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语文美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体验到美的力量,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美感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美感教学的重要性美感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涉及到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情感情趣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美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
美感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感价值和情感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二、美感教学的实践策略1. 营造美感氛围在美感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播放优美的音乐或朗诵诗歌等方式,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美感氛围,使学生能够沉浸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优美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2. 采用情境化教学法在美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诗歌或篇章,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情境化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的效果。
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美感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3. 运用审美教育案例在美感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审美教育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 使学生有身临 其境之感 , 从 中深深 地受到感染 , 到 并 得 美的享受 。高尔基的散文诗《 海燕》 既是 ,
一
解诗 中意象的含义 :星星 ” “ 象征光 明美好 的世界 ,每首诗都是一群颤抖 的星” “ 用暗 喻手法表明“ 苦难 的诗人” 所受 的束缚 , 这 种不 自由带来 的就 是心 灵 的寒冷 孤寂 。 “ 星星的颤抖 ” 人心灵 的颤抖 , 是 因生活 的 压抑和束缚 而得 不到 自由, 使人心得不到
才具 有 重 要 作 用 。那 么 , 何 在语 文 课 堂 如
读 , 学 生 感 受 到母 爱 之美 、 让 回报 之 美 。
江河 的《 星星变奏 曲》 朦胧婉约 , 意境
优美 , 内涵 深 刻 。但 学 生 要 很 好 地 理 解 这
教学 中渗透美育 呢?我认为可 以从 以下
五个 方 面 着 手 :
师不仅要让学生反复读 , 而且启发学 生想
象 在 一 片 黑 暗 中看 到 一 颗 、 颗 、 至 更 两 乃 多 星 星 时 的心 理 感 受 。 当学 生 脑 子 里 有 了初 步 的 感 悟 后 , 师 再 适 时 引 导学 生理 教
曾经 听过 一节课 ,执教 的教师 在上 《 金色花》 , 时 抓住课文后 面母子 的两句感 情色彩很 浓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 , 教师讲 得很少 , 而让学生细 读 , 时思考两个 问 读
【 文章 编号 】4 0 9 8 2 1 )5 一 0 5 — 8 9( 0 2 0 B
06- 2 070
பைடு நூலகம்
后再继续读 , 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 中学语 文教材 中选 进 了不少 精美 的 诗词 。 诗的语 言, 是情感 的载体 , 是美感 的 激素 。它追求音韵 的朗朗上 口, 强调语调 的音乐效果 , 极适合于朗读。 如王维的《 山 居秋螟》 创造出了诗意 的美的境界 , , 朗读 时应节 奏明快 , 抑扬顿挫 , 使诗 富有乐感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美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美感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感教学的重要性、美感教学的实施策略、美感教学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谈谈初中语文美感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一、美感教学的重要性美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而审美能力是通过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对美的认知和表达。
通过美感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够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
美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
通过美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美的感知和体验,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文字描写,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美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美感教学的实施策略美感教学的实施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
课程设计要突出美感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情感渗透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美感和情感价值的课文和文学作品,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表达美。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讨论、赏析、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培养他们对美的体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对美的表达能力。
教材选择要精心挑选,注重文本的情感和情境。
教师在选用教材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情感渗透和文化内涵的课文和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感受美的魅力,体验美的存在。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如此 一来 , 人们 往往 就只 认为 音乐 和美 术才 是 美育 的
重点, 而 忽 略 了其 他 学 科 的美 育 功 能 , 其实, 在 初 中阶 段 的 各
个 学科里, 都有美 育的 内容, 特别是语 文学科 。语文 , 作 为一 门人文性极 强的学科, 在美育方 面有其他学 科不可替代 的作 用 。只要教师 有意识地加 以引导, 语文教学 中的美育渗透 就 会 起 到很大 的作用 。对于 美 的教育应 该如何运 用 于语文 课 堂呢? 我想就这个 问题谈谈 自己的一 点看法 。 情景设置 注意 美感 在 语文教 学 中, 教师 要善于 开发与利 用现代 科技手 段,
一
提 高 自己的语文 素养 。特别 还要炼 化 出属 于 自己的 “ 活” 的富有创 意 的语 言 。把学 生引 向一种 美丽 的 、主 动创新 的 课 堂境 界 。例如 在讲 授 《 春 》时我们 可 以利用学 生熟悉 的
