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全脊髓放疗实施流程

全脑全脊髓放疗实施流程

引言:

全脑全脊髓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全面照射头部和脊髓,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实施流程,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该治疗方案。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患者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2. 术前准备:在确定治疗计划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放疗。

二、治疗计划制定阶段

1.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进行头颅和脊柱的CT或MRI扫描,以获取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2. 治疗计划制定:医生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制定出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具体治疗计划。计划中包括放射剂量、照射区域、分次分次等参数。

三、治疗实施阶段

1. 定位与标记: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定位和标记,以确保每次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头颅定位器、体表标记

和CT定位等。

2. 治疗设备准备:放疗师会根据治疗计划,调整放射治疗设备,确保其准备就绪。

3. 治疗过程:患者躺在放疗床上,治疗师根据治疗计划将放射束照射到患者的头部和脊髓区域。整个治疗过程通常需要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4. 治疗频次和周期:全脑全脊髓放疗通常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每周5次,连续进行数周至数个月,具体的治疗频次和周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治疗后阶段

1.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结束后,医生会进行疗效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治疗的效果。

2. 不良反应处理:全脑全脊髓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3. 随访和复查: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结论:

全脑全脊髓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全面照射头部和脊髓,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并且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标记,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治疗后,医生会进行疗效评估,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最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实施流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全脑全脊髓放疗实施流程

全脑全脊髓放疗实施流程 引言: 全脑全脊髓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全面照射头部和脊髓,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实施流程,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该治疗方案。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患者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2. 术前准备:在确定治疗计划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放疗。 二、治疗计划制定阶段 1.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要进行头颅和脊柱的CT或MRI扫描,以获取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2. 治疗计划制定:医生会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制定出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具体治疗计划。计划中包括放射剂量、照射区域、分次分次等参数。 三、治疗实施阶段 1. 定位与标记: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定位和标记,以确保每次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头颅定位器、体表标记

和CT定位等。 2. 治疗设备准备:放疗师会根据治疗计划,调整放射治疗设备,确保其准备就绪。 3. 治疗过程:患者躺在放疗床上,治疗师根据治疗计划将放射束照射到患者的头部和脊髓区域。整个治疗过程通常需要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4. 治疗频次和周期:全脑全脊髓放疗通常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每周5次,连续进行数周至数个月,具体的治疗频次和周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治疗后阶段 1.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结束后,医生会进行疗效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治疗的效果。 2. 不良反应处理:全脑全脊髓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3. 随访和复查: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结论: 全脑全脊髓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全面照射头部和脊髓,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放射治疗技术论文

