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蛋白尿的病因
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针对继发性疾病的治疗
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通过治疗原 发病,减轻肾脏负担,降低尿蛋白水平。
减少尿蛋白的药物干预
ACE抑制剂
通过抑制ACE酶,扩张出球小动 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 白的生成。
AR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AT1受体,扩张出球小动 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 白的生成。
免疫抑制剂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发 现尿蛋白异常情况,采取相应
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是防止蛋白质滤过的重要 结构。当肾小球滤过屏障受到损伤时,蛋白质会通过损伤部位进入尿液,导致蛋 白尿。
常见原因包括免疫介导的炎症、感染、药物、毒素等,这些因素可引起肾小球内 皮细胞和基底膜损伤,导致滤过屏障功能受损。
蛋白尿的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由于生理状态下的一些因素导致的暂时性蛋白尿,通常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常见的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 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由于各种肾脏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持续性蛋白尿,通常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理性蛋白尿根据其病因可分为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等。
其他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可以观察肾脏形态 、结构,了解是否存在肾脏器质性病变。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 病,综合评估蛋白尿患者的病情。
05 蛋白尿的治疗与预防
针对病因的治疗
针对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通过控制血糖、血压 等措施,减少尿蛋白的生成。
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Podocyte Slit Diaphragm(足细胞裂孔隔膜)
足细胞裂孔隔膜(PSD)于肾小球滤过直接和重要的 相关; PSD上的某些蛋白参与蛋白尿的发生; 这些蛋白构成复杂的结构,在参与组成PSD的同时, 并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链接。 这些蛋白参与滤过的信号转换; 这些蛋白功能障碍或其相关的基因突变,均能引起 蛋白尿。
内皮与滤过的关系还知之甚少:
内皮有许多开口,直径为70 -100 nm 故称为 “ Fenestrated Endothelium ” ; 内皮在成熟的小球没有几何学上的隔膜,为血浆中 的大分子的主要滤过屏障; 近年来研究证实: 足细胞由来的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在内皮的发生和维持 开口非常重要; 内皮表面有许多带负电荷的多糖-蛋白复合物:蛋白 多糖、涎(唾液)蛋白,目前为止,尚缺少这些这些 物质参与滤过的直接证据。
FAT1 and FAT2
FAT1和 FAT2 为巨大的裂孔膜跨膜蛋白 ,包含 34 串联的 钙粘蛋白样复合体。 FAT1缺失 小鼠可以导致 裂孔隔膜消失、蛋白尿 、 前脑和眼缺陷,以及围产期死亡; FAT2缺失 只引起蛋白尿; P-cadherin (钙粘蛋白)和连接粘附分子-4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4) 也证实存在 于裂孔隔膜 ,但前者并非肾小球滤过必不可少的; 后者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
J Am Soc Nephrol 18: 689-697, 2007
Podocyte Injury and Proteinuria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肾小球受损的标志; 正常情况下,分子量比白蛋白大的蛋白质不能够通过滤过屏 障,而低分子量蛋白质能通过, 且部分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正常情况下每日排出的尿蛋白为 0 - 150 mg;蛋白尿的定 义为通过丢失在尿中的蛋白质每日超过150mg。 3 (or 3.5) g/每天 的蛋白尿被定义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nephrotic-range proteinuria)。 许多肾小球疾病的蛋白尿的产生是因为足细胞受损或与之关 联。
无症状性蛋白尿[](1)
](https://img.taocdn.com/s3/m/5dee0b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3.png)
无症状性蛋白尿[](1)
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尿液中
出现大量蛋白质排泄,但患者并没有显著的其他症状。
一、疾病病因分析
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因也比较复杂。
研究显示此类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免疫
病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二、疾病的危害性分析
无症状性蛋白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许多后果。
首先,
大量蛋白质的流失将对机体造成影响,影响人体在各个方面的机能,
例如肝脏、心脏和免疫系统等;其次,由于蛋白质丢失,尿量有可能
增加,也可能妨碍肾脏的正常排泄,导致肾脏疾病进一步发展。
三、如何预防和诊断
首先,建议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可能包括肾功能、尿液检查等。
其次,对于容易患上无症状性蛋白尿的高危人群应加强保健。
例如,高血压
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因此需要加强预防。
四、疾病治疗方案
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因、病情、患者
年龄和肾脏状况等。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整、生活
方式改变等。
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等方法
改善。
总的来说,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需要团队协作治疗,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并避免给身体带来致命的危害。
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导语: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发生病变,肾脏功能不能有效的吸收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蛋白质回尿液排出形成尿蛋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尿液蛋白含量越多证明肾脏功能越差。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
