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小结与测评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3)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 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2.经济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 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 义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国家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2)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面临很多挑 战,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 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3.文化方面。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 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了社会生产力。西方“和平演变”战 略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政治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发展 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冷战中形成的两极 格局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福利国家” 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 定积极作用,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运动兴起,使黑人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妇女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干预的增加(1)原因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措施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3)效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4)调整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②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1)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深化拓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轻巧识记]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三 社会结构的的新变化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整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联解体,
形成,世
年代初至
的步伐
两极格
界多极化

④俄罗斯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事
局结束
趋势加强
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三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
④第三展,世界
兴起和联合斗争

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
多极 化趋 势的 加强
构筑单极世界
东欧剧
新的世界
20世纪80 变、苏 ②欧洲联盟成立
格局尚未
年代末90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美苏战
①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
两极格 局 的形成
时同盟关 ①美苏在欧洲的 第二次世界
系破裂 政治、经济、军 大战后至20 ②美苏国 事的全面对抗 世纪50年代
家利益和 ②在亚洲的热战 中期
意识形态 ③古巴导弹危机
发;造成朝鲜分裂、德 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 世界分裂 ②妨碍世界经济发展 ③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
展“混合经济”
共同发展
指导思想 特点
凯恩斯主义
垄断资本直接控 制和利用国家政 权,并通过国家 政权干预和调节 经济
教条化的马克思 主义 否定价值规律和 市场机制作用, 限制商品货币关 系,用行政命令 管理经济,具有 封闭性、僵化性
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
肯定价值规律和 市场机制作用, 利用计划和市场 两种经济手段, 具有开放性
不同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多极 化趋 势的 出现

_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单元20世界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_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单元20世界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年代中期 苏联处于攻势, 间地带
至 70 年代 美国转攻为守 (2)美国从越南撤军,1979 年中美关系正

常化
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 20 世纪 80 美 国 对 苏 联 采
中国的关系,放弃 20 世纪 70 年代扩张 年代末 90 取强硬态度,而
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年代初 苏联全面收缩

特点
垄断资本直接控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
肯定价值规律和市
制和利用国家政 机制作用,限制商品货
场机制作用,利用
权,并通过国家 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
计划和市场经济手
政权干预和调节 理经济,具有封闭性、
段,具有开放性
经济
僵化性
2.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 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都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两 国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 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 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 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并退出这些地区
主题三 战后三种经济模式的比较
国家垄断资本主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项目
义(西方模式)
体制(苏联模式)
体制(中国模式)
生产 生产资料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资料所 为主导,适当发 生产资料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有制 展混合经济
同发展
指导思 想
凯恩斯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 世界的新变化主题一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1.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 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制确立。 (2)最终形成: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高效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规则的制定。
一、非选择题高分导练 [解题技法]——非选择题、答题行文应注意的问题 (1)逻辑性:论述部分的同一段内部要先后有序,或先因后果,或 先总后分,或并列关系。 (2)层次性:论述要层次分明。答案做到要点化、段落化。每一段 重点论述一层意思。如果要论述第二层意思,分段进行。 (3)学术性:语言要有历史学科特点,忌口语化,要使用历史术语 表达。(历史术语是指教材语言、时政语言,大型正规考试主观试题 的答案等) (4)概括性:内容全面,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言简意赅,要突出 关键词。
(2)新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职业结构发生变 化;福利国家建立。
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国家政权;贫 富两极分化;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 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 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苏联解体,东 欧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第(1)问,侵略活动和革命策略。第(2)问,特点和影响。 第(3)问,共同经验
读材料 条理答
第(1)问,根据材料一“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 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来回答。第(2)问,第一 小问,根据材料二“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互 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归纳特点:第二小问,根 据材料二“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重要的反帝反殖民 力量”来回答。第(3)问,如团结各种力量,联合起来开展 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1)地区:华北。策略:抛弃关门主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 线。(2)特点:发展迅猛,范围广,各国互相支持,并得到 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影响: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新兴 的独立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3)团结各种力量,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适用】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适用】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1、冷战的原因、表现、影响,多极化的表现,两级格局瓦解。

