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合集下载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10072855 王剑磊高材075摘要:本文对脂质体,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以及pH敏感型类脂组的系统组成作了一个较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临界pH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词:pH敏感型脂质体、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临界pH的影响因素脂质体(Liposome)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

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

这就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

脂质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其类似细胞膜的微球体。

20世纪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

70年代初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埋淀粉葡萄糖甘酶治疗糖原沉积病首次获得成功。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仍存在对有些疾病的靶向特征不理想、体内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因而限制了脂质体的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人们逐渐研制出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等新犁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设计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

本文将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pH敏感型脂质体(pH—sensitive Liposomes )pH敏感型脂质体是指在低pH时脂肪酯羧基质子化而引起六角相形成,导致膜融合而达到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性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降解并增加包封物摄取量和稳定性,有效地将包封物转运到胞浆。

基于肿瘤间质液pH比正常组织低,应用pH敏感型脂质体载药能获得较非pH敏感型脂质体更好的转移效果。

脂质体综述

脂质体综述

中药脂质体摘要: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一线化疗药物因为其毒性作用及多药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而新型抗癌药物成本高昂、研发周期过长,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因此利用新的剂型如脂质体,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脂质体、肿瘤、靶向性、化疗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主要材料是磷脂和胆固醇。

在给药系统研究领域中,脂质体非常引人瞩目,一是因为所用材料磷脂和胆固醇是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机体内源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无毒无免疫原性;二是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细胞相似,易与细胞发生吸附、融合、脂交换、内吞而被细胞摄取;三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性,比相同粒径的其他类型的纳米粒容易进入病灶组织,如透过肿瘤组织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组织[1]。

此外,脂质体表面还很容易进行修饰,如用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用对特定组织或细胞有特异结合性的配基进行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双层脂膜掺入胆酸盐之后形成的柔性脂质体,以及掺入带碱性脂质成分制备的用于基因转染的阳离子脂质体等[2]。

通过选用合适的磷脂成分以及调整磷脂成分、胆固醇的用量比例,还可以制备pH敏感、热敏感的脂质体,利用病变局部pH、温度等的改变而在该处选择性释放药物。

大量试验证据表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副作用、具有靶向性、可缓释长效以减少药物剂量、具脂质体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等特点。

中药脂质体的疗效是由脂质体所包裹的中药成分所决定的,目前脂质体主要用于包裹毒性大、不稳定或吸收效果差的中药,中药脂质体在抗癌、抗菌、免疫调节、酶系统疾病治疗、镇静方面以及肝炎治疗中都有所应用[3]。

脂质体具有的独特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具有如下特点:①靶向性。

脂质体能选择性地分布于人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俗称药物导弹。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肿瘤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

本文将围绕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概念、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质体,抗肿瘤,药物载体,基因治疗,制备技术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抗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

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物运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包裹抗肿瘤药物,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延长药物的半衰期,降低药物代谢的速度,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释放。

基因治疗: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细胞通透性,能够将抗肿瘤基因准确地输送到肿瘤细胞内,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

目前,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薄膜制备法和注入法。

薄膜制备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磷脂分子自组装成膜,进而形成脂质体。

注入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高压或高速搅拌将有机溶剂注入水相中,进而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来控制脂质体的粒径和包封率。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无毒、无污染,同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包封率。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脂质体的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了多项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同时,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在临床研究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脂质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靶向性、高效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递送缺点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递送缺点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递送缺点
尽管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递送方面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

以下是阳离子脂质体基因递送的主要缺点:
1.免疫反应
阳离子脂质体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可能会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降低基因递送的效率,甚至可能导致基因治疗失败。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反应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进行基因递送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控。

2.细胞毒性
阳离子脂质体可能对某些细胞类型具有毒性,特别是在高浓度或长期使用时。

这种细胞毒性可能会导致基因递送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

因此,在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进行基因递送时,需要仔细选择脂质体的类型和浓度,并评估其对细胞的毒性影响。

3.基因整合不稳定
阳离子脂质体递送的基因往往只是暂时存在于细胞内,而不是永久整合到基因组中。

这可能导致基因治疗效果不持久或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更有效的基因整合技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率和稳定性。

