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刀刀谱13句刀诀

合集下载

杨氏二十八式太极刀详解

杨氏二十八式太极刀详解

杨氏二十八式太极刀详解杨氏太极刀(二十八式)第一段预备式:头顶悬,松肩垂肘,送腰收胯,敛臀,两臂不要紧贴在身上,要虚腋。

一.起势:重心移到左腿,微微的掰右脚,下蹲,左手刀柄带到右腹前。

二.上步七星:收脚上步,左前方出步,掰脚,左手下落,由体前向外后画弧,两手同时收到腰间,再打出去,右脚同时上步成虚步,左手持刀在上,右手弯拳在下,方向正东。

三.白鹤亮翅:右脚后撤,右手下按,变成弓步,方向东北,重心后移,收脚转腰,摆臂,左手臂持刀垂直立于左胯旁,腋下不要夹,右手外撑。

四.上步接刀式:转腰,刀柄带到腹前,右手下按,左前方上步,斜方向,弓步接刀。

五.斜刺刀:接刀,左手外翻到内侧,提膝按柱刀背向两侧拉开,身体朝东北,刀刃斜向下,右前方上步,脚跟落,刀挑起来,右手带到额前,弓步向前刺刀。

六.下势:掰左脚,扣右脚,挂刀,小臂旋转下势,仆步劈刀,方向东南。

七.外托腕:掰右脚,悬臂,扣左脚,收脚提刀。

1八.斜推刀:转腰后劈,跟步撩刀,刀要撩平,与肩同高,虚步按刀,方向东北,左前方上步,弓步推刀,方向刀与地面成45°夹角。

九.左右撩刀:收脚后劈,斜后45°方向,刀尖刀肩高,左手刀右手肩窝,左脚右脚连续上步,弓步撩刀,胯要坐正,收脚后劈,斜后45°,右脚左脚连续上步,弓步推刀。

第二段十.顺水推舟:重心后移,扣左脚,掰右脚,左手变勾手,刀从头上顺右肩,弓步带刀。

十一.玉女穿梭:重心后移,右脚后撇,左手变掌,转身提膝,刺刀,方向东北,左肩要向里合,腰向右转,左脚提起,小腿内收,脚尖下垂,反手刺刀。

十二.正推刀:左脚下落,重心前移,提刀缠头,震脚后劈,左前方撩刀,方向西南,虚步按刀,正方向弓步推刀,刀斜向地面45°,右肩、肘不要抬起。

十三.转身藏刀:腰左转,刀在身体左侧画一小圆。

重心后移,脚尖翘起,左手向前推,刀要带平,扣脚转身,虚步,刀在身体右侧画一小圆,上步弓步藏刀,刀藏在右腿外侧,左手与搂膝拗步同。

二十八式杨式太极刀谱

二十八式杨式太极刀谱

二十八式杨式太极刀谱
杨式太极刀又称十三势刀,是杨式太极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太极拳的方法、要求、风格、特点和应用来进行培训的刀术,该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实用,化人功人,尤为神妙,有砍、剁、划、戳、刮、撩、扎、捋、劈、缠、扇、拦、滑等十三字诀和砍剁、刺扎、戳豁、撩腕八种刀法。

本套刀法保持了刀术套路矫健、勇猛的特色,但又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柔和平稳,行云流水,内劲饱满,刚柔相济,进退相随,开合相接。

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

第一段:
1、起势;
2、上步七星;
3、退步跨虎;
4、交刀式;
5、闪步扎;
6、上步平刺;
7、右左推刀;
8、独立平刺;
9、右左撩刀。

第二段:
10、嫦娥奔月;11、玉女穿梭;12、独立平刺; 13、跳步藏刀; 14、青龙出水; 15、平推刀。

第三段:
16、二起腿; 17、披身伏虎; 18、鸳鸯腿; 19、独立平剁; 20、转身盘头藏刀; 21、拦腰刀; 22、左右分水; 23、跳步剁刀; 24、抛梭式。

