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加班现象反映职场潜规则.
这些职场潜规则你都知道吗
![这些职场潜规则你都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20b69a1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0.png)
我们了解到的所谓“潜规则”,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员工的职场就有“潜规则”。
无论是招聘“潜规则”,还是工作“潜规则”,如果你不熟悉、不了解,就会歪曲其中的意思,给自己设置职场门槛。
首先我们要学会拒绝也许你觉得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才觉得有了自己的价值。
错了!有时候做自己,不刻意讨好别人,反而会让你更有人格魅力。
有时候,适当的拒绝,反而会让别人高看你一眼。
第二加班要有技巧不要以为你每天晚上加班就劳苦功高,上司就会对你格外看重,认为你吃苦耐劳。
加班如果你不提前跟上司说,加了有可能等于没加。
小章早上上班后对上司说,我昨晚上加班到十点才回去,上司一脸惊讶地说,我没叫你加班啊。
在上司印象中好像也没交代多少事给小章做,小章说是做其他部门的活。
上司平淡地说了句:哦这样。
如果加班是上司要求你加的.,他才印象深刻,觉得你很帮忙很不错。
像这种弄其他部门的事,一定要在加班前让那人到你上司面前多说几句,说要加班之类的。
最好是上司亲自对你下达加班的任务,这样你的加班还有点价值。
第三重要的事走邮件凡事走邮件可以保证流程清晰,方便查证,而且邮件可以让事情始末完整还原,让总结更为方便。
第四态度大于能力我以前有个实习生,学历一般,智商一般,脑子不算灵,但她特别靠谱,态度极其认真。
9点上班,8点就到了,6点下班,8点才走。
每次给她说不用这样,她都笑呵呵说想多做一点,多看看,对任何人都毕恭毕敬地,把相邻部门的同事都感动到了。
毕业后转正名额紧缩,好几个名校的被淘汰了,唯独她留下了。
领导喜欢那些踏实认真,态度端正的人,好带,善学。
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它排在态度后面。
第五汇总好你的问题作为新人,你可以犯错,更可以多问,忌讳硬撑,不懂装懂、明明搞不定偏说自己行,最后搞出来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烦,结果还得让别人来给你擦屁股,就得不偿失。
你可以多问问题,但不能不分时机地问问题。
因为其实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完;提前汇总好你的问题,等别人闲的时候再去请教,既高效又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减少到最小。
2020年工作重压力大 自主加班成职场潜规则
![2020年工作重压力大 自主加班成职场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c191ce7d15abe23482f4ddc.png)
工作重压力大自主加班成职场潜规则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案例,让有命赚钱没命花的“过劳死”成为职场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幕后元凶,莫过于“加班”二字了。
别看延长一两个小时工作时间没什么大不了,可如果长时间的累积,势必会打破人体生理平衡,使得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根据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者“经常加班”,27%“偶尔加班”。
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
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平均日工作时间为8.66个小时,超出guo家法律规定的8小时。
其中,有30.3%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最长达16小时。
而这些加班人群中,不少都是因为无法在正常时间完成工作,而自发性的加班。
这样没有加班费、自愿性的延长工作时间,已悄然成为新的职场潜规则。
IT程序员成夜班出租常客在调查中发现,就岗位划分,大多数IT公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加班行为。
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连续通宵。
特别是被誉为“IT民工”的程序员,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公交下班,地铁停运,于是夜班出租就成了程序员们的回家首选。
已经开了5年出租车的陈师傅说,他有好多半夜加班的固定客源都是IT公司的程序员,十一二点下班都算早的,甚至有的都到凌晨三四点。
没钱的自主加班为何会成潜规则?并不是所有的加班都有钱可拿,大多数员工自发性的加班并不算入工作时间,企业不会额外给钱。
有钱可赚咱就没话说了,可没钱拿还要拼命加班这又是为的什么?特别是毒刺多的白领“心甘情愿”的加班更是令人十分费解。
疯狂加班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白领阶层”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和越发严重的失业压力。
