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独法在望诊中的应用
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法利用观察病人面部身体舌苔等特征诊断
指舌质的动态变化,包括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等方面。舌体强硬者,多属中风 入脏或高热伤津;舌体痿软者,多属气血两虚或阴液枯竭;舌体颤动者,多属肝风内动; 舌体歪斜者,多属中风或中风先兆;吐弄舌者,多属心脾有热或动风先兆。
舌色
指舌质的颜色变化。淡白舌主气血两虚或阳虚;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 ;紫舌主血瘀或寒凝;青舌主寒凝阳郁或瘀血。
作用
望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直观、便捷、无创 等优点,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 诊断信息。
中医理论体系下的望诊法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 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病变可以从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各个方面反映 出来。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望诊法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 ,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部位和邪正盛衰 等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腹部膨隆或凹陷可能与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有关。
压痛检查
通过按压腹部特定部位,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疼痛程度,以判断脏腑的病变情况 。
04
舌苔特征观察技巧与方法
舌苔颜色变化分析
白苔
主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舌象,或表证初起,或里证病 轻,或阳虚内寒。
黄苔
主里证、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腑功能状况。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典型表现
外感病证
面色发红,发热恶寒,舌苔厚腻等。
内伤病证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淡 嫩等。
脏腑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各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特定症状和体征 ,如心悸失眠、胁肋胀痛、腰膝酸软等。
气虚、血虚、血瘀、津液亏虚等所表现的特 定症状和体征,如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刺 痛固定不移、口渴尿少等。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手帮你辨疾病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手帮你辨疾病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大的财富,不过每个人的医生不可能一次病也不生,只是分大病小病而已,那么对于有些疾病,我们想要辨别,那么可以通过观察手来了解,当然这只能是辅助诊断,不能单独说明问题,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从手来辨别疾病。
望手诊病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一个方面,大部分疾病在手上都有一定的表现。
当人体患有或将患有某些疾病时,往往在病人手上的特定部位会出现不同的反映。
不过,虽然大部分疾病在手上都有一定的体现,也存在着个体差异,部分西医检查已有明确诊断的人,在手上的相关区域却无任何体现。
所以,观察手的形态只能帮助你了解身体状况,不可指望它来断病。
1、高血压患者:中指近掌处易出现红色暗斑,严重者会出现红色串珠样暗斑;血压低的患者,中指近掌处易出现青色或白色暗斑。
2、患有心脏病的人:很多人在大鱼际处(大拇指下,肌肉隆起处)有一条或几条很深的竖纹;若伴有心肌供血不足,则整个大鱼际色态发青,甚至暗紫。
3、患有肺炎或肺结核的病人:在无名指或小指下(掌指关节处)经常出现井形纹,并且分散出现白色和红白相间的斑点。
4、血脂、血糖、血黏度高的人:整个手掌颜色很红。
小指下方手掌肚儿的下三分之一是糖尿区,如果很红,要注意血糖了。
如果有青紫潮红分不清的区域,要注意有癌细胞了。
5、女性在经期前后,小鱼际(小指下近掌根部)经常出现潮红,经期结束后,红色会隐退,若在非经期出现明显色态改变,往往是内分泌紊乱的标志。
6、女性的子宫肌瘤,体现在右手手掌正下方,有白色或黄色突起斑点。
尤其要对黄色斑点注意,癌变可能性很大。
7、腰腿痛和下肢风湿关节痛,在大鱼际下端腕横纹上有青筋。
简单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各种疾病可以从手来了解,不过在这里也许提醒大家,不能偏听偏信,应用手诊应该与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万万不可以一诊代替四诊合参。
中医望诊、号脉绝技
中医望诊、号脉绝技《中医师望诊绝技》本篇介绍的望相诊病法,是一般医学教科书所没有的,也是大多数中医医生所未大力开发使用的,经验证实效果。
一、教面相诊病两眉间为肺,颜色白黄则有病。
两眼间为心,颜色白黄发亮有病。
鼻梁为肝,颜色发红乌暗则有病。
鼻羽为胆,黄的为病,白中带点为结石,两鼻孔为胃,色白则有病;两咀角为肾,颜色白淡则有病,白中带点为结石。
二、秘传面相疾病总抉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寨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稿。
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脾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气虚面浮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皱。
火燥额堂乌,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泄泻面黄白。
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
肠风及血崩,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三 (疾病在面部表现祥析)心经受病盯盾心皱,悬针破印,山根断,眉连印眉毛重主心经或心病。
肝经受病一眉骨强起,颧骨高竖,人瘦筋现,眼多红筋,面皮紧瘦,颈筋多粗,肌重肉松,鼻脊露骨,细小无肉,此为肝病阴虚见血。