4.适用范围有限
阳离子脂质体对某些类型的细胞可能不太有效,特别是那些难以穿透的细胞类型。

这限制了阳离子脂质体在某些基因治疗应用中的使用。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基因递送策略和技术,以扩大阳离子脂质体
的适用范围。

5.成本高
与其他基因递送方法相比,阳离子脂质体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这可能会限制其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为了使阳离子脂质体更广泛地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需要开发更经济、高效的制造方法和技术。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利用脂质体作为基因转染 的载体,提高基因转染效 率和安全性。
基因沉默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小干扰 RNA等分子,实现基因的 沉默和功能抑制。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基因编辑 工具,如CRISPR-Cas9系 统,实现基因的精确编辑 和修复。
05பைடு நூலகம்
脂质体的挑战与前景
稳定性问题
储存稳定性
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聚 集和融合,影响其药物传递效果。
逆向蒸发法
逆向蒸发法的优点
逆向蒸发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 、粒度分布较窄的脂质体,且制 备过程中可以加入多种药物,制 备过程简单、快速。
逆向蒸发法的缺点
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 药物产生影响,且制备过程中需 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操作 难度较大。
其他制备方法
微射流技术
通过高压水射流将药物和脂质材料混 合在一起,形成脂质体。该方法可以 制备出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的脂 质体,且制备过程快速、高效。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
新型脂质材料如聚乙二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 相容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靶向性。
新技术
纳米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脂质体 的制备效率和均一性,同时为脂质体的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工艺成本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精密的 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加了生产 成本。
市场前景与展望
药物传递领域
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感染等 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可 提高皮肤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改善皮肤状 况。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学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学

新型药物载体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08药剂3班乔宇 20080702067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或其片段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这种新型药物载体对靶细胞具有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对肿瘤靶细胞呈现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比游离药物、非特异抗体脂质体、单独单抗等更强;在荷瘤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肿瘤病灶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毒副作用较小;体内循环半衰期长及运载药物量大等。

免疫脂质体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代:第一代是抗体或抗体片断直接与脂质体的脂膜相连,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表面引入了聚乙二醇(PEG)等亲水性大分子,延长了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第三代将抗体连接在PEG或其衍生物的末端,制成空问稳定性免疫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immunoliposomes,SIL),延长了包含药物的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问,且单抗伸展至脂质体外部发挥寻靶作用。

本文就免疫脂质体的分类、抗体连接脂质体的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1 免疫脂质体的分类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

1.1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

抗体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分,单抗因其专一性在抗体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现今,全世界已有超过1 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也已从原先的纯鼠单抗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如已上市的人源化单抗Daclizumab、Palivizumab、Trastuzumab等;临床应用中,单抗从最初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降凝血发展到治疗癌症、HIV感染等疑难性疾病[2】。

1.1.1 两种抗体修饰的双靶向免疫脂质体靶向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修饰脂质体,可增加其结合特异性和细胞摄取率,并且抗体在靶向细胞时能产生协同作用【3】。

阳离子吸附核酸并用脂质体包裹原理

阳离子吸附核酸并用脂质体包裹原理

阳离子吸附核酸并用脂质体包裹原理阳离子吸附核酸并用脂质体包裹的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核酸转染方法,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治疗研究中。

它通过阳离子与核酸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吸附核酸,并通过脂质体包裹提供一种稳定的载体系统,以便将核酸有效地引入细胞内。

阳离子吸附核酸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发现DNA和RNA都带有负电荷。

而阳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它们能够与带有负电荷的DNA或RNA分子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力。

这种静电作用力足以克服核酸分子之间的互斥力,使得阳离子能够有效地吸附在核酸分子上。

在实验中,常用的阳离子有聚乙烯亚胺(PEI)、聚赖氨酸(poly-L-lysine)等。

它们可以通过与DNA或RN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一旦形成复合物,阳离子便能够保护核酸分子不受降解酶的攻击,并提供一种较好的携带系统。

然而,直接将阳离子和核酸复合物引入细胞内并不是一种高效的转染方法,这是因为阳离子核酸复合物在溶液中往往呈现凝聚状态,且表面带有正电荷,容易与细胞膜上的负电荷结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吸附率低。

此外,由于阳离子和核酸复合物的固有性质,它们在细胞内的释放效率也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引入了脂质体包裹的策略。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微小囊泡,在水溶液中形成二维胞外液态结构。