杜牧 的 《 江南春 》导入课题, 让 学 生 首 先 进 入 春 的 氛 围 。 当
的生存。
的场面 , 我 们可 以它的 电影原声 带 中关 于海难 的片断 , 那 急 促 紧张的旋律配 上教师充满感情 的朗读, 能使学生有一种 身 临其境 的感觉 。沉船 时哈威 尔船长沉 着指 挥的场面 以及表 现他 对大海和轮 船至死不渝 的执着 的爱在音乐 声中表 现, 学 生就 更容 易理解 了。 第三, 提高教师语文修养 在课 堂上, 教师 要随 时注意 自己的言行 , 初 中生并没有 完全摆脱模仿 教师, 因此 教师 的言行会 直接影响学生 的的审
一
周 、一 月 , 甚至 一个学 期也就 只读语 文书, 而没 有其他课
培 养 审 美 能 力 、美 的 情 操 和 对 艺 术 的 兴 趣 为 主 要 任 务 的 教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而美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美感认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学实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初中语文美感教学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美感修养要进行美感教学实践,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感修养。
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有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对语言和文字的审美感悟,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美感修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美感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感渗透美感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诗文句子等载体,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情感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句子,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解读、品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发和陶冶。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背后的情感故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美感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将文学作品、诗词句子的美感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审美享受。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配以精美的图片,与学生一起品味诗意盎然的诗句;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美感教学的效果。
四、开展课外美感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课外美感活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学沙龙、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下 ,这 样也 会造成 学生 只热 心地参 与 活动 ,忽略 了知识 的掌握 。 3 导入 语 设计 不够 精彩 ,没有达 到 预期 的效 果 ,其实 精彩 的 . 导入语 是每 一堂课 的提 神之 笔 ,我 要更 加重视 。 在 今 后 的教 学 中 ,我 要 多注 意 引 导 学 生 打 开思 路 。如 当 学 生回答 自己还 知道 建筑 园林 、名 胜 古迹后 ,我 应相 机 引导 : “ 请 根 据你 的游 览 经验 和见 闻来 谈谈 。”那 么 ,学生 的思路 将会 更清 晰地打 开 ; 当学生 提 出与课 堂教 学 内容无 关而 教者 又不 懂 的 问题 时 ,我 应先 请 教其 他学 生有 没有 人懂 这个 问题 的 ,如果 还 没有 , 我 能够 引 导他 们 :大干 世界 奇妙 无 比,世 间 的知识 无止 无境 ,它 的外延 与生 活相 等 ,只 要我们 以更大 的热 情投 入学 习 ,我们 就 能 获 取更 多的知 识 。这样做 将会 激发 学生更 大的 求知欲 。 教师 一 定要 学会 反 思 ,只有 学会 反思 ,才 能发 展 自我 ;只有 学 会反 思 ,才 能使 学生 发展 ;只有 学会 反 思 ,教育 事业 才 能大踏 烈 的求知欲 。真 正 的课堂 ,应 该要做 到 以下要求 。 步 前进 。对 于我 来 说 ,语 文 教学永 远 是不 断 向同行 学 习,学 习 , 2 作为 一名 教师 ,忽 略 了最重 要 的课 堂常规 ,过于 依赖 多媒 再 学 习 , 不 断地 反 思 ,反 思 ,再 反 思 的 过 程 。 “ 漫 漫其 修 远 . 路 体课 件 ,有 时还 受课 件 的限制 和牵 引 ,有些 知 识点 没有 让学 生记 兮 ,吾将 上下 而求 索。 ”
、课 后反思 是教 学成功 的不 断完 善方法 堂 课 结 束 后 , 有经 验 、有 成 就 的 教师 ,都 会 进 行 课 后 反 思 ,在 反 思 中学 习,在 学 习中反 思 ,在 教学 中反 思 ,在反 思 中教 学 ,坚 持不 懈地 自 批 评 、 自我 调整 、 自我 改进 、 自我完 善 ,对 我 自己的每一 堂课 做深 层 次 的思考 ,并 不 断地学 习 教育 教学 理论 知 识 ,与 其他 教师一 起反 思,取 长补 短 ,共 同进 步 。 例 如 ,我所 教 的 《 中国石 拱桥 》这 节 课被 评 为优质 课 ,但遗 憾 的是 它并 不是 一节 给 人 印象 深 刻 的课 。对 于 它 的失败 之 处 ,我 进 行 了深刻 的反思 。 i 我在 课前 备课 时 ,对 于各个 教 学环节 左 思右 量 ,估计 应 该 . 能达到 预期 的教 学 目标 。但是 ,课 后我 却 发现 我讲 得太 多 ,没有 全 面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激情 ,充 分展 示 学生 的思想 ,并激 起他 们 强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春》教学案例
飕 - 第 1 4胡 5
浅谈初 中语文教 学 中的美育渗透
— —
《 教 学案例 春》
金 传 惠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 它是运用艺术美 、 自然美 、 社 会美培养教育者正确 的审美观念 和感受美 、 鉴赏美 、 创造
美 的能力 的教 育 。 在 提 高 人 的素 质 方 面有 其 它 学科 所 不 它
在初 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 渗透 、 强化审美教育 , 是非常 重要的 , 需要长期坚持。『 e ]
( 贵州省贵阳市二十六中 5 00 ) 5 0 2
圆 园下 翔 新校 旬
非常优美 的散文 , 在课上 , 讲解每一幅 图画的时候 , 都适 时 出示了相应 的精致 图片 ,为学生提供 了直观的视觉感受 , 直接感受到“ ” 春 的美 。学生有的能 当堂课背诵其 中的一 段。 这就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
境 美 , 生 了强 烈 的 效应 。 产 三 、 迪想 象 、 境 动 情 、 境 求 美 启 入 入
方法 :
第一 , 自己通读课文 , 筛选出 自己不理解 的词语 , 自己 查词典进行理解 , 还有 不理解 的写在 摘抄本上 , 如 可同桌 相互交流 , 最后重点的词语 由教师来解释 。 第二, 把筛选 出来 的词语放 回句 中 , 理解这 个词 在句 中的意思 , 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 第三 , 把重点句放 回这个 自然段中 , 自己体会 , 同桌交 流, 说一说 自己读完这个 自然段有什 么感 受 , 后教师引 然 导他们总结概括。 第 四, 由段及篇。 学生理解段 的意思 , 再说一说这个 自
到教 育 。
