顺民的政 治! 和谐∀ 关系, 进而创设出! 缘人情而制礼、 依人性而 作仪∀ 的! 礼治∀。这些差序范畴后来演变为中国的人 伦传统规范。立宗子、 别嫡庶、 定名位、 正尊卑、 辨等 差、 分贵贱、 序世系和敬祖宗等封建血缘宗法等, 充分 反映了官场的等级生态和官僚制的差序特质。 7. 形式化的官僚作风。等级差序 的实质性 存 在, 保证了统治阶层能够分配到应有的权力、 资源和 价值 , 而等级差序形式性的存在, 维护了统治阶层的 尊严、 权威和名分等, 所以, 统治阶层会不遗余力地 维护! 礼治∀ 的形式规范。但作 为社会共同规 范的 ! 礼治∀ 所具有的威慑力使任何人不敢轻易挑战 ! 礼 治∀ 的既有规则。对! 礼治∀ 的厌恶 , 逐渐演变为形式 上的! 敷衍∀ 、 ! 糊弄∀ 和! 走过场∀ , ! 礼∀ 繁琐的程序和 异化的规范最后流变为一种形式主义。 8. 人情化的政治关系。在官僚政治社会里 , 攀 龙附凤, 巴结皇亲国戚、 依附诸侯 将相、 织结 ! 关系 网∀ 成为封建士大夫们的必修功课。如此, 众多依附 权贵的! 关系元∀ 构成! 关系圆∀ ; 众多! 关系圆∀ 形成 ! 关系网∀ ; 众多! 关系网∀ 构造出一个异化了的! 关系 社会∀ 。 在关系社会中, 社会按照身份将人分开等
韦伯的官僚制与官僚主义
韦伯的官僚制与官僚主义提到官僚制,很多人都会把它和另一个词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官僚主义。
或者说,很多人会直接地把官僚制和官僚主义等同。
其实,官僚制和官僚主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韦伯所提出的官僚制,是指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而官僚主义则有不同的定义。
[1]官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作风,更是一种组织意义上的、制度性的现象。
就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些词一样,官僚主义揭示的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东西。
但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同的是,官僚主义与组织和制度密切相关。
有学者认为,[2]官僚主义是组织和制度在结构上以及运行中的功能性变异。
最常见的表现是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命令主义等。
所以,从含义上看,官僚制与官僚主义就是不同的。
18世纪,法国重农主义学者维森特·德·古尔内,首次使用了“官僚制”这一概念。
但是,我认为官僚制在古希腊、罗马时就应该出现了,官僚制应与政治相伴相生,是构成政治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组织基础和运行机制。
只不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官僚制没有显示出严格的组织体系和等级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理性官僚制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3]他说,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不可逃避的现代性命运。
现代官僚制的产生离不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专业。
而官僚制也一直发展至今。
对于中国的官僚制,韦伯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中国的官僚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官僚制。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现代官僚制是建立在法治和理性的基础上,且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中国的官僚制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所熟知的是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封建官僚制。
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官僚制存在着浓厚的人治因素,缺乏现代官僚制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法治精神。
[4]从本质上说,中国的官僚制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专制衙门作风的反映。
[5]有学者认为,科层化所引发的官僚主义和传统的官僚主义十分复杂地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当代官僚主义的复杂形态。
现代我国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运行机制的区别
现代我国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运行机制的区别
韦伯官僚制理论中,韦伯指出官僚制度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是合理化、法律化的组织形态。
“其精确性、工作的速度、任务的明确性、对文件的熟悉程度、活动的连续性、权限的划分、指挥的统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人员摩擦的控制,以及在物质和人员方面的成本的减少,这一切在严格的官僚机构中将达到最佳最佳状态。
”韦伯官僚制的特点则是:等级制、专业分工、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专业培训、采用固定的薪金及按照资历、政绩晋升。
而现代我国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的区别在于(1)理性不足。
体现在某些官员或为升职或为讨好上级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造成裙带关系的形成或是以权谋私,以及工作效率低下;(2)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
各部门信息不连通致办事效率低下,或是多部门职责重叠范围则出现各部门之间互踢皮球最后无人负责
的恶劣状况时有发生。
(3)法制基础薄弱、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程度低。
官员依法行政的理念不够深入,公私不够分明,个人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影响公务活动。
论中国官僚制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的对比