放射治疗技术论文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店铺整理的放射治疗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放射治疗技术论文篇一 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新进展 【摘要】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放射放疗技术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引进使得肿瘤放射放疗在技术和理论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对国内肿瘤放射放疗物理技术的新进展作详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新进展 肿瘤放射放疗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肿瘤治疗技术,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即放射物理技术、放射生物技术以及放疗临床研究。其中肿瘤放射物理治疗技术是放射肿瘤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实施时将放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技术都引进到了放射肿瘤学中,从根本上提高了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国肿瘤放射放疗技术的发展。下面从多个方面对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分析。 1.立体定向治疗技术的实现 随着医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越来越高,其在医学研究业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另伴随着双螺旋CT以及高清晰MRT技术的出现,肿瘤放射物理学治疗中的立体定向治疗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阶段,国内肿瘤放射治疗研究业界中所使用的γ-刀技术,其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治疗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去,实施时通过聚焦的方式来完成中心照准工作,实现短时间内单次或多次的对肿瘤进行超长规致死治疗去,最终达到杀害和摧毁肿瘤细胞的目的。 γ-刀技术利用约30~200个钴源,在等中心条件下,从立体不同方向位置,在短距离内对细小肿瘤(或良性肿瘤,先天畸形等病灶,一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什么是放射治疗? ⑴放射治疗的定义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老百姓俗称为“烤电”、“照光”、“电疗”,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α、β、γ放射线及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不同能量的放射线, 如电子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负π介子射线和其它重粒子射线等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门科学。其机制为:放射线进入人体内能产生次级电子,引起电离效应,破坏肿瘤细胞核中的生物大分子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放射治疗主要是利用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杀伤和修复能力的差别来进行的,在正常组织细胞能够耐受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其特点是:对幼稚和生长旺盛的肿瘤细胞作用很大;缺点是:放射性破坏和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也有破坏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马红兵 ⑵、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放射治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改进和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肿瘤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据统计,大约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需要而接受放射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中大约有70%的病人可实施根治性放疗,放射治疗可治愈肿瘤早已得到充分肯定。①.根治性放射治疗:就是给予根治剂量使得肿瘤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其适应症为病情较早、肿瘤病理类型对放射线敏感或中等敏感,而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能够耐受根治剂量照射的肿瘤,如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宫颈癌、鼻腔癌、垂体瘤、恶性淋巴瘤、髓母细胞瘤、尤文氏肉瘤、精原细胞瘤、肺癌、脑松果体肿瘤等。②.姑息性放射治疗:对于病期较晚,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常用于解除肿瘤压迫阻塞、止血、止痛等,如食管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等。骨转移灶,尤其是对乳腺癌、肺癌引起的溶骨性骨破坏,放射止痛效果较好,约80%~90%的患者经过放射治疗1~2周,疼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50%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⑶、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在一些情况下,单纯放射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需要和手术、化学治疗等手段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器官肢体功能。综合治疗可用于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①、手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提高切除率,同时使瘤细胞的活力降低,减少手术的播散机会。照射剂量多为根治量的2/3~4/5,放疗后间隔2~4周手术。对中晚期食管癌、局部晚期上颌窦癌、直肠癌等,术前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术中放疗:经手术将病灶切除后,推开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一次性给于瘤床及淋巴引流区较大剂量的照射,以减少局部复发,术中照射开展较多且疗效肯定的有胃癌和胰腺癌。术后放疗:通过放射线消灭术后手术野或淋巴引流区域的亚临床病灶,以减少术后复发。常用于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肛肠肿瘤、头颈部肿瘤及脑瘤等。②、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二者综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或相加作用。化疗可以使癌细胞周期同步化,提高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故两者协同既可起到局部控制,又可达到全身性治疗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术后、晚期淋巴瘤等。另外,对食管癌、头颈部肿瘤、中晚期宫颈癌的放化疗联合治疗也有肯定的疗效。③、手术、放疗、化疗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传统模式为术后化疗和放疗,如乳腺癌、直肠癌等多采用此治疗方式。小细胞肺癌目前治疗趋势则为先化疗、放疗,肿瘤缩小后再尽可能手术切除。中、晚期癌症患者大多需要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一些恶性脑肿瘤也可以用三者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脑胶质瘤, 脑膜瘤, 小脑髓母细胞瘤等。 25.放射治疗有哪些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适形放射治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 1.常规外照射 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 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 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 ⑷单纯活检术后; 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 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 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 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高分级

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 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放疗包括颅腔内的全部脑组织,即大脑、小脑、脑干、脑膜、脑池。多行左右两侧野照射,均应用模拟机定位,上、前、后界均以头皮为界,下界包括全颅底,注意铅挡保护双眼。全脊髓放射多用背侧一野,上界为全脑放射的下界,下界在脊髓圆锥处(L2~L3),一般射野宽度5cm(儿童4cm)。 b、大中野放射根据肿瘤的累及范围向四周各扩大3~5cm,照射总量的?剂量后,再缩小照射野对瘤床区追加放射。 C、小野放射适于局限性小的或恶度较低的肿瘤。可采用多野方向照射或立体定向技术行 γ刀或X刀治疗。 ⑸不同组织类型胶质瘤的放疗术式及剂量,见下图 组织类型放射野剂量(Gy) 星形细胞瘤中 50~60 胶质母细胞瘤大→中 60~65 少突胶质瘤中 50~60 髓母细胞瘤全→中 50~55 室管膜瘤中→全 50~55 1.4 常见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疗效 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较常见的胶质细胞瘤,恶性度最高,单纯手术半年内死亡率达50%,1年内死亡100%。术后必须放疗,对放

全脑全脊放射治疗

全脑全脊放射治疗 全脑全脊放射疗(Whole-Brain and Whole-Spine Radiotherapy,WB-WBRT)是一种放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它是通过使用高能X射线或伽玛射线来照射整个大脑和脊柱的治疗方法。 全脑全脊放射治疗常用于以下情况: 1. 转移性脑脊髓转移瘤:当癌细胞从原发癌灶扩散到大脑和脊柱时,可能需要进行全脑全脊放射治疗来减少病变并控制病情。 2. 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如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可能侵犯全脑和脊柱。在这种情况下,全脑全脊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辅助治疗方法。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某些原发性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和脊索瘤,可能需要全脑全脊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来清除残留或复发的病灶。 全脑全脊放射治疗的具体实施方式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治疗范围和剂量。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治疗床上,通过线性加速器或伽玛刀等放射治疗设备进行照射。治疗时间和照射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然而,全脑全脊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疲劳、皮肤反应等。