脂质体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脂性,使得它们能够与胆固醇、磷脂酰甘油等成分共同组装成稳定的微粒体,形成一种内部为水相、外部为脂相的结构。

这种结构为核酸的靶向输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在脂质体包裹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一种或多种阳离子和核酸形成复合物,然后将复合物与脂质体共同包裹。

这样,核酸可以被有效地包裹在脂质体内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同时,脂质体的外层也使得核酸能够更好地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提高核酸的吸附率和转染效率。

此外,脂质体还能够降解和释放核酸,进一步提高核酸在细胞内的效果。

总结起来,阳离子吸附核酸并用脂质体包裹的原理利用了阳离子和核酸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以及脂质体的包裹和传递能力。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杨鹏波;张华【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药物制成脂质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总结脂质体在各方面的应用、新的制备方法和修饰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结果]从脂质体的的应用、制备方法、修饰、质量评价等方面,可看脂质体与生物膜有着极好的相容性,作为载体有很大的优势,修饰后,能增强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结论]随着新材料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发展,脂质体的优势将更加显现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与生物膜具有相似性,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

经过近40年的研究,已到广泛的应用。

%[Objectiv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literature,which can offer more choices for making liposomedrug.[Method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liposomes in al aspects and new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Results]Liposome as a new type of drugcarrier,which has similarity with biological membrane,has many good qualities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way to give medicine. [Con-clusion]Liposome has the broad application after nearly forty years of research.【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936-939)【关键词】脂质体;分类;制备方法;联用技术;质量评价【作者】杨鹏波;张华【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 (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构成的封闭囊泡,它具有很多的优良性质,如具有细胞的亲和性和靶向性、缓释性、减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透皮吸收效率高、可以携带药物进入细胞、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1]。

脂质体的药效学研究

脂质体的药效学研究

备的 阿霉素脂 质体体 外对人 卵巢癌 细胞S O 3 K V 的杀伤 能力 。试验 表 明 :阿霉素脂 质体大部分集 中在 细胞内 ,而游离阿霉 素只能部分进入
细胞膜 。阿霉素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 O 3 K V 具有高度的杀伤活性。 1. .5乳腺癌 I
药物 。把药物 包封于脂质体 中,减少了药物 的用量及 不 良反应 ,延长
1 - 寄生虫 药物载体 2抗
1脂 质体 作为 药物 载体 的药效 学研 究
1 . 1抗肿瘤药 物载体
癌症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在治疗 过程 中化疗仍是主要的手段
之一 。但药物的全 身作 用和毒副作用严 重威 胁到人的正常 细胞 。而如
抗寄生虫药物 由于其不溶 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的特性 ,使得药物 的溶解性差 ,肠道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低 。温浩等 的实验表明 :口服
1 ・文献综述 ・ 0 6
细胞 增殖 和 表 型转 化 [ , 国病理 生 理杂 志,0 0 67:3 l J中 ] 2 1, () 2 2 1
l2 3 4。
Ap i2 2 V 1 0 No 1 r 01 , o . , .1 l 1 [9 1】谷 兆 侠, 张俊河 , 张煜, 同型半 胱 氨酸促 氧化 作 用机 制探讨 [] 等. J 医学 论坛 杂志,08 95:61. 2 0 , () —8 2 1
两性 霉素制成脂质体 ,减少药物的耐药性 ,降低心脏毒性 ,可 明显提
高药物 的抗 菌效果 。由辉瑞生产 的斯 沃现已应用于 临床 。 1 . 素类药物的载体 4激
抗炎 甾醇类激素脂质体 ,进人 体 内后浓集 于炎症部位而被吞噬细
中 图分类 号 :R 6 99
文献标 识码 :A

脂质体(教资材料)

脂质体(教资材料)

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

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

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

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

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脂质体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给药系统成为靶向给药系统的新剂型。

脂质体的靶向性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给药方式、给药部位和粒径来调整其靶向,另外,还可在脂质体上连接某种识别分子,通过其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专一靶向性。

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最突出的优点,脂质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使所携带的药物,在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内蓄积。

1.天然靶向性是脂质体静脉给药时的基本特征,这是由于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的天然倾向产生的。