馏似醉者,色泽常常清而忽昏浊劈惨者,-皆是不常之变,尽为卒死之兆。
病人若目兵妻视,舌卷缩者,谓之心绝,即日死。
面惨色黄,唇青短缩者,谓之脾绝,不出十日死。
齿牙干焦,耳黑而聋者,为谓肾绝,不出旬日死。
口中纪很不合及眼睛翻恶者,谓之肝绝,不出十日死。
发直干脆者,不出半月死。
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龙之黑,不出三日死。
四墓发黑色者死。
年上横黑气者死。
病人得紫色者皆痉,得黑色者皆死。
面有三黑:墨黑吉,漆黑吉,炭黑凶。
水色如黑漆,不欲如炭,如乌羽者生候,如烟煤者死候。
中医四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望诊
中医四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望诊一、概念望诊是医师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地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二、望诊要点注意望诊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如无天然光线,也应在日光灯下进行,尽量避开有色光线,并注意室内温度要适宜。
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行观察。
通过整体分析,结合其他诊法,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判断。
三、望诊内容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体、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皮肤等)、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二便等)、望小儿指纹、望舌(望舌体、舌苔)。
1.全身望诊:全身望诊即指医师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的观察,以期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1)望神:精气充足则体健身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数轻症,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
因此,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1)望神的内容:着重观察两目、神情、气色、体态等;同时结合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2)对神气的判断: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①得神:即“有神”,表现为神志清晰,两目有神,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属病轻;②少神:即“神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酸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症或恢复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③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其中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多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而因邪盛神乱而致失神者,多为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④假神:是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中医学基础诊法望诊
糖尿病的望诊要点
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通常面色黄胖,舌质红降,舌苔黄腻或干燥无苔。观察患者的眼睛,可以发 现其可能存在瞳孔缩小、眼球干涩的情况。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
症状。
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望诊需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家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同时,糖尿病可导致 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因此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也是望诊的重要
内容之一。
05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与 展望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
01
望诊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结合
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辅助望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望诊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望诊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分析面部特征
、肤色等生物信息,揭示身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注意观察排泄物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特征,以及量的多少,以辅助诊断 。
03 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望神
01
02
03
04
望神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通 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眼神
来判断病情。
正常的神态应该是双目明亮、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思维清
晰。
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眼神 呆滞、思维迟钝等症状,可能 表示病情较重或正气虚弱。
02 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整体望诊
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精神 状态、面色、形体、姿态等,以 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预后。