因为放射治疗会对正常脑组织产生影响,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变化。此外,长期使用全脑全脊放射治疗还可能增加患者患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 因此,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全脑全脊放射治疗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并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和讨论。最终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放疗资料

1肝癌放疗适应症:1不能手术切除2门脉癌栓3下腔静脉癌栓4淋巴结转移5肾上腺转移6骨转移7肝内胆管细胞癌 2胰腺癌放疗适应症:1局部晚期胰腺癌2晚期胰腺癌的镇痛放疗3胰腺癌术后肿瘤切缘不净或肿瘤残存者 3皮肤癌的放疗适应症:1鼻,眼睑周围等头面部,无淋巴结转移,无骨及软骨侵犯的皮肤癌,首选放疗2因年龄,内科疾患等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3术前放疗:基底部固定病变,病变巨大肿瘤;术后放疗:手术切缘不净4姑息治疗:晚期病变术后或其他治疗 4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用ABCD法进行早期诊断:1Asymmetry 非对称 2Border irregularity 边缘不规则 3Color Variation 颜色改变 4Diameter 直径 5Elevation 隆起5皮肤黑色素瘤的clark分类 I型局限在表皮层 II型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III型侵犯到真皮网织层 IV型侵犯到真皮深层 V型侵犯到皮下组织 6咽旁间隙: 充满脂肪的从颅底到舌骨上角的新月状间隙,分为a咽侧间隙(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 b咽后间隙 7鼻咽癌淋巴引流特点:①淋巴管网引流丰富,粗大且左右交叉。易出现淋巴道转移,通常沿引流方向依次转移,较少出现跳跃现象②最多见的是上颈深组淋巴结转移③颈部转移灶巨大,淋巴结侵犯皮肤,既往颈部有放疗或手术史等,病人可出现淋巴逆向转移至颌下,颏下,颊部面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④分化差者可有更广泛的淋巴转移:如耳前,枕后,腮腺区淋巴结等⑤晚期可有远地淋巴结转移:如腋下,纵膈,腹膜后,腹股沟淋巴结。也可能为血性转移所致 8鼻咽癌症状及体征: 症状:鼻堵,血涕,耳鸣,耳聋,头痛,面麻,复视 体征:颈部包块鼻咽肿物,颅神经麻痹 9鼻咽癌治疗原则:鼻咽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鼻咽癌一般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行同步放化疗;局部残留或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0颈部淋巴引流分区: 第Ⅰ区:位于颏下和颌下淋巴结。Ⅰa:颏下淋巴结;Ⅰb:颌下淋巴结 第Ⅱ区:即上颈深组淋巴结。从颅底到舌骨水平之间。 Ⅱa:上颈前组或二腹肌下淋巴结;Ⅱb:上颈后组或乳突下淋巴结 第Ⅲ区:中颈静脉链淋巴结,从舌骨下缘水平至环甲膜水平。 第Ⅳ区:下颈静脉淋巴结,从环甲膜水平到锁骨水平 第Ⅴ区:颈后三角区(副脊链)淋巴结和锁骨上窝淋巴结。位于由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锁骨围成的三角区内,以肩胛舌骨肌为界分为上后方的Ⅴa区和下前方的Ⅴb区。第Ⅵ区:颈前区淋巴结,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和甲状腺前淋巴结,气管食管沟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两侧为颈总动脉,上至舌骨下至胸骨上窝。

