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浅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摘要: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索绪尔对语言文字的关系的看法谈起,对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做了一个简单地述评,并论述了自己对语言文字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文字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98-02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的学生根据索绪尔上课的笔记整理而成的一部语言学著作。
书中他从符号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语言学的本质,认为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主要对索绪尔对语言文字的关系的看法做一个简单地述评,并谈谈自己对语言文字关系的认识。
一、索绪尔对语言文字关系的看法索绪尔《教程》绪论第六章的标题——文字表现语言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从属于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建立在听觉形象基础上的符号系统。
与某一概念相联系的听觉形象,是语言的本质。
接下来的论述中,他更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共有6个小节,分五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层:语言和文字是两套不同的系统,必须区分开来。
他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
……和这符号本身一样重要或比它更加重要。
”索绪尔以照片做例子,说我们认识语言不是通过语言本身来认识的,而是借助文字这种外部手段,就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不看其本人,而是看他的照片,结果被表象所迷惑,不能清楚地看待文字的本质。
第二层:语言不依赖文字独立发展,而文字是依赖语言的。
他以立陶宛语在今天仍旧反映印欧语系的状况为例,说明语言是离开文字而独立存在的。
此外,他还讲到“有些很细微的语言事实是不依赖任何符号记录的帮助而被保存下来的。
”第三层:很多人并不区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他们甚至把文字看得比语言更重要。
索绪尔认为是不对的。
论证这一层观点时,他说就连像葆朴这样的人,都没有把字母和语音明白准确地区分开来。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本名为《汉字哲学初探》的书,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李敏生。
李敏生是这样给我们讲哲学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讲,‘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语言的物质载体声音是第一性的,文字的物质载体形(书写的系统)同样也是第一性的;语言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思想是第二性的;文字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记录的信息同样也是第二性的。
如果离开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谈什么第一性、第二性是没有理论意义的。
”⒁问题本来很简单,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至于语言本身是一种双面符号,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语音和语义就像是一张双面的纸,是共生的,无所谓第一性、第二性。
说到文字,即使如李敏生所说,汉字是记录人的思维、意识的书写符号系统,那么,人的思维、意识也是第一性的,汉字也是第二性的。
先有思维、意识,后有文字,怎么也不能把文字说成是第一性的。
况且自从文字脱离了文字画儿,演变为按照词语顺序记录语言的图画文字之后,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记录的是既有音又有义的语言。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是语言学的常识。
哲学所的研究员连篇累牍要来挑战语言学的常识,发了一大堆奇谈怪论,让稍有羞耻心的人不禁汗颜。
李敏生说:“甲骨文中的象形都不是简单的图画,而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
比如‘母’、‘马’等字都是如此,‘母’字的两点原在两侧,后演变转动了90°,其中的两点,显然是代表乳房,代表了母亲哺育子女这一重要的关系。
这里很明确,文字首先是直接地记录了人的思维、观念,而不是什么记录语言的符号。
”⒂请问,“母”、“马”是图画还是文字?如果是文字的话,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母”读mǔ,意思是母亲、妈妈,是汉语“母”的书写符号,“马”读mǎ,指的是一种家畜,是汉语“马”的书写符号。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说课讲解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他孙子的个子高了. *他孙子的个子矮了.问题: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 .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docx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 他孙子的个子高了. *他孙子的个子矮了. 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 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 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中西文字功能研究
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中西文字功能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近来喜读徐德江先生的新著《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以振奋和启迪。
从20世纪以来,我国的语言学界一直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视为指导语言学研究的经典,并把其中的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理论奉为金科玉律。
其实,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根据拉丁语与拼音文字的关系在其著作《范畴篇·解释篇》中指出:“言语(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言语(口语)的符号。
”他的这种语言文字观就成了以后欧洲语言中心主义的鼻祖。
到了19世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才秉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进一步提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并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语言既然是音响形象的堆栈,文字就是这些形象的可以捉摸的形式。
”总之,他认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文字只是表现语言和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语言的照片,是语言的附庸。
而中国的语言学界也多附奉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而不顾汉语汉字的特点,也大讲文字(包括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的书写工具等。
徐德江先生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汉语汉字的特点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敢于向中外语言学权威们挑战,勇于坚持真理,不畏任何压力和阻力,经过多年的探究,终于创立了关于语言文字学的新理论。
首先提出口语与文字并生论,语言与文字的两个王国论以及从语言的细胞——“语基”和文字的细胞——“文基”来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析,从而彻底摆脱了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长期误导,打破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的错误“公理”,使语言文字研究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关于语言与文字的研究,张朋朋的《文字论》和申小龙的有关论著也功不可没。
他们的这种新探索、新理论,不仅为当今语言文字学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同时对汉语的第二语言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文字与语言关系的理解