论中国官僚制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的对比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管理学中是一个中性词汇。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在马克斯·韦伯发表的论文《官僚制度》中曾涉及到官僚制以下内容:①常规运营的法律化,即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固定正式的管辖范围②层次结构的纵向一体化,即在明确的权力等级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各级办事机构③管理方式的书面化,即政府人员能以书面文件为基础并按照需要特殊训练才能掌握的程序来进行行政管理④职务活动的专业化,即政府能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并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上根据激励或成绩而晋升等职务活动⑤公务管理主体的知识化等方面,譬如政府人员能实行按照章程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等等。
而这几点也正是韦伯所提倡的理性官僚制所包含的内容。
但实际上,中国现代的官僚制度远远与韦伯所提倡的理性官僚制度要相差。
在我国,即使法律再如何地完善,但仍然摆脱不了政府人员贪污问题,而这也是官僚制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弊端。
大量调查资料和报告表明:我国公务员贪污现象严重,但现今却无法用法律的严打和死刑的威吓来真正解决贪污问题。
导致此类公务员经济类犯罪事件的泛滥的因素有很多,例如:①政府人员本身素质问题(一些公务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等等)②政府内部环境的作风差(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威逼、同级之间的腐败作风等等)③政府人员在组织活动中缺乏理性化,偏人格化④中国自古以来官僚制所遗留下来的弊端等等。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贪污问题大抵都是经济利益化的驱使而造成的。
在中国,“权力等于金钱,金钱能购买权力”这一说法也被广泛承认。
再者,中国人许多文化都根深见底,例如血缘关系浓厚、注重人际关系圈、爱面子、虚荣等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是造成公务员素质不高的原因,违背了韦伯所说的“实行照章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原则。
在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中曾提到,要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的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同时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要根据资历或者成绩而晋升,但联系本国实际国情,往往情况不尽人意。
中国干部体制与韦伯官僚制
中国干部体制与韦伯官僚制作者:暂无来源:《文化纵横》 2015年第3期既有的发展研究认为,韦伯的官僚制是刺激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制度要素。
这一制度以可预见性、非政治性、去人格化,以及法治导向为基本特征。
以此为标准,中国官僚制并不符合韦伯对理性化科层制的描述,政府质量与腐败控制状况都令人堪忧;但以公共福祉为衡量标准,中国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却又世所罕见。
这就构成了比较政治学者必须回答的一个“中国悖论”。
换言之,要想坚持政治理论的普适性,超越文化相对主义的解释,同时反思西方对自身经验的路径依赖,就必须去发现中国治理体制中某些被忽视的制度特征。
古登堡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德斯特因(Bo Roth--stein)在近期《治理》(Governance )上撰文指出,以往的制度理论没能看到中国公共治理体制中独特的“干部体制”(cadre organization)。
这种体制与韦伯官僚制大异其趣。
在社会治理效果方面,前者因其独特的运行逻辑,比后者更有效率,从而也在总体上为执政党增强了政治合法性。
该体制有两个相互关联的构成性要素需要予以特别重视:一是意识形态立场,二是“人民公仆”的预设。
前者要求官员在党政一体的背景中贯彻组织原则与意志,后者强调为人民服务、满足群众需求、获取民众支持的行政绩效。
二者互为条件,抵消了法治薄弱、官员腐败所造成的消极作用,保障了政府质量,提升了国家能力。
而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表上混杂着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社会服务的各项指标。
在西方高度分化的行政目标管理体制中,是完全无法理解这一现象的。
与中立化的韦伯官僚制相比较,干部体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充分的核心难题。
特别是在例如社会与教育改革等极具弹性的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干部体制会采取较为灵活的手段,进而体现出更强的执行力。
韦伯体制强调专家治国,在各社会部门中都要求有官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中国古代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的比较分析——基于行政生态学视角
现代经济信息中国古代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的比较分析——基于行政生态学视角包 恺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摘要:韦伯理性官僚制理论的提出适应时代背景与发展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
而中国古代官僚制产生于“封建之废,周衰之日”的战国时代,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组织规则和运作流程。
但两种官僚制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且都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无法适应目前中国行政改革要求。