TOMO

TOMO TOMO是TOMOtherapy(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中文译名,此设备还有其它的简称为:拓拇刀、螺旋导航光子刀、TOMO等。TOMO是集IMRT (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其独创性的设计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 简述 TOMO是以CT扫描的方式用扇形射野进行螺旋照射实现调强放疗的设备。螺旋TOMO的床和机架类似螺旋CT式连续运动的,滑环机架结构使TOMO可以轻易采集患者治疗摆位的CT图像,并用这一信息实现图像引导。TOMO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个先进科技从学术研究到大学产业合作,最终商业化并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的故事。 因为TOMO是在每次治疗前都进行MVCT图像扫描,依据GTV变化重新制定计划,所以可明显减少正常组织高剂量照射体积。并且有办法、有能力对付大范围、全身多发转移、中晚期、奇形怪状、极其复杂的肿瘤,甚至可以改变以前“姑息治疗”为“根治性治疗”。 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夏廷毅教授曾介绍说,放疗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现代放疗“四部曲”:定位、锁定、计算、实施。 特点 一、TOMO相比于传统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调节更细。具体体现为: 1、360度旋转,51个弧度,全方位断层扫描照射。在线成像系统确定或精确调整肿瘤位置,数以千计的放射子野以螺旋方式围绕病人实施精确照射。从而可以使高度适形的处方剂量送达靶区,敏感器官的受量大大降低或避免。 2、卓越的图像引导功能。TOMO的成像和治疗采用同一放射源——兆伏级射线,在放疗的同时即可采集CT数据,使放射治疗和螺旋CT流畅结合。 3、自适应放疗,动态跟踪定位。CT成像探测器会在放疗的同时收集穿透病人身体后的X线,从而推算出肿瘤实际吸收的射线能量,为以后的放疗剂量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4、治疗范围广,治疗环节少,自动化程度高。TOMO集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兆伏级CT 扫描、定位、验证和螺旋放射功能于一体,治疗摆位和验证自动化程度高,花费时间少。 二、TOMO是至今最好的IMRT系统,且集IGRT与IMRT于一身,用螺旋CT 旋转方式摄取图像和治疗肿瘤,并可达到自适应放疗(ART)或DGRT(剂量引导放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与辐射损伤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或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在肿瘤的放疗中。认识和掌握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 损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从理论上讲,只要给予足够的剂量,放疗是能够完全控制肿瘤的:但在临床实际中,肿瘤周 围的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能力限制了照射剂量。也就是说,我们在肿瘤放疗中给予的照射 剂量往往是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所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而不是完全杀灭肿瘤所需的剂量,即在控制肿瘤(治疗益处)和正常组织损伤(危害)之间寻找平衡点。忽视了任何一方,不但可能达不到放疗所应达到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因治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损害。为了在尽量提高放疗疗效的同时,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少受损伤,当前临床上普遍采取以下手段: 1.利用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新的治疗手段实施精确放疗,包括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投照主要方法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L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螺旋断层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γ刀)等。 2.使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疗效。 3.使用放射保护剂: 降低正常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提高正常组织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如部分外用护肤品。使用治疗辐射损饬的药物(如目前国家唯一正式批准可用于辐射损伤的安多霖胶囊),促进正常组织的修复,提高放疗疗效,减轻近期放射损伤的程度.降低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4.改变常规放疗分割方式:如采用超分割放疗以降低晚期放疗反应的发生率总之,在放疗期间,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并配合服用可以用于辐射损伤的药物,对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保证放疗的正常进行,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放疗与手术或化疗间想和配合治疗 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料及化疗。与其他治疗手段一样,肿瘤放疗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手段来早期发现肿瘤。因此目前肿瘤的治疗需要多种手段相结合。 放疗联合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模式 放疗作为局部无创性治疗手段,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要求不高,即使患者合并有交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或肿瘤侵犯到大血管和重要脏器,手术可能成为禁忌,多数仍可以耐受治疗。另外,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较手术为好。两者综合治疗的模式有: ⑴术前放疗:其优点是放疗可使肿瘤缩小,减少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的污染,缩小手术切除 范围,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手术所致的医源性播散。 ⑵术中放疗:术中切除大块肿瘤后,在直视下对瘤床及(或)周边的淋巴引流区域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可使照射野外的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给与肿瘤靶区较高照射剂量。多数情况下仍需加用术后外照射放射。 ⑶术后放疗:可消灭手术野内外的残留病灶及亚临床病灶,可根据术后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设计合理的放疗方案。 ⑷术前放疗联合术中及术后放疗。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侯栋梁;房彤;宋丽楠;陈力 【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inealoblastoma in children.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with pinealoblast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s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5. 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10 patients, with 8 males and 2 females, with a median age of 7 years. Of the 10 patients, 5 underwent gross total resection and 5 underwent sub-total resection. The 10 patients were exposed to craniospinal irradiation after surgery. The median doses of craniospinal irradiation and tumor bed were 30.6 (25.5-36) Gy and 55.8 (50.4-60) Gy, respectively. Of the 10 patients, 4 underwent chemotherapy 1 month af-ter radiotherapy.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16.5 (1.5-49) months. The 10 patients survived. No local and distant recurrence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Pinealoblastomas are rare, malignant, and pineal regional lesions that can metastasize along the neuroax-is. Surgery combined with adjuva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should be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pinealoblastoma. Prognosis is also favorable.%目的:提高对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例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切除程度、放疗靶区和剂量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中位放疗剂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 前言 【课程性质】 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 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 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 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真题模拟及答案(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真题模拟及答案(4) 1、乳腺癌的内乳野下界放在()(单选题) A. 第3肋间隙 B. 第2肋间隙 C. 第6肋间隙 D. 第3或第4肋间隙 E. 第4或第5肋间隙 试题答案:D 2、直肠癌前后对穿野照射定位时,上界放在()(单选题) A. 腰4下缘 B. 腰4上缘 C. 腰5水平 D. 腰5下缘 E. 腰3水平 试题答案:D 3、乳腺癌放射治疗时,切线野照射剂量为()(单选题) A. 40Gy/20次/4周 B. 40Gy/25次/5周 C. 50Gy/20次/4周 D. 50Gy/25次/5周 E. 60Gy/25次/5周 试题答案:D

