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0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
即学即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词人
心理描写
表现闲适心情的诗句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动作描写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抒情方式
直 接 抒 情
判断方法
不假借景、物、 典故等外在条件, 直率地抒发思想、 情感、态度。
例题1:
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乙卷
2023年全国乙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应具备的必备知识: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的关键能力:正确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 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高考诗歌情感类题型限时训练

高考诗歌情感类题型限时训练

高考诗歌情感类题型限时训练一、方法指导1.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归纳要全面。

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3)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二、限时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

细雨春芜上林苑②,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

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

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卧”字刻画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颔联运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同他们一样坚贞不渝,又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

C.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都城汴京。

D.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未老。

15.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本题B项“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错,颔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

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高考诗歌分析 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分析 抒情手法

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 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 的鉴戒。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 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 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 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 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 感慨。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 分析。
答案拟为:(1)用典(指),化用祖逖的闻鸡起舞的典故 (析),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 奈(点)。(2)寓情于景(指),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 寂(析),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 浓郁的爱国情感。(点)
准确运用两类答题术语
答案:BD解答抒情手法试题要用到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术语。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 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用典等。按生活内容思想情感术语分为以下几类。
生活
思想情感
四时 惜春伤春 年光易逝 物是人非 年华虚度 热爱自然
田园 轻松愉悦 悠闲自在 揭露剥削 同情疾苦 热爱生活
国家 忧国忧民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淫逸误国 昏庸无能
战争 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 缅怀英雄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为官 怀才不遇 功业无成 惆怅失意 清高孤傲 为官不快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颈联中的“丛菊”能否改为“残菊”?为什么?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不能。

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菊花的盛开,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

而且两度菊花盛开,诗人却流下了思乡的眼泪,以乐景写哀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衬),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悲苦心境。

因此,不能改。

2.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

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意对即可)【试题分析】一、了解“间接抒情”的概念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明确“间接抒情”在古诗词中的类型1、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作为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以抒情为中心。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写景与叙事、抒情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写景与叙事、抒情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写景与叙事、抒情结合(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过吴江有感吴伟业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1、全诗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苏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③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

②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

元丰五年春,苏轼在此开荒植树,将此地命名“东坡”。

③縠(hú)纹: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此词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蒙胧的情态。

B.“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表面看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实则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展现的是词人人生失意时的豁达乐观。

C.这是一首即事抒怀之作。

上片以静衬动,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波动起伏;下片则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D.全词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简练生动、舒展自如,呈现出清旷、飘逸的风格。

3、全词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叶梦得八月十日,与强少逸游道场山,放舟中流,命工吹笛舟尾,迎月归作。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

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

玉树风清,漫披遥卷。

与空无际。

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

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

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

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拼年年醉。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

古代诗歌阅读:写景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渡晚眺韦庄魏王堤①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家寄杜陵②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注】①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中赐魏王李泰,名魏王堤。

为当时一大胜景。

①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韦庄的家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一个“空”字,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

C.“千重”“万缕”,景象繁盛,“碧”“红”,色彩鲜艳,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D.尾联写诗人船到中流,离家越来越远,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潸然泪下。

2.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叹”。

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久雨王安石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①推车出不得,河伯②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③。

【注】①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①河伯:古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①南风:古代乐曲名,借指帝王之歌,用以颂扬明君惠政爱民或施惠于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写作对象,“久”字点明雨下的时间之长。

B.首联下句正常语序应是“鱼龙吹白沫上岸”,写的是河水因雨大而冲上堤岸。

C.颈联写商人白昼睡觉不经商,意在与夜里百姓饥饿对比,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D.借老人歌唱《南风》曲,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帝王应该积极地救助百姓。

4.诗歌前两联是怎样描写久雨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注】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①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②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

③徂徕:山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D.乙诗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

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2.两首诗同是表达送别的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1.B2.①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不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反而从对面落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②乙诗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前一句近景,写出眼前泗水秋波摇荡,后一句远景,“明”,“照亮”的意思,赋予静态的山水动态感,显得富有生机,作者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错误,应该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写景抒情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写景抒情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48-49回,因薛蟠外出,香菱(甄士隐的女儿)被带进大观园,跟林黛玉学习写诗。

黛玉让她以“昨夜的月”为描写对象练习。

她先后写了三首,下面是第一首与第三首。

(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香菱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概述了香菱的人生经历。