面对着如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再加上一些单位推出的末尾淘汰制,不想丢掉饭碗,那就只能乖乖的占用休息时间,拼死拼活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职场潜规则相关文章:1.职场新人潜规则2.细数职场“潜规则”3.女性职场潜规则4.十大职场潜规则送职场新人5.职场打拼也有“潜规则”6.如何面对职场潜规则7.十大职场潜规则送给职场新人8.从“职场潜规则”看规则9.职场“揩油”是潜规则吗?10.11个职场潜规则。
中国式职场规则与潜规则
![中国式职场规则与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09412c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4.png)
中国式职场规则与潜规则中国职场的规则与潜规则经常被人们所讨论,它们构成了中国职场特有的文化背景。
这些规则与潜规则不仅体现在组织和公司的运作中,还体现在员工间的相处和沟通中。
本文将对中国式职场规则与潜规则进行讨论。
一、中国式职场规则1.策划和执行能力的重要性:中国式职场非常注重员工的执行能力,认为只有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有意义。
因此,中国职场更注重员工的执行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
2.红包文化:在中国职场,红包被视为一种礼仪,既表示着工作关系中的对等,又能够增强团结和合作。
经常出现的例子是,在新年或过年期间,公司会给员工发放各种奖金、年终奖和福利。
3.爷式管理:中国职场的上级管理者通常表现出一种强势的作风,他们习惯于通过权威和力量来指导和控制下属。
这种管理方式与西方职场的民主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容易导致员工的抵触和反感。
二、中国式职场潜规则1.关系优先:中国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职场。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脉关系非常关键,可以帮助员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2.面子文化:中国职场存在一种与面子相关的文化,员工通常会表现出尽量保持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好的倾向。
因此,在工作中,员工通常不会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或者拒绝别人的请求。
3.加班文化:在中国职场,加班被看作是一种努力和奉献的象征。
员工通常会自愿加班,以展示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态度。
因此,加班已经成为中国职场的一种潜规则,经常出现的工作时间超过正常工作时间。
4.谦虚:中国人通常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他们不会过分突出自己的成绩和能力。
这反映了中国式职场中的一种谦虚文化,员工宁愿把自己看作是一只普通的群体成员,而不是个人的英雄。
综上所述,中国式职场规则与潜规则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则和潜规则对于在中国职场中取得成功非常重要。
只有适应并理解这种特殊的职场文化,员工才能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加班假象,毁掉你的是假努力
![加班假象,毁掉你的是假努力](https://img.taocdn.com/s3/m/4a4047182cc58bd63086bd02.png)
加班假象,毁掉你的是假努力在职场上,最怕有的人把加班的假象,当做是真努力。
在现在的职场环境中,很多员工自以为领导考核员工,就是看加班的态度。
即使很多公司并没有硬性的加班要求,但员工们还是愿意自发的加班,就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一副兢兢业业的工作姿态。
他们其中有些人很“聪明”,为了让自己的努力加班看上去更真实一点,他们白天工作时间开小差刷手机,一到下班点就开始认真着手做工作。
让领导下班一出办公室,就看到自己奋战的状态。
这不是对万恶的资本主义的血泪控诉,而是对自我的深刻反省。
如果经常加班,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自我感动,而应该是警醒和扪心自问:你真的知道加班意味着什么吗?某大V 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至今被骂得狗血喷头狗。
但是文章里有一段话我觉得很有启发:有两种人可以不加班,第一种人是已经有家庭小孩,可以选择性不加班,而你们现在都不是;第二种人是做事效率极高,不需要加班了,不好意思,你们都没牛逼到这种程度。
这段话反过来理解就是,有两种人是经常加班的:第一种是除了工作,人生没啥意义的生活上;第二种是能力太差,下班前干不完活儿的这让我不仅想起我们小时候,平时在家写作业,只要父母不在,就偷偷玩耍看电视,等大门一响,就迅速伪装认真学习的状态,表现的很积极,让回家的父母感到很欣慰。
可是成绩不会骗人,考试的时候,你到底有多努力,都反映在试卷上。
职场上也是如此,你拼命在领导面前伪装出一副努力的模样,也许领导当时看着会对你欣赏有加,觉得你是一个认真又上进的年轻人。
可是你到底有多努力,业绩会替你说话。
你工作创造不出效益,一次,领导会觉得你失误能力不够,两次,领导会觉得你虽努力但天生愚蠢,三次,领导一般不会给你第三次的机会。
所以在职场上,永远不要搞错了努力方向,为了得到领导一时的欣赏而制作努力的假象。
你真正的努力,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公司创造效益。
