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承转合ppt课件
诗歌鉴赏ppt课件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最新律诗解读PPT课件
绝句的解读
3
词的解读
4
古诗问答模式
律诗的解读
一、律诗的题目
❖ 律诗特别重视诗题,而且讲究针对题目 来进行创作。所以,读律诗第一要关注 题目。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大致了 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 首联 起:单刀直入,先声夺人。可以 突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 州李使君》)(写梓州之景。杜鹃之鸣若 曰不如归去。)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颔联 承:与上联紧密相承。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4 题目或主要题意须“开门见山”, 即在首联中写出。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
杜甫《天末怀李白》
二、律诗的章法
❖ 律诗的章法就是律诗的结构方法或法则 ❖ 律诗除排律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 ❖ 每首八句四联。 ❖ 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 四联要讲究“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
❖ 较早系统地总结律诗章法的是元朝的杨 载的《诗法家数》。
❖ 破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 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 风卷狼,势欲滔天。
起承转合 ppt课件
ppt课件
11
怎样来起承转合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 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 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 或正起接,或正接起,以顺畅为妙,承后 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 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乘;合 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 想,以有力取胜。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中的"起承转合"是显
而易见的。
ppt课件
17
利用常见的“起承转合”的 方法欣赏诗歌
2、由物到人,由 景及情。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歌的第二句以“红叶”“青山”白“水”组 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但考较诗的尾句,即关合 诗旨句,诗人要传达的是离愁别绪,那么再美丽的图 画在伤心人眼中也不能激起喜悦,反而更让人伤心, 恰切地为表达诗旨起到了ppt课件反衬的作用,即“以乐景18 写
唐·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起) 秋收万颗子。(承) 四海无闲田,(转) 农夫犹饿死。(合)
第一句是起,起事--春 天种上一粒种子,交代了 时间(也暗含地点)、事 件。
ppt课件
5
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 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唐·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起) 秋收万颗子。(承) 四海无闲田,(转) 农夫犹饿死。(合)
这两句一前一后,一起一承,互相配合,互 为补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山水 画。这也属于写实。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词赏析PPT课件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描绘 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欣赏诗词中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如押韵、平仄、对仗等所带 来的审美体验。
9
情感表达与传递
分析诗词中表达的情感类型和程 度,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探究诗词中情感传递的途径和效 果,如通过共鸣、移情等作用让
12
音韵节奏掌握
平仄
音调
通过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形成抑扬顿 挫的声韵效果。
通过声调的起伏变化,表现情感的波 动和意境的深远。
押韵
在诗句的末尾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脚 ,增强音韵美感。
2024/1/25
13
结构布局安排
起承转合
通过起句、承句、转句、合句的 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或意境。
对仗工整
运用对偶、排比等手法,使诗句 在形式上更加美观。
6
02
诗词内容解读
2024/1/25
7
主题思想阐释
揭示诗词背后的深层 含义和主题思想,如 爱情、人生哲理、社 会批判等。
探究诗人如何通过诗 词传达自己的价值观 和立场。
2024/1/25
分析诗词如何通过具 体的意象、情节和语 言表达主题思想。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如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所代表的含义。
2024/1/25
科举制度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使得更多人才得以涌现。
文化交流
唐朝对外开放,吸收了多 元文化,为诗词创作注入 了新的活力。
4
作者生平及成就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 诗仙”,其诗歌飘逸、豪 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
《唐诗五首》ppt全文课件
赏析5: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 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 烟至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至远处的夕阳到绵延 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廖廖几笔,就用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
2.读了本诗之后,请找出一些关键词,结 合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
首联:叙事。(点题,交代了出使地点及事由)
颔联:表面既言事,又写景 (实际承接首联,直抒内 心感受) 颈联:写景 塞外风光(前两联还局限于个人荣辱浮 沉的小境界中,此联转到写境界阔大的景上了) 尾联: 概写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反映出战事 频繁。(叙事首尾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关键词:单车、征蓬、归雁入胡天 、孤
情感:被排挤的抑郁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 泊的孤寂愁绪。
小组讨论 •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苦闷激愤抑郁
•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感慨赞叹敬仰
• 4、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主旨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 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 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 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 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 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赏析1(句意):在一片茫茫 的沙漠上,远处烽烟直冲云 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 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容词+名词
赏析2(炼字):这一句描绘出了诗 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 的风光。 一个“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 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 字,表现了烽烟的刚劲、坚毅之美
起承转合 诗歌鉴赏之布局谋篇ppt课件
精选ppt
13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是 “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因果、承 接、补充说明等关系。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斋即事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5分)补充说明。
人才以“不尽尽之”。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
联想:是无边的乡愁,是杀敌立功的雄心,还是对于
战事的忧虑?难怪诗评家评价此句为“绝处生姿的一
笔”,而这一句也让我们领教了有“七绝圣手”之称
的王昌龄的写诗功力。
精选ppt
29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 8.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 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5分) • 9.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有什么作用?(6分)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 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 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 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 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 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 界更为阔大、旷远,为后面抒发老病孤愁之情做了有 力的铺垫。
《诗歌写作》ppt课件
2024/1/26
14
04
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
2024/1/26
15
抒情诗的写作方法
2024/1/26
情感表达
通过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意象运用
借助生动具体的意象,营造诗歌的意境,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16
叙事诗的写作方法
2024/1/26
故事情节
01
通过叙述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展现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
