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歌范式”探索心得长春市一零三中学王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诗歌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良好的诗歌教学活动,应尽可能让学生出现在教学活动的前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活动的探索却充满了挑战,作为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歌范式的老师,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
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短短几十个字怎样讲出新意?其次,怎样通过这一节课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样的两个问题在我最初的备课中一直萦绕于心。
我先后写出了三份教学设计,但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彷徨时期。
是但校长的信任与指导,还有同事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自信与自己的特点。
让我确定了以“先学后教,少教多思、学思结合”为指导思想,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的模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模式虽然确定了,但这种教学模式是崭新的。
专题学习网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新名词,如何利用,怎样利用,选择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引导学生,都成了难题。
语文课堂教学范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语文课堂教学范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和语言规范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同时,由于重视记忆和背诵,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死板、呆板的特点。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语文教学模式也逐渐崭露头角。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现代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他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课堂也更注重实际的语言运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范式正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这一转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方式。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将通过对传统和现代语文教学模式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语文教学范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式。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简要阐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着重探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现代语文教学模式。
其中,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将从其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而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将从其变革和创新力量进行探讨。
“1+2”主题阅读:教学范式的创新
文本为半径 , 使课 堂容 量从“ 1 ” 变为 “ 1 +2 ” 的
2 o 1 4  ̄
5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圆。“ 1 +2 ” 主题 阅读课 堂教学 实践 与研 究 的 目的, 就是要改革传统 的语 文课 堂教学 , 改变
气 自华 ” , 厚 积而 薄 发 , 读 得 多 了, 积 累 丰 富
的 。为 了秉 承“ 仁爱 求 真” 精神 , 打造 素 质教
育典 范 , 学 校 在 继 承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基 础
是课 堂信 息 量少 。一 学 期 , 学生 仅 读
上, 进行 了学科 教学 的创新 改革 , 其 中, 语 文
自主学 习的课堂 , 是一种 基于“ 以学生发展 为 本” 的课 堂 教学形 态 。当下 的语 文课 堂 与生 本课 堂相 去甚远 , 存 在着诸多 问题 , 归纳起 来
有“ 一少两 多” :
一
在通过环境 、 学科 、 活动 三 大课程 建 设 , 结 合
校外教育资 源 , 达 到提 高学 生综 合 素养 的 目
列 问题 , 必须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 趣 , 将课外 阅 读 巧妙引入课堂教学 , 进 而纳入课 程体 系 , 增 加课 堂阅读量 , 并教会学生 阅读 的方法 。
( 二) 构建生本课 堂的需要
觉的读 书人 ” , 提升 自己的阅读修养 。许 多名 家作 品 , 教 师之 前也 许 只是 蜻蜓 点水 般 地读 过; 而将课外 阅读纳入课 程体 系后 , 教 师唯有
的时 间, 学生无法收集更 多信 息 , 无法 系统组
织材料 , 只能就事论事 , 把 回答 问题 当成 一项
( 一) 丰 富学生积 累的需要 学生在 阅读积 累方面 显露 的一 些 问题 , 不得不引起我们 的思考 : ( 1 ) 一部分 学生 阅读 自觉性不 高 , 其 阅读 量远 远达 不到 课标 的要 求 。( 2 ) 一部分学生 阅读 品位不 高 , 喜欢看 一
初中数学“‘主体-发展’学习范式”的有效建构策略研究
识。
【 案例 1 在 《 】 中位数 和众 数 》一课 中 ,可设 计如下 实际应用
问题 ,某小 厂欲招工人一名 ,小张应征 而来 ,经理告诉他 : “ 我们 我发展 目 。良好 的个性心理品质 ( 标 这里包括人生 观 、价值观 、发 这里报酬不错 , 均工 资水平 是每周30 。”小张工作几天后 ,找 平 0元 展观等 ) 是其 核心 ,创造性思维能 力和动手实践 能力足其关键 。主 到经理说 : “ 骗我 ,多数工人的工资水 没有超过每周2 0 ,” 你 0元 体 的发展包括 心智 的发展 ( 包括 真 、善 、美 、知、情 、意 )、个体 这时 ,工会 主席 过来说 : “ 小张 ,经 理说 得没错 ,其实我们厂有一
学必须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的角度 j发 ,从学生 的 自我发展角度 出 感 、能力 、人格 的和谐发展 。 I {
发 ,提出了构建 “ 主体一发展 ”的数学学 习范式 。
在该种教学 范式 中 ,教师要尽 可能地呵护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
1概念的诠 释 .