当前我国行政改革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一系列新举措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鉴于此,本文从行政生态学视角,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联系与差异,以期突破既有藩篱,为行政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塑造良好的行政生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理性官僚制;中国古代官僚制;行政生态学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4-0402-03世界各国现有的公共行政体系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诸多的社会公共问题、日益腐化的行政队伍、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前无从下手,理性官僚制的行政模式因其对大问题的遮蔽而背离了对美好生活的原初设想[1],各国迫切的希望“摈弃官僚制”,建立一套新的公共管理模式。
鉴于此,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官僚制危机作出应对,试图对官僚制进行改革,掀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
而我国在实践中遭遇官僚制的种种弊病后,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期通过行政改革带动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但是我国行政体制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到古代官僚制与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影响,兼具两者的特征,在现实行政中,往往表现为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民主程度不高,这不仅有古代官僚制“官本位”思想的影子,也同时是韦伯官僚制层级节制、非人格化的结果。
因此,剖析二者的联系与差异,根据现实的社会环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改革,构建适宜的行政生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与善治模式。
一、两种官僚制官僚制(bureaucracy)一词含义在一百年前意味着“组织方式的理性和效率,是极权主义统治滥用权力的取代物”。
中外政府改革比较:官僚科层制:以韦伯思想为中心
“韦伯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于理性化,重要 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职务,而不是个性; 是逻辑和预见性,而不是非理性的感情和 不可预计的后果;是公事公办,而不是个 人关系;是技术专长,而不是心血来潮、 一时聪明。‛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20) 《政治论文集》(1921) 《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 《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 《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1924) 《经济与社会》(1922) 《中国宗教:儒教和道教》 《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 《古代犹太教》 《音乐之理性的和社会基础》 《科学论文集》 《一般经济史》 《国家社会学》
在我国,‚官僚‛一词在早期的封建社会就存在。在春秋 战国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封疆大吏和王孙贵族们都时兴豢 养门客,称之为幕僚,也就是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助理人员 和跟班的随从。
这些幕僚们才华的光辉在辅佐他们的主子的政务的过程中 时有闪现,每每引起皇帝或上级官员的注意和赏识,被直 接授以官位,进身成为他们从前的主子的同事,谓之同僚。 因而‚僚‛这一词就不但有下属的意思,如僚属,僚佐, 幕僚,等等,也有同事的意思,如同僚。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 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是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 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 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 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 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 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行使权威的基
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
传统组织
基于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中国官僚制发展研究
2018年第6期【摘要】古中国是官僚制的故乡,中国政治制度核心是官僚政治制度。
官僚制度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封建帝国的兴盛衰亡。
官僚制度的发展与运作在中国的帝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撑了帝王的统治。
与中国官僚制度不同的是,韦伯的官僚制更多是从技术层面上论述的,它凸显了现代社会追求理性、合法的气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判,但是,官僚制的思想却保留了下来。
从现代官僚制在世界各地发挥的作用来看,官僚制仍然有其存留的必然性,并且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东西方的官僚制的作用,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可以改造的地方,将其适用于中国。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僚政治;韦伯官僚制理论;批判发展一、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理论源起“官僚政治确曾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并作用于一切国家的某一历史阶段”。
[1]马克斯·韦伯论述了三种组织类型:超凡魅力型、传统型、法理性。
他认为,“权威的获得是通过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权力来源的‘合法性的信仰’来实现的,合法性的信仰是指存在与人们内心深处、能够说付人们服从而费反抗统治者的信仰体系,它为统治的正当性提供依据”。
[2]因此,这种合理合法的“法理性权力”构成了现代官僚体制的基础。
