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七上第11课《毕加索》教案

合集下载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1)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西i方绘画表现形式和特点2.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表现手法3.培养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2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

难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毕加索【教学过程】:图表导入。

1、呈现世界艺术品拍卖排行前十名的作品及画家,你能从图标中得到什么和毕加索有关的讯息?2、交流:学生自行交流,得出结论;3、点题:今天,让我们走进大师毕加索,去看看拍卖榜上的毕加索画作的庐山真面目。

作品欣赏呈现拍卖榜上的《《朵拉和小猫》梦》、,请学生欣赏教师提问:(1)你能看懂这两幅画吗?(2)你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3)画面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怪异?教师引领学生继续探索:(1)教师提问:既然大家觉得毕加索的画很怪异,可长相这么怪异的两幅画为什么能够进入世界前十的排行榜?尝试猜测一下,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把讨论后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2)教师将答案纸反扣黑板上,暂不揭晓。

三、画家简介教师呈现毕加索肖像,并作简单的介绍: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由于当时西方的艺术中心在巴黎,所以毕加索生活在巴黎。

他毕生创作精力旺盛,甚至离世的当天仍在作画。

一生中留下了近约3万7千件绘画作品。

毕加索肖像四、第二次作品欣赏:1、其它立体派时期作品欣赏,欣赏跟多的毕加索作品。

2、教师提问:毕加索画面的怪异,是否因其基本功的不足?五、第三次作品欣赏:1、学生观察交流2、教师小结:毕加索在其少年时期就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毕加索《科学和爱抚》13岁画毕加索《初次圣餐》15岁画六、毕加索作品分析1、分析其作品呈现该面貌的原因:多角度的观察方式(移动的双眼)(1)展现同班同学各不同角度的肖像(2)就具体的毕加索画面进行分析:侧面的鼻梁,仰视的鼻头,侧面的左耳,正面的右耳,正面的眼睛、正面的嘴巴。

(3)学生动手绘画和感受:在玻璃纸上每人画一五官的任意角度,然后将这些不同角度的五官进行组合,成为毕加索式的肖像。

11.毕加索-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毕加索-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毕加索-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理解毕加索的艺术思想和贡献。

2.通过欣赏和创作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通过欣赏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和创作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创作概述。

2.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

3.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如《亚维农少女像》、《哭泣的女人》、《吉他手》等。

4.创作毕加索风格的画作。

2.教学方法:1.引导性授课法:通过讲解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创作概述,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思想和风格。

2.互动式授课法:通过欣赏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素养。

3.合作式授课法:学生分组进行毕加索风格的画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

2.讲解环节(10分钟)讲解毕加索的生平和艺术创作概述,通过分析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创作特点和贡献。

3.欣赏和分析环节(30分钟)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如《亚维农少女像》、《哭泣的女人》、《吉他手》等。

通过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素养。

4.创作环节(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毕加索风格的画作创作。

先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表现手法和线条构成。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意愿,进行毕加索风格的画作创作。

5.展示评价环节(15分钟)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并进行互评和评价。

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展示评价,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并了解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

11.毕加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以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和感受毕加索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毕加索以《格尔尼卡》为主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3课时数:1课时4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铅笔、记号笔、水彩笔等)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1、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

(1)观看视频《太行山上》片段。

(2)谈谈观后感。

学生围绕幻灯片1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a、影片中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描述或模仿他的动作神态吗?b、你从影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先对视频作简要介绍,随后对学生的交流作简要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战争和法西斯的愤懑情感)(3)请你大胆的表现。

请学生以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形象为素材,用徒手画大胆勾画一个艺术形象,可作变形或夸张处理,不必画的太具体。

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进行简要评价。

(4)导入新课。

顺着视频欣赏和交流所铺垫的课堂情境,利用课件介绍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并顺势导入新课“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活动2【讲授】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认识毕加索。