258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文字与语言关系的理解陈倩茹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要: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许多全新语言学概念,并讨论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等一系列文字学问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阐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在索绪尔文字学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分析汉字这一特殊文字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文字一、引言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结构主义的思想先驱。
他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其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其讲课笔记编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一书成为普通语言学建立的标志。
过去人们主要围绕索绪尔语言观方面的理论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其主要贡献在于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但关于索绪尔的文字观却鲜有研究者。
其实索绪尔不仅建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体系,还就语言和文字关系等一系列文字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他认为文字最重要的作用是表现语言。
[1]47有的学者认为索绪尔区分语言与文字是在贬低文字,他“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王国……,文字没有独立的地位,只是语言的‘照片’‘假装’和附属品。
”[2]这其实是对索绪尔关于文字与语言思想的误读。
他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不同的两种符号系统,文字是为表现语言而存在的。
[1]47-48文字之所以是语言的“照片”和“假装”,是由于语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而文字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有停滞不前的倾向。
文字被看作我们认识语言的工具,有时甚至会成为唯一工具。
尤其是那些远离我们的语言,我们极大可能要求助于书写的证据,对于已经不存在的语言更是这样。
索绪尔认为文字本身是与内部系统无关,但我们要重视这种经常用来表现语言的手段;而必须清楚认识到它的效用、缺点以及危险。
[1]47清楚地阐明了语言与文字发展关系的不同步,文字不能十分准确反映语言的完整面貌,它就像是语言的“照片”“假装”。
英汉语文字和语言关系比较研究
英汉语文字和语言关系比较研究摘要:英语是他源性的表音文字,汉语是自源性的表意文字。
英语和汉语的文字与语言关系不同:英语的文字依附于语言,视觉依附于听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相对独立,文字与语言没有强制的依赖关系,文字可以脱离语言的变化。
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英语研究以语言为中心,而汉语是以文字为中心。
关键词:英语;汉语;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文字与语言关系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一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说:“语言是心理经验的符号,文字又是语言的符号。
”索绪尔这样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惟一理由就在于表现语言。
”受到这两位大家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法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语言是第一义的,文字是第二义的;语言可以离开文字存在,文字不能脱离语言存在。
文字的本质是文字代表语言”。
(吕叔湘,1957)由于语言是现实的符号,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谓之“符号的符号”。
我们不能断言上述说法是否正确,但是可以说上述说法是不全面的,是以表音文字为蓝本提出的,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
先来考察前文字和前语言的关系。
文字和语言最初是平行发展的、不同性质的两套符号体系。
前语言对应时间、听觉,前文字对应空间、视觉。
原始文字被创造出来,并不是为了记录语音,而是以图像作用于视觉,实现字形和意义的统一。
语言,包括前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而原始文字也是用来指称、表征现实的符号。
听觉和视觉是人类认知现实、获取信息的两条最重要途径。
文字不是被动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而在人类认知现实的途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
所以说,陈望道先生也说:“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与语言相并,别出一源,决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记号。
人们知道用声音表达思想,也就知道用形象表达思想。
知道从口嘴到耳朵的传达法,一面就又知道从手指到眼睛的传达法。
口耳和手眼两条思想交通的路径,现在固然有了合并的地段,当初实非如此。
浅析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浅析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作者:陈雪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克服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
文字通过记录“音”(能指)或者记录“义”(所指),来记录语言。
语言和文字的不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有其各自的变化形式。
语言和文字按着各自的特点演变的同时,又有着一致性。
语义将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和字形(文字的物质外壳)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联系起来。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音语义一、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争论较多的问题。
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解释篇》中曾写道:“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描述为:“文字表现语言。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布龙菲尔德认为:“在语言学家看来,除去某些细微的枝节以外,文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设计,就好像利用录音机一样,借以保存了过去言语的某些特点供我们观察。
”雅克布森则认为:“文字作为一种代码形式,绝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录形式或外在设计,它是全部交流活动的‘意义’的一种必要的构成,说出来的信息和写出来的信息会在交流活动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种不同的意义事实上赋予代码形式本身(口语的或书写的)以‘生命’。
当我们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面对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包装,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自主的符号系统。
”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也有过论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义与声之迹也。
”这里实际上指出了文字的产生及其优于口语的地方: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的主要工具。
声音是一发即逝的,如果仅凭口耳相传,语言在交际的时间和空间上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2)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4)文字和语言产生的关系看:①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②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③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七章