感。
人物塑造
02Leabharlann 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个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增强诗
歌的感染力。
环境描绘
03
通过描绘具体的环境和场景,营造诗歌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
融入诗歌的情境。
17
哲理诗的写作方法
哲理思考
05
诗歌欣赏与评论
20
诗歌的欣赏方法
2024/1/26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调的变化。
品味诗歌的意象美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通过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
理解诗歌的意蕴美
探究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思想内涵,领悟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 价值意义。
21
诗歌的评论标准
挖掘深意
透过表面现象,探寻题材背后的深 层含义和普遍真理。
确立主题
明确诗歌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确保全诗围绕主题展开。
12
构思与布局
设定情境
为诗歌设定具体的时空背景和情 境,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构建结构
2024年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的起承转合精彩课件
2024年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的起承转合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具体章节为“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起承转合,掌握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分析经典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各部分的作用和联系。
2. 学会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能够运用起承转合结构创作简单的诗歌,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承转合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和灵活变通。
教学重点:掌握起承转合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分析诗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的起承转合。
2. 讲解:详细讲解起承转合的定义、作用和联系,结合实例分析各部分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首诗歌的起承转合结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起承转合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起承转合的定义和作用2. 起承转合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起承转合结构分析4. 高考真题解析5. 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阐述其起承转合结构,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诗歌:《静夜思》起承转合分析:起句:“床前明月光”,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承句:“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的观察,引出诗人内心的疑惑。
转句:“举头望明月”,诗人从地上的月光联想到天上的明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合句:“低头思故乡”,通过对明月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更多经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并尝试运用起承转合结构进行创作。
起承转合ppt课件
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 有如下几种变式: (1)起——正承——反转——合 (2)起——正承——进转——合 (3)起——反承——正转——合
7
“起承转合”式文章不但能将观点 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 严密、深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时,因为其形式相 对固定,容易学习掌握,在中学作 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仍然有可取 之处。
8
2 例文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起——起题: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
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承——承题: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
耳,岂足以言得士? 3、转——转题: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4、合——合题: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
11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 意。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 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 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 与淡定。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 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 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 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4
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 文章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 不变。
首先,“起”有不同的“起”法:有的开门见山 直接摆出观点;有的只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心论 点不在开头的某一具体语句,而是包含在论题之 中,需要概括、提炼。
“承”也有不同的“承”法:有紧承上文正面 论述的“正承”,也有紧承上文反面论述的“反 承”;有作为“起”与“转”之间过渡的“短 承”,也有作为全文重要论证部分的“长承”。
上从未有人发过异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
《诗歌起承转合》课件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渲染情感,使诗歌更 加感人肺腑,深入人心。
深化主题
阐述主题
通过对主题的阐述和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深化主题
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深化主题,使诗歌的主题更加 鲜明、深刻、有力量。
PART 04
转:转折变化
PART 02
起:开篇布局
REPORTING
确定主题
标题
《诗歌起承转合》
副标题
一首诗的构成与鉴赏
内容
介绍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结构,以及如何通过起承 转合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引入背景
背景图片
选用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如山水 、风景、人物等,以营造诗歌的 氛围和情感。
文字描述
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 的人生经历以及诗歌的主题和风 格。
《诗歌起承转合》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起:开篇布局 • 承:展开内容 • 转:转折变化 • 合:收尾呼应 • 案例分析:具体诗歌的起承转合分析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简述诗歌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
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音韵、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共鸣。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富 有音乐性和意象性,能够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
设定情感基调
色彩搭配
选用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颜色, 如暖色调表达热烈、激昂的情感 ,冷色调表达沉静、忧郁的情感
。
字体选择
选用易于阅读且与诗歌风格相符合 的字体,如行书、楷书、草书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歌鉴赏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2)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 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
首联(律) 起—首句(绝)—写景或写事 作用: 1、点明点题,总领全诗;2、铺垫下文,渲染烘托; 3,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奠定基调,渲染氛围 5、抒发情感 颔联 承—(“起”而续)—补充说明,延伸,深化 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逢合;2、为下文做铺垫。
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
颈联 转—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 思路转换。前面铺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变开生面,让诗歌顿生 波涛。 作用:1、表达方式的转折;(先叙事,后转折)2、虚实结合; 3、写作对象的转折;4、抑扬的转折;5、点面的结合(转一般 在第三句,但也有例句)
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照、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抑扬
结构技能: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照应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点面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豪情壮志:建功立业、忧国忧民、忠君报国 愤世嫉俗: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厌恶官场、鄙弃权贵 悲思愁绪:思乡念亲、羁旅之苦、仕途不顺、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欢快喜悦
怎么分析关键词呢?
