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我们学校所在地是7月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 7月D. 10月
3、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 30.7°C B. -4.7°C C. 21.3°C D. 22.3°C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化,年较差(大或小)。
3.读下面三幅气温曲线图,归纳第幅图所反映的气温变化特点
4、根据下表中某地气温数,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0.1
-15.8
6、该日平均气温是()A. 10°C B. 14°C C. 16°C D. 12°C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气温的年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小C.气温的日较差大
学后记: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叫做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气温的日变化是以;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5、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出现在时,约℃,最低气温出现在时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
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
为6°C、16°C、14°C、4°C。据此完成5—6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2、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能够绘制气温曲线图。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1)理解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2)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三、知识梳理(一)气温的概念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离地面 15 米。
(二)气温的观测1、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 8 时、14 时、20 时、2 时。
2、把四次观测的气温值相加,除以 4,就得到了日平均气温。
(三)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2、气温的年变化(1)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 8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
(2)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1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7 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 2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8 月。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四)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1)定义: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特点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四、课堂探究1、观察课本上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一天中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什么时间?(2)一天中最低气温大约出现在什么时间?(3)计算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气温(℃) 10 15 22 13该地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是()A、15℃和12℃B、13℃和10℃C、10℃和15℃D、22℃和10℃2.小华测量气温的仪器一定是 ( )A、温度计B、湿度计C、百叶箱D、气压计3.武夷山的主峰黄岗山的海拔为2158米,当其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的黄地温度为10℃时,黄岗山的温度为()A、10℃B、-0.8℃C、-10.8℃D、10.8℃4.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中午12点B、子夜C、午后2点D日出前后5.我国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A、气温年差大B、气温日较差C、日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6.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气温越高B、距海越远,气温越高C、经度越大,气温越低D、海拔越高,气温越低7.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8.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9.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
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10.一年之中,在我们北半球大陆上,气温最高的月份一般出现在()A、1月B、6月C、7月D、8月二. 图表综合题1、读夏季等温线图(图3-3和图3-4),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夏季等温线图一(图3-3)夏季等温线图二(图3-4)(1)读等温线图时,等温线的疏密说明了什么?(2)图3-3 中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3)图3-4中A点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如果当地气温受海拔影响,可推断A点是什么?(4)A点的气温在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
(5)B处的气温差别比C处____________。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气温变化的方法。
一、导入1.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昨天的天气怎样?气温是多少?2. 什么是气温?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请观察气温计,告诉我当气温升高时指针是往哪个方向移动的?气温降低时呢?二、概念解释1. 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所决定的温度。
通常使用摄氏度(℃)来表示。
2. 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两种规律。
日变化是指一天中气温的升高和降低,通常在白天升高,夜晚降低。
年变化是指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春季升高,夏季最高,秋季降低,冬季最低。
三、影响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造成地球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赤道附近辐射强烈,气温高,而极地附近辐射较弱,气温低。
2. 季节变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气温产生影响,春夏季气温较高,秋冬季气温较低。
3. 地形地貌:地形的高低和地貌的起伏也会对气温产生影响,如山地气温较低,平原气温相对较高。
四、应对气温变化的方法1. 衣着调节:根据气温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着是最基本的应对气温变化的方法。
2. 调节室温:在家中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
3. 饮食调节: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冰淇淋等,在夏季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4. 外出避暑:如果气温过高,可以选择在清凉的地方避暑,如海边、山区等。
五、练习与提问1. 请总结一下气温的变化规律。
2. 举例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3. 你认为在炎热的夏天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温?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气温变化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做好应对气温变化的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气温的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探究这一领域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1.D 2.C
【分析】1.由图中天气预报可知,5日是大雨天气,6日是雷阵雨天气,7日是阴天,8日是多云天气,故选D。
2.从图中的横坐标可以看出,这几天中,最高气温是出现在8日,气温是26℃,5日的气温最低,故选C。
3.B 4.C
【解析】3.由图可以看出,酒泉当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约39℃,日出前后的气温最低,故选B。
8.由上题可知,C图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表中所示该地的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结合所给答案B、C、D错误,A正确。故选A。
9.(1) 14 日出前后
(2) 7 1 8 2 1 7 2 8
3.气温年变化
读图可知: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____。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
4.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课堂检测】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某校气象小组的观测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计算图中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米处的气温,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放置在中。
三、气温的变化
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
读“气温日变化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6.B
【详解】由于海陆性质差异大,陆地吸热、放热快,海洋吸热、放热慢,因此海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特别是阴天时气温的日较差应最小,故同纬度四个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图表和数据,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图表和数据,包括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2. 准备相关地理现象的资料,如气候对农业、工业、海洋捕捞、旅游等的影响。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气温变化和相关地理现象的动态展示。
4.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初中地理课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点,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绘制气温分布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包括气温的观点、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观点。