(二)背景分析1.经济背景:“官僚制实行的是一种客观化非人格化的管理,建立在高度合理的功能分化原则基础上,建立严格的管理权限和明确的管理职责”,[3]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垄断企业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协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2.文化背景:“现代文化,尤其是它的技术和经济基础的独特性,需要的正是结果的这种‘可计算性’。
”[4]在韦伯看来,由于现代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专业化,因此组织需要“非人格化”管理,并且他认为人是“理性人”,对一切事务采取理性化、程序化的手段进行管控。
不仅如此,罗马法的理性形式以及它的理性精神的体现,为官僚制理论的提出起到了借鉴作用。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研究
LegaI syg f em A nd Socj et yf叁塑!查塾金竺!兰!型!!i薹蚕圜豳篓澄圈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研究郭秋菊摘要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表现出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设想所不同的二重性特质。
本文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生成的思想基础着手,探溯其二重性产生的原因,并就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对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出对今天政治体制完善和政治理念革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官僚制二重性历史变迁中图分类号:D69l文献标识码m文章编号:l009一0592(2010)l l-285-02一、二重性生成的思想基础中国官僚制度之性质与古典中国的哲学精神关联密切。
冯友兰曾称古典中国的哲学具有“最理想主义,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o的品格。
这种品格的生成,须追溯到中国哲学形成之初。
-(一)两大基本元素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一条基本的线索,即理与利两大基本元素相互斗争、交融。
这与中国哲学生成的地理、经济因素均有着重要关联。
1.理:先天秩序中国古典哲学中,几乎各家的学说都承认有一个根本的“理”的存在,从而主张循道而治,即依据先天的理来建立后天的制度。
产生这一思想元素的根源,在于中国作为农本社会,自然规律的演变对于农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对于思想未开蒙的夏商西周三代尤是如此。
因此,上古设官制遵循天道,如传说三皇五帝之世以龙、火、云、鸟纪官,而《周礼》的“六官”体系更是以“天地春夏秋冬”为名,这说明早在三代便已经在行政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科层制的雏形。
所以到春秋战国,诸子描绘各自理想中的社会形态时,莫不以三代为典范,在不同程度上将“理”这一元素吸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而这一元素决定了历代政治制度中理性构建的一面。
2.利:经验效率农业社会的长期劳作,使得经验的作用得到格外的重视。
此后各家学派虽然观点各异,一个共同特点却是“尚农”。
儒家提倡“耕读传家”,法家首重耕战之术,道家所向往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响,也是脱胎于田园生活。
传统官僚制与理性官僚制的表达与实效分析--基于韦伯理论的展开
一、两种官僚制比较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国官僚制的理解,构成了实现官僚制现代化的知识前见。
单纯的以中国传统官僚制或近代西方理性官僚制进行简单的类比,容易陷入理想化的学术图景,与现实相背离,或失之泛泛,难以深入。
究其根源,自通海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政治架构遭遇了知识论(epistemological crisis)的危机,a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的政治系统在质疑、斗争、反复、接受的过程中成为中国政治现代性变革的方向。
自晚清官制改革以来,一个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化官僚体制不断地调试与发展,过程十分艰辛。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自秦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体制,前后历时近两千年,到清代臻至极致,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官僚制是在这样一个前现代与现代性叠交,传统与现代、中与西混合、杂糅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这种复杂而独特的背景注定了上述单纯的类比难以奏效。
理解中国当代官僚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或许更加有效。
事实上,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支配社会学中首次提出“官僚制”(Beamtentum)b 这一文化现象,并从外在的历史比较中将近代西方官僚制作为最为理性化的支配*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英美法在中国近代的输入与影响研究”(15CFX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世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北 武汉,430073)。
a 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16-20页。
b 韦伯运用比较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提炼出了一套官僚制理论,在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体系中中国古代官僚制是典型的“传统官僚制”(韦伯原文中称之为“家产制官僚”,是“传统官僚制”的一个亚型,为方便论述与理解,本文采用更上位概念“传统官僚制”)。
正如韦伯《学术与政治》中所言:“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应具有‘价值中立’的责任伦理”。
浅谈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