第四段:
25、独立下截; 26、闪步扎; 27、汴和携石; 28、收刀式。

分享到:。

太极十三刀刀诀解读

太极十三刀刀诀解读

太极十三刀七星跨虎交刀式第一动虚步打拳①左脚开步②摆刀握拳③上步虚步打拳第二动退步撑掌①退步迈腾②坐腿收掌③虚步撑掌第三动弓步交刀①转腰合手②弓步交刀腾挪闪展意气扬第四动弓步斜剌①提膝分刀②弓步扎刀第五动弓步平剌①转腰带刀②上步裹刀③弓步刺刀左顾右盼两分张第六动弓步撩刀①转腰撩刀②上步撩刀③弓步撩刀第七动换步推刀①跟步换脚退步②提脚收刀③弓步推刀第八动独立劈刀①跟步转身合手②提膝回身劈刀白鹤展翅五行掌第九弓步撩刀①落脚撩刀②弓步撩刀第十动架刀推掌①转腰撩刀②上步撩刀③架刀推掌风卷荷花叶内藏第十一动转身扎刀①扣脚转身②撤步转身③独立扎刀玉女穿梭八方势第十二动缠头劈刀①转身弓步推掌②上步缠头③弓步劈刀第十三动弓步平推①收脚横刀②弓步平推刀第十四动返身藏刀①合手收刀②转身提脚举刀③上步送刀④藏刀推掌第十五动弓步上剌①收脚摆刀②摆步摩刀③上步收刀④架挡上剌第十六动弓步平推①收脚横刀②弓步平推刀第十七动返身藏刀①合手收刀②转身举刀③上步送刀④藏刀推掌第十八动弓步上刺①收脚摆刀②摆步摩刀③上步收刀④架挡上剌第十九动弓步平推①收脚横刀②弓步平推刀第二十动返身藏刀①合手收刀②转身提脚举刀③上步送刀④藏刀推掌三星开合自主张第二十一动独立扎刀①移脚展刀②坐腿转腰裹刀③提膝合刀④独立扎刀第二十二动跳步按刀①玩刀跳步②虚步按刀二起脚来打虎势第二十三动抱刀拍脚①弓步交刀②抱刀拍脚二十四左抱刀贯拳①落脚摆底②上步绕臂③抱刀握拳二十五右抱刀贯拳①扣脚转身②上步绕臂③抱刀握拳披身斜挂鸳鸯脚二十六抱刀分手①转身分手②提腿抱手③抱刀分脚二十七屈膝按刀,独立劈刀①屈膝接刀②独立劈刀顺手推舟鞭作篙第二十八动转身藏刀①落脚裹刀②扣脚裹脑③上步送刀④弓步藏刀下势三合自由招二十九弓步平推①收脚横刀②弓步平推第三十动进步扫刀①转腰上步改②再上步翻手③弓步扫刀左右分水龙门跳第三十一动转身撩刀①收脚转身撩刀②上步转身撩刀第三十二动独立撩刀①上步撩刀②提膝独立撩刀第三十三动跳步按刀①玩刀跳步②虚步按刀第三十四动缠头劈刀①收脚缠刀②弓步架手劈刀卞和携石凤还巢第三十五动抱刀打拳①扣脚转身接刀②退步摆刀握拳③虚步打拳第三十六动收势还原①转身抱手②垂手起立并脚还原。