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某些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
包括:①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②体位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
其特点为夜间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
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3.其他因素蛋白尿是指偶尔一次尿蛋白为阳性。
这多为干扰物影响所致,应注意观察和复查,排除有关的生理因素,并请教内科医生,根据情况做其他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但是在生活中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造成尿蛋白含量升高,如在过度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但是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不仅是肾脏疾病的表现,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蛋白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的原因主要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中,肾小球疾病是导致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此外,肾小管疾病也是引起蛋白尿的重要原因,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蛋白尿等。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因此,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蛋白尿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首先,针对引起蛋白尿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等,可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而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
其次,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控制高血压、减轻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摄入等。
此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凉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是也不可过度限制,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其次,要适当限制盐分的摄入,以控制水钠潴留,减轻肾脏负担。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治疗蛋白尿时,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缺一不可,同时合理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蛋白尿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蛋白尿这一症状,及时进行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大量蛋白尿的名词解释

大量蛋白尿的名词解释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
一般而言,正常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只占总尿量的百分之一以下。
当尿液中的蛋白质排出的数量增加时,就会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的程度可以根据排出蛋白质的数量来进行分类。
当蛋白尿的蛋白质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被称为大量蛋白尿。
以下是关于大量蛋白尿的一些相关名词解释:1. 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种疾病,常常会导致大量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肾脏的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尿液中蛋白质过多。
2. 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受损导致的。
当肾小球的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过多。
3. 非炎症性蛋白尿:这种蛋白尿的产生与炎症无关。
非炎症性蛋白尿通常是由于肾脏病变、肾小球疾病、贫血或肝病等原因引起的。
4. 肾病进展:当大量蛋白尿长期存在时,会引起肾脏的破坏和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这种状况被称为肾病的进展。
5. 肾病终末期:当肾脏的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肾病终末期。
这时,蛋白尿的程度会更加严重,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
6. 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是肾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了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当肾小管功能异常时,也可能导致蛋白尿的产生。
肾小管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感染、药物或毒素等有关。
7. 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往往会导致大量蛋白尿。
高血压性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肾脏造成的损伤所致。
总体而言,大量蛋白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它很可能会引起肾脏的功能障碍和破坏。
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蛋白尿的名词解释

蛋白尿的名词解释蛋白尿,即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低,通常被肾脏过滤和重吸收。
然而,某些疾病或身体异常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使得蛋白质泄漏至尿液中。
蛋白尿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包括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等。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是否受损。
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用尿蛋白定性试纸或定量测定来检测。
蛋白尿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微量蛋白尿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通常只能通过尿蛋白定量测定才能检测出来。
轻度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增加,通常可以通过尿蛋白定性试纸进行初步筛查。
