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区战略规划报告

合集下载

上海临港产业区区域物流规划研究

上海临港产业区区域物流规划研究

摘要: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扩大,上海临港产业区将会调整产业布局,来适应地区的未来发展。

物流作为自贸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体系的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结合临港产业区五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优势,从区域物流流向规划和物流节点体系规划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支撑产业区的发展。

关键词:临港产业区;区域物流体系;物流流向规划;物流节点体系1.概述上海临港产业区,是承载中国(上海)自有贸易试验区的所在地,它的开发建设,是上海市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上海临港产业区的规划以及现状分析,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体系。

上海临港产业区在区域物流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因此,本文针对产业区现代物流体系规划,结合当前产业区物流现状,提出产业区物流体系规划的建议。

2.物流规划的必要性临港产业区的物流体系不仅要做好本区域内的物流配套,同时还要作为承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对临港产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物流规划,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结合临港产业区实际情况,对临港产业区区域物流规划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2.1.政策趋势对物流规划的重视自从2001年现代物流发展作为专项规划进入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各地方政府都对物流业的发展越发重视。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区的现代物流网络是否畅通,已经被认为是区域投资环境状况的重要反映。

区域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近些年也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已经有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大连、合肥、郑州等省市已经制定了本区域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将本区域的物流规划作为支柱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2016年,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及铁总等17个部委,研究形成了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意见并正式下发。

临港新城发展规划.doc

临港新城发展规划.doc

临港新城发展规划.doc1、首期启动:进一步推进主城区和物流园区首期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园区的建设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有效推动重点城镇的建设改造,为临港新城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近中期:2003-2010年初步形成生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的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港口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城。

人口规模从现状的15万增加到40万人。

3、远期:2011年-2020年基本实现规划目标,并成为上海东南地区最具有集聚力和发展活力的中等规模的滨海新城。

人口规模达到60万人。

4、远景:2020年以后全面实现规划目标,成为上海的辅城。

一、规划背景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要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航运中心强力支撑。

国务院1996年1月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港为城用,城为港兴”的战略思想,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审时度势提出规划建设上海临港新城,实现港、区、城的联动发展这一项关系上海21世纪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规划,上海临港新城是洋山港的陆域腹地和主要的集疏运基地,并包括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和高效益的产业区。

整个临港新城是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举措。

从前期的规划选址论证和战略策划研究,到后来的概念规划的深化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2004年1月,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临港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北至大治河,西至A30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的区域,其中,目前已经成陆的约209平方公里。

本次上报的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是在2002年原经市政府批准“海港新城”的基础上,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城市发展目标,增加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区、高科技的综合区发展而来的。

上海临港:践行国家战略_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上海临港:践行国家战略_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3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临港”)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转型区域的生力军,积极把握临港新片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坚持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重点任务,主动践行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以“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园区开发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作为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临港表示,在2015年上海临港借壳上市之初,公司就紧抓洋山保税港区划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契机,通过旗下子公司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洋山保税港区(陆域部分)。

在201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后,上海临港紧紧围绕“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于2019年末投资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战略和国家大飞机战略,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创造力、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园区;于2020年上半年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核心区参与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末进一步通过股权收购将新片区经济公司纳为全资子公司,全力打造滴水湖金融湾这一临港新片区推进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上海临港践行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培育新片区新业态新模式,聚焦新片区“4+2+2”前沿产业,发挥园区开发战略协同、力量协同、政策协同的作用,全面推进滴水湖金融湾、洋山特殊综保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发展。

依托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公司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围绕特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打造高品质园区、强化高效能经营、发展高质量产业、做强高水平服务、建设高素质队伍,全力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产业高地,助◎ 金琳全力打造园区开发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上海临港:践行国家战略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国资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ghai总第278期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审时度势,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港新城以其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必将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

临港新城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21世纪新型城市的特征,注重个性化和科学化的人文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功能上划分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大城市片区。

各片区分合有致,定位明确,结构科学。

同时,还规划了泥城、书院、万祥、芦潮港四个城市社区。

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目标为:以现代装备产业为主体的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产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服务业枢纽和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务业集聚区。