浅谈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摘要]“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
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
现代官僚体系作为一种理论范式而定型则是马克斯韦伯的功劳,正是他从理论上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这类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原则,所以人们往往把韦伯看作官僚制组织的设计者。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官僚制;合理性一、关于韦伯马克斯.韦伯作为“组织理论之父”,在行政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其中最大的贡献当属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它被称为是公共行政组织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而韦伯除了是行政学家和政治学家,他还是社会学家,因此他的研究中不仅有政治学思想,同时融合了社会学理论,他的理论也是被称为“政治社会学” 思想。
现代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作为西方管理制研究理论基石的《论官僚制》一文的作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亦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先驱之一。
他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质,但是权威和控制是各类社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他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的组织是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的。
权力是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魅力型权威,使人敬仰;传统型权威,使人服从;而法理性权威,则带来理性思考。
与之相对应的是“神秘化组织”、“传统的组织”、和“合理化一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
而在韦伯看来,只有这种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才是“理想的官僚制”,这也是他备加推崇的组织形式。
二、韦伯眼中的官僚制官僚制也被称为是行政制或科层制。
韦伯认为的官僚制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受到人们反对的官僚主义的,低效率的组织是两回事,他指的是组织结构中的某些特点,并且这种制度应该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征。
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
韋伯對官僚制的理論確認張康之簡體原文/GB/40764/55942/55945/4058663.html來源:《教學與研究》2001年06期[摘要]“官僚制”這一概念有兩重含義。
韋伯在歷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廣義的官僚制概念,所以,在這個概念中包含著中國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而當前學術界經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種狹義的官僚制概念,是特指與近代社會一道成長起來的現代官僚制,即現代形式的官僚體系。
現代官僚體系作為一種理論範式而定型則是馬克斯?韋伯的功勞,正是他從理論上對這種組織形式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這類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原則,所以人們往往把韋伯看作官僚制組織的設計者。
[關鍵字]馬克斯·韋伯;官僚制;合理性在現代政治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中,官僚制的概念是與馬克斯?韋伯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
而所有的研究又都把官僚制的問題集中到了公共行政的體制和行為方式上。
所以,對於公共行政的研究來說,是無法回避對官僚制問題發表意見的。
或者接受官僚制的理論體系並為這個體系的建構、改造和發展提供進一步的建言;或者對官僚制理論體系提出批評,盡可能地尋求替代性的理論框架,並對公共行政的實踐發揮作用。
近二十多年來發生在西方國家的行政改革運動,基本上是對官僚制持否定態度的,因而馬克斯?韋伯的理論也受到了挑戰。
其實,官僚制與官僚制理論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個範疇,官僚製作為實踐中的一種國家政治統治與社會管理的方式有著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只不過長期以來人們並沒有對這種制度作出定義,正是在馬克斯?韋伯為這種制度作了命名並提出了官僚制的“合理性”建議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這一統治和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和發展歷程,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官僚制建設和改進的方案。
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當一切關於官僚制建設和改進的方案都告失敗之後,便出現了“告別官僚制”的強烈呼聲。
一、探尋官僚制的歷史源流官僚制是一個國家中的官僚組織和行為體系,是國家政治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國家對社會實行統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會統治和支配行為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出現的制度化的社會組織現象。
如何合理认识“官僚制”
如何合理认识韦伯“官僚制”理论2007级公共管理(2)专业木权之在现代公共行政的研究来说,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运动基本上对官僚制持否定态度的,然而官僚制与官僚制理论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在实践中作为一种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韦伯为这种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定义,指出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一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并提出了官僚制的“合理性”。