大量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
蛋白尿的产生通常与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可以选择性地阻止蛋白质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滤过膜出现损伤或炎症时,蛋白质就会从血液中泄漏至尿液中。
这可能与炎症、免疫反应、血管紊乱等因素有关。
蛋白尿不仅是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也可能是其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蛋白尿非常重要。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医生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糖尿病肾病中,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可以减少蛋白尿的发生和进展。
对于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肾脏替代治疗。
此外,个人生活习惯和饮食也可能影响蛋白尿的程度。
减少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等都可能对蛋白尿的管理有一定帮助。
总之,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的现象,通常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之一。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治疗蛋白尿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合适的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人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
对于蛋白尿的患者来说,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以维护肾脏健康和整体健康。
蛋白尿的诊断和别鉴诊断

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导致蛋 白尿、血尿等症状。
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脏损害,表现 为蛋白尿、血尿等。
其他疾病引起的蛋白尿
1 2
肾小管间质疾病
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可导致蛋白尿。
药物或毒素引起的肾损害
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导致 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
3
遗传性肾病
03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妊娠期蛋白尿
由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 态导致的短暂性蛋白尿,通常不伴有 其他异常症状,肾功能和血压正常。
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分娩后蛋白尿消失,通常不伴有其他 严重症状。
体位性蛋白尿
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引起的蛋白尿, 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平卧休息 后蛋白尿消失。
04
蛋白尿的病因诊断
原发性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球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出现,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 肿和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肾炎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 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 肿、高血压等。
膜性肾病
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 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 主要表现。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导致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的诊断
蛋白尿的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由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生理 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蛋白尿,通常 为一过性,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蛋白尿
由肾脏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引起 的持续性蛋白尿,需要进一步检 查和治疗。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试纸法
通过尿液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操 作简便,但准确度较低。
蛋白尿病例分享

尿沉渣异常
除了蛋白尿外,高血压肾病患 者尿沉渣中可能出现红细胞、 白细胞及管型等异常成分。
肾小管功能损害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主要 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主,提示 肾小管功能受损。
伴随症状
高血压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 压的其他靶器官损害表现,如 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等。
03
诊断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尿蛋白定量的检测方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收集24小时的尿液,测量其中蛋白 质的浓度,并计算24小时尿蛋白总 量。此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尿蛋 白的排泄情况,但操作较为繁琐。
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
通过测量随机尿液中蛋白质与肌酐的 比值,来估算24小时尿蛋白总量。此 方法简便易行,但受个体差异和饮食 等因素影响较大。
血浆蛋白质浓度异常升高
如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导致血浆蛋白质异常升高,超过肾小球的滤 过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01
02
03
肾脏疾病的诊断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 临床表现之一,通过检测 蛋白尿可以对肾脏疾病进 行初步诊断和分期。
疾病的预后评估
蛋白尿的量和性质与肾脏 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长 期大量蛋白尿往往提示肾 脏疾病预后不良。
• 肾小管损伤:肾小管损伤可能导致蛋白尿,但肾功能基本正常,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肾小 管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例三的预后评估及长期管理策略