杨氏太极刀(13刀)刀谱

杨氏太极刀(13刀)刀谱

杨氏36式太极刀(13刀诀)刀谱
~~~~~~~~~~~~~~~~~~~~~~~~~~~~~~~~~~~~~~~~~~
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 1 上步打拳 2 退步撑掌 3 弓步交刀
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 4 弓步斜刺 5 弓步平刺 6弓步撩刀 7 换步推刀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
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
五组: 风卷荷花叶内藏11 转身扎刀
六组: 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 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 20 返身藏刀
七组: 三星开合自主张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
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
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28 裹脑藏刀
十一组: 下势三合自由招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
十二组: 左右分水龙门跳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步按刀
十三组: 卞和携石凤还巢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杨式太极拳十三刀

杨式太极拳十三刀

杨式太极十三刀杨氏太极十三刀式一、七星跨虎交刀势二、腾挪闪战意气扬三、腾挪闪战意气扬四、左顾右盼两分张五、风卷荷花叶底藏六、玉女穿梭八方势七、三星开合自主张八、二起脚接打虎势九、披身斜挂鸳鸯脚十、顺水推舟鞭做篙十一、下势三合自由招十二式:自由分水龙门跳十三式:卞和携石凤还巢太极刀法有砍、刴、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等用势。

一、七星跨虎交刀势(一)(1)(2)(3)(4)(5)(5)附图(6)(一)动作顺序说明动作(一)七星势:(1)——(3)下1、2上3、4 下5、6 上7、81、2、3、4 面南背北自然站立,两脚分开站定,左臂持刀,虎口向下,拇指曲弯扣在刀柄护手上面外侧,其余四指指就势卷曲握在护手下刀柄内侧拿住刀把,刀背朝后贴臂,刀刃朝前;右臂在身体右侧轻松垂虎口朝前,直竖臂向下,两眼平视远方。

5、6 重心调整就而偏在左,接下先右脚尖上翘,并以足跟为轴向里扣动摆脚,成东西45度到位落脚放平座实,接后提左膝左腿朝左前迈腿出步,落步先行足跟着地为左虚步。

7、8 身形向左旋身成胸面朝东,左手拿刀背刀,由下向左,往上撩起,然后握刀屈臂横置胸前,同时右臂抬臂成右拳在前置于左拳下方,两拳里扣,拳眼向里,此时胸面对朝正东方向,两眼平视。

动作(二)(4)——(5)(5)附图拉跨虎:下9、10 上11、129、10 右腿后撤半步,屈腿蹲胯座实,左足前探前脚掌着地为左虚步。

11、12 身体右旋,左臂握刀前伸舒臂,继而身形左旋回归胸面朝东,顺向走势左手握刀沉落于左胯旁;随身体右旋左转先屈臂挎肘握拳虎口朝前置于右肋旁,然后由下下右上举臂,拳逐渐松开变掌,屈臂圆肘,掌心向外偏上打亮掌势。

动作(三)(6)交刀:上13、1413、14 朝右旋身形就而左臂持刀屈臂横置胸前,刀刃朝前,手心向里,刀平置在左小臂上方;同时右臂由上而下,掌心朝前,以拇指置于刀把下端,其余四指置于到柄上端,就此便将到交换到右手。

(二)整体动作要点提示1、刀势的身法尽同拳式的身法要求,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分清虚实、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中求静,连绵不绝,完全继承发扬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动作潇洒美观的特点。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 hao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 hao

杨氏十三刀十三刀,刀谱为十三式,动作分解为三十八式。

它是杨氏传统刀,动作保留了传统刀的特点,而没有减也没有加一个动作,练习时间为2-3分钟。

在练习中,它突出了的特点,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在动作和运动上也体现了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对爱好者在继承太极传统文化上也是一套难得的传统的太极文化。

杨氏太极十三刀动作名称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作篙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①②③④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上步打拳。

①左脚开步;②转身摆刀握拳;③上步曲步打拳。

2 退步撑掌①右脚向后退步;②两手微向外膨;③做腿转腰收掌;④虚步撑掌(正东,左脚微调整活步)3 弓步交刀。

①转腰合手;②上步交刀(正东)。

右手握刀,左手开第二组: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

①提膝分刀(微向东南);②弓步刺刀(弓步东南、刀尖东北)。

5 弓步平刺。

①转腰带刀;②上步虢刀;③弓步刺刀(平刺,东北)。

6 弓步撩刀。

①转腰绕刀;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撩刀(东南,左手四指贴在刀面上)。

7 换步推刀。

①左脚微微提起稍向前跟步,右脚向后退步,刀微向下沉;②做腿收脚提刀;③上步弓步向正东方向推刀。

第三组: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

①转身跟步合手;②回身独立劈刀。