脂质体不仅是肿瘤化疗药物的理想载体,也是免疫激活剂的理想载体。

2. 隔室靶向性是指脂质体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后,可以对不同部位具有靶向性,可以通过各种给药方式进入体内不同的隔室位置产生靶向性。

在组织间或腹膜内给予脂质体时,由于隔室的特点,可增加对淋巴结的靶向性。

3. 物理靶向性这种靶向性是在脂质体的设计中,应用某种物理因素的改变,例如用药局部的pH、病变部位的温度等的改变而明显改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引起脂质体选择性地在该部位释放药物。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liposome)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

Bangham等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磷脂分子分散在水相中能形成封闭的囊泡,囊泡的内相与外相均为水溶液,在双分子膜之间有一个疏水区,这种囊泡状结构就被称为脂质体。

脂质体可依其所包含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的层数,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含有单一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1~1.0μm者为大单室脂质体。

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在1~5um。

最初,脂质体由于它的磷脂双分子膜与细胞膜结构类似,使其具有某些与生物体相似的性质,从而作为细胞模型,用于生物膜及膜蛋白的研究。

在70年代有人根据脂质体的主要原料磷脂是细胞的固有组分,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特点,将脂质体用作药物的载体。

随后人们对脂质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组成、特点、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作一介绍。

1.脂质体的组成多种脂质和脂质混合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最常用的是磷脂。

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等,主要成分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酸等。

其结构由一个离子型基团(或是强极性)的“极性端”和两条疏水性高级脂肪烃长链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条件下,其极性端部分与另分子的极性端相结合,非极性端与非极性端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

构成中脂质的另一种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调节磷脂双分子膜“流动性”的作用。

当低于相变温度(脂质双分子层中脂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时的温度)时,胆固醇可使膜减少有序排列,增加流动性;高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可增加膜的有序排列而减少膜的流动性。

2 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脂质体有包封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的特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在体内呈现出与药物本身不同的特点。

2.1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后,集中于肝、脾、骨髓等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组织,呈现被动靶向性;当脂质体经肌肉、皮下或腹腔注射后,首先进入局部淋巴结中,表现出淋巴的定向性。

pH敏感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用 , 药物或 基 因片 段未 到 达 溶 酶 体 前释 放 包 封 在 更有 效地将 包 封物质传 递 至细胞 中[5。 3] - 以及人 类对各 种 癌 症发 病 机 制 认 识 的不 断 深入 , 基 物质 , 因治疗逐 渐 成 为 肿 瘤 生 物 学 治疗 中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已经 在许 多癌 症 治疗 中显 示 出 良好 的应 用价 值 , 日渐成 为一项有 前景 的治 疗选择 。 目前 基 因治 疗 的 研 究和 临床应用 中常用 的载体分 为 病毒 载体 和 非病
解放 军 药学 学 报 2 1 00年 l 2月 2 日 第 2 0 6卷 第 6期
P am hnP A V I2 NO 6,ee e 2 ,0 0 h r JC i L ,O .6, . D cmbr 02 1




p H敏 感脂 质体 作 为基 因载体 的研 究进 展

[ 摘
霁, 陈
体。
( i ey hshaiy ta o mie D P 。 它通 常 do ol op —t l h nl n , O E) l p de a
脂 质体具 有 类似 细 胞 膜 的磷 脂双 分 子结 构 , 主
与含 羧酸 基 的 两 性 物 质 , 脂 肪 酸 中的 油 酸 ( lc 如 oi e
[ 中图分类号] R 4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2 (0 0 0 - 5 -5 0 89 6 2 1 ) 60 30 9 5
[ O ] 1.9 9ji n 10 -96 2 1.6 0 8 D I 0 3 6/.s .0 89 2 .0 0 0 .2 s
c O 、 d 要通过 内吞方 式进入 细胞 。 多数 脂 质体 内吞进 细胞 ai, A) 胆 固 醇 的 衍 生 物 胆 固 醇 半 琥 珀 酸 酯 c o t y hmi cnt C E S 共 ee u e H 后 最终 到达溶 酶(yoo e , 1ssm ) 在溶酶 体 中脂质体 及其 ( hls rl e scia , H M ) 同组 成 p 敏

多肽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

多肽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

多肽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多肽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摘要: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领域。