预后评估
• 患者病情:患者患有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逐 渐恶化,预后较差。
• 风险因素: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病例三的预后评估及长期管理策略
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健康的体重,降 低高血压,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和降低 尿蛋白水平。
医学知识之蛋白尿

蛋白尿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微(每日排出约40~100MG),作尿常规检查常不能测出,当有病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办法测出尿中的蛋白,这种称尿为蛋白尿。
医学上的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三种。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后,长途行军期间,高湿作业或严峻受寒,精神紧张等。
高烧病人、心力衰竭病人、健康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也可显现这种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清晨尿无蛋白质,起床活动后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竖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一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特殊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比较顽固,不易消失。
中药治疗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一)治疗蛋白尿的中药治疗蛋白尿的中药基本上可以分为:补益气血(黄芪、党参、当归)、健脾和中(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肝肾(枣皮、枸杞、怀牛膝、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益肾固精(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滋阴生津(鳖甲胶、生地、元参、麦冬利尿(石苇、干蟾)、清热解毒(土茯苓)、活血祛瘀(山楂、半枝莲)、止痉(蝉蜕)等几类。
这些中药除土茯苓、干蟾、蝉蜕不宜久服外,其余均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治疗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
党参:益气、补脾、生津。
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而且最好与黄芪同用。
当归:补血调经,润燥滑肠。
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血虚闭经,痛经,慢性盆腔炎,贫血,血虚头痛,脱发等。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为10~15克。
白术:健脾,燥湿,和中。
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水肿,自汗等症。
25例肌红蛋白尿产生原因及临床分析

样 。肌红蛋白高 于血红蛋 白 , 肌红蛋 白与一氧化 碳的亲和
力与结血红蛋白不 同 , 红蛋 白的亲 和力高于肌 红蛋 白与一 血
氧化碳的亲和力 , 一般认 为肌红蛋 白的主要作用是贮存氧 , 以 备肌 肉细胞 内利用 , 但是它不运输氧。
分文献 报道 , 肌红蛋 白尿产生而导致肾衰 的原 因主要 是肌 红 蛋白可致肾单位损伤 , 或肌 肉及其他组织 释放未知 物能致肾
对于挤压综合征 , 根据 挤压程 度的 不 同, 受损 肌 肉的 多 少, 尿中可以有不 同程 度的 肌红 蛋 白。检 验 中发 现 , 如果尿
中出现 大量 的肌 红蛋 白时 , 以导致 患者 的严 重 肾功 能 衰 可
含有非常丰富的半胱 氨酸 , 而肌红蛋 白中的蛋 白质 不含 有半 胱氨酸… , 所以说免 疫学的性 质有质的 区别。血红 蛋白和肌
同 程 度 的 升 高 , 去 由 于实 验 方 法 的 限 制 , 少做 此 种 实 验 , 过 很
酶类、 肌红蛋 白等。但明显的红色素尿 尚未发现 , 因为不是大 块肌肉的损伤 , 所以一般来说 ,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尿 中肌红蛋
白的量是微少的 , 由于释放 出来的肌红蛋 白多少可 以反映肌
・
23 ・ 30
吉林 医学 2 0 0 8年 1 第 2 2月 9卷 第 2 4
2 5例 肌 红蛋 白尿产 生原 因及 临床分 析
韩力学 , 强 , 魏 杜贵有 , 武 学, 杨景辉 ( 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 , 吉林 公主岭 160 ) 3 10
[ 关键词 】 肌红蛋 白尿 ; 原因 肌红蛋 白或叫肌红 蛋白尿 , 科学验证 确定为肌 肉特有 经 的色素物质 , 就象血红蛋白使 血液显红色一样 , 肌红蛋 白使肌 肉呈红色, 而平滑肌不含 肌红蛋 白而呈 白色 , 纹肌 中, 横 以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异常高浓度的蛋白质,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但是当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及时了解蛋白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肾脏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
其次,糖尿病也是引起蛋白尿的常见原因,高血糖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蛋白质泄漏。
此外,高血压、心衰、感染性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因此,当发现自己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引起蛋白尿的疾病,如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治疗的关键是要控制疾病的进展,避免进一步损害肾脏。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食用高蛋白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
其次,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总之,蛋白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来帮助缓解蛋白尿。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注意休息,减轻肾脏的负担。
此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咸、过辣、过油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综上所述,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针对不同原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以预防和控制蛋白尿的发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远离蛋白尿的困扰。
蛋白尿的症状表现 蛋白尿的形成

蛋白尿的症状表现蛋白尿的形成一、蛋白尿的症状表现临床表现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
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