形成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临港新城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支持,辐射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前端,距上海市中心城区75公里。

附:上海市区至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交通示意图点击此处查看上海临港新城地图>临港新城大事记——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视察临港新城产业区。

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考察临港新城产业区。

3月29日,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上海南汇区行政中心搬迁至位于滴水湖边的机关办公中心办公。

4月28日,中船临港海洋工程基地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16个重点专项之一。

临港新城规划

临港新城规划

临港新城规划
临港新城是上海市的重要战略布局,位于上海市南部的浦东新区。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临港新城规划为全面推进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新动力和支撑。

临港新城总规划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计划分为A、B、C、D四个板块,其中A板块是临港新城的核心区,B板块是重点开发区,C板块是重点集聚区,D板块是后备开发区。

临港新
城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

首先,临港新城注重创新发展。

规划中提出,临港新城将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创新资源,建设临港科创园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新城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其次,临港新城致力于绿色发展。

规划中强调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建设生态绿心和生态廊道,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临港新城将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努力将新城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

此外,临港新城追求高质量发展。

规划中明确了临港新城将打造成为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中心。

新城将建设一批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着力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和文化产业,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总之,临港新城规划着眼于未来发展需求,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理念,力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

随着规划的实施,临港新城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节点,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结果的通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结果的通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4.08.01•【字号】沪环评〔2024〕141号•【施行日期】2024.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结果的通报各区生态环境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跟踪评估工作的通知》等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局按照园区自评-各区初评-市局抽查的方式对110个产业园区(含重点管控单元以外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产业社区)进行了全覆盖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本市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要求总体得到有效落实,产业准入、结构调整、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测等重点指标落实率逐年提升,但部分园区在企业巡查和档案建立、监测指标全覆盖、整改计划落实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各区产业园区跟踪评估指标扣分情况见附件1,跟踪评估报告(含问题清单及整改要求)将由各区生态环境局及相关管委会逐一反馈至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

二、评估结果1. 闵行区航天科技产业园2期等8个园区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上(名单详见附件2),符合本市实施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条件。

经园区自愿申报,现核定将相关园区增补为联动园区,有效期至2025年7月31日。

产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可按照《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实施意见》(沪环规〔2021〕6号)有关规定简化项目环评管理。

2. 已联动的59个园区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保税区)等12个园区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下(名单详见附件3),主要存在未全面落实园区环境管理机制建设(一企一档)、日常污染源巡查要求等问题,两年联动实施期满后存在不符合产业园区联动条件的风险。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22•【字号】沪府发〔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21〕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经济发展稳中加速2020年,临港新片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7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2亿元。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加快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平台等5个科技创新功能型平台落地,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

滴水湖金融湾项目开工,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航运贸易服务功能持续强化,运营高效的航运枢纽基本建成,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22万标箱。

(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方案》明确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本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120余个政策文件。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上海临港新城是上海市的一个新兴城市,被定位为上海市的“四大新城”之一、随着上海市的发展,临港新城在“十一五”时期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思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下面将对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临港新城计划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和产业,提升临港新城的产业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在产业布局上,临港新城计划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打造特色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其次,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临港新城计划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建设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品质。

临港新城将建设多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地和湿地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的场所。

同时,临港新城计划通过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优化。

临港新城计划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网络密度和便捷程度。

临港新城将建设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交通体系,打造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同时,临港新城还将加大对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最后,临港新城的规划思路是注重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

临港新城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中心。

临港新城还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同时,临港新城将注重社区建设,鼓励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提高社区的发展活力和社会和谐程度。

综上所述,上海临港新城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主要包括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优化,以及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等。

案例-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

案例-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

临港经济区规划布局1、天津临港经济区天津临港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最大的临港产业发展基地。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北港区中就包括临港产业区,是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集中粮油生产基地,兼具物流、科研、新能源、新医药及新材料的综合性、生态型经济区。

本着远近结合、长短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岸线资源、有利于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的原则,形成“一带、双核、三区”的空间布局。