黑格尔认为 :对于艺术家来说 , “ 如果说到本领 , 杰 最 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 中学语文教材 中的课 文约有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语文、厌学语文、逃避语文。
究其原因,是对语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但笔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读书求知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而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德育、智育、智能的发展,高度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
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实践证明,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感受美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
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情感美、景物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发挥作品中美的力量,就能触动学生思想上、感情上的琴弦,使学生感受到美,享受到美。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
一篇好的课文,学生能直观地从文中看到美,观察到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语文教师作为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诱导者、组织者,要站在审美的制高点,做好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工作。
另外情感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学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背影》也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作家在作品中灌注的审美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渗透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教材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竭力去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其中有许多因素是老师必须考虑的。
首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尽可能利用有趣的语言,适当的幽默,来带动学生的精神,让学生们热情洋溢,以增强语文学习对美感的敏感性。
其次,要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索美的意蕴,感悟文中的思想主张和带来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老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投入到美学体验中去,借助语言、画面、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美的领悟。
同时,在进行美感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认识文学作品,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加深他们对文明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文化流派的热爱,让他们不仅学会学习,还学会欣赏,去细细品味语文课堂带来的美。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美感,不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更是老师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只有当美感充满整个语文课堂,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拥有更美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多美的体验,学会运用文化知识,理解文化背景,去欣赏美的世界。
让
每位老师都努力去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美的载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做到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文 中抽 象 的 文学 描 述 变 为形 象 的 画面 ,让 学 生充 分 调 动视 觉器 官来 感 知作 品 ,欣 赏 美 :3 根据 课 文 内容 排 演短 剧 ; 、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 的语文教学 ,我们可以根据语 文学
科中生动 的语言、形象的修饰 、体裁的运用 、章句的排列、 情感 的切 入使 作品体现出的篇章结构的 “ 当美” 恰 、语言
感和 哲理。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 自然 、人生、社会 的领略和感悟 ,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 美于一体 。 在一个广 阔的空间中再现 了人类丰富多样 的情感世界 ,凸 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或揭示 了深刻的人生 哲理 ,或 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或渗透着 美好 的人性,或弥
一
漫着温馨 的至亲至爱 ……。通过教材 中的文学作品 ,引
导学生欣赏文学语言的美 ,激 发学生发现美的事物 ,培养 他们正确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提升他们 的审美能力。 山川河流 ,是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和象征 ,热爱 大自
然 是 人类 永 恒 的 主题 ,热 爱 大 自然 的 人 必然 热 爱 祖 国。 很
事初中语 文教学工作 ,近年来 ,在语 文教学中 ,注重发现
语 文 教材 中 美 的 因素 ,对 学 生 进 行 美 的教 育 ,做 了一 些 有
了生动 的描绘 ,以浅显优美语 言,多视觉,多层次,全方
位地 表现 了大 自然 的美。如 :气势非凡的 “ 天下奇观 ”钱
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 。以美育人 黑格 尔说 :“ 师 是孩 子 们 心 中最 完 美 的偶 像 。 教 ”作 为
篇文章都有无数 “ 美”的因素 , 无不给人 以诱惑、启迪 、 急智、熏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 充分 了解学生现有的审 美能力发展 的特点 ,渗透美育教育,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 中,言文 字 的 表 述 ,还 是 作 品 内涵 意 义的 阐明 都 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