“ 主体一发展 ”的数 学学习范式是 立足于培养 学生的主体性 , 并 以促进学生发展 为最终 目标的 。作 为人的本质所在 的主体性 ,实 践性 、创造性 和个性特征足其基本内涵。
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在课堂上要 注重营造积极 和谐的学习 极关怀 。 氛围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 ,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 Ⅱ、以主体 性建 构 为根本 原 则 .凸显学 生在 主体参 与 的发展 性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为此 ,我们 从数学教 性 教学活动 中,促进学 生的主体精 神 自我生成 以及 学生的知识 、情
以“学教评一体化”为载体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以“学教评一体化”为载体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作者:黄伟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1年第10期“学教评一体化”是基于学习、教学和评价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收集学情信息,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而初中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产物,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所以本文以“学教评一体化”为背景,结合当下古诗词深入教学的意义,完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一)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教评一体化”是近年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课堂领路人来开展。
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教师的教和评都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表现展开,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涉及古诗词的意境教学、诗人的情感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去賞析。
所以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以主观评价对古诗词意境的观点,教师也能够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表扬和建议。
(二)新的教学模式发展,带动教师综合素质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的“教”展开,学生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课件走,限制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会经常出现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会让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对文本进一步挖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涉猎课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等方面也会有所懈怠。
“学教评一体化”作为新的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更加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有掌控课堂节奏快慢的能力,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课堂话语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丰富知识内容来应对课堂情况。
二、“学教评一体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策建议(一)以“学”为主体,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学教评一体化”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等一系列学习流程,来提高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参考内容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九大“教学范式”被广泛讨论和实践。这些范式代表了 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它们涵盖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 学习风格和需求。下面,我们将对这九大“教学范式”进行解读。
1、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观察现 象、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探究技能。这种范式适用于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创造类似情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范式适用于语言学习、商业模 拟等多个领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进 行讨论和深化学习。这种范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性, 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271”模式
时间分配:教师的活动时间20%,学生活动时间70%,总结反思10%。
原则:学生主体,限时授课,先 学后教,当堂达标。
三、“35+10”模式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35分钟,学 生活动10分钟。
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四、“20+25”模式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20分钟,学 生活动25分钟。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1 一、“10+35”模式
03 二、“271”模式
02 原则:精选精讲精练, 主导主体明确。
04 三、“35+10”模式
目录
05 原则: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0-09-14[基金项目]本文受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X2018JGZDA017);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人机工程学》和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机工程学》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邓丽(1986—),女,四川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2022年5University Education高等教育正在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范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具体实施?本文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探索。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 )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1]。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利用其理论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和判断,保证设计产物能够符合人的使用,提升产品使用舒适度。
笔者所在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教育实践建设专业及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省级教改项目“基于N-CDIO 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支持下[2],本文积极探索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人机工程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西方,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52年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达成了共识: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教学中应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即从“课堂、教师、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转变。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一)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大多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正态分布性质而推断他们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呈正态分布(良好、中间状态、不及格和勉强及格人数各占1/3),是不可靠的。
布鲁姆指出,除2%—3%感情和身体尚有缺陷的学生和1%—2%的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学习内容的掌握。
布卢姆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反馈策略上进行形成性测验、提供反馈信息、为学习定向、加强质量监控;在矫正策略上,要求有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环节。
(二)活动教学论人的发展不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消极决定的,它们只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真正推动这种发展的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及其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教育学视域中的活动属于人类总体活动的一部分,但又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它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活动。
发展是学生主体活动的根本目标,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种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和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双向转化与建构的过程。
学生只有参与在不同性质、种类、水平的活动之中,才能现实地、充分地发展自己作为主体的智慧、才能、素质、个性。
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教学范式建构与实践
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教学范式建构与实践作者:**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0年第10期【摘要】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教学范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具身认知学习理论为核心基础,创新学生学习空间,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改变教与学的单向度线形结构,以建设学习共同体。