“一带”为规划区域西侧沿海滨大道的综合功能带,集区域交通、市政廊道、配套设施和生态绿地于一体,服务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

“双核”为临港经济区内部的南北两个综合服务区。

“三区”为临港经济区的北区、中区、南区。

2、上海临港新城经济区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上海临港产业区建成集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海临港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

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

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3、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根据发展定位,未来的太平湾将重点发展以下五大功能:装卸及仓储功能、运输组织管理功能、临港工业开发功能、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以及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港口、区域、城市”的规划理念,本着功能结构合理与相互协调的思路,将临港经济区规划为六大组团,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港口区(123.5km2)、产业区(43.7km2)、物流区(20.5km2),辅助以配套的居住区(26.5km2)、旅游区(25km2)和生态区(36km2)根据规划,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将打造以低碳健康城市理念为引领,港、区、城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城市,成为我国面向国际,最开放的港口、物流、产业、城市“四位一体”发展示范区。

上海临港地区介绍

上海临港地区介绍

上海临港地区介绍开发建设临港地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临港地区是上海“十二五”重大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是浦东“4+3”生产力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浦东开发开放二次创业的重任。

201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全局、着眼未来,作出了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实行特殊政策(以下简称“双特”政策)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临港管委会出台配套了30条实施政策。

一、区位介绍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拥有13公里长的海岸线,具备得天独厚的码头资源。

拥有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五龙汇聚”的综合区位优势。

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临港奉贤园区、南汇新城等六大功能板块组成。

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港地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人民币,引进产业项目200多个,工业总产值保持45%的年均增幅,税收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幅,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

目前,临港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成套最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制造基地,全国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基地。

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卡特彼勒、西门子、沃尔沃、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敦豪国际(DHL)、联合包裹集团(UPS)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产业集团和物流企业已经入驻。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建设了80万平米商办楼宇和130万平米各类商品住房,引进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五星级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农工商购物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上海中学东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已落户临港,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整体迁入临港、“双定双限房”和“先租后售”公租房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菜场、超市、银行、酒店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区域吸引力和宜居度不断提高。

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

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

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上海临港发展总结汇报自2016年上海临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成立以来,经过四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临港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和宜居宜业示范区,下面我将对临港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产业布局优化,形成新兴产业集聚效应临港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当前,临港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并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临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众多创新平台,临港引进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同时,临港还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上海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城市规划建设有序进行,提升宜居环境品质临港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品质。

同时,临港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了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和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取得积极突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临港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优厚的人才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创新创业人才入驻临港。

同时,临港还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临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临港简介

临港简介

临港简介一.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由装备产业区(6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16平方公里)、主产业区(108平方公里)、综合区(41平方公里)、临港奉贤园区(17平方公里)、南汇新城(68平方公里)六大功能板块组成。

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海运交通:东海大桥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45KM)●空中交通: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25KM)●陆路交通:沪芦高速S2连接东海大桥、两港大道、郊环线G1501、外环线S20、机场迎宾大道S1●轨道交通:地铁16号线连接市中心与临港主城区、实现距市中心1小时交通圈●铁路交通:区域内拥有浦东城际铁路(往上海南站)●内河交通:临港物流园区的内河航道等级为3级,可通行5000吨级内河驳船二.战略地位突出临港地区是上海是开发建设六大重点区域之一。

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浦东新区管理,负责统筹推进临港地区开发建设。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同时,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政策优势明显●临港双特机制:2016年,上海市委出台《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6]49号),明确6个方面17项政策措施,确保临港地区成为上海的“成本洼地、产业高地”。

●政策叠加优势:临港地区还可同时享受上海市政策、浦东新区政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政策●其他可以备查的政策:临港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科技小巨人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临港地区IC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港地区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管理办法四.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临港地区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高标准推进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着力打“高端产业和未来之城”。

临港新片区产业扶持政策

临港新片区产业扶持政策

临港新片区产业扶持政策1. 引言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推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深化改革和开放。