然而,其应用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之一是脂质体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多肽修饰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本文通过对多肽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多肽修饰对脂质体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引言:脂质体是由磷脂等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细囊泡结构,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输送系统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然而,脂质体在制备、贮存和输送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多肽修饰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多肽修饰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1. 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多肽修饰可通过相互作用增强药物与脂质体之间的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多肽修饰,药物可以紧密结合在脂质体内部,避免其易降解或转化的问题,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时间。

2. 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多肽修饰还可以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

通过引入特定的肽序列,可以加强脂质体的结构,减少脂质体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形和破损。

此外,多肽修饰还可以增加脂质体与环境中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

3. 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多肽修饰还可以调控脂质体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通过选择不同的多肽修饰方式和肽序列,可以实现药物的逐渐释放或者在特定条件下释放的需求。

这种调控能力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多肽修饰脂质体的应用前景:1. 肿瘤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多肽修饰脂质体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并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2. 遗传疾病治疗:多肽修饰脂质体可用于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

通过选择特定的多肽序列,可以实现对特定突变基因的高效递送,从而实现病因治疗。

3. 过敏性疾病治疗:许多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局部药物输送的限制。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
基因治疗
脂质体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将基因药物准确地传递到靶细胞或组织中,实现基因治疗的目 的,如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免疫治疗
脂质体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载体,将免疫药物准确地传递到免疫系统中,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 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5
脂质体药物制剂的评价与优化
脂质体的成分与生物膜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不易引起免疫反应。
低毒性
脂质体本身毒性低,且在体内可被代谢清除, 安全性较高。
临床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等领域。
04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局部给药系统
皮肤给药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增加 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时间和渗透 深度,提高治疗效果,如治疗皮 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体外评价方法
粒径分布与形态观察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手 段,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形态和
表面特征。
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
采用超速离心、透析等方法分离脂质 体和游离药物,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
稳定性考察
在不同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 件下,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包括粒
径变化、药物泄漏等。
体内评价方法
眼部给药
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眼部的滞 留时间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刺激 性,对于治疗角膜炎、结膜炎等 眼部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鼻腔给药
脂质体作为鼻腔给药的载体,可 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 效果,如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 病。
全身给药系统
静脉注射
脂质体可以作为静脉注射的药物载体,具有缓释、长效、降低毒性和 提高治疗效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抗癌药物、抗生素等药物的传递。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纳米载体系统,因其结构和性质类似于细胞膜,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体内成像和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

本文综述了脂质体在胶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包封性能、体内外性质评价和应用前景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体胶囊制剂具有优异的药物包封率、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此外,脂质体胶囊还可以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提高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技术,并深入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脂质体;胶囊制剂;药物传递;溶解度;吸收性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载体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平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脂质体是一类由磷脂构成的纳米粒子,其尺寸在100 nm以下。

脂质体的磷脂双层结构类似于细胞膜,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脂质体可以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并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

因此,脂质体在药物传递、基因治疗、体内成像和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脂质体主要以注射剂形式应用于临床,然而注射剂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限制,如疼痛和易滥用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将脂质体应用于口服制剂中,其中胶囊制剂是一种常见的口服给药形式。

脂质体胶囊具有药物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和生物相容性强的优点,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本文将对脂质体胶囊制剂在药物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

二、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脂质体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脂质体制备和胶囊制剂制备两个步骤。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膜溶解法、溶剂分散法和水滴挤压法等。

膜溶解法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用蒸发法将有机溶剂去除,得到脂质体溶液。

溶剂分散法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最后通过旋转蒸发或冻干法去除有机溶剂,得到脂质体胶囊。

脂质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脂质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脂质体药物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脂质体药物是一种利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药物制剂,可用于增强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脂质体药物在药物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成为目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脂质体药物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战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本报告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引言部分会提供对脂质体药物市场的整体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正文部分将对脂质体药物的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主要参与者、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未来市场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对本报告的结论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结构安排,我们希望全面、深入地了解脂质体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脂质体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脂质体药物的概述、市场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我们将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前景展望和发展建议,为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促进脂质体药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市场的全面分析和预测,我们希望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对脂质体药物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脂质体药物在目前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 随着生物技术和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脂质体药物在治疗疾病和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动。

3.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脂质体药物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4. 政府在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脂质体药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脂质体药物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但是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风险挑战。