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常见的如:(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肾炎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
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
②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
③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①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
育龄期女性多见。
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
②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
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
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
④痛风性肾病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
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⑤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思路

尿液样本的收集应该遵循 标准化的程序,避免污染 和误差。
生理性蛋白尿可能是由于 运动、体位改变等生理因 素引起的,而病理性蛋白 尿则与疾病有关。医生需 要仔细鉴别两种类型的蛋 白尿。
蛋白尿虽然是肾脏疾病的 重要指标,但不应孤立地 看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 指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展望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 望出现更精确、稳定的蛋白尿诊断方 法。同时,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有 望实现肾脏疾病的个体化、精准化诊 断与治疗。这将有助于提高肾脏疾病 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当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要点一
尿蛋白定量的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尿蛋白定量方法虽然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受到诸多因素的 影响,如尿量、尿液浓缩程度等,可 能导致结果波动较大。
要点二
单一指标的局限性
蛋白尿作为一种单一指标,不能完全 反映肾脏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 需要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进行综合评 估。
要点三
对于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患者 ,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如24小 时尿蛋白定量,了解蛋白尿的严 重程度。
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病史
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可能的病因和危 险因素。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泌尿系统相关体征等,以发现潜 在的疾病线索。
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对尿液进行生化、免疫学 等检查,了解蛋白尿的类型(如选择 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以及可 能的病因。
生理性蛋白尿与病理性蛋白尿鉴别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通常是由于运动、体位改变、发热、寒冷等因素引起的短暂性蛋白 尿。这种蛋白尿通常是轻度的,并且不会伴随其他肾脏病症状。
成人蛋白尿24h诊断标准

成人蛋白尿24h诊断标准
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值范围是0-150mg/24h,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可以初步判断为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活性药物刺激等,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另一种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各种肾脏和肾外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蛋白质漏出。
对于蛋白尿的诊断,除了定量检测外,还需要进行定性检测。
定性检测是指通过尿液分析检查确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蛋白质或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则可判断为蛋白尿。
对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一般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
对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进行尿液分析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范围为0-150mg/24h。
对于超过此范围的尿液,需要进行定性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蛋白尿。
对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尿液分析检查。
蛋白尿_精品文档

1g。
34
溢出性蛋白尿
是由非肾性因素引起,是由于血内的低 分子量蛋白滤过量超过肾小管吸收能力, 即在尿内出现低分子量蛋白,称之为溢 出性蛋白尿。
35
举例
①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的轻链以单体或 二 聚 体 在 尿 内 出 现 , 临 床 上 称 为 Bence Jones(本一周)蛋白或凝溶蛋白。另外在原发性 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慢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浆和尿内也都可以有异型 球蛋白。
蛋白尿
PROTEINURI
1
前言
蛋白尿(proteinuria)不仅是肾脏病的 一种标志,而且又是在肾衰发生发 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
24 h排泄总蛋白不超过150mg
2
肾脏合成、分泌的蛋白
①Tamm-Horsfall蛋白 ②尿激酶 ③分泌型IgA 另外,下尿路也可排泄少量精液、
前列腺液、尿道分泌液,含少量蛋 白
45
③加热醋酸法:将试管内上部1/3的尿用 火焰加热致沸,如见混浊为蛋白受热而 变性现象,再加5%醋酸2-3滴使pH降至 蛋白等电点,有利于变性蛋白下沉,同 时可消除尿加热后出现磷酸盐或碳酸盐 所致的混浊。
46
测定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
①热沉淀法:主要测试尿内Bence-Jones 蛋白,取尿3-4ml置于试管内并以冰醋酸 调整其pH到4.5-5.0,在此pH内不论κ或α 轻链都可以呈热沉淀反应,将尿标本置 于56℃冰浴中15分钟,产生白色混浊为 Bence-Jones蛋白,其经煮沸后混浊消失 或明显减退。
49
③血红蛋白: 红细胞遭受破坏后血红蛋白(Hb)在网状