B.上面两首诗都是近体诗。

C.“玉镜”“冰盘”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均指月亮。

D.两首诗都体现出作者对色彩感觉敏锐。

9高考语文透析一题 诗歌鉴赏(手法技巧)《柳梢青 送卢梅坡 》

9高考语文透析一题 诗歌鉴赏(手法技巧)《柳梢青 送卢梅坡 》

【注释】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

泛,漂浮。

深,把酒斟满。

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

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

可入药。

【手法例析】第一节抒情手法【01】“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案: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别后的伤感之情。

链接:直抒胸臆指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便是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的悲凉与愁惘。

【02】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留恋处,杨柳青青”,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种抒情手法?答案:借景抒情(乐景哀情)。

链接:借景抒情,指把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03】将“教人怎不伤情?”改为“弦断有谁堪听?”,改动后的诗句,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答案:用典抒情。

化用岳飞《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

链接:用典抒情,是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其作用主要是委婉含蓄,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可达到言近而旨远、深沉而婉转的目的。

【04】“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案:情景交融。

离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这两句词将伤感之情融汇到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链接: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

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

景就情,情就景。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解析版)

第23天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篇章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杨巨源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

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

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③以点带面。

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错误,这首诗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期盼和平的共同心愿。

没有体现“悲凉”。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颔联“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立马”“望云”“射雕”等,对征人的细节刻画,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秋塞静、晚天晴、秋水美,以具象兴抽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和《三峡吟》(2014·浙江卷·T21-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分)【答案】猿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我们先从两首诗中找到其共同采用的形象,不难发现李诗中有“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的诗句,徐诗中有“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诗句,可以看出两首都写到了猿猴的啼鸣。

而且要注意题干隐性要求,即用一个名词性的词语或短语来回答。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题干中明确要求分析抒情手法的差异。

首先要了解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最主要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主要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等。

其次结合注释通读全诗,注意比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情感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情感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情感题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

甚:为什么。

云山:田园。

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

抵死:终究,毕竟。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 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

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 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 正-- 1.借景抒情

2.寓情于景

3 .触景生情

4.情景交融

5.以景结情
• 反– 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1、借景抒情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2019年高考诗歌情感复习
诗歌抒情手法
交友习语
•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 •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结交的朋友 • 竹马之交:幼年之交 •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以德为主的交往 • 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朋友 • 肺腑知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 金兰之交:兄弟般的朋友 •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 车笠之交:患难之交。 • 杵臼之交:交朋友不计较贫富贵贱和身份
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 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 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 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
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 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正面写花”错,应为侧面衬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 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②运用反问抒情。“谁出先生右?” 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③ 用典、
排比抒情。“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 效果。④运用对仗直接抒情。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 之大。⑤借事抒情。全篇对张可久一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 仰慕之意。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 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 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
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注] 张可久字小山。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象征)
用典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有没有对比、侧面描写、反问等其它手法
第二步:例 题 引 导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一、知识梳理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2.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其特点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手法可细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

3.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志”(思想情感)与客观的事物要有某种相似点,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使物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

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以神清骨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南宋郑思肖《寒菊》中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4.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

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

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

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

其特点是融情入景,意味深长。

如王勃的绝句《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久客异乡,思归未归的苦况。

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思归不得之“念”。

“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7.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

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使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又能使诗句庄重典雅。

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引用“周公吐哺”这一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

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

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二、题型分析
1.(201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2007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分析古诗抒情手法试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大题型。

第1题是考查用典手法的多项选择题,第2题是考查托物言志手法的简答题。

古诗抒情手法主要以简答题形式考查。

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和用典这四种抒情手法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三、解题技法
1.准确运用两类答题术语
解答抒情手法试题要用到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术语。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用典等。

按生活内容思想情感术语分为以下几类。

2.依照三步法分点分步答题
分析抒情手法题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此步要用规范的语言格式表述,如分析借景抒情的表述格式是“借描写……景抒发……情”。

第三步指出抒情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此步要准确使用思想情感术语。

四、解题示例
3.(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此题是赏析抒情手法试题,这两句分别运用了用典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起舞闻鸡”即祖逖的“闻鸡起舞”故事,“潮落秋江冷”是借景抒情。

所以答案应包含两个要点。

按照“指→析→点”
三步法做答,答案拟为:(1)用典(指),化用祖逖的闻鸡起舞的典故(析),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点)。

(2)寓情于景(指),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析),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点)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在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吴诗借景抒情,鞭挞了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李诗借古抒怀,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第一问: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第二问: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