脂质体知识点总结

脂质体知识点总结

脂质体知识点总结一、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层组成的微囊,其结构类似于细胞膜。

脂质体的结构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三种成分组成。

磷脂是脂质体的主要成分,它由一个亲水性的磷酸基团和两个疏水性的脂肪酸基团组成,使得磷脂分子在水中能够形成双层结构。

胆固醇主要用于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改善脂质体的膜流动性和渗透性。

表面活性剂则可以使脂质体的表面带有带电的疏水性头基,从而增强脂质体与药物分子的结合。

脂质体的结构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传递能力,可以有效地将药物分子传递到靶细胞内。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主要包括薄膜分散法、超声法、膜膨胀法、透析法、共振超声法等。

薄膜分散法是最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磷脂和胆固醇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成薄膜,然后用缓冲液对溶解后的薄膜进行涡旋振荡,形成脂质体悬浊液。

超声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磷脂和药物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并形成脂质体。

三、脂质体的应用领域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传递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疫苗制备、基因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在药物传递方面,脂质体可以将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药物包埋在其内部,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

在疫苗制备方面,脂质体可以将抗原与佐剂结合成为疫苗,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效果。

在基因治疗方面,脂质体可以将外源基因转染到细胞内,并调控基因的表达,对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局部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学、医疗影像等方面。

四、脂质体的优缺点脂质体具有许多优点,如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药物包封率高、药物释放速率可调控、对生物相容性差的药物具有较好的载体作用等。

然而,脂质体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体外稳定性差、药物负载量有限、容易降解、贮存条件苛刻等。

另外,脂质体的制备成本较高,其中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的价格都相对较贵。

五、脂质体的未来发展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

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

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是现代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种纳米材料。

它们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以真实的故事情节为线索,生动地描述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的特点和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两种纳米材料的价值。

第一章:聚合物纳米粒的奇妙旅程小明是一名年轻的药学研究生,他对新型药物传递技术充满了热情。

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任务,要研发一种能够精确传递药物到肿瘤细胞的新型纳米载体。

小明决定将目光聚焦在聚合物纳米粒上。

聚合物纳米粒是一种由聚合物构成的纳米颗粒,具有可调控的粒径和表面性质。

小明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能够稳定携带药物并在体内释放的聚合物纳米粒。

他将这种纳米粒命名为“纳米粒小卫士”。

小明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纳米粒小卫士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的肿瘤靶向能力。

他激动地写下了实验结果,并向导师汇报了这一重要突破。

第二章:脂质体的神奇变形小红是一名年轻的生物科学家,她对生物膜的研究充满了热情。

她的研究方向是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小脂质囊泡。

小红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能够稳定包裹和传递基因的脂质体。

她将这种脂质体命名为“基因携带者”。

小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基因携带者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效的基因传递能力。

她激动地写下了实验结果,并向导师汇报了这一重要突破。

小明和小红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偶然相遇,他们互相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具有互补的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更好的药物传递效果。

于是,小明和小红决定合作研发一种新型纳米系统,将聚合物纳米粒和脂质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将这种新型纳米系统命名为“纳米药物运载船”。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研究,小明和小红成功地制备出了纳米药物运载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较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小,毒性小,容易制备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很多体外及动物体内实验,但由于其转染效率低,靶向性低等缺点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回顾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得出结论为目前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在于提高脂质体的转染效率,在靶细胞和靶器官达到治疗浓度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脂质体;基因;转染;靶细胞;靶器官;治疗浓度引言: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到靶细胞或靶器官。

而基因一旦进入体内,就有可能被体循环以及胞浆中的核酸酶降解,失效。

为了使目的基因在起效前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需利用基因载体对其进行保护。

因此,基因载体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对基因治疗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基因载体应具备可保护基因,使其不被体内核酸酶降解,本身以及降解产物无毒性,无免疫原性,能高效的特异性的传递基因,在体内外均稳定,易大规模生产等条件。

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1]。

病毒载体因其存在免疫原性、细胞毒性、潜在致瘤性等安全问题,且其容纳的目的基因较小、制作成本高,因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非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毒性低,可携带的较大目的基因,制备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以脂质体的发展和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将就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脂质体的定义以及分类脂质体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多表现为多层囊泡结构,每一层都为类脂双分子层,层间以及脂质体的内核为水相,而双分子膜为油相。