针对语文学科特点,目标立“本”、问题立“行”、活动立“场”、探究立“意”、拓展立“言”,实现教学由认知性学习为中心向活动性学习转变。
让学生的生命积极在“场”,“立”在“学”的中央,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学课堂教学范式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既是对教学理念的革故鼎新,也是对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意义的破与立的创新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立在课堂、学在课堂。
一、“立学课堂”的提出与内涵1.“立学课堂”的提出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为了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处迈进,我们提出“立学课堂”的教学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呈现。
十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什么。
由认知性学习向活动性学习转变应该是“立学课堂”追寻的学习方式。
2.“立学课堂”的内涵什么是“立学课堂”?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具身认知学习理论为核心基础,创新学生学习空间,创生学科教学内容,改变教与学的单向度线形结构,以建设学习共同体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分级建构教学模型,实现教学由认知性学习为中心向活动性学习转变的课堂教学主张。
3.“立学课堂”的行为表征学为中心。
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表现为生命“在场”的积极状态。
学习立体。
学习的外延无限打开,真实的场景、虚拟的场景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空间。
目标多维。
从核心素养出发,以多维度呈现学习目标,是基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内容丰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构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构建作者:杜艳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6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即自主学习自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现实,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
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
由学生自主主宰的课堂,必将激发学习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为达此理想,我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本环节设置“课前自学”和“课内自学”两个阶段。
1.;;; 课前自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基于此,课前自学步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主动开展搜集资料、访问社区、上网查询、制作模型、画示意图、查字典、预习课文等自主活动,并自觉在课本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初步学习或“尝试”练习。
2.;;; 课内自学:课内自学阶段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二次自学,梳理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等等。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的内涵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范式。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三、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性。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强调过程性。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范式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强化实践活动。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4. 注重团队合作。
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科实践教学中得到发展。
6. 加强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立足“四有”课堂,聚焦核心素养
立足“四有”课堂,聚焦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2-12-12T03:30:11.5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80期作者:何军李源赵明洋[导读] 我校努力营造“三趣校园”(即课堂教学有乐趣、课外活动有兴趣、校园生活有情趣)的教育氛围,积极探索“四有”课堂(即有学生、有教材、有激情、有拓展)建设之路。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618000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活动,是增强学校发展力的中心举措。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四有”课堂的体系建构与改革实践。
一、“四有”课堂的理性追求与实现路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努力营造“三趣校园”(即课堂教学有乐趣、课外活动有兴趣、校园生活有情趣)的教育氛围,积极探索“四有”课堂(即有学生、有教材、有激情、有拓展)建设之路。
1.“四有”课堂的内涵特征。
“四有”课堂基于教学求实,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体现学生主体。
以学论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课堂质量的高低。
有学生,一是体现以生为本,即平等尊重、充分发展;二是以学为基,即关注差异、分层引导;三是以思为核,即启迪心智、优化思维。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体现“有学生”要素。
有教材,一是体现体系性构建,即体现国家意志、地方要求、校本实际,以及学生未来所需与学科核心素养;二是高效性实施,即通过创设情景、整合巧用、分层分步,建立高效课堂;三是成长性测评,即以成长性为核心,对教材的开发环节和实施环节进行测评。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体现“有教材”要素。
有激情,一是体现激奋情感,即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尊重科学、尊重真理;二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须巧激妙引、趣味横生、广征深探,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激荡思维,即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实现知能兼顾、思维广启。
调整课堂教学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整课堂教学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显得过时和单一。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改变教学方式成为调整课堂教学范式的重要一环。
1.1 提倡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2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图片、视频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记忆和理解能力。
1.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参与实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科技制作、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创设学习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投入学习,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1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演讲比赛、科技实践活动、艺术展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商丘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
学校党委认为,学生的事儿就是学校最大的事儿,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非常重要。
这几年,在推进学校整体转型和内涵发展的同时,学校党委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更关注到了一些细节问题,努力改善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学生主体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聚焦学生发展。
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价值定位,更多关注从办什么样的大学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转变,注重学生分类发展,确立了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中观层面的制度体系保障学生权益。
实施完全学分制,赋予学生在学程、专业、课程、教师等方面的选择权和个性发展的可能。
修订学籍管理办法,保障学生的学业权益。
加强师德师风管理,保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受干扰。
微观层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
每年投入300万元,资助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每年立项100门课程进行综合改革,打破教师课堂话语霸权,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忙”起来,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使其加大学习投入。
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教学奉献奖”“青年教师教学奖”,重奖教学优秀教师,提高各层次教师教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商丘师范学院院长司林胜73河南教育专题ZHUANTI学积极性,使其加大教学投入。
环境条件建设体现学生中心校园完善满足学生宜居。
以前,学校两个校区一直没有校园整体规划,所以我们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定位于人文校园、绿色校园、花园校园、智慧校园的新校区校园规划。
按规划,近两年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景观工程、道路湖泊升级改造,花园校园初步成形。
启动了新音乐厅、艺术楼、综合体育馆建设工作,完善校园功能。
教学条件改善满足学习需要。
近三年,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设改造教学实验实训平台,并开放共享,使本科生实验实训条件大大改善,争取中央1亿元投资的工科实训中心即将动工。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州市潞城中学政史地教研组2016.3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学生主体“学生主体”,主要是从教育意义上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