通过讲解气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基本观点。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帮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如年较差、日较差等。
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doc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麦晋利☆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我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层层深入推进,全面体现新课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关注身边地理环境的意识,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它是上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
其中,气温与生活是学习后两部分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而气温的变化体现出课标的要求,是本节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对气温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初一学生在小学已学习过统计图表,因此对于运用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重点,不是难点。
但是由于刚接触地理两个月,受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大气受热特点和海陆热力差异时,会受到障碍,因此对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的要求,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活动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和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能根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教学难点:大气受热特点和海陆的热力差异☆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欢迎走进地理课堂,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除了初一、八班的同学们和这么多的老师之外,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它是谁呢?它隐藏在了图片里,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猜猜它是谁。
七年级地理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三、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P54页活动1。
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2)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3)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3、展示:A、B、C、D三地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温度带?(2)B、C二地的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半球?(3)D地气温与B、C有什么不同?位于哪个半球?四、课堂小结测定: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气温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年变化(北半球)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五、达标反馈1、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
(1)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A.14°CB.16°CC.17°CD.10°C(2)该日平均气温是()A.10°CB.14°CC.16°CD.8°C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A.气温的年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小C.气温的日较差大D.气温的日较差小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切实感受气温的概念2、读图,并联系实际,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学习重难点:气温的变化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53、54页,关注下列关键词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2、根据导学案带着问题再次看书标注重点。
(1)气温通过读图3.10,读出气温的表示单位、4个观测时间及相应温度。
日平均气温计算月平均气温计算年平均气温计算(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通过读图3.11,说出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并计算气温日较差。
通过读图3.12,以北半球为例,说出陆地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对比海洋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教案1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课题:气温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标要求1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测定的方法,学会计算平均气温。
2 借助“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会计算气候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学习重点1 学会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2 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重点:阅读种类气温曲线图,归纳某地气温变化特点。
教学模式:精彩互动(师生共讲)。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教具准备:气温曲线挂图、多媒体、气温计、绘图纸教学过程:报了吗?最高气温是多少?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气温是变化的。
我们把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说的是某一根据南半成气温变化曲线____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___月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气温日较差指的是( )A.早晚气温之差B.中午与傍晚气温之差C.日出、日没时的气温之差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A. 9时、15时、21时、3时 B. 8时、14时、20时、2时C. 7时、13时、19时、1时D. 6时、12时、18时、24时3.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温年较差最,属于带。
(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气温年较差为℃。
(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
(南半球或北半球)教学反思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尤其是模拟播报天气预报,学生积极性极高,目标达成度高。
但也存在,部分同学过分兴奋的现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讲述】展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思考气温为什么会随时间呈曲线变化,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气温的变化与地球的运动关系密切,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气温年变化主要受地球公转的影响。
第四部分:气温与人类活动
【提问】我们深入学习了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了气温变化的原因,那同学们知道气温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吗?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归纳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列表总结:南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
表4.6
半球
海陆情况
最热月
最冷月
北半球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南半球
陆地
1月
7月
海洋
2月
8月
【讲述】通过列表对比及同学们的成果图,我们发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呈现波峰状,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呈现波谷状,且海洋的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都要比陆地推迟1个月。
(2)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学习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材图4.11,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第75页活动第2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单位、测量工具;2. 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教学策略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这一节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
在“气温的变化”中有以下几个要点:1.什么是气温;2.气温的表达方式;3.气温的变化及气温曲线图,为此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同时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A.降水量少B.气温日变化大C.气温年变化大D.平均气温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A. 1月B. 2月C. 7月D. 8月3.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低温出现在( )A. 1月B. 2月C. 7月D. 8月某中学的气象活动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6℃、16℃、14℃、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4~5题。
4.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最有可能是()A. 8℃B. 12℃C. 20℃D. 10℃5.该日的平均气温是()A. 12℃B. 10℃C. 11℃D. 15℃答案:B;C;D;B;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概念及测量二、气温的变化三、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
2.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
《气温柔气温的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地球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等。