到时候就算你不加班,领导依然欣赏你,重用你,愿意给你升职加薪。
跟职场新人,来聊聊职场潜规则那些事儿
![跟职场新人,来聊聊职场潜规则那些事儿](https://img.taocdn.com/s3/m/0faf99d6a1c7aa00b52acbef.png)
跟职场新人,来聊聊职场潜规则那些事儿很多职场新人都吃过职场潜规则的苦头,在职场老鸟眼中认为这人人皆知,但作为新人,没人带你入门,你自己就摸不到门道。
在各行业各业,新人可能会搞不清楚老板、上司、同事,说的话,办的事,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让你做的事情,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一切似乎都不可言明!这些潜规则令人困惑,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说几条明显的职场潜规则:第一条:新人是一定要加班的,无论你当天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了。
你的风格可以是work hard,play hard,收工了就该回去享受生活。
但这是一条“潜规则”。
现在这种科技密集型企业,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界限不是那么容易区分开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当你深入进去实际去做的时候,才会发现有可能出现之前想象不到的困难;反之,一个看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际去做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前期考虑多了。
所以,作为安排你们工作的部门经理来说,他不可能对每个工作都了若指掌,当他看到你每天轻松easy地完成任务,到点下班,他往往会有的一个心态是:给你分配的任务是不是太少了或者太简单了,而不是认为你能力强效率高。
如果他看到你经常加班,你以为他会这么想:这个同事很辛苦,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下个月发的奖金,要适当倾斜一下。
如果你们经理恰好不太忙,走过来找你聊聊,此时你又能把握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亮点,让你们经理心里能震动一下:这小子是可造之材,可以重点培养。
那你不是赚到了么?其实你是想的太美了!因为现实中迎接你的是更多的琐碎工作和业务指标!作为新人,对公司的平台,流程都不熟悉,而且和你一起加入公司的,能力都差不多,你一步跟不上,可能就步步跟不上。
所以开始工作的时候,加一下班,追赶一下公司的业务进度是很正常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限度,超出你的极限以后,你就赶紧换个公司吧,过劳死是不分年龄性别和工作经验的!第二条:不要清高或者假装清高(闷骚),不要当愤青。
我们通常会遇到这么一个场景:开会的时候,大家围坐或者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站例会,然后讨论一个问题,你的经理,问大家意见,问到你的时候,你羞涩地摇摇头,说都挺好,你没意见。
职场潜规则论加班的正确打开方式
![职场潜规则论加班的正确打开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03871250b1c59eef8c7b459.png)
职场潜规则论加班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是关于职场潜规则论加班的正确打开方式,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安慰家人:跟他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把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加班的苦衷告诉家人,让他们了解你的处境,不过你一定要诚心表示一有机会就好好补偿。
应对领导:轻易不要“造次”,除非真有重要事情一定要走。
这时,向领导诚恳说出你的理由,并表示当天的工作一定不会耽误,事后要加倍努力。
赢得认可: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就会在业务上赢得领导的认可。
超负荷的加班,领导可能更累,哪怕是表面上多给予领导一些理解,简单的问候、一起吃夜宵等等,就会在感情上赢得领导的共鸣,以后这个班可加可不加时,领导就会考虑“放人”。
上面一条“对策”当中可以看出,加班问题其实不单单是员工的烦恼,同时也是老板的心病。
对公司而言,常加班不但让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并不会给企业增加利润、提高效益,反倒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不少人在为加班费而加班,并不是因为工作业绩的本身。
有的公司甚至没有所谓的加班费,还以为赚了员工的劳动力,却不知失去了人心,耗掉了资源,终将得不偿失。
总之,加班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不是件好事,让你越忙越穷。
加班通常是缺乏计划与管理,造成公司的效率很低。
因此,一些沟通的“金句”或许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这些事我在工作效率高的时候半小时就可以处理,为什么非要浪费大家的四个小时呢?”
·对关系比较亲密的上司:“亲爱的老板,你不想出席我的过劳死葬礼吧?”
