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55f99dfe4733687f21aa19.png)
精选课件ppt
6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规律
(一)教育要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精选课件ppt
7
四、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 过程及阶段
精选课件ppt
5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 不均衡性是指人的发展虽然是有顺序的,但其发展的
速度是不均衡的,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发 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 均衡。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
差异性主要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 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 差异等很多方面。
精选课件ppt
2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发展的统一性
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发展包括身 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 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的正常发 展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特别是大脑及神 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人 的心理的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
精选课件ppt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
精选课件ppt
8
四、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 第一,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
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第二,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
影响。
精选课件ppt
9
四、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遗传优势,弥补其缺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2)优秀课件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2)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167fbca98271fe910ef9f4.png)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 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即时价值,且具有延时
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 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 第四节 中等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三、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 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全部人生过程中, 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个体 素质、品格和才能特征的变化过程。
۩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发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 (2)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1、内发论 ۩ 2、外铄论 ۩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 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2、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成熟的概念 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 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 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 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成为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需要重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8d406ba0116c175e0e483b.png)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 1978年至2008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共招收31 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 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 据不完全统计,少年班毕业学生中约20%选择 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 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约35%在世界500 强企业任职。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 洞。”
❖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
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 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 遗传决定论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理基础
12教育期28为何一般将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为7周岁294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医院婴儿室里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难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难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教育易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教育难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发现低能儿约占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父母低能与近亲配婚而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30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遗传素质将会越来越好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人生下来无大脑,也就不会有思维的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一个音乐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运动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 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
教育学三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学三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d5f054011ca300a7c39021.png)
11
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 院
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 本能(libido)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 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 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 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 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
主要著作有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1904)、 《精神分析引论》(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等。
12
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 院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 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 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 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8
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 院
内发论-----孟子性善论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 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 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四、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 消。”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 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本能地不 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
义、宗教) 人类价值体系和精神体系的确立问题
威尔逊的著作开创了社会生物学的新天地,获 得普利策奖。
16
内发论—格塞尔
格塞尔,阿诺德 (1880—1961),美 国儿童心理学家。出 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在克 拉克大学期间深受 G.S.霍尔影响而开始 研究儿童发展问题。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教育学 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教育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d74367910ef12d2af9e7ea.png)
原因:1、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2、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 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 响人发展的诸因素。
2020/6/16
18
2020/6/16
19
2020/6/16
思考: 1、舟舟的成长受 什么因素的影响? 2、作为未来的教 育工作者,你从 舟舟的成长中得 到什么启示?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 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本章小节
2020/6/16
1
二、人的发展的层面
生理的发展: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
及其技能的发展和完善
感觉、知觉
认知的发展 记忆、思维
心理的发展:
想象
意向的发展 需要、兴趣 情感、意志等
社会发展: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 等能力的发展
2020/6/16
4
三、个体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二)外铄的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外在因素:环境(社会环境) 教育(学校教育)
2020/6/16
6
(一) 遗传素质
概念: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象、 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
20
第三节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一 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 二 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材施教 三 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的针对性
2020/6/16
21
第四节 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一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四 学生的教育
2020/6/16
2、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 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 响人发展的诸因素。
2020/6/16
18
2020/6/16
19
2020/6/16
思考: 1、舟舟的成长受 什么因素的影响? 2、作为未来的教 育工作者,你从 舟舟的成长中得 到什么启示?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 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本章小节
2020/6/16
1
二、人的发展的层面
生理的发展: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
及其技能的发展和完善
感觉、知觉
认知的发展 记忆、思维
心理的发展:
想象
意向的发展 需要、兴趣 情感、意志等
社会发展: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 等能力的发展
2020/6/16
4
三、个体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二)外铄的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外在因素:环境(社会环境) 教育(学校教育)
2020/6/16
6
(一) 遗传素质
概念: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象、 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
20
第三节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一 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 二 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材施教 三 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的针对性
2020/6/16
21
第四节 学生的发展和教育
一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四 学生的教育
2020/6/16
《教育与个体发展》PPT课件
![《教育与个体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7552f5a5e9856a57126019.png)
精选课件ppt
26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的体现(补充)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 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所必需的知识、 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
精选课件ppt
思考: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人的身心发 展有什么特征?