4、在乳腺癌半野切线等中心定位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 将X1、X2对称放大分别放于内外切线的两根铅丝上,初步中心基本确定,但治疗床可左右移动 B. 在透视下边转动大机架边升床,使内外切的两根铅丝和射野的中心重叠 C. 在透视下看射野是否切肺1.5~2cm,不理想时可调两根铅丝间的距离 D. 进机房看上下界是否理想,调节X轴使射野外界开放于皮肤外1cm E. 治疗床不动,转动大机架180°到相应外切野 试题答案:A 5、乳腺癌布野原则中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由于乳房生理形态弯曲不平,可用等效物代替填充 B. 胸壁野垂直照射可选用6MVX线 C. X线切线照射可造成表浅剂量不足 D. X线切线照射加蜡块皮肤反应会加重 E. 内乳野和内切野之间在一定深度下会造成一个夹角低剂量区 试题答案:B 6、乳腺癌切线照射时,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可使用乳腺切线固定装置 B. 校正距离时,白纸板平面平行机头照射窗口平面 C. 核对内切野时,白纸板下缘放于外切线上 D. 核对外切野时,白纸板下缘放于内切线上 E. 核对切线野时,白纸板平面垂直机头照射窗口平面 试题答案:E 7、电子线全身皮肤照射时,治疗控制深度一般在()以内(单选题) A. 5mm

【笔记】柔脑膜转移及其放射治疗

【笔记】柔脑膜转移及其放射治疗 柔脑膜疾病(Leptomeningeal disease,LMD)(也称为柔脑膜转移、肿瘤性脑膜炎或柔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neoplastic meningitis, or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描述了肿瘤细胞扩散到柔脑膜(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the arachnoid mater and pia mater])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CSF)[th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of the subarachnoid space.]。LMD是一种疾病进展模式,预后差,据报道,诊断时不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全脑放疗(WBRT)的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大约5% - 15%的转移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被诊断为LMD,最常见于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和黑色素瘤患者。此外,LMD的发病率可能会随着改进和新的全身治疗的不断出现而上升。虽然这些药物可以增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颅外疾病控制,但血脑屏障(BBB)阻止大多数药物疗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为恶性细胞创造了一个潜在的“避难所”。 柔脑膜的转移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包括蛛网膜血管和脉络膜丛的血行扩散、血管周围淋巴扩散、神经周围扩散,或现有脑转移瘤或颅骨转移瘤直接侵入脑脊液成分(compartments)中。LMD通常被诊断与现有或既往的脑实质转移有关,有一个系列报道70%的实体瘤组织学患者同时存在脑转移和LMD。LMD的表现是多变的,通常症状和体征包括非特异性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脑实质转移或治疗相关效应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重叠。 如果患者的症状提示累及多个神经部位和颅神经麻痹,应提高临床怀疑(特别是如果症状是双侧的,如果存在中枢脊髓功能障碍)。LMD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疗效通常有限。放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既定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WBRT、局灶性脊髓放射治疗或颅脑脊髓照射(CSI)对精心挑选的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最近,对于脑实质转移瘤数目有限的患者,实践已经从WBRT转向局灶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HSRT)。因此,最近的报道表明局灶性SRS/HSRT可能在某些局限性LMD患者中发挥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 转移癌属于多发性的肿瘤神经系统并发症,超过20%的颅外恶性肿瘤在病程 中都存在脑转移的情况。一般来说,临床中的常见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恶 性黑色素瘤、肾癌等,其中脑转移风险最高的癌症为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是最 常见的脑转移肺癌。那么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你了解多少呢?下 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若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肿瘤水肿问题,可以选 取甘露醇以及地塞米松或者甲强龙作为专属药物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然而值得关 注的是,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会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以及体重上升的问题,并 且存在出血与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针对存在癫痫病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 药物的应用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皮疹、眩晕和嗜睡的问题。肺癌脑转移的常 见途径为动脉循环的血源性转移,脑内灰白质交界下区域血管管径变细,狭窄的 血管内血液变慢,很容易导致瘤栓的形成,而这也是脑转移瘤的常见性位置。脑 转移瘤的分布和患者自身的体重与血流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从临床调查研究分析 可知,大约80%的脑转移在大脑半球,15%位于患者的小脑,5%在患者的脑干位置。 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采取手术治疗干预的价值较高,对于患者生 存期长短起决定性作用。手术治疗的主要价值为患者占位效应的控制,同时保证 患者脑脊液通路的顺畅性,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对于其生活质量提升有 促进意义,有助于病理诊断的明确性,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期限。针对单 发脑转移灶,采取手术的方式对转移瘤与肺部原发灶进行处理,能够保证患者生 命期限的延长,并且存在完全康复的可能性。针对多发性脑转移且存在孤立病灶 占位效应明显、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干预,帮助患者 对神经功能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升放化疗的质量。针对胸部无明显症状的隐匿

