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D
C
1.如图,点C在直线l上,试过点C画 出直线l的垂线.
图 24.4.8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直角边分 别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
(第 4 题)
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斜边和直 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
(第 4 题)
动手实践
• AB、AC分别是菱形ABCD 的一条边和对角线,请你 用尺规把这个菱形补充完 整。
A
.N
. .M P 点P为所求
作的点
O
B
典例赏析:
在∠AOB内有点M、N,试确定点P,使P到角的两边的距离 相等且到M、N的距离相等。
A
M
O
N
B
当堂训练:
1、如图:△ABC中,BC=a,DE、GF分别为AB、AC的 垂直平分线,则△AEG的周长为___。
A
D
F
B
E
G
C
4、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且BC=BD+AD,试说 明D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A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0
300
B
CF=2AF
60O F
30O C
AF=BF CF=2BF
证明题:4.已知:如图,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 AD交BC的延长线于F,连结AF. 求证: CAF= B.
A
3 21 E
4
B
D
C
F
如图,已知:AOB,点M、N. 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 距离相等,并且满足PM=PN.
C
A
B
如图,已知∠AOB及M、N两点,求
作:点P,使点P到∠AOB的两边距
离相等,且到M、N的两点也距离相
等。
A
M N
O
B
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BC=a,AB=c,∠ABC=∠ α
a c
α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3cm, 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 的周长
A
E
13cm
B
D
C
证明题:1.已知:ABC中,C=90,A=30o,BD 平分ABC交AC于D. 求证:D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30o
D
C
B
2.已知:如图,线段CD垂直平分AB,AB平分CAD. 求证:AD∥BC.
C 证明:
A
1 2
3B O
D
3.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A=120o,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F. 求证:CF=2BF.
B
D
C
1.如图,点C在直线l上,试过点C画 出直线l的垂线.
图 24.4.8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直角边分 别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
(第 4 题)
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斜边和直 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
(第 4 题)
动手实践
• AB、AC分别是菱形ABCD 的一条边和对角线,请你 用尺规把这个菱形补充完 整。
A
.N
. .M P 点P为所求
作的点
O
B
典例赏析:
在∠AOB内有点M、N,试确定点P,使P到角的两边的距离 相等且到M、N的距离相等。
A
M
O
N
B
当堂训练:
1、如图:△ABC中,BC=a,DE、GF分别为AB、AC的 垂直平分线,则△AEG的周长为___。
A
D
F
B
E
G
C
4、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且BC=BD+AD,试说 明D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A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0
300
B
CF=2AF
60O F
30O C
AF=BF CF=2BF
证明题:4.已知:如图,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 AD交BC的延长线于F,连结AF. 求证: CAF= B.
A
3 21 E
4
B
D
C
F
如图,已知:AOB,点M、N. 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 距离相等,并且满足PM=PN.
C
A
B
如图,已知∠AOB及M、N两点,求
作:点P,使点P到∠AOB的两边距
离相等,且到M、N的两点也距离相
等。
A
M N
O
B
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BC=a,AB=c,∠ABC=∠ α
a c
α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3cm, 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 的周长
A
E
13cm
B
D
C
证明题:1.已知:ABC中,C=90,A=30o,BD 平分ABC交AC于D. 求证:D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30o
D
C
B
2.已知:如图,线段CD垂直平分AB,AB平分CAD. 求证:AD∥BC.
C 证明:
A
1 2
3B O
D
3.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A=120o,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F. 求证:CF=2BF.