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字和语言关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没有任何联系B.文字不能等同于语言C.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D.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解析】A 本题考查文字的相关知识。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不能再分解的字符是A.笔画B.复合字符C.单纯字符D.意符【解析】C 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的字符。
3.下列关于声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声符是从笔画发展而来的B.声符是从记号发展而来的C.声符是从声旁转化而来的D.声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解析】D 本题考查声符的相关知识。
声符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声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4.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A.苏美尔文字B.汉字C.日语“假名”D.古埃及圣书字【解析】C 日语“假名”属于表音文字。
5.文字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的最初形态是A.象形字符B.图形契刻符号C.表意字符D.表音字符【解析】B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过程。
文字从最初的图形契刻符号,演变成象形字符,再到形成表意字符,再到出现表音字符,表音字符中又从表音节的字符到表音位的字符,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6.最早的表音文字是A.拉丁文字B.腓尼基文字C.古希腊文字D.古埃及文字【解析】B 本题考查最早的表音文字。
腓尼基人借用了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最终形成了一种最早的字母式表音文字,即腓尼基文字。
7.下列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古埃及文字B.古汉字C.古希腊文字D.古代楔形文字【解析】C 本题考查自源文字的相关知识。
古希腊文字是在借用腓尼基文字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属于他源文字。
8.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A.音节文字B.表音文字C.音素文字D.意音文字【解析】D 本题考查自源文字的相关知识。
文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文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作者:苏袁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10期文字的出现,可以说是世人的一项伟大发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它帮助人们记录了那些”抓不住”的东西,将人类的很多文化遗产都保留了下来,可以说是将人类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文字的发展与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的发展也需要文字的辅助。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语言学与文字学等学科。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文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造字法、性质、发展等,着重于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与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等联系密切,学术界有很多学派,如具体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等。
有很多学者将语言学与文字学完全隔开,这是不正确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字的辅助,文字在时间横轴上的作用是语言无法代替的,语言具备的只是即时性,其传承性是比不上文字的。
所以,研究一国语言的发展,对这国文字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我们拿汉语来进行举例。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阶段,发展成了现用的方块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
汉字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而成的,如“曌”字,这是武则天称帝之后才造的字,喻指“飞龙在天”,从这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的野心。
但是,如果仅仅是造了这个字,而没有语音来进行标读,这个字是无法广泛使用开的,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
在造字的初期,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这个字为什么发这个音,是没有什么特定原因的(汉字的拟声字等除外),可以进行任意的指读,但是一旦这个字进入了实际运用,与一定的意思结合起来,具有特定的指代意义,那么这个发音和文字就要对应起来,不能随意的进行更改。
随着人类语言的不断进步,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了汉藏语系等语言系别。
文字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了固定的发音,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就更加的畅通,可以说,文字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使用规律的学科,包括对文字的历史、类型、演变、书写系统等方面的深入探究。
2. 字母文字:字母文字是以若干个基本符号(字母)为元素,通过组合这些元素来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文字系统。
3. 汉字构造法:汉字构造法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式。
4. 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是一种文字系统,每个字符或符号代表一个音节,如日语的假名和彝文等。
5. 语素文字:语素文字是指字符或符号直接表示语言中的语素(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文字系统,如汉字。
二、填空题1.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______社会向______社会的转变。
答案:原始;文明2. 汉字的四种基本构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 英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而汉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
答案:音素;语素4. ______是研究文字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字的起源、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和使用等。
答案:文字学5. 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是用楔形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答案:楔形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文字不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汉字D. 印度梵文答案:C. 汉字2. 下列哪个汉字是典型的象形字?A. 木B. 上C. 步D. 明答案:A. 木3. 下列哪种文字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A. 汉字B. 印度梵文C. 埃及象形文字D. 希腊字母答案:D. 希腊字母4. 下列哪种文字是线性文字?A. 楔形文字B. 圆形文字C. 线性B文字D. 象形文字答案:C. 线性B文字5. 下列哪种文字不是音节文字?A. 日语假名B. 韩语谚文C. 英语字母D. 德宏傣文答案:C. 英语字母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印度梵文D. 汉字E. 阿拉伯字母答案:A、B、C、E2. 下列哪些汉字属于会意字?A. 休B. 采C. 众D. 木E. 明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语素文字?A. 汉字B. 日语假名C. 韩语谚文D. 英语字母E. 印度梵文答案:A4.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象形文字?A. 楔形文字B. 埃及象形文字C. 甲骨文D. 线性B文字E. 汉字答案:A、B、C、E5. 下列哪些文字是由其他文字发展而来的?A. 希腊字母B. 印度梵文C. 拉丁字母D. 阿拉伯字母E. 日语假名答案:A、C、D、E五、判断题1.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