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发挥主体作用;但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指普通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即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3. 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就是指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
(二)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现状评述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新的教育评价观应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
但是,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拔,过多地关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过于注重纸笔测试与自上而下的评价等,已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选题意义新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如何全面地贯彻这一理念,并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推动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这是课改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近年来,中小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问题日益关注,其着力点逐渐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转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但总体而言,许多学校的课程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初期建设阶段,学界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解读的研究也还十分有限。
笔者近年来一直参与和指导北京市多所学校的课程建设活动,在对北京情况进行重点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三种基本范式:教学模式构建范式、结构改造范式和课程重构范式。
研究与分析这些范式,对各地有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教学模式构建范式:以课堂教学改造为基本路径1.主要表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教学模式建构范式,主要是指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发与应用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范式。
这种范式是目前北京市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中,区域和学校应用得最广泛的方式。
比如:有些学校基于自主合作理论所建构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将教学设计分为“前测访谈、导学质疑、合作交流解疑、分层训练、课后访谈”五个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前移后续,使课堂成为以知识和学习为线索的整体。
又如:基于“双主体交往式”教学理论的“双主体互动五环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基点,开展研究式课堂教学,深化分层教学,着力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
该教学模式中的双主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是在课堂交流互动的不同阶段,两者分别起到“主体”的作用。
2.理性分析:并非真正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在学校实践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以学校课堂教学改造为基本路径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单一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只需开展教学实践与改革,而并不必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造。
因此,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来实现国家课程在学校教学实践领域的推进,是学校最常规也是最容易的选择。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仅在教学领域发生变化,在课程领域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笔者认为,这种范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方式。
建构和谐的“学与教”关系
得 ”一 个 侧 重 于 “ 会 ” 一 个 侧 重 于 : 学 , “ 学” 会 。两 者 虽 然 紧密 联 系 。 在 目 但
代 教 育教 学 理 论 和 策 略指 导 下 . 照 按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教 师 预 设 , 生 由 师
共 同 制定 学 习方 案
标 要 求 、 堂 角 色 、 学 方 式 方 法 等 课 教
其 他/ 海 撷 英 教
建构和谐 的“ 与教’ 学 ’ 关系
江 苏 连 云港 师 专 二 附小 杨 兴 东
对 传 统 的 课 堂教 学 结 构 的 分 松 ” 学 不 到 学 习 的方 法 . 业 压 到 课 . 作
一
、
( )两案 ” 2“ 的协 作 。“ 案 ” 着 教 的 眼 点 和 侧 重 点 在 于教 师 讲 什 么 和 如 何 讲 ;学 案 ”则 是 在 教 案 的 基础 上 , “ 为 了开 启 学生 智 慧 、 发展 学 生 能 力 而 设 计 的 在 教 师 引导 下 . 由学 生 直 接 参
“ 教案 ” “ 案 ” 一 个 着 眼 于 教 . 和 学 : 一 个 着 眼于 学 :一个 着 眼 于教 师 本 体 .
一
1 学 与教 ” 堂 范 式 的含 义 . “ 课 “ 与教 ” 括三 层 含 义 : 是 指 学 包 一 “ 案 ” “ 案 ” 二 是 指课 堂教 学 中 学 和 教 :
有 针 对 性地 解 决 问题 . 响 了课 堂 教 影
“ 案 ” 是教 师认 真 理 解 课 程 标 教
准 和 教 材后 。 过 分析 、 工 、 理 而 经 加 整
学 的效 率 。
4 导致 课 外 作 业 负 担过 重 。 课 . 上 时 。学 生 不 动 脑 、不 动 手 , 轻 轻 松 “
“立学课堂”教学范式下的实践探索
“立学课堂”教学范式下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立学课堂”教学范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进行教学。
在“立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索“立学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我们进行了一次教学实践探索,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立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课程设计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采用了“立学课堂”教学范式,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还注重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了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我们还注重了课程的前瞻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障碍。
在“立学课堂”教学范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
而学生也需要有更高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备注:本文为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三学”理念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编号:ZX2018005)阶段成果,主持人:刘东升。本文作者陈玲玲为课题组核心成员】
首先,教师实现教学工具与教学过程的对接。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地将三个地方的照片展示在白板上,现代教育技术让数学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图片。接着教师将图像进行移动,先是北偏东45°,再是南偏东60°。通过工具的展示,学生能基本理解题目的大意。之后实现实践活动与传授知识的结合。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在下面学着画图,而不是急着去找寻答案。学生先是在纸上画出东、南、西、北的方位图,再在此基础上画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大致位置。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将文字的表述在图像中逐一显示出来,再试着将表示“学校”的B点、表示“医院”的A点在图中呈现出来。最后,要让学习方法与传授认知相结合。当学生完成画图之后(如图3),教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将绘图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比如一个学生说,在医院A处,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逆时针转60°角,得角的终边为射线AC,另一个学生就在图上标出来,然后他们再交换着表述、交换着提问,直到彼此都掌握了。
“三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作者:陈玲玲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20年第01期
初中数学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提供后续生长的力量。因此,课堂关注的点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让他们在“学”中向素养漫溯。“三学”模式为素养生成提供了可能,“三学”即“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它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提升为依托的教学范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发表时间:2012-08-20T14:35:41.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李晓航[导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河南周口一高初中部李晓航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
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
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
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
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
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
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