充 满 了美 的 因素 。面对 教 材 , 作 为语 文教 师 , 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 其本 身具有双重任务 :不仅 自己需要从教材 三 、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 ,每一篇课文都体 中领悟 美,而且还得教会 学生从课本 中学到 美。那 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 学中渗透 美育 现着各 自不同的美的 内容。有 的歌咏伟 大, 呢 ? 笔 者 浅谈 一 点 自 己的 经验 。 有 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 良,有的歌颂纯 【 关键词 】 审美感 受;审美想象;审美 真;有的鞭笞丑恶 ,有的鞭笞好妄 ;……这 情 感 ;审 美 理解 些 丰富多采的语文 内容无不寄寓 了作者的审 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 培 养 审 美感 受 能 力 学 习 中 了解人 的 自身 ,了解 人 的情感 和 内心 念 朱光潜说: “ 美感起于形 象直觉 。”文 世界。读苏东坡的意境开 阔、场面宏大的《 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观点 奴娇 。赤壁怀古 》, 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 的,语文课 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 品的语言 , 间流逝 ,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 ,就必须帮 把“ 浪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 品语言 的剖析,让学生感 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 , 知 语 言 的 形 象美 、 内涵 美 和 思想 美 。也 可 以 淘尽千古 风流人 物” “ 一 运用朗读 ,使学生 的审美感知的指 向隐含于 时多少豪杰 ” “ 人 道是三 审美对象 的美 , 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 的喜、 国周郎赤壁 ”联系起 来, 怒 、哀、乐 的情绪反应 ,让学生体会到审美 同苏轼当时被 贬黄州不得 的 音 乐美 、语 言美 、情感 美 。 志 的思想情绪 联系起 来, 文学作 品是通过形象来反 映生活的 ,所 体会 作者对雄 姿英 发 的周 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 瑜 建功立业 的敬慕 ,体会 由物及人, 美进行剖析 , 让学生感知美。 例如, 《 风景谈 》 作者感慨今昔 , 开头 ,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 由人及己, 抒发 “ 人生如梦” 描绘的一幅 “ 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 的 心 理 历 程 , 由此 而 获 得 际的沙漠 “ 白茫茫一片” , 发着 “ 微微的 白光 ” , 自己的审美感悟 。 突然 ,地平线上 出现 了 “ 黑点”,逐渐变成 当然 ,以上所谈 的审 “ 黑线”, 微风送来铃铛 “ 丁当, 丁当”的 “ 柔 美 感知 、想象 、情 感与理 声”, “ 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 , 解 并不是各 自独立 的、泾 加上那 “ 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 “ 苍茫 … ‘ 寂 渭 分 明 的 , 而 是互 相 联 系 、 静”的沙漠形成了鲜 明的对 比, 给人一种 “ 庄 互 相渗透 的。美 的具体性 严 、妩媚 ”的感觉 。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 和美感 的情感 性 ,决定在 词语从色彩、感情 、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 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 , 学生感知形象,从 中欣赏到大 自然的阳刚之 必 须调动学生 的生活和知 美 ,领悟到大 自 然 的粗犷及人们 战胜大 自然 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 的伟力 ,进而理解 “ 自然是伟 大的,然而人 以丰富审美对 象中包含 的 类更伟大 ”的深层 内涵。 情 感 因素 ,使 学生理解美 袁 二 、培 养 审 美想 象 及联 想 能 力 的形象所展 示 的意 义,明 俊 教 学 中应 尽 可 能 地 将 课文 的审 美 因 素 与 确美 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 韭 学生的审美经验 “ 接 轨 ”。 这种 “ 接 轨 ” 要 当感知 、想象 、情 感和理 求教师在分析课 文、阐释问题 以及提问时 , 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 并达到 自 由协 调 的状 态 时 , 恰 当地融 人学生社 会生 活和课余 河南 省 生活 信阳市潢 的内 川县付 店镇中 学 容 ,启发学生进行 “ 勾联” “ 嫁接”和 “ 回 个审美 感受 、领悟 、体 忆和联系”。 验系统 ,即审美 心理结构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 曾对联想作过 也 就 组合 而 成 了 。 这样精辟的论述 : “ ……在两种突然同时进 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发 的意识 内容 A和 B中,一种 内容在 出现 美是 一种 行为 ,审美 时 ,也唤起另一种 内容 。”这种联想使学生 是 一个过程 ,审美鉴赏是 产生愉悦的快感 ,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 种能力。 当一个人具有 超 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 白的不朽诗句 “ 黄 定 的鉴赏能力 时,他 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会 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 的何止 大大滴提高 ,作 为一名初中学生 ,假如他都 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 ,也许是 能够对一些文学作 品给予一定 的评价 ,甚至 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 ,也许是滚滚东去的 是最为恰 当的评价 ,他 自身的文学功底也就 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 中迭现 的是许多波 会 大大加强。作 为一名从事初 中教育的语文 澜 的画面,使审美 的感受更丰富了。 教育工作者 ,要学会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 篇课文中的审美 因素很多 ,教学 中宜 文章美 ,感受文学美 ,感知人性美 ,在美的 抓住课文 中最能反 映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种特殊 的愉悦感 、 美感 而乐此不 疲 , 在美 的熏 陶、 美
的享受 之 中促成教学相长 的动力 ,更好地 完成语文 教 学任务 , 同时也促进学生 的健康快乐成 长。
那么 ,在语文教学 中 ,又该怎样去实施 美育渗透
呢?
一
、
精心创设 审美情境
我认 为创设审美情境 主要有 以下两种方法 : 1 . 力创审美气氛 , 生动再现作品的形象和情感 。教
一
1 . 品词析句 , 品味语 言文字美 。 作者在写作时 , 总是
字斟句酌 , 以达到用词 的精炼和准确 。所 以我们在教学 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 中精确优美 的词句认真琢磨 , 反 复推 敲 , 细玩味 , 仔 再经过辨析 , 学生讨论等形 式 , 就能 深刻领会 遣词造句之妙 ,鉴赏到祖 国语 言文字独特 的 美。 2表情朗读 , . 再现文章情感美 。表情 朗读是 激发学 生情感 的重要手段 。在语 文教 学 中, 分析 、 讲解 固然很 重要 , 朗读也是必不 可少 的。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 而 品, 语言形象 、 生动 , 分析 、 解多 了反而会破坏 原有 的 讲
学过程 中可 以用 生动 、 亲切 、 感人 的语 言 , 者描 述意 或