语言学概论——文字学
第五章文字学第一节文字和文字学一、文字的性质(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叫字母.汉语的字符一般叫字,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
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系统。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
不代表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
如交通标志、商品包装上表示防潮、易碎、有毒等意思的图形标记都只代表某种意义,而不代表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与词语的声音发生固定联系。
这种图形具有超语言的性质.字符除了包括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等)、标点符号等。
这些特殊字符都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字母和字又有明显的区别。
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这些特殊符号.文字是语言和书写两个系统的结合,具有音、形、义三个要素。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联系:1.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作为文字系统的符号,跟其他符号一样,也有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
字符的能指就是字形,字符的所指就是各种语言单位。
字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约定的。
用什么字符或字符与字符怎样组合表示什么语言单位,是人为约定的。
文字符号的所指是语言单位,因此,文字是离不开语言的,文字离开了语言,就不成为文字了。
但是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语言。
2.都是交际工具。
虽然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只是辅助性交际工具,但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字对保留和继承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和发展将来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了文字,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没有文字,也就没有文明社会。
所以说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的界碑。
3.都没有阶级性。
区别:1.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驳李敏生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本名为《汉字哲学初探》的书,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李敏生。
李敏生是这样给我们讲哲学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讲,‘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语言的物质载体声音是第一性的,文字的物质载体形(书写的系统)同样也是第一性的;语言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思想是第二性的;文字所表达的人的观念和记录的信息同样也是第二性的。
如果离开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谈什么第一性、第二性是没有理论意义的。
”⒁问题本来很简单,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至于语言本身是一种双面符号,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语音和语义就像是一张双面的纸,是共生的,无所谓第一性、第二性。
说到文字,即使如李敏生所说,汉字是记录人的思维、意识的书写符号系统,那么,人的思维、意识也是第一性的,汉字也是第二性的。
先有思维、意识,后有文字,怎么也不能把文字说成是第一性的。
况且自从文字脱离了文字画儿,演变为按照词语顺序记录语言的图画文字之后,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记录的是既有音又有义的语言。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是语言学的常识。
哲学所的研究员连篇累牍要来挑战语言学的常识,发了一大堆奇谈怪论,让稍有羞耻心的人不禁汗颜。
李敏生说:“甲骨文中的象形都不是简单的图画,而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理解。
比如‘母’、‘马’等字都是如此,‘母’字的两点原在两侧,后演变转动了90°,其中的两点,显然是代表乳房,代表了母亲哺育子女这一重要的关系。
这里很明确,文字首先是直接地记录了人的思维、观念,而不是什么记录语言的符号。
”⒂请问,“母”、“马”是图画还是文字?如果是文字的话,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母”读mǔ,意思是母亲、妈妈,是汉语“母”的书写符号,“马”读mǎ,指的是一种家畜,是汉语“马”的书写符号。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摘要:学者们对索绪尔语言和文字关系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索绪尔自身观点前后矛盾,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字二者并重。
本文经过分析和探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内容,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关系进行再认识,揭示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如果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文字很多人认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存在悖论,即:一方面,索绪尔视文字为对语言的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索绪尔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
还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文字和语言并重。
实际上,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
索绪尔既注重语言和文学的联系,又注重二者的区别,从而摆正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一、对索绪尔语言和文字关系的再认识首先,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指出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规约①,它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而主要的部分,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内部自足、同质的符号系统。
而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从这可以看出,索绪尔在论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时把语言放在第一位置,而文字只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已。
其次,索绪尔在《教程》中指出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构成的。
但书写的词常跟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结果篡夺了主要的作用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文字,但因为二者结合紧密,所以研究者常误把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字,作为研究对象。
索绪尔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再次确定了语言第一的位置,否定了文字也是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再次,有人认为没有文字,语言会变化得更快,索绪尔批评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
索绪尔指出,没有文字绝不会损害语言的保存。