第四组: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①落脚上步绕刀;②再上步撩刀(方向正东,刀部要平)10架刀推掌。

①转腰、绕刀、撇脚;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架刀、推掌。

(方向正东)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1.转身负刀 2.提膝后刺)11 转身扎刀。

①扣脚转身;②向东北方向撤步;③提腿独立向东北方向扎刀。

刀身要平,虎口向上,刀背向上。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①弓步推掌(东南);②上步缠头;③弓步劈刀(西南)。

杨式太极刀

杨式太极刀

杨式太极刀(52式)
1、提膝抱刀
2、上步七星
3、退步跨虎
4、提膝格刀
5、弓步架刀
6、斜弓步下扎刀
7、左弓步平扎刀
8、左右含转推刀
9、独立劈刀10、进右弓步撩刀11、上左弓步撩刀12、左弓步架刀13、转身左弓步扎刀14、进左弓步推刀15、龙行右弓步砍刀
16、回身龙行弓步劈刀17、左右腕花虚步拉刀18、左弓步扎刀19、换步弓步平扎刀20、绕步双缠头弓步砍刀21、腕花含转推刀22、转身弓步拉刀.扎刀23、左右腕花虚步拉刀24、左弓步扎刀25换步平扎刀26、绕步双缠头弓步砍刀28、转身弓步藏刀
29、弓步扎刀30、提膝托刀31、虚步拉刀
32、丁步抱刀33、二起脚34、左右打虎式35、丁步抱刀36、分掌右蹬腿劈刀37、弓步扎刀38、转身裹脑弓步藏刀39、弓步挑刀40、含转平推刀41、上步回身斩刀
42、进右弓步斩刀43、上右弓步回身劈刀44、叉步劈刀45、提膝托刀46、缠头震脚弓步砍刀47、回身劈刀48、左弓步腋下藏刀49、弓步扫刀50、裹脑弓步抱刀51、提膝抱刀52上步七星收势。

杨氏太极刀分解动作

杨氏太极刀分解动作

第一组七星跨虎交刀式1、上步打拳:左脚开步与肩同宽,转身握拳上步,虚步打拳,方向正东。

2、退步撑掌:右脚向后退步,坐腿转腰收掌,虚步撑掌,左脚调为虚步,方向正东。

3、弓步交刀:转腰合手上步,右手握刀,方向正东。

第二组腾挪闪展意气扬4、弓步斜刺:提膝分刀(东南),弓步刺刀(东北),弓步方向东北。

5、弓步平刺:转腰带刀,上步裹刀,弓步刺刀,东偏北。

6、弓步撩刀:转腰绕刀,上步绕刀,弓步撩刀,东南方向。

7、换步推刀:左脚稍提,右腿后退,座腿收脚,上步弓步推刀,方向正东。

第三组左顾右盼两分张8、独立劈刀:转身跟步合手,回身独立劈刀。

第四组白鹤展翅五行掌9、弓步撩刀(正东):落脚上步绕刀,再上步。

10、架刀推掌(正东):转腰绕刀撇脚,上步绕刀,弓步架刀推掌。

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11、转身扎刀:扣脚转身,向东北撤步,提脚独立,向东北扎刀。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缠头劈刀:弓步推掌(东南),上步缠头,弓步劈刀(西南)。

13、弓步平推:收脚收刀,弓步平推(西南)。

14、返身藏刀:扣脚转身,提腿举刀,上步送刀,弓步拉刀推掌(东南)。

15、弓步上刺:收脚摆刀,摆上步抹带,上步弓步上刺刀(东北)。

16、弓步平推:收脚棚刀,弓步平推(东北)。

17、返身藏刀:转身收刀,提腿举刀,上步送刀,弓步拉刀推掌(西北)。

18、弓步上刺:收脚摆刀,摆上步抹带,上步弓步上刺(西南)。

19、弓步平推:收脚棚刀,弓步平推(西南)。

20、返身藏刀:扣脚转身,提腿举刀,上步送刀,弓步拉刀推掌(东南)。

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21、独立扎刀:活步展刀,提膝抱刀,独立反刺刀(东)。

22、跳步按刀:摆花刀跳步,虚步按刀(东北)。

第八组二起脚来打虎势23、抱刀拍脚:左脚活步送腿,合手交刀,提膝分手拍脚。

24、左抱刀贯拳:右脚落在左脚内侧,摆臂左脚向正北上步,绕臂弓步抱刀贯拳,左手抱刀与臂平,右手贯拳在胸部。

25、右抱刀贯拳:扣脚转身,提膝正北上步,绕臂弓步抱刀贯拳,右手贯拳在上,头侧旁,左手抱刀在下,胸部。

杨氏太极刀刀法

杨氏太极刀刀法

杨氏太极刀刀法
1. 砍:刀刃向左,右击敌为砍.分平砍,斜砍(即向左下或右下砍).
2. 剁:以刀由上向下用力急落为剁.分刀身剁和刀头剁.
3. 劈:劈的含义广泛,砍,剁亦可称劈,直下正劈为剁,斜下斩劈为砍.或以刀刃由后向上再向前,或由左向右
上抡砍为劈.有双手劈和单手劈.
4. 搠:以刀尖向前猛刺为搠.有直搠,斜搠.亦可称``刺"或``扎".
5. 搧:手心朝上,手背朝下,以刀刃由右下向左上横撩为搧.先搧脚,次搧胸,再搧头,类似太极剑的燕子抄水
或曰刀刃向斜下削进为搧.
6. 刮:手心朝下,由上向右下平推为刮.或曰刀刃斜撩而上为刮.
7. 推:右手心朝下握刀,以左手扶刀脊助右手向前或前上用力为推.
8. 撩:刀刃由下向上抡击为撩,专制扎刺前伸之兵器.可由左下或右下向上撩.
9. 挡:用刀背格挡对方击来器械为挡.
10. 架:用刀刃向上迎接对方击来器械为架.
11. 捛:以掌心向左,刀刃向下斜拉为捛.常出左掌掩护刀身之蓄势待望,使敌高深莫测.
12. 拦:刀尖下垂,用刀刃将对方来器挡出为拦,亦可用左手按刀背助力.有推拦,拉拦之分.
13. 滑:用刀面平接对方器械化脱来势为滑.化后顺势反击.
14. 截:以左手按刀背自上向下抽割为截.垂直向下为正截,斜向下为斜截.
15. 铲:用手推刀背以尖端飞刃向前推割为铲.
16. 缠:用刀面盘旋粘随进退,以封缠对方进攻之兵器为缠.
17. 扎:刀尖直刺为扎,与搠法义近.
18. 撇:以刀背上举,抵御锋刃攻击为撇与挡法义近.
太极刀的技术要求与太极剑不同,剑重轻灵,刀求稳重,刀如猛虎,剑似飞风.。

三十六式太极刀刀谱

三十六式太极刀刀谱

三十六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1 七星跨虎交刀式
2 腾挪闪展意气扬
3 左顾右盼两分张
4 白鹤展翅五行掌
5 风卷荷花叶内藏
6 玉女穿梭八方势
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
9 披身斜挂鸳鸯脚10 顺水推舟鞭作篙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
杨氏太极刀刀谱:
第一组:七星跨虎交刀式
1 上步打拳
2 退步撑掌
3 弓步交刀
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
4 弓步斜刺
5 弓步平刺
6 弓步撩刀
7 换步推刀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