注意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光泽、 弹性等变化,以及斑疹、痣等异
常表现。
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睑、眼球等 眼部情况,以及眉毛、口唇、牙 齿等面部特征,以判断脏腑功能
望目诊病—十种常见病的目诊抓独法
望目诊病—十种常见病的目诊抓独法开场白【大约65秒】尊敬的吴老师,各位师友,大家新年好,我是大脚,曾经从事IT 工作近十年,因为喜欢中医,辞去工作转而学医,目前还是中医小学生,上几天突然收到吴老师的邀请,让我分享点东西,在这之前也有师兄,像李明星、蒋丽等师兄让我分享点东西,我给推辞了,一方面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多成体系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另外一方面我个人也不太擅长言语表达。
尽管如此呢,这次确实不好意思再推辞了,所以,还是鼓足勇气向大家汇报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有讲的不好的,希望大家原谅,有讲错的,也请大家多多指正,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主题前言【大约75秒】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望眼知病—十种常见病的目诊抓独法,主要分三个章节阐述1.目诊源流简述,这部分会简单介绍一下五轮八廓学说以及目前我接触到的目诊流派。
2.目诊脏腑定位,这部分会简单介绍下眼睛生理结构和不同目诊流派的脏腑定位方法。
3.十种常见病的目诊抓独方法,这部分会详细介绍大家临证过程中非常常见的十种疾病的目诊诊断方法,后面会有我日常临证过程中收集到的真实的十种常见病的目诊图片案例,一看就懂,看完就可以拿着镜子对自己或者家人的眼睛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麻烦大家双击666,如果验证失败可以再多验证几个,我觉得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分享之前我大家可以预览一下PPT图片,如果有觉得看不清楚的同学,后续可以加我微信,我发完整的PPT给大家【15秒】第一、目诊源流简述【大约13~15分钟】在讲案例之前啊,我们有必要对目诊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梳理,首先我们要谈一谈五轮八廓学说,因为五轮八廓学说是开创中医脏腑与眼睛配对的最基础理论,可以说没有五轮八廓学说,我们就很难把脏腑与眼睛联系起来,更不可能用目诊这种观察眼睛的特殊方法来诊断疾病。
【30秒】1、五轮八廓学说【大约4分钟】五轮八廓学说提到“五轮八廓”学说,估计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五轮八廓学说又分为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
《伤寒杂病论》研究:抓独法之抓病法
《伤寒杂病论》研究:抓独法之抓病法《伤寒论·平脉法》讲“邪不空见,终必有奸”,“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如要会了抓独法,看病就会“独见若神”“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就是指柴胡证的主证,“不必悉具”。
我们知道柴胡证有主证、有或然证,主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抓独与抓主证的区别:“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是独证与主证的区别。
抓独是去看这些特殊证候的基本病机,所以叫独证。
抓独法抓的是独证不是主证。
所以只要看到患者伴有口苦,就可以从少阳、厥阴去治,如:咽干,“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患者只要觉得咽喉肿痛,就可以从少阳去治,用小柴胡汤时常常加细辛,如果患者是一个少阴病,也可看到咽喉肿痛,可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黄芩。
配伍方面,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时,常常加黄芩;抓独的方法第一个抓证,抓反应病机的独特证状,不是抓主证,这是有区别的。
第二个抓枢,三阳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
抓独法之抓病法:先经后病调其经,先病后经治其病像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出现好多的症状,先把月经恢复,这些症状就恢复了。
如果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月经紊乱,治其他病就可以了,病治好了,月经也就恢复了。
先血后水治其血,先水后血治其水如腹水,有肝硬化腹水和肝癌腹水,肝癌腹水属于是先血后水,要治血分,要去控制肿瘤;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导致低蛋白、门静脉高压、腹腔积液,肝硬化的患者容易出血,治其水,水消后门静脉高压也就缓解了,出血也能停止。
因实致虚治其实,因虚致实治其虚痼病卒疾,先治卒疾,从痼病化本来有慢性疾病,然后又得了急性疾病,要先治急性疾病,如胆结石患者感冒了,这是少阳与太阳同病,首先想到《伤寒论》中的处方是柴胡桂枝汤,本有胆结石用小柴胡汤,感冒合上桂枝汤,这就是治疗太阳少阳同病的处方:柴胡桂枝汤。
表里同病,先表后里,急则救里同时有表证和里证,先治表证,后治里证,如果病情危急、里虚太甚,先救其里。
这个伤寒论讲了很多。
形气同病,调气为先;神气同病,调神为先比如说一个癌症患者,他饮食不好,吃不下饭,那你首先要调整他的饮食,改善他的全身状况,治疗一两周等身体恢复过来了,再治肿瘤。
望诊抓独:一例教科书级的少阳瘀血
望诊抓独:一例教科书级的少阳瘀血大家好!前天有个朋友找我看病,西医诊断为中度焦虑症。
(不,我对中医没有自己的理解。
)既然是焦虑症患者,那症状就要说一大堆了,嗯,千头万绪。
比如现在已经五月份了,这个患者的症状是从过年开始说的。
注意看,这里患者描述了一个很典型的症状:这个患者会晚上感觉自己发烧,其实体温不高。
这个症状是中医典型的灯笼热。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有详细的讲解:《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
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
治宜活血祛瘀,用血府逐瘀汤。
”灯笼热本质上是瘀血发热。
瘀血发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有论述:“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张仲景这一条描述的其实就是灯笼热,因为好像发热,但脉搏不快,说明没发热。
具备一点现代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真的发热体温升高,那么脉率一定变快。
我们接着来看。
后面他描述了两个情志改变。
一个是特别急躁,这是肝郁化火的表现,丹栀逍遥丸证。