内皮系统进行分解代谢,在循环中只有 微量(<40mg/ L)。
浅析中医对蛋白尿的治疗

浅析中医对蛋白尿的治疗摘要]:中医学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虚弱为主,邪实以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为主。
主要治疗方法有:补脾益肾法、祛风胜湿法、清利湿热法、疏滞气机法和活血化瘀法,各种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轻重和证情,灵活运用。
[关键词]:中医,蛋白尿,治疗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致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吸收能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从一定程度上看,尿蛋白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和量的多少与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和控制蛋白尿已成为治疗肾疾患,保护肾功能的关键一环。
一、中医对蛋白尿的病因理解事实上,中医学中并没有“蛋白尿”的称谓。
但文献研究显示,蛋白与中医中的“精”、“津”、“液”、“膏”的概念类似,蛋白尿可归于“精气下注”、“精微外泄”范畴。
尿中蛋白量的增加是脏腑整体功能失调,体内精微外泄的表现。
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虚弱为主,邪实以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为主。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津、液、膏等是人体气血以外的一些“精微物质”的总称,“夫精者身之本也”( 《金匮真言论》) ,宜藏而不宜泄。
由于这些精微物质失于封藏,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形成蛋白尿。
有专家人认为,肾性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脾、肾亏损有密切关系。
外感风邪,内伤于肺,肺气壅塞,也可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和,尿下蛋白。
他们以阴阳开阖理论来研究肾性蛋白尿的成因,认为包括太阳受邪,膀胱经气不利,厥阴不和,肝经疏泄失常;太阴失开,后天运化失常; 阳明失和,胃肠受传失常。
寒、湿、热、毒等邪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损伤肾脏。
肺卫主表,为人身之藩篱; 肾主水,并主一身阴阳之气,司二便之开阖。
风邪袭表,卫阳被遏,循经脉入里,损伤肾气,开阖失司,水湿泛溢; 或封藏失职,精微失固,导致肾性蛋白尿。
老中医:人体出现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身体各项功能自我感觉十分正常,但是体检单显示尿蛋白偏高,这是困扰很多朋友的问题。
尿蛋白偏高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偏高,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
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出现蛋白尿和肾脏受损脱不了关系,肾脏受损之后,它的过滤作用会变差,蛋白质容易漏出来,从而出现蛋白尿。
所以,当自己出现蛋白尿的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肾脏,及时调理。
一般出现蛋白尿,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泡沫尿了。
患者在上厕所排尿的时候,通常会发现尿液表面有很多小泡沫,这些泡沫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消失。
如果是因肾脏受损而出现的蛋白尿,患者可能会有身体水肿、乏力、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出现,与此同时,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差,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在检查之后发现的确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指导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治疗的,不宜拖延。
一旦发现了尿蛋白高就需要积极寻找造成这种情况的病因,同时需要积极注意不要吃大鱼大肉,尽量吃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脂肪含量比较低的食物,炒菜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少放盐、少放味精,尽量不要吃那些具有高热量、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辣椒等都一定要慎用。
芡实、糯米各30g,白果肉10个。
一起煮成稀粥即可。
每日1-2剂,分1-2次服用。
具有健脾益肾、消蛋白尿等功用,适用于脾肾不足性蛋白尿等。
山萸肉、莲子各15g,糯米60g,白糖适量。
前3味一起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2剂,分1-2次服用。
具有健脾益肾、消蛋白尿等功用,适用于肾气不足性蛋白尿等。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山药、南瓜、土豆等蔬菜类的食物,这样可以使得膳食的热量达到平衡和规范的水平,如果身体出现了浮肿或者是高血压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太多的盐,尽量多喝水,这样可以减少尿蛋白高的情况。
肾受损导致尿蛋白高的原理

肾受损导致尿蛋白高的原理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而尿蛋白高通常是由于肾脏受损导致的,其原理可以从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从肾脏的结构层面来理解为什么肾脏受损会导致尿蛋白高。
在肾脏内部,有许多单位组织称之为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个部分。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部位,其中含有许多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上有滤膜,能够过滤掉大部分的血液中的水分和废物,形成初尿。
而肾小管则对初尿进行分泌、吸收和排泄,最终形成尿液。
而尿蛋白的产生,一般来说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膜通透性发生了改变,导致本来不该被排出的蛋白质通过了滤膜,进入到尿液中。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肾脏的功能层面来解释为什么肾脏受损会导致尿蛋白高。
肾脏的正常功能是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过滤成初尿,但同时保留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
然而,一旦肾脏受损,肾小球的滤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大量的蛋白质逸出到尿液中,从而导致尿蛋白高。
此外,肾脏受损还会影响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功能,使得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增加,进一步导致尿蛋白高。
除此之外,肾脏受损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肾小球硬化有关,也是导致尿蛋白高的重要原因。
一旦肾小球发生炎症,就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导致滤膜通透性增加。