一、探寻官僚制的历史源流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制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国家范围的扩大,国家政治和经济职能的增加,为了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运作,就出现了国家职能分化的趋势。
国家政治统治和管理领域中的分工使官僚呈现出职业化的趋势,才为从社会中选拔从事这一职业活动的人才提供合理的思维路向。
比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专门从事统治和管理人才的做法,就是这种合理的思维路向的明确反映。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
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就出现了一个专门的食禄阶层,它标志着官僚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士人阶层的思维纳入管理技术与功利主义的科层官僚制的轨道,于是以郡县制代替封建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它的惟一选择。
特别是隋唐科举制的兴起,使中国古代官僚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前现代官僚制形式,成了“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社会最完美的代表”。
二、官僚制的存在方式韦伯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对官僚制的研究使人们一目了然地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官僚制的性质、历史地位,领悟官僚制的发展方向。
根据韦伯的看法,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威做基础。
适当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这种权威的组织就无法实现组织目标。
浅析韦伯“理性官僚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浅析韦伯“理性官僚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沙 俐中国的官僚体制历史悠久,是传统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历史成就。
官僚制的理性化特征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体制的效率,而另一方面其所内在蕴含的集权倾向,以及人浮于事、机构重叠、权责不清的缺陷大大增加了社会治理的成本。
基于韦伯关于官僚制的经典理论分析,需要2014年2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存在。
正如王亚南所说:“中国的官僚政治,必得在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封建体制(买办的或官僚的经济组织,最后仍是依存于封建的剥削关系)清除了,在作为其官与民对立的社会身份关系洗脱了,从而必得让人民,让一般工农大众,普遍地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着政治革新运动了,那才是它(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
”我国现行的组织管理结构还很不完善,组织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权力过于集中。
容易造成个人独断和决策失误,不能充分调动和保护下级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领导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职权、欺上瞒下、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等问题。
另外,走后门、拉关系、大搞不正之风现象仍然严重。
(2)机构重叠,权责不清。
组织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导致了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等现象。
因党政干预过多而造成的权责不清,影响了各类社会组织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3)组织行为缺乏理性,“人格化”的倾向明显。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国家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进而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浓厚的小农意识和家族观念。
社会的经济文化活动也长期局限在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之中。
(4)法制化程度较低。
当代中国官僚制受传统行政文化影响,两千多年的“人治”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法制不健全,奖惩缺乏公平和效率。
因而上文提到的腐败问题得以发生。
四、理性官僚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官僚制是基于西方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来说,借鉴和学习官僚制的管理经验,甚至在行政体制的设计中引入官僚制的因素也是必要的,但要完全根据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度出发,在中国构建官僚制,则是不可取的。
浅谈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意义和对中国行政体制的启示
浅谈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及对中国行政管理的意义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杨海燕什么是“官僚制”,戴维·米勒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说:“它可以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根据固定规则不间断地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亦可用某种贬义的方式来指某种带有一些特定缺陷的畸型的管理,如文牍主义、不负责任、拖沓延误等。