通过课件教师介绍毕加索艺术生平。

(2)讨论和赏析一。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形象?进行交流。

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a牛有什么表情?它代表什么?b马有什么表情?它象征什么?c手持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d这个蹒跚而行的女人在干什么?想什么?e跳楼者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f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她的眼睛象什么?为什么这样画?g战士手中的断剑和剑旁的花有何寓意?h画面顶端的灯象什么?它有何寓意?(教师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小结)(3)讨论和赏析二。

《少儿美术教案课件》艺术大师课 《毕加索》

《少儿美术教案课件》艺术大师课  《毕加索》
4,把每个器官剪下来贴在第一张纸板上
详细绘画参考教程,请前往 乐绘直播间查看哦!
作品完成
谢谢 观看
少儿美术专题课件
精选课程
奇怪的脸
教学重难点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身边朋友在不同角度下的五官。 2.小朋友在用色时要大胆尝试。 3.小朋友在画五官时要多多注意造型比例。
教学目的
1.提高小朋友的观察能力。 2.提高小朋友对人物五观的造型能力。 3.对立体主义艺术家毕加索的了解及作品赏析。
巴勃罗·毕加索
《朵拉玛尔像》
《三角帽》
提问小环节
这些人物画中你觉得有什么奇 怪的地方吗?哪个地方? 这些人物的颜色呢?给你什么 感觉?
用几何原理重置画面,将多个角度 的五官放在了一起。 立体不要了,细节不要了,微妙变 化不要了,单纯直率,色彩色块化, 就要力度冲击,野性原始儿,······
看了那么多毕加索的人物画像,是不是很棒!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毕加索一样大胆的画出你自己的脸呢?
那让我们来看看毕加索先生的作品吧!
输入标题
《阿尔及尔女人》
在佳士得的拍卖会上 拍出了1.794亿美元的 史上最高价。
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有 方上5凳个,面少上有女面,几有或几串坐串葡或葡站萄萄,。。摆人人弄物物姿完势完全,扭全在曲扭她变们曲形的变,前难形面以,是辨一难认个。以小辨认 。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画的面背呈现景出和单人一的物平形面象性都,没通有过一色点立彩体完透成视,的感色觉彩。运所用得
教学提示
1.小朋友在开始画的时候可以先仔细观察一下你旁边朋友的脸,看看 不同角度看到的五官会是什么什么样子的。
2.小朋友在画五官的时候可以选择多个角度去观察眼睛、鼻子、嘴巴 是什么样子的,多多做尝试。

初中毕加索美术教案

初中毕加索美术教案

初中毕加索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毕加索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贡献;2. 学习毕加索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4.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资源:1. 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2. 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油画颜料等绘画工具;3. 毕加索的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学准备:1. 整理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相关资料;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3. 创建一个艺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毕加索的一些代表性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毕加索的背景和艺术风格;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毕加索的作品特点,例如几何形状、颜色运用和主题表达等。

主体: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毕加索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2.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3. 绘画实践:让学生选择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作为参考,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实践;4. 指导和辅导: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毕加索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5. 展示和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在艺术作品展示区域,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2.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毕加索艺术的理解和感受;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绘画技巧和艺术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3.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绘画实践,并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和绘画作品;3. 收集学生对毕加索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的书面反馈。

教案撰写完毕后,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11.毕加索》(一等奖课件)

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11.毕加索》(一等奖课件)

想一想:这头牛又 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象征残暴与邪恶的
法西斯
构图 松散零乱 像轰炸后支离破碎的景象 乱中有序
构图 画家还在画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你能找出来吗?
金字塔式构图
稳定平衡
讴歌母爱
谴责战争
毕加索曾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 画的含义。”
拓展练习
同桌之间互为模特,创作一幅立体主义作品。 要求在一张脸中同时画出正、侧面的形象,
毕加索 <母亲和孩子>
孩子死了! 就死在母亲的怀里。 刚才还温暖的小手现在 却变得冰凉。。。
母亲大声叫喊 不仅仅是恐惧, 更是一种愤怒!
你能找出这幅作品中的和平鸽吗?
谴责战争 渴望和平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349.3*776.6cm) 毕加索
二战期间,《格尔尼卡》作为战争中可怕暴力的象 征在世界巡回展览,以声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1973
1945பைடு நூலகம்
1924
1916
1906 1903 1900
1897 1895
1881.10.25
巴勃罗•毕加索 生平
田园时期: 创作大量 的版画、壁画和陶艺作 品 51岁 蜕变时期: 《格尔尼卡》、 《多拉•玛尔肖像》
一生完成的作品多达
37000余件
古典主义时期: 《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立体主义时期: 《亚威农少女》
《牛的变形过程》版画
粉红色时期: 《拿烟斗的男孩》
蓝色时期: 《人生》
17岁 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
15岁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出生于西班牙
12岁时的素描作品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毕加索》教案1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毕加索》教案1

