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松弛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乙酰胆碱水解成——醋酸+胆碱)
• 乙酰胆碱的合成
• 醋酸+胆碱——胆碱乙酰化酶作用下——乙酰胆碱
二、神经——肌阻滞的分类
• 竞争性阻滞:
非去极化阻滞 去极化阻滞
• 非竞争性阻滞:
离子通道阻滞 受体脱敏感阻滞 Ⅱ相阻滞
(一)非去极化阻滞
• 非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 阻滞前无肌震颤:强直刺激及“四个连 串”(TOF)刺激出现衰减
2. 强直后刺激(PTC)出现肌增强现象 易 化现象
3. 抗胆碱脂酶可拮抗 4. 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增强作用
•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分类
1. 甾类:潘库溴铵 维库溴铵 2. 卞异喹啉类:筒箭毒碱 阿曲库铵等
•(二) 去极化阻滞
• 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 肌震颤后才出现肌松 2. 强直刺激或“四个连串”刺激不出现衰
• Ⅱ 相阻滞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作用加强。
三、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一) 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1. 烟碱样受体 2. 毒蕈样受体 3. 自主神经节
(二) 组胺释放
• 引起组织浆细胞、 嗜碱细胞释放组胺 • 易引起组胺释放的肌松药 • 和单位时间注入量有关
(三) 其他:
• 高血钾 • 增高颅内压、 眼压、胃内压等
• 肌松剂符合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代谢途径
• 1.肾脏代谢。主要的途径。因为肌松剂是水溶 性的离子性化合物,可以被肾脏直接排除,重 吸收少。
• 2.肝脏代谢。甾体化合物性肌松剂如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等在肝脏中代谢。
• 3.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代谢。主要是琥珀胆碱, 降解非常迅速。
• 4.Hoffmann降解:在正常生理pH和体温下,通 过盐基催化而自行降解。如阿曲库铵。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阻滞的分类
• 非去极化阻滞 甾类(潘库溴铵、维库溴铵) 节异哇琳类(箭毒、阿曲库铵)
• 去极化阻滞( I相阻滞) 十烃季铵、琥珀胆碱
• II相阻滞
(二) 神经—肌传导的介质
• 乙酰胆碱 Ca++ 细胞膜 K+ • 终板电位 去极化 复极化 • 乙酰胆碱的水解
骨骼肌
神经肌肉的解剖和生理
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突触(synapse) • 接头前膜 • 接头后膜 • 神经下间隙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ACh受体的转录调控 Agrin:集聚蛋白 MuSK:肌特异性激酶 NRG:neu基因调节剂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肌松药的心血管效应
四、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 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1. 蛋白结合率 2. 分布容积 3. 肝、胆、肾功能
肌松剂的药代动力学
• 1.肌松剂离子型极性化合物,易溶入水而 不易溶入脂肪。
• 2.静脉注射后,肌松剂首先分布于血流丰 富的组织如肝肾心肺等,然后骨骼肌内 肌松剂的浓度才能与细胞外液中的浓度 达到平衡。因此,有些肌松剂注射后需 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完全肌松。
• 老年人对肌松剂敏感,时效延长。老年 人神经肌肉出现退行型变,对肌松剂敏 感。肝肾功能减退使肌松剂时效延长。 用量为青年人的1/2左右。
• 青年人对肌松剂不敏感。
4. 神经肌肉疾患
•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症 •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体内抗体致乙酰胆碱
(三) Ⅱ 相阻滞
• Ⅱ 相阻滞是指去极化肌松剂的去极化肌松剂逐 渐转化为类似于非去极化阻滞的一种现象,即 突触后膜静息电位逐渐升高而肌力不恢复的现 象。
• 机理:1.受体脱敏感;2.离子通道阻滞;3.激动 剂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胞浆而损害细胞内结构; 4.持续开放使钠钾持续内流和外流,钾-钠泵负 荷过重,使突触后膜的钙离子不能被泵出,改 变了受体部位的离子环境。5.肌松剂作用于突 触前膜,使乙酰胆碱动员和释放减少。
有异议
非竞争性阻滞
• (一)离子通道阻滞