8 独立劈刀
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 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第五组: 风卷荷花叶内藏 11 转身扎刀
第六组: 玉女穿梭八方势
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20 返身藏刀
第七组: 三星开合自主张 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
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
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 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 28 裹脑藏刀
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 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
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
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
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

杨式太极刀简介

杨式太极刀简介

杨式太极刀简介《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刀为百刃之首,是武术短器械中的一种。

杨式太极刀的套路又称太极十三势刀,以太极拳的基本功法为其练习和应用的根本。

动作尚柔和连贯,以内劲运行;在其技法应用上,崇尚沾粘走化,后发制人,不尚硬砍硬拚以力胜人的练法,练起来动作虽然缓慢柔和,但慢而不滞,柔中寓刚。

姿势中虽有蹿奔跳跃,勇猛快捷的动作,但起伏转折,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身法端正,步法沉稳,仍以太极拳之风韵与刀法相结合。

吾师曹彦章先生亲传的杨式太极刀是他在1953年任海军航空兵参谋期间,在上海向傅钟文先生处习得,1954年返回北京后师从崔毅士先生,又得崔师的精心指点,后经自己悉心研究,对个别刀势作了一些改动,更加突出了太极刀的风格特点,更进一步完善了太极刀的刀法,保持了刀术套路矫健,架式粗旷、着法泼辣勇猛的特色,但又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平稳,动作劲力饱满,动作气势磅礴,动作衔接自然。

全套演练时间在三至四分钟,适于比赛、表演和练习的需求。

杨式太极刀是特制刀,是杨澄甫先生晚年定型的。

该刀全长约1米左右,分为刀身、刀盘、刀柄三部分,刀身有刀刃、刀尖、刀背三部分。

刀身形状似如倭刀,细长呈弧形,长约80厘米,宽约3.5-4厘米,刀身前窄后宽,宽度前后变化不大。

刀身上有两道血槽,刀身前10厘米处形状如剑头,两面有刃,与刀尖弧形相连,两侧面上剑脊清晰可见;刀身后部约10厘米处无刃,厚约0.4厘米-0.5厘米。

刀柄是直柄,长约20厘米左右,一端衔接刀盘,一端衔接刀环。

刀盘为呈S形的弯头,刀背一侧弯头朝向刀尖,刀刃一侧弯头朝向刀柄;刀环为圆形,直径大约4-5厘米。

刀鞘是起保护刀身和佩带的作用,刀环上系着彩色丝绸方巾,称为刀袍或刀彩。

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中规定,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

刀的重量,成年男子用刀不得轻于0.7公斤,成年女子用刀不得轻于0.6公斤,少年、儿童不受限制。

杨式太极刀的基本技法刀为一面刃的短兵器,其攻防主要体现在刀尖、刀刃、刀背和刀柄上。

传统杨氏太极刀动作歌诀

传统杨氏太极刀动作歌诀

传统杨氏太极刀动作歌诀传统杨氏太极刀动作歌诀西安——李海水开立步站面向南,垂手抱刀势自然。

左转平举向斜角,屈肘横臂在胸前,上步七星面向东,退步跨虎如练拳,右转格挂用刀柄,虚步交刀右腰前。

左出弓步向正东,双手合抱在胸前,提膝分刀目平视,势大力沉开两边,斜出弓步扎正东,收脚抹刀向东南,东北弓步上扎刀,收脚带刀须绕环,右出弓步斜角走,推撩掤架向东南,左转回身退右步,含转回挂稳匀连,左出弓步向正东,双手推刀威猛现。

转体扣步面向南,收脚回掌顾盼间,震脚助势无不可,独立平劈似闪电。

上步撩刀向东南,收脚绕刀绕一圈,虚步撩刀左脚虚,弓步架刀掌推前。

转体落刀右肩外,半马横刀在胸前,扎刀先把势蓄满,东北扎刀独立站。

弓步推掌似单鞭,裹脑砍刀在西南,收脚横刀面向西,弓步推刀平腰间,忽闻身后敌来袭,翻身劈刀向东南,收脚抹刀出右步,东北上扎敌胆寒,坠身抽刀横刀站,弓步推刀平腰间,忽闻身后敌又袭,翻身劈刀西北偏,收脚抹刀出右步,弓步上扎面西南,坠身抽刀横刀站,弓步推刀平腰间,忽闻身后敌再袭,翻身劈刀向东南。

重心左移右翻刀,提膝抽撩合胸前,独立扎刀向正东,虚步按刀东北偏。

弓步交刀往上挑,拍击右脚响连天,左右打虎斜角看,姿势如练太极拳。

转体左掤右手抄,独立合抱在胸前,分手弹踢向正东,平劈一刀紧相连。

落脚摆步斜角上,转身缠头如火燃,弓步藏刀如搂膝,顶头立腰西北看。

收脚横刀面正西,弓步推刀在胸前,转身向东刀平斩,回身平斩正西边。

收脚绕刀举头顶,上步分刀劈右边,独立捧撩向西北,虚步按刀势连环。

提膝裹脑上左步,劈头盖脸往下砍,扣步转身交刀势,撤步指裆虚步站,右转收脚开立步,抱刀还原面向南。