《毕加索》教案【教学目标】1 、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欣赏、体验毕加索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 、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3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

讨论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感受和理解毕加索画人物独特的表现风格。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 绘画工具(教师)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 :9.11事件场景及带来的灾难 )2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多媒体展示大师作品,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和平鸽》、《格尔尼卡》提出问题:作者是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你看见了什么?二、展开:1、多媒体展示毕加索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读画”。

提问:大师的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大师画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大师作品的特点:各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观察A、有多个视角。

(多媒体演示)B、形象重组。

(多媒体演示)介绍画家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

2、观察:毕加索《格尔尼卡》、《和平鸽》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毕加索》教案

《毕加索》教案

《毕加索》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取材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中的《毕加索》一课,使学生在欣赏毕加索作品后,发现大师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并能用这种新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听过毕加索的名字,但对大师及其作品了解甚少,因此对毕加索充满了好奇心。

尤其是对毕加索的作品,大都不会欣赏,本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学习毕加索独特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人物头像画。

教学设计:在探究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欣赏毕加索作品以及回顾以前所学的人物头像画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行发现毕加索画人物的独特表现风格。

再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难点并激发其作画欲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在拓展过程中,让学生欣赏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走近大师,更是让其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此提升本课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欣赏、体验毕加索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3.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一、教学准备:1.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多媒体2.学具准备:铅笔、画纸、彩色笔等。

二、教学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

讨论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感受和理解毕加索画人物独特的表现风格。

三、教学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2012)_第九课《迎新年》 第十课齐白石 第十一 毕加索 公开课教案课件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2012)_第九课《迎新年》 第十课齐白石 第十一 毕加索 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九课《迎新年》1.组织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是事先进行策划设计,首先根据资金及预算,构想出相应的活动方案,再根据活动方案来设计场景,然后逐一确定所需购买的材料,确定制作人员及分工,然后再实施布置,2.场景布置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切忌杂乱无章,布景要便于拆卸,以免影响日后上课。

第十课《齐白石》1.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1953年曾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

获得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选为世界文化名人,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为中国现代美术大师。

2.作品:《祖国万岁》(中国画)齐白石。

画家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万年青”表达对祖国美好的祝愿。

《虾》(中国画)齐白石。

齐白石的篆刻,以少胜多,简洁有力。

徐悲鸿是齐白石的伯乐床曾邀请齐白石到北平国立艺专专科学校任教。

第11课《毕加索》1.毕加索是现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之一,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对现代西方美术产生深远影响。

2.1950年,世界和平大会采用的和平鸽的海报由毕加索创作。

二战时期,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突然遭到德军空袭,毕加索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以表达他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

3.毕加索的作品大致分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和“抽象主义时期”。

4.毕加索,凭借超前意识和非凡的创新精神,成为西方艺术,“百年变革”的代表人物。

,他在油画,版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各种艺术领域中,都具有突出的表现,。

《拓展与评价》1绘画是美术的主要门类,从题材内容来分,可以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画的等。

从其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可以分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等。

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分,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画种。

七年级美术上册《毕加索》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美术上册《毕加索》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作品以蓝色调为主,表现出悲伤、孤独的情感。粉色时期则充满了温馨、浪漫的气息。而立体主义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它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表现手法,将物体分解为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再重新组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毕加索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现在,请各小组选择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从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这幅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按时完成。
“请大家认真完成作业,注意把握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毕加索的艺术世界。通过创设“走进毕加索画廊”等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积极回应,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毕加索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幅毕加索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强调毕加索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毕加索教案初中