一个是情绪低落,觉得啥都没意思,这就是少阳小柴胡汤证典型的表现——“默默”。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紧接着患者描述了非常重要的症状:眼睛不舒服和耳鸣。
这是送分题了吧?哈哈哈眼睛不舒服、耳鸣,六经定位在少阳。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这个患者的少阳病非常典型,真的看东西发花。
他有视雪症。
额,怪病,我之前也没听说过,哈哈。
不过总归是眼睛不舒服,我们可以先考虑从少阳去治。
这个患者也有明显的口干。
这个张仲景的原文里也有,比如温经汤证就是唇口干燥。
阴虚可以口干,瘀血也可以口干。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舌头。
舌边凸出,少阳病。
舌淡紫,有瘀血。
望诊眉毛浓,少阳体质。
两眼神光不够,瘀血阴邪遮蔽心阳。
手掌偏红,排除阳虚。
最后,因为患者在念书,熬药不方便,就让他去吃了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和杞菊地黄丸。
吴门医述之抓独法
吴门医述之抓独法吴雄志一、抓独法的特点1、抓独法源流今天我们讲抓独法。
我们研究伤寒论有五法,有标本法,有聚类法,有平脉法,有截断法,还有我们的抓独法。
抓独法呢,它是有源流的,在伤寒论的平脉法就讲到了。
“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平脉法说得了疾病以后,它一定是有有它特殊的表现,所以“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你要会了抓独法的话,看病就会独见若神。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指柴胡证的主证,只要见了一证,就可以,不必悉具”。
我们知道,柴胡证有主证,有或然证,主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张景岳也说了,独处藏奸。
大家可以看到,抓独法是有源流的。
2、抓独与抓主证的区别大家都常明白用经方,需要抓主证。
为什么需要抓主证?证是由主证加次证组成,我们讲症候是症状加体征,体征主要是舌苔、脉象。
主证往往是2-5个症候,主证加次证,也就是伤寒论讲的或然证,或然证有多有少,少的有两三个,多的有七八个。
为什么我们经方要抓主证呢,这是因为主证反映了我们这个处方所代表的病机,次证是或然证,根据这个病人的体质或疾病当时的情况,出现一些或然证。
所以用经方要强调抓主证,但这与我们抓独不一样,因为我们抓独,抓的是反应基本病机的特殊症候,这些特殊症候往往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抓独是去看这些特殊症候的基本病机,所以叫独证,抓的是独证不是主证,这是独证与主证的区别。
我们还是以柴胡证来说,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我们说口苦,口苦最常见的原因是两个,第一个是返流,由于什么呢,小肠的食物往胃返流,再往食道返流,最后刺激舌根引起口苦,也就是胆汁返流,我们叫碱性返流,这种反流我们用乌梅丸就可以治。
乌梅丸可以见到口苦,口苦的原因还是返流的胆汁引起的。
第二个是胆红素升高,黄疸的病人基本都口苦,不黄的也可以口苦,隐形黄疸就可以口苦,胆红素正常的也可以口苦,我们观察它基础胆色素升高就会引起口苦,它升高可能还没升高到异常值,就可以口苦。
中医诊断最后一种方法是
中医诊断最后一种方法是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和辨识疾病,从而指导中医治疗。
望诊的过程需要中医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望诊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望诊的原理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都能反映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的状态,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二、望诊的方法1. 面色观察:中医将人体的面色分为正常色、红色、苍白、黄色、赤黄等,并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2. 舌诊: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舌头的颜色偏红可能表示热证,颜色偏白可能表示寒证。
3. 脉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根据脉搏的强弱、频率、速度、有无代偿等来辨识疾病类型。
三、望诊的应用望诊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望诊在几个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实例:1. 感冒:当患者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浮弱时,可能出现了外感风寒的感冒症状。
根据望诊结果,中医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2.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面色黄而无光泽、舌苔黄腻、脉象偏滑时,可能患有黄疸等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可以根据望诊结果来调节患者的脾肝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疾病。
3.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面色青紫、舌头发暗、脉象细数时,可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望诊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总之,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辨识疾病。
望诊可以为中医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案。
然而,望诊也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望诊技术,提高中医望诊的准确性和效果,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抓独法(五)抓独的方法之抓证法
抓独法(五)抓独的方法之抓证法2抓证法(1)抓证总纲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
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
一共三句,第一句“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这是阴阳总纲。
第二句“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就是太阳恶寒发热,少阳寒热往来。