冷战的原因、两级格局的瓦解,评价两级格局的影响。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3、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利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状况的原因。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爆发的背景:(1)美苏两国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3)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率先对苏联发动了冷战。

苏联予以反击。

3、冷战爆发的表现: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典型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旦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知识点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1)成就①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②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改革(1)赫鲁晓改革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结果:a.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b.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领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收效甚微。

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3.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

(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法。

(3)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4)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轻巧识记]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知识点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建设(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2)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失调。

2.改革(1)南斯拉夫改革①成果: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 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有力干 预。
(5)战后相对稳定的环境。战后世界相对和平,两极格局期间美苏两 国相互牵制,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调整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2.表现 (1)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国 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 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加强国际协调: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 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 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 济秩序。
——摘自《世界当代史》
史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 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 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 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 都有所发展。
——摘自《世界当代史》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 本主义国家的__社__会__结__构___出现了新变化。 2.表现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__服__务__业___的人 口所占比重增加。 (2)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__中__间__阶__层___”的人数增加。
【概念阐释】经济发展的“滞胀”现象 所谓“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经济 现象,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 长趋缓等,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在这 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 胀,就要冒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与抑制通货膨胀的 政策是互相矛盾的,政府只能在这两种相反的政策中摇摆。 ②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__减__少___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内 02 阶段知识整合 戈资尔本巴 主乔义夫国虽家然:进灵行活了调根整本经性济的政变策革,,促但进由发于展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与对赫斯鲁 大晓林夫的、错勃误列应日该涅批夫评改,革但相必比须,在戈肯尔定巴和乔维夫护改他革正的确特方点面是的前提下进行。 2(10)世推纪理8反0证年法代:末结90合年史代实初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名师纠错 三者的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结果都失败了;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
(3)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和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赫对鲁斯晓 大夫林改的革错侧误重应农该业批,评勃,列但日必涅须夫在改肯革定侧和重维重护工他业正,确戈方尔面巴的乔前夫提则下从进所行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1(29)5亚6非年拉苏民共族二解十放大运召动开牵,制赫了鲁帝晓国夫主通义过的秘力密量报,告支,援批了判社斯会大主林义,国引家起的了壮社大会与主发义展阵。营的思想混乱,C正确; 整19体56国年际苏局共势二:十以大美召苏开为,首赫的鲁两晓大夫阵通营过对秘峙密冷报战告,,局批部判热斯战大。林,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C正确; 名(4)师大纠多错数国第家二是次通世过界和大平战方后式资取本得主胜义利国的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其实质是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
2.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辨识不清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1.丘吉尔在1945年3月写给罗斯福的信中说:苏联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一个威胁。

我们必须制造一个新的前线来抵抗它不断扩张的攻势。

这个前线尽可能地向东。

在民主的军队解散之前,东欧和西欧之间的所有重大议题必须达成一致意见。

材料反映( )A.英国顽固坚持绥靖政策B.英国是冷战政策重要推动者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初步形成2.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敦促欧洲人制订一个“治疗而不是舒缓”的长期项目。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欧内斯特·贝文接受了马歇尔的建议,并立即与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的乔治·比多取得了联系,交换看法。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利于( )A.维护西欧长期稳定B.消除西欧各国冲突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D.加强美国控制西欧3.有学者说,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此观点意在强调( )A.冷战是美苏实力均衡的结果B.冷战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C.美苏顺应了和平时代的潮流D.美苏在冷战中能够自我克制4.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示一显示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②图示二中“一超多强”的“一超”指美国③图示二显示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世界政治格局由图示一向图示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