毕加索教案初中

毕加索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学习毕加索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毕加索的创作方法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2. 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毕加索的生平介绍及代表作品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毕加索的了解和印象。

二、欣赏毕加索的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如《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等。

2. 学生欣赏作品,感受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三、分析毕加索的创作方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毕加索的创作方法,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2.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毕加索创作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四、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体验毕加索的创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二、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拓展学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毕加索的作品。

2. 学生自主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艺术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毕加索创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课《毕加索》教案

小学美术欣赏课《毕加索》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毕加索的基本概念。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他的艺术作品跨越了多个时期和风格。他是立体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这一风格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视角,以几何形状和多个视角展现物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亚威农的少女》。这幅作品展示了立体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改变我们对艺术的认知。
-难点二:毕加索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隐藏在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学生可能难以捕捉。
-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如通过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来理解其反战主题。
-难点三: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如何将所学的毕加索风格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解决方法:提供简化的创作指导,如使用几何图形简化对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具体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些学生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尝试模仿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进行创作时,有些学生显得信心不足。我意识到,在指导学生创作时,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毕加索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碰撞出不少创意的火花。这让我深感,小组合作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2.艺术表现:借鉴毕加索的创作手法,鼓励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发展艺术表现力。

毕加索教案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备课教案

毕加索教案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备课教案

11.毕加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艺术主张。

过程与方法: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听过毕加索的名字,但对大师及其作品了解甚少,因此对毕加索充满了好奇心。

尤其是对毕加索的作品,大都不会欣赏,本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学习毕加索独特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人物头像画。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毕加索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来介绍一个人给大家认识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幅画,(图片)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知道谁画的吗?生:……师: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的自画像。

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画怎么会出自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之手呢?画出这样的画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那我们是不有信心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呢?(2)、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板书——毕加索)二、知识探究(1)、师:同学们,你们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呢?我们除了知道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外,还知道什么?生:……(看了同学们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2)师:毕加索西班牙人,1881年出生1973逝世,享年92岁。

毕加索一生勤勉,为艺术而献身,创作量惊人,油画1876件,素描7089张……师:我们今天主要来欣赏一些毕加索的油画艺术,人们称毕加索是一位“永远年轻的画家”,为什么这么称呼呢?因为毕加索一生不断探索,绘画风格多变。

人们将他的绘画风格划分成几个时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蓝色时期。

(3)师:蓝色时期:(1900—1904人生低潮)这时期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用几个词来形容画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我们说“绘画使人们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那着时期的毕加索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1900年毕加索刚来的巴黎,既落魄又贫穷,与一些社会底层的人生活在一起,描绘的都是一些街头流浪人、营养不良的孩子、饥寒交迫的家庭,画面给人孤独、凄凉的感觉。

《11.毕加索》教学设计7-七年级美术上册浙人美版

《11.毕加索》教学设计7-七年级美术上册浙人美版
抱孩子的妇女公牛倒下的士兵马灯光拿油灯的女人奔跑的女人惊慌失措的男子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谜导入
猜谜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浏览本节课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
走进毕加索
作者简介,初步感知画家的多个时期作品风格
对作者有个简单的了解
讲解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课题
《毕加索》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教学
目的
任务
知识与技能
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平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重点
小组互评,展示风采
选择作业中选择优秀的作品,全班一起分享。
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毕加索
一、学习目标:
了解毕加索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学习大师热爱和平,爱憎分明的情感。
二、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画上去呢?
先学
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画上去呢?
布置学生自学内容
随机叫学生回答自学内容,其他同学举手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后教教来自精讲大师的表现手法,象征和实景描绘

毕加索作品创意美术教案

毕加索作品创意美术教案

毕加索作品创意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毕加索作品创意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介绍。