趣横生 的 同教学 内容紧密 相关 的人 与事及 景与物 , 或 者演示形 象逼真 的和教学 细节 密切相 关的神 情动作 , 从而创造 出一种审美情境 。这种情境气 氛 , 既使学生处 于情感感染 之 中, 以情动情 , 引起共 鸣 , 又使他 们在 和 谐愉悦 中得到陶冶 , 产生强烈 的审美欲望 、 审美体验 与 鉴赏意识 。 2 . 审美媒介 , 精选 积极调动各种感官 的参与 。进行
一
2 9 1 —
的美感 因素更为集 中的内容作媒 介 ,或者按类把零 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美的情趣。
教师在讲述、提问、朗读、板书等教学环节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美育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
美育以学生拥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为目标。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作用是通过审美手段去塑造和谐发展的人。
美育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有科学素养和和谐发展的人;其社会功能在于可以创造超越个人生活层面的精神交往空间;其文化功能在于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达成情感的共鸣和共识,为审美文化提供活动的主体。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美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文章的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等,可以唤起学生美的感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一、意象——审美感知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
审美感知是人的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的感受能力。
要感受美,首先要发现美,教师要让学生从观察入手,通过对词语、线条、色彩、声响等中介的感知,在大脑中呈现出作品所描摹的形象,受到形象的感染,进而产生审美趋向。
如朱自清的《春》中描绘春的山、水、草、花、风、雨、人等,使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光,生发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在日常生活中是三种没有必然联系的事物,但作为文学的意象,作者有意将其排列在一起,从而留给读者一种凄凉悲苦的审美效果。
语文教材中反映自然美的文章占有不少的篇幅。
如描写单一的自然景物有《爱莲说》、《荷花淀》、《长江三峡》等。
以及描写综合性的自然风光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春》、《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去感受作者笔下的世界、去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将审美教育渗透始终,并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情况下,接受知识、发展语言,得到美的体验,深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要场所。
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场所。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美的形象和美学风格,我们应积极挖掘文章的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享受美、理解美的重要过程。
审美其实也是美感教育,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应发掘教材内容中的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认识这些美的能力,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科开展审美教育的最佳工具,在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和语文学科的审美特征,发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并引导学生要保持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法,让他们通过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树立审美观,拥有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语文教师要自觉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知觉,一种情感的升华。
阅读文章时,学生对文章中词句流露出来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感受,第一时间掌握到文章的基本情绪,就是一种直接上的审美体验。
如,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学生通过阅读,领悟了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这就是一种直接的审美体验。
浅探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浅探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有效策略作者:谢欢英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11期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谢欢英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
它是指通过一定的载体以培养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课中的美育,是将美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始末,从语文素材中发现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文学意境之美,欣赏篇章段落之美,创造语言艺术之美。
一、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历史、自然、地理、文化、旅游、经济等方方面面,从每一方面都能挖掘出美感。
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美育,抓住每章节内容中的美的结合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然、艺术、文学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在初中语文课中贯彻美育,用优美直观的艺术形象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和感受真善美,潜移默化地推动德、智、体等教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各种感人人物或事迹,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操、感恩情怀,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强化情感教育。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美育,对于学生的身心、人格、情感等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有效策略1.咬文嚼字,发现美语文之美,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包含了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彰显着不同的美感。