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 上步打拳2 退步撑掌3 弓步交刀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5 弓步平刺6 弓步撩刀7 换步推刀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11 转身扎刀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20 返身藏刀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28 裹脑藏刀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36式太极刀刀谱预备式1、虚步抱刀2、提膝抱刀3、弓步扎刀4、右左弓步推刀5、叉步扎刀6、回身劈刀7、架刀蹬脚8、弓步藏刀9、盖步缠头 10、弓步藏刀11、盖步裹脑 12、弓步截 13、垫步铰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步点刀16、跳步换扎刀 17、提膝扎刀 18、马步推刀19、弹踢反撩 20、提膝截刀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26、回身二起脚 27、扑步按刀 28、马步提膝架刀 29、左右挂刀 30、歇步按刀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反撩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36、抱刀收势太极拳的起源及各式特点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 上步打拳2 退步撑掌3 弓步交刀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5 弓步平刺6 弓步撩刀7 换步推刀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11 转身扎刀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20 返身藏刀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28 裹脑藏刀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36式太极刀刀谱预备式1、虚步抱刀2、提膝抱刀3、弓步扎刀4、右左弓步推刀5、叉步扎刀6、回身劈刀7、架刀蹬脚8、弓步藏刀9、盖步缠头 10、弓步藏刀11、盖步裹脑 12、弓步截 13、垫步铰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步点刀16、跳步换扎刀 17、提膝扎刀 18、马步推刀19、弹踢反撩 20、提膝截刀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26、回身二起脚 27、扑步按刀 28、马步提膝架刀 29、左右挂刀 30、歇步按刀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反撩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36、抱刀收势太极拳的起源及各式特点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杨氏三十六式太极刀

杨氏三十六式太极刀

杨氏 三十六式 太极刀
1上步打拳正东19弓步平推西南
2退步撑掌正东20返身藏刀东南
3弓步交刀正东21独立扎刀左独立、正

22跳步按刀东北
4弓步斜刺右弓步东南、
刺刀东北
5弓步平刺左弓步、东偏北23抱刀拍脚正东
6弓步撩刀右弓步、东南24左抱刀贯拳正北偏西
7换步推刀左弓步、正东25右抱刀贯拳正南偏东
8独立劈刀右独立、正西26抱刀分脚正东
9弓步撩刀正东27独立劈刀左独立、正东10架刀推掌正东28裹脑藏刀西北
11转身扎刀东北29弓步平推正西
12缠头劈刀西南30进步扫刀正西
13弓步平推刀西南31转腰撩刀正西、交叉步14返身藏刀东南32独立撩刀左独立、西北15弓步上刺东北33跳抱按刀西北
16弓步平推东北34缠头劈刀西北
17返身藏刀西北35抱刀打拳正东
18弓步上刺西南36收势还原正南。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h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h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h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杨氏十三刀十三刀,刀谱为十三式,动作分解为三十八式。

它是杨氏传统刀,动作保留了传统刀的特点,而没有减也没有加一个动作,练习时间为2-3分钟。

在练习中,它突出了的特点,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在动作和运动上也体现了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对爱好者在继承太极传统文化上也是一套难得的传统的太极文化。

杨氏太极十三刀动作名称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作篙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①②③④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上步打拳。

①左脚开步;②转身摆刀握拳;③上步曲步打拳。

2 退步撑掌①右脚向后退步;②两手微向外膨;③做腿转腰收掌;④虚步撑掌(正东,左脚微调整活步)3 弓步交刀。

①转腰合手;②上步交刀(正东)。

右手握刀,左手开第二组: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

①提膝分刀(微向东南);②弓步刺刀(弓步东南、刀尖东北)。

5 弓步平刺。

①转腰带刀;②上步虢刀;③弓步刺刀(平刺,东北)。

6 弓步撩刀。

①转腰绕刀;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撩刀(东南,左手四指贴在刀面上)。

7 换步推刀。

①左脚微微提起稍向前跟步,右脚向后退步,刀微向下沉;②做腿收脚提刀;③上步弓步向正东方向推刀。

第三组: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

①转身跟步合手;②回身独立劈刀。

第四组: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①落脚上步绕刀;②再上步撩刀(方向正东,刀部要平)10架刀推掌。

①转腰、绕刀、撇脚;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架刀、推掌。

(方向正东)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1.转身负刀 2.提膝后刺)11 转身扎刀。