磷脂结构上包括极性部分(称极性头部)和非极性部分(非极性尾部)。

在水相中,非极性疏水尾部因疏水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并同时将极性的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稳定的结构[2]。

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磁性脂质体以及pH 值敏感型脂质体等。

按电荷性质则可分为中性脂质体、阴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

2. 脂质体体介导的基因传递机制细胞主要通过内吞的方式摄取周围的大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先被细胞膜的某一区域所包裹,之后胞膜凹陷入胞内,芽生形成囊泡。

此过程由胞膜表面的受体介导,大分子物质先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可集中在细胞膜上称为网格蛋白包被小窝的区域中,这一区域可形成网格蛋白包被囊泡[3]。

除了受体介导的内吞机制外,Anderson[4]的研究表明细胞还存在独立的网格蛋白内吞途径,其中一个途径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称为包膜窟的一处小凹陷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完成,这一包膜窟自身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以及包括胞吞在内的各类运输过程。

一些药物和大分子物质通常不能穿过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脂质体可将此类药物和大分子物质封装于脂质体亲水的内核中,既可通过由网格包被蛋白小窝上的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也可通过胞膜的直接融合作用将目的物质运输入胞内[5]。

因为常规的脂质体最终都将被网状内皮系统从血液清除,或者是在内吞过程中被溶酶体降解。

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能提高其运输效率和防止其降解的方法。

3.各类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普通脂质体由于其易被内皮网状系统吸收,靶向性低,易被核酸酶以及溶酶体降解,传递基因的效率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很多学者研制和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和改装,形成各种类型的脂质体。

3.1阳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是一种带正电荷的脂质囊泡,可作为负电荷物质的传递载体,尤其适用于蛋白质、多肽、寡核苷酸、核糖核酸RNA以及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物质的传递。

主要优点为无需预先封装基因,而可与基因直接结合。

其介导的基因传递机制为:带正电的阳离子脂质体与带负电的基因(RNA或D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脂质体-基因复合物,简称脂质复合物。

由于阳离子脂质体表面有剩余的正电荷,脂质复合物带正电。

带正电的脂质复合物先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带负电的细胞表面[6],再通过直接融合或者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脂质体复合物在细胞质中释放基因或者通过与核膜融合将基因导入核内[7]。

阳离子脂质体可用于体外细胞的基因转染,例如干细胞,肿瘤细胞等。

Yu 等[8]用脂质体与带有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pGDNF)基因的质粒复合,转染人脐带血来源的CD34 阳性细胞,获得了可持续表达pGDNF的细胞,证实了干细胞基因治疗中非病毒载体脂质体的可用性。

Yang 等[9]成功地将生存素siRNA 由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肝癌SMMC-7721 细胞中,转染后细胞生存素明显下降,细胞阻滞在G2/M 期,凋亡率增加,放射敏感性增加。

阳离子脂质体还可用于体内的基因传递。

Lan 等[10]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与鼠内皮素抑制基因复合成脂质体基因复合体后,腹腔注射入结肠癌腹膜播散的小鼠动物模型中,延长了小鼠生存时间,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及减少腹水的生成。

3.2纳米脂质体基因载体在体内循环的时间越长,靶细胞或者靶器官的目的基因浓度越容易达到治疗浓度。

而其体内循环时间与载体的粒径有着直接的联系,传统的脂质体与粒径大的载体进入体循环后,会受到血浆中调理素的作用,短时间内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影响基因的传递以及治疗效果。

纳米脂质体的粒径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提高其基因载体的作用。

张宏炜等[11]用去污剂透析法制得形态较为圆整,平均粒径为(72.73±7.14) nm 的脂质体。

核糖核酸酶Ⅰ体外的降解实验以及凝胶电泳分析均表明此种脂质体对质粒DNA 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刘焕义等[12]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和融合性脂质(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制备成纳米脂质体,包裹pORF-CD40L后与顺铂联合应用,在体外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诱导肿瘤凋亡,瘤体注射以及静脉注射两种体内治疗均可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时间,激发细胞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da Silva 等[13]在预成型的脂粒中插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G 蛋白受体拮抗剂(DSPE-PEG-antagonist G)形成稳定型的脂质体,这种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30 nm,且具有靶向性,包装基因效率高(1 μmol 脂质体可封装5 nmol siRNA),易被肺小细胞癌的细胞摄取,转染率高。

