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五首
第25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1课时)【学习目标】重点:有情感的朗诵、体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关切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课前积存】1.作者常识:杜甫(712-770),字,因居少陵,自称,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骚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风“”,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阻碍极大,他被誉为“”。
2.写作背景:杜甫生于士医生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
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3.本文文体: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落款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样比较自由,富于转变。
【课上冲破】一、预习反馈1.读准以下加点字字音:怒号.挂罥.长林梢.庇.护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飘转.俄顷.丧.乱见.此屋2.节拍: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纳“二/二/三”式停顿;韵脚读出延长音;二、一句一译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⑵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⑶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⑷公开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⑸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⑹布衾连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⑻自经丧乱少睡眠,永夜沾湿何由彻!⑼安得广厦万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⑽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⑾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的情景。
第二节五句,写对的感叹。
第三节八句,写的苦况。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课后提高】1.题目中的“”字代表了诗的文体,诗中流露了作者的思想。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内容预览: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那个地点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那个地点指杜少府立即赴任的地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际:天边,那个地点比喻极远的地点。
比邻:近邻。
酬:酬答,那个地点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那个地点指被贬谪。
翻似:倒看起来。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朝气蓬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因此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来宾、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猛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楚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25课 知识点
25、《古诗两首》知识点
一、注意字音:
爆竹屠苏旧符孤舟
二、字词理解:
元日一岁除屠苏曈曈鸟飞绝径人踪灭蓑笠
三、重点诗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意思: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觉旧春联。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意思:所有的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
这两句诗句用了对偶和夸张的手法。
四、篇章整体:
1、《元日》通过对春节热闹欢乐气氛的描写,形象的表现了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2、《江雪》描绘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顽强不屈,孤傲高洁的精神面貌。
3、《江雪》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心情的词是:孤舟、独钓。
五、重点知识运用: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时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旧符换新桃。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看到的春节习俗------放鞭炮、喝屠苏酒、挂桃符。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第25课诗词曲五首.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要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戟jǐ寥liáo落宫阙què潼tóng关2.解说下边加点的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加,抖擞。
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拿起。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把:端,举。
高处不胜寒不胜:经受不住。
悲伤秦汉经行处经行:经过。
二、要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河山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悲伤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朝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近似的存亡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福的语句: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人生真理,给人以激励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坡羊.渍关心古》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怜悯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怀的句子是: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边万木逢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若是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唯恐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从古到现在谁不死?要留下一片忠心永垂史册。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该有什么恼恨吧,为何偏在人们分别时圆呢?悲伤秦汉经行处。
令人悲伤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旧址。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过零丁洋》两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样辛苦遭遇起一经,兵戈零落周围星。
14、第25课《诗五首》
第25课:诗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背诵诗文。
2、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准确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3、体会诗歌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背诵诗文。
2、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准确赏析诗歌中的名句。
3、体会诗歌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一、常规听写。
绮.窗()潇湘..()()城阙.()宦.官()酬.乐天()二、常识积累:了解作者: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为之冠。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词知识点及其赏析最权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 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 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 3、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 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渔家傲
秋思》
• 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 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 思乡之情。 • 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 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 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 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 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 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 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 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 忧国的情怀。 •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 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 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 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 说对,即可给满分)。(2分) •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 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 示例: •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 格; • “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 现阳刚之美; • “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 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
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用韵灵活。
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
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
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盛行于宋。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只是多数词调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看到词牌了。
如词牌“渔家傲”所管62字,上阙31字,下阙31字。
后人填“渔家傲”的词,就只能按这个规则办(伟大的词作家创新改变另当别论)。
例如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格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
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
只要把《窦娥冤》中的唱词与宋词比一比,差别就一目了然了。
2、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汇总诗词五首1.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5课 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讲义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辛酸和愤懑不平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答:特点: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答: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答: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诗歌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6.(★★)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赤壁》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答:沉沙之折戟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答: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二乔”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
5.(★)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5课知识点总结
25课知识点总结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外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1、首联交代:被贬地之荒僻,被贬时间之漫长。
“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痛苦、寂寞、辛酸、愤懑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用典。