1.解释字义。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包括表 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描画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合理想象和联想,把需 要赏析的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句描述画面,要注意字不离句。 3.分析作用。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点 是答题的重点环节,一定要答得具体全面,要有全局观,做到 句不离篇。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运用“起承转合”章法读懂诗歌文本+课件
一.呼应开篇或试题,圆合首尾;二: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三: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 1.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2.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言曲折表达作者的情感、寄托或诗歌的 主旨。
转:转向自己的生活状态,“公庭事简人皆散”由物及人,目的是与“窗前闻啼” 听闻画眉鸟啼叫的感受进行对比。 合:“以景结情”,因为“公庭事简人皆散”总感觉自己像是置身幽静的山谷中 听到画眉那优美的叫声一样。
15.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 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挣脱羁绊、向 往自由的感情;
转:抒发生活坎坷、漂泊天涯的落寞孤寂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由物及人
转:百转千回总关情
菊花 元禛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深化诗歌的主旨
起:开篇点题,秋菊环家。 承:承接上文,描写景色。 转:抒发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由景及情
合:主旨与情感的集中表达
巧用诗歌形,读懂诗歌意
——运用“起承转合”章法读懂诗歌文本
所谓“起承转合”,实际上是
诗歌谋篇时对全诗结构层次安排的理论 概括。
在占有了素材,确定了主题、选定 了诗体以后,紧接着要考虑的是如何开 头,如何承转和如何收尾,从而更准确 完整地表达作者的心境和主题,这种层 次安排概括起来,就是“起、承、转、 合”四个环节。
应酬,言辞客气疏离。
起承转合诗歌的结构PPT课件
诗歌的结构
如何读懂诗歌
壹
标题:通向 诗歌主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叁
贰
作者:知人论世
肆
注释:出现即是关键
起
承
转
合
学 习
目一
标
三
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 合”的章法结构。
了解”起承转合”的几种 常见方式,明确其在诗歌
二 中的作用。
借助“起承转合”的章法结 构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 蕴和魅力。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马 致 远
古道西风瘦马。
天
夕阳西下,
净 沙
断肠,
人在天涯。
律诗
联为单位
词、曲
句子和意思结合起来
绝句
句为单位
古体诗
“偶句”为单位
古诗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诗序的先后, 注重诗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注重 表达的逻辑顺序。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 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 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 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与上联构成巧妙的分承:“无边 落木”承首句的“风急天高”,“不尽 长江”承次句的“渚清沙白”,意脉清 晰,层次分明。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 联表达方式由描写转到议论,通过“万里” 、“常”、“百年”、“独”等字眼,从对 景物的描绘转为对自身的关注。纵(时间) 横(空间)交织,沉郁感人。
THANK YOU
SUCCESS
2019/6/26
闺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
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常识介绍》课件
地位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 术魅力。
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历代文人墨客抒 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内涵,成为 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影响
诗歌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他文学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诗歌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诗歌评论的写作
01
观点明确
在写作诗歌评论时, 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
02
分析深入
对诗歌的分析要深入 、具体,能够指出其 优缺点和特点。
03
逻辑清晰
评论的逻辑要清晰, 层次分明,能够让读 者理解和接受。
04
用词准确
在写作时要用词准确 、精炼,避免使用模 糊、含糊的语言。
05
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2. 按形式分类
根据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格律等外部形式特征,可以将诗歌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 格律诗讲究音韵和节奏的规律,形式相对固定,如唐诗;自由诗则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 规则,更加注重表达的内容和语言的自然流淌,形式灵活多样。
02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Chapter
起源
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如《诗经》是中国 最早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宗教与政治因素
古代诗歌的创作往往与宗教、政治紧密相关,如《 大雅》《小雅》等作品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矛盾的 激化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发展历程
01
02
03
唐诗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 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伟大 诗人,他们的作品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虎救亲》也作《扼虎救父》,讲述 一个孝女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 中的第十九则故事。
• [晋]杨香,年十四,随父丰往田中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 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 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2
• 《二十四孝》中讲述的女性只有三人:一是年 老的唐夫人是怎样孝敬自己的婆婆的,见《乳 姑不怠》。一是姜诗之妻是怎样孝顺侍候婆婆 的,见《涌泉跃鲤》。这两则都是一样的主题 ,着眼于婆媳之间的关系。这一则就是讲述杨 香怎样勇敢救父,是孝女对父亲的至孝。
14
• 三说“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 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
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
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
