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2)精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Biblioteka Baidu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 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 否受到赞扬,为了当个好孩子,认为应该遵 守规则。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不再遵从 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以法制 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大多数个体都不 能超越习俗道德水平。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 后边缘。
心理的发展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 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无意 注意到有意注意。
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第六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 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 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尊严、良心、自由等 为依据。
(三)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都可以按层次组
织起来。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 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领袖、 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等各种类型 的人。
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 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
外铄轮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教育对人的改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 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 作用的结果。
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塞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想通
过外部训练抢在时间表前面是低效和徒劳的。
2.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 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所以是需要改造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能理解 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 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 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柯尔伯格 观点: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由
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 力越大。
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 足低级需要。
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 须的,但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得 到生理、心理的健康。
四、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 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 要手段。
2.前运算阶段(两岁到六七岁)
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 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 见及事物的全面,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第二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 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类似买卖 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道德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 始,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 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 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 这些规范。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构成。
柯尔伯格的经典故事
有一位妇女因患罕见的癌症而濒临死亡, 医生认为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市一 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十 倍于成本的价格2000元出售该药。得病的 妇女的丈夫Heinz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 共只凑够了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 他的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售药,或是 迟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拒绝了。Heinz绝 望了,闯进药店,为妻子偷了药。
思考:
丈夫是否应该偷药,为什么?
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 年级阶段,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 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 的利害关系。此水平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 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此时缺乏是非善恶 观念。
根据这个观点,在教育中学生的生理年龄 特点、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教育活 动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受到重视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观点: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
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
3.后习俗道德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 近人格成熟时开始,特点是道德判断 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 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 依据。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青少年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仅仅 是一种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 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 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 喝、住处。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
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 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 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 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 到很有意义。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教育应如何促进个体成长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 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 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 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