比如:立陶宛语在很晚的时候才有书面文献,但它现在的面貌跟公元前3世纪的拉丁语一样真实地反应出印欧语的情况。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就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就是第一性的,文字就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就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就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与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就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与日语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就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与义。
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就是能指,所指就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就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就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就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就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就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园子里的苹果生了、她孙子的个子高了、*她孙子的个子矮了、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与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就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就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瞧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浅谈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摘要:语言和文字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语言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的发展传承了语言和民族文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语言与文字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来探求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文字起源发展关系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最具魅力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要想理清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我们先要弄清何为语言,语言又是如何发展的。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有人说:“语言的起源就是人类的起源”,他们举出以下两个事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录埃及法老做的一个实验,法老让人将两个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的小屋中喂养,没有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儿童自然发出的语言即为人类最早的语言,他们说出的是弗里几亚语。
同样的,16世纪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重复法老的实验,发现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几个苏格兰孩子张嘴说出的是地道的希伯来语。
这被视为足以证明希伯来语就是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的语言的科学证据。
后来,又人们提出又提出了语言的进化论,“汪汪论”“塔塔论”“哟嚯论”“噗噗论”等,这些显示了语言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人们至今为止还没有给语言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美国人类学家Sapir认为语言是人类的非本能的交际方式,通过有意发出声音或写出语言符号等手段,来达到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和满足欲望的目的。
而我们现在比较认可的语言定义是: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该定义较全面的反映了语言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语言这个抽象的概念。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文字的起源也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和书面语
早期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诸 多跟实物形体相像旳图形,用来表达现实中某些常 见旳事物。因为与现实事物有相同性联络,所以这 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同。
早期自源文字也能够把若干个象形旳小图形放在一 起,表达语言中旳一种音义结合体,这就是六书中 旳“会意”造字法。
声符相应辅音,同步在词末位置上再加上一 种义符。从字符旳层级上看属于意音文字, 从次大旳文字单位看则属于表词文字。这一
②辅音文字
生活在地中海东岸旳腓尼基人,处于两河流 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旳交界处,在苏美尔、 埃及两系文字旳影响下,于公元前1723年左 右创建了北闪米特字母。这一体系用22个字 符表达语言中全部旳单个辅音,弃用了表义 字符和双辅音声符。
①意音表词文字
苏美尔人生活旳两河流域后来先后为阿卡德 人(公元前约2350一前2023年)、巴比伦人(公 元前19一前18世纪)、亚述人(公元前14一前6 世纪,中间有过衰落)所统治,他们都继承了 与苏美尔后期文字相同旳形体。但这些民族 旳语言都跟苏美尔语旳语言类型不同。这些 人群所使用旳文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 与后期古埃及文类型相同旳文字: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第二节 文字旳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旳特点及分类 第四节 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语言旳性质 1、文字 文字是在语言旳基础上产生旳,为统计语言而发明 旳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主要旳辅助性旳交 际工具。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文字符号是音形、义旳结合。
中文旳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 读音尽管变了,字形能够不变。中文不但是“看” 旳,而且也是“读”旳,只但是它能够用不同步代、 不同地域旳音来读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
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
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
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他子的个子高了. *他子的个子矮了.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答案: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
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系统是以整体为前提的,客观世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离不开与自己周围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否则它就成为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东西。
乌杰在《马列主义的系统思想》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系统,有以下原因:其一,自然界中的所有对象客体都具有着化学组成和物理属性的同一性;其二,整个世界中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和社会的等等不同的现象领域,都是一定的结构系统,具有着普遍的结构相似性;其三,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太阳系、银河系以至遥远的河外星界的有序排列,显示了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层次性;其四,整个世界都是在不同的具体运动形式以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生动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怎样认识语言符号任意性特点?怎样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现实现象的性质决定的,还是由社会约定的?就是说,它们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比方说“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英语的bye-bye(再见)与汉语的拜拜、排排等的语音相似。