·对拖整个团队后腿的同事:“我觉得等你赶上正常进程,再一起推进会比较好,你觉得呢?”。
我国企业加班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企业加班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152ac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1.png)
我国企业加班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加班问题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现象。
许多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或者提高员工绩效,频繁加班已经成为常态。
但是长期加班不仅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本文将分析我国企业加班问题的原因,探讨加班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加班问题的原因1.1 生产任务压力大我国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企业面临的生产任务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完成任务,许多企业不得不让员工加班加点,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情况下,加班成为了一种无奈之举。
1.2 管理不善一些企业管理不善,无法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导致生产计划的滞后或者是工作任务的过多。
这种情况下,员工不得不加班来弥补之前的不足,才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1.3 绩效考核制度过于严苛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过于严苛,导致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加班。
加班成为了提高绩效的一种手段,员工的加班完全成为了一种被动的行为。
1.4 社会文化影响我国的社会文化中,加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
许多员工认为只有加班才能显示自己的努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工作不努力或者是懒惰。
二、加班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2.1 对员工的影响长期加班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身体健康,长时间的工作加班会导致员工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包括疲劳、头痛、眼部疲劳等。
其次是心理健康,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加班会导致员工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加班不仅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增加员工的离职率。
员工长时间加班会导致员工产生工作疲劳,缺乏工作激情,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员工长时间的加班也会导致企业的人员成本增加,对企业造成负担。
三、对策探讨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工作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提前做好生产计划,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加班问题。
企业要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不以加班为手段来提高员工的绩效。
加班成部分单位潜规则 企事业单位职工有假难休.doc
![加班成部分单位潜规则 企事业单位职工有假难休.doc](https://img.taocdn.com/s3/m/8647a263195f312b3069a514.png)
加班成部分单位潜规则企事业单位职工有假难休-带薪休假规定往往打折扣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不超过44小时,中国劳动法明确了这样的工作制度。
此外还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
但是在目前,有相当一批劳动者处在超时劳动的状态,“加班加点”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潜规则”,而担忧“薪水打折”则是阻碍一些人休假的理由。
在北京某电视台工作的邢记者说:“谁不希望享受8小时工作制,但我们大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做到。
制作一个片子,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
要休假,薪水奖金肯定会受影响。
因此,单位多数员工都放弃年假。
”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刘振强先生说:“在机关,‘讲奉献’的思想观念占主导,虽然很多人知道休假是国家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大家却不好意思跟领导提休假。
再说申请年假必须排队,赶上工作忙的时候,年假形同虚设。
”北京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刘欣,工作十年了至今没有休过年假。
其实他所在的公司提供了不错的休假制度,但是看到忙碌加班的同事,想想竞争激烈的市场,反复权衡后他还是决定今年不休假。
上海浦东新区总工会针对陆家嘴、张江、外高桥区域“白领”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个阶层虽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却也有着难以排遣的职业压力:一方面,多数企业把抢争市场的业务指标定为主要方向;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使得他们不愿放弃可以晋升、加薪的机会,于是,一头扎进了加班的泥潭,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休假则被抛在了脑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论在机关还是企业,职工大量的加班看起来都是自愿而非强迫的。
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符合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只是许多职工“自觉”地不执行。
这样一种怪现象相当普遍:一方面,职工因劳累过度而苦水满腹;另一方面,很多人又为自己加班加点而暗自欣喜。
据分析,中国企事业单位偏重对加班工作的激励,而缺少对休假权的保障。
多数用人单位制定了加班的奖励办法,比如加班费;而“加班加点”经常是评选先进的必备要素。
一些领导喜欢卖力苦干的人,如果谁给领导留下了“拼命三郎”的印象,就意味着他在职业前途上有更多的机会。
关于加班的看法面试题目(3篇)
![关于加班的看法面试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a83e4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5.png)
第1篇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加班已成为许多职场人士的常态。
有人认为加班是体现个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表现,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有人则认为加班是过度劳累的表现,是职场不合理的体现。
对于加班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从自身经历和观点出发,谈谈我对加班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二、加班的背景与原因1. 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往往需要加班来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许多职场人士为了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追求更高的职位和薪资,愿意加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们认为加班是展示自己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最好方式。