描写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皆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的现状。
诗人悼念受害战友,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心情: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沉舟”“病树”作者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新陈代谢)4、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是点睛之笔。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二、《赤壁》1、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2、请你谈谈对末尾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3、“二乔”指代东吴命运,以小见大,说明战争残酷,耐人寻味。
4、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过零丁洋》1、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民族英雄,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2、首联回顾了诗人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的经历。
3、颔联“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部编版八上25课《诗词五首》要点师
25诗词五首·每课要点《饮酒》(其五)一、知识背景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417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这组诗共20首,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二、词语释义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三、诗歌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极富情趣。
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
诗词五首知识点班级姓名《饮酒》(其五)一、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
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二、翻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草庐,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山里的景色傍晚更加秀丽,飞鸟结伴一起归巢。
这里包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已经忘了要怎样表达。
三、文理关1.本诗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见”与“望”哪个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看到。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秋季,诗人手提花篮悠闲地走出茅屋,一片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地开放着,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
菊香飘逸扑鼻,诗人不时地缓缓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构成一派生机盎然的佳景。
《春望》一、作者资料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第25课《诗词五首-渔家傲》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家傲》的背景、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渔家傲》中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
2.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渔家傲》,运用所学的诗词结构和语言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诗词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表达的技巧,分析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诗词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如《渔家傲》中的抑郁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矛盾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词情感。
-艺术手法识别:识别和欣赏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教师需通过具体例句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本节课《渔家傲》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渔家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并感受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第25课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第2《词五首》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斜晖脉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ěng霹pī雳l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聊: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定将。
也拟泛轻舟拟:打算。
马作的卢飞快作:像……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能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可以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心事,可以了却我那驰骋沙场、赢得英名的夙愿。
只可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白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诗五首
25.词五首1.学习词的基本知识,结合背景资料和注释,读懂词的内容。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的内涵。
3.体会词所表现的情感与思想,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望江南》《武陵春》;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通过讨论、质疑、点拨领悟其意境美;同类比较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斜晖脉脉.(mò) 白洲(pín) 舴艋..舟(zé)(měng)载.不动(zài)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独倚.望江楼: 靠斜晖.脉脉水悠悠: 日光肠断..白洲: 伤心物是人非事事休.: 停止欲语.泪先流: 说也拟.泛轻舟: 打算4.分别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望江南》与《武陵春》的内容大意。
(1)《望江南》: 描写了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武陵春》: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吹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通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1)望江南:梳洗、独倚望江楼(希望)→过尽千帆皆不是(失望)→肠断白洲(绝望)(2)武陵春:问题一:掌握吟诵诗词的技巧与方法,试用“/”划分朗读节奏。
(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
(二)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二:理解词的内容。
五册25课诗词五首_25课
五册25课诗词五首_25课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教学点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情,有表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二学法引导诵读法(读—思一议—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办法课堂学习中注意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文学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
背景知识,由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堂简要介绍。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查找背景资料。
介绍背景。
3.讨论分析:(1)的异同。
(3)共四句,写了几种心境?4.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5.背诵诗歌。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1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穗1.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怒号(hao2) 三重(chong2)茅挂罥(juan2) 布衾(qin1) 大庇(bi4) 突兀(wu4)(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一度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参谋,故世称杜工部。
祖上曾从原籍京北(今陕西省西安市)迁往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从他曾祖父起,移居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三十三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了深厚情谊。
唐太宗大历三年(768),杜甫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州一带江上。
大历五年(770),贫病交加的诗人卒了湘水舟中。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25课词五首.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一、要点字1、以下加点字注音。
斜脉m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měng霹pīlì2、解下边加点的。
老夫聊少年狂聊:临时,且。
会挽雕弓如月会:定将。
也泛舟:打算。
作的快作:像⋯⋯一。
二、要点句子背知清1、用原文填空。
尽千帆皆不是,斜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持云中,何日遣唐?只恐双溪舴艋舟,不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家傲·秋思》中抒守将士的立功之志和思之情的句子是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
《江城子·密州出》中表达作者能担当重担,立功立,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子·同甫壮以寄之》中从听双方面表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强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恩全城的人都追随我狩猎的盛情,我要亲身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光景仍旧,人事已变,全部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能够了结君王光复中原、一致天下的心事,能够了结我那驰骋疆场、博得英名的心愿。
只惋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鹤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五首》学习要点饮酒一、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自号五柳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有《陶渊明集》。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喜爱的花卉:菊理想追求:世外桃源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心远”。
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三、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生”和“入”。
6、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8、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9、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
10、名句分析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写景极为传神。
【成语积累】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积伶积俐:形容十分灵活。
融融泄泄:形容和乐舒畅。
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规矩。
空空如也:空荡荡的样子。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蹑,放轻(脚步)。
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繁杂琐碎。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无可理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25《诗五首》练习《饮酒》选择题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A、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4、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6、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9、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次北固山下》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雁门太守行》练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