为了促进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

本文将对临港新片区产业扶持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产业扶持政策概述临港新片区的产业扶持政策旨在吸引优秀企业和项目落户,并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和支持,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资金支持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临港新片区设立了专项资金来支持相关项目。

包括创新基金、科技创投基金等,通过向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帮助其获得资金支持。

2.2 税收优惠临港新片区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2.3 人才引进临港新片区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

这些人才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创新团队等。

同时,还提供了相关的住房补贴和子女入学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4 基础设施建设临港新片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

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和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5 创新创业支持临港新片区鼓励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

包括设立创新孵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资金和服务支持。

3. 具体政策措施3.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临港新片区将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企业在合适的领域进行投资和创新。

3.2 设立产业基金临港新片区将设立产业基金,用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企业项目投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

3.3 提供土地优惠政策临港新片区将提供土地优惠政策,包括低价出让土地、租赁补贴等。

这将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其在该区域内投资和发展。

临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临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临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临港地处上海市东南部,是中国国家重点发展的临港新片区。

临港新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其在国家战略中地位重要。

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临港新片区被赋予了特殊的发展任务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旨在推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探索更多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临港新片区在国家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并得到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临港新片区的定位是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化海洋休闲旅游区和现代化生态宜居区,以示范引领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临港新片区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临港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

临港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

临港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吸引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临港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人才聚集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临港新片区工作和生活;2.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际和国内一流人才;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衔接,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4. 打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临港新片区的人才服务水平。