3. 职场文化影响在一些企业中,加班已成为一种职场文化。
领导层鼓励员工加班,认为这是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的体现。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员工为了迎合领导层的要求,不得不加班。
4. 工作任务繁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员工不得不加班。
三、加班的利与弊1. 利(1)提高工作效率:加班可以使员工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团队凝聚力:加班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3)提升个人能力:通过加班,员工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能力。
2. 弊(1)过度劳累:长时间加班容易导致员工身心疲惫,影响健康。
(2)降低生活质量:加班会占用员工大量的业余时间,降低生活质量。
(3)影响家庭关系:长时间加班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谐。
四、我对加班的看法1. 加班并非绝对负面在特定情况下,加班可以视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例如,在项目关键时期,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适当的加班是有益的。
2. 加班应遵循合理原则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加班。
员工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 改善加班文化企业应倡导健康的工作方式,摒弃“加班文化”。
当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
![当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6ce576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e.png)
当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这是一个令人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不得不加班。
然而,加班的现象已经普及到了以至于很多人将其视为常态。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加班的定义和原因。
加班可以定义为在正常工作时间外额外工作的时间。
加班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工作负载过重、项目进度紧迫、公司文化鼓励或要求加班、竞争压力等等。
在许多职场中,加班已经成为一种标志,认为只有加班才能显示出对工作的付出和敬业精神。
然而,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的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加班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威胁。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缺乏休息可以导致身体疲劳、抑郁情绪和焦虑感。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最终导致健康问题。
其次,加班的现象也导致了个人与家庭的矛盾。
加班过多使个人无法腾出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这可能导致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破裂。
个人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而加班的潜规则使这种平衡成为一种奢望。
再者,加班的现象也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加班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加班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加班通常需要额外付出,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这可能导致员工劳动价值被低估。
这种不公平现象可能引发员工的不满和不稳定,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必要从个人、组织和政府三个层面寻找解决方法。
首先,个人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避免对加班的盲目追求。
个人应该懂得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其次,组织应该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修改劳动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教育员工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权益保障,遏制加班现象的流行。
总之,加班已成为职场潜规则的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解决加班的问题需要个人、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就业人员的加班现象与分析
![就业人员的加班现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fb7d2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c.png)
就业人员的加班现象与分析作为现代都市中的一份子,我们都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
白天在办公室或工厂里埋首工作,而晚上、周末或假期也成为了无法避免的“工作时间”,因为这些时段大多数人都要加班。
尽管疲惫不堪,但加班似乎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加班呢?这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就业人员的加班现象。
首先,加班是由工作量压力引起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行各业的工作量都比以往更大,许多公司在为了追求效益与利润而减少员工数量。
而剩下的员工就要完成原本由那些被裁减的工作人员完承担的工作,这导致了各岗位的工作压力剧增,加班成为了调整工作压力的主要手段。
其次,加班是由工资压力引起的。
在现有的就业市场中,薪资水平不断攀升,但是物价也随之高涨。
这导致了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许多人不得不加班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此外,许多公司以“绩效工资”为名义进行员工的个人绩效评估,减少了固定工资的支出。
这迫使员工不得不加班以保持他们的绩效水平。
许多公司甚至不支付加班费,使员工更容易被迫加班,以完成公司委派的任务。
最后,加班可能是由个人责任引起的。
有些员工有强烈的工作动力,并希望通过加班来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忠诚度。
此外,一些员工希望通过加班来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从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多人也喜欢和同事一起加班,因为这能够增强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度。
尽管加班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其中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对身体产生伤害。