”在汉语中,官僚制是一个贬义词,它往往反映的是低效率行政管理下的繁琐公事程序、拖拉工作作风以及泛滥成灾的各种公文和会议记录等现象,意指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问题与弊端的状况。
而在韦伯理论中所说的“官僚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是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高效率、高度理性的现代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迎合并极大的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
为满足西方工业规模化大生产和复杂化管理提供了可行的组织理论保障。
其在精确性、快捷性、可预期性等方面优于他社会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官僚制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传统组织中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和感情用事进行管理的做法,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一、官僚制及其特征“官僚制”是一个语源于法文和希腊文的复合词,是指实施管理的社会行政机构,在韦伯的论述中视为中性词汇。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典型的特征:1.职业化——“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2.等级制——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3.规则化——“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可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性或价值合乎理性为取向,并制订成章程,同时有权至少要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重它”;4.非人格化——行政官员“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处于一般概念的压力下;‘不因人而异’,形式上对‘人人’都一样,也就是说,理想的官员根据其职务,管辖着处于相同实际地位中的每一个有关人员;”5.技术化——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研究
代 尤是如 此 。因此 , 古 没官制遵 循 天道 , 上 如传 说三皇 五帝 之世 对应 的“ 求利 ” 结果 。 的 秦朝 往后 两千年 的 官制 , 几乎 都是 在秦 却 以龙 、 云 、 火、 鸟纪 官, 《 礼》 六 官” 系更是 以“ 而 周 的“ 体 天地 春夏秋 制 的框架 下循 环 , 谓“ 所 二千 年之政 , 秦政 也” 。 冬” 名, 为 这说 明早 在三代 便 已经在 行政 领域 不 同程度 地 出现 了 科层制 的雏 形 。 以到春 秋战 国 , 所 渚子描 绘各 自理 想 中的社 会形 态时 , 不 以三 代 为典范 , 不 同程度上 将 “ ” 一元 素吸纳 入 莫 在 理 这
( ) 合 与 嬗 交 二 组
“ 一种社 会结 构都 有一 定的 观念体 系, 每 它制 定行 为规 范并
支持 这个 结构 ” 。 一 西汉 的统 治者和 学者 的 刨造 性工 作 , 是将 政 便 治权 力与 社会权 威合 而为 一 , 立 了和合 理利 的新儒 学 。 创
春秋战 国生 产力和经 济基础 的改 变, 使得 西周 的世袭官僚 制
度难 以适应 变化 的形 势 。 渚侯 国积极 变法革 新 , 以秦 国最 为 各 而
成功 。秦朝 时 形成 了文吏 治 国、 以吏 为师 , 吏按功 绩考 核结 果 官 升辽 , 法令 体系严 整细 密 , 公文 行政 等特 点 。按照韦 伯对 现代 官
的 思想 基础 着手 , 溯 其二 重性 产生 的原 因 , 探 并就 古代 官僚 制度 二重 性对 中 国漫长封 建社 会造 成 的 巨大影响进 行 归纳 , 总
结 出对今 天政 治体 制 完善和政 治理 念 革新 的借 鉴意 义。 关键 词 官僚 制 二重性 历 史变 迁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0 9 ( 0 o l 2 50 J0 ・5 22 1) 卜 8 — 2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研究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研究作者:郭秋菊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3期摘要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表现出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设想所不同的二重性特质。
本文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生成的思想基础着手,探溯其二重性产生的原因,并就古代官僚制度二重性对中国漫长封建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出对今天政治体制完善和政治理念革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官僚制二重性历史变迁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85-02一、二重性生成的思想基础中国官僚制度之性质与古典中国的哲学精神关联密切。
冯友兰曾称古典中国的哲学具有“最理想主义,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①的品格。
这种品格的生成,须追溯到中国哲学形成之初。
(一)两大基本元素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一条基本的线索,即理与利两大基本元素相互斗争、交融。
这与中国哲学生成的地理、经济因素均有着重要关联。
1.理:先天秩序中国古典哲学中,几乎各家的学说都承认有一个根本的“理”的存在,从而主张循道而治,即依据先天的理来建立后天的制度。
产生这一思想元素的根源,在于中国作为农本社会,自然规律的演变对于农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对于思想未开蒙的夏商西周三代尤是如此。
因此,上古设官制遵循天道,如传说三皇五帝之世以龙、火、云、鸟纪官,而《周礼》的“六官”体系更是以“天地春夏秋冬”为名,这说明早在三代便已经在行政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科层制的雏形。
所以到春秋战国,诸子描绘各自理想中的社会形态时,莫不以三代为典范,在不同程度上将“理”这一元素吸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而这一元素决定了历代政治制度中理性构建的一面。
2.利:经验效率农业社会的长期劳作,使得经验的作用得到格外的重视。