第三句“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说阳明病是但热不寒,如果其背恶寒者加人参,白虎加参汤。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就是我们讲的脉的长宽高,脉位高的是浮脉,是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嘛。
少阳病是脉长,长度增加,摸着是弦脉,如形长杆。
阳明脉大,摸着脉很宽。
长、宽、高就是我们的浮、大、弦,就是太阳、少阳、阳明。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阳明经还可以见到沉脉,如果沉脉而有力的是腑实。
摸到沉而有力的脉,首先看有没有大便,要去大便,没有大便那是肿瘤。
无力而沉附子见,是少阴寒化附子证。
大家应该很清楚。
因为少阴阳虚,不能以托脉外出。
太阴浮大缓无力,少阴沉迟并微细。
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即肝虚。
所谓太阴浮大缓无力,太阴的脉可以是浮脉,可以是大脉,可以是缓脉,他总之没有力气。
太阴这个脉浮大缓,见于《伤寒论》的太阴病篇和虚劳病篇。
用桂枝汤和建中汤,主要就是这三个脉象。
“少阴沉迟并微细”说的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微为阳微,细是阴细。
微是阳虚,细是阴虚。
大家说细有阳虚吗?厥阴病篇的细不就是阳虚嘛,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那不是有寒嘛,寒性收引脉可以细。
我们讲当归四逆汤已经讲过了,为什么会出现细脉。
微为阳微,细是阴细,这是大的看,要灵活。
同时还可以见沉迟脉。
我们讲沉迟无力,这是少阴寒化证。
“微细欲绝是厥阴”不管是微脉、细脉,只要这脉摸不清楚,有欲绝之象,甚至摸不出(《伤寒论》讲的脉不出,无脉),就是厥阴,三阴死症已经讲了。
“弦而无力即肝虚”什么意思呢?这句话说我们六经为病脉证提纲有五经给了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就是五经都讲了脉,为啥厥阴没有脉?厥阴有脉啊,当归四逆汤和厥阴死证,都讲了微细欲绝,欲绝之脉,就是厥阴,这是第一条。
中医望诊如何准确把握病情变化
中医望诊如何准确把握病情变化中医望诊,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方面,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这一古老而神奇的诊断技术,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实践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运用望诊来把握病情变化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望诊的基本内容。
望神,是望诊的首要环节。
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神志、眼神、表情、动作等。
神志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动作自如,通常表示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神志不清、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则往往提示正气亏虚,病情较重。
比如,一个昏迷不醒的患者,与一个能清晰回答问题、活动自如的患者相比,病情的严重程度显然不同。
望色,主要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和光泽。
中医认为,面部的颜色与脏腑的气血盛衰有关。
面色红润有光泽,多为气血充盈;面色苍白无华,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青,多与肝郁气滞、血瘀有关;面色发黄,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面色发黑,可能是肾阳亏虚、水湿内停。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色泽的浮沉、清浊、散抟和泽夭等情况。
色泽浮露在表,多为病在浅表;色泽沉隐在里,多为病在深部。
色泽清晰,多为新病、轻病;色泽晦暗,多为久病、重病。
色泽疏散,多为病情好转;色泽凝聚,多为病情加重。
色泽润泽,多为预后良好;色泽枯槁,多为预后不良。
望形,包括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以及姿态等。
形体强壮、肌肉丰满,多为正气充足;形体瘦弱、肌肉松弛,多为正气不足。
肥胖之人,多痰湿;消瘦之人,多阴虚。
患者的姿态也能反映病情,如肢体屈伸不利,多为痹证;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为肺实气逆。
望态,主要是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
比如,躁动不安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安静少动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抽搐、震颤,多与风邪有关;半身不遂,多为中风后遗症。
然而,要准确把握望诊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观察,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其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
抓独法在望诊中的应用
少阳头风:侯氏黑散证
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第四十一页,共56页。
形:泽漆汤证
复合抓独篇
五苓散证:桂枝证+舌淡多津 春泽汤证:入汤剂加人参 柴苓汤证:合并肝胆疾病
第四十二页,共56页。
伏邪发于少阳,伏于三阴
肝胆管细胞癌并发带状疱疹例 第四十三页,共56页。
湿阻中焦、肝胆伏邪例
第四十四页,共56页。
治疗后对比图
第四十五页,共56页。
少阳夹湿、肝阳偏亢例
第四十六页,共56页。
前后治疗处方
第四十七页,共56页。
少阳病侯氏黑散/五加升麻鳖甲汤例
第四十八页,共56页。
多发性肌炎治疗后
第四十九页,共56页。
多发性肌炎治疗主要处方
第五十页,共56页。
太阴伏邪例
第五十一页,共56页。
枇杷清胃饮+甘草泻心汤治疗后
第二页,共56页。
目录
1 六经望诊分治
2 望形气神病
3 抓独法在望舌中的体现 4 少阳病望诊特点
5 望诊中的咽喉截断
第三页,共56页。
章节
1 六经望诊分治
第四页,共56页。
六经望诊分治
第五页,共56页。
第六页,共56页。
少阳少阴为枢
咽喉部
天枢穴
一阴一阳谓之喉痹 咽喉便是截断形
开-枢-阖
肚脐眼(神阙穴)为界
注阳痿早泄 等
第二十二页,共56页。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1
第二十三页,共56页。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2
第二十四页,共56页。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3
第二十五页,共56页。
少阳病侯氏黑散例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望诊+抓独:心悸医案
望诊+抓独:心悸医案
大家好!
