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合集下载

2年级数学教案《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2年级数学教案《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测量方法一一般常用的测量方法是把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出示课件尺子测量纸条图)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纸条的右端对着“5”,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三)测量方法二有时在测量物体时,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而是对准其他的刻度,用物体两端所对的刻度数相减得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出示课件尺子测量纸条图)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纸条的左端对准刻度“2”,纸条的右端对准刻度“7”,两数相减, 7-2=5(厘米),所以纸条的长度是5厘米(四)注意测量细节1 测量时会放置尺子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被测物体放平,再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也可以用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体的起始左端,测量时要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测量时会看尺子测量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线,不要偏左、偏右,也不要偏高、偏低,有角度的观测都会导致读数的偏大或偏小3.测量时会读数、会记录按正确的方式读数,除了读出始、末端对应的刻度数字外,有时还要读最小刻度值,以后学习中还会学习到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记录测量数据时,要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结果必须写出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习到小数,有时只能写两个单位了。

如图,纸条一右端是5厘米,还多了3小格,所以这纸条长度是5厘米3毫米。

纸条二左端是2,右端是6,又多一点点,又不够一小格,我们就估计为6,两数相减,纸条长度是4厘米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 做一做,看一看,铅笔长( )厘米。

铅笔左端对着0,右端对应的数是8,铅笔长就是8厘米。

2. 在正确量法的括号里面画“ √ ”测量时,纸条和尺子都要放平,纸条左端对着0刻度线或某一条刻度线,尺子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纸条的直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把握尺子和测量的实际内涵。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亲身经历做尺子的过程,体会尺子的原理和方法。

3、经历测出物体长度的全过程,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不断的寻求解决有多长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2、在经历做尺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和精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美丽的小木桥。

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这一段给刮断了,这可急坏了小蚂蚁。

它们准备用木头再补上这一段,可是它们不会测量这一段的长度。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生:愿意。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根和毁坏的这一段同样长的小木棒,下面就请同学们选用盒子里的一种物品来摆一摆,量一量小木棒有多长?谁愿意到上面来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尺子的形成过程活动一:体会测量工具统一的必要性师:现在同学们都量完了,看大屏幕。

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对齐生2:不能有空儿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在摆第一块橡皮的时候要把橡皮的一端和小木棒的一端对齐是吗,对齐非常重要,我们习惯上是把左端对齐,而且要一个接一个的摆放。

这根小木棒大约有三块橡皮那么长。

师:还有用不同物品测量的吗?你是用什么测量的?生1:我用长橡皮量的生2:我用硬币量的生3:我用小方块儿量的师:你们三个再到这儿量给大家看看。

(生摆完)看:这根小木棒有5枚硬币那么长,有4块圆橡皮那么长,有10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现在请同学把刚才用的物品放进盒子里,坐好!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结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同样是测量这根小木棒的长,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它们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师:用来测量的物品,有的长有的短,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直尺测量

用直尺测量课题用厘米量课型微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正确使用直尺测量,了解没有0刻度线时怎样测量。

学习重点正确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没有0刻度线时应该怎样测量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学具准备:学生尺课时安排10分钟教学环节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分钟)1.古时候的测量。

2.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0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尺子上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而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观察直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刻度0、刻度线及cm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4分钟)1.直尺上的刻度(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2cm、4cm。

2.用直尺量。

课件演示,怎样用直尺。

一端对齐0刻度线,读出另一端的读数。

1.直尺应该怎么放?2.小明和小丽谁量的对?3.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1.(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______”,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3分钟)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2.辨一辨,这样的测量方法对不对?课件展示练习题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把铅笔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刻度,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

四、小结(1分钟)儿歌小结点名谈表现和收获:我学得_____________,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杉溪学校史晓娜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从小猴子家到小狮子家,选择哪条路线会比较快呢?为什么?预设:直的那一条,看起来比较短。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啦,同学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设计意图:有趣的卡通图案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 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 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继续捏住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并不断变换手的位置,和方向,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还可以看成线段吗?换一根长一点的线,仍然用手拉住两端并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谈话:那我们现在把这个线段请到我们黑板上来,这个毛线应该怎么样固定在黑板上?是弯曲着吗?(边说边把毛线拉直了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问:你能根据黑板上拉直的毛线,尝试画出来吗?说说怎么画的?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问:你觉得这几种画法,哪一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

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新港中路小学何兆斓【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第三册教科书第14页例3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即可以创设现实情境,又可以运用图中的人数引出三种问题,分别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进位加法的笔算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需要结合小棒图呈现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当个位相加满十时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进位知识的认知计算基础。

在本单元前两节课已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掌握竖式书写的格式,能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此基础上能正迁移学习笔算进位加法,加深对进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从个位算起。

3、体验运用进位加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本、课件、练习纸、小棒图、黑板磁贴、直尺【学具准备】课本、练习纸、小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谁能做对这几题?笔算这种题要注意什么?(黑板出示:相同数位要对齐。

)【设计意图】复习笔算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回顾书写格式,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提高正迁移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师:二年级参观博物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请观察图意,你知道了什么?生:二(1)班有35人,二(3)班有37人,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要解决这问题谁能列出算式?生:35+37= (板书算式)【设计意图】继续引用单元主题图,通过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线段 (5)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线段 (5)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1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介绍了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

原教材安排的是用硬币、曲别针、方木块等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测量活动,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需求。

本教材更尊重知识本源,采用真实的事例:古人曾用身体的一部分,如:“庹(tuǒ)”“拃(zhǎ)”“脚长”作为“长度单位”。

由于不同的人测量得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例2介绍了我们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

直尺是我们最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

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

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它作单位。

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

教材给出厘米可以用“cm”的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认识了长度单位与测量长度的工具,例3就是用尺子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的把握。

测量时强调以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尺子的边缘与物体重合,再看尺子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例4认识米尺和米。

因为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因此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一是巩固前一课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现了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3)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3)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二年级教科书第48-49页教材简析: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随便放在桌子上的弯曲的线和捏着两端拉直的线,说明拉直的线的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

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用具:弯曲的两根线(一根蓝线,一根红线),课件,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一张长方形纸片、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收到了一封邀请信,这封信是线段王国的小公主写给我们班小朋友的,小公主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线段王国游玩,你们想不想去?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一)认一认1、师:这位小公主十分好客,她还随信寄来一份礼物,想看看小公主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吗?2、老师拿出两根线,学生观察两根线是什么样子的。

(生:弯曲的)3、师:给我们两根线干什么呀?让我们听听小公主是怎么说的。

(录音: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我比一比蓝线和红线哪条长哪条短吗?)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师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4、教师把红线和蓝线拉直贴到黑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直尺测量
课题用厘米量课型微课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正确使用直尺测量,了解没有0刻度线时怎样测量。

学习重点正确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没有0刻度线时应该怎样测量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
学具准备:学生尺
课时安排10分钟
教学环节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分钟)
1.古时候的测量。

2.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0刻度、刻
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尺子上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而
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观察直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刻度0、刻度
线及cm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4分钟)
1.直尺上的刻度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
现?
(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2cm、
4cm。

2.用直尺量。

课件演示,怎样用直尺。

一端对齐0刻度线,读出另一端的读数。

1.直尺应该怎么放?
2.小明和小丽谁量的对?
3.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
1.(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度“______”,
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
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3分钟)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可他只
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
2.辨一辨,这样的测量方法对不对?
课件展示练习题
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把铅笔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一个较小的
刻度,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
大刻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刀的长。

四、小结
(1分钟)儿歌小结
点名谈表现和收获:我学得_____________,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