三、重点措施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重点措施: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我们将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对引进人才的各类补贴和福利。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高端人才引进奖励,对来临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2)为博士后提供住房和生活补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3)对引进的海外留学人才给予税收减免和其他优惠政策。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衔接为了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将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临港高端研究院,引进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和团队;(2)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和科研资源;(3)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术领军人物,吸引更多的高端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3. 打造人才发展环境为了提升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我们将打造更为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更为宜居的人才公寓和住宅区,提供更高品质的住宅和生活配套服务;(2)建设更为完善的人才服务中心,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更全面的服务;(3)扶持人才创业,为有创业梦想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保障措施为了确保“临港人才筑巢工程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提高对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同度;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3.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进之上海市之工业生产之相关生产支持性产业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可发挥支持及补足大上海圈产业集约的功能
推进上海产业提升及高附加价值化所必备之生产支持性产业
材料 上海宝山 上海石化
零件产业
加工 上海汽车集团 电子机械产品
附加价值连 锁之完成
产业合理化
生产支持性◆装备产业
(产业机械等)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上海临港区战略规划报 告
2020/8/19
初期报告范围及目次
1.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之战略定位
2
2.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必要性与战略可行性
6
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4.邻接国际机场、深水港之优势分析 5.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条件与关键环节 6.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投资规模与建设面积之初期判断 7.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之开发方式与开发阶段目标 8.世界各地代表性开发区之比较
今后、半导体前段工程与LCD前段工程进驻大上海圈的可能性高
电子零件从低附加价值产品,渐渐朝高附加价值产品转移 现在的大上海圈主要是半导体、LCD后段工程、组装工程等、虽然是高科技产业然而仍然是以劳动
密集诉求为主的零件产业集约为主
电子零件产品的海外移转模式
1年 2年 1~2 年
半导体 记忆体
时间 现在的上海
对该开发区而言,适合引进提供加工相关的工作母机、材料等产业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应积 极引进之产业如下: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电子零件产业(1) 依赖进口的电子零件
海关进口居前位的品种为集体电路、PCB、液晶显示器等电子零件 中国虽然拥有强大的加工组装的生产力、然而零件供给的部分仍追赶不及
上海海关进口居前位的品种
材料 上海宝山 上海石化
零件等
组装产业
有企业延揽可能性的产业机械
生产支持各工程生产的产业 (产业机械、环境设备等)
百万円/年
出处)机械受注统计(2001年)
参考)产业机械到中国投资/设厂的情况 工作母机、搬运机械企业今后有到中国投资设厂的可能性
工作母机
搬运机械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汽车零件产业(1) 上海市、中国的汽车生产的很大部分
汽车产业的附加价值主要是由零件产业所以衍生 为了推进上海汽车产业的合理化,零件产业的引进及培养是必要的
汽车产业的架构
汽车产业所占之附加价值(日本)
出处)工业统计,野村综合研究
汽车零件产业(3)
上海市十・五计划主要方针在於将汽车产业集约在嘉定区安亭地区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与安亭地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强 与安亭地区之间的调整
参考)依赖进口之上海市的产业 电子零件、汽车零件、产业用机械、材料之进口比重居高不下
上海目前依赖进口之零部件及材料之获利率比加工要来的高 目前依赖进口的产品如果可以在上海市内生产的话,将可带动附加价值的提升
出处)上海海关统计年鉴(2002年)
1.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之战略定位
4个预备引进之产业(初期假设)
9.国际上有关成功开发区的情形和参考资料
23
10.可能的国际合作伙伴以及潜在的国际投资者之推荐
初期报告范围
1.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之战略定位
Supporting Industry(以下称:生产支持性产业)促进上海市的产业提升
为了推进上海市的产业的产业提升、提高既有产业(汽车、材料)及新兴产业(电子机械产业 )之附加价值,引进零部件相关产业
竞争力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
纤维
钢铁
机械
汽车
电子
時間
竞争力
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
纤维
钢铁
电子
汽车
机械
時間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2.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与战略之可行性分析
产业机械(生产支持各工程生产设备的产业) (1)
产业机械的发展将支援上海的工业生产
日本的优势的泉源就在于拥有产业机械(工业母机)的竞争力
上海GM、上海VW占轿车生产的4成 十五计划中轿车生产目标为330万台 汽车零部件需求必将持续扩大
出处)亚洲汽车产业(Fourin),野村综合研究所制作
汽车零件产业(2)
汽车产业主要为垂直统合型产业、将整车厂商放置於顶点的构造是有其必要性
由一次之三次零件厂商所组成之多层构造
零件部分在汽车生产的成本中占6成,主要是靠进口为主
• 提供去除从工厂排出之有害物质的 相关装置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参考)中国产业之发展模式
与传统发展模式相异之中国的产业发展
根据传统的发展模式电子机械的难度最高,位居於最右侧 由于电子机械产业的Open Module化、各种工程産業的各工序呈现独立化
➢ EMS的登场 电子机械的巨大内需市场促使电子机械生产的扩大
出处)上海海关统计年鉴(2002年)
电子零件产业(2)
大上海圈已有EMS等加工厂的集约,零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笔记本电脑预计今后的生产量大约占世界的50%左右 手提电脑的组装工厂已多数存在 笔记本电脑、手提电话的共同点在于、LCD、半导体(MPU、Memory、信号处理电路)、PCB为基干
零件
LCD後工程
组装工程 半导体前段工程 LCD前段工程 LCD零件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所
电子零件产业(4)
由于电子机械产业的Open Module化,促进国际分工的进行
组装工程转移至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中国也开始巨大生产线方面的相关整备 零件的化Open Module导致日、中、韩分工体制的形成
以PC为例之国际分工体制
出处)根据各种资料野村总合研究所制作
为了推进上海市的产业构造之合理化、锁定提高附加价值连锁之产业为预备引进对象产业
生产支持性 产业
零件产业
材料产业
环境装备产业
产业机械 汽车零件 电子零件
特殊钢 高技能树脂
环境设备
• 制造生产设备所需之机械装备、 从事维修管理
• 提供持续在大上海圈集约之汽车、 电子机器产业之相关零件
• 提供汽车零部件、电子机器・零部件 所需素材当中高附加价值部分的产 品
笔记本电脑
主机板
中央处理器
记忆体
LCD
硬盘
键盘 /机壳
CD -光盘/DVD
电池
Touch Panel
输出 麦克风
通信Moduel RF
记忆体 记忆・保存
手提电话
相机
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
二次电池 信号处理
输入
LCD
震动马达
Speaker
被动零件
主机板 其他
外壳
资料制作)野村综合研究
电子零件产业(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