2. 分析并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品。

3. 创意绘画活动:以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为灵感,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准备:1. 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2. 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学生所需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主体:1. 分析并欣赏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表达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毕加索作品中的创意元素,例如几何形状、颜色运用、线条表现等。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意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如使用非传统的画笔、尝试不同的材料等。

4.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灵感,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总结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创意性、技巧运用和表达效果。

教学资源:1. 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

2. 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学生所需的绘画材料。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毕加索的作品?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表达能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毕加索》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毕加索》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画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感受到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吗?”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来自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今天我们将学习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欣赏毕加索作品、模仿创作、作品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七年级美术上册《毕加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掌握其代表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
2.学习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和技巧,如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通过欣赏和分析毕加索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风格的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建议。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教师组织评价,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互相欣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简要介绍毕加索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年级上册《毕加索》

七年级上册《毕加索》

七年级上册《毕加索》一、教材分析:本课取材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三册中的《毕加索》一课,使学生在欣赏毕加索作品后,发现大师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并能用这种新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

一、教材目标: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欣赏、体验毕加索作品,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认识到绘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创作一幅具有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3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

讨论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感受和理解毕加索画人物独特的表现风格。

2、教学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1、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 :选取二战纪实片中空袭镜头)2、让学生把看到场面用手中笔画下来。

(限时2分钟)3 .对比: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大师----毕加索对这画面如何处理的。

4、提出问题:作者是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揭示课题《格尔尼卡》;(二)、展开:1、《格尔尼卡》同学们对这幅画初步感觉怎么样?(学生交流初步影响)2、教师讲解创作历史背景3、多媒体展示毕加索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读画”。

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大师作品的特点:各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观察A、有多个视角。

(多媒体演示)B、形象重组。

(多媒体演示)c、提示:可从材料、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方面入手。

4、教师小结: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审美认知,但面对“象征主义”,仍是晦涩难懂。

但现在的孩子眼界较为开阔、思维活跃,教师只要做到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仍能很好的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坐在安静宽敞的教室上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些地区正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灾祸,人都向往和平,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控诉战争!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画家-----毕加索
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
★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

(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

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

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

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

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板书: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画是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这幅画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对于这副画,大家现在心里一定有很多问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吧!
(二)出示视频
★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为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有准备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三)内容分析
1、(出示3D视频)通过3D的效果让大家更直观的去感受一下这幅画的氛围,让大家认真找一找里面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师:看完3D版的《格尔尼卡》,再配合上音乐,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
板书:
生: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

2、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内涵:
(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什么?
—被刺伤,发出嘶鸣。

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什么?
—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
—发出哀鸣,表达死去孩子内心的痛苦。

(4)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

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造成了什么气氛?
(惊慌失措、惊恐)
(6)跳楼的人——向上呼救。

无助。

(7)断臂倒地的战士——死不瞑目。

(手边的花的用意?——对死难者的哀悼)
(8)举灯的女人——可以联想到什么?(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

)
3、教师补充:
通过我们的分析,大家知道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幅画,在这画里,没有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

画的背景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全画。

而画家之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四、合作探究(5分钟)
出示多媒体,现在大家4人一组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当老师。

(1)构图:饱满-画面上有什么?——(感觉到处都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非常混乱)以至于我们的眼睛不得不在画面上看来看去-为什么要这样画?
——突出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不安”。

(2)造型:画中马头、牛头与平时所见有什么不同?
——破碎、夸张、变形
画面完整吗?为什么要这样画?
——更具有震撼力,更能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

(3)色彩:画上面出现了些什么色彩?
——黑白灰为主色调
为什么画家不用彩色呢?画家的用意又是什么?
——突出了恐惧、哀痛的气氛。

(4)表现手法: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是:打散——叠加、拼贴、重组——新形象(举例:牛头)
五、创作体验: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大家对于这幅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画,大家还觉得乱吗?
小结: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控诉了什么? ——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础。

六、创作体验
★师:在20XX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什么事件?
(出示多媒体)
资料:
“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XX 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9.11》为主题,模仿《格尔尼卡》象征手法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要求画面能充分体现当时人们的心境,构图完整,有一定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