工作生活失衡可能会对家庭和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加班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和员工都应该采取措施。
首先,公司应该合理安排和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避免员工过度工作。
其次,公司应该根据员工加班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第三,员工应该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并注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他们应该在增加工作量之前先和公司协商,并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能力。
“隐性”加班已成职场潜规则.doc
![“隐性”加班已成职场潜规则.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b9689ca8114431b80dd839.png)
“隐性”加班已成职场潜规则加班引起的关于休息权利的争论仍在继续。
事实上,80%的工人厌倦了“隐性”加班-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工作场所的每个人都像发条一样。
加班已经成为一件常见的事情。
然而,由加班引起的关于休息权利的争议仍在继续。
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抱怨说,他们加班多年,经常通宵工作,但他们总是被公司“隐藏”剥削,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
事实上,不仅是白领工人,其他阶层的工人也因“隐性”加班而感到厌倦。
“隐藏”加班已经成为工作场所的一条潜规则。
这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侵犯了员工的权益。
高薪背后是无休止的加班。
艾伦是深圳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员,在这家事务所工作已经五年了。
五年来,她一直处于高度忙碌的状态,每天不得不面对无休止的加班。
对此,艾伦非常无奈。
“凌晨1点回家是正常的事情,晚上7点下班是一种奢侈。
”在此期间,她的工资翻了一番,但高工资的背后是她身体的严重透支和业余时间的损失,她付出的精力和承受的巨大工作压力无法得到补偿。
在北京一家大型游乐园工作的郑也厌倦了加班。
他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效益很好。
然而,由于它们是娱乐场所,所以在五月至十月的旺季,它们几乎每天都加班。
每天的加班时间超过6小时,最近一次是在凌晨3点。
在这方面,公司没有任何加班津贴,只是将加班时间转换为休息日,这一天算为6小时。
然而,公司不能持续休息,必须和其他人一起休息。
尽管如此,郑先生仍然遵守公司的规定。
尽管他有一些抱怨,但他仍然不得不工作和加班。
我每天都要加班,没有休息日。
会上,一名自称是吉林某通信公司承包商的员工抱怨说,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多没有休息了。
他们每天从8点到17点工作,九小时的工作时间让他们很痛苦。
公司从来没有休过一个星期的假,甚至连黄金周和春节也没有。
除了国家规定的假日加班工资,没有补贴。
如果公司想休息一下,就会扣除这笔钱。
对他们来说,没有休息的权利。
办公室职员张小姐告诉记者,每个月底他们的工作特别繁重。
“快到下班时间了,老板扔过来一堆报告,要求第二天早上必须完成,所以他们不得不“自愿”加班。
“加班文化”成职场潜规则
![“加班文化”成职场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f4a31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5.png)
作者: 李冬洁
作者机构: 人民论坛记者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32-33页
主题词: 职场潜规则 快速反应能力 “过劳死” 廉价劳动力 企业发展 “加班文化”
摘要:“过劳死”,这个肆虐日本职场的顽疾,如今也开始逼向中国职场。
近年来,随着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猝然离去,人们不禁开始审视中国职场的原生态。
廉价劳动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在为国际竞争和企业发展赢得优势的同时,也使职场人不得不陷入一种高负荷、高压力的境地。
于是“加班文化”应运而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正逐渐形成为一种职场潜规则。
加加班潜规则
![加加班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cf166aebbcd126fff6050b67.png)
加班潜规则1、TIPS 1:其他左右你申请加班的因素●公司对于加班时间的明确规定●上司是否曾经委婉地提醒你利用好上班时间●和你级别相同工作性质相似的其他同事的加班时间与频率●加班不唱“独角戏”:加班不能只强调自己的需要与感受,加班的时候更需要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职场是个大舞台,独角戏不吃香。
不是只有加班才是工作认真,加班并不一定是敬业态度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们可以理解新人刚加入公司或是刚获得一个不错的升迁时,加倍努力工作以求认同的心情和行为,但是,加班也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办公室中,没有什么职位是单独存在的,每个人都是某个团队中的一员,小到有完成重点个案的两人搭档,大到整个部门、整个公司都是个整体的团队,有一条看不见的准绳,在规范着团队中的所有人。
试想象这样的情景:整个公司办公楼的灯都灭了,只有一个窗口还亮着灯,灯下电脑前,只有一个人在默默加班——这个人要么身负拯救公司的重任,要么是一个完全不懂得加班规则的傻瓜!某著名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曾经说:“经过面试进入公司的员工,综合素质绝对在基本水准线之上,而一家管理有素的公司,分工是很合理的。
基于这两点,假如不是主观偷懒,绝不会出现A员工8小时能忙完的工作,B员工忙12个小时依然无法完成的情况。
如果在大家都完成工作后,还有一个人在加班,需要反省的是加班的这个人。
2、Tips 2:拒绝过量加班的“金句”◆对人力资源部——这些事我在工作效率高的时候半小时就可以处理,为什么非要浪费大家的四个小时呢?◆对关系比较亲密的上司——亲爱的老板,你不想出席我的过劳死葬礼吧?◆对拖整个团队后腿的同事——我觉得等你赶上正常进程,再一起推进会比较好,你觉得呢?加班的“边际效益”(想想加班还能有哪些“新花样”,通过加班,又能获得哪些除加班费之外的丰厚回报?)经济学上有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即每增加一个同样的单位,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对于你的上司来说也存在这种现象。
浅谈职场的加班”动态
![浅谈职场的加班”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bd82bb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png)
浅谈职场的"加班”动态浅谈职场的"加班”动态选择“闲暇”亦或“加班”——由效益决定“我们公司的高级经理,每天都非常忙碌,长时间的加班非常正常,晚上8、9点钟公司里还人影憧憧。
”在微软工作的一位普通员工告诉记者,其实公司并没有要求员工加班,但手里的活干不完,不得不加班,“在外企,每一个人都能顶3个人用。
”“事实上在外企不可能不加班,因为分配给员工的工作量,往往会比员工能完成的稍多一点,这样让员工始终感觉到工作的压力。
其实在外企真正比较累的是中层经理,他们加班最多。
”IBM大中华区职业教育部高级经理屈中华表示外企一般不会强制性加班,加班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短期项目需要加班加点做出来,二是有些人因为能力问题完不成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处于中层收入的采访对象虽然也承认加班很累,但仍然表示是自愿加班,而年轻一些、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则表示,如果不是老板要求是绝不会主动加班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管清友认为,员工们在8小时之外选择“闲暇”亦或“加班”——完全是由效益是决定的。