国家卫健委2018版《脑胶质瘤诊疗规范》放化疗相关部分

国家卫健委2018版《脑胶质瘤诊疗规范》放化疗相关部分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通常是在明确肿瘤病理后,采用6-10MV直线加速器,常规分次,择机进行,立体定向放疗(SRT)不适用于脑胶质瘤的初治。 1. 高级别脑胶质瘤 手术是基础治疗,放/化疗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 (1)放疗时机 高级别胶质瘤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时间密切相关,术后早期放疗能有效延长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强烈推荐术后尽早(手术后2-6周)开始放疗(2级证据)。 (2)放疗技术 推荐采用三维适形(3D-CRT)或适形调强技术(IMRT),常规分次,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适形度及对正常组织保护,缩小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2级证据),放疗前图像验证(CBCT或EPID)是放疗质控不可缺少的环节。 (3)放疗剂量 推荐放射治疗照射总剂量为54-60 Gy,1.8-2.0 Gy/次,分割30-33次,每日1次,肿瘤体积较大和(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WHO III 级间变性胶质瘤,可适当降低照射总剂量(1级证据)。尽管3D-CRT 或IMRT具有提高靶区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最大限度地缩小照射体积,能够给予靶区更高的放疗剂量,但提高剂量后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盲目提高照射总剂量或提高分次量,应十分慎重。 (4)靶区确定 高级别胶质瘤放疗靶区争议至今,其焦点主要是最初的临床靶区(CTV)是否需要包括瘤周的水肿区,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推荐CTV1需包括瘤周水肿区外2 cm 区域,给予46 Gy,缩野后

CTV2需在大体肿瘤靶区(GTV)外扩2 cm,剂量增至60 Gy。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MRI T1增强或 T2/FLAR 异常信号为GTV,外扩1-2cm形成WHOIII级胶质瘤的CTV,而外扩2-2.5cm形成GBM的CTV。CTV外扩3-5mm形成PTV;而T2/FLAR 显示的水肿区建议包括在一程的CTV1中(46 Gy/23 f),二程增量区(Boost:14 Gy/7 f)应仅仅包括残余肿瘤或术后瘤腔外扩2.0 cm形成的CTV2。II期临床试验证实包或不包水肿区在肿瘤控制和生存期上无明显差异,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推荐的 CTV 设定并不强调一定要包括所有瘤周水肿区。 靶区勾画原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肿瘤达到60 Gy的照射剂量,应参考术前、术后MRI,正确区分术后肿瘤残存与术后改变,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根据靶区位置、体积、患者年龄、KPS评分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以上关于靶区设定的建议,平衡照射剂量、体积与放射性损伤之间的关系。 (5)联合放化疗 放疗和 TMZ 同步应用: ① GBM:强烈推荐成人初治者放疗联合TMZ(75mg/m2)同步化疗,并随后6个周期TMZ 辅助化疗,在放疗中和放疗后应用TMZ,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1级证据),这一协同作用在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中最为明显(2级证据)。 ② 间变性脑胶质瘤:对于存在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对化疗和放疗更敏感(1级证据),放疗联合PCV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1级证据),目前TMZ对WHO Ⅲ级肿瘤的治疗初步显示疗效(2级证据),而且副反应更少。研究TMZ、放疗、1p/19q联合缺失三者关系的2项大型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中,中期结果显示:对于无1p/19q联合缺失者,放疗联合12个周期TMZ化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期。IDH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预后密切相关,IDH野生型伴或不伴TERT启动子区突变患者,临床预后最差,应加强放化疗强度,在WHO II级胶质瘤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 间变性胶质瘤放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一般状态、分子生