• 肌松剂本身是阳离子,有些肌松剂分子能够进 入神经进入接头处的离子通道中,阻滞离子通 道的开放而加强肌松,称为离子通道的阻滞作 用。这种阻滞作用不能被抗胆碱酯酶逆转。
•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肌松剂有:泮库溴铵、加拉 碘铵、氯筒箭毒碱及琥珀胆碱。维库溴铵离子 通道阻滞作用很小或几乎没有。
肌松药的消除和排泄
(二) 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低温 3. 年龄 4. 神经肌肉疾患 5. 假性胆碱脂酶异常
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① 呼吸性酸中毒 ② 代谢性碱中毒 ③ 低钾和高钠 ④ 低钙和高镁 ⑤ 胆盐
减弱肌松药效应的病理生理情况:
碱中毒、高血钙、高血钾、低血镁、烧伤和妊娠, 等
减 3. 不出现强直刺激后肌增强 4. 抗胆碱脂酶药增强肌松作用 5. 非去极化肌松药有 阻滞作用
(三)Hale Waihona Puke Baidu相阻滞
①呼吸抑制延长(超过30分钟)。 ②肌肉强刺激时肌张力维持较差,强直刺
激后有易化现象(facilitation) ③易化现象稍弱及肌膜通透性下降,膜电
位接近静止状态 ④ II型阻滞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目前尚
增强肌松药效应的病理生理情况:
酸中毒、低钙、低钾、高镁、高龄及重症肌无力, 等
2.低温
• 低温延长肌松剂时效。 • 1)低温使流经肌肉的血量减少,使
肌肉中的肌松剂浓度不易降低;
• 2)低温使肝肾功能降低,肌松剂代 谢减慢;
• 3)低温使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 代谢受影响。
3.年龄
• 新生儿对肌松剂敏感,可能与其神经-肌 肉接头发育尚不成熟有关。
肌肉松弛药
概述:
一、神经—肌传导的解剖与生理
(一) 神经——肌接头
1. 接头前膜 • 神经突触 囊泡 乙酰胆碱 2. 神经下间隙 • 乙酰胆碱脂酶 3. 接头后膜 • 乙酰胆碱受体 • 蛋白亚基(αβ γδ)
神经肌肉的解剖和生理
运动区皮质 皮质脊髓纤维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突触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NMJ
(二)受体脱敏感阻滞
• 受体脱敏感阻滞是指受体对激动剂的敏感性降 低,不易引起离子通道去极化的现象。机理不 明。
• 受体脱敏感阻滞能增强非极化肌松剂的作用。 不能被胆碱酯酶逆转。
• 引起受体脱敏感性的药物有:1.吸入麻醉药物; 2.抗生素;3.激动剂:琥珀胆碱等;4.抗胆碱酯 酶药;5.局麻药;6.酚噻嗪类:氯丙嗪;7.巴比 妥类;8.钙离子通道阻滞剂;9.醇类:乙醇。
• 乙酰胆碱的合成
• 醋酸+胆碱——胆碱乙酰化酶作用下——乙酰胆碱
二、神经——肌阻滞的分类
• 竞争性阻滞:
非去极化阻滞 去极化阻滞
• 非竞争性阻滞:
离子通道阻滞 受体脱敏感阻滞 Ⅱ相阻滞
(一)非去极化阻滞
• 非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 阻滞前无肌震颤:强直刺激及“四个连 串”(TOF)刺激出现衰减
2. 强直后刺激(PTC)出现肌增强现象 易 化现象
3. 抗胆碱脂酶可拮抗 4. 其他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增强作用
•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分类
1. 甾类:潘库溴铵 维库溴铵 2. 卞异喹啉类:筒箭毒碱 阿曲库铵等
•(二) 去极化阻滞
• 去极化阻滞的特征:
1. 肌震颤后才出现肌松 2. 强直刺激或“四个连串”刺激不出现衰
• Ⅱ 相阻滞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作用加强。
三、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一) 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1. 烟碱样受体 2. 毒蕈样受体 3. 自主神经节
(二) 组胺释放
• 引起组织浆细胞、 嗜碱细胞释放组胺 • 易引起组胺释放的肌松药 • 和单位时间注入量有关
(三) 其他:
• 高血钾 • 增高颅内压、 眼压、胃内压等
• 肌松剂符合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代谢途径
• 1.肾脏代谢。主要的途径。因为肌松剂是水溶 性的离子性化合物,可以被肾脏直接排除,重 吸收少。
• 2.肝脏代谢。甾体化合物性肌松剂如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等在肝脏中代谢。
• 3.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代谢。主要是琥珀胆碱, 降解非常迅速。
• 4.Hoffmann降解:在正常生理pH和体温下,通 过盐基催化而自行降解。如阿曲库铵。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阻滞的分类
• 非去极化阻滞 甾类(潘库溴铵、维库溴铵) 节异哇琳类(箭毒、阿曲库铵)
• 去极化阻滞( I相阻滞) 十烃季铵、琥珀胆碱
• II相阻滞