①扣脚转身;②向东北方向撤步;③提腿独立向东北方向扎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太极刀刀谱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10 顺水推舟鞭11 下势三合自由招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氏太极刀刀谱: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 上步打拳2 退步撑掌3 弓步交刀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5 弓步平刺6 弓步撩刀7 换步推刀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8 独立劈刀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10 架刀推掌第五组:风卷荷花叶藏11 转身扎刀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13 弓步平推14 返身藏刀15 弓步上刺16 弓步平推17 返身藏刀18 弓步上刺19 弓步平推20 返身藏刀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21 独立扎刀22 跳步按刀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23 抱刀拍脚24 左抱刀贯拳25 右抱刀贯拳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26 抱刀分脚27 独立劈刀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28 裹脑藏刀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29 弓步平推30 进步扫刀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31 转腰撩刀32 独立撩刀33 跳抱按刀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34 缠头劈刀35 抱刀打拳36 收势还原36式太极刀刀谱预备式1、虚步抱刀2、提膝抱刀3、弓步扎刀4、右左弓步推刀5、叉步扎刀6、回身劈刀7、架刀蹬脚8、弓步藏刀9、盖步缠头10、弓步藏刀11、盖步裹脑12、弓步截13、垫步铰刀14、弓步扎刀15、丁步点刀16、跳步换扎刀17、提膝扎刀18、马步推刀19、弹踢反撩20、提膝截刀21、缠头扫刀22、仰身推刀23、弓步平斩24、背花反撩25、并步扎刀26、回身二起脚27、扑步按刀28、马步提膝架刀29、左右挂刀30、歇步按刀31、提膝劈刀32、背刀里合33、弓步反撩34、架刀冲拳35、虚步亮掌36、抱刀收势太极拳的起源及各式特点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清朝乾隆年间,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三峰,明朝三丰,清朝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

虽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氏太极拳,而持王廷创拳之说。

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涛涛不绝。

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

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刚,发劲完整。

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主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已则滞。

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作出反应,如对方刚力打来,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机应变。

式太极拳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

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

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掤、捋、挤、按、采、挒、”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的四隅手的运用为辅。

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全身外动分静合,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

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串。

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动用“掤、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已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二、式太极拳由永年人露禅从学于温县家沟长兴,与其子健侯、其澄甫等人在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式太极拳”。

其拳路逐渐删改了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式太极拳。

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刚柔相济。

正如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

”架式有高、中、低之分。

式太极拳八大特点特点一、意气运动——主要是将在的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并促使在动作中表现出注意力的专一,坚强和活泼无滞。