今晚有一位学友找我看心慌。
患者男,51岁。
说是心慌久治不愈,体检无器质性疾病。
在当地吃了好多中药,不管用。
首先我们问了一下他啥时候容易心慌。
哎,他有一个特点,劳累了容易心慌。
抓独:疾病劳累发作或加重,这是气虚。
我们首先想到要用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
然后我们来看他的舌头。
淡白舌,舌边有齿痕。
这符合太阴气虚的表现。
然后他舌边两侧肿胀,患者也确实说有口苦,这是少阳病的独证。
舌头还有点紫,说明有点气滞血瘀了。
所以这个患者是少阳太阴合病。
然后这个患者还有一个腹胀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我们最后把处方调整如下。
很简单,四逆散合上黄芪建中汤。
加黄芩清少阳。
加半夏厚朴除胀。
加当归川芎养肝。
加龙骨牡蛎重镇。
加茯苓白术防风祛湿,大家可以看到他舌苔腻。
就是这样啦,大家晚安!。
脉诊察“独”更关键?听听刘鸣老师怎么说!
脉诊察“独”更关键?听听刘鸣老师怎么说!文|未眠来源|青竹医社导读诊脉之要关键在于察“独”,那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理解这个“独”呢?在临床上又应该怎样去运用呢?让我们跟着刘鸣老师好好学习一下~诊脉之要在察“独”文/刘鸣脉诊是中医四种常用诊法之一,诊脉之要在察“独”。
所谓“独”是指寸关尺部位及脉体等有异于其他部位和正常脉体者。
诊脉察“独”之说,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
歧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
关于诊脉察“独”,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及至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独论》中阐发经旨更详。
清·高士宗在《黄帝素问直解》中谓:“欲知病之所在,须察九候而诊视之。
如察九候,其脉有独小者病,有独大者病;其脉有独疾者病,有独迟者病;脉中有独热者病,有独寒者病;有生阳之气,不能上升,独陷下病者,是察九候而有七诊之病也”。
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设一专篇《独论》,论之更详。
他指出:“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
部位之独者,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奸,此其独也。
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
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脉体之独也。
总此三者,独义见矣。
夫既谓之独,何以有三?而不知三者之独,亦总归于独小、独大、独疾、独迟之类,但得其一而即见病之本矣。
”上述“三独”,又以部位之独最常用,并且简单易掌握(左右同位比较大小,无医学基础者五分钟之内即可得其要领)。
具体做法是“详细问诊,双手同诊,左右对比,四诊合参”。
发现左右同位大小不等者,应与前三诊所了解的症状(包括体征)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拟定治法,选择方药。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发现此法简单实用,可极大地提高诊断符合率和疗效,试举数例以说明:其一:张某,男,六十五岁。
中医治病:要抓主症、听患者主诉、综合判断、四诊合参,方可奏效
中医治病:要抓主症、听患者主诉、综合判断、四诊合参,方可奏效一个患者来到诊室,或我们走到患者床边看病,无论如何,我们从远处最先是“看到”病人,这就是四诊的第一步——“望诊”。
从远而近看到病人的气色,这是四诊最先能够做到的,所以放在四诊之首。
高明的医生,在这一个阶段,就已经能够把握病情大概,对病机有一个初步判断。
就好像看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可以用文字给她形容,她是一个贵妇人,棕黑色的长发,眼神幽怨,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右手搭着左手……假若你跟一个没有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人去用上述文字描述,他能够在脑海里面生成这一幅图画吗?必然是不可能的。
莫说是这一幅画,即使是简单的一些线条图,都不可以转化成文字的,图画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医看病,望诊就好像看一幅画,患者整个脸部的气色,当我们用文字描述出来就已经失去大部分信息了,例如说,当我们说这个人脸色偏黑,可是“黑”这一个概念包括了好多不同程度的黑,几个医师听到形容之后,甲医师、乙医师和丙医师,他们各自在脑子里面所想到的黑色都不一样。