“高收入人群,比如四大会计事务所,他们单位时间内的收入很高,所以他们的闲暇成本也就很高,在精力还能支撑的前提下,他们自然会选择加班。
反之,如果加班带不来任何效益上的改变,就很少会有人主动加班。
”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前不久对北京市2000名城市居民工作日加班加点时间调查资料显示:在职职工工作日加班加点时间平均为52.7分钟。
31到35岁的上班族工作日加班时间最长,每天人均67.4分钟。
而从职业看,个体户工作日加班时间最长,每天人均118.4分钟,其次是科研人员为91.1分钟。
中华英才网职场专家表示,加班在目前已然成为了职场潜规则。
一项调查显示,国家制定的8小时工作制早已名存实亡,近8成上班族不能按时下班,只有2成职场人士还拥有这一合理合法的权利。
孤独和“堵车”成全了“职场潜规则”“一个人回家太冷清了,没意思。
加班分析报告
![加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4c90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6.png)
加班分析报告引言加班已经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于雇主来说,加班可能意味着高效率和更多的工作产出。
然而,对于员工来说,加班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加班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加班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减少加班的建议。
加班的原因1.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导致加班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可能面临项目紧急、任务繁重和时间紧迫等压力,迫使他们加班以完成工作。
2. 不良时间管理不良的时间管理也是导致员工加班的原因之一。
缺乏高效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分配,可能导致工作延误,从而需要加班来弥补时间不足。
3. 缺乏资源和人力组织可能面临资源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员工需要加班来填补这些缺口。
缺乏必要的工具、设备和人员可能导致工作延误,进而导致加班。
加班对员工的影响1. 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的加班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疲劳、睡眠不足和体力透支。
长期的身体健康问题可能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 心理健康问题加班还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等问题。
3. 工作满意度下降加班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
长时间的工作和缺乏工作与生活平衡可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并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员工士气下降。
减少加班的建议1. 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支持组织应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支持来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增加人员配备和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可以减少员工加班的需求。
2. 倡导良好的时间管理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学习和实践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
通过培训和指导,员工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加班的需要。
3. 提倡工作与生活平衡组织应该重视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避免过度要求员工加班。
鼓励员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弹性工作制度和工作福利,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4. 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组织应该倡导健康的工作文化,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加班 分析 报告
![加班 分析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a123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6.png)
加班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加班已经成为很多公司和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许多人发现自己需要加班来完成任务和达到工作目标。
本文将对加班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问题分析加班的原因加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一些公司在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导致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难以完成任务,从而不得不加班。
其次,一些员工在工作中缺乏高效的时间管理和任务优先级的判断,导致工作时间被浪费,最终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来弥补。
加班的影响长期的加班对个人和公司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个人角度来看,加班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增加心理压力,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从公司角度来看,加班会增加人力成本,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甚至会引发员工流失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解决方案公司层面的解决方案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加班现象。
首先,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避免过度分配工作量给员工。
其次,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另外,鼓励员工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建议,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个人层面的解决方案个人在面对加班问题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工作时间,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避免工作时间被无关紧要的事情占据。
其次,学会拒绝无关紧要的工作请求,合理分配和优化工作任务。
另外,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以保持身心健康。
结论加班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和制度安排,又涉及到个人的工作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要解决加班问题,需要公司和个人共同努力。
公司应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员工支持措施来减少加班现象。