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这反映了日本( )A.开始实行计划经济B.限制私有企业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扶持高新技术产业6.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高一历史单元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高一历史单元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题目深化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一统考期末)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 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的信息”可知,美国和 苏联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大,说明经济实力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 的根本因素,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美苏争霸中苏联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的信息,不符合 主旨,排除A项;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表述有误,军备竞赛是美苏争霸的表现, 排除C项;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 B项。
题目深化
(2022年浙江嘉兴高一统考期末)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 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下列对如图漫画所反 映的时事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直接导致了德国走向分裂 C.发生于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 D.属于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中的“墙、西柏林、东柏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美 苏冷战的加剧,1958年11月,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期间,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周筑起 了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一道封锁线,即“柏林墙”,C项正确;1955年华 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 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排除B项;“柏林墙”的修筑是冷战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题目深化
(2022年四川德阳高一统考期末)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原子能革命和核 武器的出现,也有人认为是全球范围内非殖民化运动引起的革命民族主义,还有人认 为一些国家领导人个人作用。从当时西方视角分析,冷战是( ) A.美国巩固与维持其霸权地位的结果 B.极权体制扩张冲击自由世界的结果 C.两个超级大国错误判断形势的结果 D.旧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总结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总结梳理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结合所学可知,当时 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是在1971年,当时美苏仍处于对峙状态,故A项错误;中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仍存在差异 和矛盾,并未消除,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并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力量,故D项错误。
典例精析
例2 [江苏2019·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 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C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单元总结梳理
模块 导航
01
典例精析
02
大题分类突破
典例精析
例1 [海南2019·20]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60年代为10.5%。日本 经济的发展( C )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 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注:“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即可。也可从美国博士 学位人数的历史变化、学科分布特点、性别构成特点及变化、种族特点、教育国际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评分标准:
论分层评价等级如下
等级 一等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经济的崛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促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 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改变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故本题选C;日本经济的 崛起,推动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强化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故A项错误;B项因果 倒置,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1989年建立的,并非日本经济发展而促成,排除D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 初
美国对苏联 采取强硬态 度,而苏联 全面收缩
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 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 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 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整合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 整
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效仿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这次经济政策 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得到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 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扩大就业;普遍建立 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 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在加强。
第八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整合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 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 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 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 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 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 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整合二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演变
时间
特点
表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点清单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深挖点1: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深挖点2: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制度与意识形态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国家战略与国家利益【深挖点: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

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

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②苏联: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深挖点:观察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二战前原属于波兰的一些领土在二战后归属苏联,这些领土为苏联提供了战略缓冲地带】。

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史料: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3.主要表现领域美苏冷战主要步骤概况影响政治美国遏制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应对成立共产党和工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人党情报局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标志着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经济美国遏制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应对成立经互会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美国遏制成立“北约”【美国利用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紧张局势,美国策划成立军事政治集团】①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D.
联全面收缩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辨识不清
退出这些地区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是
美国对苏联采取 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
朝鲜战争停战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D排除。
20世纪80年代 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
强硬态度,而苏 (1)推理反证法:结合史实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末90年代初 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发展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 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4.影响 (1)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 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壮大与发展。
(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 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 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的斗争。 3.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 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复习提纲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947~1991年)(1)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③根本原因: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与冲突。

A.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

B.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

④直接原因:丘吉尔“铁幕演说”2、两极格局(1955~1991年)1、冷战的发展:(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点: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3)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缓和)的同时,出现了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对抗)。

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内部: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评价:(1)积极性: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美苏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第三世界崛起,孕育多极化趋势。

(2)局限性: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②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知识总结】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经济新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国内:调整经济政策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初(1)背景:①历史教训: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②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③理论基础:自由主义衰弱,凯恩斯主义兴起。

④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横]
主题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1.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确立。

(2)最终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都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两国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3.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
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具有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

②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

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威胁,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主题二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概况
(1)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为了尽快结束危机,纷纷采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

2.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影响
(1)积极方面: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主题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