简单一点说,中医在写完病历之后,病人的“整体”能否通过文字而“再现”出来?从前述“抓主证”与“图画与文字”的比喻来看,我们知道用文字来形容图画,其实只能够描述“主要特征”,因此图画的整体就无法全部呈现出来。
所以,《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禅宗强调“不可说”,就是指当我们用语言文字去尝试解释“道”,就必然不是道的全部,所以一说出来就错了。
中医治病,按常规应四诊合参。
根据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全面考虑,偏废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现错误。
但有些病证完全取决于患者主诉的病因。
如有一个韧带轻度损伤的病人,局部红肿不太明显,如果没有患者的主诉,你根本无法判定是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还是寒湿痹阻所致的疼痛。
因此,临床凡遇有临床体征与病因相悖,或体征不明显但又有病因明显可稽的病人,就应该大胆地舍去其他干扰因素,从病因论治,往往效遂人愿。
抓独法(四)——抓六经脉证
抓独法(四)——抓六经脉证抓六经脉证:浮为太阳多恶寒,缓风紧寒无力虚。
咳而遗尿是蓄水,色黑反易为血蓄。
时热时汗皆桂枝,时腹自痛是里虚。
“浮为太阳多恶寒”,是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只要恶寒没减,就是太阳证没解,所以把恶寒当作太阳病的一个独证。
“缓风紧寒无力虚”,浮缓是中风,浮紧是伤寒,脉没有力气是太阴脾虚,《伤寒论》太阴病篇讲了“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咳而遗尿是蓄水”,因为膀胱稳定性差,腹压增高而遗尿,打个喷嚏都遗尿,所以叫膀胱蓄水。
蓄血证有膀胱蓄血、阳明蓄血、有血室蓄血。
为什么“色黑反易为蓄血”呢?《伤寒论》写的非常严谨,“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如果大便不成形,颜色黑如柏油的,是消化道有活动性出血。
如有活动性出血,就不见得适合用抵当汤,不适合用水蛭、牤虫、大黄、桃仁。
如果“屎虽硬,其色必黑”,就不是由于活动性出血引起的,大便也不是溏便。
需要与蓄血证相区别的是,大便在肠道停留太久了,也可导致大便颜色变黑,但是那种病人的大便不好解,这是大承气汤证。
如果色黑、大便反易,大便容易解,就不是大承气证。
大家看这三句话:“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就把活动性出血、大承气和阳明蓄血证区别开了。
“时热时汗皆桂枝”,桂枝汤证的特点是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出汗,一会儿轰热面红等。
“时腹自痛是里虚”,指的是“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是小建中汤证。
脉弦少阳半表里,口苦咽干一证备。
弦而有力属少阳,无力而弦厥阴具。
脉弦是少阳半表半里,“口苦咽干一证备”。
有力的是少阳,无力的是厥阴。
大脉即是阳明病,日晡潮热是在经。
大而无力是虚劳,细涩夜热与失精。
手心汗出燥屎成,噫气胸痹是阳明。
“大脉即是阳明病,日晡潮热是在经”,是讲“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日晡潮热还是在经,大热、大渴、脉洪大、是阳明经证。
“大而无力是虚劳”,如果脉大而没有力气是虚劳,是小建中汤证。
脉诊要领之察独的介绍
脉诊要领之察独的介绍诊脉要抓住独变的脉象这一方法,首先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这虽然是在论述遍身诊的诊法,然而却早已渗透到独取寸口的诊法之中了。
如张景岳即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
诊家纲领莫切于此”,博粹堂中医介绍。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脉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脉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
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果某一部脉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则标志着该部所主的脏腑经脉发生了病变,注意体察这种异常变化,也是诊脉时,切实可用的方法。