同时,肾小球硬化也会使得滤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导致尿蛋白高。
此外,肾脏受损还可能引起肾小管疾病和间质疾病,这也会增加尿蛋白的排泄。
总的来说,肾脏受损导致尿蛋白高的原理主要是因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肾单位中肾小球的滤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大量的蛋白质逸出到尿液中;而肾脏受损还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和肾小球硬化,进一步导致尿蛋白高。
因此,保护肾脏健康,预防肾脏疾病,对于降低尿蛋白高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蛋白尿的病因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导致蛋白尿的原因是怎么呢?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蛋白尿的病因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
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蛋白尿
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
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
2.组织性蛋白尿
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三)尿蛋白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关系
我们用银染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表达变化,观察二者的关系,及各自与肾脏小管间质变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SDS-PAGE分型在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明确MCP-1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部分实验依据,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白蛋白往往是蛋白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以刺激肾小管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介导肾间质小管炎症及纤维化.但有学者证实,肾炎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较正常人发生了改变.而且,白蛋白在尿液中也可能会改变,与在血浆中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肾炎患者尿液中白蛋白与疾病关系应该更符合真实的病理生理状况.正常人体血液中并不存在白蛋白多聚体(urinary albumin polymers,PAs),Doman等发现,只有当白蛋白分子离开血循环后发生改变、存在低分子量尿超滤因子(该种超滤因子分子量少于700d,既不是肽、氨基酸,也不是脂肪酸),且尿标本必须在-14℃冷冻至少48小时,尿白蛋白才能聚合成PAs.众多研究表明,尿PAs并非一种简单的人为现象,而可能是从组织学及功能水平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为此,我们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PAs的存在,探讨它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尿白蛋白片段(urinary albumin fragment,uAF)是尿液中修饰型白蛋白
经SDS处理后断裂、分裂而成的分子片段.Yagamem等认为其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但uAF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罕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肾炎患者尿液中uAF进行研究,探讨它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中医治疗蛋白尿的方法
1、祛风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因外感风邪,内扰及肾而致病情加重、尿蛋白增多之证。
症见恶风发热,头痛肢酸,喷嚏流涕,或喉痒咳嗽。
兼寒者则见恶寒较重,舌苔白,脉浮紧等,治宜祛风散寒,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有苏叶、荆芥、防风、穿山龙、青风藤、苍耳子等;挟热者,则有发热较甚,咽痛口干,痰黄,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用祛风清热。
方用银翘散加减,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鱼腥草、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土牛膝、浮萍等;兼气虚者,多见感冒反复发作,恶风多,舌偏淡,脉浮缓,治宜益气祛风,选用玉屏风散加减,常用药如黄芪、防风等。
2、清热解毒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热毒或湿毒壅滞,内攻于肾之证。
症见乳蛾肿痛,或疮疖红肿,或皮肤湿疹,发热口苦,溲赤,舌红,苔黄或白,脉滑数,尿检蛋白增多或久治不愈,可选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玄参、大青叶、紫草、七叶一枝花、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3、利水祛湿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湿热或湿浊内盛,迫精外泻之证。
症见头面眼睑或全身浮肿,胸腹满闷,尿少短赤,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沉弦,尿检蛋白量多或迁延不愈,可选胃苓汤、防己黄芪汤或清利方加减。
常用药如防己、玉米须、白茅根、薏苡仁、苍术、石苇、白花蛇舌草、金钱草、葫芦茶、荠菜、小蓟、猪苓、泽泻等。
4、活血祛瘀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瘀血内阻、肾气失固之证。
症见面色黧黑,皮肤有瘀点(斑),腰痛如刺,固定不移,血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尿
蛋白久治不愈,方选益肾汤加减。
常用药有益母草、丹皮、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生山楂等。
5、平肝熄风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阴虚阳亢,虚火扰肾之证。
症见头晕胀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颜面潮红,腰酸耳鸣,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尿检蛋白量多,迁延不愈,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有地龙、钩藤、僵蚕、白蒺藜、夏枯草、蜈蚣、金黄色蝎子、稀莶草等。
6、健脾益气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之脾气虚弱证。
症见面色浮白,神疲肢倦,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弱,尿检蛋白量多或迁延不愈,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可用黄芪、党参、山药、莲子肉、葛根、升麻、人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