人的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精选课件ppt
6
研究结果:人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六个连续而 又互相区别的阶段,即婴儿期(出生—3岁);幼 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 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 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青年、壮年、老年 期),人在每个时期的发展不同。
精选课件ppt
13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主观能动性
个体发展
环境
四个因素 交互作用,共同制约、影响
人的发展。
教育
精选课件ppt
14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遗传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 教育的结果(康德)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教育决定论
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人的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众多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是人 发展的有效手段。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afd4e69b89680203d82532.png)
第三节、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古代中国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发展目标是通过提 高个体的人格境界而达到外在社会理想的 实现;发展的秩序是“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的教育策略儒家的教育策略: 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和内在 的道德反省;
中华教育学习网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与教育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 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水平六阶段”。 (2)科尔伯格的教育观: 道德教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应尊 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道德教育要逐渐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 提高; 道德教育的重点应从注重“他律”转向注 重“自律”, 从注重个体“私德”到注重社会公德以及 人类共同的道德基础。
概念: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作用: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素。它们 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 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 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 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相应的教育策略 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 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转化环 境中的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环境因素。
中华教育学习网
5、存在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存在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存在主义是20世纪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麦的克尔 凯郭(S.A.Kierkegaar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海德格尔(M.Heidegger)、法国的萨 特(J.P.Sartre)等。 (2)存在主义的教育观点: 教育必须把儿童看成是“完全的人”,而不是 “不成熟的人”; 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他们强烈批评学校 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学校制度;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特性、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教育方法以讨论、对话、问答为主。 中华教育学习网
最新教育与人的发展(2)PPT课件
![最新教育与人的发展(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fe5dc2b0717fd5360cdc61.png)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启示
1.整体性与持续性 (终身教育) 2.顺序性与阶段性 (循序渐进、把握关键期与拔苗助长) 3.稳定性与可变性 (教育应基本稳定,逐步发展。入学年龄、活
动内容) 4.不均衡性与差异性 (因材施教)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与先天的区别) 2.环境因素 3.自我因素
二、人的发展
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历史过 程的社会。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 产状况制约人类总体发展水平,因 而也制约个体的饿发展水平。另一 方面,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 着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着促 进社会的发展。
二、人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2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 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任何作为人的生命个体,在他的身 心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 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 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 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人的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人并不是简单地被 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作 用,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如遗传、机体成熟的机制等)有 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 参与其中的能动实践的结果。
第一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人具有认识和改 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人还有认识和改造 自己的能力。人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的同时也在热闹市和改造着自己,二者 是一致的。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 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在 主客观条件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个体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 决定性的意义。
二、人的发展
个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是由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个人 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 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 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 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 产的物质条件,”人的发展的历史性是 与其社会性向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 后边缘。
心理的发展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 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无意 注意到有意注意。
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构成。
柯尔伯格的经典故事
有一位妇女因患罕见的癌症而濒临死亡, 医生认为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市一 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十 倍于成本的价格2000元出售该药。得病的 妇女的丈夫Heinz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 共只凑够了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 他的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售药,或是 迟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拒绝了。Heinz绝 望了,闯进药店,为妻子偷了药。
第二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 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类似买卖 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道德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 始,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 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 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 这些规范。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思考:
丈夫是否应该偷药,为什么?
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 年级阶段,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 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 的利害关系。此水平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 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此时缺乏是非善恶 观念。
3.后习俗道德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 近人格成熟时开始,特点是道德判断 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 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 依据。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青少年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仅仅 是一种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 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 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塞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想通
过外部训练抢在时间表前面是低效和徒劳的。
2.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 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所以是需要改造的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 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领袖、 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等各种类型 的人。
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 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
外铄轮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教育对人的改造。
3.多因素相互用论
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 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 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能理解 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 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 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柯尔伯格 观点: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由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教育应如何促进个体成长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 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 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 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在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 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 要手段。
2.前运算阶段(两岁到六七岁)
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 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 见及事物的全面,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根据这个观点,在教育中学生的生理年龄 特点、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教育活 动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受到重视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观点: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
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
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 力越大。
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 足低级需要。
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 须的,但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得 到生理、心理的健康。
四、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 喝、住处。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
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 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 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 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 到很有意义。
第三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 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 否受到赞扬,为了当个好孩子,认为应该遵 守规则。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不再遵从 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以法制 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大多数个体都不 能超越习俗道德水平。
第六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 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 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尊严、良心、自由等 为依据。
(三)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都可以按层次组
织起来。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