精华 我总结放疗定位方法 桌面

子宫颈癌放疗(盆腔大野照射) 1.摆位:仰卧,升床至9cm(身体厚度的一半),源皮距为91cm。 2.射野井型界定线放置于大约盆腔照射野处: 上界:大约为脐下1.5cm处。 外界:股骨头中心(腹股沟中点)。 下界:耻骨联合上界下5cm处。 3.透视下确定范围: 上界:L4、5交界处(髂棘水平) 外界:股骨头中心即真骨盆(即股骨内侧缘的向上延长线即先通式线) 下界:闭孔下缘(如肿瘤位置较低,需照射外阴部则下界至坐骨结节处)。 剂量:术后辅助放疗:DT:46.8Gy/26f。 画图:如下:虚线为挡铅。挡铅处无腹腔淋巴结。 1/2长度

鼻咽癌 面颈联合野: 上界:眉弓结节与外耳孔上缘连线 下界:舌骨下缘水平 前界:鼻腔,上颌窦的后1/3 后界: 全颅放疗 保持体位位于中线,中心激光线位于鼻尖,扣模,升床至水平激光线位于颅底线以上部分头颅的中心,机架角度达到90°,X线外缘位于颅底线(眼外眦与外耳孔连线),在X线下观看,使颅底线位于蝶骨翼与外耳孔的连线上,需包括小脑,记下机架角度,X,Y数值,测量肿瘤深度,在头模上贴上胶布。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上界:眉弓结节与外耳孔上缘; 下界:甲状软骨切迹水平; 前界:同侧眼眶外缘后1.5-2.0cm(鼻腔、上颌窦的后1/3); 后界:。 颈部切线野:上界:下颌骨下缘上1cm与乳突尖连线; 下界:沿锁骨下缘; 外缘:肱骨头内缘;

①初治:根治:第一阶段:面颈联合野:Dt:36Gy/20f;颈部切线野:Dt: 36Gy/20f。 第二阶段:耳前野放疗:Dt:36Gy/18f;颈部切线野:Dt: 30Gy/15f; 共予鼻咽局部肿块区放疗Dt:72Gy/38f;颈部放疗:Dt: 66Gy/35f; ②复发后放疗:耳前野放疗(左右对穿):Dt: 60Gy/30f;上颈切线野(正面单野):Dt: 60Gy/30f。 食管癌放射治疗定位方法 (一)布野原则食管癌放射治疗时照射野要包括食管病变、临床估计可能外侵的部分组织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颈段和上段食管病变应考虑把锁骨上淋巴区包括在照射野内。下段食管癌如果病变接近贪门,应尽可能包括胃左动脉区淋巴结。尽量减少肺组织的照射及减 少脊髓的受量(应少于40Gy)。 (二)前后对穿野 1.病人仰卧在模拟机床上,根据x线片,把模拟机灯光指示野中心放在体表相应的位置上,源皮距(SSD)为100cm。让病人咽一口钡剂,再含一口钡剂。 2.通过透视,看病人吞钡时食管充盈缺损的位置,把照射野的中心放在肿瘤中心的位置上,用模拟机的“井”字线量出肿瘤长度,一般在肿瘤长度的上界放3cm,下界放4cm就是照射野长度,野宽一般为5-6cm。食管上段病变要包括锁骨上野,上界到环甲膜,两侧到肩锁关节内2cm-3cm处,沿锁骨下画左右两条斜线,与刚才定的照

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六野调强分段照射法研究

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六野调强分段照射法研究 吕海鹏;李翊;王海青;王会宇 【摘要】目的对比全脑全脊髓照射的传统方法,分析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2012年行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的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并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传统照射方法,分析评价二者的特点.结果六野调强组靶区的conformal index (CI)和heterogenous index(HI)均好于传统外照组(t=21.7、-10.1,P<0.05).肝脏和心脏的V10六野调强组均小于传统外照组(t=-18.89、-95.33,P<0.05),全肺和肾脏则相反(t=12.11、-28.31,P<0.05).结论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技术安全可靠.【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4(031)012 【总页数】3页(P1072-1074) 【关键词】放射治疗;六野调强照射;全脑全脊髓照射 【作者】吕海鹏;李翊;王海青;王会宇 【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放疗科;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放疗科;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放疗科;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1