特点二、弹性运动——练太极拳身肢必须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有了弹性才可进而产生棚劲,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塌腰,手足的放长,必须是以手领劲,坠肘沉肩,转踝由膝开胯和圆松腰。

特点三、螺旋运动——主要是增强运输和的起伏动荡性,必须结合顺逆螺旋运动的旋腕转膀,旋踝转膝和旋腰转脊,以做到螺旋连贯如一的太极劲贯注即有动作中,成为做好意气运动的劲作核心。

特点四、虚实运动——调整虚实,使人产生圆活如珠之感觉,不会调整虚实,就不能达到劲的中正无偏,而失去支撑八面的根本。

特点五、节节贯串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或推手中,使全身主要关节在做到节节分家的基础上以意识让其贯串起来,使劲一节一节依次通过,到达新需要的方向目标。

特点六、一气呵成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或推手搏击中,使劲在关节贯串运动中连绵不断,需一气呵成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要求。

特点七、刚柔相济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化去原有僵硬劲,而达到全身放长,刚到极点而成柔,在达到放松的目的,柔到极点而成刚,以达到刚落点的发放。

特点八、快慢相间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从初学到学有成就,任何时候不可发生劲别,动作之错乱,慢为快用,从而达到在推手技击中作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注意:特点五与特点六可以看成一个特点的两阶段。

特点七与特点八是两个立面矛盾的统一。

以上八个特点是先辈留下的宝贵经验,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原则。

特点一统领其他七个特点,不可孤立单独对待这些特点,它们之间犹如红花绿叶、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练习者不可不察或掉以轻心。

太极功修炼方法1、丹田呼吸法: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调身、调息、调心。

其中的调息,就是指对呼吸的调整,武术谚语云:“能柔软,所以能灵活,能呼吸然后能刚硬”。

丹田之呼吸呢方法极简单,吸气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则意念肚脐与小腹收,并后贴于命门即可!2、肩胯开合:肩与胯,在家拳中是人身体的根节,形意拳有“六合”之说,其中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能达外三合者,已经可以打前透后,轻易的致人于死命啦,这里肩与胯又是关键的关键。

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后的顺序形成前纵立圆的运动,且吸气时为向下向后,呼气时则向上、向前运动,大家切不可忽视“肩不活,力不透”。

胯部是难以主动运动的,但在呼吸中也有开合,大家略为注意一下,以体会为主,不要追求大辐度动作。

3、双手开合: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

但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

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

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由外用,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开合桩功法:丹田开合桩功的具体训练其实就很简单啦:双脚平行站立,间距略宽于肩,下颌微收,虚灵顶劲,上身正直,从头向下节节垂直放松,松肩,松腰,松胯,随放松使重力落于双足心连线之中点,双膝略屈,五趾抓地。

双手由身侧缓慢上抬,于胸腹之间高度形成环抱状,双手掌心相对,掌指斜向前,然后随呼吸之配合做双掌之开合。

要求,以呼吸为号令,吸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凸起,肩胛骨也随之向下,向后开,以肩胛带劲手臂,手掌外双掌劳宫随吸气而吸;呼乞时,肚脐随之收后贴于命门处,同时肩胛向上向前合,带动手臂,手掌合,掌心之劳宫外吐。

劳宫外吐时,要意想双掌夹一气团,气团密集凝实,两掌压之不动。

如此,功法为丹田开合功之第一步,下丹田的炼法,修炼得法者,七天之,丹田形成气团,劳宫穴打开,初具开砖断石之实力,进一步修炼,大约36天之,气可以打通大、小周天,百日之气贯周身,是习武、养生、健身的绝佳妙法。

说在后面的闲话:丹田功的训练,其蕴丰厚,它结合了丹功,武术的筋骨功以及各种训练方法的精华,形成了高效速成的武学功。

派宋氏形意拳旭洲太师爷一系的传人,吴炳文先生曾说:“单求气者,为气所滞,单求力者,为力所拘”,这恰好是对丹田开合功的注释。

在气功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法都练丹田,但成者寥寥,是丹田功难修吗?绝对不是,一般练丹田的功夫,敏感者7天,慢的100天,基本就可以形成丹田气团,可以行气于大、小周天。

可问题是,单纯练气,炼下丹田者,往往在几天就可以初步的精气充足,进而欲望大灼,难以自控,使元精走遍,所以对于炼气者而言,炼精化气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而在武术的力量训练中,丹田功属于腰胯的力量训练,采用西式肌肉训练者,没有不伤腰的,所以有此人认为腰不是练出来的。

丹田开合功的妙处,则是把修与外炼完善结合,把丹田、肩胯、手足结合起来,这是它高效速成的原因。

再者,家拳中有龙虎二气之说。

有人说“钻裹践为技,龙虎二卸为击”,还有人说:“龙虎二气为技,钻裹践为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将此“龙虎二气”之说放在丹田功之后的闲话中,其实已说明了我的观点,是以“钻裹践为技,龙虎二气为击”。

何谓龙虎二气?对丹田开合功深入实修,应该有所体悟!练丹田开合功,还应适当节制自己的欲望,最好能节欲百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