唯独独有二:其一,一部之脉异于其余各部,如《诊家枢要》所云:“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
”《医原》亦日:“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其二,脉体独变,如《脉理求真》日:“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
”正常时,六脉从容和缓而胃气充沛,若见弦、数、涩、滑等脉时,则为独见之病脉。
张景岳则认为,独有三者,其日:“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
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
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脏,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
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其实,张氏所论之脏气之独已包含在脉体之独中了,虽然如此,分而论之,则脉体之独的含义,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另外,独又有真假之辨,如《医原》日:“又有素大素小,素阴素阳之脉,此禀之失天,非病也。
”所以,察独之时,首先应排除体质因素的干扰,诸如男女有别,老少不同等均属正常的生理差异,不可作独处藏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管细胞癌并发带状疱疹例
湿阻中焦、肝胆伏邪例
治疗后对比图
少阳夹湿、肝阳偏亢例
前后治疗处方
少阳病侯氏黑散/五加升麻鳖甲汤例
多发性肌炎治疗后
多发性肌炎治疗主要处方
太阴伏邪例
枇杷清胃饮+甘草泻心汤治疗后
厥阴伏邪:椒梅汤+达原饮例
厥阴伏邪:椒梅汤+达原饮例治疗后
二诊后Hale Waihona Puke 三诊后牙痛照本宣科例
初期用柴妙饮+三物黄芩汤
后期以薏苡败毒散+过敏煎收工
复合抓独篇
少阳在腑:黄芩汤证
下焦湿热
三物黄芩汤证
胆热脾寒:六物黄芩汤证
脾虚重者
理中芩连参汤
少阳头风:侯氏黑散证
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形:泽漆汤证
复合抓独篇
五苓散证:桂枝证+舌淡多津
春泽汤证:入汤剂加人参
柴苓汤证:合并肝胆疾病
伏邪发于少阳,伏于三阴
感谢观看
@ 无门望诊教研组作品
有全面把握符合抓独的精髓,又难免有盲人摸象之弊!
1
六经望诊分治
2
望形气神病
目录
4
5
3
抓独法在望舌中的体现
少阳病望诊特点
望诊中的咽喉截断
章节
1
六经望诊分治
六经望诊分治
少阳少阴为枢
咽喉部
一阴一阳谓之喉痹 咽喉便是截断形
开-枢-阖
天枢穴
肚脐眼(神阙穴)为界
望诊中的六经分治
查外知内 六经分治
章节
抓独法
在望诊中的应用
望诊教研室:谢昭 时间:2018年9月
望而知之谓之神。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诊是无门望诊中的关键部分 形气神病各有不同,望诊表现各有千秋
前言
望诊是中医取象手段中的一种,同脉诊和切诊同样实用 抓独法是无门五法中的一法,特点是独处藏奸,提示重 要病机,运用得当能起到“擒贼先擒王”的作用,但如果没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2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3
少阳病侯氏黑散例
侯氏黑散例
酒精性肝硬化例治疗前
酒精性肝硬化典型肝掌
少阳夹湿阳虚:痛风肾、冠心病例
少阳奔豚之更年期例治疗前
少阳奔豚之更年期治疗后
癔症例:少阳情志病
少阳情志病之奔豚
少阳情志篇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例
少阳抑郁治疗后
扁平疣、丝状疣、老年斑治疗例
2
望形气神病
望形气神病
0 1 0 3
0 2
望形气神病
神采奕奕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文字
形气神
形神相依
枯瘦如柴
章节
3
望舌中的抓独法
望舌抓独
舌体胖瘦、齿痕
望舌形
形气 神气
• 舌体运动自如? • 伸舌歪斜与否?
望舌质
舌苔厚腻润薄
• 有苔在气分 • 无苔入营血
舌诊
痰瘀
望舌底
舌下结节、络脉
• 络滞、络瘀、络闭 • 舌下结节多少
六经舌诊分治
望舌形、舌质、舌底
章节
4
少阳病望诊抓独
咽喉反流性疾病:声带白斑
咽喉截之喉癌
形质病:声带白斑演变喉癌
声带息肉例
宣清降浊汤VS开宣通痹汤
少阳夹湿证
上焦
• 枇杷清肺饮
中焦
• 甘露消毒丹
下焦
• 柴妙饮
• 主治痤疮
• 主治腹胀纳
差
• 主治湿热下
注阳痿早泄 等
少阳夹湿例柴妙饮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