全脑全脊髓照射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3]。传统的全脑 全脊髓照射有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和因靶区过长造成的射野衔接不佳等问题。近年来,适形调强放疗(IMRT)因其显著的物理学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放射治疗 实践中[4]。本研究采用六野调强的方法探索一种新的全脑全脊髓的放疗模式,在给予全脑全脊髓准确的处方剂量的同时,解决射野衔接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08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接受全 脑全脊髓照射治疗的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2~25岁,中位年龄17岁。髓母细胞瘤患者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例,脑胶质瘤患者3例。 1.2 仪器设备采用美国 Varian公司Eclipse7.3.10计划系统,Varian21EX 加速器,120片多叶准直器,6 MV X射线。 1.3 定位①采用真空负压垫加头部固定装置(头部固定底板+头枕)的定位方法,患者仰卧,头枕头部固定底板,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②将全中枢平分为3段,通过定位激光灯标定3组定位标志点并粘贴铅标志,尽量取在全中枢3段靶 区中每一段的中点层面;取颅底、胸骨体中段和脐3个横断面;中间的标志位于 体中线,3组标志位于体内同一深度(图1);③CT下扫描患者。 1.4 计划制定全脑全脊髓适当的外放为PTV,计划以位于1.3-②中的颅底、胸骨中段和脐3组定位标志处为3个等中心点,每一个等中心点处设2野。第一组:等中心位于颅底层面,涉及全脑照射,故采用270°和90°2个射野;第二组:等中心位于胸骨中段层面,采用2个成90°的后斜野225°和135°;第三组:等中心位于脐层面,射野与第二组相同。3组射野在射野衔接处交叠1 cm并包括整个PTV (图1中红色双向箭头)。采用固定射野(fixed jaws)的方式进行调强优化。另外,在计划系统中模拟传统的全脑全脊髓放疗与之比较其优缺点。

放疗简答资料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行波加速管?什么是驻波加速管?简述两种加速管的基本加速原理。微波以行波形式加速电子的加速管称为行波加速管,微波以驻波形式加速电子的加速管称为驻波加速管。行波加速:微波电磁场沿加速管中心轴向前传播,在谐振腔中激励生成行波电场,注入的电子就像踏着冲浪板一样,骑在行波电场上加速前进。如果能保持行波电场的速度始终与被加速的电子速度一致,就会持续不断地对电子进行加速,被加速的电子的能量就会不断增加,这就是行波加速管的基本加速原理。驻波加速:微波电磁场被引入加速管后,就在腔中建立起随时间振荡的轴向驻波电场,如果电子到达每个腔体的时候,该腔的电场也正好是由负变正,就可以让电子得到持续加速,被加速的电子的能量就会不断增加,这就是驻波加速管的基本加速原理。 2.食管癌的诊断方法有哪几种?X线检查;食管的CT/MRI检查;细胞学涂片诊断;食管镜检查。 3.两楔形野交照射时应选楔形角的公式。应选楔形角=90-两野交角/2。 4.简述临床剂量学原则。(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2)在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梯度变化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3)射野设计应该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范围的剂量。 5.简述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按照质量保证规程制作的治疗控制措施,放射治疗技师应考虑哪些方面。(1)检查患者姓名等信息无误,摆位、体位和固定装置与模拟定位和计划参数必须一致。(2)检查机器参数,确定所有治疗参数符合医嘱和治疗计划要求,包括射线能量、射野大小、挡铅、楔形板、机架角、机头角、床角等。(3)照射前和治疗中检查,确定照射参数正确,包括机器跳数、治疗机功能、运行状态等。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必须规范各类工作人员的治疗规程和操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颈前后切线野的摆位要求。颈前切线野:颈、项部垫固定枕凹形向上,头略后仰,正卧位,双手置髂前上棘,垂照。保护喉2cm×2cm,颈后切线野:正俯卧位,下颏头床,双手掌置髂前上棘,用2cm宽铅柱保护延、颈髓,垂照。若颈部肿块>5cm,前后野照射20Gy 后再保护。 7.简述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设计靶区等中心,即照射野中心;第二步:添加照射野;第三步:设置照射野参数。照射野参数包括射线种类、射线能量、射野机架角、机头角、床角、射野长度、射野宽度、射野权重点、射野权重等;第四步:射野适形形状设计;第五步:进行剂量计算,给定每个射野的单次照射剂量,照射次数,总照射剂量,可以开始剂量计算。第六步:评估计划和修改计划,计算完成之后,可以查看二维等剂量线分布、三维等剂量面分布、DVH图、射野强度图等进行评价计划。 8.简述放射治疗学的内容。放射治疗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与医学院校的所有基础课、临床课都有密切关系,就其本身来讲,主要分为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放射肿瘤学三部分。(1)放射物理学是研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研究射线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种不同的放射源、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能量、剂量学特点的物理方法,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放射源和治疗方法,是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基础。(2)放射生物学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肿瘤和正常组织辐射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探讨和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生物学途径,从而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减少放射损伤和使用正确辐射防护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3)临床放射肿瘤学是在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基础上,由肿瘤学和放射学交叉、结合产生的新临床学科,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放射肿瘤学研究每一肿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方案以及放射治疗技术、敏感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