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缤纷斑斓,比如有简明扼要的精炼美、辞藻丰富的华丽美、平铺直叙的自然美、含蓄委婉的婉转美、活泼跳跃的节奏美、干变万化的修辞美等。
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仔细品味经典字词的含义,深入挖掘字词中的美感,时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渗透与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渗透与培养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近年来,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
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说明文中显得尤为突出。
如:《中国石拱桥》科学而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结构特点、兴建历史及价值。
二、立足文本,激发情感,鼓励学生欣赏美(一)以美得的画面感染学生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绘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美妙的春景图,把我们带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热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二)以美的形象鼓舞学生美的形象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美,充分地发挥美的本质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选择了新颖而别致的角度,独具匠心,描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用两手攀道”,“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1-10-26T10:39:12.12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多保
[导读]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外,还担负着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任。
多保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藏文中学,青海玛沁 814000)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9-01
摘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实现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教育;引导;感受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外,还担负着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任。
中学新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智育、美育、德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突出了素质教育,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语文教学是否达到美育目的,判断的尺度是看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美感效应。
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
就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有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
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的华美世界。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向学生展示语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内容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让他们去感受美、领悟美,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对所学的课文进行鉴赏、品味,从而使一篇篇精美的课文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一开始就充满激情地说:“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春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限的力量。
杜甫写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王安石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又是如何描写春的呢?”接着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将难绘之景、难摹之声、难描之行、难传之神,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在优美的意境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可爱,更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的组成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
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
正如营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形成建筑形式的新颖、独特的美感。
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那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作分析领会。
如,把握魏巍《我的老师》一文的材料安排:“难忘——依恋——思恋”,首尾呼应,提示中心,抒发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展现出老师的美好心灵。
全文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给人以统一和谐的美感。
又如,学习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已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
通过多层次的正反对比上的相宜搭配,抑扬褒贬的感情色彩的修饰成了“鲁迅先生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
这就是显示了其建筑形式的美。
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
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
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
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
这样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美是一种形象的教育,是无声的教诲。
语文教学内容中无处不涉及到美的教育。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学生充分理解美的含义,领会美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