此后各家学派虽然观点各异,一个共同特点却是“尚农”。
儒家提倡“耕读传家”,法家首重耕战之术,道家所向往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也是脱胎于田园生活。
官僚制韦伯名词解释
官僚制韦伯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官僚制”这个韦伯提出的名词。
你知道啥是官僚制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哦!想象一下,有一个庞大的组织,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作用。
官僚制呢,就是这台机器的运作规则和结构。
韦伯说的官僚制,可不是咱们平时随便吐槽的那种“官僚作风”。
它是一种非常理性、有组织、有规则的管理模式。
比如说,在一个官僚制的组织里,职位是按照明确的等级划分的。
这就好像爬楼梯,一级一级,清清楚楚。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个台阶上,上面有谁,下面是谁。
而且啊,每个职位都有详细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这就好比你家里的厨房,每个餐具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谁该用哪个,什么时候用,都规定得明明白白。
在这种制度下,选拔人员靠的是能力和专业知识,而不是靠关系或者走后门。
这是不是挺公平的?就像一场比赛,谁跑得快谁赢,而不是谁有关系谁赢。
再说说工作流程,那叫一个规范和标准化。
做什么事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就像做数学题,有固定的解题步骤。
可有人会说,这样的制度太死板啦!但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明确的规则,那不乱套了?就像开车没有交通规则,那还不得撞得一团糟?官僚制也强调非人格化。
啥意思呢?就是工作的时候不看人情,只看规定和职责。
这听起来有点冷酷无情是不?但这也是为了保证公平和效率呀。
不过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官僚制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完美的。
有时候,它可能会让人觉得缺乏灵活性,应变能力不足。
比如说,遇到突发情况,那些死板的规定可能就成了绊脚石。
这就好像你穿着一双尺码刚刚好的鞋子,正常走路没问题,但要是突然要跑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有点束缚。
而且,过于强调等级和规则,可能会让组织里的人变得冷漠,只关心自己的职责,不关心整体的目标。
这就像一群人一起划船,每个人都只盯着自己手里的桨,不看方向,能行吗?所以说啊,官僚制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有好有坏。
我们得客观地看待它,既要看到它带来的秩序和效率,也要注意避免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行政学史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米歇尔· 克罗泽
米歇尔· 克罗泽(Crozier,M)认为, 官僚制组织本来就应该是无效率的, 甚至“官僚制组织就是无法从其错误 中吸取教训来改正其行为的组织”。
凯登
1981 年,凯登( Caiden )认为为了达到官 僚制的“效率”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狭隘的求同现象;对个人进取心和 创造性的限制;难以忍受的一致服从; 称职但并不出色的工作表现以及同样的 自鸣得意, …… 当官僚制走到极端,那 么它的缺陷将会取代其优点。”
3 .对官僚组织的功能、结果、管理方法 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4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为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5 .把管理和效率紧紧结合在一起,认为 行政管理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
(三)韦伯观点存在的不足
1. 官僚组织是一种高度的抽象,与现 实生活差距甚远,无法进行实证研究 2.过于重视官僚组织的静态研究、层 级节制,各项规则制度,而忽视了组 织的运行,忽视人的主动性,使组织 陷于僵化,重视僚组织内部的管理, 忽视了官僚组织与外界的关系
终身任职,业绩资历晋升
The position of the official is held for life, at least in public bureaucracies; and this is increasingly the case for all similar structures.
1.权威分为三种:
(1)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对于传统的尊重,如部落酋长的权威 非理性 (2)魅力型权威(Charisma Authority) 非凡领导人的吸引力 非理性 (3)法理型权威(Legal Authority) 理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官僚制与韦伯官僚制
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得各国的政治制度先后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职官僚制。
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
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在汉语中官僚制式带有贬义,然而韦伯的官僚制却截然不同,而是指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的意思,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是理想的类型组织
官僚制的评价
社会政治意义:当时德国处于高速工业化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要求政治生的变化——皇权衰落,民主政治的发展。
学术意义:对社会各组织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把组织形态与权威结合分析,对官僚制的结构、功能、管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把行政与效率结合进行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高度的纯化,理想中的形态;过于静态的研究;缺乏对组织与外界环境的研究;过度强调专业分工忽视了宏观的协调;过于强调人员的稳定,容易产生组织惰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心里与生理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