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
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
象的思维轨迹。“转”在诗词结构对应
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 曲中的“过片”。 “转” 往往还体现为 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
扼虎救父
•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 ,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 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 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 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 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 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此 故事再次表明:一,孝行不分男女,不分长 幼。二,至孝所转换成的胆量、力量是巨大 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诗的开头咏叹苍苍山林竹树掩映的寺
院,幽静、闲适、淡雅,远远传来报时的
钟声,点明黄昏已到,仿佛催促著名诗僧
灵澈宜早归山。与后两句写斜阳不忍西沉
、灵澈荷笠独自归去及寓意诗人怀才不遇
、失意、淡泊,构成幽雅的意境。全诗即
景抒情,构思精巧,不愧为中唐山水诗名
篇。
7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 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 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 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 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 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 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 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 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 ,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 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 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 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 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10
•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 要,作用一般有三点:
•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 调;
•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 衬;
•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 景。明白了这几点,答题时结合诗 中具体情景,很容易写准答案。 11
• 再说“承”。一般为一首 诗的第二句
•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 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 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 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 小、由简到繁、有整体到细节),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 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一是开门见山(写景、叙事、抒 情),直接扣题,这样往往能收 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 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噫 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诗一起就惊叹蜀道 难登,既点明题意,又扣人心弦。6
• 二是写景入手式
如唐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为远。
9
徘徊,怀念自己。
• 四是设问引入式
即以设问点出题意,造成悬念,引人 入胜。如杜甫《蜀相》开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拍森森。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开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用设问开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笔法多端,除上述外,还有 议论、追忆、叙事、比喻等,不一一赘述 。(唐诗一般以景起,宋诗词元曲多以事 、情起)
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 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8
• 三是抒情开头式 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
事岩开写作天地。如唐韦应物的《秋夜寄 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时,邱员外已隐居临 平山,二人常有唱和。诗人一着笔即“怀君” ,抒写真挚的朋友情谊;接着,让出一个大空 间写景:秋高气爽,月光皎洁,诗人在高远的 天空下散步难免思绪飞扬,遐想无限;紧接着 ,诗人在三、四句虚写:秋夜山中松子落地打 破宁静,料想此时的邱员外也应未眠且在松下
把 握 诗
诗脉 4
•
何为“起承转合”
•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 诗歌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
•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
•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 、延伸;
•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 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5
• 先说“起”。一般是一首诗的第 一句。古诗“起”的方式很多, 但归结起来有四类:
• 《二十四孝》中讲述孩童时期的故事有八个, 占了三分之一,如闵子骞、蔡顺、陆绩、黄香 、吴猛、王祥、孟宗、杨香,而只有杨香是个 女孩。这些作为孝子、孝女的孩子,在孝敬父 母中作出的那种大无畏、无私奉献、不惜牺牲 自我的精神,让古人赞叹,也让今人感动。 3
——
•
•浅 谈 Biblioteka 结起 承 转构合
入,
手 鉴 赏 古
12
• 如杜甫《登高》颔联“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
“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
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
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
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
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
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
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
有力的依托。
13
• 可见,“承”的作用主要是: • (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 缝合; • (2)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 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