3.3热敏脂质体:热敏脂质体主要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等热敏材料制备而成。

体温正常时,热敏脂质体的膜致密,内容物不易扩散。

当热敏脂质体由血液循环经过预先加热的靶器官时,局部的高温只要达到磷脂由胶晶态向液晶态相变的温度,磷脂酰基链紊乱,活动增强,使得脂质体膜结构发生变化,膜流动增强,最终通透性发生改变,脂质体内容物可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14-15],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作用。

传统的热敏型脂质体一般都是在局部加热至42~45 ℃时脂质体才会释放其内容物,David 等[16]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制备的低温度的热敏脂质体可快速爆炸式释放药物,当温度达到42 ℃时,最初20 s 可释放其内容物40%左右,而传统脂质体在此温度,30 min 内才能释放约40%的内容物。

低温热敏脂质体的快速释放主要与包埋于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有关,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在脂质体周围的水溶质中具有可溶性,当达到相变温度,脂质体开始溶解时,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可从脂质双分子层中释放,增强了双分子层的缺陷,且提高了脂质体渗透性。

3.4 pH 值敏感型脂质体pH 敏感型脂质体能稳定存在于pH值7.4 的生理环境中。

其传递基因的原理为:被细胞内吞脂质体后,形成核内体,核内体为酸性。

而在酸性条件下,其脂质成分中的脂肪酸的羧酸基质子化,引起六角相形成,脂质体由液晶态向液态转变,变成不稳定结构[17],最终导致核内体膜融合,释放脂质体内容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的降解,并增强内容物稳定性,有效地将内容物转运到胞浆[18]。

pH 值敏感脂质体表面带有负电荷,不会与血液中的聚阴离子,糖蛋白相互作用,在体循环的稳定性较好。

Naoki 等[19]制备的pH 敏感型脂质体在中性条件下稳定,但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就显示出膜融合性,在人肿瘤细体胞衍生的细胞系中体现出较高的转染率。

他们所制备出的膜融合性最高的脂质体在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子宫颈癌细胞株时达到了100%的转染率。

3.5免疫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是单克隆抗体或者其片段修饰脂质体后的载体。

它的抗体的特性决定其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识别靶细胞,聚集在靶器官上,达到有效的浓度,也减少了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免疫型脂质体已在各种肿瘤模型中应用。

因为多种肿瘤细胞会过表达某种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型脂质体可特异性结合这一类细胞从而高效率运输化疗药物。

例如:Park 等[5]制备了装载有阿霉素的抗-HER2 免疫脂质体,证实其可被肿瘤细胞摄取且具备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能力,因此,与之类似的基因载体正在研究应用于临床。

Zhang 等[20]在免疫脂质体表面连接单克隆抗体,携带可干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siRNA 治疗裸鼠的大脑神经胶质瘤,成功抑制瘤体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并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

3.6其他脂质体为了提高脂质体的转染效率,克服传统脂质体稳定性差,易被清除,靶向性低,传递效率低等弊端,除了以上特殊的脂质体之外,还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脂质体。

Kulkarni 等[21]参照Gorodetsky 等[22]的“预热油乳液”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称为“fiber in fiber”的纤维素微球,携带基因治疗患有糖尿病的兔耳损伤面,治疗结束后组织学上可见大量血管生成,目的基因mRNA水平是未治疗组的28 倍,且激光共聚焦观察未见纤维素微球中的DNA 发生降解。

还有研究用泡沫脂质体和超声波的联合应用于局部缺血模型,取得良好效果[23]。

维生素A 联合脂质体用于转运siRNA 至大鼠肝脏星形细胞,以检测其对肝硬化的疗效也有报道[24]。

Tadaki 等[25]还用仙台病毒和脂质体联合成复合体以携带基因,有效降低新生大鼠局部性缺血对脑皮质造成的损害。

4.结论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较病毒载体而言,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小,毒性小,容易制备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很多体外及动物体内试验,但由于其转染效率低,靶向性低等缺点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加速其在临床治疗上的开展,近年来通过大量新技术对单一脂质体进行改造,形成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在提高转染效率和靶向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果还不尽人意。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将会基因治疗领域充分展现其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