通过进修气温柔气温的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
二、目标1. 了解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精通气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分布规律;3. 能够诠释气温分布的原因。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气温的分布规律;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
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2. 气温的分布规律(1)纬度对气温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赤道周边气温较高,极地地区气温较低。
(2)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顶气温通常比山脚下低浩繁。
(3)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山地、平原、沙漠等地形对气温有着不同的影响。
山地气温变化大,平原气温较稳定,沙漠气温较高。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气候带等。
不同因素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复杂多变的气温分布格局。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精通了气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分布规律,理解了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温是地球上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度进修气温柔气温的分布,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
第二课时一、导入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而气温则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对我们预防感冒、选择衣物、打算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的观点、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观点诠释1.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矮,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2. 气温的测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计量单位,华氏度(℉)则主要在美国应用。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一、导入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是一种常见的气象因素。
在地球上,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季节等。
通过进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二、目标1. 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2. 掌握气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气温知识诠释地球气候现象。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年变化、纬度变化、海拔变化等;2. 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地表特征、大气环流等;3. 气温分布的特点:赤道高温带、温带气温带、寒带低温带等。
四、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利用温度计记录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了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2. 地图分析: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特点及影响因素;3.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不同季节、纬度、海拔的气温变化情况,探讨气温的规律性。
五、实践应用1. 分析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 利用气温数据预计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增进环境珍爱和气候适应。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诠释地球气候现象。
同时,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我们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需要加强环境珍爱和气候适应的认识。
七、拓展延伸1. 气温与气候的干系;2. 举世变暖对气温的影响;3.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更加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增强环境珍爱认识,共同为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进修之旅越走越宽广,知识之树吐花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的差,叫()。
4、气温一般在每天的2时、()、14时、()测量,然后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我参与我快乐
【探究点一】气温与我们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选填“天气”或“气候”),
描述这一状况的要素是()(选填“气温”或“降水”),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天气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等活动。
2 .读教材第53页图3.10‘旧平均气温”,完成填空。
(1)测定气温的工具:()
(2)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3)依次读出图中气温值:8时()℃、14时()℃、20时()℃、2时()℃
(4)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
计算:图中的日平均气温是()。
【探究点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1 “气温日变化”,完成填空。
(1)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如果横坐标上是月份,就表示气温()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图中气温日较差是()℃。
2、气温年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2“气温年变化”,完成填空。
(l)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图中的气温年较差是()℃。
(2)完成教材第54页“活动”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55页“活动”的第2题。
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
【知识点一】气温的含义和观测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平均气温。
C、气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D、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只需要最高气温和最低汽温。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的观测,通常只要一天观测一次
B、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在正午 12 时
C、气温的测定要用温度表,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D、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 6 月份
【知识点二】气温的变化
3、下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
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 )
A . 38 ℃
B . 10 ℃
C . 19 ℃
D . 5 ℃
5 .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特点是( )
A .日平均气温高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大
D .年平均气温低
【课后检测区】
1.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 一年之中,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
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C .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 一个地方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读某城市各月平均气温表,据此回答 2 一 4 题。
2 .我们可判断该城市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3 .该城市年平均气温约为
A . 16 . 7 ℃
B . 12 ℃
C . 18 . 3 ℃
D . 15 . 8 ℃4.该城市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A . 24 时
B .日出前后
C . 14 时左右
D . 2 时
雾淞俗称树挂,在北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
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因此雾淞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
据材料完成 5—— 6 题。
5.雾淞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最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 )
A .冬季温度低
B .冬季温度高
C .冬季降水多
D .冬季降水少
6.下列图片最可能表示雾淞的是()
读“株洲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 7——9 题
7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 .正午 12 点
B .约 14 时
C .日出以前
D .子夜
8 .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这一天,
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 D、67.5℃
9 .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一天株洲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
A .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 .学校放暑假
C .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 .农民采摘春茶
10 .对孟买和吐鲁番两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买全年高温
B .孟买气温年较差大
C .吐鲁番全年低温
D .吐鲁番气温年较差小
11 .下列四幅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中,表示热带地区的是
12.读上海 7 月份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12 时
C .日落前后
D .午后 2 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