而个人则应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保持工作生活平衡。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减少加班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分析:加班现象反映职场潜规则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班;比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加班;比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免费加班!”这段调侃生动道出了职场人士对于加班的反感和无奈。
你敢不加班吗?难道不加班就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拼命?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固网产品线硬件工程师胡新宇,因长期加班导致急性脑炎,抢救无效去世。
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传说华为有个“床垫文化”———每人上班带着一个床垫,中午就地休息,为晚上加班养精蓄锐。
记者采访了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华为员工,他说:“加班是这里的文化,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员工的计效考评挂钩的,员工每个季度都有一个考评。
如果平均工时不高,基本上考评就是c以下,而被打两次d 就要被开除了。
华为倡导的企业文化叫做‘狼性’文化,平时就算没事,一般也要待到8点半左右(当然是不给加班费的),有事的话就没谱了,没办法的,要饭碗还是早回家你自己选……有一次我们部门领导晚上11点来我们项目组,发现只有项目经理一个人在了,于是火冒三丈!把我们项目经理领到加班人多的项目组参观,第二天就发邮件给我们强调华为精神———9点之前谁也不许走。
”
另一位已经离开华为的员工至今还保留着带床垫的习惯。
他认为,“床垫文化”其实没有错,在华为可以扎扎实实地学会很多事情,即使忙些也是好的。
但问题在于,公司制度不是很公平,加班不给钱,工资不给涨,你辛苦了半天,考评只是领导按照自己的印象说了算,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感觉得不偿失,没有成就感,这才是导致很多人跳槽的原因。
加班并不是华为的专利,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共同进行的“人在职场”大型社会调查的报告显示,在将近1.5万的受访者中,仅有4%的人表示从来不用加班,而16.6%的人则是天天加班。
此外,34.8%的人会经常加班。
你属于哪种加班类型
记者与高建华和陈阳老师交流后,对于加班员工进行了如下分类:
1:积极主动加班型
一些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得很严谨,期望在短时间内可以进入管理层。
就会尽心工作,专注投入,并不会过多介意在奋斗过程中业余时间的损失。
2:任务紧急加班型
公司中的不同部门,因其职责范围的不同,有时候并不能绝对地统一工作时间。
例如像财务部、销售部和商务部。
3:效率低下加班型
正规的公司,每天对于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基本的工作量的要求,偏偏有人没有按时定量完成工作,就免不了要搭进业余时间。
4:被迫无奈加班型
职场中,难免有一些老板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加大工作量,甚至安排员工在下班后做并非本分的事情。
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委曲求全。
5:消磨时光加班型
有一种人,没成家也鲜有社会交际活动,下班后照旧呆在办公桌前,要么工作,要么上网,借以打发无聊的寂寞时光。
6:妄自菲薄加班型
这是加班的人最可怜的一种。
这样的人往往很不自信,认为自己稍有疏失就会立刻被炒。
因此领导不走,自己不敢挪窝,同事没走,更是不好意思回家。
7:朝令夕改加班型
由于管理者没有统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三番两次更改决定和已经部署下去的工作,使得员工们不停返工,以至于临近最后期限的时候,不得已加班加点。
8:做秀表演加班型
一些人心机颇重,很会表演。
他们想通过消耗“时间”来向上司证明自己的鞠躬尽瘁,以期得到赏识和提拔。
加班现象反映职场潜规则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内最著名的实战派营销战略专家高建华告诉记者,随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很多公司为了维持适度的成长,纷纷加大工作量,不可避免地造成加班加点。
今天,我们的社会气氛过于浮躁,那些关于名利金钱双收的成功人士的过度炒作,搅翻了大众的平和心态,使一些人开始沉不住气,渴望自己也在年轻时就成为千万富翁,于是定下一系列不切实际的职业目标,满脑子想的都是出人头地。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拼命地表现和挣扎,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
职场中人看到身边的同事接二连三地步入“加班”行列,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能够继续养家糊口,不遭遇淘汰,也会屈从和妥协于这种方式。
而另一方面,企业也缺乏健康积极的引导和调节,反而借势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指导师陈阳则进一步指出,普遍的“加班”现象,其实反映的是职场的潜规则,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中国的经济体制并不成熟和完善,的确存在很多动荡的不确定因素。
在这种雌雄未分,战局未定的形势下,大家面临同样的壮大或破产的挑战。
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使任何人都不敢在尘埃落定之前松口气,没有人停下来的结果就是大家全体冲上去“加班”,这是大环境造成的,短期内无法改变。
秘诀:要聪明不要拼命
惠普公司,在业界向来享有“不用加班”的美誉。
在此,高建华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它的一些秘诀:
公司坚决不鼓励加班。
当一个企业形成了“今日事,按时毕”的意识后,就不会有员工能够借加班做秀和消磨时间。
实行目标管理。
在惠普,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标准,出色完成工作的员工就是好员工。
工作以外的时间,是法定的私人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和掌握。
员工的绩效考评和工作时间没有关系,只要完成了手头的工作,随时可以下班。
历年进行大规模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分数和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管理者的职位升迁和薪金变动。
通过建立这种制度上的约束,管理者将尽最大的努力统筹分配好工作,保证员工的业余时间。
实行正规科学的员工培训。
公司教给员工正确的工具、方法和流程,使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率的成绩,并且不计较由此引发的人才流失。
建立宽松平等的企业文化。
管理者将员工视为家人和朋友,而非使唤和利用的工具,并可以从员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爱护员工。
每个人真正做到“爱公司如爱家”的时候,自然就会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上司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和辅导部下,免做无用功。
惠普的上司会在员工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将自己的经验和聪明方法传授给对方。
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
一个分工明确、讲求各尽其职的公司,才会让每一个员工待在最合适的地方,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学会聪明的工作———“Work smart,not hard”。
所谓“聪明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率,当这种思想成为人的下意识,人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完成工作,缩减投入的时间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