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
语音发展变化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由语言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不可能一下子出现质的突变。
即使人为地想让它发生突变,也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文字可以进行改革,而语言不能改革,只能因势利导逐渐使其规的原因。
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如何第一,确定对比分析的义位。
什么样的义位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限制的。
如“电灯”和“英明”,“天”和“跑”等就不可以进行义素的对比分析,因为毫无联系的义位之间缺乏可比性。
应该说属于同一语义场之的义位因为义位之间的某种联系性具备义素分析的基本条件。
也可以说语义场是义素分析的依据。
无论何种类型的语义场如类属义场、关系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都为义素分析提供可供对比的义位。
确定义位,这是义素分析的第一步。
第二,寻找义位之间的共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
确定了对比分析的义位之后,就要将该组义位进行对比,首先找出互有联系的共性义素,然后找出互有差异的区别性义素。
这是义素分析的关键性的一步。
第三,将寻找出的各种义素用结构式描述出来。
可以是文字性的描述,也可以是符号式的标记。
义素分析法将义位的容加以分解、形式化,使语义分析在摆脱传统释义法某种随意性的同时,增加一定的科学性,而且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实体化、形式化的依据,这些都是义素分析法的价值表现。
但是,该种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一方面,在分析的过程中仍然难以避免某种主观性,如义素的选择在数量和构成方面可能会出现因人而异、因分析目的而异的情形;另一方面,义素分析法目前还停留于几种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的分析中,还无法普及到所有类型词的分析,这是义素分析法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词义的民族性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现实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始终处于一个互动的过程。
一个民族文化上的“独特性”或“差异性”,往往在其语言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表达、传承和沉淀,往往在其它民族语言中形成“空白”,形成概念、语义、词汇等方面的空缺。
语言中有一些表示某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现象、概念的词语,这些事物、现象、概念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因而这些词语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也是不具备的,即呈现出一种空缺状态,这一类的词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譬如:一些表示我国古代器物、典章、称谓的词语“鼎”、“八仙桌”“轿子”、“科举”、“贵妃”等;一些政治性色彩浓厚的词语“三个代表”、“一国两制”等,这样的词语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即使把它们翻译到英语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注释说明也很难被人们所理解孤立语的主要特点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屈折语那样的形态变化,由此延伸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词序严格,词序不同,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不一样;第二,虚词十分重要,同样的结构,有没有虚词,意义差别很大;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汉语就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由于没有词形变化作为标志,词序和虚词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雷锋学习”是主谓结构,“学习雷锋”就成了述宾结构;“他们工作”是述句,“他们工作吗’就成了疑问句;汉语词汇中,合成词要占绝大多数,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只有很少一部分。
文字和语言有怎样的关系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有什么不同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
意音文字记录的语言中的语素,而拼音文字记录的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或音节。
如俄文,属于拼音文字,由于它记录的是俄语中的音素(音位),因此只要学会了33个字母的发音以及读音规则,就可以拼读每一个单词,甚而至于朗读出所有的文章。
而意音文字在记录语言中的声音的同时还记录它的意义,往往用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
从文字的本身看不出它的读音,因为表音的部分不是音素化的,它经常和一个音节相联系,并且表示一个音节的成分也不是固定的。
如汉字中表示“ qi ”这样的读音的声旁有:其(期旗麒祺棋骐萁)、妻(凄萋)、戚(槭嘁)、齐(脐荠)、奇(骑琦崎绮)、气(汽)、耆(鳍)等。
由于意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语素或词,因此意音文字有助于区分同音语素和同音词。
拼音文字的音素之间往往有比较复杂的组合规则,音节的类别很多,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同音语素或词。
非常男女、非常可乐、非常玫瑰、非常时期、非常会议”之类的组合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什么关系现在我们经常看见“非常男女、非常可乐、非常玫瑰、非常时期、非常会议”之类的组合,有人说“非常”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所以这些组合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临时活用,但实际上这种组合方式已经非常普遍了,逐渐被人接受,我们就得承认这种现实现象,不能简单地说这是活用,临时组合了。
其实这里的“非常”,已经不是副词而是区别词了,可以说是副词“非常”在现实应用中的一种功能上的转化新生,因此“非常”可以看作是个兼类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说是语言的一种发展变化的具体反映,是社会运用的结果。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所谓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不会发生突变、巨变。
语言发展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
与人们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没有老是花样翻新的必要,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
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哪怕是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产生巨变,就拿同社会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汇来说,它也并不因为社会政权的更替,一下子就发生巨大的变化,语言中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等都是逐渐实现的,语言中的新词不是一下子就产生,旧词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掉了的。
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更替,并没有立即引起语言的更换。
再如捷克和斯洛伐克,曾经是一个国家,但后来分裂为两个国家,语言也随之分裂,一个说捷克语,一个说斯洛伐克语。
这里似乎发生了巨变,但其实这只是名分上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语言的实质,真正的变化还是在以后逐渐发生的。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一种语言各个要素的发展或整个语言全局发展具有不一致性,不是齐头并进的,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