(二) 神经—肌传导的介质
• 乙酰胆碱 Ca++ 细胞膜 K+ • 终板电位 去极化 复极化 • 乙酰胆碱的水解
骨骼肌
神经肌肉的解剖和生理
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突触(synapse) • 接头前膜 • 接头后膜 • 神经下间隙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ACh受体的转录调控 Agrin:集聚蛋白 MuSK:肌特异性激酶 NRG:neu基因调节剂
ACh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
肌松药的心血管效应
四、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一) 影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1. 蛋白结合率 2. 分布容积 3. 肝、胆、肾功能
肌松剂的药代动力学
• 1.肌松剂离子型极性化合物,易溶入水而 不易溶入脂肪。
• 2.静脉注射后,肌松剂首先分布于血流丰 富的组织如肝肾心肺等,然后骨骼肌内 肌松剂的浓度才能与细胞外液中的浓度 达到平衡。因此,有些肌松剂注射后需 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完全肌松。
• 老年人对肌松剂敏感,时效延长。老年 人神经肌肉出现退行型变,对肌松剂敏 感。肝肾功能减退使肌松剂时效延长。 用量为青年人的1/2左右。
• 青年人对肌松剂不敏感。
4. 神经肌肉疾患
•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综合症 •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体内抗体致乙酰胆碱
(三) Ⅱ 相阻滞
• Ⅱ 相阻滞是指去极化肌松剂的去极化肌松剂逐 渐转化为类似于非去极化阻滞的一种现象,即 突触后膜静息电位逐渐升高而肌力不恢复的现 象。
• 机理:1.受体脱敏感;2.离子通道阻滞;3.激动 剂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胞浆而损害细胞内结构; 4.持续开放使钠钾持续内流和外流,钾-钠泵负 荷过重,使突触后膜的钙离子不能被泵出,改 变了受体部位的离子环境。5.肌松剂作用于突 触前膜,使乙酰胆碱动员和释放减少。
有异议
非竞争性阻滞
• (一)离子通道阻滞
• 肌松剂本身是阳离子,有些肌松剂分子能够进 入神经进入接头处的离子通道中,阻滞离子通 道的开放而加强肌松,称为离子通道的阻滞作 用。这种阻滞作用不能被抗胆碱酯酶逆转。
•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肌松剂有:泮库溴铵、加拉 碘铵、氯筒箭毒碱及琥珀胆碱。维库溴铵离子 通道阻滞作用很小或几乎没有。
肌松药的消除和排泄
(二) 影响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低温 3. 年龄 4. 神经肌肉疾患 5. 假性胆碱脂酶异常
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① 呼吸性酸中毒 ② 代谢性碱中毒 ③ 低钾和高钠 ④ 低钙和高镁 ⑤ 胆盐
减弱肌松药效应的病理生理情况:
碱中毒、高血钙、高血钾、低血镁、烧伤和妊娠, 等
减 3. 不出现强直刺激后肌增强 4. 抗胆碱脂酶药增强肌松作用 5. 非去极化肌松药有 阻滞作用
(三)Hale Waihona Puke Baidu相阻滞
①呼吸抑制延长(超过30分钟)。 ②肌肉强刺激时肌张力维持较差,强直刺
激后有易化现象(facilitation) ③易化现象稍弱及肌膜通透性下降,膜电
位接近静止状态 ④ II型阻滞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目前尚
增强肌松药效应的病理生理情况:
酸中毒、低钙、低钾、高镁、高龄及重症肌无力, 等
2.低温
• 低温延长肌松剂时效。 • 1)低温使流经肌肉的血量减少,使
肌肉中的肌松剂浓度不易降低;
• 2)低温使肝肾功能降低,肌松剂代 谢减慢;
• 3)低温使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 代谢受影响。
3.年龄
• 新生儿对肌松剂敏感,可能与其神经-肌 肉接头发育尚不成熟有关。
肌肉松弛药
概述:
一、神经—肌传导的解剖与生理
(一) 神经——肌接头
1. 接头前膜 • 神经突触 囊泡 乙酰胆碱 2. 神经下间隙 • 乙酰胆碱脂酶 3. 接头后膜 • 乙酰胆碱受体 • 蛋白亚基(αβ γδ)
神经肌肉的解剖和生理
运动区皮质 皮质脊髓纤维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突触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NMJ
(二)受体脱敏感阻滞
• 受体脱敏感阻滞是指受体对激动剂的敏感性降 低,不易引起离子通道去极化的现象。机理不 明。
• 受体脱敏感阻滞能增强非极化肌松剂的作用。 不能被胆碱酯酶逆转。
• 引起受体脱敏感性的药物有:1.吸入麻醉药物; 2.抗生素;3.激动剂:琥珀胆碱等;4.抗胆碱酯 酶药;5.局麻药;6.酚噻嗪类:氯丙嗪;7.巴比 妥类;8.钙离子通道阻滞剂;9.醇类: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